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服装’新闻 38个
-
韩朝关系现回暖信号 开城工业园入驻企业期待隐忧共存
韩国新政府成立后韩朝关系有望得到改善,证券市场和产业界对重启开城工业园以及企业间经济合作的期待逐渐升温。总统李在明指示停止对朝扩音器喊话,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对重启朝美对话表示出兴趣。 但开城工业园内企业,以及曾参与开发金刚山旅游项目,推进南北经济合作的企业因长期中断经营,期待已跌至谷底,普遍对此持谨慎观望态度。但由于南北合作在劳动力和语言方面优势显著,企业界认为重启经济交流合作仍具有吸引力。 开城工业园入驻企业自2016年被强制撤离后,只能通过新闻了解园区动向。2020年6月,韩朝联络办公室被朝方炸毁后,已无法得知园区内部状况。 负责发放入驻企业许可、办理出入境、管理劳务及设施的开城工业园支援基金会已于去年3月解散,目前入驻企业各项业务交于南北交流合作支援协会负责。 今年2月,韩国政府确认朝方已拆除金刚山旅游区内韩方的最后一处设施——离散家属会面场所。自2022年起,朝方陆续拆除归现代峨山所有的海金刚酒店、金刚山文化会馆、温情阁、九龙度假村等设施,阿南提(ANANTI)高尔夫俱乐部也于去年12月被拆除。 曾入驻园区的大部分企业已完成亏损会计处理,虽然获得政府的合作保险及损失补贴,但部分损失仍需企业自行承担。曾入驻园区的服装企业信元(Shinwon)在2016年6月停业时经济损失累计为25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获得政府193亿韩元的保险和补贴。 金刚山旅游区内相关企业也已完成计提损失,现代峨山于2020年完成金刚山业务减值处理,阿南提于2022年对504亿韩元有形资产进行减值处理。 企业因长期停运普遍对重启南北经济合作期待较低,一家曾入驻园区的中小企业负责人称,无法确认留在园区内的设施状况,目前难以讨论重启事宜。听说朝方将机械设备转移至其他地方,但无法证实,从现实层面上不会考虑复工。 但企业无法否认低廉的人工成本,以及语言相通等优势仍具有吸引力。Jestina会长金基文(音)称,朝鲜工人诚实可靠手艺精湛,沟通无障碍优势大于劣势,若开城工业园重启有意重新入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强调,若开城工业园重启需要对设施进行翻新,已计提损失费用可回转,但目前时机尚早仍需观望。 朝鲜大学院大学校长梁茂进称,虽然朝鲜已炸毁铁路公路,重启经济合作难度较大,但朝鲜对韩国的态度有可能转变,这需要韩国政府不断进行说服努力。
2025-06-15 20:12:43 -
韩国人近一年时尚消费逾4000亿元 线上消费规模首超线下
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自去年3月至今年2月对全国17个市道的3500名16至69岁男女进行《时尚消费实态调查》,并于4日发布结果显示,韩国人一年期间在时尚产品上的总消费额达82.882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360亿元)。 从种类来看,休闲服饰的消费金额最高,达22.4695万亿韩元,占比27.1%。其次是鞋类(12.3118万亿韩元,14.9%)和包袋(6.83万亿韩元,8.2%)。运动相关服饰(运动服12.3%、高尔夫服5.5%、户外服9.5%)的总消费额达22.6538万亿韩元(27.3%),与休闲服饰的消费水平相当。 从季节来看,秋冬季消费额为47.9244万亿韩元,在总消费额中占比近半,高于春夏季的34.9583万亿韩元。春夏季对运动鞋、T恤等实用产品的需求较高,而秋冬季则更注重外套和冬季配饰的购买。 从年龄来看,50多岁人群消费占比最高,达23.6%,其后依次是40多岁(22.8%)、30多岁(18%)、60多岁(17.3%)、20多岁(15.8%)及10多岁(2.5%)。 购物渠道方面,线上购物(51.6%)首次超过线下购物(48.4%)。线上平台中,Coupang等开放型电商的使用率最高,占比33.1%,其次是时尚专业购物网站(26.6%)和综合购物网站(15%)。线下渠道中,奥特莱斯(25.9%)最受欢迎,其次是百货商店(24.6%)和综合购物中心(16.1%)。 关于获取时尚资讯的媒介,社交媒体(SNS)占比最高,为26.8%。数据显示,年龄越低,对社交媒体获取时尚信息的依赖程度越高。
2025-06-05 01:53:16 -
韩国个体经营市场遇冷 咖啡饮品店首现负增长
根据韩国国税厅国税统计门户网站(TASIS)25日发布的《个体工商户现况》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咖啡饮品店数量为9.5337万家,同比减少743家。这是自2018年启动相关统计以来,咖啡饮品店数量首次在第一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咖啡饮品店数量仍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4.5203万家增至2023年的9.608万家。然而,随着市场趋于饱和,去年增速明显放缓,今年则首次转为负增长,反映出个体经营环境正面临结构性转折。 这一趋势不仅限于咖啡馆,餐饮业整体也呈现出萎缩态势。今年一季度,炸鸡、披萨等快餐门店数量为4.7803万家,同比减少180家;韩餐馆与中餐馆分别减少484家和286家。受聚餐文化变化等影响,啤酒屋更是大幅减少1802家,降至2.2493万家。 零售业同样承压。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服装店数量为8.2685万家,同比锐减2982家;化妆品店数量也从去年同期的3.8726万家降至3.7222万家,减少1504家。即便作为创业首选且门槛较低的便利店,也出现下滑,经营者数量减少至5.3101万家,同比减少455家。 业界分析认为,随着就业环境趋于紧张,不少中高龄群体在退休后转向餐饮、零售等个体经营领域。但在市场竞争加剧、内需不振的背景下,不少经营者不得不退出市场。与此同时,虽然疫情后配送服务日益普及,提升了消费者便利性,但平台企业收取的高额佣金也加重了经营者的负担。 韩国信用数据公司(KCD)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小商户动向》报告亦指出,今年一季度,小商户人均销售额为417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同比下降0.72%。其中,酒馆销售额降幅最大(-11.1%),简餐(-7.7%)、面包甜点(-4.9%)、快餐(-4.7%)等多个业态也普遍呈现下滑趋势。 然而,在教育培训和生活服务等特定领域,个体经营市场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今年第一季度,皮肤管理门店同比增加4909家,健身房增加702家。教育相关业态中,培训班和辅导班分别新增1910家和3374家。此外,律师、税务师、会计师等专业服务机构的经营场所也分别增加437家、591家和63家。
2025-05-25 20:17:09 -
谨言慎行安全为上 外国人围观韩国大选指南
距离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只剩下不到两周的时间,街头巷尾张贴的候选人宣传海报,各种花式拉票令人目不暇接,大选电视辩论如火如荼,热闹无比的竞选氛围下,在韩国学习、生活、工作的外国人也不自觉地成为了围观选情的“吃瓜群众”。由于国情和政治制度的不同,韩国大选期间对于各项行为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不懂法的外国人稍有不慎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招来大麻烦,轻则罚款警告,重则面临刑事处罚甚至被强制驱逐出境,留下不光彩的案底。 选举被称为是“民主之花”,是民主制度的根基。韩国对选举公正性和透明度高度重视,选民和候选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对于居住在韩国的外籍居民来说,在大选期间也有很多应注意的“禁忌”或限制,这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尽管外籍居民没有总统投票权,但根据韩国《宪法》和《公职选举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外籍居民在总统选举期间严禁参与任何形式的政治活动。 大选拉票期间,各民调机构会定期发布候选人支持率,越临近投票发布的周期也会随之缩短。但根据《公职选举法》第108条第1项规定,在选举前6天起至投票当天,不得公开发布任何候选人支持率的民调结果,媒体也不得对各候选人的支持率进行报道。例如今年总统选举投票日定于6月3日,5月28日发布最后一次民调结果后将不再公开。在这段时间内,无论是民调机构,还是新闻媒体,甚至包括在社交媒体分享信息的人,若公开传播民调数据,可能面临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以下罚款。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防止对选民的判断造成不当影响。 韩国成人搞笑综艺《SNL Korea》在记者连线时,特意梳成5:5的中分发型以表示政治中立,不偏不倚。若主持人发型梳成三七分,无论是偏左还是偏右,可能会被网友逐帧放大分析,解读为暗戳戳支持某阵营。 在选举投票日上传投票“认证照”时,一些公众人物会特意避开上传彩色照片(红色为国民力量党代表色、蓝色为民主党代表色)、或是摆出“剪刀手”等存在数字(对应候选人编号)暗示嫌疑的拍照常见手势。虽然有些属于夸张成分,但足可见韩国在选举期间对政治站队的敏感,也暴露了选举文化的潜在风险。 如果你稍微留意近期街头,会经常发现手持候选人宣传照及支持标语的拉票群众,或是在上班路上向市民问好,或是载歌载舞为支持的候选人吆喝赚人气。韩国《公职选举法》明确规定,任何外籍居民不得在线上或线下为特定候选人进行宣传,具体包括佩戴特定候选人的宣传徽章、贴纸,身穿有选举人编号的服装,参加助选活动或集会、帮忙派发候选人宣传单、周边物料,在投票站旁观、以志愿者身份协助选举工作、拍摄选民投票过程发到SNS等。尤其是拍摄投票用纸属于违法行为,根据韩国《公职选举法》第166条规定,拍摄选票照片者可能面临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400万韩元以下罚款,若拍摄行为干扰他人投票,会面临更严重的惩罚。 即使在个人社交平台例如微信朋友圈、或是在聊天群,小红书等发布“反对XX候选人政策”、“支持XX候选人”、“XX候选人加油”等内容,甚至动动手指的转发、点赞,都可能被看做是政治表态,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虽然韩国《宪法》规定言论自由,但在韩国选举期间,即使是外籍人士,在社媒上分享带有倾向性的言论时,即使并非有意为之也有可能被视为是干预选举。 还有些自认为熟稔韩国政治的“懂王”,在社交平台上以看似“理中客”的上帝角度发布诸如“投票有啥用,还不是老样子?”、“韩国政坛都是财阀傀儡,选谁都一样”等阴阳怪气的言论,看似是发表个人观点但实际上通过渲染“政治无用论”,打击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间接削弱民主制度的活力,甚至可能干扰选举氛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变相的内政干涉。不管最终的选举结果如何,这都是韩国民众做出的选择,应当予以尊重。部分消极言论可能被听者有心的韩国媒体捕捉,放大炒作为“中国网民干涉韩国选举”的证据,损害两国关系,甚至上升到外交纠纷的高度。 在大选这一敏感时期,在韩外国人出于好奇关注选举无可厚非,但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在公共场合发表个人政治观点,必要时可留意各国驻韩国大使馆发布的安全提醒,避开选举“雷区”,以冷静、谨慎的态度观察选举进程,避免因无意行为引发不必要的误解或法律风险。
2025-05-20 23:09:04 -
希音韩国用户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低价风暴碾压本土平台
中国时尚电商巨头希音(SHEIN)进入韩国市场后,月活跃用户数(MAU)首次突破100万名。在高物价和消费低迷导致本月时尚电商业绩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希音凭借性价比王牌后来居上,加快扩张速度。 在希音来势汹汹的进攻下,多个同质化严重的本土平台面临生存威胁。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分析服务商IGA Works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希音的月活跃用户人数为120.731万人,同比增长一倍。 希音于2022年底成立韩国法人,去年4月开通韩国官网,此次是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100万人大关。与两年前的2023年4月相比,希音韩国用户增长近6倍。在服装、时尚类APP排名中超过W Concept、Posty等,排名第7位。 分析称,希音在韩国市场后来居上主要是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以2024年数据为准,希音年销售规模达38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SPA(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品牌。 依靠性价比王牌,希音在中国、美国等地迅速扩张,在希音韩国官网上,不足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元)的商品随处可见。令大批依靠从中国低价采购服装在韩国转售的购物平台首当其冲遭受重创,最具代表性的是Ably和Zigzag等购物网站。 从用户规模来看,今年4月Zigzag用户为350万人,Ably为539万人,虽然仍领先于希音,但在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影响下,消费者货比三家寻找低价商品的趋势愈加明显。 拿在Ably上销售的一款售价为3.89万韩元的卫衣举例,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商品在希音上售价仅为8500韩元。Ably和Zigzag去年销售规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优化盈利能力仍是首要课题。Ably去年销售规模为3343亿韩元,同比增长30%,但实际亏损154亿韩元。Ably曾在2023年实现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但好景不长仅一年后便再次出现亏损。财务报表显示,Ably负债总额比总资本高出约522亿韩元,处于资本蚕食状态。 由Kakao Style运营的Zigzag去年销售额为2004亿韩元,同比增长20%,营业利润为22亿韩元,虽成功扭亏为盈,但由于往年亏损累计赤字规模已达1131亿韩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缺乏独特设计或难以被取代的品牌价值下,仅依靠价格竞争的平台随时可能被中国电商迎头赶上。像全球速卖通和Temu一样,一旦中国企业砸下重金,本地平台几乎束手无策。
2025-05-15 19:51:12 -
韩国美妆反向海淘金额接近10亿美元 一年内翻一番
韩国关税厅6日向国民力量党议员朴成训提交的统计资料显示,去年通过海淘方式购买的韩国香水与化妆品等美妆产品金额为9.73亿美元,是2022年(5.23亿美元)的近两倍。 韩国美妆产品的反向海淘规模正快速扩大,2019年仅为5500万美元,短短五年时间便扩大约17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反向海淘前十大商品中,美妆产品位居首位,占去年海淘总额(29.3亿美元)的三分之一。自2018年反超服装类商品后,韩国美妆一直保持着极高的人气。 不仅如此,化妆品也是韩国出口热门商品之一。去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达68亿美元创历史纪录。 今年第一季度的出口表现也十分亮眼,出口规模达18.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创下历年第一季度最高纪录。同时,第一季度化妆品的反向海淘规模也达到4.145亿美元。 受美国关税波动影响,韩国化妆品在海外消费者囤货热潮中格外受欢迎。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韩国防晒霜成为美国消费者为应对涨价提前购买的八大热门商品之一。 报道称,韩国产防晒霜因其出色的防晒效果与清爽的使用感,广受美国消费者青睐,掀起购买热潮。 在首尔中区明洞的化妆品店铺前,游客们正在挑选化妆品。【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07 01:32:57 -
韩国零售巨头"无边界扩张"引争议 小商户集体陷入生存危机
随着Musinsa和大创(Daiso)两家新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快扩张步伐,市场再次掀起关于它们“胡同商圈”影响的争议。尽管两家公司均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小商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加剧。 据韩国零售业28日消息,Musinsa旗下电商平台29CM目前采用类似Coupang和Naver的综合型线上购物中心模式运营。该平台自2011年起从生活方式专业购物中心起步,在Musinsa接管后,迅速将业务扩展至以时尚为核心的多元化领域。目前,平台产品涵盖服装、家具、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甚至门票等各类商品。去年,29CM非时尚品类的销售额已接近50%。 Musinsa旗下自有时尚品牌Musinsa Standard自2021年在首尔弘大开设首家门店以来,迅速扩展,已在首尔、仁川等地开设了24家门店,并于2023年将业务拓展至釜山和大邱等城市。同时,29CM也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目前已运营5家门店。 与此同时,大创也在加速扩展其业务范围,逐渐与“胡同商圈”中小商户的商品种类重叠。自1997年在京畿道安养市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大创每年平均开设60家新店,到2023年已扩展至1519家。大创主营生活用品,并在产品种类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服装、化妆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推动了其销售额的显著增长。去年,这些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44%和34%。此外,大创还加强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实施了“全渠道”战略,使其在线商城的月活跃用户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这些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Musinsa和大创都迎来了创纪录的年度业绩。去年,Musinsa的合并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而大创的年销售额则接近4万亿韩元。 然而,Musinsa和大创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地方商圈,许多小商户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例如,2023年,Musinsa Standard与Musinsa大邱店在东城路相距不到200米的地方新开设了门店,导致周边的服装店纷纷关门,销售大幅下滑。 目前,关于如何监管Musinsa和大创的扩张,社会各界开始呼吁加强管理。业内人士建议,应将这些零售巨头纳入《流通产业发展法》的监管范围,实施强制性停业和营业时间限制,以填补监管空白,保障小商户的生存空间。 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8 20:27:39 -
韩国电商巨头入局二手市场 循环经济成时尚行业新蓝海
在物价上涨与经济萧条的背景下,理性消费理念不断扩散,电商行业也因此通过与二手交易平台合作或强化自有服务,积极进军循环经济市场。尤其时尚行业的二手市场占有率或达整体的四分之一,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据流通行业27日消息,韩国综合网购平台Gmarket本月起与二手奢侈品平台GUGUS合作,开始销售GUGUS的二手奢侈品。GUGUS在全国运营26家线下门店和自有线上商城,专门从事二手奢侈品销售,拥有超过1000万件商品鉴定经验,并提供售后维修服务。通过此次入驻,Gmarket平台预计上线约5万件二手时尚配饰及服装商品,用户可以选择快递配送或到GUGUS门店自提。 11号街也与GUGUS以及韩国最大二手奢侈品商店KOIBITO合作,运营垂直服务平台OOAh Luxe,销售超过6万件各类二手奢侈品。SSG.COM则与REEBONZ、KOIBITO等其他二手奢侈品合作伙伴签订协议,间歇性推出相关商品。 各大线上平台竞相布局循环经济市场的原因在于,在经济低迷和物价高涨的环境下,追求合理消费的用户正在快速增长。韩国互联网振兴院(KISA)数据显示,韩国二手交易市场规模已从2008年的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2.63亿元)增至2024年的30万亿韩元,2025年或进一步扩张至43万亿韩元。其中,时尚领域二手市场占有率预计从2023年的18.1%扩大至2027年的24.3%。 这一趋势同时为小规模经营二手业务的时尚平台带来新的盈利机会。韩国最大时尚平台之一MUSINSA计划在第三季度正式推出旗下二手时尚商品交易服务MUSINSA USED。MUSINSA早在2015年就通过社区内认证会员小范围开展二手交易服务,2023年起又通过C2C平台Soldout提供二手交易服务。随着用户反响热烈,MUSINSA决定全面进军二手市场。 MUSINSA计划把MUSINSA USED直接集成在主应用程序中,用户可以直接在应用内进行二手商品的购买与销售。此外,MUSINSA还在开发一套支持约1.5万个品牌时尚与配饰商品进行二手交易的系统,无论品牌是否入驻MUSINSA平台均可使用。 随着循环经济市场的快速扩张,长期亏损的二手转售专门平台的盈利状况也开始改善。韩国本土二手交易平台鼻祖“胡萝卜市场”通过扩大地域定向广告服务,自去年起已实现盈利。“闪电市场”在全面引入安全交易机制后,用户付费交易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月,月度付费交易额已突破900亿韩元。2023年8月成立的初创企业Charan截至目前累计注册用户已达81.9万,同比(18.4万)激增近5倍。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主要大型线上平台与二手专门企业的合作加深,中古交易市场正在加速发展。尤其是以奢侈品为中心的二手商品,不仅物以稀为贵,还持续受到MZ一代消费者的青睐。” 韩国二手奢侈品购物平台GUGUS【图片来源 GUGUS】
2025-04-28 19:42:01 -
气候变化重塑消费节奏 韩国服装行业提前布局夏季市场
受气候变暖影响,韩国春季缩短、夏季延长,时尚服装企业纷纷调整经营策略,加速夏季新品上市节奏,并强化凉感系列产品,以应对持续升温的市场趋势。 据业界21日消息,Eland World旗下品牌SPAO将凉感系列“Cool Cotton T恤”的上市时间由原定的2月底至3月初提前至1月底。与此同时,夏季功能性裤装“Cool牛仔裤”也于上月底起陆续在主要门店上架,预计本月内将在全国门店铺开始销售。 户外品牌Eider也将夏季产品的销售与营销时间提前了2至3周;新世界国际(Shinsegae International)则比去年提早约4周推出主要品牌的春夏系列。 主打功能性服饰的户外品牌K2则将夏季细分为“初夏”与“盛夏”两个阶段,推出具备防紫外线功能的超轻量防晒夹克“Weatherless Jacket”,包括适用于初夏的“Prism Sun Jacket”和适用于盛夏的“Visor Sun Jacket”。 K2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夏季变长,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愈发多元,品牌必须以更灵活的方式应对变化。我们将针对夏季的不同阶段,推出更多样化的产品线。” 近年来,凉感服饰正逐步从夏季限定走向四季常态。Eider将今年的核心战略产品定为“Ice On”系列,采用凉感纱线打造夏季适穿的针织毛衣;K2则以清凉西服为亮点,拓展出覆盖日常通勤、高性能运动及商务场合的三大凉感产品线。 SPAO则持续强化高性价比的Cool系列。以Cool Cotton T恤为例,通过降低光泽度、优化贴合感等设计,不仅适合作为内搭,也便于单穿。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Cool系列销量达135万件,深受欢迎。我们将通过材质多样化、增强弹性和防晒功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进口品牌方面,LF时尚集团代理的法国品牌Isabel Marant已建立快速响应气候变化的补货机制。该品牌不再一次性采购整季产品,而是先订购80%至90%的主力商品,剩余部分再根据销售情况灵活追加。 新世界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气候变化使得四季规律发生改变,原有的集中采购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目前,企业正按照产品类别、系列及销售情况等因素,采取多批次、小批量的订货方式,并同步调整生产和物流系统。” K2推出的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超轻量新款防晒夹克“Weatherless Jacket”【图片来源 K2】
2025-04-21 19:17:08 -
特朗普关税大刀挥向越南 韩国时尚业"东南亚战略"遇阻
当地时间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布对等关税措施。【图片提供 韩联社】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主要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包括韩国在内的中国、欧盟、越南、日本等主要贸易国家征收超过基本税率的额外关税。虽然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除中国外的国家暂停加征关税90天。但随着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持续加剧,韩国时尚业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设有生产基地的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在此次关税调整中,越南面临美方46%高额关税,不仅远超韩国25%的关税水平,更是所有受制裁国家中位居前列。鉴于越南在2023年对美贸易顺差规模位居全球第四,分析认为,美国此举意在针对贸易顺差国采取更为强硬的贸易平衡措施。 作为全球时尚产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从事OEM(原始设备制造)及ODM(原始设计制造)业务的跨国企业将面临直接影响。目前,国际时尚业界正密切关注此次关税政策的具体实施,并紧急评估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以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全球服装供应链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前,中国曾占据美国服装进口市场约30%的份额,但在疫后的2023年降至17%。同时,越南的市场份额攀升至18%,孟加拉国也达到11%,意味着东南亚地区逐渐成为新的主要供应国。在此背景下,韩国OEM及ODM企业大多选择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设立生产基地,以此作为向美国等海外市场出口的重要枢纽。 此次关税政策的出台,对在越南大规模布局生产设施的韩国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尽管近年来,韩国企业为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积极推行全球生产基地多元化战略,但由于在越南投资过度集中,反而使该国生产体系成为韩国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瓶颈,形成了新的依赖风险隐患。其中,与美国品牌保持密切业务往来的韩世实业(Hansae)首当其冲,面临的供应链冲击尤为显著。 韩世实业主要通过OEM及ODM模式承接来自美国等国际市场的订单,核心客户群体包括全球零售巨头塔吉特(Target)、沃尔玛(Walmart)以及国际知名品牌H&M、GAP、Old Navy等。韩世实业通过在海外采购原材料纱线,于境外生产基地完成成衣制造后出口至目标市场。目前,韩世实业已在越南、印尼、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等6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网络,其中越南与危地马拉的生产规模占主导地位。仅在越南运营15家专业化工厂,业务范围涵盖服装缝制、面料加工、印染整理等全产业链环节。 为应对美国政策变化,韩世实业于2023年战略性收购了美国本土纺织制造商Texollini,旨在扩大"美国制造"产品比重,同时加强在中南美地区的产能布局,加速推进全球供应链多元化战略。然而,证券界普遍担忧,美方加征关税可能导致韩世实业的业绩承压。NH投资证券研究员郑智允(音)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消费者信心或受抑制,导致订单复苏延缓。”基于此,NH投资证券已下调韩世实业的目标股价。市场担忧情绪持续发酵,导致韩世实业股价在韩国证券交易所大幅下挫,跌幅一度超过7%,跌破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元)关口。 作为在越南投资规模最大的韩国企业之一,韩世实业自2001年设立首家越南子公司韩世VN以来,持续扩大在当地的生产布局,2005年成立韩世TN,2010年增设韩世TG,并于2013年完成对当地高端面料加工厂的收购,实现了产业链纵向整合。截至2024年底,韩世实业越南基地年产能已达7500万件成衣,占全球总产量的40%。韩世实业相关人士表示:“虽然东南亚国家关税上调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运营成本,但我们将通过加速推进其他国家供应链建设,积极优化全球产能配置,最大限度降低政策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分析认为,未来特朗普政府或将贸易政策矛头转向南美市场,意味着全球纺织服装产业仍面临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流通业界相关人士指出,尽管越南遭受了高额关税制裁,但从产业结构来看,美国本土难以实现大规模服装生产。虽然企业可以转向中南美地区分散风险,但关税政策带来的市场波动性仍将持续存在。
2025-04-18 01:03:15
-
韩朝关系现回暖信号 开城工业园入驻企业期待隐忧共存
韩国新政府成立后韩朝关系有望得到改善,证券市场和产业界对重启开城工业园以及企业间经济合作的期待逐渐升温。总统李在明指示停止对朝扩音器喊话,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对重启朝美对话表示出兴趣。 但开城工业园内企业,以及曾参与开发金刚山旅游项目,推进南北经济合作的企业因长期中断经营,期待已跌至谷底,普遍对此持谨慎观望态度。但由于南北合作在劳动力和语言方面优势显著,企业界认为重启经济交流合作仍具有吸引力。 开城工业园入驻企业自2016年被强制撤离后,只能通过新闻了解园区动向。2020年6月,韩朝联络办公室被朝方炸毁后,已无法得知园区内部状况。 负责发放入驻企业许可、办理出入境、管理劳务及设施的开城工业园支援基金会已于去年3月解散,目前入驻企业各项业务交于南北交流合作支援协会负责。 今年2月,韩国政府确认朝方已拆除金刚山旅游区内韩方的最后一处设施——离散家属会面场所。自2022年起,朝方陆续拆除归现代峨山所有的海金刚酒店、金刚山文化会馆、温情阁、九龙度假村等设施,阿南提(ANANTI)高尔夫俱乐部也于去年12月被拆除。 曾入驻园区的大部分企业已完成亏损会计处理,虽然获得政府的合作保险及损失补贴,但部分损失仍需企业自行承担。曾入驻园区的服装企业信元(Shinwon)在2016年6月停业时经济损失累计为25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获得政府193亿韩元的保险和补贴。 金刚山旅游区内相关企业也已完成计提损失,现代峨山于2020年完成金刚山业务减值处理,阿南提于2022年对504亿韩元有形资产进行减值处理。 企业因长期停运普遍对重启南北经济合作期待较低,一家曾入驻园区的中小企业负责人称,无法确认留在园区内的设施状况,目前难以讨论重启事宜。听说朝方将机械设备转移至其他地方,但无法证实,从现实层面上不会考虑复工。 但企业无法否认低廉的人工成本,以及语言相通等优势仍具有吸引力。Jestina会长金基文(音)称,朝鲜工人诚实可靠手艺精湛,沟通无障碍优势大于劣势,若开城工业园重启有意重新入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强调,若开城工业园重启需要对设施进行翻新,已计提损失费用可回转,但目前时机尚早仍需观望。 朝鲜大学院大学校长梁茂进称,虽然朝鲜已炸毁铁路公路,重启经济合作难度较大,但朝鲜对韩国的态度有可能转变,这需要韩国政府不断进行说服努力。
2025-06-15 20:12:43 -
韩国人近一年时尚消费逾4000亿元 线上消费规模首超线下
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自去年3月至今年2月对全国17个市道的3500名16至69岁男女进行《时尚消费实态调查》,并于4日发布结果显示,韩国人一年期间在时尚产品上的总消费额达82.882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360亿元)。 从种类来看,休闲服饰的消费金额最高,达22.4695万亿韩元,占比27.1%。其次是鞋类(12.3118万亿韩元,14.9%)和包袋(6.83万亿韩元,8.2%)。运动相关服饰(运动服12.3%、高尔夫服5.5%、户外服9.5%)的总消费额达22.6538万亿韩元(27.3%),与休闲服饰的消费水平相当。 从季节来看,秋冬季消费额为47.9244万亿韩元,在总消费额中占比近半,高于春夏季的34.9583万亿韩元。春夏季对运动鞋、T恤等实用产品的需求较高,而秋冬季则更注重外套和冬季配饰的购买。 从年龄来看,50多岁人群消费占比最高,达23.6%,其后依次是40多岁(22.8%)、30多岁(18%)、60多岁(17.3%)、20多岁(15.8%)及10多岁(2.5%)。 购物渠道方面,线上购物(51.6%)首次超过线下购物(48.4%)。线上平台中,Coupang等开放型电商的使用率最高,占比33.1%,其次是时尚专业购物网站(26.6%)和综合购物网站(15%)。线下渠道中,奥特莱斯(25.9%)最受欢迎,其次是百货商店(24.6%)和综合购物中心(16.1%)。 关于获取时尚资讯的媒介,社交媒体(SNS)占比最高,为26.8%。数据显示,年龄越低,对社交媒体获取时尚信息的依赖程度越高。
2025-06-05 01:53:16 -
韩国个体经营市场遇冷 咖啡饮品店首现负增长
根据韩国国税厅国税统计门户网站(TASIS)25日发布的《个体工商户现况》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咖啡饮品店数量为9.5337万家,同比减少743家。这是自2018年启动相关统计以来,咖啡饮品店数量首次在第一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咖啡饮品店数量仍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4.5203万家增至2023年的9.608万家。然而,随着市场趋于饱和,去年增速明显放缓,今年则首次转为负增长,反映出个体经营环境正面临结构性转折。 这一趋势不仅限于咖啡馆,餐饮业整体也呈现出萎缩态势。今年一季度,炸鸡、披萨等快餐门店数量为4.7803万家,同比减少180家;韩餐馆与中餐馆分别减少484家和286家。受聚餐文化变化等影响,啤酒屋更是大幅减少1802家,降至2.2493万家。 零售业同样承压。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服装店数量为8.2685万家,同比锐减2982家;化妆品店数量也从去年同期的3.8726万家降至3.7222万家,减少1504家。即便作为创业首选且门槛较低的便利店,也出现下滑,经营者数量减少至5.3101万家,同比减少455家。 业界分析认为,随着就业环境趋于紧张,不少中高龄群体在退休后转向餐饮、零售等个体经营领域。但在市场竞争加剧、内需不振的背景下,不少经营者不得不退出市场。与此同时,虽然疫情后配送服务日益普及,提升了消费者便利性,但平台企业收取的高额佣金也加重了经营者的负担。 韩国信用数据公司(KCD)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小商户动向》报告亦指出,今年一季度,小商户人均销售额为417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同比下降0.72%。其中,酒馆销售额降幅最大(-11.1%),简餐(-7.7%)、面包甜点(-4.9%)、快餐(-4.7%)等多个业态也普遍呈现下滑趋势。 然而,在教育培训和生活服务等特定领域,个体经营市场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今年第一季度,皮肤管理门店同比增加4909家,健身房增加702家。教育相关业态中,培训班和辅导班分别新增1910家和3374家。此外,律师、税务师、会计师等专业服务机构的经营场所也分别增加437家、591家和63家。
2025-05-25 20:17:09 -
谨言慎行安全为上 外国人围观韩国大选指南
距离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只剩下不到两周的时间,街头巷尾张贴的候选人宣传海报,各种花式拉票令人目不暇接,大选电视辩论如火如荼,热闹无比的竞选氛围下,在韩国学习、生活、工作的外国人也不自觉地成为了围观选情的“吃瓜群众”。由于国情和政治制度的不同,韩国大选期间对于各项行为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不懂法的外国人稍有不慎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招来大麻烦,轻则罚款警告,重则面临刑事处罚甚至被强制驱逐出境,留下不光彩的案底。 选举被称为是“民主之花”,是民主制度的根基。韩国对选举公正性和透明度高度重视,选民和候选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对于居住在韩国的外籍居民来说,在大选期间也有很多应注意的“禁忌”或限制,这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尽管外籍居民没有总统投票权,但根据韩国《宪法》和《公职选举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外籍居民在总统选举期间严禁参与任何形式的政治活动。 大选拉票期间,各民调机构会定期发布候选人支持率,越临近投票发布的周期也会随之缩短。但根据《公职选举法》第108条第1项规定,在选举前6天起至投票当天,不得公开发布任何候选人支持率的民调结果,媒体也不得对各候选人的支持率进行报道。例如今年总统选举投票日定于6月3日,5月28日发布最后一次民调结果后将不再公开。在这段时间内,无论是民调机构,还是新闻媒体,甚至包括在社交媒体分享信息的人,若公开传播民调数据,可能面临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以下罚款。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防止对选民的判断造成不当影响。 韩国成人搞笑综艺《SNL Korea》在记者连线时,特意梳成5:5的中分发型以表示政治中立,不偏不倚。若主持人发型梳成三七分,无论是偏左还是偏右,可能会被网友逐帧放大分析,解读为暗戳戳支持某阵营。 在选举投票日上传投票“认证照”时,一些公众人物会特意避开上传彩色照片(红色为国民力量党代表色、蓝色为民主党代表色)、或是摆出“剪刀手”等存在数字(对应候选人编号)暗示嫌疑的拍照常见手势。虽然有些属于夸张成分,但足可见韩国在选举期间对政治站队的敏感,也暴露了选举文化的潜在风险。 如果你稍微留意近期街头,会经常发现手持候选人宣传照及支持标语的拉票群众,或是在上班路上向市民问好,或是载歌载舞为支持的候选人吆喝赚人气。韩国《公职选举法》明确规定,任何外籍居民不得在线上或线下为特定候选人进行宣传,具体包括佩戴特定候选人的宣传徽章、贴纸,身穿有选举人编号的服装,参加助选活动或集会、帮忙派发候选人宣传单、周边物料,在投票站旁观、以志愿者身份协助选举工作、拍摄选民投票过程发到SNS等。尤其是拍摄投票用纸属于违法行为,根据韩国《公职选举法》第166条规定,拍摄选票照片者可能面临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400万韩元以下罚款,若拍摄行为干扰他人投票,会面临更严重的惩罚。 即使在个人社交平台例如微信朋友圈、或是在聊天群,小红书等发布“反对XX候选人政策”、“支持XX候选人”、“XX候选人加油”等内容,甚至动动手指的转发、点赞,都可能被看做是政治表态,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虽然韩国《宪法》规定言论自由,但在韩国选举期间,即使是外籍人士,在社媒上分享带有倾向性的言论时,即使并非有意为之也有可能被视为是干预选举。 还有些自认为熟稔韩国政治的“懂王”,在社交平台上以看似“理中客”的上帝角度发布诸如“投票有啥用,还不是老样子?”、“韩国政坛都是财阀傀儡,选谁都一样”等阴阳怪气的言论,看似是发表个人观点但实际上通过渲染“政治无用论”,打击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间接削弱民主制度的活力,甚至可能干扰选举氛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变相的内政干涉。不管最终的选举结果如何,这都是韩国民众做出的选择,应当予以尊重。部分消极言论可能被听者有心的韩国媒体捕捉,放大炒作为“中国网民干涉韩国选举”的证据,损害两国关系,甚至上升到外交纠纷的高度。 在大选这一敏感时期,在韩外国人出于好奇关注选举无可厚非,但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在公共场合发表个人政治观点,必要时可留意各国驻韩国大使馆发布的安全提醒,避开选举“雷区”,以冷静、谨慎的态度观察选举进程,避免因无意行为引发不必要的误解或法律风险。
2025-05-20 23:09:04 -
希音韩国用户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低价风暴碾压本土平台
中国时尚电商巨头希音(SHEIN)进入韩国市场后,月活跃用户数(MAU)首次突破100万名。在高物价和消费低迷导致本月时尚电商业绩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希音凭借性价比王牌后来居上,加快扩张速度。 在希音来势汹汹的进攻下,多个同质化严重的本土平台面临生存威胁。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分析服务商IGA Works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希音的月活跃用户人数为120.731万人,同比增长一倍。 希音于2022年底成立韩国法人,去年4月开通韩国官网,此次是月活跃用户首次突破100万人大关。与两年前的2023年4月相比,希音韩国用户增长近6倍。在服装、时尚类APP排名中超过W Concept、Posty等,排名第7位。 分析称,希音在韩国市场后来居上主要是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以2024年数据为准,希音年销售规模达38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SPA(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品牌。 依靠性价比王牌,希音在中国、美国等地迅速扩张,在希音韩国官网上,不足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元)的商品随处可见。令大批依靠从中国低价采购服装在韩国转售的购物平台首当其冲遭受重创,最具代表性的是Ably和Zigzag等购物网站。 从用户规模来看,今年4月Zigzag用户为350万人,Ably为539万人,虽然仍领先于希音,但在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影响下,消费者货比三家寻找低价商品的趋势愈加明显。 拿在Ably上销售的一款售价为3.89万韩元的卫衣举例,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商品在希音上售价仅为8500韩元。Ably和Zigzag去年销售规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优化盈利能力仍是首要课题。Ably去年销售规模为3343亿韩元,同比增长30%,但实际亏损154亿韩元。Ably曾在2023年实现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但好景不长仅一年后便再次出现亏损。财务报表显示,Ably负债总额比总资本高出约522亿韩元,处于资本蚕食状态。 由Kakao Style运营的Zigzag去年销售额为2004亿韩元,同比增长20%,营业利润为22亿韩元,虽成功扭亏为盈,但由于往年亏损累计赤字规模已达1131亿韩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缺乏独特设计或难以被取代的品牌价值下,仅依靠价格竞争的平台随时可能被中国电商迎头赶上。像全球速卖通和Temu一样,一旦中国企业砸下重金,本地平台几乎束手无策。
2025-05-15 19:51:12 -
韩国美妆反向海淘金额接近10亿美元 一年内翻一番
韩国关税厅6日向国民力量党议员朴成训提交的统计资料显示,去年通过海淘方式购买的韩国香水与化妆品等美妆产品金额为9.73亿美元,是2022年(5.23亿美元)的近两倍。 韩国美妆产品的反向海淘规模正快速扩大,2019年仅为5500万美元,短短五年时间便扩大约17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反向海淘前十大商品中,美妆产品位居首位,占去年海淘总额(29.3亿美元)的三分之一。自2018年反超服装类商品后,韩国美妆一直保持着极高的人气。 不仅如此,化妆品也是韩国出口热门商品之一。去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达68亿美元创历史纪录。 今年第一季度的出口表现也十分亮眼,出口规模达18.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创下历年第一季度最高纪录。同时,第一季度化妆品的反向海淘规模也达到4.145亿美元。 受美国关税波动影响,韩国化妆品在海外消费者囤货热潮中格外受欢迎。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韩国防晒霜成为美国消费者为应对涨价提前购买的八大热门商品之一。 报道称,韩国产防晒霜因其出色的防晒效果与清爽的使用感,广受美国消费者青睐,掀起购买热潮。 在首尔中区明洞的化妆品店铺前,游客们正在挑选化妆品。【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5-07 01:32:57 -
韩国零售巨头"无边界扩张"引争议 小商户集体陷入生存危机
随着Musinsa和大创(Daiso)两家新兴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加快扩张步伐,市场再次掀起关于它们“胡同商圈”影响的争议。尽管两家公司均取得了创纪录的增长,但与此同时,小商户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加剧。 据韩国零售业28日消息,Musinsa旗下电商平台29CM目前采用类似Coupang和Naver的综合型线上购物中心模式运营。该平台自2011年起从生活方式专业购物中心起步,在Musinsa接管后,迅速将业务扩展至以时尚为核心的多元化领域。目前,平台产品涵盖服装、家具、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甚至门票等各类商品。去年,29CM非时尚品类的销售额已接近50%。 Musinsa旗下自有时尚品牌Musinsa Standard自2021年在首尔弘大开设首家门店以来,迅速扩展,已在首尔、仁川等地开设了24家门店,并于2023年将业务拓展至釜山和大邱等城市。同时,29CM也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目前已运营5家门店。 与此同时,大创也在加速扩展其业务范围,逐渐与“胡同商圈”中小商户的商品种类重叠。自1997年在京畿道安养市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大创每年平均开设60家新店,到2023年已扩展至1519家。大创主营生活用品,并在产品种类上不断创新,特别是在服装、化妆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推动了其销售额的显著增长。去年,这些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44%和34%。此外,大创还加强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实施了“全渠道”战略,使其在线商城的月活跃用户数创下了历史新高。 随着这些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Musinsa和大创都迎来了创纪录的年度业绩。去年,Musinsa的合并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而大创的年销售额则接近4万亿韩元。 然而,Musinsa和大创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地方商圈,许多小商户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例如,2023年,Musinsa Standard与Musinsa大邱店在东城路相距不到200米的地方新开设了门店,导致周边的服装店纷纷关门,销售大幅下滑。 目前,关于如何监管Musinsa和大创的扩张,社会各界开始呼吁加强管理。业内人士建议,应将这些零售巨头纳入《流通产业发展法》的监管范围,实施强制性停业和营业时间限制,以填补监管空白,保障小商户的生存空间。 首尔市一家大创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8 20:27:39 -
韩国电商巨头入局二手市场 循环经济成时尚行业新蓝海
在物价上涨与经济萧条的背景下,理性消费理念不断扩散,电商行业也因此通过与二手交易平台合作或强化自有服务,积极进军循环经济市场。尤其时尚行业的二手市场占有率或达整体的四分之一,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据流通行业27日消息,韩国综合网购平台Gmarket本月起与二手奢侈品平台GUGUS合作,开始销售GUGUS的二手奢侈品。GUGUS在全国运营26家线下门店和自有线上商城,专门从事二手奢侈品销售,拥有超过1000万件商品鉴定经验,并提供售后维修服务。通过此次入驻,Gmarket平台预计上线约5万件二手时尚配饰及服装商品,用户可以选择快递配送或到GUGUS门店自提。 11号街也与GUGUS以及韩国最大二手奢侈品商店KOIBITO合作,运营垂直服务平台OOAh Luxe,销售超过6万件各类二手奢侈品。SSG.COM则与REEBONZ、KOIBITO等其他二手奢侈品合作伙伴签订协议,间歇性推出相关商品。 各大线上平台竞相布局循环经济市场的原因在于,在经济低迷和物价高涨的环境下,追求合理消费的用户正在快速增长。韩国互联网振兴院(KISA)数据显示,韩国二手交易市场规模已从2008年的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2.63亿元)增至2024年的30万亿韩元,2025年或进一步扩张至43万亿韩元。其中,时尚领域二手市场占有率预计从2023年的18.1%扩大至2027年的24.3%。 这一趋势同时为小规模经营二手业务的时尚平台带来新的盈利机会。韩国最大时尚平台之一MUSINSA计划在第三季度正式推出旗下二手时尚商品交易服务MUSINSA USED。MUSINSA早在2015年就通过社区内认证会员小范围开展二手交易服务,2023年起又通过C2C平台Soldout提供二手交易服务。随着用户反响热烈,MUSINSA决定全面进军二手市场。 MUSINSA计划把MUSINSA USED直接集成在主应用程序中,用户可以直接在应用内进行二手商品的购买与销售。此外,MUSINSA还在开发一套支持约1.5万个品牌时尚与配饰商品进行二手交易的系统,无论品牌是否入驻MUSINSA平台均可使用。 随着循环经济市场的快速扩张,长期亏损的二手转售专门平台的盈利状况也开始改善。韩国本土二手交易平台鼻祖“胡萝卜市场”通过扩大地域定向广告服务,自去年起已实现盈利。“闪电市场”在全面引入安全交易机制后,用户付费交易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月,月度付费交易额已突破900亿韩元。2023年8月成立的初创企业Charan截至目前累计注册用户已达81.9万,同比(18.4万)激增近5倍。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主要大型线上平台与二手专门企业的合作加深,中古交易市场正在加速发展。尤其是以奢侈品为中心的二手商品,不仅物以稀为贵,还持续受到MZ一代消费者的青睐。” 韩国二手奢侈品购物平台GUGUS【图片来源 GUGUS】
2025-04-28 19:42:01 -
气候变化重塑消费节奏 韩国服装行业提前布局夏季市场
受气候变暖影响,韩国春季缩短、夏季延长,时尚服装企业纷纷调整经营策略,加速夏季新品上市节奏,并强化凉感系列产品,以应对持续升温的市场趋势。 据业界21日消息,Eland World旗下品牌SPAO将凉感系列“Cool Cotton T恤”的上市时间由原定的2月底至3月初提前至1月底。与此同时,夏季功能性裤装“Cool牛仔裤”也于上月底起陆续在主要门店上架,预计本月内将在全国门店铺开始销售。 户外品牌Eider也将夏季产品的销售与营销时间提前了2至3周;新世界国际(Shinsegae International)则比去年提早约4周推出主要品牌的春夏系列。 主打功能性服饰的户外品牌K2则将夏季细分为“初夏”与“盛夏”两个阶段,推出具备防紫外线功能的超轻量防晒夹克“Weatherless Jacket”,包括适用于初夏的“Prism Sun Jacket”和适用于盛夏的“Visor Sun Jacket”。 K2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夏季变长,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愈发多元,品牌必须以更灵活的方式应对变化。我们将针对夏季的不同阶段,推出更多样化的产品线。” 近年来,凉感服饰正逐步从夏季限定走向四季常态。Eider将今年的核心战略产品定为“Ice On”系列,采用凉感纱线打造夏季适穿的针织毛衣;K2则以清凉西服为亮点,拓展出覆盖日常通勤、高性能运动及商务场合的三大凉感产品线。 SPAO则持续强化高性价比的Cool系列。以Cool Cotton T恤为例,通过降低光泽度、优化贴合感等设计,不仅适合作为内搭,也便于单穿。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Cool系列销量达135万件,深受欢迎。我们将通过材质多样化、增强弹性和防晒功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进口品牌方面,LF时尚集团代理的法国品牌Isabel Marant已建立快速响应气候变化的补货机制。该品牌不再一次性采购整季产品,而是先订购80%至90%的主力商品,剩余部分再根据销售情况灵活追加。 新世界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气候变化使得四季规律发生改变,原有的集中采购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目前,企业正按照产品类别、系列及销售情况等因素,采取多批次、小批量的订货方式,并同步调整生产和物流系统。” K2推出的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超轻量新款防晒夹克“Weatherless Jacket”【图片来源 K2】
2025-04-21 19:17:08 -
特朗普关税大刀挥向越南 韩国时尚业"东南亚战略"遇阻
当地时间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布对等关税措施。【图片提供 韩联社】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主要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包括韩国在内的中国、欧盟、越南、日本等主要贸易国家征收超过基本税率的额外关税。虽然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除中国外的国家暂停加征关税90天。但随着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持续加剧,韩国时尚业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设有生产基地的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在此次关税调整中,越南面临美方46%高额关税,不仅远超韩国25%的关税水平,更是所有受制裁国家中位居前列。鉴于越南在2023年对美贸易顺差规模位居全球第四,分析认为,美国此举意在针对贸易顺差国采取更为强硬的贸易平衡措施。 作为全球时尚产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从事OEM(原始设备制造)及ODM(原始设计制造)业务的跨国企业将面临直接影响。目前,国际时尚业界正密切关注此次关税政策的具体实施,并紧急评估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以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全球服装供应链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前,中国曾占据美国服装进口市场约30%的份额,但在疫后的2023年降至17%。同时,越南的市场份额攀升至18%,孟加拉国也达到11%,意味着东南亚地区逐渐成为新的主要供应国。在此背景下,韩国OEM及ODM企业大多选择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设立生产基地,以此作为向美国等海外市场出口的重要枢纽。 此次关税政策的出台,对在越南大规模布局生产设施的韩国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尽管近年来,韩国企业为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积极推行全球生产基地多元化战略,但由于在越南投资过度集中,反而使该国生产体系成为韩国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瓶颈,形成了新的依赖风险隐患。其中,与美国品牌保持密切业务往来的韩世实业(Hansae)首当其冲,面临的供应链冲击尤为显著。 韩世实业主要通过OEM及ODM模式承接来自美国等国际市场的订单,核心客户群体包括全球零售巨头塔吉特(Target)、沃尔玛(Walmart)以及国际知名品牌H&M、GAP、Old Navy等。韩世实业通过在海外采购原材料纱线,于境外生产基地完成成衣制造后出口至目标市场。目前,韩世实业已在越南、印尼、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等6个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网络,其中越南与危地马拉的生产规模占主导地位。仅在越南运营15家专业化工厂,业务范围涵盖服装缝制、面料加工、印染整理等全产业链环节。 为应对美国政策变化,韩世实业于2023年战略性收购了美国本土纺织制造商Texollini,旨在扩大"美国制造"产品比重,同时加强在中南美地区的产能布局,加速推进全球供应链多元化战略。然而,证券界普遍担忧,美方加征关税可能导致韩世实业的业绩承压。NH投资证券研究员郑智允(音)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消费者信心或受抑制,导致订单复苏延缓。”基于此,NH投资证券已下调韩世实业的目标股价。市场担忧情绪持续发酵,导致韩世实业股价在韩国证券交易所大幅下挫,跌幅一度超过7%,跌破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0元)关口。 作为在越南投资规模最大的韩国企业之一,韩世实业自2001年设立首家越南子公司韩世VN以来,持续扩大在当地的生产布局,2005年成立韩世TN,2010年增设韩世TG,并于2013年完成对当地高端面料加工厂的收购,实现了产业链纵向整合。截至2024年底,韩世实业越南基地年产能已达7500万件成衣,占全球总产量的40%。韩世实业相关人士表示:“虽然东南亚国家关税上调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运营成本,但我们将通过加速推进其他国家供应链建设,积极优化全球产能配置,最大限度降低政策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分析认为,未来特朗普政府或将贸易政策矛头转向南美市场,意味着全球纺织服装产业仍面临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流通业界相关人士指出,尽管越南遭受了高额关税制裁,但从产业结构来看,美国本土难以实现大规模服装生产。虽然企业可以转向中南美地区分散风险,但关税政策带来的市场波动性仍将持续存在。
2025-04-18 0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