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巴西’新闻 3个
-
韩国遭特朗普"背刺"?钢铝关税取消豁免出口受冲击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终于扣动了对全球发动关税战的扳机。 随着特朗普在上月10日签署的钢铁和铝关税公告于美国东部时间12日0时1分(韩国时间12日13时1分)正式生效,全球贸易格局迎来了新的变化。 在今年1月20日开启第二任期后,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强调“关税”政策。然而,实际上,在他正式实施关税制裁的国家中,主要针对的仍然是全球竞争对手中国。自上月4日起,美国对所有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而在本月4日,又在此基础上追加了10%。 同日,特朗普还宣布对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然而,仅仅两天后的本月6日,他通过行政命令,将《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适用的相关商品关税实施期限推迟至4月2日,实际上将大部分关税措施推迟至下个月。 然而,这次实施的关税措施没有任何例外,意味着特朗普政府的第二任期关税战首次全面升级至全球范围。此次关税公告的核心内容是,废除第一任期(2018年)根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对钢铁和铝实施关税时,与部分国家达成的关税豁免协议。 具体而言,来自韩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成员国、日本和英国的钢铁产品将被统一征收25%的关税。此外,原本对部分国家和产品豁免的铝关税政策也被取消,2018年实施的10%关税被提高至25%。 特朗普在公告中表示,重新评估先前的协议后发现,“从这些国家进口的钢铁产品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决定自2025年3月12日起终止相关协议。”此次被立即征收25%关税的产品不仅包括用于制造业的钢铁和铝原材料,还包括螺栓、螺母、弹簧等166种衍生产品。 此次措施对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美国最大钢铁和铝供应国——加拿大。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去年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的钢铁(含冶金原料、钢材、铁制品)总额为112亿美元,铝进口额为95亿美元,均居美国进口国之首。 与此同时,韩国也受到直接影响,并被正式卷入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关税战。由于特朗普政府废除了2018年4月30日实施的《总统公告9740号》,原本适用于韩国的无关税配额制(293万吨)也被取消。 去年,韩国向美国出口了价值32亿美元的钢铁产品,在美国进口钢铁国家中排名第六。在铝制品方面,尽管此前适用10%的关税,韩国去年仍出口了6.437亿美元,在对美出口国家中排名第四。然而,此次关税上调至25%,大幅增加了成本负担。 不过,部分分析认为,此举也可能带来机遇,即韩国钢铁产品不再受限于“配额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对美出口。此外,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产业的发展,可能使韩国在LNG工厂设备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 但另一方面,由于全球需求减少、中国供应过剩导致的低价产品冲击,以及对美出口竞争力下降等因素,韩国钢铁业界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更令人担忧的是,此次针对钢铁和铝的25%关税措施仅仅是即将到来的全球关税战的“信号弹”。 特朗普已宣布,将在下月2日开始对全球范围内实施“对等关税”政策。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已预告,将对韩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半导体和汽车等,实施额外关税。 在美国国内,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加剧经济不确定性,并导致股市震荡。尤其是对钢铁和铝加征25%关税的决定,在实施前就已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据彭博社报道,近期美国的钢铁、铝、铜等三大基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企业在关税生效前加紧囤货所致。彭博社指出,这种价格飙升可能引发严重的贸易逆风,使美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削弱企业信心,并加剧通胀担忧。 然而,特朗普仍坚定推进关税政策,并在日前于华盛顿举行的“商业圆桌会议”上表示,全球大型企业因关税政策正在加大对美投资,因此他将继续执行相关政策。他说:“关税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企业为了规避关税而增加对美国的投资,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他甚至表示:“关税有可能比25%更高。” 当地时间3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举行的“商业圆桌会议”季度会议上发表讲话。【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5-03-12 23:51:24 -
韩国电池市场占有率下滑 全固态电池竞争力不敌中美日
韩国电池产业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的竞争力正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价格竞争力逊于中国,技术开发进度落后于美国和日本,K-电池的全球市场地位进一步下降,陷入苦战。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日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不含中国)的占有率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仅为45.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具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电池企业如比亚迪、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等,正在包括欧洲、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多个新兴市场迅速扩大供应范围。这种竞争使得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 即便是市场份额第一的中国宁德时代(CATL),也因竞争压力占有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特斯拉和日本丰田-松下合资公司PPES则分别实现了市场份额增长2.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韩国电池企业的业绩也受到严重冲击。LG新能源近日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初步财报显示,销售额为6.45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4.43亿元),同比下降6.2%;营业利润则转为亏损,亏损额达2255亿韩元,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情况主要归因于中国产低价电池的快速扩张和电动车市场需求的暂时性放缓。分析认为,SK On和三星SDI的第四季度财报表现也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在新技术领域,K-电池同样面临巨大挑战。全固态电池作为全球电池产业的竞争焦点,被认为能够彻底解决现有电池起火风险,并提供更高性能。然而,韩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开发进度明显落后于海外竞争者。 美国初创企业QuantumScape计划在今年内实现20GWh(吉瓦时)规模的全固态电池量产,可为近23.8万辆现代艾尼氪(Ioniq) 5车型供电。而韩国的三星SDI预计到2027年才能实现量产,比美国落后约两年。与此同时,日本在本国政府补贴支持下,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也大幅加快,且拥有全球最多相关专利。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至少将有两家企业宣布全固态电池开发成功,市场商业化时间点可能早于预期。 2024年12月18日,在中国厦门市举行的发布演示前,观众们观看来自中国宁德时代(CATL)的下一代电池换电站。【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5-01-10 19:38:55 -
出口基地战略见效 起亚在华业务正常化
随着紧凑型电动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EV5等车型的上市,起亚瞄准扩大出口目标,去年在华销量较2023年大增49%。同时,汽车行业也期待起亚能进一步加速中国业务的正常化,推动业绩的持续改善。 据起亚中国合资法人悦达起亚9日消息,包括出口在内,2024年起亚在华销量达到24.8259万辆,较2023年增加49.2%。这是自2020年以来,起亚在中国市场年度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悦达起亚方面表示,去年公司的销售增长率在合资品牌中位居榜首。 自2024年下半年起,起亚在华月度销量稳步维持在2万辆以上。在2024年6月创下2.0655万辆的销量纪录后,截至12月连续保持每月超过2万辆。其中,去年12月销量达到2.4058万辆,同比增长28.1%。 分析认为,起亚在中国市场持续推出新款车型,是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起亚继去年在华全球首发紧凑型电动SUV EV5后,又陆续推出紧凑型轿车K3特别版、小型SUV Sonet和中型轿车2025款K5等车型。多样化新车型成功拓宽中国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收获积极的市场反应。此外,起亚去年11月在中国市场还推出2025款EV5及高性能版本EV5 GT,进一步丰富EV5系列车型。 起亚的出口战略也是销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中国业务正常化,起亚自去年起加速推进出口扩张。悦达起亚表示,自2018年底启动出口业务以来,累计出口数量已超过36.4万辆,出口范围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全球76个国家。 起亚计划今年进一步增加自华出口,把目标出口国家从76个增加到80个以上,同时实现全年出口达到18万辆的目标。业内人士指出,去年是起亚在华业务的重要转折点,目前已逐步进入正常化阶段。随着去年第三季度成功扭亏为盈,未来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利润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起亚EV5【图片来源 起亚】
2025-01-09 19:26:33
-
韩国遭特朗普"背刺"?钢铝关税取消豁免出口受冲击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终于扣动了对全球发动关税战的扳机。 随着特朗普在上月10日签署的钢铁和铝关税公告于美国东部时间12日0时1分(韩国时间12日13时1分)正式生效,全球贸易格局迎来了新的变化。 在今年1月20日开启第二任期后,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强调“关税”政策。然而,实际上,在他正式实施关税制裁的国家中,主要针对的仍然是全球竞争对手中国。自上月4日起,美国对所有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而在本月4日,又在此基础上追加了10%。 同日,特朗普还宣布对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关税。然而,仅仅两天后的本月6日,他通过行政命令,将《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适用的相关商品关税实施期限推迟至4月2日,实际上将大部分关税措施推迟至下个月。 然而,这次实施的关税措施没有任何例外,意味着特朗普政府的第二任期关税战首次全面升级至全球范围。此次关税公告的核心内容是,废除第一任期(2018年)根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对钢铁和铝实施关税时,与部分国家达成的关税豁免协议。 具体而言,来自韩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成员国、日本和英国的钢铁产品将被统一征收25%的关税。此外,原本对部分国家和产品豁免的铝关税政策也被取消,2018年实施的10%关税被提高至25%。 特朗普在公告中表示,重新评估先前的协议后发现,“从这些国家进口的钢铁产品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决定自2025年3月12日起终止相关协议。”此次被立即征收25%关税的产品不仅包括用于制造业的钢铁和铝原材料,还包括螺栓、螺母、弹簧等166种衍生产品。 此次措施对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美国最大钢铁和铝供应国——加拿大。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去年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的钢铁(含冶金原料、钢材、铁制品)总额为112亿美元,铝进口额为95亿美元,均居美国进口国之首。 与此同时,韩国也受到直接影响,并被正式卷入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关税战。由于特朗普政府废除了2018年4月30日实施的《总统公告9740号》,原本适用于韩国的无关税配额制(293万吨)也被取消。 去年,韩国向美国出口了价值32亿美元的钢铁产品,在美国进口钢铁国家中排名第六。在铝制品方面,尽管此前适用10%的关税,韩国去年仍出口了6.437亿美元,在对美出口国家中排名第四。然而,此次关税上调至25%,大幅增加了成本负担。 不过,部分分析认为,此举也可能带来机遇,即韩国钢铁产品不再受限于“配额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对美出口。此外,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产业的发展,可能使韩国在LNG工厂设备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 但另一方面,由于全球需求减少、中国供应过剩导致的低价产品冲击,以及对美出口竞争力下降等因素,韩国钢铁业界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更令人担忧的是,此次针对钢铁和铝的25%关税措施仅仅是即将到来的全球关税战的“信号弹”。 特朗普已宣布,将在下月2日开始对全球范围内实施“对等关税”政策。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已预告,将对韩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半导体和汽车等,实施额外关税。 在美国国内,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加剧经济不确定性,并导致股市震荡。尤其是对钢铁和铝加征25%关税的决定,在实施前就已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据彭博社报道,近期美国的钢铁、铝、铜等三大基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企业在关税生效前加紧囤货所致。彭博社指出,这种价格飙升可能引发严重的贸易逆风,使美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削弱企业信心,并加剧通胀担忧。 然而,特朗普仍坚定推进关税政策,并在日前于华盛顿举行的“商业圆桌会议”上表示,全球大型企业因关税政策正在加大对美投资,因此他将继续执行相关政策。他说:“关税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企业为了规避关税而增加对美国的投资,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功。”他甚至表示:“关税有可能比25%更高。” 当地时间3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举行的“商业圆桌会议”季度会议上发表讲话。【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5-03-12 23:51:24 -
韩国电池市场占有率下滑 全固态电池竞争力不敌中美日
韩国电池产业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的竞争力正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价格竞争力逊于中国,技术开发进度落后于美国和日本,K-电池的全球市场地位进一步下降,陷入苦战。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日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1月至11月,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在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不含中国)的占有率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仅为45.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具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电池企业如比亚迪、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等,正在包括欧洲、巴西、泰国、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多个新兴市场迅速扩大供应范围。这种竞争使得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 即便是市场份额第一的中国宁德时代(CATL),也因竞争压力占有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特斯拉和日本丰田-松下合资公司PPES则分别实现了市场份额增长2.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韩国电池企业的业绩也受到严重冲击。LG新能源近日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初步财报显示,销售额为6.45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4.43亿元),同比下降6.2%;营业利润则转为亏损,亏损额达2255亿韩元,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一情况主要归因于中国产低价电池的快速扩张和电动车市场需求的暂时性放缓。分析认为,SK On和三星SDI的第四季度财报表现也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在新技术领域,K-电池同样面临巨大挑战。全固态电池作为全球电池产业的竞争焦点,被认为能够彻底解决现有电池起火风险,并提供更高性能。然而,韩国企业在该领域的开发进度明显落后于海外竞争者。 美国初创企业QuantumScape计划在今年内实现20GWh(吉瓦时)规模的全固态电池量产,可为近23.8万辆现代艾尼氪(Ioniq) 5车型供电。而韩国的三星SDI预计到2027年才能实现量产,比美国落后约两年。与此同时,日本在本国政府补贴支持下,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也大幅加快,且拥有全球最多相关专利。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至少将有两家企业宣布全固态电池开发成功,市场商业化时间点可能早于预期。 2024年12月18日,在中国厦门市举行的发布演示前,观众们观看来自中国宁德时代(CATL)的下一代电池换电站。【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5-01-10 19:38:55 -
出口基地战略见效 起亚在华业务正常化
随着紧凑型电动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EV5等车型的上市,起亚瞄准扩大出口目标,去年在华销量较2023年大增49%。同时,汽车行业也期待起亚能进一步加速中国业务的正常化,推动业绩的持续改善。 据起亚中国合资法人悦达起亚9日消息,包括出口在内,2024年起亚在华销量达到24.8259万辆,较2023年增加49.2%。这是自2020年以来,起亚在中国市场年度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悦达起亚方面表示,去年公司的销售增长率在合资品牌中位居榜首。 自2024年下半年起,起亚在华月度销量稳步维持在2万辆以上。在2024年6月创下2.0655万辆的销量纪录后,截至12月连续保持每月超过2万辆。其中,去年12月销量达到2.4058万辆,同比增长28.1%。 分析认为,起亚在中国市场持续推出新款车型,是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起亚继去年在华全球首发紧凑型电动SUV EV5后,又陆续推出紧凑型轿车K3特别版、小型SUV Sonet和中型轿车2025款K5等车型。多样化新车型成功拓宽中国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收获积极的市场反应。此外,起亚去年11月在中国市场还推出2025款EV5及高性能版本EV5 GT,进一步丰富EV5系列车型。 起亚的出口战略也是销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中国业务正常化,起亚自去年起加速推进出口扩张。悦达起亚表示,自2018年底启动出口业务以来,累计出口数量已超过36.4万辆,出口范围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全球76个国家。 起亚计划今年进一步增加自华出口,把目标出口国家从76个增加到80个以上,同时实现全年出口达到18万辆的目标。业内人士指出,去年是起亚在华业务的重要转折点,目前已逐步进入正常化阶段。随着去年第三季度成功扭亏为盈,未来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利润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起亚EV5【图片来源 起亚】
2025-01-09 19: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