韩国国内居住人口在种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多样性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2日发布的《按地区人口多样性指数测算与应用》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间,韩国人口多样性指数从2018年的0.0527上升至2022年的0.0568,增幅达7.79%。
人口多样性指数是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群体人口结构多元化程度的指标,数值范围介于“完全同质”(0)至“完全异质”(1)之间,能够系统反映宗教、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多元构成特征。本次测算采用布劳指数(Blau Index),指数值越接近1,说明各群体的人口分布越趋于均衡,整体多样性程度越高。
报告以2018年至2022年的人口普查及相关行政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了各地区的人口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仁川的人口多样性指数从0.0592上升至0.0722,涨幅达21.96%;大田(17.67%)、全罗南道(17.5%)、全罗北道(16.94%)、江原道(13.65%)、大邱(13.64%)等地的增长幅度也均超过10%。相比之下,世宗市下降9.49%,首尔则小幅下降0.92%。
在邑、面、洞层面,2022年全国人口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地区为京畿道安山市檀园区元谷洞,指数达0.735。其后依次为金浦市大串面(0.688)、檀园区仙府二洞(0.673)、始兴市正往一洞(0.665)以及华城市杨甘面(0.653),上述地区均位于京畿道境内。首尔方面,则以永登浦区大林二洞的0.65位居首位。
此外,受低出生率和移民政策等因素影响,6岁以下婴幼儿的人口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从2018年的0.0419增至2022年的0.0609,涨幅接近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