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失衡’新闻 12个
-
创业热土急速降温 韩国青年创企规模跌至冰点
受内需疲软和高利率的双重影响,韩国青年创业者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大量初创企业被迫停业。在优质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的态势下,韩国青年陷入“就业无门,创业维艰”的结构性困境。 韩国国税厅于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30岁以下在营企业青年创业者月均达35.4672万人,同比减少2.6247万人,创自2017年9月相关统计以来的最大跌幅。 市场主体量通常随着经济体扩大,呈同步增长态势。即使在2020至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青年创业者数量仍维持正增长;2023年虽出现企业倒闭潮,但第二季度(2211人)和第四季度(6779人)仍录得增长。然而在2023年第三季度,青年创业者数量首现负增长,同比减少1.94万人,随后降幅持续扩大,第四季度减少2.1527万人,至今年第一季度跌幅进一步加深,凸显市场退出规模远超新设企业的严峻态势。 数据显示,韩国全行业停业企业数量自2023年起持续攀升,去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专家指出,缺乏营商经验和资金支持的青年创业者成为这波倒闭潮中深受影响的群体。 在各行业中,零售业成为青年创业者流失的“重灾区”。今年第一季度,该领域青年创业者达12.7089万人,同比减少1.6185万人。零售业作为创业市场占比最大板块,青年创业者占全体的三分之一,萎缩规模占整体停业企业的62%。自去年第三季度,零售业青年创业者首次出现负增长后,半年内跌幅翻了一番。 餐饮业同样遭遇寒流。今年第一季度,餐饮业青年创业者达4.6269万人,同比减少5507人,创相关统计以来的最大跌幅。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该行业每个季度均有约5000名青年创业者退出市场。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室长金光锡(音)指出:“大多数青年创业者主要集中在餐饮、咖啡馆等准入门槛较低的传统服务业,而这些行业早已趋于饱和,市场需求有限。” 受不动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建筑业青年创业者数量(1.4472万人)环比减少247人,同样创历史最大季度跌幅。该行业已连续三个季度呈萎缩态势。 青年创业者锐减也加剧了社会对青年就业市场的担忧。统计显示,自去年5月以来,青年就业率连续13个月下滑。今年年初,青年失业率再度攀升,徘徊在7%左右的高位。金光锡表示:“当前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态势下,创业成为多数青年的被动选择。然而,与中老年创业者相比,青年群体对融资债务的依赖度普遍更高,因此更易陷入流动性危机。”
2025-07-14 20:19:32 -
首尔连锁餐饮外卖销售近五成 手续费负担日益加重
首尔市于26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炸鸡、咖啡、汉堡等主要连锁餐饮门店中,近五成销售额来自外卖平台。 此次调查以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的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数据为基础,涵盖首尔市内186家连锁加盟店,是首尔市首次基于实际销售数据开展的线下经营状况调查。 数据显示,外卖平台销售额在加盟店整体销售结构中占比最高,为48.8%,其后为堂食(43.3%)和手机优惠券(7.9%)。 与此同时,线上销售带来的手续费负担也日益加重。去年10月,外卖平台手续费占当月销售额的比重达24%,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其中,配送费占39.2%,中介费30.8%,广告费19.7%。随着平台内部排名竞争加剧,广告支出不断攀升,进一步压缩了店主的利润空间。 在整体营业成本中,线上平台手续费占比达10.8%。以炸鸡店为例,该比例高达17.5%,已超过人工成本(15.2%)。此外,炸鸡类门店的平均营业利润率为6.5%,明显低于咖啡(9.5%)和汉堡(9.4%)门店。 近年来,“赠送礼物”等功能促进了手机优惠券的广泛使用。数据显示,其平均手续费率为7.2%,其中有42.5%的店主需自行承担全部费用,反映出总部与门店之间费用分担机制存在不均衡。对此,首尔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总部与加盟店在手续费分担上的协调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改善当前的结构性问题,首尔市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外卖平台共生指数”,用于监测平台手续费结构与交易环境。该指数将综合平台数据和店主反馈,促进平台自我优化与改进。 同时,首尔市还将组建由100名店主组成的“共生监测团”,负责开展线下监督并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减轻手机优惠券手续费负担的相关举措。针对已实施“手续费五五分担”制度的总部企业,首尔市计划提供激励支持,并与公平交易委员会合作,促进现行手续费优惠政策的有效执行。 首尔市公平经济部主任金明善(音)表示:“虽然外卖和手机优惠券等在线平台在扩大小商工人销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手续费结构失衡等问题仍不可忽视。我们将以数据为基础,制定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共生政策,切实支援个体店主的稳定经营。”
2025-06-26 23:25:48 -
韩国近八成大企总部集中首都圈 区域分布失衡问题凸显
随着李在明政府上台后,加速推进韩国最大航运企业现代商船(HMM)总部迁址釜山等议题的讨论,韩国大型企业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的结构性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25日发布的《韩国500强企业总部区域分布分析报告》显示,全国500强企业中高达77%的总部设立在首尔、仁川和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区,而世宗市、忠清北道、全罗北道、江原道和济州道等地区的企业总部数量则屈指可数。 报告显示,共284家(56.8%)企业总部设于首尔,其次是仁川和京畿道共101家(20.2%),釜山、蔚山和庆南46家(9.2%),大邱和庆北23家(4.6%),大田和忠南21家(4.2%),光州和全南14家(2.8%)。忠北仅4家(0.8%),济州3家(0.6%),全北2家(0.4%),世宗和江原各仅1家(0.2%)。按地区来看,500强企业中385家聚集于首都圈,占比高达77%。 首尔地区聚集了现代汽车、起亚、LG电子、韩国产业银行、韩亚银行、韩华、KB国民银行、LG化学等龙头企业。三星电子、SK海力士、三星显示、三星SDI、三星重工业、KT、Naver等则集中于京畿道。现代制铁、韩国GM、SK仁川石化、三星生物制药、HD现代英特科位于仁川等。 在首尔市内,中区企业总部最多,共65家(22.9%),其次是江南区46家(16.2%)、钟路区42家(14.8%)、永登浦区40家(14.1%)、瑞草区25家(8.8%),位列前五。从行业来看,流通业最多,共33家(11.6%),其次是保险业28家(9.9%)、石化、建筑及建材、服务业各22家(7.7%)、证券业20家(7.0%)、食品业19家(6.7%)、生活用品业18家(6.3%)等。 总部位于仁川和京畿道的101家企业中,有26家(25.7%)位于城南市,龙仁和华城各9家(8.9%)、水原和安养各7家(6.9%)、平泽4家(4%)等。 釜山、蔚山、庆南地区共有46家企业总部,代表性企业包括韩国南部电力、釜山银行、雷诺韩国等位于釜山;HD现代重工、LS MnM、韩国东西电力、HD现代尾浦、韩国石油公社等位于蔚山;斗山能源、韩华航空宇宙、韩华海洋等位于庆南。大邱和庆北地区则有23家企业设总部,韩国燃气公社、IM银行、L&F、德威航空、大同等位于大邱;浦项制铁、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韩国道路公社、浦项工程建设、浦项未来材料等位于庆北。 公营企业受公共机构搬迁及创新城市政策影响,总部多设在首尔以外地区。500强企业中的22家公企中,有17家设于非首都圈。 CEO Score指出,企业总部所在地可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就业机会及经济活力。当前韩国面临的地方经济衰退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性重大课题,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大企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所导致的地区发展失衡现象。未来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企业区域布局,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将成为韩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政策课题。
2025-06-26 02:29:58 -
韩国建筑业"断崖式"衰退 调控政策迫在眉睫
大韩建设政策研究院经济金融研究室长朴善求(音)于19日发布的上半年建筑指标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达26.865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00.4亿元),同比减少7.2172万亿韩元,下跌21.2%。建筑业总产值作为反映在建筑工程实际进度的核心现行指标,出现逾20%的断崖式下跌实属罕见。据悉,类似降幅仅出现在1998年第三季度外汇危机期间,当时同比下跌24.2%。 建筑业衰退呈持续深化态势。去年第一、二季度总产值分别同比下降4%和3.1%,第三季度跌幅扩大至9.1%,第四季度进一步恶化至9.7%。进入今年以来降幅更突破两位数关口。朴善求指出,总产值作为行业稳定指标通常波动平缓,此次异常大幅下滑充体现出当前建筑业萧条已达严峻程度。分析认为,除民间建筑市场持续疲软外,原本相对稳定的以公共投资为支撑的土木工程领域也出现收缩,整体低迷态势进一步加剧。朴善求表示:“尽管政府试图通过财政支持提振行业,但公共与民间领域,以及土木与建筑工程板块均呈大幅回落。” 此外,行业衰退产生多重连锁反应,不仅影响建筑企业短期经营业绩,更是对就业市场产生冲击。同时,建筑许可、开工面积及新接订单等前瞻性指标均呈集体走弱趋势,分别同比减少21.4%、22.5%、4.3%,反映出市场需求和信心仍然不足。 韩国银行(央行)于上月29日发布的经济展望指标显示,今年上半年建筑业投资预计将骤降11.3%,下半年降幅收窄至1.1%,全年降幅预计达6.1%,这将是自1998年(-13.2%)外汇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年度萎缩。 综合上述各项建筑指标来看,建筑业景气周期最早将于明年才能迎来回暖。且复苏力度预计较为疲弱,市场感知度有限。朴善求指出:“当前建筑市场供需失衡矛盾突出,政府亟需通过特别预算等政策实施调控,考虑到行业两极分化加剧,政策支持应重点向地方和中小建筑企业倾斜,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首都圈和大企业。”
2025-06-19 23:50:12 -
韩国老龄化催生就业新格局 老年劳动参与率直追年轻世代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韩国劳动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一项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群体经济活动参与率与青年群体近乎持平。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于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今年5月为基准,60岁以上人口的经济活动参与率达49.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创自1999年6月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新高。受老龄化影响,60岁以上人群的劳动参与率与青年群体(49.5%)仅相差0.1个百分点,反映出韩国老年群体的劳动参与度持续攀升,代际就业格局近乎持平。 自2011年起,60岁以上群体的经济参与率加速上升。过去五年间,相关指标累计增长4.6个百分点,增幅达到全年龄段平均水平的近两倍。从地域分布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全国17个市道中,已有10个地区的老年人口就业率超过青年群体,占比逾半数。 反之,青年群体的经济活动参与率自去年5月起已连续13个月呈下滑趋势。分析指出,这主要归因于选择“休息”等非求职状态的青年人数持续增加。尽管今年5月处于待业状态的青年人数(39.6万)出现13个月来的首次下降,同比减少3000人,但整体趋势仍不容乐观。专家认为,制造业、建筑业等优质岗位短缺及大企偏好雇佣资深员工等因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专家分析称,“银发就业”现象持续升温折射社会隐忧。截至2023年,韩国老年人贫困率高达38.2%,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位居首位。统计显示,65岁以上养老金领取者的月均收入仅为8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300元),明显低于一人家庭最低生活标准134万韩元。 此外,老年就业者缺乏雇佣稳定性。截至去年8月,60岁以上非正规就业者达281.2万人,居各年龄段之首。韩国老年人由于养老金领取年龄推迟造成的收入空窗期等问题,迫使多数老年人不得不从事低质量工作来维持基本生活。 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长金光锡(音)表示:“当前劳动市场呈代际就业机会分配失衡现象。青年群体就业意愿持续走低,而高龄劳动者市场参与度却强劲增长,这一结构性矛盾短期内可能进一步恶化。”他强调称,“银发就业潮”现象反映出人口结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滞后问题。政府需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通过系统性改革,切实改善老年人的经济困境。
2025-06-17 01:35:37 -
韩国房价两极分化加剧 首尔与釜山房价差距扩大至3.5倍
房地产信息平台“房地产智人”和东亚大学房地产学教授姜正奎(音)的分析数据显示,从2015年5月至今年5月,首尔公寓每坪(3.3平方米)平均售价从17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9万元)飞涨至2540万韩元,涨幅高达148.5%。 相比之下,釜山公寓每坪售价仅从802万韩元上涨至1214万韩元,涨幅为51.4%。这使得首尔与釜山的房价差距从原来的2.1倍扩大至3.5倍。 在高端住宅市场,两地差距更为悬殊。价格排名前20%的公寓交易中,首尔十年间涨幅达196.9%,每坪售价攀升至8060万韩元;釜山涨幅则为86.3%,每坪售价为2180万韩元,两地差距已扩大至3.7倍。 在低端住宅市场,两地差距同样显著。价格排名后20%的公寓交易中,首尔十年间仍有84.9%的涨幅,每坪售价达1971万韩元;釜山却出现3.7%的下跌,每坪售价降至541万韩元,两地差距扩大至3.6倍。 以被称为“国民标准户型”的84平方米公寓为例,首尔的平均售价在十年间从5.95亿韩元暴涨至14.78亿韩元,涨幅达148.5%;釜山则从2.79亿韩元上涨至4.22亿韩元,涨幅仅为51.4%。 根据韩国房地产院近日公布的全国公寓价格动向数据,截至6月2日的一周内,首尔公寓售价上涨0.19%。涨幅较前一周(0.16%)进一步扩大。从各区域来看,松坡区涨幅居首,达到0.5%,其后依次为瑞草区(0.42%)、江南区(0.4%)。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土地交易许可区域范围的扩大,市场对江南三区(江南区、瑞草区、松坡区)的购房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动力。 相比之下,地方城市公寓价格已连续53周下跌。尽管跌幅从此前的0.06%收窄至0.04%,显现出小幅改善迹象,但地方城市公寓市场依然持续低迷。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未售出新房数量大幅增加。2021年至2023年期间,各地大量推出新建公寓项目,导致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如今,未售出新房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整个房地产交易市场陷入萎缩状态。
2025-06-08 21:43:28 -
美国大幅上调钢铁进口关税 三星LG在美本土化战略遇阻
据业界5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签署行政命令,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将进口钢铁产品关税由原来的25%上调至50%。这一贸易政策调整预计将对三星电子、LG电子等在美设厂的韩国家电制造商造成显著影响。钢铁是三星电子和LG电子在美国本土生产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产品的核心原材料。此次关税调整正值韩国企业为应对美国贸易保护政策而筹划扩大本土化生产之际,突如其来的原材料供应紧张或将导致战略部署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自3月12日起取消对韩国部分钢铁产品的关税豁免,开始征收25%基准关税,而本次进一步上调关税税率,凸显美国贸易政策的进一步收紧。韩美互免关税协定即将于7月8日到期,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包含敦促贸易伙伴加快谈判进程的政策意图。 此次钢铁关税上调,不仅韩国钢铁企业受到直接冲击,在美布局生产基地的韩国家电巨头也陷入深深担忧。目前,三星电子和LG电子均在美运营洗衣机生产线,LG电子还设有冰箱制造工厂。韩国家电企业原本为规避家电产品关税风险而推进本土化生产战略,如今却因原材料成本激增面临新的经营压力。 市场数据显示,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钢铁进口国,2022年钢铁进口量达2622万吨,出口量为802万吨。由于本土钢材价格普遍高于亚洲和南美市场,关税上调恐将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美国本土钢铁需求激增将推高采购价格,生产成本上升必然传导至终端产品价格,进口限制可能导致全球钢铁市场供需失衡,甚至引发价格震荡。”对于高附加值钢铁产品,韩国本土生产再出口的模式可能反而显现出新的竞争优势。
2025-06-05 19:19:48 -
韩国国民对国家难题的体感压力显著加深
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STEPI)于25日发布的《2025年国家难题国民体感认知调查分析与启示》报告显示,相较于去年,韩国国民对国家难题的体感压力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假新闻泛滥、朝野矛盾加剧等社会背景下,国民对安全等议题的忧虑显著增加。 STEPI将“国家难题”明确定义为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福祉构成重大挑战的全局性议题。该报告通过对105名专家进行深度咨询,并对1000名成年人展开问卷调查的双轨调研方法,系统梳理出韩国当前亟待解决的十大国家性难题。调研结果显示,韩国国民的关注焦点已发生显著转变,从以往聚焦经济结构、就业等传统议题,逐步扩展到社会安全风险、公共卫生危机等新兴领域,显示出韩国社会面临多元挑战。 具体来看,“人口结构变化”议题连续两年位居国家难题首位。“假新闻与网络攻击等新型风险因素所引发的社会不安”从去年的第五位跃升至第二位,成为今年关注度上升最为显著的议题。“地方发展失衡导致的消亡危机”和“住房与物价不稳定造成的民生压力”紧随其后,位列第三、第四位。值得注意的是,“因朝野对立与新型传染病等引发的国民健康威胁”首次入围即位列第五,反映出该议题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性。 此外,“地缘政治危机”等国际局势问题较去年上升两位,位列第八。在针对29名青年群体的专项情绪调查中,受访者面对不同议题时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差异。对“人口结构变化”与“生计不安”多表现为“无力感”。而对“社会不安”问题则更多表达出“愤怒”情绪。 报告特别强调,政策制定必须紧扣国家难题这一核心导向,通过精准把握国民的实际诉求与情感共鸣,构建“以民为本、多元共治”的新型政策生态体系。应当从根本上革新传统的政策范式,真正将国民从政策受众提升为政策制定的能动主体。
2025-05-25 23:13:49 -
韩国四大集团盈利水平与雇佣规模显著失衡
一项调查显示,过去三年间,以三星、SK、现代汽车和LG为代表的韩国四大企业集团在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持续提升,但就业人数却呈明显滞后态势。 韩国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资产规模排名前30的大型企业及四大集团的近三间资产总额、销售额、净利润和员工人数的变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于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四大集团总资产从2022年的1255.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1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1360.0454万亿韩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1444.758万亿韩元,三年累计增长15%。自2019年四大集团总资产首次突破千万亿韩元大关后,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去年更是创历史新高。同期,前30强企业的总资产规模也从2022年的2373.7万亿韩元增至2024年的2721.9万亿韩元,增长14.7%,但较2023年的3074.3万亿韩元峰值回落11.5%。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四大集团资产规模在前30强企业中占53.1%,凸显出在韩国经济体中的核心地位。在经营效益方面,四大集团的表现尤为亮眼。尽管近两年间,销售额仅微增0.5%,但净利润却实现30.8%的显著增长。相比之下,同期,前30强大企整体净利润仅增长0.8%,反映出四大集团在盈利能力方面的突出优势。 然而,盈利表现强劲并未带动就业显著增长。2022至2024年间,四大集团的员工人数仅从74.57万人微增至74.65万人,增幅不足0.1%。同期,前30强大企整体就业人数则从140.724万人增长至152.4662万人,实现8.8%的增幅。 Leaders Index分析指出,四大集团的盈利水平与雇佣规模显著脱节,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大型企业应建立盈利与就业双向促进的发展范式,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025-05-20 22:43:49 -
韩国吸引外资规模跌至第17位 海外投资飙升凸显资本失衡
韩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在全球经济30大经济体中仅列第17位,较前年下滑4位。同时,韩国国民与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跃升3位至第10位。专家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失衡已经形成结构性趋势,或将削弱韩国经济活力和产业增长基础。 据18日韩国银行向国会提交的资料,去年外资对韩投资总额为371.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08亿元),同比锐减33.8%,这一数值包含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30大经济体中,韩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排名从2022年的第14位、2023年的第13位、跌至去年的第17位。 相比之下,曾在2023年被韩国甩在身后的沙特、波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均反超韩国。美法德依旧稳居前三,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和巴西也跻身前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外资对韩投资较去年同季减少11.78亿美元,为新冠疫情初期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由于去年12月初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实施紧急戒严,导致经济信心急速降温,外资纷纷暂停投资或撤资。受此影响,去年第四季度韩国吸引外资排名跌至第23位,较上一季度(第19位)下降4位,较前年同期(第14位)暴跌9位,韩国跌出排名前20强的情况实属罕见。这一成绩甚至不及接受IMF救助的阿根廷(-1.87亿美元)和处于战争状态的俄罗斯(-7.86亿美元)。 相反,去年韩国国民和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208.38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5.7%。其中,直接投资从2023年的321.7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85.89亿美元(51.0%);证券投资从454.24亿美元增至722.49亿美元(59.1%)。 这反映出韩国企业在海外扩建或新建工厂的趋势,同时也体现“西学蚂蚁”(在韩国证券市场中指的是投资美国等海外股票的个人投资者)热衷投资美股等现象。因此,韩国在对外投资排名中从2023年的第13位升至去年的第10位,位列美国、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后,跻身全球前列。 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外投资额达462.48亿美元,为自2021年第四季度(476.31亿美元)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IMF尚未公布各国一季度数据,但市场预期韩国排名或将进一步攀升。
2025-05-19 00:31:06
-
创业热土急速降温 韩国青年创企规模跌至冰点
受内需疲软和高利率的双重影响,韩国青年创业者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大量初创企业被迫停业。在优质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的态势下,韩国青年陷入“就业无门,创业维艰”的结构性困境。 韩国国税厅于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30岁以下在营企业青年创业者月均达35.4672万人,同比减少2.6247万人,创自2017年9月相关统计以来的最大跌幅。 市场主体量通常随着经济体扩大,呈同步增长态势。即使在2020至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青年创业者数量仍维持正增长;2023年虽出现企业倒闭潮,但第二季度(2211人)和第四季度(6779人)仍录得增长。然而在2023年第三季度,青年创业者数量首现负增长,同比减少1.94万人,随后降幅持续扩大,第四季度减少2.1527万人,至今年第一季度跌幅进一步加深,凸显市场退出规模远超新设企业的严峻态势。 数据显示,韩国全行业停业企业数量自2023年起持续攀升,去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专家指出,缺乏营商经验和资金支持的青年创业者成为这波倒闭潮中深受影响的群体。 在各行业中,零售业成为青年创业者流失的“重灾区”。今年第一季度,该领域青年创业者达12.7089万人,同比减少1.6185万人。零售业作为创业市场占比最大板块,青年创业者占全体的三分之一,萎缩规模占整体停业企业的62%。自去年第三季度,零售业青年创业者首次出现负增长后,半年内跌幅翻了一番。 餐饮业同样遭遇寒流。今年第一季度,餐饮业青年创业者达4.6269万人,同比减少5507人,创相关统计以来的最大跌幅。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该行业每个季度均有约5000名青年创业者退出市场。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室长金光锡(音)指出:“大多数青年创业者主要集中在餐饮、咖啡馆等准入门槛较低的传统服务业,而这些行业早已趋于饱和,市场需求有限。” 受不动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建筑业青年创业者数量(1.4472万人)环比减少247人,同样创历史最大季度跌幅。该行业已连续三个季度呈萎缩态势。 青年创业者锐减也加剧了社会对青年就业市场的担忧。统计显示,自去年5月以来,青年就业率连续13个月下滑。今年年初,青年失业率再度攀升,徘徊在7%左右的高位。金光锡表示:“当前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态势下,创业成为多数青年的被动选择。然而,与中老年创业者相比,青年群体对融资债务的依赖度普遍更高,因此更易陷入流动性危机。”
2025-07-14 20:19:32 -
首尔连锁餐饮外卖销售近五成 手续费负担日益加重
首尔市于26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炸鸡、咖啡、汉堡等主要连锁餐饮门店中,近五成销售额来自外卖平台。 此次调查以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的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数据为基础,涵盖首尔市内186家连锁加盟店,是首尔市首次基于实际销售数据开展的线下经营状况调查。 数据显示,外卖平台销售额在加盟店整体销售结构中占比最高,为48.8%,其后为堂食(43.3%)和手机优惠券(7.9%)。 与此同时,线上销售带来的手续费负担也日益加重。去年10月,外卖平台手续费占当月销售额的比重达24%,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其中,配送费占39.2%,中介费30.8%,广告费19.7%。随着平台内部排名竞争加剧,广告支出不断攀升,进一步压缩了店主的利润空间。 在整体营业成本中,线上平台手续费占比达10.8%。以炸鸡店为例,该比例高达17.5%,已超过人工成本(15.2%)。此外,炸鸡类门店的平均营业利润率为6.5%,明显低于咖啡(9.5%)和汉堡(9.4%)门店。 近年来,“赠送礼物”等功能促进了手机优惠券的广泛使用。数据显示,其平均手续费率为7.2%,其中有42.5%的店主需自行承担全部费用,反映出总部与门店之间费用分担机制存在不均衡。对此,首尔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总部与加盟店在手续费分担上的协调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改善当前的结构性问题,首尔市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外卖平台共生指数”,用于监测平台手续费结构与交易环境。该指数将综合平台数据和店主反馈,促进平台自我优化与改进。 同时,首尔市还将组建由100名店主组成的“共生监测团”,负责开展线下监督并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减轻手机优惠券手续费负担的相关举措。针对已实施“手续费五五分担”制度的总部企业,首尔市计划提供激励支持,并与公平交易委员会合作,促进现行手续费优惠政策的有效执行。 首尔市公平经济部主任金明善(音)表示:“虽然外卖和手机优惠券等在线平台在扩大小商工人销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手续费结构失衡等问题仍不可忽视。我们将以数据为基础,制定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共生政策,切实支援个体店主的稳定经营。”
2025-06-26 23:25:48 -
韩国近八成大企总部集中首都圈 区域分布失衡问题凸显
随着李在明政府上台后,加速推进韩国最大航运企业现代商船(HMM)总部迁址釜山等议题的讨论,韩国大型企业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的结构性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25日发布的《韩国500强企业总部区域分布分析报告》显示,全国500强企业中高达77%的总部设立在首尔、仁川和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区,而世宗市、忠清北道、全罗北道、江原道和济州道等地区的企业总部数量则屈指可数。 报告显示,共284家(56.8%)企业总部设于首尔,其次是仁川和京畿道共101家(20.2%),釜山、蔚山和庆南46家(9.2%),大邱和庆北23家(4.6%),大田和忠南21家(4.2%),光州和全南14家(2.8%)。忠北仅4家(0.8%),济州3家(0.6%),全北2家(0.4%),世宗和江原各仅1家(0.2%)。按地区来看,500强企业中385家聚集于首都圈,占比高达77%。 首尔地区聚集了现代汽车、起亚、LG电子、韩国产业银行、韩亚银行、韩华、KB国民银行、LG化学等龙头企业。三星电子、SK海力士、三星显示、三星SDI、三星重工业、KT、Naver等则集中于京畿道。现代制铁、韩国GM、SK仁川石化、三星生物制药、HD现代英特科位于仁川等。 在首尔市内,中区企业总部最多,共65家(22.9%),其次是江南区46家(16.2%)、钟路区42家(14.8%)、永登浦区40家(14.1%)、瑞草区25家(8.8%),位列前五。从行业来看,流通业最多,共33家(11.6%),其次是保险业28家(9.9%)、石化、建筑及建材、服务业各22家(7.7%)、证券业20家(7.0%)、食品业19家(6.7%)、生活用品业18家(6.3%)等。 总部位于仁川和京畿道的101家企业中,有26家(25.7%)位于城南市,龙仁和华城各9家(8.9%)、水原和安养各7家(6.9%)、平泽4家(4%)等。 釜山、蔚山、庆南地区共有46家企业总部,代表性企业包括韩国南部电力、釜山银行、雷诺韩国等位于釜山;HD现代重工、LS MnM、韩国东西电力、HD现代尾浦、韩国石油公社等位于蔚山;斗山能源、韩华航空宇宙、韩华海洋等位于庆南。大邱和庆北地区则有23家企业设总部,韩国燃气公社、IM银行、L&F、德威航空、大同等位于大邱;浦项制铁、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韩国道路公社、浦项工程建设、浦项未来材料等位于庆北。 公营企业受公共机构搬迁及创新城市政策影响,总部多设在首尔以外地区。500强企业中的22家公企中,有17家设于非首都圈。 CEO Score指出,企业总部所在地可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就业机会及经济活力。当前韩国面临的地方经济衰退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性重大课题,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出大企总部过度集中于首都圈所导致的地区发展失衡现象。未来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企业区域布局,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将成为韩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政策课题。
2025-06-26 02:29:58 -
韩国建筑业"断崖式"衰退 调控政策迫在眉睫
大韩建设政策研究院经济金融研究室长朴善求(音)于19日发布的上半年建筑指标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达26.865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00.4亿元),同比减少7.2172万亿韩元,下跌21.2%。建筑业总产值作为反映在建筑工程实际进度的核心现行指标,出现逾20%的断崖式下跌实属罕见。据悉,类似降幅仅出现在1998年第三季度外汇危机期间,当时同比下跌24.2%。 建筑业衰退呈持续深化态势。去年第一、二季度总产值分别同比下降4%和3.1%,第三季度跌幅扩大至9.1%,第四季度进一步恶化至9.7%。进入今年以来降幅更突破两位数关口。朴善求指出,总产值作为行业稳定指标通常波动平缓,此次异常大幅下滑充体现出当前建筑业萧条已达严峻程度。分析认为,除民间建筑市场持续疲软外,原本相对稳定的以公共投资为支撑的土木工程领域也出现收缩,整体低迷态势进一步加剧。朴善求表示:“尽管政府试图通过财政支持提振行业,但公共与民间领域,以及土木与建筑工程板块均呈大幅回落。” 此外,行业衰退产生多重连锁反应,不仅影响建筑企业短期经营业绩,更是对就业市场产生冲击。同时,建筑许可、开工面积及新接订单等前瞻性指标均呈集体走弱趋势,分别同比减少21.4%、22.5%、4.3%,反映出市场需求和信心仍然不足。 韩国银行(央行)于上月29日发布的经济展望指标显示,今年上半年建筑业投资预计将骤降11.3%,下半年降幅收窄至1.1%,全年降幅预计达6.1%,这将是自1998年(-13.2%)外汇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年度萎缩。 综合上述各项建筑指标来看,建筑业景气周期最早将于明年才能迎来回暖。且复苏力度预计较为疲弱,市场感知度有限。朴善求指出:“当前建筑市场供需失衡矛盾突出,政府亟需通过特别预算等政策实施调控,考虑到行业两极分化加剧,政策支持应重点向地方和中小建筑企业倾斜,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首都圈和大企业。”
2025-06-19 23:50:12 -
韩国老龄化催生就业新格局 老年劳动参与率直追年轻世代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韩国劳动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一项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群体经济活动参与率与青年群体近乎持平。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于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今年5月为基准,60岁以上人口的经济活动参与率达49.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创自1999年6月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新高。受老龄化影响,60岁以上人群的劳动参与率与青年群体(49.5%)仅相差0.1个百分点,反映出韩国老年群体的劳动参与度持续攀升,代际就业格局近乎持平。 自2011年起,60岁以上群体的经济参与率加速上升。过去五年间,相关指标累计增长4.6个百分点,增幅达到全年龄段平均水平的近两倍。从地域分布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全国17个市道中,已有10个地区的老年人口就业率超过青年群体,占比逾半数。 反之,青年群体的经济活动参与率自去年5月起已连续13个月呈下滑趋势。分析指出,这主要归因于选择“休息”等非求职状态的青年人数持续增加。尽管今年5月处于待业状态的青年人数(39.6万)出现13个月来的首次下降,同比减少3000人,但整体趋势仍不容乐观。专家认为,制造业、建筑业等优质岗位短缺及大企偏好雇佣资深员工等因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专家分析称,“银发就业”现象持续升温折射社会隐忧。截至2023年,韩国老年人贫困率高达38.2%,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位居首位。统计显示,65岁以上养老金领取者的月均收入仅为8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300元),明显低于一人家庭最低生活标准134万韩元。 此外,老年就业者缺乏雇佣稳定性。截至去年8月,60岁以上非正规就业者达281.2万人,居各年龄段之首。韩国老年人由于养老金领取年龄推迟造成的收入空窗期等问题,迫使多数老年人不得不从事低质量工作来维持基本生活。 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长金光锡(音)表示:“当前劳动市场呈代际就业机会分配失衡现象。青年群体就业意愿持续走低,而高龄劳动者市场参与度却强劲增长,这一结构性矛盾短期内可能进一步恶化。”他强调称,“银发就业潮”现象反映出人口结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滞后问题。政府需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通过系统性改革,切实改善老年人的经济困境。
2025-06-17 01:35:37 -
韩国房价两极分化加剧 首尔与釜山房价差距扩大至3.5倍
房地产信息平台“房地产智人”和东亚大学房地产学教授姜正奎(音)的分析数据显示,从2015年5月至今年5月,首尔公寓每坪(3.3平方米)平均售价从17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9万元)飞涨至2540万韩元,涨幅高达148.5%。 相比之下,釜山公寓每坪售价仅从802万韩元上涨至1214万韩元,涨幅为51.4%。这使得首尔与釜山的房价差距从原来的2.1倍扩大至3.5倍。 在高端住宅市场,两地差距更为悬殊。价格排名前20%的公寓交易中,首尔十年间涨幅达196.9%,每坪售价攀升至8060万韩元;釜山涨幅则为86.3%,每坪售价为2180万韩元,两地差距已扩大至3.7倍。 在低端住宅市场,两地差距同样显著。价格排名后20%的公寓交易中,首尔十年间仍有84.9%的涨幅,每坪售价达1971万韩元;釜山却出现3.7%的下跌,每坪售价降至541万韩元,两地差距扩大至3.6倍。 以被称为“国民标准户型”的84平方米公寓为例,首尔的平均售价在十年间从5.95亿韩元暴涨至14.78亿韩元,涨幅达148.5%;釜山则从2.79亿韩元上涨至4.22亿韩元,涨幅仅为51.4%。 根据韩国房地产院近日公布的全国公寓价格动向数据,截至6月2日的一周内,首尔公寓售价上涨0.19%。涨幅较前一周(0.16%)进一步扩大。从各区域来看,松坡区涨幅居首,达到0.5%,其后依次为瑞草区(0.42%)、江南区(0.4%)。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土地交易许可区域范围的扩大,市场对江南三区(江南区、瑞草区、松坡区)的购房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动力。 相比之下,地方城市公寓价格已连续53周下跌。尽管跌幅从此前的0.06%收窄至0.04%,显现出小幅改善迹象,但地方城市公寓市场依然持续低迷。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未售出新房数量大幅增加。2021年至2023年期间,各地大量推出新建公寓项目,导致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如今,未售出新房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整个房地产交易市场陷入萎缩状态。
2025-06-08 21:43:28 -
美国大幅上调钢铁进口关税 三星LG在美本土化战略遇阻
据业界5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签署行政命令,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将进口钢铁产品关税由原来的25%上调至50%。这一贸易政策调整预计将对三星电子、LG电子等在美设厂的韩国家电制造商造成显著影响。钢铁是三星电子和LG电子在美国本土生产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产品的核心原材料。此次关税调整正值韩国企业为应对美国贸易保护政策而筹划扩大本土化生产之际,突如其来的原材料供应紧张或将导致战略部署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自3月12日起取消对韩国部分钢铁产品的关税豁免,开始征收25%基准关税,而本次进一步上调关税税率,凸显美国贸易政策的进一步收紧。韩美互免关税协定即将于7月8日到期,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包含敦促贸易伙伴加快谈判进程的政策意图。 此次钢铁关税上调,不仅韩国钢铁企业受到直接冲击,在美布局生产基地的韩国家电巨头也陷入深深担忧。目前,三星电子和LG电子均在美运营洗衣机生产线,LG电子还设有冰箱制造工厂。韩国家电企业原本为规避家电产品关税风险而推进本土化生产战略,如今却因原材料成本激增面临新的经营压力。 市场数据显示,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钢铁进口国,2022年钢铁进口量达2622万吨,出口量为802万吨。由于本土钢材价格普遍高于亚洲和南美市场,关税上调恐将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美国本土钢铁需求激增将推高采购价格,生产成本上升必然传导至终端产品价格,进口限制可能导致全球钢铁市场供需失衡,甚至引发价格震荡。”对于高附加值钢铁产品,韩国本土生产再出口的模式可能反而显现出新的竞争优势。
2025-06-05 19:19:48 -
韩国国民对国家难题的体感压力显著加深
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STEPI)于25日发布的《2025年国家难题国民体感认知调查分析与启示》报告显示,相较于去年,韩国国民对国家难题的体感压力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假新闻泛滥、朝野矛盾加剧等社会背景下,国民对安全等议题的忧虑显著增加。 STEPI将“国家难题”明确定义为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福祉构成重大挑战的全局性议题。该报告通过对105名专家进行深度咨询,并对1000名成年人展开问卷调查的双轨调研方法,系统梳理出韩国当前亟待解决的十大国家性难题。调研结果显示,韩国国民的关注焦点已发生显著转变,从以往聚焦经济结构、就业等传统议题,逐步扩展到社会安全风险、公共卫生危机等新兴领域,显示出韩国社会面临多元挑战。 具体来看,“人口结构变化”议题连续两年位居国家难题首位。“假新闻与网络攻击等新型风险因素所引发的社会不安”从去年的第五位跃升至第二位,成为今年关注度上升最为显著的议题。“地方发展失衡导致的消亡危机”和“住房与物价不稳定造成的民生压力”紧随其后,位列第三、第四位。值得注意的是,“因朝野对立与新型传染病等引发的国民健康威胁”首次入围即位列第五,反映出该议题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性。 此外,“地缘政治危机”等国际局势问题较去年上升两位,位列第八。在针对29名青年群体的专项情绪调查中,受访者面对不同议题时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差异。对“人口结构变化”与“生计不安”多表现为“无力感”。而对“社会不安”问题则更多表达出“愤怒”情绪。 报告特别强调,政策制定必须紧扣国家难题这一核心导向,通过精准把握国民的实际诉求与情感共鸣,构建“以民为本、多元共治”的新型政策生态体系。应当从根本上革新传统的政策范式,真正将国民从政策受众提升为政策制定的能动主体。
2025-05-25 23:13:49 -
韩国四大集团盈利水平与雇佣规模显著失衡
一项调查显示,过去三年间,以三星、SK、现代汽车和LG为代表的韩国四大企业集团在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持续提升,但就业人数却呈明显滞后态势。 韩国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资产规模排名前30的大型企业及四大集团的近三间资产总额、销售额、净利润和员工人数的变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于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四大集团总资产从2022年的1255.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1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1360.0454万亿韩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1444.758万亿韩元,三年累计增长15%。自2019年四大集团总资产首次突破千万亿韩元大关后,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去年更是创历史新高。同期,前30强企业的总资产规模也从2022年的2373.7万亿韩元增至2024年的2721.9万亿韩元,增长14.7%,但较2023年的3074.3万亿韩元峰值回落11.5%。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四大集团资产规模在前30强企业中占53.1%,凸显出在韩国经济体中的核心地位。在经营效益方面,四大集团的表现尤为亮眼。尽管近两年间,销售额仅微增0.5%,但净利润却实现30.8%的显著增长。相比之下,同期,前30强大企整体净利润仅增长0.8%,反映出四大集团在盈利能力方面的突出优势。 然而,盈利表现强劲并未带动就业显著增长。2022至2024年间,四大集团的员工人数仅从74.57万人微增至74.65万人,增幅不足0.1%。同期,前30强大企整体就业人数则从140.724万人增长至152.4662万人,实现8.8%的增幅。 Leaders Index分析指出,四大集团的盈利水平与雇佣规模显著脱节,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大型企业应建立盈利与就业双向促进的发展范式,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025-05-20 22:43:49 -
韩国吸引外资规模跌至第17位 海外投资飙升凸显资本失衡
韩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在全球经济30大经济体中仅列第17位,较前年下滑4位。同时,韩国国民与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跃升3位至第10位。专家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失衡已经形成结构性趋势,或将削弱韩国经济活力和产业增长基础。 据18日韩国银行向国会提交的资料,去年外资对韩投资总额为371.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08亿元),同比锐减33.8%,这一数值包含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30大经济体中,韩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排名从2022年的第14位、2023年的第13位、跌至去年的第17位。 相比之下,曾在2023年被韩国甩在身后的沙特、波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均反超韩国。美法德依旧稳居前三,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和巴西也跻身前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外资对韩投资较去年同季减少11.78亿美元,为新冠疫情初期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由于去年12月初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实施紧急戒严,导致经济信心急速降温,外资纷纷暂停投资或撤资。受此影响,去年第四季度韩国吸引外资排名跌至第23位,较上一季度(第19位)下降4位,较前年同期(第14位)暴跌9位,韩国跌出排名前20强的情况实属罕见。这一成绩甚至不及接受IMF救助的阿根廷(-1.87亿美元)和处于战争状态的俄罗斯(-7.86亿美元)。 相反,去年韩国国民和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208.38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5.7%。其中,直接投资从2023年的321.7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85.89亿美元(51.0%);证券投资从454.24亿美元增至722.49亿美元(59.1%)。 这反映出韩国企业在海外扩建或新建工厂的趋势,同时也体现“西学蚂蚁”(在韩国证券市场中指的是投资美国等海外股票的个人投资者)热衷投资美股等现象。因此,韩国在对外投资排名中从2023年的第13位升至去年的第10位,位列美国、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后,跻身全球前列。 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外投资额达462.48亿美元,为自2021年第四季度(476.31亿美元)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IMF尚未公布各国一季度数据,但市场预期韩国排名或将进一步攀升。
2025-05-19 0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