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书籍’新闻 6个
-
韩国教育内卷加剧 学龄人口锐减辅导支出反增
去年7月,在首尔江南举行的“首尔国际幼儿教育展“上,参观者在翻阅幼儿英语书籍。【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尽管韩国学龄人口锐减,但教育支出不减反增。去年韩国学生课外辅导费用高达4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01.9亿元)。受从幼儿时期开始备考医科大学的现象愈发普遍及“N考生”(复读生)激增的影响,课外辅导费用逐年增加。有预测称,若不改善就业市场等经济结构,很难扭转目前情况。 统计厅于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新生儿数达23.83万人,较20年前的2004年(47.7万人)减少50%。同期,学龄人口从1051.9万人减少至697.8万人,减少34%。去年,没有新生的小学达112所。 今年没有招收新生的学校增至180所,明年或将超过200所。今年停课的中小学达49所,其中小学占77.5%(38所)。 尽管学龄人口持续减少,但课外辅导市场呈现持续升温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课外辅导费用达27.1144万亿韩元。自2020年以来,连续3年呈增加趋势。较开始统计相关数据的2007年(20万亿韩元)增加35%。2024年课外辅导费用进一步攀升至39.2万亿韩元,凸显出韩国教育竞争激烈。据悉,学生人均课外辅导费用也从22.2万韩元增至2023年的43.4万韩元,翻了一番。 据分析,这一现象与韩国社会日益加剧的"医科大学热"密切相关。2025学年度医科大学扩招政策出台后,去年“N考生”人数达16.1784万人,创历史新高,占全体考生(52.267万人)的31%。此外,备考医科大学的现象已呈现低龄化趋势,幼儿课外辅导费用也显著增加。 专家分析指出,就业市场形势严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推手。今年上半年就业数据显示,具有工作经验的“二手新人”占31.2%,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持续降低。钟路学院代表林成浩(音)表示:“当前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即便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也面临就业困境,文科专业前景不明朗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向理科和医科倾斜的趋势。”他还表示:“政府应当着力改善经济结构,提升各专业领域的就业吸引力,而非批判学生选择医科专业的倾向。”
2025-03-06 18:43:50 -
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 首尔图书馆举办"2024世界诺贝尔文学节"庆祝活动
首尔市政府宣布,于10日(周二)在首尔图书馆举办“2024世界诺贝尔文学节”,以庆祝并纪念韩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是韩国首次摘得诺贝尔文学奖,为此,市政府特别策划了这场活动,旨在让热爱文学的市民共享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活动将于当日下午2点至晚上8点举行,共分为三个部分。 活动由演员裕善主持的庆祝仪式揭开序幕,随后围绕诺贝尔文学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主题,安排了多位作家的讲座与对话(书籍座谈会)。特别是韩国文坛新生代作家崔恩英和朴相容(音)的对谈,将带领市民深入了解韩国文学的现状,并展望其在诺贝尔文学奖舞台上的未来。此外,活动还将介绍奥尔罕·帕慕克、赫尔曼·黑塞、鲍勃·迪伦等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与文学成就。 为了配合本次活动,首尔市政府还将实施“韩江特别豁免”政策,对因逾期借书记录被限制借阅的市民解除限制。此次“韩江特别赦免”将在首尔图书馆及全市232家公共图书馆同步进行,预计将惠及超过10万名观众。市民只需在10日之前归还逾期书籍,即可享受该政策,从11日(周三)起重新恢复正常的图书借阅服务。 首尔市文化本部长李会胜(音)表示:“2024世界诺贝尔文学节旨在纪念韩江作家荣获韩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希望借此契机,提升市民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自豪感。”他进一步表示,“期待通过这次活动,让社会对韩国文学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并掀起一股‘阅读热潮’。” 【图片来源 首尔市政府】
2024-12-10 19:04:47 -
韩国内容产业拥抱"媒体融合" 从IP改编到多元化商业模式
基于原作的知识产权(IP)扩展已成为韩国内容产业的重要趋势。在本月17日闭幕的韩国国际游戏展(G-Star 2024)上,改编自网络小说《我独自升级》的Netmarble游戏《我独自升级:崛起》荣获韩国游戏大奖“总统奖”,充分展示了“媒体融合”模式的巨大潜力。 除了网络小说和游戏外,《我独自升级》还被改编成网络漫画和动画作品,在韩国和日本广受欢迎。该动画的第二季计划于2025年1月播出,其续作《我独自升级:诸神黄昏》也正在连载平台KakaoPage上更新。“媒体融合”通过将核心内容改编为多种媒体形式,不断扩大IP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成为韩国内容产业的主流模式。 另一代表性案例是网络小说《全知读者视角》。该作品最初在Munpia平台连载,后来被改编为网络漫画,并在Naver Webtoon平台上连载。目前,该作品的电影版已提上日程,预计在2025年夏天上映。由演员安孝燮出演主角金独子,李敏镐饰演配角兼助手刘众赫,引发高度关注。此外,多部源自网络小说和漫画的影视作品也正在制作中,这些基于原作的人气改编推动了韩国内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媒体融合”模式的兴起与优质原作的成功密不可分。富有吸引力的故事叙事与独特的角色设计不仅提高了作品质量,还奠定了强大的粉丝基础,增强了改编项目的讨论热度与成功率。对于投资者和制作公司而言,这种模式风险较低且收益潜力巨大。此外,IP衍生的周边商品,例如书籍、服装、生活用品和文具等,进一步扩大了盈利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媒体融合”模式的影响力已被广泛认可,多个企业正在激烈争夺热门网络小说、网络漫画等原创IP资源。对粉丝而言,这种模式提供了多样化的作品体验;对企业而言,则是最为稳妥的商业策略。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探索支持“媒体融合”的多种政策措施。考虑到韩国文化内容在国际市场的潜在收益,“媒体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重要战略,其相关市场预计将持续扩大。 动画版《我独自升级》【图片来源 TVING】
2024-11-18 20:28:19 -
新一轮版号开放 韩国游戏加速挺进中国市场
韩国游戏企业正加快布局中国市场。近期,中国政府陆续向韩国游戏企业发放版号,促使韩国游戏业重返中国步伐加快。受“限韩令”政策影响,韩国游戏在中国市场发展一度受限,而在此期间,中国游戏逐步占据韩国市场。如今随着版号发放的重新启动,韩国游戏企业迎来了反攻机会。 根据游戏行业最新消息,今年中国已向韩国游戏发放了7个外资版号。2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先后批准了乐线(Nexon)的《地下城与勇士》手游、新游游戏(Neowiz)的《猫咪和汤》、网石(Netmarble)的《拳皇全明星》以及重力社(Gravity)的《仙境传说》PC版的版号。6月,Pearl Abyss的《黑色沙漠》PC版也获批,而在10月25日,恩希软件(NCsoft)的《天堂2:盟约》和Shift Up的《胜利女神:新的希望》也获得了版号。 从版号数量来看,今年的外资版号发放量与2022年持平,均为7件,但低于去年的10件。中国政府预计将在12月再次进行版号发放,行业预期包括恩希软件、网石和娱美德(Wemade)在内的韩国公司可能还将获得进一步的版号审批。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韩国游戏获得版号的数量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版号作为中国对境内服务的影视、游戏、书籍等内容的审查许可,在控制境外内容分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内资版号”和“外资版号”的划分,中国加强了对本土游戏行业的保护。自2017年初“限韩令”实施以来,韩国游戏的版号发放几近停滞。2018年和2019年期间,韩国游戏甚至未获任何版号,而2020年和2021年发放量也十分有限。 2022年中国政策有所松动,随着“限韩令”部分放宽,当年12月乐线的《冒险岛M》与Smilegate的《失落的方舟》等7款韩国游戏获得了外资版号。加上向中国出售授权而获得内资版号的2款韩国游戏,共有9款游戏通过中国审查进入市场。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认为中国完全放开对韩国游戏产业的限制仍为时过早。虽然2022年中国外资版号发放量达到44个,2023年增至75个,但韩国游戏在其中的比例依然较小。 尽管如此,韩国游戏行业普遍认为外资版号发放的扩展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良机。自201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在“游戏崛起”战略下持续投入,发展本土游戏产业,并通过版号控制外资游戏的进入,积极推动国产游戏出海。 韩国也深受中国游戏产业崛起的影响,2020年包括《原神》在内的7款中国游戏进入韩国Google Play商店收入榜前20名。截至10月30日,中国游戏依然占据榜单中的7个席位。 中国市场对韩国游戏企业尤为重要。据中国政府发布的《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去年中国游戏市场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游戏市场,游戏玩家人数高达7亿,远超美国的2亿人。 韩国游戏行业计划通过在本土市场已成功验证的产品加快布局中国。此次获批的《天堂2:盟约》在韩国Google Play商店收入排名第6,去年收入达26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55亿元)。《胜利女神:新的希望》去年的收入为1640亿韩元,占Shift Up总收入(1686亿韩元)的绝大部分。此外,乐线的《地下城与勇士》手游自6月在中国上线,短短4个月内即创收超过1万亿韩元。 然而,韩国游戏企业仍需面对中国市场监管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去年底中国政府曾起草《网络游戏管理办法》,限制游戏充值额度、加强概率性道具监管、限制未成年人购买道具等,尽管该草案在今年年初被撤回,中国对本土游戏行业的保护与严监管并行的双重态度依然存在。 一位韩国游戏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尽管中国市场有较大风险,但成功进入后的潜在收益非常可观。对于游戏公司来说,中国市场犹如一张充满机遇的‘彩票’。” 《天堂2:盟约》海报【图片来源 恩希软件】
2024-10-31 19:30:34 -
经济压力催生数字副业 上班族自我提升与收入增长两手抓
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韩国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开始寻找数字副业来补充收入,并探索自我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制作短视频、出售电子书和代购等形式的副业,许多上班族不仅实现额外收入,还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 34岁上班族金某通过一个专家匹配平台,在下班后为客户修图,每月可以赚到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73元)。他表示,这样的副业不仅能赚到额外收入,还能利用大学时期学到的Photoshop技能。短视频的流行也带动相关平台运营成为热门的副业选择。不久前,一位匿名YouTuber在理财社区中分享自己的成功案例称,9个月前开始尝试做Shorts,8月开始创收,仅一个月就赚取950万韩元。他还透露,除了Shorts,他通过发布音乐和运营Instagram频道也获得额外收入,9月仅4天就赚到472万韩元。他认为,如果精准定位受众,月收入2000万韩元也并非不可能。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在物价飞涨的背景下,这种通过数字平台获取收入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职场人士的青睐。韩国求职招聘平台“跳蚤市场”对1327名职场人士的调查结果显示,82.1%的受访者正在或考虑从事副业,一半以上受访者(55.1%)表示做副业的原因是仅凭工资难以维持生活。最受欢迎的副业类型是运营社交媒体(20.2%),其次是活动或展会工作人员、餐厅服务员和快递员等。 除了短视频制作,其他形式的数字副业也在快速增长。有人通过代购服务帮助不熟悉国际购物流程的消费者在海外网站上购买商品,以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还有人通过整理自己擅长的领域知识,制作并出售电子书籍,主题涵盖“如何获得交通事故赔偿金”、“Naver Smart Store使用技巧”等。电子书籍价格通常在1万至3万韩元之间,制作门槛也较低,因此吸引众多上班族尝试。38岁的上班族崔某就通过发布关于房地产投资的电子书籍,每月都能获得稳定的书款收入。 生成型人工智能(AI)的发展也推动副业的多样化和高效化。AI技术让视频内容的制作更加快速便捷,从而提高创作者的产出效率。这促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数字内容的创作中,进一步推动副业的普及。 副业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额外的经济收益上,同时还体现在自我提升和专业技能积累上。建国大学经济学教授权南勋指出,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个人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并通过可持续的副业实现收入增长,这不仅是经济因素的推动,也是心理上的需求,未来选择多重职业的人还会继续增加。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副业日渐普及,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副业上取得成功。韩国国税厅数据显示,2022年收入达到1亿韩元以上的个人媒体创作者仅占全部创作者的7%,而80%的创作者年收入不足2500万韩元。加上拍摄设备和后期制作投入,个人媒体副业的起步成本可能不小。因此专家提醒,尤其是在选择高投入副业时,需要事前谨慎规划。 此外,副业还可能引发劳动纠纷。目前韩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兼业的具体条款,但如果兼业影响到公司秩序或工作效率,企业有权进行一定的限制。因此,职场人士在开始副业前应与公司充分沟通,避免因副业受到不利影响。 除韩国外,日本近年来也开始放宽对副业的限制,允许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从事其他工作。彭博社报道称,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通过美国电商平台eBay向海外销售商品,以此赚取额外收入。在全球经济压力和工作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数字副业的兴起为许多职场人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和个人成长的机会,但选择适合自己的副业,合理规划投入与产出才是关键。
2024-10-08 23:57:15 -
网购崛起冲击线下零售 韩国销售从业人员连续五年锐减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主流,销售行业从业人员已连续60个月呈现减少趋势。 统计厅于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月销售行业的就业人数达255.5万人,同比减少7.1万人,自2019年9月以来连续60个月呈减少趋势。 销售行业主要包括服装、化妆品、家电、家具、食品等领域的从业人员。上月全体就业者达2880.1万人,同比增加12.3万人。自2021年3月以来,全体就业人数已连续42个月保持增长,反之销售行业从业者数量却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有分析认为,随着电商平台迅速崛起,线下销售岗位的减少趋势难以避免。 新冠疫情加速了网购交易量的增长,传统零售业态受到极大冲击。数据显示,去年韩国网购交易额达228.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088万亿元),较6年前的2017年增长143%。疫前的2019年网购交易额达136.6万亿韩元,疫情后的2020年增至190.2万亿韩元。2022年(211.1万亿韩元)首次突破200万亿韩元。截至今年7月,网购交易额已达140.4万亿韩元,同比增加9%。 从外卖到旅行商品,再到衣服、鞋子、包、化妆品、书籍、家具等零售商品的网购销售品种日益增加。各大企业以疫情为契机,加速向数字化转型(DX)。此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收银台、自助服务机、服务机器人等逐渐取代人工服务,进一步加剧销售从业人员的减少趋势。 随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发生变化,线下经济趋于萎靡,销售职员减少趋势日益显著。为促进线下零售业态和销售人力的增长,亟需推出有效政策。
2024-09-26 23:29:25
-
韩国教育内卷加剧 学龄人口锐减辅导支出反增
去年7月,在首尔江南举行的“首尔国际幼儿教育展“上,参观者在翻阅幼儿英语书籍。【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尽管韩国学龄人口锐减,但教育支出不减反增。去年韩国学生课外辅导费用高达4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01.9亿元)。受从幼儿时期开始备考医科大学的现象愈发普遍及“N考生”(复读生)激增的影响,课外辅导费用逐年增加。有预测称,若不改善就业市场等经济结构,很难扭转目前情况。 统计厅于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新生儿数达23.83万人,较20年前的2004年(47.7万人)减少50%。同期,学龄人口从1051.9万人减少至697.8万人,减少34%。去年,没有新生的小学达112所。 今年没有招收新生的学校增至180所,明年或将超过200所。今年停课的中小学达49所,其中小学占77.5%(38所)。 尽管学龄人口持续减少,但课外辅导市场呈现持续升温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课外辅导费用达27.1144万亿韩元。自2020年以来,连续3年呈增加趋势。较开始统计相关数据的2007年(20万亿韩元)增加35%。2024年课外辅导费用进一步攀升至39.2万亿韩元,凸显出韩国教育竞争激烈。据悉,学生人均课外辅导费用也从22.2万韩元增至2023年的43.4万韩元,翻了一番。 据分析,这一现象与韩国社会日益加剧的"医科大学热"密切相关。2025学年度医科大学扩招政策出台后,去年“N考生”人数达16.1784万人,创历史新高,占全体考生(52.267万人)的31%。此外,备考医科大学的现象已呈现低龄化趋势,幼儿课外辅导费用也显著增加。 专家分析指出,就业市场形势严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推手。今年上半年就业数据显示,具有工作经验的“二手新人”占31.2%,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持续降低。钟路学院代表林成浩(音)表示:“当前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即便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也面临就业困境,文科专业前景不明朗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向理科和医科倾斜的趋势。”他还表示:“政府应当着力改善经济结构,提升各专业领域的就业吸引力,而非批判学生选择医科专业的倾向。”
2025-03-06 18:43:50 -
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 首尔图书馆举办"2024世界诺贝尔文学节"庆祝活动
首尔市政府宣布,于10日(周二)在首尔图书馆举办“2024世界诺贝尔文学节”,以庆祝并纪念韩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是韩国首次摘得诺贝尔文学奖,为此,市政府特别策划了这场活动,旨在让热爱文学的市民共享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活动将于当日下午2点至晚上8点举行,共分为三个部分。 活动由演员裕善主持的庆祝仪式揭开序幕,随后围绕诺贝尔文学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主题,安排了多位作家的讲座与对话(书籍座谈会)。特别是韩国文坛新生代作家崔恩英和朴相容(音)的对谈,将带领市民深入了解韩国文学的现状,并展望其在诺贝尔文学奖舞台上的未来。此外,活动还将介绍奥尔罕·帕慕克、赫尔曼·黑塞、鲍勃·迪伦等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与文学成就。 为了配合本次活动,首尔市政府还将实施“韩江特别豁免”政策,对因逾期借书记录被限制借阅的市民解除限制。此次“韩江特别赦免”将在首尔图书馆及全市232家公共图书馆同步进行,预计将惠及超过10万名观众。市民只需在10日之前归还逾期书籍,即可享受该政策,从11日(周三)起重新恢复正常的图书借阅服务。 首尔市文化本部长李会胜(音)表示:“2024世界诺贝尔文学节旨在纪念韩江作家荣获韩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希望借此契机,提升市民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自豪感。”他进一步表示,“期待通过这次活动,让社会对韩国文学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并掀起一股‘阅读热潮’。” 【图片来源 首尔市政府】
2024-12-10 19:04:47 -
韩国内容产业拥抱"媒体融合" 从IP改编到多元化商业模式
基于原作的知识产权(IP)扩展已成为韩国内容产业的重要趋势。在本月17日闭幕的韩国国际游戏展(G-Star 2024)上,改编自网络小说《我独自升级》的Netmarble游戏《我独自升级:崛起》荣获韩国游戏大奖“总统奖”,充分展示了“媒体融合”模式的巨大潜力。 除了网络小说和游戏外,《我独自升级》还被改编成网络漫画和动画作品,在韩国和日本广受欢迎。该动画的第二季计划于2025年1月播出,其续作《我独自升级:诸神黄昏》也正在连载平台KakaoPage上更新。“媒体融合”通过将核心内容改编为多种媒体形式,不断扩大IP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成为韩国内容产业的主流模式。 另一代表性案例是网络小说《全知读者视角》。该作品最初在Munpia平台连载,后来被改编为网络漫画,并在Naver Webtoon平台上连载。目前,该作品的电影版已提上日程,预计在2025年夏天上映。由演员安孝燮出演主角金独子,李敏镐饰演配角兼助手刘众赫,引发高度关注。此外,多部源自网络小说和漫画的影视作品也正在制作中,这些基于原作的人气改编推动了韩国内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媒体融合”模式的兴起与优质原作的成功密不可分。富有吸引力的故事叙事与独特的角色设计不仅提高了作品质量,还奠定了强大的粉丝基础,增强了改编项目的讨论热度与成功率。对于投资者和制作公司而言,这种模式风险较低且收益潜力巨大。此外,IP衍生的周边商品,例如书籍、服装、生活用品和文具等,进一步扩大了盈利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媒体融合”模式的影响力已被广泛认可,多个企业正在激烈争夺热门网络小说、网络漫画等原创IP资源。对粉丝而言,这种模式提供了多样化的作品体验;对企业而言,则是最为稳妥的商业策略。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探索支持“媒体融合”的多种政策措施。考虑到韩国文化内容在国际市场的潜在收益,“媒体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重要战略,其相关市场预计将持续扩大。 动画版《我独自升级》【图片来源 TVING】
2024-11-18 20:28:19 -
新一轮版号开放 韩国游戏加速挺进中国市场
韩国游戏企业正加快布局中国市场。近期,中国政府陆续向韩国游戏企业发放版号,促使韩国游戏业重返中国步伐加快。受“限韩令”政策影响,韩国游戏在中国市场发展一度受限,而在此期间,中国游戏逐步占据韩国市场。如今随着版号发放的重新启动,韩国游戏企业迎来了反攻机会。 根据游戏行业最新消息,今年中国已向韩国游戏发放了7个外资版号。2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先后批准了乐线(Nexon)的《地下城与勇士》手游、新游游戏(Neowiz)的《猫咪和汤》、网石(Netmarble)的《拳皇全明星》以及重力社(Gravity)的《仙境传说》PC版的版号。6月,Pearl Abyss的《黑色沙漠》PC版也获批,而在10月25日,恩希软件(NCsoft)的《天堂2:盟约》和Shift Up的《胜利女神:新的希望》也获得了版号。 从版号数量来看,今年的外资版号发放量与2022年持平,均为7件,但低于去年的10件。中国政府预计将在12月再次进行版号发放,行业预期包括恩希软件、网石和娱美德(Wemade)在内的韩国公司可能还将获得进一步的版号审批。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韩国游戏获得版号的数量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版号作为中国对境内服务的影视、游戏、书籍等内容的审查许可,在控制境外内容分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内资版号”和“外资版号”的划分,中国加强了对本土游戏行业的保护。自2017年初“限韩令”实施以来,韩国游戏的版号发放几近停滞。2018年和2019年期间,韩国游戏甚至未获任何版号,而2020年和2021年发放量也十分有限。 2022年中国政策有所松动,随着“限韩令”部分放宽,当年12月乐线的《冒险岛M》与Smilegate的《失落的方舟》等7款韩国游戏获得了外资版号。加上向中国出售授权而获得内资版号的2款韩国游戏,共有9款游戏通过中国审查进入市场。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认为中国完全放开对韩国游戏产业的限制仍为时过早。虽然2022年中国外资版号发放量达到44个,2023年增至75个,但韩国游戏在其中的比例依然较小。 尽管如此,韩国游戏行业普遍认为外资版号发放的扩展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良机。自201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在“游戏崛起”战略下持续投入,发展本土游戏产业,并通过版号控制外资游戏的进入,积极推动国产游戏出海。 韩国也深受中国游戏产业崛起的影响,2020年包括《原神》在内的7款中国游戏进入韩国Google Play商店收入榜前20名。截至10月30日,中国游戏依然占据榜单中的7个席位。 中国市场对韩国游戏企业尤为重要。据中国政府发布的《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去年中国游戏市场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游戏市场,游戏玩家人数高达7亿,远超美国的2亿人。 韩国游戏行业计划通过在本土市场已成功验证的产品加快布局中国。此次获批的《天堂2:盟约》在韩国Google Play商店收入排名第6,去年收入达26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55亿元)。《胜利女神:新的希望》去年的收入为1640亿韩元,占Shift Up总收入(1686亿韩元)的绝大部分。此外,乐线的《地下城与勇士》手游自6月在中国上线,短短4个月内即创收超过1万亿韩元。 然而,韩国游戏企业仍需面对中国市场监管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去年底中国政府曾起草《网络游戏管理办法》,限制游戏充值额度、加强概率性道具监管、限制未成年人购买道具等,尽管该草案在今年年初被撤回,中国对本土游戏行业的保护与严监管并行的双重态度依然存在。 一位韩国游戏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尽管中国市场有较大风险,但成功进入后的潜在收益非常可观。对于游戏公司来说,中国市场犹如一张充满机遇的‘彩票’。” 《天堂2:盟约》海报【图片来源 恩希软件】
2024-10-31 19:30:34 -
经济压力催生数字副业 上班族自我提升与收入增长两手抓
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韩国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开始寻找数字副业来补充收入,并探索自我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制作短视频、出售电子书和代购等形式的副业,许多上班族不仅实现额外收入,还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 34岁上班族金某通过一个专家匹配平台,在下班后为客户修图,每月可以赚到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73元)。他表示,这样的副业不仅能赚到额外收入,还能利用大学时期学到的Photoshop技能。短视频的流行也带动相关平台运营成为热门的副业选择。不久前,一位匿名YouTuber在理财社区中分享自己的成功案例称,9个月前开始尝试做Shorts,8月开始创收,仅一个月就赚取950万韩元。他还透露,除了Shorts,他通过发布音乐和运营Instagram频道也获得额外收入,9月仅4天就赚到472万韩元。他认为,如果精准定位受众,月收入2000万韩元也并非不可能。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在物价飞涨的背景下,这种通过数字平台获取收入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职场人士的青睐。韩国求职招聘平台“跳蚤市场”对1327名职场人士的调查结果显示,82.1%的受访者正在或考虑从事副业,一半以上受访者(55.1%)表示做副业的原因是仅凭工资难以维持生活。最受欢迎的副业类型是运营社交媒体(20.2%),其次是活动或展会工作人员、餐厅服务员和快递员等。 除了短视频制作,其他形式的数字副业也在快速增长。有人通过代购服务帮助不熟悉国际购物流程的消费者在海外网站上购买商品,以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还有人通过整理自己擅长的领域知识,制作并出售电子书籍,主题涵盖“如何获得交通事故赔偿金”、“Naver Smart Store使用技巧”等。电子书籍价格通常在1万至3万韩元之间,制作门槛也较低,因此吸引众多上班族尝试。38岁的上班族崔某就通过发布关于房地产投资的电子书籍,每月都能获得稳定的书款收入。 生成型人工智能(AI)的发展也推动副业的多样化和高效化。AI技术让视频内容的制作更加快速便捷,从而提高创作者的产出效率。这促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数字内容的创作中,进一步推动副业的普及。 副业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额外的经济收益上,同时还体现在自我提升和专业技能积累上。建国大学经济学教授权南勋指出,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个人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并通过可持续的副业实现收入增长,这不仅是经济因素的推动,也是心理上的需求,未来选择多重职业的人还会继续增加。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副业日渐普及,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副业上取得成功。韩国国税厅数据显示,2022年收入达到1亿韩元以上的个人媒体创作者仅占全部创作者的7%,而80%的创作者年收入不足2500万韩元。加上拍摄设备和后期制作投入,个人媒体副业的起步成本可能不小。因此专家提醒,尤其是在选择高投入副业时,需要事前谨慎规划。 此外,副业还可能引发劳动纠纷。目前韩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兼业的具体条款,但如果兼业影响到公司秩序或工作效率,企业有权进行一定的限制。因此,职场人士在开始副业前应与公司充分沟通,避免因副业受到不利影响。 除韩国外,日本近年来也开始放宽对副业的限制,允许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从事其他工作。彭博社报道称,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通过美国电商平台eBay向海外销售商品,以此赚取额外收入。在全球经济压力和工作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数字副业的兴起为许多职场人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和个人成长的机会,但选择适合自己的副业,合理规划投入与产出才是关键。
2024-10-08 23:57:15 -
网购崛起冲击线下零售 韩国销售从业人员连续五年锐减
【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主流,销售行业从业人员已连续60个月呈现减少趋势。 统计厅于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月销售行业的就业人数达255.5万人,同比减少7.1万人,自2019年9月以来连续60个月呈减少趋势。 销售行业主要包括服装、化妆品、家电、家具、食品等领域的从业人员。上月全体就业者达2880.1万人,同比增加12.3万人。自2021年3月以来,全体就业人数已连续42个月保持增长,反之销售行业从业者数量却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有分析认为,随着电商平台迅速崛起,线下销售岗位的减少趋势难以避免。 新冠疫情加速了网购交易量的增长,传统零售业态受到极大冲击。数据显示,去年韩国网购交易额达228.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088万亿元),较6年前的2017年增长143%。疫前的2019年网购交易额达136.6万亿韩元,疫情后的2020年增至190.2万亿韩元。2022年(211.1万亿韩元)首次突破200万亿韩元。截至今年7月,网购交易额已达140.4万亿韩元,同比增加9%。 从外卖到旅行商品,再到衣服、鞋子、包、化妆品、书籍、家具等零售商品的网购销售品种日益增加。各大企业以疫情为契机,加速向数字化转型(DX)。此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收银台、自助服务机、服务机器人等逐渐取代人工服务,进一步加剧销售从业人员的减少趋势。 随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发生变化,线下经济趋于萎靡,销售职员减少趋势日益显著。为促进线下零售业态和销售人力的增长,亟需推出有效政策。
2024-09-26 23: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