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汽车’新闻 235个
-
比亚迪携ATTO 3进军韩国市场 以"性价比"冲击本土车企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比亚迪(BYD)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并以“性价比”作为武器,威胁着韩国本土整车行业。 据业界消息,BYD已经开始销售其首款国内车型——紧凑型电动SUV“ATTO 3”。自2022年推出以来,ATTO 3在全球市场已售出超过100万辆,是BYD的代表车型之一。该车搭载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在常温综合工况下为321公里。 BYD将在韩国市场推出ATTO 3的标准版和Plus版,售价分别为3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和3330万韩元,价格仅高于中国大陆地区。相比之下,ATTO 3在日本的售价为4000万韩元,在东南亚的售价则为3000万韩元左右。 由于使用LFP电池,预计ATTO 3在韩国的补贴额度不会太高。尽管如此,由于其本身较低的售价,实际购买价格有望在2000万韩元后半。ATTO 3的补贴方案尚未最终确定,预计将在2月正式交付之前敲定。 ATTO 3瞄准的是电动汽车热潮中的小型SUV市场,尤其是在暂时性需求停滞的背景下。现代汽车的Casper Electric和起亚的EV3在这一市场的表现良好。EV3的售价起步为3995万韩元,Casper Electric的起售价为2740万韩元。 这两款车均使用高能效的NCM(镍钴锰)电池,在性能上较ATTO 3更受好评,但ATTO 3在车辆尺寸和内部空间方面略占优势。考虑到各车型的优缺点,若价格差异超过1000万韩元,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ATTO 3。 从长远来看,有分析认为,比亚迪的进入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品牌的接受度,并消除相关负面认知。BYD韩国乘用车部门负责人赵仁哲表示:“ATTO 3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年轻且追求合理消费的人群。我们力求为客户提供能够毫无负担地体验的最佳价格。” ATTO 3的上市预计将对KG Mobility、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GM)等国内整车制造商造成直接冲击。其中,KG Mobility是唯一销售中型电动SUV Torre EVX的公司,售价为4438万韩元,价格比ATTO 3贵出1000万韩元以上。即便考虑到车型级别差异,价格差距仍不容忽视。两款车均使用LFP电池,补贴政策差异预计不会太大。 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计划在今年分别进口并销售“Scenic E-Tech electric”和“Equinox EV”这两款小型SUV,这与ATTO 3的市场竞争重叠,预计售价都将超过4000万韩元。由于这两款车需要进口,并受到高汇率的影响,降价空间有限。 如果BYD能够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比亚迪。长远来看,现代汽车和起亚等韩国本土车企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实际上,BYD在进入韩国市场的同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展厅和售后服务(AS)网络,并专注于质量管理。此外,BYD还计划在今年推出中型电动轿车“海豹”(SEAL)和中型电动SUV“海狮7”(SEALION 7)等新车型,进一步扩展电动汽车产品线。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20 20:09:36 -
韩国大型企业延长春节假期 员工安心畅享9天连休
韩国政府指定本月27日为临时公休日后,韩国春节假期从原来的五天延长至六天。部分大型企业为顺应“工作与生活平衡”趋势,让员工能够全心全意陪伴家人或充分休息,进一步把春节假期与周末之间的31日设为指定休假日或鼓励员工休假,如此一来员工最多可享受9天的超长假期。 据韩国财界19日消息,现代汽车与起亚决定把27日临时公休日起至30日止的春节假期延长至31日,集团旗下现代摩比斯、现代Glovis、现代威亚及现代制铁等子公司也同步休假。这是经过劳资协商后把31日设为集团内休假日。 LG电子、LG显示、LG伊诺特、LG化学、LG新能源、LG生活健康等LG集团旗下大部分子公司则直接把31日定为带薪休假日,员工无需额外使用年假。LG集团会长具光谟一向强调,休息的重要性在于让员工以充沛的精力面对未来的挑战。 GS集团控股公司、现代电梯及斗山集团旗下斗山能源和斗山山猫也把31日设定为休假日。此外,SK集团旗下SK海力士经劳资协商默认中秋与春节假期后一天为指定休假日,SUPEX追求协议会则宣布31日员工集体使用年假。 航空行业方面,大韩航空与真航空明确规定31日为休假日,而韩亚航空及德威航空则鼓励员工自主休假。济州航空直接把31日作为1月25日公司成立纪念日的替代假日。航空公司普遍表示,给员工安排9天长假的同时,公司也已经备好紧急工作体制,会全力保障乘客在长假期间的安全与舒适出行。 其他大型企业也对31日休假持鼓励态度。三星电子告知员工根据各自需要自主使用年假。韩华集团与HD现代各子公司也鼓励员工在31日休假。现代建设、GS建设及SK ecoplant等建筑企业则普遍采用暂停工程项目的方式支持员工休假。 多数员工对公司主动设定休假表示满意,但也有部分意见认为,强制使用年假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个人选择权。财界相关人士指出,部分员工对这种方式提出异议,但整体来看,与其担心请假带来的压力,不如由公司统一指定休假,让员工无忧享受假期受到普遍欢迎。 韩国主要企业【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0 00:34:45 -
现代起亚业绩待揭晓 逆境中寻求突破
现代起亚汽车总部大楼 【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两大汽车巨头现代汽车与起亚将于下周公布包括去年第四季度的去年全年业绩,高增长态势能否持续备受业界关注。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于16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年现代汽车销售额预计达到173.122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55亿元),同比增加6.4%;营业利润达到14.8459万亿韩元,同比减少1.9%。按照这一预测值,现代汽车的营业利润恐难刷新最高业绩,或将较创新高的2023年小幅减少(约3000亿韩元)。但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暂时性停滞(Chasm)等多重不利因素,这一成绩仍显优异。 据预测,起亚去年销售额将达到106.840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则达12.7948万亿韩元,同比分别增加7.1%和10.2%,业绩表现尤为亮眼。按照这一预测值,起亚不仅能创新高,销售额也将首次突破100万亿韩元大关,市场地位及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 综合来看,现代汽车与起亚合计销售额和营业利润预计将分别达到279.9634万亿韩元和27.6407万亿韩元,合并销售业绩持续强劲,有望超越2023年所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代汽车集团作为现代汽车和起亚的母公司,其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军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然而,面对汇率波动、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保修保养费用增加等挑战,现代汽车集团的业绩前景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现代汽车为了确保用户权益,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首保,去年第三季度,更是延长了质保期,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但也给企业带来了近1万亿韩元的额外负担。 对此,现代汽车相关人事表示,面对诸多挑战,现代汽车将不断优化竞争格局,深化与各方的合作,以抢占市场先机。并通过持续创新和努力,积极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以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2025-01-16 22:32:59 -
比亚迪"三箭齐发"亮相仁川 全面进军韩国电动车市场
16日上午,比亚迪(BYD)在韩国仁川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发布会上,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乘坐比亚迪高性能纯电超跑仰望U9亮相,向在场媒体介绍了比亚迪在韩国的业务战略以及新车型的推出计划。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全球新能源领导者登陆韩国市场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比亚迪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涵盖汽车、轻轨、可再生能源及电子四大核心业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的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比亚迪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427万辆,连续三年蝉联全球销量冠军。 比亚迪早在2016年便进入韩国市场,但当时以商用车为主,包括电动叉车、电动巴士和电动卡车等,同时提供相关零部件及服务。如今,借助全球领先的技术积累,比亚迪决定进一步拓展至韩国乘用车市场。 ▲三款电动车型抢滩韩国市场 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赵仁哲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今年将在韩国市场推出的三款电动车型:紧凑型电动SUV“ATTO 3”、中型轿车“海豹”(SEAL) 和中型SUV“海狮7”(SEALION 7)。 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赵仁哲在发布会上介绍紧凑型电动SUV“ATTO 3”。【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作为首发车型,ATTO 3搭载了比亚迪领先的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兼具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单次充电的综合续航里程可达321公里。车辆配备全景天窗、V2L对外放电功能等便捷配置,同时通过了欧洲NCAP五星安全认证。为迎合韩国用户的需求,ATTO 3特别集成了T-map导航服务和音乐平台FLO等本地化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自2022年上市以来,ATTO 3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辆。此车型已经通过韩国环境部认证,并计划于今年2月正式上市。其标准版和Plus版本的售价分别为3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和3300万韩元。扣除政府与地方补贴后,实际购买价格有望降至2000万韩元出头,为韩国消费者带来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 【图片来源 韩联社】 ▲打造信赖品牌 力破"中国制造"刻板印象 针对中国品牌在韩国市场面临的固有印象挑战,赵仁哲表示,比亚迪将通过“品牌体验最大化”的策略,让韩国消费者全面了解比亚迪。为了消除消费者顾虑,比亚迪韩国在发布会上宣布,将与6家官方经销商(三千里EV、DT NETWORKS、和谐汽车集团、Vision Mobility、G&B Automobile和SSMOTORS)合作,在韩国全境主要城市设立15家展厅及11家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品牌体验及全方位服务。赵仁哲强调,未来将以用户满意为核心,通过扩展经销网络及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 从市场定位来看,ATTO 3的主要竞争对手将是起亚EV3(起售价3995万韩元)和现代Casper Electric(起售价2740万韩元)。比亚迪还考虑利用8%的关税优惠差价,进一步降低车型售价,巩固价格优势。 面对比亚迪的“强势来袭”,现代汽车集团经营研究院移动产业研究室室长梁振洙(音)在韩国汽车记者协会主办的研讨会上警示称:“不能因既定印象低估比亚迪。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与韩国消费者的关系建立。”他以中国家电品牌石头科技(Roborock)在韩国市场的成功为例,指出中国品牌已具备在韩国市场突围的潜力,并补充道:“比亚迪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竞争力不可小觑。” ▲日本经验助力 为韩国布局增添信心 比亚迪此次进军韩国市场的信心,部分来自其在日本市场的成功经验。据日本媒体10日报道,比亚迪自2023年进入日本市场以来,通过积极的折扣策略和渠道布局,在短短两年内超越丰田,实现了显著的市场突破。截至年底,比亚迪计划将日本门店数量扩充至100家以上。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在本土品牌影响力渐趋减弱的背景下,中韩品牌正成为日本电动车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中国品牌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虽然比亚迪与市场领头羊日产在销量上仍有差距,但其表现已达到进口冠军特斯拉的40%。 韩国消费者以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品质的严格要求著称。为此,比亚迪以“以质取胜”的策略,推出兼具价格优势与技术实力的产品,努力突破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传统认知,树立科技创新与高性价比并重的品牌形象。 梁振洙建议,韩国汽车产业应积极开展开放式创新,加强与国际企业及国内初创公司的合作。他呼吁政府除提供购车补贴外,还应着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完善产业生态系统,以应对未来竞争挑战。 从左至右分别为比亚迪中型轿车“海豹”(SEAL) 、紧凑型电动SUV“ATTO 3”和中型SUV“海狮7”(SEALION 7)。【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6 22:24:32 -
SK海力士HBM营收占比或创新高 未来数年持续领跑芯片市场
在去年SK海力士包括DRAM半导体和NAND闪存在内的所有存储半导体营收中,高带宽存储器(HBM)占比预计创下历史新高。 去年12月以后证券公司发布的SK海力士股票研究报告显示,其中四份报告提供HBM业绩预测,年度营收预期为13.29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72.5亿元)。考虑到整个内存营收预期为65.7708万亿韩元,HBM占比则超过20%。这是证券公司首次单独统计HBM业绩,与DRAM营收预期43.6823万亿韩元相比,HBM占比30.4%,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HBM单价比包括双倍数据速率(DDR)在内的DRAM平均单价高出约5倍。也就是说,销售HBM芯片的收入是DRAM的5倍。韩国投资证券公司称,今年HBM的每Gb平均销售单价预计为1.47美元,而DRAM为0.349美元,HBM的单价是DRAM的4.2倍。 SK海力士计划在23日公布去年业绩,如果最终业绩符合证券行业的预期,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在HBM上的差距预计会进一步拉大。首尔大学名誉教授金亨俊指出,SK海力士把HBM3E供货给以英伟达数据中心为中心的客户,而三星电子则一直把第四代(HBM3)产品销售给中国企业,因此两家公司的盈利差距正在扩大。 今年SK海力士的HBM营收占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证券行业预计,今年SK海力士的HBM营收或达到25.4155万亿韩元,较去年增加12.118万亿韩元。考虑到DRAM营收预期为54.9253万亿韩元,因此会有接近一半(46.3%)的收入来自HBM。 专家预测,HBM不仅应用于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还应用于手机、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等设备,因此在未来5至10年内,其他公司可能难以赶超SK海力士。 嘉泉大学半导体学院特聘教授金容石表示,移动终端不像AI数据中心那样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因此手机制造企业对HBM的需求不会大幅增长。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对HBM的需求增长可能会更快,但也需要数年时间。 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及信息技术展会CES 2025上展出的SK海力士第五代高带宽存储器产品16层堆叠HBM3E【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6 20:24:01 -
比亚迪在韩正式亮相
16日上午,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龙头企业比亚迪在韩国仁川举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图为中国比亚迪亚太汽车营业事业部总经理(CEO)刘学亮在发布会中进行演讲。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16 19:26:56 -
人口老龄化驱动市场变革 高龄驾驶员成汽车消费主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韩国汽车市场中高龄驾驶员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正在崛起成为新的消费主力,汽车行业也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高龄驾驶员需要的功能和服务。 据Carisyou数据研究所16日发布的各年龄段车辆驾驶资料,去年70岁以上驾驶员的车辆使用量较前一年增长11.4%(16万辆),达到156.5万辆;60多岁驾驶员的车辆使用量同比增长4.6%(18万辆),达到412.4万辆;50多岁驾驶员的车辆使用量也同比增加0.6%(3万辆),达到547.1万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多岁驾驶员的车辆使用量同比下降3.3%,40多岁下降1%。30多岁驾驶员的车辆使用量则与前一年持平,为292.5万辆。也就是说,随着高龄驾驶员的增加和年轻驾驶员的减少,汽车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上驾驶员不仅消费能力较强,而且偏好中大型及以上车型,因此成为汽车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数据显示,去年大型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的车辆使用量分别增长4.3%(8.9万辆)和7.4%(52.7万辆),这与高龄驾驶员数量增加密切相关。 面对这一趋势,汽车制造企业也在调整策略,重点开发面向中老年群体的定制化技术和服务。配备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便捷功能的车型正在逐步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高龄驾驶员已经成为汽车市场趋势的主要引导群体。汽车企业需要更加关注高龄驾驶员的安全与便利,进一步加大相关技术的开发力度。 【图片来源 ChatGPT】
2025-01-16 18:49:11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电动汽车"三兄弟"之一——小鹏汽车
”蔚小理“三兄弟之一小鹏汽车从零起步白手起家,十年拼搏经历市场风风雨雨,如今已经不再仅是一个汽车制造公司,而是专注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的全球知名企业。
2025-01-16 02:08:36 -
韩国进口车市场步入"寒冬" 26年来首现销量两连跌
韩国进口车市场时隔26年再次出现连续两年销量下滑的局面。据韩国进口汽车协会(KAIDA)15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新注册的进口乘用车数量为26.3288万辆,同比减少2.9%。这一降幅继2022年下降4.4%后,延续了低迷趋势。若将去年首次纳入统计的特斯拉(2.975万辆)排除在外,销量降幅将扩大至13.8%。 这是自1997年至199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外汇危机以来,进口车市场首次连续两年萎缩。当时,进口车新注册数量从1996年的1.0315万辆骤降至1997年的8136辆,并在1998年进一步缩减至2075辆。 尽管进口车市场此后也曾经历2009年6.0993万辆(-1.1%)、2016年22.5279万辆(-7.6%)、2019年24.478万辆(-6.1%)的销量下降,但每次均在次年实现复苏。然而,此次连续两年负增长被认为反映了国内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其影响程度与IMF危机时期相当。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进口车市场的低迷主要受经济不景气、消费心理萎缩以及高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此外,韩国政府为打击逃税行为,规定如果价格超过8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的新车注册在公司名下,必须悬挂荧光绿色车牌。“荧光绿车牌”政策被认为抑制了部分需求。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趋势并非韩国特有,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现象,因此短期内难以恢复。为提振销量,各大厂商正加大新车投放力度。” 奥迪计划在2024年推出16款新车型,这一数量为自2004年进入韩国市场以来最多。然而,曾长期稳居进口车市场前三的奥迪,去年销量跌破1万辆,降至9304辆,排名也下降至第七位。韩国大德大学汽车系教授李浩根(音)表示:“经济低迷是进口车销量连续下滑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高汇率削弱了进口车的价格竞争力,而‘荧光绿车牌’政策则抑制了高端车型的购买意愿。” 位于韩国蔚山的奥迪展厅【图片来源 奥迪韩国】
2025-01-15 19:08:48 -
中国科技巨头"组团"进军韩国 小米比亚迪相继布局本土企业迎战
2025年伊始,中国科技企业正在韩国市场展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布局。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中国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技术实力,正逐步渗透韩国科技市场各个领域,这一趋势可能重塑韩国本土产业格局。 据ICT行业最新消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已正式成立韩国法人“小米韩国”,并将于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其韩国市场战略。小米计划在韩国推出全方位的智能产品线,涵盖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和移动电源等五大品类。 【图片来源 小米韩国】 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将重点推出两款新机型。高端机型小米14T搭载了与徕卡联合开发的高性能相机,配备Summilux光学镜头,并内置谷歌Gemini AI,支持“画圈搜索”等创新功能。中端机型红米Note 14系列则具备IP68防水防尘功能和2亿像素摄像头,支持30倍变焦。两款机型的预计售价分别为50万至60万韩元(约人民币2500至3500元)和20至30万韩元。 【图片来源 小米韩国】 韩国市场向来被视为“外资手机的坟墓”,因本地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网络和本土化支持要求较高。对此,市场反应褒贬不一。部分消费者担忧小米难以突破三星与苹果的市场垄断,也有消费者认为更多品牌的进入将为市场带来良性竞争。业内人士透露,小米正与韩国主要电信运营商展开深入洽谈,为产品本地化销售铺路。 紧随小米之后,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将于16日举办品牌发布会,正式进军韩国市场。比亚迪计划推出紧凑型电动SUV“ATTO 3”和中型轿车“SEAL”(海豹)两款主力车型。考虑关税、销售激励措施和电动车补贴政策,这些车型的最终售价预计将比韩国本土品牌同级别车型低500万至1000万韩元。 【图片来源 比亚迪韩国】 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汽车市场由现代和起亚主导,两家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达74.1%。现代汽车全球销量达414.1791万辆,其中韩国国内销售70.501万辆;起亚汽车全球销量为308.9457万辆,国内销量54.2146万辆。相比之下,韩国中型车企KG Mobility和韩国通用的国内销量分别仅为4.7046万辆和3万辆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2024年全球销量达427万辆,同比增长41.2%,首次超越现代汽车。比亚迪计划通过ATTO 3、SEAL和DOLPHIN(海豚)三款电动车型打入韩国市场,首年销量目标定为1万辆。 面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强势进入,韩国ICT行业专家表示,中国在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而韩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未来技术领域的布局相对滞后。专家建议韩国政府应尽快制定针对性产业政策,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韩国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市场策略,在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同时提升产品性价比。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科技人才、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等措施也将成为韩国应对挑战的关键。接下来的市场竞争走向,无疑将成为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2025-01-14 23:59:33
-
比亚迪携ATTO 3进军韩国市场 以"性价比"冲击本土车企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比亚迪(BYD)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并以“性价比”作为武器,威胁着韩国本土整车行业。 据业界消息,BYD已经开始销售其首款国内车型——紧凑型电动SUV“ATTO 3”。自2022年推出以来,ATTO 3在全球市场已售出超过100万辆,是BYD的代表车型之一。该车搭载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在常温综合工况下为321公里。 BYD将在韩国市场推出ATTO 3的标准版和Plus版,售价分别为3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和3330万韩元,价格仅高于中国大陆地区。相比之下,ATTO 3在日本的售价为4000万韩元,在东南亚的售价则为3000万韩元左右。 由于使用LFP电池,预计ATTO 3在韩国的补贴额度不会太高。尽管如此,由于其本身较低的售价,实际购买价格有望在2000万韩元后半。ATTO 3的补贴方案尚未最终确定,预计将在2月正式交付之前敲定。 ATTO 3瞄准的是电动汽车热潮中的小型SUV市场,尤其是在暂时性需求停滞的背景下。现代汽车的Casper Electric和起亚的EV3在这一市场的表现良好。EV3的售价起步为3995万韩元,Casper Electric的起售价为2740万韩元。 这两款车均使用高能效的NCM(镍钴锰)电池,在性能上较ATTO 3更受好评,但ATTO 3在车辆尺寸和内部空间方面略占优势。考虑到各车型的优缺点,若价格差异超过1000万韩元,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ATTO 3。 从长远来看,有分析认为,比亚迪的进入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品牌的接受度,并消除相关负面认知。BYD韩国乘用车部门负责人赵仁哲表示:“ATTO 3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年轻且追求合理消费的人群。我们力求为客户提供能够毫无负担地体验的最佳价格。” ATTO 3的上市预计将对KG Mobility、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GM)等国内整车制造商造成直接冲击。其中,KG Mobility是唯一销售中型电动SUV Torre EVX的公司,售价为4438万韩元,价格比ATTO 3贵出1000万韩元以上。即便考虑到车型级别差异,价格差距仍不容忽视。两款车均使用LFP电池,补贴政策差异预计不会太大。 雷诺韩国和韩国通用计划在今年分别进口并销售“Scenic E-Tech electric”和“Equinox EV”这两款小型SUV,这与ATTO 3的市场竞争重叠,预计售价都将超过4000万韩元。由于这两款车需要进口,并受到高汇率的影响,降价空间有限。 如果BYD能够在韩国市场站稳脚跟,偏好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会倾向选择比亚迪。长远来看,现代汽车和起亚等韩国本土车企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实际上,BYD在进入韩国市场的同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展厅和售后服务(AS)网络,并专注于质量管理。此外,BYD还计划在今年推出中型电动轿车“海豹”(SEAL)和中型电动SUV“海狮7”(SEALION 7)等新车型,进一步扩展电动汽车产品线。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20 20:09:36 -
韩国大型企业延长春节假期 员工安心畅享9天连休
韩国政府指定本月27日为临时公休日后,韩国春节假期从原来的五天延长至六天。部分大型企业为顺应“工作与生活平衡”趋势,让员工能够全心全意陪伴家人或充分休息,进一步把春节假期与周末之间的31日设为指定休假日或鼓励员工休假,如此一来员工最多可享受9天的超长假期。 据韩国财界19日消息,现代汽车与起亚决定把27日临时公休日起至30日止的春节假期延长至31日,集团旗下现代摩比斯、现代Glovis、现代威亚及现代制铁等子公司也同步休假。这是经过劳资协商后把31日设为集团内休假日。 LG电子、LG显示、LG伊诺特、LG化学、LG新能源、LG生活健康等LG集团旗下大部分子公司则直接把31日定为带薪休假日,员工无需额外使用年假。LG集团会长具光谟一向强调,休息的重要性在于让员工以充沛的精力面对未来的挑战。 GS集团控股公司、现代电梯及斗山集团旗下斗山能源和斗山山猫也把31日设定为休假日。此外,SK集团旗下SK海力士经劳资协商默认中秋与春节假期后一天为指定休假日,SUPEX追求协议会则宣布31日员工集体使用年假。 航空行业方面,大韩航空与真航空明确规定31日为休假日,而韩亚航空及德威航空则鼓励员工自主休假。济州航空直接把31日作为1月25日公司成立纪念日的替代假日。航空公司普遍表示,给员工安排9天长假的同时,公司也已经备好紧急工作体制,会全力保障乘客在长假期间的安全与舒适出行。 其他大型企业也对31日休假持鼓励态度。三星电子告知员工根据各自需要自主使用年假。韩华集团与HD现代各子公司也鼓励员工在31日休假。现代建设、GS建设及SK ecoplant等建筑企业则普遍采用暂停工程项目的方式支持员工休假。 多数员工对公司主动设定休假表示满意,但也有部分意见认为,强制使用年假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个人选择权。财界相关人士指出,部分员工对这种方式提出异议,但整体来看,与其担心请假带来的压力,不如由公司统一指定休假,让员工无忧享受假期受到普遍欢迎。 韩国主要企业【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0 00:34:45 -
现代起亚业绩待揭晓 逆境中寻求突破
现代起亚汽车总部大楼 【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两大汽车巨头现代汽车与起亚将于下周公布包括去年第四季度的去年全年业绩,高增长态势能否持续备受业界关注。 金融研究机构Informax于16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年现代汽车销售额预计达到173.122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755亿元),同比增加6.4%;营业利润达到14.8459万亿韩元,同比减少1.9%。按照这一预测值,现代汽车的营业利润恐难刷新最高业绩,或将较创新高的2023年小幅减少(约3000亿韩元)。但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暂时性停滞(Chasm)等多重不利因素,这一成绩仍显优异。 据预测,起亚去年销售额将达到106.840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则达12.7948万亿韩元,同比分别增加7.1%和10.2%,业绩表现尤为亮眼。按照这一预测值,起亚不仅能创新高,销售额也将首次突破100万亿韩元大关,市场地位及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 综合来看,现代汽车与起亚合计销售额和营业利润预计将分别达到279.9634万亿韩元和27.6407万亿韩元,合并销售业绩持续强劲,有望超越2023年所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代汽车集团作为现代汽车和起亚的母公司,其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军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然而,面对汇率波动、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保修保养费用增加等挑战,现代汽车集团的业绩前景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现代汽车为了确保用户权益,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首保,去年第三季度,更是延长了质保期,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但也给企业带来了近1万亿韩元的额外负担。 对此,现代汽车相关人事表示,面对诸多挑战,现代汽车将不断优化竞争格局,深化与各方的合作,以抢占市场先机。并通过持续创新和努力,积极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以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2025-01-16 22:32:59 -
比亚迪"三箭齐发"亮相仁川 全面进军韩国电动车市场
16日上午,比亚迪(BYD)在韩国仁川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发布会上,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乘坐比亚迪高性能纯电超跑仰望U9亮相,向在场媒体介绍了比亚迪在韩国的业务战略以及新车型的推出计划。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全球新能源领导者登陆韩国市场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比亚迪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涵盖汽车、轻轨、可再生能源及电子四大核心业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的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比亚迪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427万辆,连续三年蝉联全球销量冠军。 比亚迪早在2016年便进入韩国市场,但当时以商用车为主,包括电动叉车、电动巴士和电动卡车等,同时提供相关零部件及服务。如今,借助全球领先的技术积累,比亚迪决定进一步拓展至韩国乘用车市场。 ▲三款电动车型抢滩韩国市场 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赵仁哲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今年将在韩国市场推出的三款电动车型:紧凑型电动SUV“ATTO 3”、中型轿车“海豹”(SEAL) 和中型SUV“海狮7”(SEALION 7)。 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负责人赵仁哲在发布会上介绍紧凑型电动SUV“ATTO 3”。【摄影 记者 崔锦宁】 作为首发车型,ATTO 3搭载了比亚迪领先的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兼具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单次充电的综合续航里程可达321公里。车辆配备全景天窗、V2L对外放电功能等便捷配置,同时通过了欧洲NCAP五星安全认证。为迎合韩国用户的需求,ATTO 3特别集成了T-map导航服务和音乐平台FLO等本地化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自2022年上市以来,ATTO 3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辆。此车型已经通过韩国环境部认证,并计划于今年2月正式上市。其标准版和Plus版本的售价分别为31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和3300万韩元。扣除政府与地方补贴后,实际购买价格有望降至2000万韩元出头,为韩国消费者带来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 【图片来源 韩联社】 ▲打造信赖品牌 力破"中国制造"刻板印象 针对中国品牌在韩国市场面临的固有印象挑战,赵仁哲表示,比亚迪将通过“品牌体验最大化”的策略,让韩国消费者全面了解比亚迪。为了消除消费者顾虑,比亚迪韩国在发布会上宣布,将与6家官方经销商(三千里EV、DT NETWORKS、和谐汽车集团、Vision Mobility、G&B Automobile和SSMOTORS)合作,在韩国全境主要城市设立15家展厅及11家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品牌体验及全方位服务。赵仁哲强调,未来将以用户满意为核心,通过扩展经销网络及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 从市场定位来看,ATTO 3的主要竞争对手将是起亚EV3(起售价3995万韩元)和现代Casper Electric(起售价2740万韩元)。比亚迪还考虑利用8%的关税优惠差价,进一步降低车型售价,巩固价格优势。 面对比亚迪的“强势来袭”,现代汽车集团经营研究院移动产业研究室室长梁振洙(音)在韩国汽车记者协会主办的研讨会上警示称:“不能因既定印象低估比亚迪。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与韩国消费者的关系建立。”他以中国家电品牌石头科技(Roborock)在韩国市场的成功为例,指出中国品牌已具备在韩国市场突围的潜力,并补充道:“比亚迪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竞争力不可小觑。” ▲日本经验助力 为韩国布局增添信心 比亚迪此次进军韩国市场的信心,部分来自其在日本市场的成功经验。据日本媒体10日报道,比亚迪自2023年进入日本市场以来,通过积极的折扣策略和渠道布局,在短短两年内超越丰田,实现了显著的市场突破。截至年底,比亚迪计划将日本门店数量扩充至100家以上。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在本土品牌影响力渐趋减弱的背景下,中韩品牌正成为日本电动车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中国品牌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虽然比亚迪与市场领头羊日产在销量上仍有差距,但其表现已达到进口冠军特斯拉的40%。 韩国消费者以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品质的严格要求著称。为此,比亚迪以“以质取胜”的策略,推出兼具价格优势与技术实力的产品,努力突破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传统认知,树立科技创新与高性价比并重的品牌形象。 梁振洙建议,韩国汽车产业应积极开展开放式创新,加强与国际企业及国内初创公司的合作。他呼吁政府除提供购车补贴外,还应着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完善产业生态系统,以应对未来竞争挑战。 从左至右分别为比亚迪中型轿车“海豹”(SEAL) 、紧凑型电动SUV“ATTO 3”和中型SUV“海狮7”(SEALION 7)。【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6 22:24:32 -
SK海力士HBM营收占比或创新高 未来数年持续领跑芯片市场
在去年SK海力士包括DRAM半导体和NAND闪存在内的所有存储半导体营收中,高带宽存储器(HBM)占比预计创下历史新高。 去年12月以后证券公司发布的SK海力士股票研究报告显示,其中四份报告提供HBM业绩预测,年度营收预期为13.29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72.5亿元)。考虑到整个内存营收预期为65.7708万亿韩元,HBM占比则超过20%。这是证券公司首次单独统计HBM业绩,与DRAM营收预期43.6823万亿韩元相比,HBM占比30.4%,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HBM单价比包括双倍数据速率(DDR)在内的DRAM平均单价高出约5倍。也就是说,销售HBM芯片的收入是DRAM的5倍。韩国投资证券公司称,今年HBM的每Gb平均销售单价预计为1.47美元,而DRAM为0.349美元,HBM的单价是DRAM的4.2倍。 SK海力士计划在23日公布去年业绩,如果最终业绩符合证券行业的预期,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在HBM上的差距预计会进一步拉大。首尔大学名誉教授金亨俊指出,SK海力士把HBM3E供货给以英伟达数据中心为中心的客户,而三星电子则一直把第四代(HBM3)产品销售给中国企业,因此两家公司的盈利差距正在扩大。 今年SK海力士的HBM营收占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证券行业预计,今年SK海力士的HBM营收或达到25.4155万亿韩元,较去年增加12.118万亿韩元。考虑到DRAM营收预期为54.9253万亿韩元,因此会有接近一半(46.3%)的收入来自HBM。 专家预测,HBM不仅应用于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还应用于手机、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等设备,因此在未来5至10年内,其他公司可能难以赶超SK海力士。 嘉泉大学半导体学院特聘教授金容石表示,移动终端不像AI数据中心那样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因此手机制造企业对HBM的需求不会大幅增长。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对HBM的需求增长可能会更快,但也需要数年时间。 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及信息技术展会CES 2025上展出的SK海力士第五代高带宽存储器产品16层堆叠HBM3E【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6 20:24:01 -
比亚迪在韩正式亮相
16日上午,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龙头企业比亚迪在韩国仁川举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图为中国比亚迪亚太汽车营业事业部总经理(CEO)刘学亮在发布会中进行演讲。 【摄影 记者 崔锦宁】
2025-01-16 19:26:56 -
人口老龄化驱动市场变革 高龄驾驶员成汽车消费主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韩国汽车市场中高龄驾驶员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正在崛起成为新的消费主力,汽车行业也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高龄驾驶员需要的功能和服务。 据Carisyou数据研究所16日发布的各年龄段车辆驾驶资料,去年70岁以上驾驶员的车辆使用量较前一年增长11.4%(16万辆),达到156.5万辆;60多岁驾驶员的车辆使用量同比增长4.6%(18万辆),达到412.4万辆;50多岁驾驶员的车辆使用量也同比增加0.6%(3万辆),达到547.1万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多岁驾驶员的车辆使用量同比下降3.3%,40多岁下降1%。30多岁驾驶员的车辆使用量则与前一年持平,为292.5万辆。也就是说,随着高龄驾驶员的增加和年轻驾驶员的减少,汽车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上驾驶员不仅消费能力较强,而且偏好中大型及以上车型,因此成为汽车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数据显示,去年大型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的车辆使用量分别增长4.3%(8.9万辆)和7.4%(52.7万辆),这与高龄驾驶员数量增加密切相关。 面对这一趋势,汽车制造企业也在调整策略,重点开发面向中老年群体的定制化技术和服务。配备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便捷功能的车型正在逐步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高龄驾驶员已经成为汽车市场趋势的主要引导群体。汽车企业需要更加关注高龄驾驶员的安全与便利,进一步加大相关技术的开发力度。 【图片来源 ChatGPT】
2025-01-16 18:49:11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电动汽车"三兄弟"之一——小鹏汽车
”蔚小理“三兄弟之一小鹏汽车从零起步白手起家,十年拼搏经历市场风风雨雨,如今已经不再仅是一个汽车制造公司,而是专注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的全球知名企业。
2025-01-16 02:08:36 -
韩国进口车市场步入"寒冬" 26年来首现销量两连跌
韩国进口车市场时隔26年再次出现连续两年销量下滑的局面。据韩国进口汽车协会(KAIDA)15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新注册的进口乘用车数量为26.3288万辆,同比减少2.9%。这一降幅继2022年下降4.4%后,延续了低迷趋势。若将去年首次纳入统计的特斯拉(2.975万辆)排除在外,销量降幅将扩大至13.8%。 这是自1997年至199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外汇危机以来,进口车市场首次连续两年萎缩。当时,进口车新注册数量从1996年的1.0315万辆骤降至1997年的8136辆,并在1998年进一步缩减至2075辆。 尽管进口车市场此后也曾经历2009年6.0993万辆(-1.1%)、2016年22.5279万辆(-7.6%)、2019年24.478万辆(-6.1%)的销量下降,但每次均在次年实现复苏。然而,此次连续两年负增长被认为反映了国内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其影响程度与IMF危机时期相当。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进口车市场的低迷主要受经济不景气、消费心理萎缩以及高汇率等多重因素影响。此外,韩国政府为打击逃税行为,规定如果价格超过8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的新车注册在公司名下,必须悬挂荧光绿色车牌。“荧光绿车牌”政策被认为抑制了部分需求。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趋势并非韩国特有,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现象,因此短期内难以恢复。为提振销量,各大厂商正加大新车投放力度。” 奥迪计划在2024年推出16款新车型,这一数量为自2004年进入韩国市场以来最多。然而,曾长期稳居进口车市场前三的奥迪,去年销量跌破1万辆,降至9304辆,排名也下降至第七位。韩国大德大学汽车系教授李浩根(音)表示:“经济低迷是进口车销量连续下滑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高汇率削弱了进口车的价格竞争力,而‘荧光绿车牌’政策则抑制了高端车型的购买意愿。” 位于韩国蔚山的奥迪展厅【图片来源 奥迪韩国】
2025-01-15 19:08:48 -
中国科技巨头"组团"进军韩国 小米比亚迪相继布局本土企业迎战
2025年伊始,中国科技企业正在韩国市场展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布局。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中国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技术实力,正逐步渗透韩国科技市场各个领域,这一趋势可能重塑韩国本土产业格局。 据ICT行业最新消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已正式成立韩国法人“小米韩国”,并将于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其韩国市场战略。小米计划在韩国推出全方位的智能产品线,涵盖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和移动电源等五大品类。 【图片来源 小米韩国】 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将重点推出两款新机型。高端机型小米14T搭载了与徕卡联合开发的高性能相机,配备Summilux光学镜头,并内置谷歌Gemini AI,支持“画圈搜索”等创新功能。中端机型红米Note 14系列则具备IP68防水防尘功能和2亿像素摄像头,支持30倍变焦。两款机型的预计售价分别为50万至60万韩元(约人民币2500至3500元)和20至30万韩元。 【图片来源 小米韩国】 韩国市场向来被视为“外资手机的坟墓”,因本地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网络和本土化支持要求较高。对此,市场反应褒贬不一。部分消费者担忧小米难以突破三星与苹果的市场垄断,也有消费者认为更多品牌的进入将为市场带来良性竞争。业内人士透露,小米正与韩国主要电信运营商展开深入洽谈,为产品本地化销售铺路。 紧随小米之后,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将于16日举办品牌发布会,正式进军韩国市场。比亚迪计划推出紧凑型电动SUV“ATTO 3”和中型轿车“SEAL”(海豹)两款主力车型。考虑关税、销售激励措施和电动车补贴政策,这些车型的最终售价预计将比韩国本土品牌同级别车型低500万至1000万韩元。 【图片来源 比亚迪韩国】 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汽车市场由现代和起亚主导,两家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达74.1%。现代汽车全球销量达414.1791万辆,其中韩国国内销售70.501万辆;起亚汽车全球销量为308.9457万辆,国内销量54.2146万辆。相比之下,韩国中型车企KG Mobility和韩国通用的国内销量分别仅为4.7046万辆和3万辆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2024年全球销量达427万辆,同比增长41.2%,首次超越现代汽车。比亚迪计划通过ATTO 3、SEAL和DOLPHIN(海豚)三款电动车型打入韩国市场,首年销量目标定为1万辆。 面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强势进入,韩国ICT行业专家表示,中国在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而韩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未来技术领域的布局相对滞后。专家建议韩国政府应尽快制定针对性产业政策,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韩国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市场策略,在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同时提升产品性价比。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科技人才、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等措施也将成为韩国应对挑战的关键。接下来的市场竞争走向,无疑将成为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2025-01-14 23: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