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太阳能’新闻 3个
-
中国半导体崛起政府撑腰 三星SK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中国半导体企业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援,在设备上投入超出营收的支出,尚未掌握尖端技术的情况下在通用半导体领域迅速追赶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日前,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交的意见书显示,中国纯晶圆代工企业的累计收入与资本支出(CAPEX)比率为112%,远超全球平均值33%。 SIA指出,还有中国企业的收入与资本支出比率高达119%,对此业内普遍认为是中芯国际(SMIC)。2023年中芯国际资本支出74.7亿美元,达到收入的118%。过去三年(2022至2024年),中芯国际的收入与资本支出比率平均为98.1%。相比之下,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则分别仅为41.7%和27.1%。 中国企业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投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直接支援,包括补贴、优待融资和国产零部件优先政策。SIA估计,中国政府的半导体直接支援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此外,政府还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 在政策支持下,中国半导体企业迅速成长。台积电在代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芯国际的市场份额也持续扩大。2022年第一季度三星电子全球市场份额为16.3%,中芯国际为5.9%,但去年第四季度差距缩小至2.6个百分点。 在存储半导体领域,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预计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或从去年的5%增至今年的10%。仅从晶圆产能来看,长鑫存储(CXMT)去年DRAM产能已经达到全球的约10%,目前尖端工艺方面差距尚存,但中国企业在通用半导体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023年中国通用半导体在全球半导体出货量中占比高达88%,营收占比40%。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对中国通用半导体加征额外关税,以应对低价产品干扰市场的行为。SIA指出,中国在钢铁、太阳能、电动汽车等领域也采取类似策略,导致产能过剩、价格倾销和市场混乱。 实际上,美国的对华限制措施早在拜登政府时期就已经开始。去年12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根据《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展开调查。今年1月,美国举行相关听证会,探讨是否对搭载中国半导体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目前美国政府计划下月2日发表关税政策,中国通用半导体预计会包含在适用对象中。 韩国、美国和日本等半导体强国更加专注尖端技术竞争。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正在减少通用产品比重,转向发展DDR5、LPDDR5等高附加值产品,代工领域竞争则集中在2至3纳米先进工艺上。中国企业正在利用通用半导体市场的收益来推动尖端技术研发,长鑫存储和中芯国际等企业在HBM和DDR5等领域的能力逐渐增强。 SIA认为,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在通用半导体市场积累资金,进而在尖端领域挑战全球领先企业。祥明大学系统半导体工程系教授李钟焕表示,在中国企业不断追赶的情况下,韩国必须开发出压倒性的尖端技术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3-25 22:43:39 -
中国低价攻势重创韩国核心产业 反倾销呼声高涨
进入今年以来,韩国主要核心产业深受中国产品低价攻势困扰。钢铁行业去年已就中国进口厚板和热轧钢板提起反倾销诉讼;机器人行业近期也要求对来自中国与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实施反倾销措施;太阳能行业受低价竞争影响业绩恶化,开始考虑退出本土市场。 据韩国产业界15日消息,HD Hyundai Robotics、Yuil Robotics等五家韩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本月10日向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提交关于中国产四轴及以上垂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反倾销申诉。 四轴及以上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组装、涂装、焊接等制造工业现场。韩国企业指出,中日厂商以低于正常价格最多40%的价格倾销工业机器人,扰乱韩国市场价格。 初步数据显示,韩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进口量从2021年的9080台增至2024年的1.3445万台,三年增幅超过48%。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从2021年的75%升至2023年的81%。进口工业机器人凭借低价几乎占据韩国市场。 钢铁行业去年两度针对进口钢材提起反倾销申诉,以反击进口产品的低价冲击。现代制铁去年7月对中国产厚板提出反倾销申诉,12月又对中日热轧钢板启动反倾销调查。目前,针对中国产厚板的反倾销申诉已获受理,贸易委员会正在展开调查。 据韩国钢铁协会数据,去年韩国进口中国产钢材多达877万吨,同比增加6.1%,创2017年以来新高。进入韩国市场的中国产厚板价格比韩国国产低20%,热轧钢板则低5%至10%。面对经济萧条与低价竞争的双重压力,业界纷纷感叹情况持续下去企业会难以维继。 太阳能行业也是受到中国低价竞争影响的一大领域。据韩国进出口银行去年12月26日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太阳能产业动向》报告,去年12月多晶硅价格跌至每公斤5.6美元的历史低点,较同年1月(8.8美元)下降36.4%,仅为2022年8月顶点(39美元)的七分之一。同期210mm单晶硅片价格降至每片0.21美元,较同年1月下降34.4%。太阳能电池价格降至每瓦0.0038美元,组件价格降至每瓦0.0084美元,分别较去年1月下降24%和30%,同创历史新低。 随着中国产低价太阳能零部件涌入韩国市场,韩国企业或全面退出本土业务,或承受亏损进行恶性竞争。韩国唯一的多晶硅生产企业OCI难以承受与中国廉价产品的竞争,2020年放弃韩国业务,目前专注马来西亚工厂运营。韩华解决方案的Q-CELLS部门目前70%至80%的太阳能业务收入来自北美市场,目前发展重点也在海外。 中国低价倾销源于内需萎靡,韩国企业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上,但前景并不乐观。浦项控股公司会长张仁和表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内需难以快速恢复,因此中国可能会继续向韩国倾销低价钢铁产品。” 业界与学界呼吁通过政策支援保护韩国产业,同时国内企业也需要尽快调整业务组合。淑明女子大学经营学教授徐镛求表示:“中国产品的低价攻势是结构性问题,高人工成本的韩国企业几乎不可能在价格竞争中胜出。因此应该迅速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或加速进军北美和法律规章较为宽松的灰色市场。” 现代制铁生产的热轧钢板【图片来源 现代制铁】
2025-01-16 00:02:16 -
美国加强对华太阳能贸易壁垒 韩国业界谋求业绩回升
因中国供应过剩而长期承压的韩国太阳能行业,在美国加强对中国贸易壁垒的背景下,业绩能否回升备受关注。有分析认为,如果关税等措施推高美国市场的太阳能模块价格,这将为韩国企业带来一定利好。 据外媒和业内人士17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近日宣布,根据《贸易法》第301条,从明年1月起,将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和多晶硅的关税提高至50%。太阳能电池板和多晶硅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此次关税上调旨在“减缓中国不公平贸易政策和做法带来的冲击”。早在今年5月,美国已将中国产太阳能电池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并重新对中国的双面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 对此,中国商务部16日回应称,美国的关税措施“无法解决其贸易逆差和产业竞争力问题,反而将加剧美国国内通胀,损害消费者利益”。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企业凭借低价策略迅速占领全球市场。据统计,中国企业在美国太阳能市场的份额达70%,全球市场份额达80%,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更高达90%。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韩国太阳能行业或将受益。美国加强贸易壁垒虽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也可能为韩国企业创造机会。” 此外,为阻止中国企业绕道东南亚国家出口,美国政府初步决定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四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反倾销税。初步裁定的关税税率从21.31%至271.2%不等。分析指出,如果东南亚产品因关税影响导致美国市场的太阳能模块价格上涨,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将有所提升。 具体来看,韩华思路信旗下的Q-CELLS部门业绩恢复预期正在上升。韩华Q-CELLS在美国建立了包括模块、电池、晶片、电池板在内的完整太阳能生产链,计划通过位于乔治亚州的Solar Hub项目,实现每年8.4千兆瓦(GW)的太阳能模块生产能力。 OCI控股也积极布局美国市场,寻求扩展太阳能价值链。该公司计划通过与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构建垂直整合体系,进一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OCI控股会长李宇铉在第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正在慎重考虑通过建立非中国太阳能价值链,实现业绩的中长期增长。” 【图片来源 韩华Q-CELLS】
2024-12-17 19:39:57
-
中国半导体崛起政府撑腰 三星SK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中国半导体企业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援,在设备上投入超出营收的支出,尚未掌握尖端技术的情况下在通用半导体领域迅速追赶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日前,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交的意见书显示,中国纯晶圆代工企业的累计收入与资本支出(CAPEX)比率为112%,远超全球平均值33%。 SIA指出,还有中国企业的收入与资本支出比率高达119%,对此业内普遍认为是中芯国际(SMIC)。2023年中芯国际资本支出74.7亿美元,达到收入的118%。过去三年(2022至2024年),中芯国际的收入与资本支出比率平均为98.1%。相比之下,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则分别仅为41.7%和27.1%。 中国企业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投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直接支援,包括补贴、优待融资和国产零部件优先政策。SIA估计,中国政府的半导体直接支援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此外,政府还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 在政策支持下,中国半导体企业迅速成长。台积电在代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芯国际的市场份额也持续扩大。2022年第一季度三星电子全球市场份额为16.3%,中芯国际为5.9%,但去年第四季度差距缩小至2.6个百分点。 在存储半导体领域,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TrendForce)预计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或从去年的5%增至今年的10%。仅从晶圆产能来看,长鑫存储(CXMT)去年DRAM产能已经达到全球的约10%,目前尖端工艺方面差距尚存,但中国企业在通用半导体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023年中国通用半导体在全球半导体出货量中占比高达88%,营收占比40%。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对中国通用半导体加征额外关税,以应对低价产品干扰市场的行为。SIA指出,中国在钢铁、太阳能、电动汽车等领域也采取类似策略,导致产能过剩、价格倾销和市场混乱。 实际上,美国的对华限制措施早在拜登政府时期就已经开始。去年12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根据《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展开调查。今年1月,美国举行相关听证会,探讨是否对搭载中国半导体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目前美国政府计划下月2日发表关税政策,中国通用半导体预计会包含在适用对象中。 韩国、美国和日本等半导体强国更加专注尖端技术竞争。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正在减少通用产品比重,转向发展DDR5、LPDDR5等高附加值产品,代工领域竞争则集中在2至3纳米先进工艺上。中国企业正在利用通用半导体市场的收益来推动尖端技术研发,长鑫存储和中芯国际等企业在HBM和DDR5等领域的能力逐渐增强。 SIA认为,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在通用半导体市场积累资金,进而在尖端领域挑战全球领先企业。祥明大学系统半导体工程系教授李钟焕表示,在中国企业不断追赶的情况下,韩国必须开发出压倒性的尖端技术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图片来源 网络】
2025-03-25 22:43:39 -
中国低价攻势重创韩国核心产业 反倾销呼声高涨
进入今年以来,韩国主要核心产业深受中国产品低价攻势困扰。钢铁行业去年已就中国进口厚板和热轧钢板提起反倾销诉讼;机器人行业近期也要求对来自中国与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实施反倾销措施;太阳能行业受低价竞争影响业绩恶化,开始考虑退出本土市场。 据韩国产业界15日消息,HD Hyundai Robotics、Yuil Robotics等五家韩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本月10日向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提交关于中国产四轴及以上垂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反倾销申诉。 四轴及以上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组装、涂装、焊接等制造工业现场。韩国企业指出,中日厂商以低于正常价格最多40%的价格倾销工业机器人,扰乱韩国市场价格。 初步数据显示,韩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进口量从2021年的9080台增至2024年的1.3445万台,三年增幅超过48%。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从2021年的75%升至2023年的81%。进口工业机器人凭借低价几乎占据韩国市场。 钢铁行业去年两度针对进口钢材提起反倾销申诉,以反击进口产品的低价冲击。现代制铁去年7月对中国产厚板提出反倾销申诉,12月又对中日热轧钢板启动反倾销调查。目前,针对中国产厚板的反倾销申诉已获受理,贸易委员会正在展开调查。 据韩国钢铁协会数据,去年韩国进口中国产钢材多达877万吨,同比增加6.1%,创2017年以来新高。进入韩国市场的中国产厚板价格比韩国国产低20%,热轧钢板则低5%至10%。面对经济萧条与低价竞争的双重压力,业界纷纷感叹情况持续下去企业会难以维继。 太阳能行业也是受到中国低价竞争影响的一大领域。据韩国进出口银行去年12月26日发布的《2024年下半年太阳能产业动向》报告,去年12月多晶硅价格跌至每公斤5.6美元的历史低点,较同年1月(8.8美元)下降36.4%,仅为2022年8月顶点(39美元)的七分之一。同期210mm单晶硅片价格降至每片0.21美元,较同年1月下降34.4%。太阳能电池价格降至每瓦0.0038美元,组件价格降至每瓦0.0084美元,分别较去年1月下降24%和30%,同创历史新低。 随着中国产低价太阳能零部件涌入韩国市场,韩国企业或全面退出本土业务,或承受亏损进行恶性竞争。韩国唯一的多晶硅生产企业OCI难以承受与中国廉价产品的竞争,2020年放弃韩国业务,目前专注马来西亚工厂运营。韩华解决方案的Q-CELLS部门目前70%至80%的太阳能业务收入来自北美市场,目前发展重点也在海外。 中国低价倾销源于内需萎靡,韩国企业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上,但前景并不乐观。浦项控股公司会长张仁和表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内需难以快速恢复,因此中国可能会继续向韩国倾销低价钢铁产品。” 业界与学界呼吁通过政策支援保护韩国产业,同时国内企业也需要尽快调整业务组合。淑明女子大学经营学教授徐镛求表示:“中国产品的低价攻势是结构性问题,高人工成本的韩国企业几乎不可能在价格竞争中胜出。因此应该迅速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或加速进军北美和法律规章较为宽松的灰色市场。” 现代制铁生产的热轧钢板【图片来源 现代制铁】
2025-01-16 00:02:16 -
美国加强对华太阳能贸易壁垒 韩国业界谋求业绩回升
因中国供应过剩而长期承压的韩国太阳能行业,在美国加强对中国贸易壁垒的背景下,业绩能否回升备受关注。有分析认为,如果关税等措施推高美国市场的太阳能模块价格,这将为韩国企业带来一定利好。 据外媒和业内人士17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近日宣布,根据《贸易法》第301条,从明年1月起,将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和多晶硅的关税提高至50%。太阳能电池板和多晶硅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此次关税上调旨在“减缓中国不公平贸易政策和做法带来的冲击”。早在今年5月,美国已将中国产太阳能电池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并重新对中国的双面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 对此,中国商务部16日回应称,美国的关税措施“无法解决其贸易逆差和产业竞争力问题,反而将加剧美国国内通胀,损害消费者利益”。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企业凭借低价策略迅速占领全球市场。据统计,中国企业在美国太阳能市场的份额达70%,全球市场份额达80%,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更高达90%。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韩国太阳能行业或将受益。美国加强贸易壁垒虽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也可能为韩国企业创造机会。” 此外,为阻止中国企业绕道东南亚国家出口,美国政府初步决定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四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反倾销税。初步裁定的关税税率从21.31%至271.2%不等。分析指出,如果东南亚产品因关税影响导致美国市场的太阳能模块价格上涨,韩国企业的竞争力将有所提升。 具体来看,韩华思路信旗下的Q-CELLS部门业绩恢复预期正在上升。韩华Q-CELLS在美国建立了包括模块、电池、晶片、电池板在内的完整太阳能生产链,计划通过位于乔治亚州的Solar Hub项目,实现每年8.4千兆瓦(GW)的太阳能模块生产能力。 OCI控股也积极布局美国市场,寻求扩展太阳能价值链。该公司计划通过与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构建垂直整合体系,进一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OCI控股会长李宇铉在第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正在慎重考虑通过建立非中国太阳能价值链,实现业绩的中长期增长。” 【图片来源 韩华Q-CELLS】
2024-12-17 19: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