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时薪’新闻 7个
-
从写字楼到脚手架 脱下长衫进厂"拧螺丝"成韩国年轻人新潮流
任职于首尔一家大企业的金某正在准备报考挖掘机驾驶资格证,尽管他头顶令人艳羡的“大企业白领”光环,但随着晋升空间逐渐被压缩,精神压力倍增,他彻底改变了想法。金某表示,单纯的体力劳动反而有助于解压,蓝领工作也没有退休一说,这一点对于“社畜”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 长期被就业市场边缘化的蓝领职业正在重新获得关注,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的粉墨登场,白领岗位日益减少。尤其是学历门槛和收入水平越高的白领,被AI取代的可能性越大,反而是蓝领多从事的体力劳动难以被技术取代。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随着低生育和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严重,蓝领薪资水平水涨船高,正迎来新一轮黄金时代。 英国教育集团培生教育日前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五国抽取5000个以上工作岗位,调查AI对工作岗位的影响,并发布《Skills Outlook》报告。会计、行政秘书等白领职业30%的工作可被AI取代,而管道工人等蓝领职业的工作仅1%可被取代。 非盈利团体“Employ Americ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美国失业白领达到15万人,而蓝领工种则成为最向往的职业。根据《华尔街日报》对美国劳工部统计的分析,机械工和木工的时薪分别为23.32美元和24.71美元。年薪过亿韩元的职业也不在少数,据职业评估网站Glassdoor的数据,美国熟练管道工的年薪为9.348万美元,高于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8.6372万美元)。 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锐减是全球多国面临的共同难题。美国到2030年制造业将面临210万的人才缺口,中国劳动力人口自2015年达到9.98亿的顶峰后急剧减少,已很难像以前一样输出廉价劳动力。 韩国的情况也极为相似,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脱下“孔乙己的长衫”,选择壁纸工、木工,或是干脆进厂“拧螺丝”。随着韩国步入超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缺口日益扩大推动蓝领身价飙涨。 韩国建筑协会、中小企业中央会去年的统计结果显示,蓝领职业中工资最高的是特高压电缆工人,日薪高达42.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00元),若每月工作20天,可获得至少842万韩元的收入。脚手架工人、电焊工、泥瓦匠、油漆工人的日薪也均超过25万韩元。 尤其是“95后”的就业观念也发生巨变,过去年轻人更加青睐即使收入平平但“体面”的白领岗位,但如今他们更倾向于能够满足WLB(Work 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的蓝领工作,虽然劳动强度较大,但“干的越多,赚的越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现代汽车生产线工人,年薪逼近1亿韩元被视为“金饭碗”,每年吸引大批应聘者慕名而来。 就业招聘信息网站Incruit面向481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实施的调查显示,70.3%的受访者回答如果有机会,会考虑从事蓝领工作。给出的理由主要为“工作内容单纯”、“收入可观”、“不被业绩和升职压力困扰”等,42.8%的受访者认为AI的普及将导致白领工作减少。 年轻人对蓝领工作的关注并不仅仅局限于找工作的喜好上,蓝领文化“出圈”扩大至文化内容、服装时尚等领域。在优兔(Youtube)和Instagram等网络平台上,介绍体验各种现场劳动的频道人气极高。拥有105万订阅粉丝的“All about jobs”极具代表性,视频多以沉浸式体验现场劳动为主题,播放量极高。 千禧年前后曾一度流行的“工装风”也卷土重来,市场调查机构TMR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31年间,全球工装市场规模将从以年均6.3%的增幅持续扩大,韩国的本土工装市场规模也已突破1万亿韩元。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蓝领工作虽充满吸引力,但入行门槛却比想象中要高。蓝领职业的工种十分多元,从清洁、焊接、贴砖、管道、木工、园艺,到叉车、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操作都属于广义上的蓝领范畴。仅装修领域就包含墙纸铺设、地板安装、门窗维修、阳台扩建、水槽更换等繁杂的细分类别。 对于渴望脱下长袍加入蓝领大军的年轻人,专业人士建议称,选择职业时应结合现有资金、可投入的时间、居住地区等实际条件选择合适工种。蓝领工作既有驾驶叉车、挖掘机等必须持证上岗的领域,也有清洁、管道、木工、瓷砖等虽需资格证,但更看重现场经验的行业。若目前已有工作,建议先积累经验而非盲目“裸辞”,不妨可选择培训机构,或利用假日打零工熟悉现场氛围再慎重做出判断。
2025-07-17 00:02:47 -
2026年韩国最低时薪上调至1.032万韩元 个体户经营压力加剧
2026年韩国最低时薪标准于近日尘埃落定。在政府世宗大楼召开的第12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最低时薪1.03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67元),同比上调2.9%。然而,这一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政策,却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引发了广大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个体户”)的深切忧虑。 据13日消息,在经济持续低迷、消费需求不振的宏观环境下,最低工资标准的连续上调对个体户的经营状况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多位受访经营者表示,尽管政府近期推出了包括发放消费券在内的一系列帮扶政策,但最低工资上调所带来的用工成本压力,仍然是制约经营发展的主要瓶颈。 以便利店为例,由于其24小时营业的特殊经营模式和普遍采用时薪制用工方式,对最低工资调整尤为敏感。若雇佣4名兼职员工,每月人工成本支出就高达600万韩元。随着最低工资的进一步上调,这一费用也将随之增加。某便利店经营者表示:“持续上涨的人力成本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缩减夜间营业时间,直接影响门店的盈利能力,严重挫伤开设便利店的意愿。” 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数据,今年5月韩国便利店营收同比减少0.2%。这是继今年2月(-4.6%)和4月(-0.6%)之后,第三次出现的下降。在经济疲软、消费需求下降的影响下,便利店的营收不断下降,便利店数量也随之减少。截至5月,韩国便利店总数同比减少0.6%。 此前政府仅宣布将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民众消费时,便利店业界对此充满期待。然而,随着最低工资标的上调,原本寄予厚望的个体户却认为政府政策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一位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最低工资上调固然带给个体户经营压力,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最低工资协商过程中完全未涉及‘分行业适用最低工资’的方案。目前经济环境本就艰难,如果继续如此将对国民经济造成更深层次的打击。”
2025-07-14 01:49:55 -
最低时薪劳资僵持不下 涨幅或创历届政府最低
10日,在世宗政府大楼召开最低工资委员会第12次全体会议。据悉,公益委员提出的明年最低时薪协商范围为每小时1.02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41元)至1.044万韩元,如果此协商范围保持不变,涨幅将成为历届政府上任首年的最低水平,因此劳资双方就最终时薪标准展开激烈博弈。 公益委员作为协调方,计划将最低时薪涨幅范围控制在1.8%至4.1%,尽可能促成劳资双方自主达成协议。然而,劳动界对于预期涨幅持反对态度,认为该范围甚至低于前政府的涨幅(5%),根本无法弥补过去三年因物价飞涨而缩水的实际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因韩国经济低迷导致个体工商户接连倒闭与人力成本压力加剧,经营界则坚持工资最低涨幅,以致明年最低时薪极有可能以最低涨幅通过表决。 由于劳资协商一度陷入僵局,公益委员提出最低时薪协商区间。公益委员解释称,明年最低时薪调整下限参考了2025年消费者物价上涨预期值(1.8%),下限则基于2025年国民经济生产预期增长率2.2%,该数值是由今年经济增长率(0.8%)与消费者物价增长率(1.8%)相加后减去就业增长率(0.4%)得出,并在此基础上,再叠加2022至2024年累计消费者物价涨幅与最低时薪涨幅差额(1.9%),最终得出上限涨幅4.1%。 相反,劳动界立即表示强烈反对。韩国劳动组合总联盟与全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于9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过去三年物价飞涨导致实际工资大幅缩水,即便以4.1%作为下限也远远不足,公益委员提出的最低时薪区间严重侵害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 据国税厅数据显示,去年申报停业的个体工商户达100.8万余人,较前年增加2.1万余人,自1995年相关统计以来首次突破百万人以上的停业,停业率连续两年上涨,今年达到9.04%。 公益委员提出的最低时薪协商区间在充分审议的基础上已进入决策阶段。但由于劳资分歧依然悬殊,会议很可能先尝试在区间内促成最终协商,若会议上无法在协商区间内达成共识,极有可能由公益委员提出最终调解方案表决。劳资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最低时薪还要追溯到17年前的2008年。政治层面上,此次最低时薪决策是李在明政府上任后的首次劳动政策考验,具有政治象征性。
2025-07-11 02:20:27 -
韩国即将启动明年最低工资协商 个体工商户呼吁维持当前水平
23日,韩国最低工资委员会与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代表在首尔汝矣岛中小企业中央会就最低工资标准举行记者会,计划自本月26日起协商明年最低工资标准。韩国经济长期低迷,资方强烈呼吁明年最低工资应该维持在今年的1.00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2.65元),而劳方则提出最低时薪应上调14.7%至1.15万韩元。 资方在记者会上声明称,韩国最低时薪持续上涨而未考虑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资金周转,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属于偏高水平,导致多数个体工商户与中小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明年最低工资理应维持当前水平。 韩国个体工商户联合会在今年4月11日至5月6日期间面向全国千余家个体工商户进行调查,并于24日发布结果显示,个体工商户正在面临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新冠疫情时期更加严峻的困境。今年个体工商户月均营收为854万韩元,较2023年的1231万韩元骤减30%,营业利润则从279.5万韩元下滑25%至208.8万韩元。 半数以上(58.5%)受访商户把营收减少归因于内需低迷。此外,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自2019年底的738万亿韩元激增50%至今年第一季度的1112万亿韩元。国税厅资料显示,2023年全国申报综合所得税的个体工商户达772万人,平均年收入为1859万韩元,折算成月薪仅为155万韩元。 个体工商户业界指出,今年停业商户数量或首破百万,如果中小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持续陷入困境,就业市场也可能随之遭受冲击,因此最低工资有必要维持当前水平。 某品牌参鸡汤连锁店代表金学顺(音)表示:“像我们这样的小餐馆,如果人力成本继续上涨,经营会难以维持。已经有许多商户无力承担停业损失而沦为不良信用人员。有关部门应该对上调最低工资进行重新审视。” 另外,对于长期呼吁的“工资分级适用制度”,个体工商户业界表示,资方委员提议对部分难以承受当前最低工资标准的行业实行工资分级,但最终未能落实。对于明年最低工资的调整,委员会还需开展专项调查并进行深入研讨。
2025-06-25 02:15:05 -
韩国最低时薪再引争议 餐饮行业经营四面楚歌
在决定明年最低时薪的最低薪资委员会启动正式讨论后,韩国餐饮业和劳动者之间的意见分歧逐渐显现。商界主张,上调人力成本将进一步加重小商贩和个体户的经营负担,因此希望维持最低时薪不变或尽量压低涨幅。劳动者则表示,过去两年薪资涨幅较低,而物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有必要大幅上调最低时薪。 最低薪资委员会上月22日召开关于明年最低时薪的首次会议,并计划在5月中旬进行实地调研后,本月27日再次召开全体会议。该委员会由劳动者、雇主和公益委员各9人组成,是一个负责审议和决定最低时薪的劳资政三方社会对话机构。 目前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涨幅上。首次全体会议上,双方立场已明显对立。担任劳动者委员的韩国劳总事务总管柳其涉(音)指出,尹锡悦政府执政两年期间最低时薪涨幅仅为2.5%和1.7%,由此造成的损失最终由低收入弱势群体承担。 最低时薪是否上涨,直接影响到人力成本比重最高的餐饮业的生死存亡,对业界而言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对于营业收入恢复缓慢的小规模个体经营者来说,一旦最低时薪上调成为现实,裁员或缩短营业时间等措施将难以避免。 目前餐饮行业处境艰难。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导致运营费用剧增,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随着餐饮物价攀升,“YONO”(You Only Need One,即只买必需品)消费趋势蔓延,餐饮业的整体需求也在大幅萎缩。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连续5个月内餐饮门店的停业数量超过新开店铺。2025年第一季度餐饮门店停业率达到2.85%,为近六年来最高,开业率为2.49%,创下历史最低值。 经济低迷、消费趋势变化以及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叠加,令餐饮行业持续承压,消费者支出意愿减弱。收入锐减的餐饮业正通过停业或人员调整等手段积极应对当前困境。尤其是以维持生计为目的的小本商户,现金流吃紧,经营愈发艰难。部分无力承担高额人力成本的小型业主表示已难以支付最低工资,正在面临违法或被迫停业的两难局面。 一位餐饮业界人士表示:“如果最低时薪真的能发挥其原本的作用当然很好,但对我们这样的小业主来说,它反而成了威胁生存的利刃。现在连这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如果继续上调最低时薪标准,不仅要担心罚款,还可能被举报。” 为应对招工难和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餐饮业正在加快引进自助点餐机和送餐机器人等“餐饮科技”。在最低时薪即将上调、原材料价格也不断上涨、经营条件紧张的背景下,额外雇佣兼职员工也成为沉重负担。 与雇佣人工相比,使用机器人和自助设备的成本明显要低。今年最低时薪为1.00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1元),按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日薪则为8.024万韩元,月薪约为209.627万韩元。引入“餐饮科技”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提升工作效率、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并确保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如果明年最低时薪继续上调,相关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加速。 餐饮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引进自助点餐机主要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但现在更多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他补充说:“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实际上,在后台协助工作的机器人已经悄然成为行业日常。”
2025-05-13 19:32:23 -
特朗普"关税战"升级引发市场动荡 韩国股市承压下行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宣布全面关税政策后,进一步提出“对等关税”计划,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受此影响,10日韩国股市面临显著下行压力,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据路透社9日(当地时间)报道,特朗普计划在11日或12日宣布对其他国家实施与美国所受关税相等或类似水平的对等关税,并几乎立即生效。此外,特朗普还表示将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材征收25%的关税。这一系列举措引发了全球市场的不安情绪。 在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纽约股市7日大幅下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0.99%,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0.95%和1.36%。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的措施遭到中方报复性关税反制,两国未能达成谈判协议,导致报复性关税于10日正式生效,进一步抑制了投资者情绪。 韩国股市同样受到波及。7日,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早盘小幅高开,但由于中美谈判进展不利,午后跌幅扩大,最终下跌14.83点(0.58%),收于2521.92点。尽管市场曾对韩中两国可能展开谈判抱有期待,推动KOSPI在4日至6日连续上涨1%以上,但10日的市场表现显示,投资者情绪仍受关税政策影响。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多是谈判策略的一部分,全面爆发关税战的可能性较低。大信证券研究员李京民(音)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比预期更早向对方施压,这对市场构成压力。然而,如果在后续谈判中关税得以豁免或取消,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强烈的乐观情绪。” Kiwoom证券研究员韩智英(音)也指出:“关税相关消息可能会像过去三天一样对股价造成下行压力。考虑到特朗普的策略是‘先征关税后谈判’,全面开启关税战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美国《1月就业报告》显示,1月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5%,高于市场预期的0.3%,这降低了市场对美联储未来降息的预期。韩亚证券研究员李在满(音)表示:“市场对通胀问题的担忧再次加剧。即将于12日发布的美国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及3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10日上午,位于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交易厅显示屏上显示KOSPI和KOSDAQ指数。【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1 00:25:40 -
特朗普关税大刀落下 韩企上演"出埃及记"倒计时?
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以两国作为对美出口基地的韩国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尽管从特朗普当选时就开始准备应对措施,但当25%关税真正落地,企业仍显得措手不及。 据业界3日透露,LG新能源、三星电子、起亚等企业在北美的生产基地正面临重大挑战。上述企业虽准备了美国本土化生产、出口市场多元化、生产基地迁移等多种方案,但成本与效率问题形成巨大掣肘。 LG新能源社长金东明向员工发出"虎视牛步"的勉励信,强调将通过提升投资灵活性、产线转换等措施应对危机。该公司在加拿大与Stellantis合资的电池模块工厂正加紧量产。但现实困境在于,根据Trading Economics的数据,墨西哥工厂工人时薪仅3.7美元,不及美国本土(28.34美元)的八分之一。LG 伊诺特(Innotek)代表文赫洙坦言:"即便缴纳关税,墨西哥生产成本仍具优势。" 起亚汽车墨西哥工厂生产的K4车型今年1月登顶美国市场销量冠军,这种成功反而加剧了决策难度。虽然考虑转向中南美、澳洲等新市场,但需要重建完整的销售体系。现代汽车集团另辟蹊径,考虑通过现代钢铁在美国建设电工钢厂,利用当地电价仅为韩国一半的优势生产汽车钢板。 韩国进出口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韩企61.4%的原材料来自韩国本土。这意味着即使将组装厂迁往美国,若关键零部件仍从韩国进口,可能面临新一轮关税冲击。有业界人士指出:"生产基地迁移需要天价投资,绝非短期能决断。除了关税,运营成本、基础设施等都需要通盘考虑。" 目前各企业仍在反复测算:支付25%关税与迁移工厂的追加成本,究竟哪个更具经济性?这场由特朗普掀起的关税风暴,正在考验韩国制造业全球布局的智慧。 【图片来源 UPI/韩联社】
2025-02-04 00:53:39
-
从写字楼到脚手架 脱下长衫进厂"拧螺丝"成韩国年轻人新潮流
任职于首尔一家大企业的金某正在准备报考挖掘机驾驶资格证,尽管他头顶令人艳羡的“大企业白领”光环,但随着晋升空间逐渐被压缩,精神压力倍增,他彻底改变了想法。金某表示,单纯的体力劳动反而有助于解压,蓝领工作也没有退休一说,这一点对于“社畜”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 长期被就业市场边缘化的蓝领职业正在重新获得关注,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的粉墨登场,白领岗位日益减少。尤其是学历门槛和收入水平越高的白领,被AI取代的可能性越大,反而是蓝领多从事的体力劳动难以被技术取代。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随着低生育和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严重,蓝领薪资水平水涨船高,正迎来新一轮黄金时代。 英国教育集团培生教育日前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五国抽取5000个以上工作岗位,调查AI对工作岗位的影响,并发布《Skills Outlook》报告。会计、行政秘书等白领职业30%的工作可被AI取代,而管道工人等蓝领职业的工作仅1%可被取代。 非盈利团体“Employ Americ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美国失业白领达到15万人,而蓝领工种则成为最向往的职业。根据《华尔街日报》对美国劳工部统计的分析,机械工和木工的时薪分别为23.32美元和24.71美元。年薪过亿韩元的职业也不在少数,据职业评估网站Glassdoor的数据,美国熟练管道工的年薪为9.348万美元,高于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8.6372万美元)。 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锐减是全球多国面临的共同难题。美国到2030年制造业将面临210万的人才缺口,中国劳动力人口自2015年达到9.98亿的顶峰后急剧减少,已很难像以前一样输出廉价劳动力。 韩国的情况也极为相似,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脱下“孔乙己的长衫”,选择壁纸工、木工,或是干脆进厂“拧螺丝”。随着韩国步入超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缺口日益扩大推动蓝领身价飙涨。 韩国建筑协会、中小企业中央会去年的统计结果显示,蓝领职业中工资最高的是特高压电缆工人,日薪高达42.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00元),若每月工作20天,可获得至少842万韩元的收入。脚手架工人、电焊工、泥瓦匠、油漆工人的日薪也均超过25万韩元。 尤其是“95后”的就业观念也发生巨变,过去年轻人更加青睐即使收入平平但“体面”的白领岗位,但如今他们更倾向于能够满足WLB(Work 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的蓝领工作,虽然劳动强度较大,但“干的越多,赚的越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现代汽车生产线工人,年薪逼近1亿韩元被视为“金饭碗”,每年吸引大批应聘者慕名而来。 就业招聘信息网站Incruit面向481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实施的调查显示,70.3%的受访者回答如果有机会,会考虑从事蓝领工作。给出的理由主要为“工作内容单纯”、“收入可观”、“不被业绩和升职压力困扰”等,42.8%的受访者认为AI的普及将导致白领工作减少。 年轻人对蓝领工作的关注并不仅仅局限于找工作的喜好上,蓝领文化“出圈”扩大至文化内容、服装时尚等领域。在优兔(Youtube)和Instagram等网络平台上,介绍体验各种现场劳动的频道人气极高。拥有105万订阅粉丝的“All about jobs”极具代表性,视频多以沉浸式体验现场劳动为主题,播放量极高。 千禧年前后曾一度流行的“工装风”也卷土重来,市场调查机构TMR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31年间,全球工装市场规模将从以年均6.3%的增幅持续扩大,韩国的本土工装市场规模也已突破1万亿韩元。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蓝领工作虽充满吸引力,但入行门槛却比想象中要高。蓝领职业的工种十分多元,从清洁、焊接、贴砖、管道、木工、园艺,到叉车、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操作都属于广义上的蓝领范畴。仅装修领域就包含墙纸铺设、地板安装、门窗维修、阳台扩建、水槽更换等繁杂的细分类别。 对于渴望脱下长袍加入蓝领大军的年轻人,专业人士建议称,选择职业时应结合现有资金、可投入的时间、居住地区等实际条件选择合适工种。蓝领工作既有驾驶叉车、挖掘机等必须持证上岗的领域,也有清洁、管道、木工、瓷砖等虽需资格证,但更看重现场经验的行业。若目前已有工作,建议先积累经验而非盲目“裸辞”,不妨可选择培训机构,或利用假日打零工熟悉现场氛围再慎重做出判断。
2025-07-17 00:02:47 -
2026年韩国最低时薪上调至1.032万韩元 个体户经营压力加剧
2026年韩国最低时薪标准于近日尘埃落定。在政府世宗大楼召开的第12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最低时薪1.03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67元),同比上调2.9%。然而,这一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政策,却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引发了广大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个体户”)的深切忧虑。 据13日消息,在经济持续低迷、消费需求不振的宏观环境下,最低工资标准的连续上调对个体户的经营状况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多位受访经营者表示,尽管政府近期推出了包括发放消费券在内的一系列帮扶政策,但最低工资上调所带来的用工成本压力,仍然是制约经营发展的主要瓶颈。 以便利店为例,由于其24小时营业的特殊经营模式和普遍采用时薪制用工方式,对最低工资调整尤为敏感。若雇佣4名兼职员工,每月人工成本支出就高达600万韩元。随着最低工资的进一步上调,这一费用也将随之增加。某便利店经营者表示:“持续上涨的人力成本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缩减夜间营业时间,直接影响门店的盈利能力,严重挫伤开设便利店的意愿。” 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数据,今年5月韩国便利店营收同比减少0.2%。这是继今年2月(-4.6%)和4月(-0.6%)之后,第三次出现的下降。在经济疲软、消费需求下降的影响下,便利店的营收不断下降,便利店数量也随之减少。截至5月,韩国便利店总数同比减少0.6%。 此前政府仅宣布将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民众消费时,便利店业界对此充满期待。然而,随着最低工资标的上调,原本寄予厚望的个体户却认为政府政策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一位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最低工资上调固然带给个体户经营压力,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最低工资协商过程中完全未涉及‘分行业适用最低工资’的方案。目前经济环境本就艰难,如果继续如此将对国民经济造成更深层次的打击。”
2025-07-14 01:49:55 -
最低时薪劳资僵持不下 涨幅或创历届政府最低
10日,在世宗政府大楼召开最低工资委员会第12次全体会议。据悉,公益委员提出的明年最低时薪协商范围为每小时1.02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3.41元)至1.044万韩元,如果此协商范围保持不变,涨幅将成为历届政府上任首年的最低水平,因此劳资双方就最终时薪标准展开激烈博弈。 公益委员作为协调方,计划将最低时薪涨幅范围控制在1.8%至4.1%,尽可能促成劳资双方自主达成协议。然而,劳动界对于预期涨幅持反对态度,认为该范围甚至低于前政府的涨幅(5%),根本无法弥补过去三年因物价飞涨而缩水的实际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因韩国经济低迷导致个体工商户接连倒闭与人力成本压力加剧,经营界则坚持工资最低涨幅,以致明年最低时薪极有可能以最低涨幅通过表决。 由于劳资协商一度陷入僵局,公益委员提出最低时薪协商区间。公益委员解释称,明年最低时薪调整下限参考了2025年消费者物价上涨预期值(1.8%),下限则基于2025年国民经济生产预期增长率2.2%,该数值是由今年经济增长率(0.8%)与消费者物价增长率(1.8%)相加后减去就业增长率(0.4%)得出,并在此基础上,再叠加2022至2024年累计消费者物价涨幅与最低时薪涨幅差额(1.9%),最终得出上限涨幅4.1%。 相反,劳动界立即表示强烈反对。韩国劳动组合总联盟与全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于9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过去三年物价飞涨导致实际工资大幅缩水,即便以4.1%作为下限也远远不足,公益委员提出的最低时薪区间严重侵害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 据国税厅数据显示,去年申报停业的个体工商户达100.8万余人,较前年增加2.1万余人,自1995年相关统计以来首次突破百万人以上的停业,停业率连续两年上涨,今年达到9.04%。 公益委员提出的最低时薪协商区间在充分审议的基础上已进入决策阶段。但由于劳资分歧依然悬殊,会议很可能先尝试在区间内促成最终协商,若会议上无法在协商区间内达成共识,极有可能由公益委员提出最终调解方案表决。劳资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最低时薪还要追溯到17年前的2008年。政治层面上,此次最低时薪决策是李在明政府上任后的首次劳动政策考验,具有政治象征性。
2025-07-11 02:20:27 -
韩国即将启动明年最低工资协商 个体工商户呼吁维持当前水平
23日,韩国最低工资委员会与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代表在首尔汝矣岛中小企业中央会就最低工资标准举行记者会,计划自本月26日起协商明年最低工资标准。韩国经济长期低迷,资方强烈呼吁明年最低工资应该维持在今年的1.00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2.65元),而劳方则提出最低时薪应上调14.7%至1.15万韩元。 资方在记者会上声明称,韩国最低时薪持续上涨而未考虑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资金周转,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属于偏高水平,导致多数个体工商户与中小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明年最低工资理应维持当前水平。 韩国个体工商户联合会在今年4月11日至5月6日期间面向全国千余家个体工商户进行调查,并于24日发布结果显示,个体工商户正在面临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新冠疫情时期更加严峻的困境。今年个体工商户月均营收为854万韩元,较2023年的1231万韩元骤减30%,营业利润则从279.5万韩元下滑25%至208.8万韩元。 半数以上(58.5%)受访商户把营收减少归因于内需低迷。此外,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自2019年底的738万亿韩元激增50%至今年第一季度的1112万亿韩元。国税厅资料显示,2023年全国申报综合所得税的个体工商户达772万人,平均年收入为1859万韩元,折算成月薪仅为155万韩元。 个体工商户业界指出,今年停业商户数量或首破百万,如果中小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持续陷入困境,就业市场也可能随之遭受冲击,因此最低工资有必要维持当前水平。 某品牌参鸡汤连锁店代表金学顺(音)表示:“像我们这样的小餐馆,如果人力成本继续上涨,经营会难以维持。已经有许多商户无力承担停业损失而沦为不良信用人员。有关部门应该对上调最低工资进行重新审视。” 另外,对于长期呼吁的“工资分级适用制度”,个体工商户业界表示,资方委员提议对部分难以承受当前最低工资标准的行业实行工资分级,但最终未能落实。对于明年最低工资的调整,委员会还需开展专项调查并进行深入研讨。
2025-06-25 02:15:05 -
韩国最低时薪再引争议 餐饮行业经营四面楚歌
在决定明年最低时薪的最低薪资委员会启动正式讨论后,韩国餐饮业和劳动者之间的意见分歧逐渐显现。商界主张,上调人力成本将进一步加重小商贩和个体户的经营负担,因此希望维持最低时薪不变或尽量压低涨幅。劳动者则表示,过去两年薪资涨幅较低,而物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有必要大幅上调最低时薪。 最低薪资委员会上月22日召开关于明年最低时薪的首次会议,并计划在5月中旬进行实地调研后,本月27日再次召开全体会议。该委员会由劳动者、雇主和公益委员各9人组成,是一个负责审议和决定最低时薪的劳资政三方社会对话机构。 目前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涨幅上。首次全体会议上,双方立场已明显对立。担任劳动者委员的韩国劳总事务总管柳其涉(音)指出,尹锡悦政府执政两年期间最低时薪涨幅仅为2.5%和1.7%,由此造成的损失最终由低收入弱势群体承担。 最低时薪是否上涨,直接影响到人力成本比重最高的餐饮业的生死存亡,对业界而言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对于营业收入恢复缓慢的小规模个体经营者来说,一旦最低时薪上调成为现实,裁员或缩短营业时间等措施将难以避免。 目前餐饮行业处境艰难。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导致运营费用剧增,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随着餐饮物价攀升,“YONO”(You Only Need One,即只买必需品)消费趋势蔓延,餐饮业的整体需求也在大幅萎缩。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连续5个月内餐饮门店的停业数量超过新开店铺。2025年第一季度餐饮门店停业率达到2.85%,为近六年来最高,开业率为2.49%,创下历史最低值。 经济低迷、消费趋势变化以及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叠加,令餐饮行业持续承压,消费者支出意愿减弱。收入锐减的餐饮业正通过停业或人员调整等手段积极应对当前困境。尤其是以维持生计为目的的小本商户,现金流吃紧,经营愈发艰难。部分无力承担高额人力成本的小型业主表示已难以支付最低工资,正在面临违法或被迫停业的两难局面。 一位餐饮业界人士表示:“如果最低时薪真的能发挥其原本的作用当然很好,但对我们这样的小业主来说,它反而成了威胁生存的利刃。现在连这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如果继续上调最低时薪标准,不仅要担心罚款,还可能被举报。” 为应对招工难和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餐饮业正在加快引进自助点餐机和送餐机器人等“餐饮科技”。在最低时薪即将上调、原材料价格也不断上涨、经营条件紧张的背景下,额外雇佣兼职员工也成为沉重负担。 与雇佣人工相比,使用机器人和自助设备的成本明显要低。今年最低时薪为1.00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1元),按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日薪则为8.024万韩元,月薪约为209.627万韩元。引入“餐饮科技”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提升工作效率、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并确保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如果明年最低时薪继续上调,相关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加速。 餐饮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引进自助点餐机主要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但现在更多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他补充说:“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实际上,在后台协助工作的机器人已经悄然成为行业日常。”
2025-05-13 19:32:23 -
特朗普"关税战"升级引发市场动荡 韩国股市承压下行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宣布全面关税政策后,进一步提出“对等关税”计划,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受此影响,10日韩国股市面临显著下行压力,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据路透社9日(当地时间)报道,特朗普计划在11日或12日宣布对其他国家实施与美国所受关税相等或类似水平的对等关税,并几乎立即生效。此外,特朗普还表示将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材征收25%的关税。这一系列举措引发了全球市场的不安情绪。 在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纽约股市7日大幅下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0.99%,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0.95%和1.36%。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的措施遭到中方报复性关税反制,两国未能达成谈判协议,导致报复性关税于10日正式生效,进一步抑制了投资者情绪。 韩国股市同样受到波及。7日,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早盘小幅高开,但由于中美谈判进展不利,午后跌幅扩大,最终下跌14.83点(0.58%),收于2521.92点。尽管市场曾对韩中两国可能展开谈判抱有期待,推动KOSPI在4日至6日连续上涨1%以上,但10日的市场表现显示,投资者情绪仍受关税政策影响。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多是谈判策略的一部分,全面爆发关税战的可能性较低。大信证券研究员李京民(音)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比预期更早向对方施压,这对市场构成压力。然而,如果在后续谈判中关税得以豁免或取消,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强烈的乐观情绪。” Kiwoom证券研究员韩智英(音)也指出:“关税相关消息可能会像过去三天一样对股价造成下行压力。考虑到特朗普的策略是‘先征关税后谈判’,全面开启关税战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美国《1月就业报告》显示,1月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5%,高于市场预期的0.3%,这降低了市场对美联储未来降息的预期。韩亚证券研究员李在满(音)表示:“市场对通胀问题的担忧再次加剧。即将于12日发布的美国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及3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10日上午,位于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交易厅显示屏上显示KOSPI和KOSDAQ指数。【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1 00:25:40 -
特朗普关税大刀落下 韩企上演"出埃及记"倒计时?
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以两国作为对美出口基地的韩国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尽管从特朗普当选时就开始准备应对措施,但当25%关税真正落地,企业仍显得措手不及。 据业界3日透露,LG新能源、三星电子、起亚等企业在北美的生产基地正面临重大挑战。上述企业虽准备了美国本土化生产、出口市场多元化、生产基地迁移等多种方案,但成本与效率问题形成巨大掣肘。 LG新能源社长金东明向员工发出"虎视牛步"的勉励信,强调将通过提升投资灵活性、产线转换等措施应对危机。该公司在加拿大与Stellantis合资的电池模块工厂正加紧量产。但现实困境在于,根据Trading Economics的数据,墨西哥工厂工人时薪仅3.7美元,不及美国本土(28.34美元)的八分之一。LG 伊诺特(Innotek)代表文赫洙坦言:"即便缴纳关税,墨西哥生产成本仍具优势。" 起亚汽车墨西哥工厂生产的K4车型今年1月登顶美国市场销量冠军,这种成功反而加剧了决策难度。虽然考虑转向中南美、澳洲等新市场,但需要重建完整的销售体系。现代汽车集团另辟蹊径,考虑通过现代钢铁在美国建设电工钢厂,利用当地电价仅为韩国一半的优势生产汽车钢板。 韩国进出口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韩企61.4%的原材料来自韩国本土。这意味着即使将组装厂迁往美国,若关键零部件仍从韩国进口,可能面临新一轮关税冲击。有业界人士指出:"生产基地迁移需要天价投资,绝非短期能决断。除了关税,运营成本、基础设施等都需要通盘考虑。" 目前各企业仍在反复测算:支付25%关税与迁移工厂的追加成本,究竟哪个更具经济性?这场由特朗普掀起的关税风暴,正在考验韩国制造业全球布局的智慧。 【图片来源 UPI/韩联社】
2025-02-04 00: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