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三星电机’新闻 5个
-
中美加速AI人才竞争 韩企全球精英争夺战愈演愈烈
近年来,韩国人工智能(AI)与半导体行业的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继SK海力士去年大规模招聘超过千名新员工及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后,三星电子近日也启动了2025年上半年研究开发(R&D)领域的外籍人才招聘,力求抢占高端科技人才资源。 据相关业界26日消息,三星电子及三星显示、三星电机、三星SDS、三星SDI等10家关联企业自24日起正式开展R&D领域外籍经验人才招聘工作。这是三星集团自2023年启动该类招聘以来的第四次,参与企业已从最初的三星电子、三星显示和三星SDI三家扩大至十家。 此次招聘的基本要求为申请者须通过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三级以上,并具有至少两年相关工作经验或持有硕士、博士学位。尤其是具备半导体(DS)领域专业知识或硕博学历的技术人才,将大幅提高录取机会。 与此同时,韩国半导体企业正加大人才招募力度,以应对行业人力资源短缺的困境。随着AI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高带宽存储器(HMB)市场快速增长,但企业普遍面临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引领高端技术创新的“超级人才”更是稀缺。 韩国业界对人才争夺的紧迫感还源于美国和中国在AI领域的激烈竞争。这两国正通过庞大的资源投入,吸引全球顶级科技人才,加剧了韩国本土企业在高端人才招聘方面的挑战。 根据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23日发布的《三大变革性技术领域技术水平深入分析》报告,韩国在部分半导体技术领域已被中国超越。例如,在“高集成化低功耗化”方面,韩国以90.9%(全球排名第三)落后于中国的94.1%(全球排名第二);“高性能低功耗AI芯片技术”方面,韩国的技术水平为84.1%(全球排名第三),同样低于中国的88.3%(全球排名第二)。此外,在“功率半导体技术”及“下一代高性能传感技术”领域,韩国的全球排名也均低于中国。 尽管面临美国的高强度贸易壁垒,中国仍在加快构建自主AI与半导体技术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2023年,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布的“自然指数”显示,中国连续两年在学术论文数量与影响力方面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同样取得显著成就。据美国芝加哥大学智库的《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在全球排名前20%的顶级AI研究人员中,中国籍学者的占比从2019年的29%跃升至2022年的47%,而同期美国则从20%下降至18%。相比之下,韩国的占比始终维持在2%左右。 专家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AI人才摇篮”,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自2016年提出“科技强国”战略以来,中国政府在高科技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构建了全球领先的人才储备体系。 韩国科学界人士认为,韩国“软件产业重视度不足”的问题正在加剧人才短缺。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名誉教授文松天表示,由于政府和企业对软件投资与研发的关注度不够,导致人才培养体系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影响了AI半导体等前沿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据统计,韩国政府2025年AI相关预算仅为1.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1.29亿元),占总财政预算(673.3万亿韩元)的0.27%。文松天指出:“政府应尽快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力度,凭借三星电子等韩国龙头企业的技术实力,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5-02-26 18:58:54 -
三星电机关闭昆山工厂 加速转型高附加值业务
三星电机昆明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机宣布关闭位于中国的昆山工厂。该厂自2009年起专注生产智能高密度互连(HDI)智能手机主板,时隔15年后正式关停。这一举措是三星电机在整理东莞法人之后,三星电机对事业性较低项目的又一次重要调整,旨在聚焦于新一代半导体基板及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等高附加值领域。 三星电机日前公布的2024年监查报告显示,2019年末启动的昆山法人清算工作于去年年末结束。三星电机昆山法人于2009年成立,自2010年6月起开始进行HDI量产,是三星电机HDI产品的核心生产基地之一。然而,由于市场门槛低,中国等竞争企业激增、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成本压力的持续加剧,该工厂的收益性大幅恶化。因此,三星电机于2019年12月宣布逐步退出该业务领域,并经过约五年的清算工作,于去年年末正式宣告退出HDI智能手机主板业务。此外,三星电机在2023年底完成对东莞工厂的清算工作。该工厂生产音响、台式电脑、键盘、软盘驱动器(FDD)等产品,是三星集团于1992年中韩建交之际在中国设立的首家法人。 此番调整后,三星电机将战略重心转向先进半导体基板、多层陶瓷电容器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线,旨在全面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随着三星电机清算完成昆山和东莞两大工厂,在中国运营的工厂仅剩高新和天津两家。其中,天津工厂作为三星电机主力产品MLCC的核心生产据点,公司高度重视,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曾亲自访问了该工厂。 随着人工智能(AI)、电装等高附加值市场逐渐扩大,三星电机将以专注尖端事业为核心策略,加速推出FC-BGA封装基板、电装用MLCC、玻璃基板等创新产品,加快转型高附加值事业,以此稳固市场地位。
2025-02-26 00:19:34 -
三星LG主导美国专利申请 全球创新竞赛加剧
22日,专利专业分析公司“Harrity Patent Analytics”发布的“2025专利300”(PATENT 300)榜单显示,三星电子与LG电子在全球专利申请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该榜单,三星电子和LG电子分别以9304项和5156项专利申请,位居前两位,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 与去年相比,三星电子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了3%,而LG电子则增长了25%。这一增长反映出韩国两大科技巨头在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积极的专利布局,巩固了其在全球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中国台湾的台积电(TSMC)紧随其后,凭借4010项专利申请位居第三,同比增长8%。美国的高通(Qualcomm)以3489项专利位列第四,尽管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下降了10%),但依然保持了其强大的行业影响力。中国的华为(Huawei)排名第五,凭借3285项专利申请成为唯一进入前五的中国大陆企业,且专利申请量较去年大幅增长44%,显示出其在全球技术创新中的日益重要地位。 此外,全球前十名还包括苹果(3115项)、IBM(2774项)、阿尔法贝特(2689项)、佳能(2654项)和丰田(2428项)。在这份榜单中,美国企业占据了最多席位,共有5家企业进入前十。 从全球范围来看,韩国企业在专利申请中表现突出,共有10家韩国企业和机构上榜。分别是现代汽车(第17位,1836项)、SK集团(第28位,1165项)、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第106位,432项)、三星电机(第111位,412项)、三星SDI(第203位,215项)、韩国科学技术院(第249位,176项)、KT&G(第281位,154项)、Mando(第293位,147项)等。 大部分企业呈现出两位数的专利申请增长幅度,其中KT&G和Mando的增长尤为突出,相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367%和110%。在国内专利申请方面,三星旗下的三星电子、三星电机、三星SDI三家公司合计申请了9931项专利,进一步巩固了三星在全球技术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另一份由专利分析公司“IFI Claims”发布的美国专利申请企业排名也显示,三星电子位居榜首,但LG电子则排在第六位。 【图片来源 AI生成】
2025-01-22 20:19:44 -
【CES 2025】韩国企业巨头齐聚CES 2025 聚焦AI引领未来商机
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及信息技术展会CES 2025即将启幕,韩国主要企业集团总裁和高管届时齐聚美国拉斯维加斯,计划通过了解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产业趋势,与全球客户会面,发掘未来增长机会并拓展商业网络。 据韩国财界6日消息,SK集团会长崔泰源今年计划连续第三年出席CES,并偕SK海力士社长(CEO)郭鲁正、AI基础设施总管(CMO)金柱善、开发总管(CDO)安炫和SK电讯社长柳英相一同前往。 此次展会期间崔泰源与英伟达CEO黄仁勋的会面能否成行值得关注。黄仁勋此次会在CES上进行八年以来的首次主题演讲,SK海力士目前正在向英伟达供应高带宽存储器(HBM),双方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备受瞩目。SK集团今年计划在CES上以“创新AI技术打造可持续未来”为主题运营联合展位。 三星集团方面,三星电子设备体验(DX)部门副会长韩宗熙率队出席CES。同行的还有三星电子影像显示部门部长龙锡宇、全球营销室长李源镇、三星显示社长李青、三星电机社长张德铉以及三星SDS社长李俊熙等。韩宗熙届时会登台CES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阐述三星电子的AI家居战略“为了世界的AI”。 LG集团由LG电子社长赵周完领队,LG电子家电解决方案(HS)部门部长柳在哲、媒体娱乐解决方案(MS)部门部长朴亨世、车辆解决方案(VS)部门部长殷锡炫以及LG伊诺特代表理事文赫洙等随行。赵周完计划在介绍LG电子下一代业务战略的演讲中,发布AI家居中枢平台ThinQ ON。 现代汽车集团大多决定不参加本届CES,仅现代摩比斯设立展位。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与HD现代首席副会长郑基宣是否现身尚未确定,但现代摩比斯社长李奎锡和销售部门总管阿克塞尔·马施卡(Axel Maschka)计划参观展览。 另外,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LG集团会长具光谟等决定不出席此次活动,分析指出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经济环境严峻,因此仅派遣必要人员参会。 CES 2025于当地时间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今年预计共吸引来自全球166个国家的4500多家企业参展。韩国参展企业数量达到1031家,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1509家)和中国(1399家),创下历史新高。本届CES的口号为“AI DIVE IN”(与AI同行 智泽万象),意在通过AI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可能性,推动变革实现突破。 出席CES 2024的SK集团会长崔泰源【图片来源 SK集团】
2025-01-07 00:55:41 -
韩国大企业SKY出身CEO占比下降 能力导向成新趋势
全球猎头公司Unico Search就韩国1000家大企业的1380名首席执行官(CEO)学历进行调查,并于25日发布结果显示,韩国大企业CEO中毕业于“SKY”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的比例较去年略有下降。 受访CEO中毕业于首尔大学的最多,共有188人,占比13.6%,其次是延世大学113人、高丽大学107人。三所大学出身的CEO总数占比29.6%,较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来看,“SKY”大学出身CEO比例从2008年的45.6%逐步下降,2019年以来维持在20%区间。 首尔大学出身的CEO比例也在持续减少,2019年为15.2%,而目前为13.6%。此外,首尔大学毕业的CEO中,1970年以前出生占83.5%(157人),而1970年以后出生仅占16.5%(31人)。Unico Search分析认为,随着1970年后出生的CEO数量增多,首尔大学出身比例或进一步下降。 在其他大学中,汉阳大学毕业的CEO有59人,西江大学42人,成均馆大学38人,中央大学31人,釜山大学29人,韩国外国语大学28人等。从专业背景来看,工科出身CEO比例为45.5%,较去年增加0.1个百分点。在可统计本科专业的914名CEO中,管理学专业占比最高,为22.9%(209人)。 值得注意的是,“SKY”大学管理学专业的CEO人数达到100人,其中延世大学管理学专业以36人位居首位,成为培养CEO的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包括极东油化会长张洪宣、韩独会长金宁珍、大韩纺织会长薛范、爱茉莉太平洋会长徐庆培,以及斗山能源会长朴知原等。 从年龄分布来看,1960至1963年出生的CEO最多,占22.5%(310人);其次是1964至1966年出生的247人(17.8%),1967至1969年出生的163人(11.8%),1970至1973年出生的158人(11.4%)。单一出生年份中,1964年出生的CEO人数最多,达到107人,代表人物包括三星电机社长张德铉、SK社长张龙镐、现代汽车副会长张在勋等。 1980年以后出生的MZ一代CEO共有64人,占比4.6%,其中最年轻的CEO是1997年出生的KAON集团代表理事林东渊。Unico Search代表金惠阳表示,如今比起出身大学,CEO展现的业绩和能力更加重要。尤其是在步入人工智能(AI)时代后,大学背景的“招牌“作用正在减弱,迅速准确洞察时代趋势并具有执行力的人才更加受到青睐。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5 23:27:25
-
中美加速AI人才竞争 韩企全球精英争夺战愈演愈烈
近年来,韩国人工智能(AI)与半导体行业的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继SK海力士去年大规模招聘超过千名新员工及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后,三星电子近日也启动了2025年上半年研究开发(R&D)领域的外籍人才招聘,力求抢占高端科技人才资源。 据相关业界26日消息,三星电子及三星显示、三星电机、三星SDS、三星SDI等10家关联企业自24日起正式开展R&D领域外籍经验人才招聘工作。这是三星集团自2023年启动该类招聘以来的第四次,参与企业已从最初的三星电子、三星显示和三星SDI三家扩大至十家。 此次招聘的基本要求为申请者须通过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三级以上,并具有至少两年相关工作经验或持有硕士、博士学位。尤其是具备半导体(DS)领域专业知识或硕博学历的技术人才,将大幅提高录取机会。 与此同时,韩国半导体企业正加大人才招募力度,以应对行业人力资源短缺的困境。随着AI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高带宽存储器(HMB)市场快速增长,但企业普遍面临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引领高端技术创新的“超级人才”更是稀缺。 韩国业界对人才争夺的紧迫感还源于美国和中国在AI领域的激烈竞争。这两国正通过庞大的资源投入,吸引全球顶级科技人才,加剧了韩国本土企业在高端人才招聘方面的挑战。 根据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23日发布的《三大变革性技术领域技术水平深入分析》报告,韩国在部分半导体技术领域已被中国超越。例如,在“高集成化低功耗化”方面,韩国以90.9%(全球排名第三)落后于中国的94.1%(全球排名第二);“高性能低功耗AI芯片技术”方面,韩国的技术水平为84.1%(全球排名第三),同样低于中国的88.3%(全球排名第二)。此外,在“功率半导体技术”及“下一代高性能传感技术”领域,韩国的全球排名也均低于中国。 尽管面临美国的高强度贸易壁垒,中国仍在加快构建自主AI与半导体技术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2023年,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布的“自然指数”显示,中国连续两年在学术论文数量与影响力方面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同样取得显著成就。据美国芝加哥大学智库的《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在全球排名前20%的顶级AI研究人员中,中国籍学者的占比从2019年的29%跃升至2022年的47%,而同期美国则从20%下降至18%。相比之下,韩国的占比始终维持在2%左右。 专家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AI人才摇篮”,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自2016年提出“科技强国”战略以来,中国政府在高科技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构建了全球领先的人才储备体系。 韩国科学界人士认为,韩国“软件产业重视度不足”的问题正在加剧人才短缺。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名誉教授文松天表示,由于政府和企业对软件投资与研发的关注度不够,导致人才培养体系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影响了AI半导体等前沿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据统计,韩国政府2025年AI相关预算仅为1.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1.29亿元),占总财政预算(673.3万亿韩元)的0.27%。文松天指出:“政府应尽快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力度,凭借三星电子等韩国龙头企业的技术实力,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5-02-26 18:58:54 -
三星电机关闭昆山工厂 加速转型高附加值业务
三星电机昆明工厂【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三星电机宣布关闭位于中国的昆山工厂。该厂自2009年起专注生产智能高密度互连(HDI)智能手机主板,时隔15年后正式关停。这一举措是三星电机在整理东莞法人之后,三星电机对事业性较低项目的又一次重要调整,旨在聚焦于新一代半导体基板及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等高附加值领域。 三星电机日前公布的2024年监查报告显示,2019年末启动的昆山法人清算工作于去年年末结束。三星电机昆山法人于2009年成立,自2010年6月起开始进行HDI量产,是三星电机HDI产品的核心生产基地之一。然而,由于市场门槛低,中国等竞争企业激增、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成本压力的持续加剧,该工厂的收益性大幅恶化。因此,三星电机于2019年12月宣布逐步退出该业务领域,并经过约五年的清算工作,于去年年末正式宣告退出HDI智能手机主板业务。此外,三星电机在2023年底完成对东莞工厂的清算工作。该工厂生产音响、台式电脑、键盘、软盘驱动器(FDD)等产品,是三星集团于1992年中韩建交之际在中国设立的首家法人。 此番调整后,三星电机将战略重心转向先进半导体基板、多层陶瓷电容器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线,旨在全面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随着三星电机清算完成昆山和东莞两大工厂,在中国运营的工厂仅剩高新和天津两家。其中,天津工厂作为三星电机主力产品MLCC的核心生产据点,公司高度重视,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曾亲自访问了该工厂。 随着人工智能(AI)、电装等高附加值市场逐渐扩大,三星电机将以专注尖端事业为核心策略,加速推出FC-BGA封装基板、电装用MLCC、玻璃基板等创新产品,加快转型高附加值事业,以此稳固市场地位。
2025-02-26 00:19:34 -
三星LG主导美国专利申请 全球创新竞赛加剧
22日,专利专业分析公司“Harrity Patent Analytics”发布的“2025专利300”(PATENT 300)榜单显示,三星电子与LG电子在全球专利申请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该榜单,三星电子和LG电子分别以9304项和5156项专利申请,位居前两位,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 与去年相比,三星电子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了3%,而LG电子则增长了25%。这一增长反映出韩国两大科技巨头在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积极的专利布局,巩固了其在全球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中国台湾的台积电(TSMC)紧随其后,凭借4010项专利申请位居第三,同比增长8%。美国的高通(Qualcomm)以3489项专利位列第四,尽管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下降了10%),但依然保持了其强大的行业影响力。中国的华为(Huawei)排名第五,凭借3285项专利申请成为唯一进入前五的中国大陆企业,且专利申请量较去年大幅增长44%,显示出其在全球技术创新中的日益重要地位。 此外,全球前十名还包括苹果(3115项)、IBM(2774项)、阿尔法贝特(2689项)、佳能(2654项)和丰田(2428项)。在这份榜单中,美国企业占据了最多席位,共有5家企业进入前十。 从全球范围来看,韩国企业在专利申请中表现突出,共有10家韩国企业和机构上榜。分别是现代汽车(第17位,1836项)、SK集团(第28位,1165项)、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第106位,432项)、三星电机(第111位,412项)、三星SDI(第203位,215项)、韩国科学技术院(第249位,176项)、KT&G(第281位,154项)、Mando(第293位,147项)等。 大部分企业呈现出两位数的专利申请增长幅度,其中KT&G和Mando的增长尤为突出,相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367%和110%。在国内专利申请方面,三星旗下的三星电子、三星电机、三星SDI三家公司合计申请了9931项专利,进一步巩固了三星在全球技术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另一份由专利分析公司“IFI Claims”发布的美国专利申请企业排名也显示,三星电子位居榜首,但LG电子则排在第六位。 【图片来源 AI生成】
2025-01-22 20:19:44 -
【CES 2025】韩国企业巨头齐聚CES 2025 聚焦AI引领未来商机
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及信息技术展会CES 2025即将启幕,韩国主要企业集团总裁和高管届时齐聚美国拉斯维加斯,计划通过了解以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产业趋势,与全球客户会面,发掘未来增长机会并拓展商业网络。 据韩国财界6日消息,SK集团会长崔泰源今年计划连续第三年出席CES,并偕SK海力士社长(CEO)郭鲁正、AI基础设施总管(CMO)金柱善、开发总管(CDO)安炫和SK电讯社长柳英相一同前往。 此次展会期间崔泰源与英伟达CEO黄仁勋的会面能否成行值得关注。黄仁勋此次会在CES上进行八年以来的首次主题演讲,SK海力士目前正在向英伟达供应高带宽存储器(HBM),双方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备受瞩目。SK集团今年计划在CES上以“创新AI技术打造可持续未来”为主题运营联合展位。 三星集团方面,三星电子设备体验(DX)部门副会长韩宗熙率队出席CES。同行的还有三星电子影像显示部门部长龙锡宇、全球营销室长李源镇、三星显示社长李青、三星电机社长张德铉以及三星SDS社长李俊熙等。韩宗熙届时会登台CES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阐述三星电子的AI家居战略“为了世界的AI”。 LG集团由LG电子社长赵周完领队,LG电子家电解决方案(HS)部门部长柳在哲、媒体娱乐解决方案(MS)部门部长朴亨世、车辆解决方案(VS)部门部长殷锡炫以及LG伊诺特代表理事文赫洙等随行。赵周完计划在介绍LG电子下一代业务战略的演讲中,发布AI家居中枢平台ThinQ ON。 现代汽车集团大多决定不参加本届CES,仅现代摩比斯设立展位。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与HD现代首席副会长郑基宣是否现身尚未确定,但现代摩比斯社长李奎锡和销售部门总管阿克塞尔·马施卡(Axel Maschka)计划参观展览。 另外,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LG集团会长具光谟等决定不出席此次活动,分析指出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经济环境严峻,因此仅派遣必要人员参会。 CES 2025于当地时间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今年预计共吸引来自全球166个国家的4500多家企业参展。韩国参展企业数量达到1031家,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1509家)和中国(1399家),创下历史新高。本届CES的口号为“AI DIVE IN”(与AI同行 智泽万象),意在通过AI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可能性,推动变革实现突破。 出席CES 2024的SK集团会长崔泰源【图片来源 SK集团】
2025-01-07 00:55:41 -
韩国大企业SKY出身CEO占比下降 能力导向成新趋势
全球猎头公司Unico Search就韩国1000家大企业的1380名首席执行官(CEO)学历进行调查,并于25日发布结果显示,韩国大企业CEO中毕业于“SKY”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的比例较去年略有下降。 受访CEO中毕业于首尔大学的最多,共有188人,占比13.6%,其次是延世大学113人、高丽大学107人。三所大学出身的CEO总数占比29.6%,较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来看,“SKY”大学出身CEO比例从2008年的45.6%逐步下降,2019年以来维持在20%区间。 首尔大学出身的CEO比例也在持续减少,2019年为15.2%,而目前为13.6%。此外,首尔大学毕业的CEO中,1970年以前出生占83.5%(157人),而1970年以后出生仅占16.5%(31人)。Unico Search分析认为,随着1970年后出生的CEO数量增多,首尔大学出身比例或进一步下降。 在其他大学中,汉阳大学毕业的CEO有59人,西江大学42人,成均馆大学38人,中央大学31人,釜山大学29人,韩国外国语大学28人等。从专业背景来看,工科出身CEO比例为45.5%,较去年增加0.1个百分点。在可统计本科专业的914名CEO中,管理学专业占比最高,为22.9%(209人)。 值得注意的是,“SKY”大学管理学专业的CEO人数达到100人,其中延世大学管理学专业以36人位居首位,成为培养CEO的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包括极东油化会长张洪宣、韩独会长金宁珍、大韩纺织会长薛范、爱茉莉太平洋会长徐庆培,以及斗山能源会长朴知原等。 从年龄分布来看,1960至1963年出生的CEO最多,占22.5%(310人);其次是1964至1966年出生的247人(17.8%),1967至1969年出生的163人(11.8%),1970至1973年出生的158人(11.4%)。单一出生年份中,1964年出生的CEO人数最多,达到107人,代表人物包括三星电机社长张德铉、SK社长张龙镐、现代汽车副会长张在勋等。 1980年以后出生的MZ一代CEO共有64人,占比4.6%,其中最年轻的CEO是1997年出生的KAON集团代表理事林东渊。Unico Search代表金惠阳表示,如今比起出身大学,CEO展现的业绩和能力更加重要。尤其是在步入人工智能(AI)时代后,大学背景的“招牌“作用正在减弱,迅速准确洞察时代趋势并具有执行力的人才更加受到青睐。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25 23: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