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建筑业’新闻 31个
-
韩国上半年E-9签证外国劳工人数同比减少20.9%
受经济低迷影响,今年上半年通过外国人雇佣许可制度(E-9签证)入境的外国劳动者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逾20%。 韩国雇佣劳动部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0日,持E-9签证入境的外国劳动者数量为2.852万人,较去年同期的3.6048万人减少20.9%。 E-9签证是允许外国人在韩国从事特定领域工作的签证,主要面向制造业、建筑业、渔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外国技术工人。韩国政府依据外国人雇佣许可制度,每年设定引进上限,并按行业分配发放签证。 按照今年13万人的整体配额计算,目前入境人数仅占21.9%。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用工大户制造业的外国劳动者入境人数大幅下滑,从去年同期的2.8887万人减至今年的2.1443万人,降幅达25.8%。 其他行业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渔业入境人数从2808人减至2198人,减少21.7%;建筑业从767人降至513人,减幅高达33.1%。 相比之下,仅有农畜产业和服务业两个行业逆势增长。农畜产业入境人数从3379人增至4031人,增幅达19.3%;服务业从207人增至264人,增幅达27.5%。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韩国通过雇佣许可制度引进的外国劳动者数量曾一度锐减。2022年回升至8.8012万人,2023年进一步增至10.148万人,但去年又减至7.8025万人,未能达到全年16.5万人的配额上限。 雇佣劳动部相关人士表示,受经济低迷影响,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今年引进外国劳动者的规模也可能维持在去年相似水平。
2025-06-22 20:08:17 -
建筑需求萎缩 韩国钢企停产潮愈演愈烈
据钢铁业界20日消息,受韩国建筑业持续低迷影响,主要钢铁企业相继采取中止钢筋出货措施,预计停产或中止出货态势将无限延长至钢筋价格回升。 据悉,东国制钢决定将原定于本月22日截止的钢筋中止出货措施延长至30日。该企业自本月14日起实施出货暂停措施,由于钢筋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未见明显回升迹象,不得不作出延期决定。当前钢筋价格已跌至谷底,钢铁企业陷入“生产即亏损”的困境,而炼钢原材料价格却持续攀升。若这一态势持续,钢铁行业整体亏损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多家钢铁企业纷纷采取应对措施。除东国制钢外,现代制铁、大韩钢铁及YK Steel等主要钢铁企业均已宣布暂停钢筋出货。业内人士预测,若至本月底钢筋价格仍未出现明显反弹,更多企业或将跟进延长中止出货期限。东国制钢相关人士表示:“是否再次延期将根据月末价格走势综合判断。” 业界分析指出,韩国建筑业遭遇罕见寒冬期。往年4月份开始进入建设旺季,通常会带动钢筋价格上行,但今年受建筑业整体疲软影响,传统旺季效应消失无存。随着7月份高温季节的到来,建筑业将再次进入传统淡季,市场形势恐将进一步恶化。 应对这一局面,各钢铁企业正采取更为积极的减产措施。据悉,东国制钢计划于7月至8月暂停运营仁川地区全部工厂,包括两家轧钢厂和两家炼钢厂。现代制铁的浦项市2号钢厂实施无限期停产,并考虑将厂内部分人员调配至浦项市1号钢厂和位于忠清南道的唐津钢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需求周期来看,4至6月应是钢筋销售黄金期,但今年市场形势极为严峻。随着夏季施工淡季临近,钢筋价格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各企业为维持基本运营不得不采取停工减产等非常措施。”
2025-06-20 23:55:51 -
韩国建筑业"断崖式"衰退 调控政策迫在眉睫
大韩建设政策研究院经济金融研究室长朴善求(音)于19日发布的上半年建筑指标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达26.865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00.4亿元),同比减少7.2172万亿韩元,下跌21.2%。建筑业总产值作为反映在建筑工程实际进度的核心现行指标,出现逾20%的断崖式下跌实属罕见。据悉,类似降幅仅出现在1998年第三季度外汇危机期间,当时同比下跌24.2%。 建筑业衰退呈持续深化态势。去年第一、二季度总产值分别同比下降4%和3.1%,第三季度跌幅扩大至9.1%,第四季度进一步恶化至9.7%。进入今年以来降幅更突破两位数关口。朴善求指出,总产值作为行业稳定指标通常波动平缓,此次异常大幅下滑充体现出当前建筑业萧条已达严峻程度。分析认为,除民间建筑市场持续疲软外,原本相对稳定的以公共投资为支撑的土木工程领域也出现收缩,整体低迷态势进一步加剧。朴善求表示:“尽管政府试图通过财政支持提振行业,但公共与民间领域,以及土木与建筑工程板块均呈大幅回落。” 此外,行业衰退产生多重连锁反应,不仅影响建筑企业短期经营业绩,更是对就业市场产生冲击。同时,建筑许可、开工面积及新接订单等前瞻性指标均呈集体走弱趋势,分别同比减少21.4%、22.5%、4.3%,反映出市场需求和信心仍然不足。 韩国银行(央行)于上月29日发布的经济展望指标显示,今年上半年建筑业投资预计将骤降11.3%,下半年降幅收窄至1.1%,全年降幅预计达6.1%,这将是自1998年(-13.2%)外汇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年度萎缩。 综合上述各项建筑指标来看,建筑业景气周期最早将于明年才能迎来回暖。且复苏力度预计较为疲弱,市场感知度有限。朴善求指出:“当前建筑市场供需失衡矛盾突出,政府亟需通过特别预算等政策实施调控,考虑到行业两极分化加剧,政策支持应重点向地方和中小建筑企业倾斜,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首都圈和大企业。”
2025-06-19 23:50:12 -
开局不利!韩国第一季度GDP再现负增长
受建筑投资和民间消费持续低迷的拖累,韩国第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 韩国银行(央行)5日发布初步统计数据称,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为-0.2%,与4月24日公开的预测值一致。这是继去年第一季度GDP出现1.2%的增长,第二季度跌至-0.2%,第三和第四季度仅维持0.1%的增长后,时隔三个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 受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扩大的影响,第一季度投资明显萎缩。因建筑工程项目减少,建筑投资下滑3.1%,设备投资也以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械类需求减少萎缩0.4%,创下自去年第一季度以后一年来的新低。 文娱等服务消费低迷导致民间消费环比下降0.1%,政府消费虽因医保支出有所减少,但实物支出增幅与上一季度持平。 出口因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表现低迷整体下滑0.6%,进口以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类产品为主减少1.1%。 从第一季度各领域对经济的贡献度来看,建筑投资(-0.4%)和民间消费(-0.1%)等内需拉低增长率0.5个百分点,拉低整体经济增速。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增幅推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来看,电力燃气水务增长5.2%,农林渔业增长4.4%,制造业以化工产品、机械设备为主下滑0.6%,建筑业受建筑工程低迷影响下滑0.4%。 服务业整体下降0.2%,金融保险、信息通讯业有所增长,但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表现“拉胯”。 同日公布的《2024年国民账户》结果显示,初步统计去年韩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3.6745万美元,同比增长1.5%,按照韩元标准为50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6万元),增幅为6.1%。与今年3月5日公开的初步数据相比,人均GNI和增幅均有所上升。
2025-06-05 18:02:46 -
韩国建筑业劳动力严重短缺 亟需扩大外籍技术工人引进规模
韩国建筑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建政研”)于1日发布的《建筑业引进一般技能人员(E-7-3签证)实施方案》报告中指出,在人口结构持续恶化的背景下,韩国建筑业正面临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困境,亟需通过扩大外籍技术工人引进规模来缓解行业危机。 报告显示,建筑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遭受出生率持续走低和劳动人口锐减的双重打击。同时,本土劳动者对建筑行业就业意愿持续低迷,施工现场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结构性矛盾已严重威胁到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韩国统计厅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达50.2岁。其中“技术工种及相关技能人员”和“基础劳务人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1.1岁和53岁,显示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特别是基础劳务人员中,60岁以上高龄劳动者占比高达34.7%,50岁年龄段占32.7%。报告指出,熟练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不仅造成生产效率下降,更将削弱韩国建筑业的竞争力及经济发展。 建政研于2022年受国土交通部委托开展的“建筑业熟练工人供需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5.1%的受访建筑企业表示“技术工人严重短缺”,26.5%的企业表示“略有短缺”,合计超过六成的建筑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用工荒。报告指出,熟练工人持续短缺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误,继而推高施工成本。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大型工程项目,工期延误还可能引发后续入驻延期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韩国建筑行业仅能通过E-9非专业就业签证引进外籍劳工。该签证只允许短期(三年)滞留,且仅限从事基础性劳务工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因此,报告建议,在建筑业引入特定活动(E-7)签证框架下的“一般技能人员(E-7-3)”制度,该制度允许引进具备专业技能的外籍工人并能延长滞留期限。 据悉,E-7-3签证目前适用于动物饲养、水产养殖、清真食品加工、乐器制造与调律、船舶焊接、船舶电气、船舶涂装、航空器维修及航空零部件制造等九个专业领域。与通过雇佣许可制随机分配的E-9签证不同,E-7-3签证允许雇主根据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进行自主选拔,更能保障劳动生产效率。此外,该签证允许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延长居留期限并申请家属随行,将有效减少建筑业非法滞留外籍劳工雇佣现象。 建筑业相关人士表示:“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持续提升、普遍追求高薪职业、适龄劳动人口不断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建筑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用工危机。若能建立专业外籍技术人才的合法引进渠道,或能有效解决目前面临的难题。”
2025-06-01 20:06:08 -
关税冲击汽车生产 韩国经济指标时隔三月再现全面下滑
韩国统计厅30日发布《4月产业活动动向》显示,韩国产业活动指标时隔三个月再次出现生产、消费、投资三大指标全面下滑局面。受美国对部分商品征收25%关税影响,汽车行业首当其冲,产业生产重回负增长轨道。美国贸易壁垒影响开始在韩国经济数据中全面显现,同时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指标也持续低迷,对内外经济双双陷入停滞局面。 具体来看,剔除农林渔业并经过季节调整后的全产业生产指数为113.5(2020年为100),较上月下降0.8%,三个月来首次转为负增长。公共行政、矿工、服务、建筑等各大行业生产均出现下滑,其中矿工业生产下降0.9%,制造业则受汽车(-4.2%)、半导体(-2.9%)等影响,同比下降0.9%。 汽车生产自去年11月(-6.6%)后时隔5个月再次转为下降。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特朗普政府自4月3日起对进口汽车正式实施25%的高额关税。韩国银行(央行)此前发布分析称,如果美国持续当前关税政策,韩国产业中汽车行业或受到最大冲击,这一担忧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此外,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佐治亚州新建的现代汽车美洲新厂(HMGMA)已经开始量产,也成为韩国汽车产量减少的因素之一。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表示,汽车产量减少主要集中在环保车型和特殊用途车型领域,佐治亚州工厂3月开始全面运营,与关税因素共同导致国内产量下降。 各项内需指标同样呈现负增长。反映服务消费情况的服务业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0.1%,继3月(-0.1%)之后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代表实物消费的零售销售额指数则受半耐用品(-2%)、耐用品(-1.4%)、非耐用品(-0.3%)销量全面减少的影响,整体较上月下降0.9%,也是自3月(-1%)以来连续两个月减少。 4月设备投资环比下降0.4%,连续两个月下滑。在汽车等运输设备方面的投资增长9.9%,但在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械设备方面投资减少4.5%。反映建筑业生产情况的建筑施工实绩(以固定价格计算)环比下降0.7%,同样连续两个月出现减少,其中土木工程增长6.6%,但建筑工程减少3.1%导致整体下滑。 生产、消费、投资三大经济指标均出现下降,但反映三至四个月平均趋势的景气综合指数依旧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同步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环比上升0.2个点,预示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环比上升0.3个点。李斗元表示,4月主要指标受内外不确定性增强、消费心理恢复缓慢、建筑行业低迷等因素综合影响,整体呈现下行趋势。
2025-05-30 23:21:05 -
韩国企业景气指数连升三月 外部利好提振短期信心
受美国对华关税延期等外部利好因素提振,韩国企业对整体经济环境的景气感受有所回升。 韩国银行(央行)于本月13日至20日期间,以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制造业1845家,非制造业1447家)为对象进行5月企业景气调查,并于28日公布结果显示,本月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较上月上升2.8点,达到90.7,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势头。 CBSI是反映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基准值为100,高于100代表企业对经济持乐观态度,低于100则为悲观。尽管本月指数为自去年11月(91.8)以来最高,但仍处于长期平均线之下,显示企业信心尚未完全恢复。 央行经济心理调查组组长李惠英(音)表示:“虽然CBSI连续三个月上扬,但目前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难以视为企业景气已全面好转。”她表示,制造业虽因美国对华关税延期出现短期利好,但除半导体与船舶产业外,其余出口表现依旧疲软,未来能否维持改善趋势仍需关注。 从产业分类来看,制造业CBSI为94.7,较4月上升1.6点,主要得益于企业对资金状况与整体景气的改善评价。该指数自去年12月降至87.1后已连续五个月回升,并创下去年7月(96.0)以来新高。非制造业CBSI则为88.1,环比上升3.6点,涨幅为2023年5月以来最大。受资金状况与盈利能力回升带动,非制造业整体景气感受有所增强。 展望6月,全产业CBSI预期值为89.5,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分别为93.1和87.1,均较本月预测值有所上升,显示企业对短期前景仍抱持谨慎乐观态度。 从具体行业来看,制造业中石油精炼、焦炭、化学品与非金属矿物等表现较为活跃,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跌带动的利润回升及建筑工程季节性需求增长影响。但调查组也指出,建筑业虽短期有所改善,整体景气状况依旧不容乐观。非制造业方面,房地产、运输仓储、专业科学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景气感受亦出现回升。 与此同时,反映企业与消费者综合信心的经济心理指数(ESI)为92.2,环比上升4.7点。然而,剔除季节因素后的ESI循环变动值降至88.1,较上月下滑0.2点,为2020年11月(87.6)以来最低水平,显示内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2025-05-28 18:55:54 -
韩国建筑业老龄化现象加剧 建筑工人平均年龄超50岁
韩国建设人政策研究院面向103.5724万名建筑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2日发布的结果显示,截至今年2月,60岁以上建筑工人达27.7432万人,首次超越40多岁建筑工人的25.8143万人。这是该研究院自2020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60岁以上建筑工人数量首次反超40多岁群体。 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年轻人进入建筑业意愿持续下降,加上50多岁建筑工人平均年龄步入60多岁大关。数据显示,目前20多岁建筑工人达3.3211万人,仅占总人数的3.2%,且较去年12月的4.1758万人减少20.5%。 从其他年龄段来看,30多岁建筑工人也从去年12月的12.5158万人减至12.2507万人,降幅为2.1%。40多岁建筑工人也呈现减少趋势,但50多岁建筑工人则从33.423万人增至34.2934万人,增长2.6%。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人平均年龄从2018年的47.7岁快速上升至目前的52.2岁,6年间增长了4.5岁。业内人士指出,建筑行业的老龄化现象已十分明显,除外籍劳工外,现场几乎找不到年轻建筑工人身影。 另一方面,女性建筑工人的占比则持续增长。调查显示,女性建筑工人达15.5958万人,占比15.2%,较去年12月的14.6484万人增加9400多人。自2023年6月以来,女性从业比例呈上升态势,2023年12月为14.1%,去年6月进一步升至14.6%。
2025-05-23 00:29:00 -
韩国新增岗位连续11个季度减少 实体产业低迷引发就业"寒潮"
受建筑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影响,韩国企业因新设或业务扩张所产生的工资就业岗位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数据显示,新增岗位持续萎缩,企业招聘意愿低迷,就业市场“寒潮”加剧。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KOSIS)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工资就业岗位中新设岗位为244.4万个,为自2018年相关统计开始以来的最低值,较2023年同期的255.2万个减少10.8万个。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该数据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 新增岗位是指企业因新设或扩大业务而新增的就业岗位。相关数据下滑,意味着除现有岗位外,企业新增就业空间正在持续收缩。分析指出,内需疲软、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导致企业普遍收缩业务规模,减少人力投入。 从行业来看,建筑业与制造业岗位流失最为严重。去年第四季度,建筑业新增岗位为45.3万个,同比减少5.8万个,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已连续七个季度减少。以就业人数为准,建筑业自去年5月至今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 制造业亦未能摆脱下行趋势。去年第四季度新增岗位减少3.8万个,连续第11个季度减少。今年1月至4月,制造业就业者占整体就业人口的比重降至15.5%,创下历史新低。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的局部复苏主要集中在对就业拉动作用有限的半导体领域,未能有效改善整体就业结构。 与此同时,受内需低迷影响,服务业新设岗位同样减少。住宿及餐饮业新增岗位从24.4万个降至23.1万个,减少1.3万个;批发与零售业减少1.6万个。连续两年的经济低增长叠加去年底的政治不确定性,导致消费心理进一步萎缩。 在整体下行趋势中,仅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新增岗位同比增加4.3万个。然而,由于该行业多由公共部门主导,且以短期和临时岗位居多,其稳定性和持续性有限,难以被视为具有长期吸引力的就业选项。 专家指出,在实体经济低迷、新增岗位持续缩减的背景下,若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干预与激励机制,韩国就业市场恐将长期低迷,难以实现结构性恢复。
2025-05-22 20:36:24 -
韩国建筑业亟需结构性转型 行业下行压力远超金融危机时期
韩国建筑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研院”)于15日发布的《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及近期建筑业景气诊断与应对方案》报告指出,当前韩国建筑业正面临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的结构性衰退,亟需政策支持与中长期转型方案。 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当前行业下行呈明显的加速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建筑订单量同比下滑16.6%,显著高于2008年6.1%的降幅;建筑开工面积缩幅由2008年的22.2%扩大至2023年的31.7%。此外,建筑业关键指标建筑完工额在2007至2009年间分别增长6.6%、4.9%、3.2%,而近期则从2022年12.4%的增长峰值转为2024年3.2%的负增长,行业拐点特征凸显。 在投资领域,2022年和2024年建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5%和3%,降幅均超过2008年2.7%的水平。住宅市场方面,虽然2022年末,未售出新建住房数量(6.8107万户)低于2008年历史峰值(16.5599万户),但同比增幅高达284.6%,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时期,建筑业销售净利润率从2007年的8.5%降至2009年的2.8%,近年则从2021年的6.2%降至2023年的3.4%;同期,销售营业利润率也从6.4%下滑至5.2%,进一步从4.8%降至3%。建研院强调,当前行业各项指标的下行速度与风险程度均已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报告将“经济增长乏力”列为首要风险因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5.8%降至2008年的3%,2009年进一步降至0.8%,但2010年强劲反弹至7%,此后至新冠疫情前一直维持在3%左右。而近年来,韩国GDP增速在2022年为2.7%、2023年为1.4%、2024年为2%,2025年和2026年将维持在1.5%至2%的低位区间,呈长期低速增长趋势。同时,金融环境约束明显增强。与2008年基准利率从5.25%快速下调至2%的政策响应相比,2024年仅实现0.75个百分点的温和调整(3.5%降至2.75%),降息速度明显放缓。 建研院指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推高施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加剧房价压力,再加上信贷紧缩、高利率环境及家庭数量增长放缓等因素持续抑制住宅需求,成为建筑业长期低迷的原因。报告指出:“在当前高通胀、高负债及美韩利率倒挂的复杂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加之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提振行业的可行性亦面临挑战。”
2025-05-15 23:56:48
-
韩国上半年E-9签证外国劳工人数同比减少20.9%
受经济低迷影响,今年上半年通过外国人雇佣许可制度(E-9签证)入境的外国劳动者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逾20%。 韩国雇佣劳动部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0日,持E-9签证入境的外国劳动者数量为2.852万人,较去年同期的3.6048万人减少20.9%。 E-9签证是允许外国人在韩国从事特定领域工作的签证,主要面向制造业、建筑业、渔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外国技术工人。韩国政府依据外国人雇佣许可制度,每年设定引进上限,并按行业分配发放签证。 按照今年13万人的整体配额计算,目前入境人数仅占21.9%。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用工大户制造业的外国劳动者入境人数大幅下滑,从去年同期的2.8887万人减至今年的2.1443万人,降幅达25.8%。 其他行业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渔业入境人数从2808人减至2198人,减少21.7%;建筑业从767人降至513人,减幅高达33.1%。 相比之下,仅有农畜产业和服务业两个行业逆势增长。农畜产业入境人数从3379人增至4031人,增幅达19.3%;服务业从207人增至264人,增幅达27.5%。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韩国通过雇佣许可制度引进的外国劳动者数量曾一度锐减。2022年回升至8.8012万人,2023年进一步增至10.148万人,但去年又减至7.8025万人,未能达到全年16.5万人的配额上限。 雇佣劳动部相关人士表示,受经济低迷影响,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今年引进外国劳动者的规模也可能维持在去年相似水平。
2025-06-22 20:08:17 -
建筑需求萎缩 韩国钢企停产潮愈演愈烈
据钢铁业界20日消息,受韩国建筑业持续低迷影响,主要钢铁企业相继采取中止钢筋出货措施,预计停产或中止出货态势将无限延长至钢筋价格回升。 据悉,东国制钢决定将原定于本月22日截止的钢筋中止出货措施延长至30日。该企业自本月14日起实施出货暂停措施,由于钢筋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未见明显回升迹象,不得不作出延期决定。当前钢筋价格已跌至谷底,钢铁企业陷入“生产即亏损”的困境,而炼钢原材料价格却持续攀升。若这一态势持续,钢铁行业整体亏损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多家钢铁企业纷纷采取应对措施。除东国制钢外,现代制铁、大韩钢铁及YK Steel等主要钢铁企业均已宣布暂停钢筋出货。业内人士预测,若至本月底钢筋价格仍未出现明显反弹,更多企业或将跟进延长中止出货期限。东国制钢相关人士表示:“是否再次延期将根据月末价格走势综合判断。” 业界分析指出,韩国建筑业遭遇罕见寒冬期。往年4月份开始进入建设旺季,通常会带动钢筋价格上行,但今年受建筑业整体疲软影响,传统旺季效应消失无存。随着7月份高温季节的到来,建筑业将再次进入传统淡季,市场形势恐将进一步恶化。 应对这一局面,各钢铁企业正采取更为积极的减产措施。据悉,东国制钢计划于7月至8月暂停运营仁川地区全部工厂,包括两家轧钢厂和两家炼钢厂。现代制铁的浦项市2号钢厂实施无限期停产,并考虑将厂内部分人员调配至浦项市1号钢厂和位于忠清南道的唐津钢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需求周期来看,4至6月应是钢筋销售黄金期,但今年市场形势极为严峻。随着夏季施工淡季临近,钢筋价格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各企业为维持基本运营不得不采取停工减产等非常措施。”
2025-06-20 23:55:51 -
韩国建筑业"断崖式"衰退 调控政策迫在眉睫
大韩建设政策研究院经济金融研究室长朴善求(音)于19日发布的上半年建筑指标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达26.865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00.4亿元),同比减少7.2172万亿韩元,下跌21.2%。建筑业总产值作为反映在建筑工程实际进度的核心现行指标,出现逾20%的断崖式下跌实属罕见。据悉,类似降幅仅出现在1998年第三季度外汇危机期间,当时同比下跌24.2%。 建筑业衰退呈持续深化态势。去年第一、二季度总产值分别同比下降4%和3.1%,第三季度跌幅扩大至9.1%,第四季度进一步恶化至9.7%。进入今年以来降幅更突破两位数关口。朴善求指出,总产值作为行业稳定指标通常波动平缓,此次异常大幅下滑充体现出当前建筑业萧条已达严峻程度。分析认为,除民间建筑市场持续疲软外,原本相对稳定的以公共投资为支撑的土木工程领域也出现收缩,整体低迷态势进一步加剧。朴善求表示:“尽管政府试图通过财政支持提振行业,但公共与民间领域,以及土木与建筑工程板块均呈大幅回落。” 此外,行业衰退产生多重连锁反应,不仅影响建筑企业短期经营业绩,更是对就业市场产生冲击。同时,建筑许可、开工面积及新接订单等前瞻性指标均呈集体走弱趋势,分别同比减少21.4%、22.5%、4.3%,反映出市场需求和信心仍然不足。 韩国银行(央行)于上月29日发布的经济展望指标显示,今年上半年建筑业投资预计将骤降11.3%,下半年降幅收窄至1.1%,全年降幅预计达6.1%,这将是自1998年(-13.2%)外汇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年度萎缩。 综合上述各项建筑指标来看,建筑业景气周期最早将于明年才能迎来回暖。且复苏力度预计较为疲弱,市场感知度有限。朴善求指出:“当前建筑市场供需失衡矛盾突出,政府亟需通过特别预算等政策实施调控,考虑到行业两极分化加剧,政策支持应重点向地方和中小建筑企业倾斜,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首都圈和大企业。”
2025-06-19 23:50:12 -
开局不利!韩国第一季度GDP再现负增长
受建筑投资和民间消费持续低迷的拖累,韩国第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 韩国银行(央行)5日发布初步统计数据称,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为-0.2%,与4月24日公开的预测值一致。这是继去年第一季度GDP出现1.2%的增长,第二季度跌至-0.2%,第三和第四季度仅维持0.1%的增长后,时隔三个季度再次出现负增长。 受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扩大的影响,第一季度投资明显萎缩。因建筑工程项目减少,建筑投资下滑3.1%,设备投资也以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械类需求减少萎缩0.4%,创下自去年第一季度以后一年来的新低。 文娱等服务消费低迷导致民间消费环比下降0.1%,政府消费虽因医保支出有所减少,但实物支出增幅与上一季度持平。 出口因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表现低迷整体下滑0.6%,进口以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类产品为主减少1.1%。 从第一季度各领域对经济的贡献度来看,建筑投资(-0.4%)和民间消费(-0.1%)等内需拉低增长率0.5个百分点,拉低整体经济增速。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增幅推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来看,电力燃气水务增长5.2%,农林渔业增长4.4%,制造业以化工产品、机械设备为主下滑0.6%,建筑业受建筑工程低迷影响下滑0.4%。 服务业整体下降0.2%,金融保险、信息通讯业有所增长,但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表现“拉胯”。 同日公布的《2024年国民账户》结果显示,初步统计去年韩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3.6745万美元,同比增长1.5%,按照韩元标准为50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6万元),增幅为6.1%。与今年3月5日公开的初步数据相比,人均GNI和增幅均有所上升。
2025-06-05 18:02:46 -
韩国建筑业劳动力严重短缺 亟需扩大外籍技术工人引进规模
韩国建筑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建政研”)于1日发布的《建筑业引进一般技能人员(E-7-3签证)实施方案》报告中指出,在人口结构持续恶化的背景下,韩国建筑业正面临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困境,亟需通过扩大外籍技术工人引进规模来缓解行业危机。 报告显示,建筑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遭受出生率持续走低和劳动人口锐减的双重打击。同时,本土劳动者对建筑行业就业意愿持续低迷,施工现场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结构性矛盾已严重威胁到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韩国统计厅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达50.2岁。其中“技术工种及相关技能人员”和“基础劳务人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1.1岁和53岁,显示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特别是基础劳务人员中,60岁以上高龄劳动者占比高达34.7%,50岁年龄段占32.7%。报告指出,熟练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不仅造成生产效率下降,更将削弱韩国建筑业的竞争力及经济发展。 建政研于2022年受国土交通部委托开展的“建筑业熟练工人供需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5.1%的受访建筑企业表示“技术工人严重短缺”,26.5%的企业表示“略有短缺”,合计超过六成的建筑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用工荒。报告指出,熟练工人持续短缺可能导致工程进度延误,继而推高施工成本。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大型工程项目,工期延误还可能引发后续入驻延期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韩国建筑行业仅能通过E-9非专业就业签证引进外籍劳工。该签证只允许短期(三年)滞留,且仅限从事基础性劳务工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因此,报告建议,在建筑业引入特定活动(E-7)签证框架下的“一般技能人员(E-7-3)”制度,该制度允许引进具备专业技能的外籍工人并能延长滞留期限。 据悉,E-7-3签证目前适用于动物饲养、水产养殖、清真食品加工、乐器制造与调律、船舶焊接、船舶电气、船舶涂装、航空器维修及航空零部件制造等九个专业领域。与通过雇佣许可制随机分配的E-9签证不同,E-7-3签证允许雇主根据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进行自主选拔,更能保障劳动生产效率。此外,该签证允许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延长居留期限并申请家属随行,将有效减少建筑业非法滞留外籍劳工雇佣现象。 建筑业相关人士表示:“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持续提升、普遍追求高薪职业、适龄劳动人口不断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建筑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用工危机。若能建立专业外籍技术人才的合法引进渠道,或能有效解决目前面临的难题。”
2025-06-01 20:06:08 -
关税冲击汽车生产 韩国经济指标时隔三月再现全面下滑
韩国统计厅30日发布《4月产业活动动向》显示,韩国产业活动指标时隔三个月再次出现生产、消费、投资三大指标全面下滑局面。受美国对部分商品征收25%关税影响,汽车行业首当其冲,产业生产重回负增长轨道。美国贸易壁垒影响开始在韩国经济数据中全面显现,同时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指标也持续低迷,对内外经济双双陷入停滞局面。 具体来看,剔除农林渔业并经过季节调整后的全产业生产指数为113.5(2020年为100),较上月下降0.8%,三个月来首次转为负增长。公共行政、矿工、服务、建筑等各大行业生产均出现下滑,其中矿工业生产下降0.9%,制造业则受汽车(-4.2%)、半导体(-2.9%)等影响,同比下降0.9%。 汽车生产自去年11月(-6.6%)后时隔5个月再次转为下降。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特朗普政府自4月3日起对进口汽车正式实施25%的高额关税。韩国银行(央行)此前发布分析称,如果美国持续当前关税政策,韩国产业中汽车行业或受到最大冲击,这一担忧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此外,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佐治亚州新建的现代汽车美洲新厂(HMGMA)已经开始量产,也成为韩国汽车产量减少的因素之一。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表示,汽车产量减少主要集中在环保车型和特殊用途车型领域,佐治亚州工厂3月开始全面运营,与关税因素共同导致国内产量下降。 各项内需指标同样呈现负增长。反映服务消费情况的服务业生产指数较上月下降0.1%,继3月(-0.1%)之后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代表实物消费的零售销售额指数则受半耐用品(-2%)、耐用品(-1.4%)、非耐用品(-0.3%)销量全面减少的影响,整体较上月下降0.9%,也是自3月(-1%)以来连续两个月减少。 4月设备投资环比下降0.4%,连续两个月下滑。在汽车等运输设备方面的投资增长9.9%,但在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机械设备方面投资减少4.5%。反映建筑业生产情况的建筑施工实绩(以固定价格计算)环比下降0.7%,同样连续两个月出现减少,其中土木工程增长6.6%,但建筑工程减少3.1%导致整体下滑。 生产、消费、投资三大经济指标均出现下降,但反映三至四个月平均趋势的景气综合指数依旧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同步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环比上升0.2个点,预示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综合指数循环变动值环比上升0.3个点。李斗元表示,4月主要指标受内外不确定性增强、消费心理恢复缓慢、建筑行业低迷等因素综合影响,整体呈现下行趋势。
2025-05-30 23:21:05 -
韩国企业景气指数连升三月 外部利好提振短期信心
受美国对华关税延期等外部利好因素提振,韩国企业对整体经济环境的景气感受有所回升。 韩国银行(央行)于本月13日至20日期间,以全国3524家法人企业(制造业1845家,非制造业1447家)为对象进行5月企业景气调查,并于28日公布结果显示,本月全产业企业心理指数(CBSI)较上月上升2.8点,达到90.7,连续三个月保持增长势头。 CBSI是反映企业对整体经济认识的指标,基准值为100,高于100代表企业对经济持乐观态度,低于100则为悲观。尽管本月指数为自去年11月(91.8)以来最高,但仍处于长期平均线之下,显示企业信心尚未完全恢复。 央行经济心理调查组组长李惠英(音)表示:“虽然CBSI连续三个月上扬,但目前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难以视为企业景气已全面好转。”她表示,制造业虽因美国对华关税延期出现短期利好,但除半导体与船舶产业外,其余出口表现依旧疲软,未来能否维持改善趋势仍需关注。 从产业分类来看,制造业CBSI为94.7,较4月上升1.6点,主要得益于企业对资金状况与整体景气的改善评价。该指数自去年12月降至87.1后已连续五个月回升,并创下去年7月(96.0)以来新高。非制造业CBSI则为88.1,环比上升3.6点,涨幅为2023年5月以来最大。受资金状况与盈利能力回升带动,非制造业整体景气感受有所增强。 展望6月,全产业CBSI预期值为89.5,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分别为93.1和87.1,均较本月预测值有所上升,显示企业对短期前景仍抱持谨慎乐观态度。 从具体行业来看,制造业中石油精炼、焦炭、化学品与非金属矿物等表现较为活跃,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跌带动的利润回升及建筑工程季节性需求增长影响。但调查组也指出,建筑业虽短期有所改善,整体景气状况依旧不容乐观。非制造业方面,房地产、运输仓储、专业科学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景气感受亦出现回升。 与此同时,反映企业与消费者综合信心的经济心理指数(ESI)为92.2,环比上升4.7点。然而,剔除季节因素后的ESI循环变动值降至88.1,较上月下滑0.2点,为2020年11月(87.6)以来最低水平,显示内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2025-05-28 18:55:54 -
韩国建筑业老龄化现象加剧 建筑工人平均年龄超50岁
韩国建设人政策研究院面向103.5724万名建筑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2日发布的结果显示,截至今年2月,60岁以上建筑工人达27.7432万人,首次超越40多岁建筑工人的25.8143万人。这是该研究院自2020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60岁以上建筑工人数量首次反超40多岁群体。 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年轻人进入建筑业意愿持续下降,加上50多岁建筑工人平均年龄步入60多岁大关。数据显示,目前20多岁建筑工人达3.3211万人,仅占总人数的3.2%,且较去年12月的4.1758万人减少20.5%。 从其他年龄段来看,30多岁建筑工人也从去年12月的12.5158万人减至12.2507万人,降幅为2.1%。40多岁建筑工人也呈现减少趋势,但50多岁建筑工人则从33.423万人增至34.2934万人,增长2.6%。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人平均年龄从2018年的47.7岁快速上升至目前的52.2岁,6年间增长了4.5岁。业内人士指出,建筑行业的老龄化现象已十分明显,除外籍劳工外,现场几乎找不到年轻建筑工人身影。 另一方面,女性建筑工人的占比则持续增长。调查显示,女性建筑工人达15.5958万人,占比15.2%,较去年12月的14.6484万人增加9400多人。自2023年6月以来,女性从业比例呈上升态势,2023年12月为14.1%,去年6月进一步升至14.6%。
2025-05-23 00:29:00 -
韩国新增岗位连续11个季度减少 实体产业低迷引发就业"寒潮"
受建筑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影响,韩国企业因新设或业务扩张所产生的工资就业岗位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数据显示,新增岗位持续萎缩,企业招聘意愿低迷,就业市场“寒潮”加剧。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KOSIS)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工资就业岗位中新设岗位为244.4万个,为自2018年相关统计开始以来的最低值,较2023年同期的255.2万个减少10.8万个。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该数据已连续11个季度同比减少。 新增岗位是指企业因新设或扩大业务而新增的就业岗位。相关数据下滑,意味着除现有岗位外,企业新增就业空间正在持续收缩。分析指出,内需疲软、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外部不确定性上升,导致企业普遍收缩业务规模,减少人力投入。 从行业来看,建筑业与制造业岗位流失最为严重。去年第四季度,建筑业新增岗位为45.3万个,同比减少5.8万个,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已连续七个季度减少。以就业人数为准,建筑业自去年5月至今已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 制造业亦未能摆脱下行趋势。去年第四季度新增岗位减少3.8万个,连续第11个季度减少。今年1月至4月,制造业就业者占整体就业人口的比重降至15.5%,创下历史新低。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的局部复苏主要集中在对就业拉动作用有限的半导体领域,未能有效改善整体就业结构。 与此同时,受内需低迷影响,服务业新设岗位同样减少。住宿及餐饮业新增岗位从24.4万个降至23.1万个,减少1.3万个;批发与零售业减少1.6万个。连续两年的经济低增长叠加去年底的政治不确定性,导致消费心理进一步萎缩。 在整体下行趋势中,仅保健与社会福利服务业新增岗位同比增加4.3万个。然而,由于该行业多由公共部门主导,且以短期和临时岗位居多,其稳定性和持续性有限,难以被视为具有长期吸引力的就业选项。 专家指出,在实体经济低迷、新增岗位持续缩减的背景下,若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干预与激励机制,韩国就业市场恐将长期低迷,难以实现结构性恢复。
2025-05-22 20:36:24 -
韩国建筑业亟需结构性转型 行业下行压力远超金融危机时期
韩国建筑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研院”)于15日发布的《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及近期建筑业景气诊断与应对方案》报告指出,当前韩国建筑业正面临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的结构性衰退,亟需政策支持与中长期转型方案。 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当前行业下行呈明显的加速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建筑订单量同比下滑16.6%,显著高于2008年6.1%的降幅;建筑开工面积缩幅由2008年的22.2%扩大至2023年的31.7%。此外,建筑业关键指标建筑完工额在2007至2009年间分别增长6.6%、4.9%、3.2%,而近期则从2022年12.4%的增长峰值转为2024年3.2%的负增长,行业拐点特征凸显。 在投资领域,2022年和2024年建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3.5%和3%,降幅均超过2008年2.7%的水平。住宅市场方面,虽然2022年末,未售出新建住房数量(6.8107万户)低于2008年历史峰值(16.5599万户),但同比增幅高达284.6%,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 建筑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数据显示,金融危机时期,建筑业销售净利润率从2007年的8.5%降至2009年的2.8%,近年则从2021年的6.2%降至2023年的3.4%;同期,销售营业利润率也从6.4%下滑至5.2%,进一步从4.8%降至3%。建研院强调,当前行业各项指标的下行速度与风险程度均已超过金融危机时期。 报告将“经济增长乏力”列为首要风险因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5.8%降至2008年的3%,2009年进一步降至0.8%,但2010年强劲反弹至7%,此后至新冠疫情前一直维持在3%左右。而近年来,韩国GDP增速在2022年为2.7%、2023年为1.4%、2024年为2%,2025年和2026年将维持在1.5%至2%的低位区间,呈长期低速增长趋势。同时,金融环境约束明显增强。与2008年基准利率从5.25%快速下调至2%的政策响应相比,2024年仅实现0.75个百分点的温和调整(3.5%降至2.75%),降息速度明显放缓。 建研院指出,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推高施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加剧房价压力,再加上信贷紧缩、高利率环境及家庭数量增长放缓等因素持续抑制住宅需求,成为建筑业长期低迷的原因。报告指出:“在当前高通胀、高负债及美韩利率倒挂的复杂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加之财政赤字持续扩大,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提振行业的可行性亦面临挑战。”
2025-05-15 23: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