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爱茉莉太平洋’新闻 13个
-
中国美妆市场触底反弹 爱茉莉太平洋上海工厂全速重启
韩国美妆头部企业爱茉莉太平洋近日决定全力提升一度近乎陷入停滞的上海工厂开工率,此举被视为该公司研判中国市场复苏在即,调整本土化生产体系抢占市场先机的战略举措。 据美妆业界22日消息,爱茉莉太平洋日前制定经营方针,计划最大限度提高集团位于中国的唯一生产基地——上海工厂的开工率。根据爱茉莉太平洋公开的业务报告,上海工厂生产线开工率近年来持续下滑,2022年护肤与彩妆生产线开工率分别为79.2%和80.1%,2023年大幅降至56.1%和55.4%,去年更是巨跌至16.9%和21.2%,今年一季度仅维持在15.3%和15.9%,实际上处于停产状态。 但近来中国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中国政府接连出台刺激内需政策,“限韩令”也出现松动的迹象,韩国化妆品企业对业绩复苏的期待升温。尤其是韩国美妆产品需求出现复苏势头,爱茉莉太平洋计划通过重启本土化生产抢占市场先机。 今年第一季度,爱茉莉太平洋中国业务时隔8个季度扭亏为盈。这主要得益于集团大幅缩减线下门店,集中天猫等电商平台开拓新销路,旗下洗护品牌“吕”(RYO)在大中华区销售出现两位数的增长,业务结构重组初见成效,业绩触底反弹。自2021年12月以后业绩持续下滑的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也开始恢复,今年3月和4月,韩妆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1.1%和7.8%,实现近24个月来首次两连增。 业界相关人士指出,跨国企业近期重新开始评估中国市场,判断美妆产业在触底后将逐渐回升,爱茉莉太平洋内部在加强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业务同时,为应对中国市场复苏预先做“热身”准备。 爱茉莉太平洋负责人对此表示,工厂的产能与中国业务挂钩进行灵活调整,当前集中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结构重组,随着市场形势恢复工厂开工率也将逐步回升。 爱茉莉太平洋上海工厂建于2014年,总投资约13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占地面积9.27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1001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3万吨,目前主要生产伊蒂之屋、悦诗风吟等旗下产品。
2025-05-23 23:00:09 -
三星电子稳居韩国专利注册榜首 爱茉莉太平洋领跑商标注册
为纪念光复节80周年与发明节60周年,韩国特许厅(专利厅)8日发布数据显示,韩国国内拥有注册专利最多的是三星电子,共计13.4802万项;商标注册最多的是爱茉莉太平洋,共计1.6514万个。 韩国一号专利是1909年独立功臣郑寅琥注册的“马尾帽”专利,郑寅琥当时利用该专利获得的收益支援独立运动。光复以后,1948年中央工业研究所(现国家技术标准院)的《油画染料制造法》注册为一号专利,截至去年年底,韩国国内专利累计注册270万余项,预计2027年突破300万项。 数据显示,专利注册总量最多的是三星电子,占全部专利的5%(13万余项)。三星电子自1969年涉足电子产业以来,逐渐在半导体和移动设备等尖端技术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之一,去年仅一年内专利注册数量达5255件。 排在第二的是LG电子,共注册专利7.7802万项,占比2.9%。自1959年研发出首台国产收音机以来,LG电子在智能家电等领域持续主导技术开发,去年共注册专利2424项。 排在第三的是现代汽车,共注册专利5.4305万项,占比2%。自1967年成立以来,现代汽车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开发,目前已跻身全球代表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最近,SK海力士凭借实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基础——高带宽存储器(HBM)备受瞩目,共注册专利3.9071万项。 乐金显示(LG Display)则以注册专利2.8544万项位列第五,凭借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与QD-OLED面板显示技术主导全球市场。 商标方面,韩国自1949年天日产业注册商标名“天”字为一号商标以后,截至去年年底,注册商标共计274万余个,预计在2029年左右突破300万个。 韩国商标注册最多的公司是前身为1945年太平洋化学工业公司的爱茉莉太平洋,共注册1.6514万个,涵盖雪花秀(Sulwhasoo)、赫拉(HERA)等多个化妆品商标。 位列第二的也是化妆品企业LG生活健康,共注册1.5969万个商标,该公司拥有宫廷护肤高端品牌后(WHOO)等化妆品相关商标与倍瑞傲(Perioe)等生活用品相关商标。 第三位为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共注册商标9357个。CJ株式会社以9317个排名第四,覆盖食品及娱乐产业,乐天集团以9272个位列第五。 知识产权领域,韩国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四位, 专利申请量与GDP之比全球第一, 与欧洲、日本、中国及美国专利局一同跻身先进五大专利强国。 特许厅厅长金完基表示:“此次发布不仅是单纯纪录,更是回顾韩国产业发展与经济成长过程的契机。在今年不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下,韩国企业将以知识财产为基础克服危机,为技术革新提供坚实后盾。” 位于首尔瑞草的三星电子办公大楼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9 00:43:07 -
韩妆双巨头加速出海 布局"超低价"突围市场
韩国美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热销,韩妆企业正在逐步减少对本土市场的依赖,加快海外扩张步伐。据化妆品业界7日消息,爱茉莉太平洋与LG生活健康今年第一季度的韩国本土销售同比均未现明显增长。 爱茉莉太平洋本土市场营收577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86亿元),同比仅增长2.4%,但以美洲为主的海外市场营收则大幅增长40.5%,达到4730亿韩元。同期,韩国本土营业利润增长0.6%至494亿韩元,而海外营业利润则大幅增长120.5%,达到696亿韩元,海外业务表现尤为亮眼。 对比往年数据,2021年爱茉莉太平洋在本土市场销售增长13.6%,远高于海外市场的3.3%。2023年起情况逆转,本土销售下降14.4%,海外销售下降5.5%。2024年则呈现分化趋势,本土销售继续下滑2.4%,海外销售则强劲增长20.6%。 近期,爱茉莉太平洋持续强化以美洲为核心的海外市场布局,韩国本土市场销售占比自2023年的60.2%降至当年年末的55.5%后,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至54.1%。 LG生活健康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也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8%,其中本土营收1.1629万亿韩元,同比减少4.3%;海外销售则增长4.2%,达到5360亿韩元。整体营业利润同比减少5.7%。LG生活健康尚未公开各地区营业利润,但从海外销售持续上升而本土销售占比仍高达近七成的现状来看,本土业务压力依旧不小。 从地区来看,LG生活健康的海外销售正在逐步恢复,日本市场增长23.2%,北美市场由减转增3.1%,但中国市场销售则下降4.1%。在本土业务承压的背景下,爱茉莉太平洋与LG生活健康将目光转向“超低价”市场,试图借此突破业绩瓶颈。 随着主打高性价比的中低价品牌大受欢迎,高价化妆品因经济低迷而面临市场挑战。对此,企业纷纷通过入驻大创(Daiso)等代表性平价渠道,加快产品布局。 去年9月,爱茉莉太平洋在大创推出MAMONDE旗下副线品牌MIMO by MAMONDE,该品牌在上市4个月内销量突破100万件,截至上月累计销量已超过200万件。今年2月,伊蒂之屋也推出大创专供品牌Play101。 爱茉莉太平洋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秉持“前往消费者所在之处”的原则,积极进军超低价渠道,通过大创积累经验与大数据,为后续市场扩张打下基础。 LG生活健康同样在低价市场动作频频。去年7月在大创推出护肤专区专属品牌Care Zone Plus;9月推出CNP Bye OTD;今年2月推出TFS,3月又推出Code Glokolor,不断丰富产品阵容并拓展销售渠道。 此外,上月18日,LG生活健康与易买得(E-Mart)旗下品牌BEYOND合作推出最新护肤品牌GLOW:UP,共包含8款新品,定价均为4950韩元。截至上月底,8款产品全部进入易买得销售排行榜前11位,其中6款位居前6位,部分产品出现脱销,显示出其在低价市场的竞争力。 化妆品业内人士指出,低价市场潜力巨大,此类产品难以成为企业的营收主力来源,但从维系消费群体及市场渗透角度出发,各企业预计仍将持续扩大相关产品阵容。
2025-05-08 01:13:52 -
爱茉莉太平洋加码在美投资 提前布局应对关税不确定性
韩国美妆巨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正加快在美战略投资步伐,以应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社长金昇焕近日在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表示,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及全球供应链重组加速影响,集团原计划于5至10年内推进的美国本地生产基地建设将提前启动,未来3至5年内将投资当地物流及模块化制造设施。 业内普遍认为,市场表现印证了公司战略调整的合理性。2024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美洲市场实现销售额524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在欧洲、中东、非洲三地区(EMEA)为1703亿韩元,在除中华圈以外的亚洲其他地区达4739亿韩元,分别同比增长83%、229%和33%。 韩国投资银行(IB)业界推测,今年第一季度爱茉莉太平洋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为1054亿韩元,在EMEA为242亿韩元,分别同比增长20%和40%。Kiwoom证券研究员赵昭贞(音)指出,随着兰芝(Laneige)品牌在欧美市场认知度不断提升,其稳健增长有望缓解中国渠道疲软带来的影响。 自2023年起,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加快战略转型步伐,将发展重心由传统亚洲市场转向欧美地区。这一决策初期曾被视为“冒险之举”,如今已开始显现成效。韩国美妆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韩妆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北美与欧洲市场对亚洲品牌的接受度仍存在一定壁垒。尤其是集团主动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一度在业内引发担忧。 尽管如此,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仍坚定推进全球化布局。2023年3月,集团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并邀请演员尹汝贞、BLACKPINK成员朴彩英(ROSÉ)及好莱坞演员蒂尔达·斯文顿担任代言人,以强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集团的人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自2023年起,积极引进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地的人才,并计划在今年进一步扩大海外毕业生和外籍员工的招聘规模。 然而,随着投资力度加大,公司短期业绩承压。2023年,爱茉莉太平洋实现销售额4.021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520亿韩元,分别同比下滑10.5%和44.1%。业内分析指出,业绩下行主要受北美与欧洲渠道扩张投入增加,以及中国本土与免税渠道收益减少影响。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爱茉莉太平洋并未选择收缩战线,而是加快投资步伐,持续展现深耕北美市场的坚定意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美国业务的增长趋势及中长期发展潜力来看,建设本地生产设施具有现实必要性。” 爱茉莉太平洋位于纽约伯格多夫·古德曼百货的门店一景【图片来源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
2025-04-17 19:53:20 -
"限韩令"松动在即 科丝美诗谋求中国市场"第二次腾飞"
近期,随着有关“限韩令”即将解绑的期待日益升温,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龙头企业科丝美诗(COSMAX)正加快在华布局,谋求实现“第二次腾飞”。 科丝美诗集团会长李庆秀近日在首尔举办的韩国美妆企业培育会议上表示:“化妆品的潮流始终由消费者主导,唯有率先推出爆款产品的企业,才能抢占市场先机。”随着疫情阴霾逐步散去,中国美妆市场回暖势头显现。若“限韩令”正式解除,预计将为科丝美诗打开新的增长通道。 自1992年成立以来,科丝美诗以快速响应、创新研发和客户导向为核心战略,逐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美妆ODM企业,其业务涵盖护肤、彩妆、健康功能性食品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合作品牌超过3300家,涵盖欧莱雅、宝洁、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等全球一线美妆集团,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ODM市场榜首。 科丝美诗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设立首家海外法人,2013年进一步扩张至广州,逐步构建起覆盖华东与华南的本地化生产体系。目前,其在华客户已超1000家,中国本土前十化妆品品牌中,有8家与其保持合作关系。 位于中国上海的科丝美诗工厂【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目前,科丝美诗正瞄准规模接近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50亿元)的中国化妆品市场。自2008年在华营收不足100亿韩元以来,公司业绩持续攀升,2014年突破1000亿韩元,2021年更创下6310亿韩元的历史高点。然而,受疫情冲击与消费降温影响,2022年降至5568亿韩元,2023年进一步下滑至5474亿韩元。自去年第四季度起,市场出现复苏迹象,2024年在华营收达5743亿韩元,呈现同比回升。 值得关注的是,科丝美诗与中国美妆平台逸仙电商合作建设的新工厂于去年正式投产,首年销售即超预期,预计今年营收将突破500亿韩元,显示出其在华业务的稳定性与成长潜力。此外,新工厂还将引入环保发电设施与自动化生产系统,展现智能化工厂的最新标准。 业内普遍认为,若限韩令正式解除,将为以科丝美诗为代表的韩国ODM企业带来直接利好。近期,多家韩资证券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中韩关系回暖及中国消费信心恢复,韩国美妆ODM产业链有望同步迎来复苏。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2月,中国主流电商平台美妆类交易额整体呈增长态势,天猫与淘宝商品交易总额(GMV)分别在两个月间同比增长4.9%与5.3%,抖音平台则分别增长6%与44.5%,展现出强劲动能。分析指出,线上渠道消费显著回暖,带动ODM订单回升,且在销售榜单中,本土品牌表现优于外资品牌,呈现出增长路径多元化的特征。 为顺应中国市场消费结构与需求的变化,科丝美诗正加速推进客户结构与产品布局的本地化转型。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分公司正在从以线上为主的客户结构,逐步向线下渠道及区域性品牌拓展,构建更加多元稳定的客户体系。 同时,针对理性消费趋势,公司推出“Loco项目”等主打性价比的自主产品系列,进一步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及下沉市场。此外,针对中国消费者审美趋势的变化,科丝美诗将持续加强与本土品牌的联合开发,提升产品的本地化与个性化水平,打造引领未来增长的中国市场“第二增长曲线”。 科丝美诗上海新总部大楼效果图【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随着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崛起,“化妆人口”有望持续扩大。科丝美诗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高效响应市场变化,科丝美诗正在上海莘庄工业区建设新总部大楼,计划于2026年竣工。新总部占地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将集研发、营销、生产与OBM于一体,全面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 总部建成后,科丝美诗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增至8处,其中上海5处、广州3处,整体产能与响应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新总部的整合建设,公司将能更高效地响应中国本土独立品牌的快速扩张需求。同时,OBM业务也将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拓展,被视为推动下一阶段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在中国美妆消费逐步回暖、“限韩令”松动预期升温的多重利好下,科丝美诗正加速全方位布局,抢占中国市场先机。从客户结构调整到智能工厂落地,从本地化研发到OBM战略推进,公司正着力构建更具韧性与前瞻性的增长路径,力求在下一轮“韩流”机遇中稳固其ODM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4-12 00:34:08 -
韩国美妆市场两极分化加剧 大创成平价美妆新蓝海
韩国美妆市场正经历显著的两极分化发展态势,“超高价”与“超低价”两个细分市场同步扩张。在这一背景下,大创(Daiso)作为平价美妆的新兴渠道,正吸引越来越多主流化妆品品牌的战略布局。在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大创凭借其超低价定位,迅速成为韩国美妆线下渠道中的重要力量。 目前,大创在韩国的门店数量已突破1500家,与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 )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通过与品牌合作,大创不仅保持了合作品牌的独特形象,还成功开辟了性价比市场,成为美妆销售的新兴平台。 曾经被视为“廉价”产品的商品,如今以大创“爆款”的新形象赢得市场青睐。自2021年进行战略调整以来,大创持续加大对美妆品类的投入。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入驻品牌从18个激增至60余个,产品品类从190个扩充至346个。其中,美妆品类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44%,基础护肤品增幅达200%,彩妆品类增长80%。 面对这一市场机遇,各大美妆品牌纷纷推出大创专属产品线。爱茉莉太平洋于去年9月推出了专供品牌MIMO by Mamonde,包含8款单价低于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的产品。该系列在上市4个月内即实现百万销量,预计销售额将达到30亿至50亿韩元,远超行业预期。 LG生活健康则通过多品牌战略布局大创渠道。去年4月推出了大创专属品牌PUREDERMA,9月又将旗下护肤品牌希恩派(CNP)的二线品牌CNP Bye od-td引入大创。今年2月,The Face Shop的身体和头发护理系列也已入驻,而Code Glocal Color也于3月中旬开始陆续上架。 值得注意的是,大创严格执行5000韩元价格上限政策,确保同等容量产品的价格比传统渠道低50%以上。爱茉莉太平洋方面表示:“专供系列通过优化包装成本实现低价,而利润率相对较低。” LG生活健康则强调:“通过简化包装和容量的策略,吸引潜在消费群体,并逐步培养品牌认知。” 大创ENTER-6江边店销售的彩妆产品【图片来源 Beautynury】
2025-04-02 20:26:04 -
韩国大企应届生薪资领跑亚洲 全球竞争力几何?
【图片提供 网络】 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在韩国属于超高水准,那么在全球是否也处于较高水平呢?从全球范围来看,韩国大企起薪水平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但相较于美国和英国较低。 近日,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发布的《韩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初薪分析》报告显示,韩国30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不含奖金等额外薪资)达500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7万元),包含额外薪资后的平均年薪达5302万韩元,显著高于韩国全体企业平均起薪3675万韩元。 从国际比较来看,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韩国大企应届毕业生起薪达5.7568万美元,较日本同类型企业高出57.9%。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方面,韩国较日本领先26.5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薪酬竞争力。 韩国头部企业的薪酬水平更为突出。韩国金融监督院和主要就业门户网站数据显示,以税前标准计算,韩国十大企业集团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均突破5000万韩元。其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达6900万至7000万韩元,现代汽车、LG电子、起亚等企业均在5500万至7000万韩元区间。尽管受企业业绩和经济环境影响,大企新员工年薪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维持在5000万至7000万韩元之间。以去年为基准,韩国整体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首次突破5000万韩元大关,较中小企业3200万韩元的起薪水平高出35%,凸显出韩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薪酬差距。 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普通大企为基准,美国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为5.1万美元,德国5万美元,法国3.3万美元,加拿大4.2万美元,英国4.5万美元,澳大利亚3.6万美元,新加坡3万美元,日本2.8万美元。韩国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超过法国,略低于美国和德国。综合考虑各国生活成本、税收政策及福利待遇等因素,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已跻身全球前列,展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自2020年以来,韩国大型企业年薪水平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主要受包括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各行业人才争夺战加剧、IT及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劳动市场结构性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此外,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者)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视程度提升,也成为推动企业薪酬改革的重要因素。 薪酬体系方面,绩效导向的奖金制度与多元化福利政策正成为新趋势。除传统薪资外,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住房补贴等新型福利待遇日益受到重视。调查显示,新一代求职者在择业时,不仅关注薪酬水平,同时更看重长期职业发展空间和企业社会价值等综合因素。 根据大学生调研机构VinuLabs Insight日前发布的《2024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在对500名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70.2%的受访者将"薪资水平"列为首要考虑因素,其次分别为“岗位匹配度”(52.6%)、“企业文化”(33.6%)和“工作地点”(30.2%)等。 在企业偏好方面,三星电子以8.1%的支持率位居榜首,其次依次为Naver(7.2%)、Kakao(5.5%)、现代汽车(4.7%)、希杰娱乐(3.3%)、爱茉莉太平洋(3.2%)、希杰第一制糖(3%)、大韩航空(2.9%)、SK海力士(2.5%)、LG电子(2%)等知名企业。选择理由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39.7%)和“企业荣誉感”(24.4%)占比最高。 就业类型选择上,29.5%的毕业生倾向大型企业,政府机构(17.9%)和国有企业(16.1%)分列二三位。与2021年相比,毕业生对体制内单位的偏好有所下降,而对大型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据悉,《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佳职场”榜单显示,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场格局呈现新变化。三星电子虽从连续四年的榜首位置降至第三,落后于微软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但仍领跑亚洲企业。同时,包括三星电子在内,KB金融集团(第11位),新韩金融集团(第92位)、起亚(第108位)、IBK企业银行(第123位)、现代汽车(第137位)、NAVER(第148位)、SK集团(第153位)、LG(第171位)等24家韩国企业上榜。
2025-03-28 19:53:22 -
韩国美妆巨头加速全球布局 强调"深耕中国"战略不变
在全球美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韩国美妆产业正面临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尽管“全球扩张”已成为行业共识,但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依然是2025年韩国美妆企业业绩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据业界27日消息,韩国两大美妆巨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与LG生活健康近期相继宣布战略调整计划。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社长金昇焕在2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将加速全球业务结构优化,并计划在年内完成中国市场的战略重组。此次调整意味着在巩固中国市场地位的同时,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将重点拓展美国、欧洲、印度及中东等新兴市场。 这一战略转向与公司近期业绩密切相关。去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欧美市场的销售额实现爆发式增长,同比飙升超过200%,达到694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5亿元),首次超越大中华区5100亿韩元的销售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26.7%,在集团总营收中的占比从18.9%收缩至13.1%,而欧美市场占比则从9.2%显著提升至17.9%。 同日,LG生活健康也公布了海外业务重组计划。公司总裁李正爱表示,将以美洲市场为核心,重构全球业务布局。数据显示,尽管该公司在华销售额去年增长了12.5%,达到8452亿韩元,但增速较往年明显放缓。李正爱强调,优化市场结构并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 韩国关税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市场增速放缓,韩国化妆品出口仍高度依赖该市场。去年,韩国对华化妆品出口额达到17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市场(11亿美元)。业内专家指出,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可能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业界正密切关注中国政府持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限韩令”解除的可能性。如果访韩游客回升且韩流文化热度再度攀升,韩国美妆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动力。 两大集团均强调,战略调整并不意味着退出中国市场。爱茉莉太平洋表示,将重点提升在华电商渠道的运营效率;LG生活健康则宣布将继续深耕高端市场。 Kiwoom证券首席分析师赵素贞(音)指出:“尽管韩国美妆企业正在加速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但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以及政策环境改善带来的机遇,仍将是推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位于首尔龙山区的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总部【图片来源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
2025-03-27 19:05:05 -
韩国零售业加速布局"ESG快闪店" 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近期,韩国零售业正加速布局“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快闪店”这一新兴商业模式,旨在通过减少废弃物、提升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以短期运营、高效营销为特点的零售形式,快闪店近年来因环保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为减少快闪店运营产生的废弃物,部分企业开始研发专用设备,并扩大对可回收包装材料的应用范围。尽管这一环保趋势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越来越多的品牌正从单纯追求业绩,转向更注重环保和可持续运营,体现出零售业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适应与调整。 据业界最新消息,韩国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正大力推广环保快闪店模式,其每月举办的品牌快闪店已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属设备,以减少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和废弃处理。这些设备不仅能有效营造品牌氛围,还可根据需求多次重组使用,显著降低资源浪费。Musinsa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设计快闪店时,企业将可重复使用与回收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力求在环保理念与品牌形象之间实现平衡。 TOUN28快闪店推出的“冰山肥皂”【图片来源 TOUN28】 美妆行业也在积极响应环保快闪店趋势。韩国本土品牌TOUN28在去年10月参加Musinsa“美妆节”期间,推出了洗发用固体皂,并通过优化展位布置精简设备,减少资源消耗。此外,该品牌还将肥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回收再加工为“冰山肥皂”,供消费者现场取用,增强环保互动体验。TOUN28还使用废旧报纸制作产品包装,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韩国知名化妆品巨头爱茉莉太平洋也在积极推动环保快闪店模式,重点关注废弃化妆品容器的回收利用。去年10月,集团在首尔圣水洞举办的快闪店中,展示了废弃容器的回收流程,并推广简易分类回收方法。通过现场演示废弃容器的升级再造与再利用,爱茉莉太平洋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环保行动的认知与参与度。 去年10月,爱茉莉太平洋在圣水洞开设的快闪店一景。【图片来源 爱茉莉太平洋】 然而,尽管环保快闪店模式备受关注,其短期运营特性带来的废弃物管理问题仍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尤其是在首尔圣水洞等热门区域,工厂型快闪店因独特的工业风格备受欢迎,但由于其运营周期通常仅为1至2周,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迅速堆积,给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为应对这一问题,城东区政府自去年起设立专门工作组,制定并发布《城东区快闪店手册》,旨在推动ESG理念在快闪店运营中的落地实施。手册核心内容包括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明确建筑用途申报、控制噪音污染、减少废弃物产生、推行分类回收以及鼓励使用可重复利用容器等。然而,该手册目前仅为指导性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企业仍需自觉遵守。 此外,快闪店废弃物管理仍存在监管漏洞。根据现行法规,建筑废弃物超过5吨需进行申报并分类回收,但快闪店平均仅产生约3吨废弃物,难以纳入监管范围。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选择将废弃物交由报价最低的处理公司,是否真正完成分类回收仍存疑。对此,城东区政府表示担忧,计划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强化监管力度。 业内人士指出,快闪店作为短期内最大化市场影响力的工具,与ESG理念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冲突。然而,随着年轻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领先企业正加速推进环保转型,推动快闪店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韩国零售业的“ESG快闪店”模式有望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企业、政府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方协作,这一模式或将为全球零售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环保实践范例。
2025-02-23 18:54:20 -
大创开辟健康食品新赛道 欲挑战欧利芙洋霸主地位
大创门店 【图片来源 网络】 “无所不卖”的生活用品综合门店大创(Daiso)不断扩大产品线,近来国内外消费者对于美妆及健康食品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大创顺势推出健康美妆产品,欲赶超这一领域的绝对王者希杰欧利芙洋(OliveYoung)。 据亚成大创(Asung Daiso)集团日前消息,旗下200家门店将从本月24日起开始销售健康保养食品,主要产品包括维生素D、Omega-3、叶黄素等,价格最高不超过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虽然大创曾销售过大熊制药等生产的医药品,但销售健康保养品还是首次。 为测试消费者反映,提前对货架摆放进行安排,大创本月14日在直营卖场梅峰站店临时试售健康食品,据悉消费者反映良好。 韩国消费者对于养生的热情持续高涨,韩国健康功能食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健康保养食品市场规模为6.04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5亿元),与4年相比扩大了16.8%。 除了健康保养食品外,大创还计划扩大美容产品线。大创近来推出的一系列价格不超过5000韩元的性价比美妆深受消费者欢迎。去年前11个月,大创美妆产品销售额同比大增150%。 大创扩大美妆及健康食品的产品线后,预计将与以化妆品为主力的欧利芙洋形成竞争格局。欧利芙洋近年来不断扩大健康食品销售,相关产品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但大创拥有无法比拟的性价比优势,因此竞争力不容小觑。 大创在美妆产品上的竞争力已得到有力验证,推出的一系列价格在3000至5000韩元之间的化妆品连续引发断货热潮。VT Cosmetics的微针精华,以及被称为“香奈儿唇膏平替”的Son&Park唇颊两用膏,在美妆爱好者之间名声大噪。 三大美容巨头企业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爱敬产业等纷纷推出大创专用产品线,入驻卖场,用户群体扩大至不同年龄层。 在销售额方面大创也是连攀新高,并逐渐形成与欧利芙洋的两强竞争格局。从2021年至2023年的销售额来看,大创先后为2.6万亿韩元、2.9万亿韩元和3.04万亿韩元,欧利芙洋先后为2.1万亿韩元、2.7万亿韩元和3.8万亿韩元。 去年,大创和欧利芙洋的销售额预计都将突破4万亿韩元,未来谁将率先进入“5万亿俱乐部”也备受关注。 流通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大创产品扩展至健康保养食品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便利性和选择性,预计未来与欧利芙洋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2025-02-20 01:48:49
-
中国美妆市场触底反弹 爱茉莉太平洋上海工厂全速重启
韩国美妆头部企业爱茉莉太平洋近日决定全力提升一度近乎陷入停滞的上海工厂开工率,此举被视为该公司研判中国市场复苏在即,调整本土化生产体系抢占市场先机的战略举措。 据美妆业界22日消息,爱茉莉太平洋日前制定经营方针,计划最大限度提高集团位于中国的唯一生产基地——上海工厂的开工率。根据爱茉莉太平洋公开的业务报告,上海工厂生产线开工率近年来持续下滑,2022年护肤与彩妆生产线开工率分别为79.2%和80.1%,2023年大幅降至56.1%和55.4%,去年更是巨跌至16.9%和21.2%,今年一季度仅维持在15.3%和15.9%,实际上处于停产状态。 但近来中国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中国政府接连出台刺激内需政策,“限韩令”也出现松动的迹象,韩国化妆品企业对业绩复苏的期待升温。尤其是韩国美妆产品需求出现复苏势头,爱茉莉太平洋计划通过重启本土化生产抢占市场先机。 今年第一季度,爱茉莉太平洋中国业务时隔8个季度扭亏为盈。这主要得益于集团大幅缩减线下门店,集中天猫等电商平台开拓新销路,旗下洗护品牌“吕”(RYO)在大中华区销售出现两位数的增长,业务结构重组初见成效,业绩触底反弹。自2021年12月以后业绩持续下滑的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也开始恢复,今年3月和4月,韩妆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1.1%和7.8%,实现近24个月来首次两连增。 业界相关人士指出,跨国企业近期重新开始评估中国市场,判断美妆产业在触底后将逐渐回升,爱茉莉太平洋内部在加强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业务同时,为应对中国市场复苏预先做“热身”准备。 爱茉莉太平洋负责人对此表示,工厂的产能与中国业务挂钩进行灵活调整,当前集中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结构重组,随着市场形势恢复工厂开工率也将逐步回升。 爱茉莉太平洋上海工厂建于2014年,总投资约13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占地面积9.27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1001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3万吨,目前主要生产伊蒂之屋、悦诗风吟等旗下产品。
2025-05-23 23:00:09 -
三星电子稳居韩国专利注册榜首 爱茉莉太平洋领跑商标注册
为纪念光复节80周年与发明节60周年,韩国特许厅(专利厅)8日发布数据显示,韩国国内拥有注册专利最多的是三星电子,共计13.4802万项;商标注册最多的是爱茉莉太平洋,共计1.6514万个。 韩国一号专利是1909年独立功臣郑寅琥注册的“马尾帽”专利,郑寅琥当时利用该专利获得的收益支援独立运动。光复以后,1948年中央工业研究所(现国家技术标准院)的《油画染料制造法》注册为一号专利,截至去年年底,韩国国内专利累计注册270万余项,预计2027年突破300万项。 数据显示,专利注册总量最多的是三星电子,占全部专利的5%(13万余项)。三星电子自1969年涉足电子产业以来,逐渐在半导体和移动设备等尖端技术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之一,去年仅一年内专利注册数量达5255件。 排在第二的是LG电子,共注册专利7.7802万项,占比2.9%。自1959年研发出首台国产收音机以来,LG电子在智能家电等领域持续主导技术开发,去年共注册专利2424项。 排在第三的是现代汽车,共注册专利5.4305万项,占比2%。自1967年成立以来,现代汽车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开发,目前已跻身全球代表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最近,SK海力士凭借实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基础——高带宽存储器(HBM)备受瞩目,共注册专利3.9071万项。 乐金显示(LG Display)则以注册专利2.8544万项位列第五,凭借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与QD-OLED面板显示技术主导全球市场。 商标方面,韩国自1949年天日产业注册商标名“天”字为一号商标以后,截至去年年底,注册商标共计274万余个,预计在2029年左右突破300万个。 韩国商标注册最多的公司是前身为1945年太平洋化学工业公司的爱茉莉太平洋,共注册1.6514万个,涵盖雪花秀(Sulwhasoo)、赫拉(HERA)等多个化妆品商标。 位列第二的也是化妆品企业LG生活健康,共注册1.5969万个商标,该公司拥有宫廷护肤高端品牌后(WHOO)等化妆品相关商标与倍瑞傲(Perioe)等生活用品相关商标。 第三位为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共注册商标9357个。CJ株式会社以9317个排名第四,覆盖食品及娱乐产业,乐天集团以9272个位列第五。 知识产权领域,韩国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四位, 专利申请量与GDP之比全球第一, 与欧洲、日本、中国及美国专利局一同跻身先进五大专利强国。 特许厅厅长金完基表示:“此次发布不仅是单纯纪录,更是回顾韩国产业发展与经济成长过程的契机。在今年不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下,韩国企业将以知识财产为基础克服危机,为技术革新提供坚实后盾。” 位于首尔瑞草的三星电子办公大楼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9 00:43:07 -
韩妆双巨头加速出海 布局"超低价"突围市场
韩国美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热销,韩妆企业正在逐步减少对本土市场的依赖,加快海外扩张步伐。据化妆品业界7日消息,爱茉莉太平洋与LG生活健康今年第一季度的韩国本土销售同比均未现明显增长。 爱茉莉太平洋本土市场营收577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86亿元),同比仅增长2.4%,但以美洲为主的海外市场营收则大幅增长40.5%,达到4730亿韩元。同期,韩国本土营业利润增长0.6%至494亿韩元,而海外营业利润则大幅增长120.5%,达到696亿韩元,海外业务表现尤为亮眼。 对比往年数据,2021年爱茉莉太平洋在本土市场销售增长13.6%,远高于海外市场的3.3%。2023年起情况逆转,本土销售下降14.4%,海外销售下降5.5%。2024年则呈现分化趋势,本土销售继续下滑2.4%,海外销售则强劲增长20.6%。 近期,爱茉莉太平洋持续强化以美洲为核心的海外市场布局,韩国本土市场销售占比自2023年的60.2%降至当年年末的55.5%后,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至54.1%。 LG生活健康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也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8%,其中本土营收1.1629万亿韩元,同比减少4.3%;海外销售则增长4.2%,达到5360亿韩元。整体营业利润同比减少5.7%。LG生活健康尚未公开各地区营业利润,但从海外销售持续上升而本土销售占比仍高达近七成的现状来看,本土业务压力依旧不小。 从地区来看,LG生活健康的海外销售正在逐步恢复,日本市场增长23.2%,北美市场由减转增3.1%,但中国市场销售则下降4.1%。在本土业务承压的背景下,爱茉莉太平洋与LG生活健康将目光转向“超低价”市场,试图借此突破业绩瓶颈。 随着主打高性价比的中低价品牌大受欢迎,高价化妆品因经济低迷而面临市场挑战。对此,企业纷纷通过入驻大创(Daiso)等代表性平价渠道,加快产品布局。 去年9月,爱茉莉太平洋在大创推出MAMONDE旗下副线品牌MIMO by MAMONDE,该品牌在上市4个月内销量突破100万件,截至上月累计销量已超过200万件。今年2月,伊蒂之屋也推出大创专供品牌Play101。 爱茉莉太平洋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秉持“前往消费者所在之处”的原则,积极进军超低价渠道,通过大创积累经验与大数据,为后续市场扩张打下基础。 LG生活健康同样在低价市场动作频频。去年7月在大创推出护肤专区专属品牌Care Zone Plus;9月推出CNP Bye OTD;今年2月推出TFS,3月又推出Code Glokolor,不断丰富产品阵容并拓展销售渠道。 此外,上月18日,LG生活健康与易买得(E-Mart)旗下品牌BEYOND合作推出最新护肤品牌GLOW:UP,共包含8款新品,定价均为4950韩元。截至上月底,8款产品全部进入易买得销售排行榜前11位,其中6款位居前6位,部分产品出现脱销,显示出其在低价市场的竞争力。 化妆品业内人士指出,低价市场潜力巨大,此类产品难以成为企业的营收主力来源,但从维系消费群体及市场渗透角度出发,各企业预计仍将持续扩大相关产品阵容。
2025-05-08 01:13:52 -
爱茉莉太平洋加码在美投资 提前布局应对关税不确定性
韩国美妆巨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正加快在美战略投资步伐,以应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社长金昇焕近日在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表示,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及全球供应链重组加速影响,集团原计划于5至10年内推进的美国本地生产基地建设将提前启动,未来3至5年内将投资当地物流及模块化制造设施。 业内普遍认为,市场表现印证了公司战略调整的合理性。2024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美洲市场实现销售额524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在欧洲、中东、非洲三地区(EMEA)为1703亿韩元,在除中华圈以外的亚洲其他地区达4739亿韩元,分别同比增长83%、229%和33%。 韩国投资银行(IB)业界推测,今年第一季度爱茉莉太平洋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为1054亿韩元,在EMEA为242亿韩元,分别同比增长20%和40%。Kiwoom证券研究员赵昭贞(音)指出,随着兰芝(Laneige)品牌在欧美市场认知度不断提升,其稳健增长有望缓解中国渠道疲软带来的影响。 自2023年起,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加快战略转型步伐,将发展重心由传统亚洲市场转向欧美地区。这一决策初期曾被视为“冒险之举”,如今已开始显现成效。韩国美妆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韩妆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北美与欧洲市场对亚洲品牌的接受度仍存在一定壁垒。尤其是集团主动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一度在业内引发担忧。 尽管如此,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仍坚定推进全球化布局。2023年3月,集团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并邀请演员尹汝贞、BLACKPINK成员朴彩英(ROSÉ)及好莱坞演员蒂尔达·斯文顿担任代言人,以强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集团的人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自2023年起,积极引进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地的人才,并计划在今年进一步扩大海外毕业生和外籍员工的招聘规模。 然而,随着投资力度加大,公司短期业绩承压。2023年,爱茉莉太平洋实现销售额4.021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520亿韩元,分别同比下滑10.5%和44.1%。业内分析指出,业绩下行主要受北美与欧洲渠道扩张投入增加,以及中国本土与免税渠道收益减少影响。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爱茉莉太平洋并未选择收缩战线,而是加快投资步伐,持续展现深耕北美市场的坚定意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美国业务的增长趋势及中长期发展潜力来看,建设本地生产设施具有现实必要性。” 爱茉莉太平洋位于纽约伯格多夫·古德曼百货的门店一景【图片来源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
2025-04-17 19:53:20 -
"限韩令"松动在即 科丝美诗谋求中国市场"第二次腾飞"
近期,随着有关“限韩令”即将解绑的期待日益升温,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龙头企业科丝美诗(COSMAX)正加快在华布局,谋求实现“第二次腾飞”。 科丝美诗集团会长李庆秀近日在首尔举办的韩国美妆企业培育会议上表示:“化妆品的潮流始终由消费者主导,唯有率先推出爆款产品的企业,才能抢占市场先机。”随着疫情阴霾逐步散去,中国美妆市场回暖势头显现。若“限韩令”正式解除,预计将为科丝美诗打开新的增长通道。 自1992年成立以来,科丝美诗以快速响应、创新研发和客户导向为核心战略,逐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美妆ODM企业,其业务涵盖护肤、彩妆、健康功能性食品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合作品牌超过3300家,涵盖欧莱雅、宝洁、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等全球一线美妆集团,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ODM市场榜首。 科丝美诗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设立首家海外法人,2013年进一步扩张至广州,逐步构建起覆盖华东与华南的本地化生产体系。目前,其在华客户已超1000家,中国本土前十化妆品品牌中,有8家与其保持合作关系。 位于中国上海的科丝美诗工厂【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目前,科丝美诗正瞄准规模接近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50亿元)的中国化妆品市场。自2008年在华营收不足100亿韩元以来,公司业绩持续攀升,2014年突破1000亿韩元,2021年更创下6310亿韩元的历史高点。然而,受疫情冲击与消费降温影响,2022年降至5568亿韩元,2023年进一步下滑至5474亿韩元。自去年第四季度起,市场出现复苏迹象,2024年在华营收达5743亿韩元,呈现同比回升。 值得关注的是,科丝美诗与中国美妆平台逸仙电商合作建设的新工厂于去年正式投产,首年销售即超预期,预计今年营收将突破500亿韩元,显示出其在华业务的稳定性与成长潜力。此外,新工厂还将引入环保发电设施与自动化生产系统,展现智能化工厂的最新标准。 业内普遍认为,若限韩令正式解除,将为以科丝美诗为代表的韩国ODM企业带来直接利好。近期,多家韩资证券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中韩关系回暖及中国消费信心恢复,韩国美妆ODM产业链有望同步迎来复苏。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2月,中国主流电商平台美妆类交易额整体呈增长态势,天猫与淘宝商品交易总额(GMV)分别在两个月间同比增长4.9%与5.3%,抖音平台则分别增长6%与44.5%,展现出强劲动能。分析指出,线上渠道消费显著回暖,带动ODM订单回升,且在销售榜单中,本土品牌表现优于外资品牌,呈现出增长路径多元化的特征。 为顺应中国市场消费结构与需求的变化,科丝美诗正加速推进客户结构与产品布局的本地化转型。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分公司正在从以线上为主的客户结构,逐步向线下渠道及区域性品牌拓展,构建更加多元稳定的客户体系。 同时,针对理性消费趋势,公司推出“Loco项目”等主打性价比的自主产品系列,进一步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及下沉市场。此外,针对中国消费者审美趋势的变化,科丝美诗将持续加强与本土品牌的联合开发,提升产品的本地化与个性化水平,打造引领未来增长的中国市场“第二增长曲线”。 科丝美诗上海新总部大楼效果图【图片来源 科丝美诗】 随着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崛起,“化妆人口”有望持续扩大。科丝美诗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高效响应市场变化,科丝美诗正在上海莘庄工业区建设新总部大楼,计划于2026年竣工。新总部占地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将集研发、营销、生产与OBM于一体,全面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 总部建成后,科丝美诗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增至8处,其中上海5处、广州3处,整体产能与响应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新总部的整合建设,公司将能更高效地响应中国本土独立品牌的快速扩张需求。同时,OBM业务也将在中国市场进一步拓展,被视为推动下一阶段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在中国美妆消费逐步回暖、“限韩令”松动预期升温的多重利好下,科丝美诗正加速全方位布局,抢占中国市场先机。从客户结构调整到智能工厂落地,从本地化研发到OBM战略推进,公司正着力构建更具韧性与前瞻性的增长路径,力求在下一轮“韩流”机遇中稳固其ODM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4-12 00:34:08 -
韩国美妆市场两极分化加剧 大创成平价美妆新蓝海
韩国美妆市场正经历显著的两极分化发展态势,“超高价”与“超低价”两个细分市场同步扩张。在这一背景下,大创(Daiso)作为平价美妆的新兴渠道,正吸引越来越多主流化妆品品牌的战略布局。在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大创凭借其超低价定位,迅速成为韩国美妆线下渠道中的重要力量。 目前,大创在韩国的门店数量已突破1500家,与希杰(CJ)集团旗下健康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 )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通过与品牌合作,大创不仅保持了合作品牌的独特形象,还成功开辟了性价比市场,成为美妆销售的新兴平台。 曾经被视为“廉价”产品的商品,如今以大创“爆款”的新形象赢得市场青睐。自2021年进行战略调整以来,大创持续加大对美妆品类的投入。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入驻品牌从18个激增至60余个,产品品类从190个扩充至346个。其中,美妆品类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44%,基础护肤品增幅达200%,彩妆品类增长80%。 面对这一市场机遇,各大美妆品牌纷纷推出大创专属产品线。爱茉莉太平洋于去年9月推出了专供品牌MIMO by Mamonde,包含8款单价低于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的产品。该系列在上市4个月内即实现百万销量,预计销售额将达到30亿至50亿韩元,远超行业预期。 LG生活健康则通过多品牌战略布局大创渠道。去年4月推出了大创专属品牌PUREDERMA,9月又将旗下护肤品牌希恩派(CNP)的二线品牌CNP Bye od-td引入大创。今年2月,The Face Shop的身体和头发护理系列也已入驻,而Code Glocal Color也于3月中旬开始陆续上架。 值得注意的是,大创严格执行5000韩元价格上限政策,确保同等容量产品的价格比传统渠道低50%以上。爱茉莉太平洋方面表示:“专供系列通过优化包装成本实现低价,而利润率相对较低。” LG生活健康则强调:“通过简化包装和容量的策略,吸引潜在消费群体,并逐步培养品牌认知。” 大创ENTER-6江边店销售的彩妆产品【图片来源 Beautynury】
2025-04-02 20:26:04 -
韩国大企应届生薪资领跑亚洲 全球竞争力几何?
【图片提供 网络】 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在韩国属于超高水准,那么在全球是否也处于较高水平呢?从全球范围来看,韩国大企起薪水平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但相较于美国和英国较低。 近日,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发布的《韩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初薪分析》报告显示,韩国30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不含奖金等额外薪资)达500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7万元),包含额外薪资后的平均年薪达5302万韩元,显著高于韩国全体企业平均起薪3675万韩元。 从国际比较来看,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韩国大企应届毕业生起薪达5.7568万美元,较日本同类型企业高出57.9%。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方面,韩国较日本领先26.5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薪酬竞争力。 韩国头部企业的薪酬水平更为突出。韩国金融监督院和主要就业门户网站数据显示,以税前标准计算,韩国十大企业集团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均突破5000万韩元。其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达6900万至7000万韩元,现代汽车、LG电子、起亚等企业均在5500万至7000万韩元区间。尽管受企业业绩和经济环境影响,大企新员工年薪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维持在5000万至7000万韩元之间。以去年为基准,韩国整体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首次突破5000万韩元大关,较中小企业3200万韩元的起薪水平高出35%,凸显出韩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薪酬差距。 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普通大企为基准,美国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为5.1万美元,德国5万美元,法国3.3万美元,加拿大4.2万美元,英国4.5万美元,澳大利亚3.6万美元,新加坡3万美元,日本2.8万美元。韩国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超过法国,略低于美国和德国。综合考虑各国生活成本、税收政策及福利待遇等因素,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已跻身全球前列,展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自2020年以来,韩国大型企业年薪水平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主要受包括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各行业人才争夺战加剧、IT及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劳动市场结构性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此外,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者)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视程度提升,也成为推动企业薪酬改革的重要因素。 薪酬体系方面,绩效导向的奖金制度与多元化福利政策正成为新趋势。除传统薪资外,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住房补贴等新型福利待遇日益受到重视。调查显示,新一代求职者在择业时,不仅关注薪酬水平,同时更看重长期职业发展空间和企业社会价值等综合因素。 根据大学生调研机构VinuLabs Insight日前发布的《2024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在对500名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70.2%的受访者将"薪资水平"列为首要考虑因素,其次分别为“岗位匹配度”(52.6%)、“企业文化”(33.6%)和“工作地点”(30.2%)等。 在企业偏好方面,三星电子以8.1%的支持率位居榜首,其次依次为Naver(7.2%)、Kakao(5.5%)、现代汽车(4.7%)、希杰娱乐(3.3%)、爱茉莉太平洋(3.2%)、希杰第一制糖(3%)、大韩航空(2.9%)、SK海力士(2.5%)、LG电子(2%)等知名企业。选择理由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39.7%)和“企业荣誉感”(24.4%)占比最高。 就业类型选择上,29.5%的毕业生倾向大型企业,政府机构(17.9%)和国有企业(16.1%)分列二三位。与2021年相比,毕业生对体制内单位的偏好有所下降,而对大型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据悉,《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佳职场”榜单显示,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场格局呈现新变化。三星电子虽从连续四年的榜首位置降至第三,落后于微软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但仍领跑亚洲企业。同时,包括三星电子在内,KB金融集团(第11位),新韩金融集团(第92位)、起亚(第108位)、IBK企业银行(第123位)、现代汽车(第137位)、NAVER(第148位)、SK集团(第153位)、LG(第171位)等24家韩国企业上榜。
2025-03-28 19:53:22 -
韩国美妆巨头加速全球布局 强调"深耕中国"战略不变
在全球美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韩国美妆产业正面临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尽管“全球扩张”已成为行业共识,但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依然是2025年韩国美妆企业业绩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据业界27日消息,韩国两大美妆巨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与LG生活健康近期相继宣布战略调整计划。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社长金昇焕在2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将加速全球业务结构优化,并计划在年内完成中国市场的战略重组。此次调整意味着在巩固中国市场地位的同时,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将重点拓展美国、欧洲、印度及中东等新兴市场。 这一战略转向与公司近期业绩密切相关。去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欧美市场的销售额实现爆发式增长,同比飙升超过200%,达到694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5亿元),首次超越大中华区5100亿韩元的销售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26.7%,在集团总营收中的占比从18.9%收缩至13.1%,而欧美市场占比则从9.2%显著提升至17.9%。 同日,LG生活健康也公布了海外业务重组计划。公司总裁李正爱表示,将以美洲市场为核心,重构全球业务布局。数据显示,尽管该公司在华销售额去年增长了12.5%,达到8452亿韩元,但增速较往年明显放缓。李正爱强调,优化市场结构并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 韩国关税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市场增速放缓,韩国化妆品出口仍高度依赖该市场。去年,韩国对华化妆品出口额达到17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市场(11亿美元)。业内专家指出,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可能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业界正密切关注中国政府持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限韩令”解除的可能性。如果访韩游客回升且韩流文化热度再度攀升,韩国美妆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动力。 两大集团均强调,战略调整并不意味着退出中国市场。爱茉莉太平洋表示,将重点提升在华电商渠道的运营效率;LG生活健康则宣布将继续深耕高端市场。 Kiwoom证券首席分析师赵素贞(音)指出:“尽管韩国美妆企业正在加速全球市场多元化布局,但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以及政策环境改善带来的机遇,仍将是推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位于首尔龙山区的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总部【图片来源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
2025-03-27 19:05:05 -
韩国零售业加速布局"ESG快闪店" 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近期,韩国零售业正加速布局“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快闪店”这一新兴商业模式,旨在通过减少废弃物、提升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以短期运营、高效营销为特点的零售形式,快闪店近年来因环保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为减少快闪店运营产生的废弃物,部分企业开始研发专用设备,并扩大对可回收包装材料的应用范围。尽管这一环保趋势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越来越多的品牌正从单纯追求业绩,转向更注重环保和可持续运营,体现出零售业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适应与调整。 据业界最新消息,韩国时尚电商平台Musinsa正大力推广环保快闪店模式,其每月举办的品牌快闪店已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属设备,以减少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和废弃处理。这些设备不仅能有效营造品牌氛围,还可根据需求多次重组使用,显著降低资源浪费。Musinsa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设计快闪店时,企业将可重复使用与回收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力求在环保理念与品牌形象之间实现平衡。 TOUN28快闪店推出的“冰山肥皂”【图片来源 TOUN28】 美妆行业也在积极响应环保快闪店趋势。韩国本土品牌TOUN28在去年10月参加Musinsa“美妆节”期间,推出了洗发用固体皂,并通过优化展位布置精简设备,减少资源消耗。此外,该品牌还将肥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回收再加工为“冰山肥皂”,供消费者现场取用,增强环保互动体验。TOUN28还使用废旧报纸制作产品包装,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韩国知名化妆品巨头爱茉莉太平洋也在积极推动环保快闪店模式,重点关注废弃化妆品容器的回收利用。去年10月,集团在首尔圣水洞举办的快闪店中,展示了废弃容器的回收流程,并推广简易分类回收方法。通过现场演示废弃容器的升级再造与再利用,爱茉莉太平洋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环保行动的认知与参与度。 去年10月,爱茉莉太平洋在圣水洞开设的快闪店一景。【图片来源 爱茉莉太平洋】 然而,尽管环保快闪店模式备受关注,其短期运营特性带来的废弃物管理问题仍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尤其是在首尔圣水洞等热门区域,工厂型快闪店因独特的工业风格备受欢迎,但由于其运营周期通常仅为1至2周,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迅速堆积,给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为应对这一问题,城东区政府自去年起设立专门工作组,制定并发布《城东区快闪店手册》,旨在推动ESG理念在快闪店运营中的落地实施。手册核心内容包括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明确建筑用途申报、控制噪音污染、减少废弃物产生、推行分类回收以及鼓励使用可重复利用容器等。然而,该手册目前仅为指导性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企业仍需自觉遵守。 此外,快闪店废弃物管理仍存在监管漏洞。根据现行法规,建筑废弃物超过5吨需进行申报并分类回收,但快闪店平均仅产生约3吨废弃物,难以纳入监管范围。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选择将废弃物交由报价最低的处理公司,是否真正完成分类回收仍存疑。对此,城东区政府表示担忧,计划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强化监管力度。 业内人士指出,快闪店作为短期内最大化市场影响力的工具,与ESG理念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冲突。然而,随着年轻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领先企业正加速推进环保转型,推动快闪店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韩国零售业的“ESG快闪店”模式有望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企业、政府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方协作,这一模式或将为全球零售行业提供可借鉴的环保实践范例。
2025-02-23 18:54:20 -
大创开辟健康食品新赛道 欲挑战欧利芙洋霸主地位
大创门店 【图片来源 网络】 “无所不卖”的生活用品综合门店大创(Daiso)不断扩大产品线,近来国内外消费者对于美妆及健康食品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大创顺势推出健康美妆产品,欲赶超这一领域的绝对王者希杰欧利芙洋(OliveYoung)。 据亚成大创(Asung Daiso)集团日前消息,旗下200家门店将从本月24日起开始销售健康保养食品,主要产品包括维生素D、Omega-3、叶黄素等,价格最高不超过5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虽然大创曾销售过大熊制药等生产的医药品,但销售健康保养品还是首次。 为测试消费者反映,提前对货架摆放进行安排,大创本月14日在直营卖场梅峰站店临时试售健康食品,据悉消费者反映良好。 韩国消费者对于养生的热情持续高涨,韩国健康功能食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健康保养食品市场规模为6.04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5亿元),与4年相比扩大了16.8%。 除了健康保养食品外,大创还计划扩大美容产品线。大创近来推出的一系列价格不超过5000韩元的性价比美妆深受消费者欢迎。去年前11个月,大创美妆产品销售额同比大增150%。 大创扩大美妆及健康食品的产品线后,预计将与以化妆品为主力的欧利芙洋形成竞争格局。欧利芙洋近年来不断扩大健康食品销售,相关产品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但大创拥有无法比拟的性价比优势,因此竞争力不容小觑。 大创在美妆产品上的竞争力已得到有力验证,推出的一系列价格在3000至5000韩元之间的化妆品连续引发断货热潮。VT Cosmetics的微针精华,以及被称为“香奈儿唇膏平替”的Son&Park唇颊两用膏,在美妆爱好者之间名声大噪。 三大美容巨头企业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爱敬产业等纷纷推出大创专用产品线,入驻卖场,用户群体扩大至不同年龄层。 在销售额方面大创也是连攀新高,并逐渐形成与欧利芙洋的两强竞争格局。从2021年至2023年的销售额来看,大创先后为2.6万亿韩元、2.9万亿韩元和3.04万亿韩元,欧利芙洋先后为2.1万亿韩元、2.7万亿韩元和3.8万亿韩元。 去年,大创和欧利芙洋的销售额预计都将突破4万亿韩元,未来谁将率先进入“5万亿俱乐部”也备受关注。 流通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大创产品扩展至健康保养食品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便利性和选择性,预计未来与欧利芙洋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2025-02-20 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