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美元’新闻 67个
-
韩国航空公司下调国际航线燃油附加费 或刺激五月出境游热潮
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影响,韩国主要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燃油附加费连续两月下调,并创下近三年来最低水平,旅客购票成本有望大幅减轻。叠加即将到来的五月黄金连休,韩国航空客运量有望显著增长。 据韩国航空业界23日消息,大韩航空将自5月1日起,下调国际航线(韩国出发单程)机票的燃油附加费,最大降幅达22.6%。调整后,附加费用将由目前的1.35万韩元至9.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8元至505元),下调至1.05万韩元至7.65万韩元。 韩亚航空也宣布自5月起实施新一轮调价,其国际线燃油附加费将下调最多21.1%。届时,乘客将按1.17万韩元至6.56万韩元的区间支付相关费用。以美元计费的真航空(Jin Air)亦同步下调国际航线附加费,最低为1美元,最高4美元。 航空业界表示,韩国国际航线燃油附加费连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定价基准的MOPS价格持续走低。据了解,2025年3月16日至4月15日期间的MOPS平均价为每加仑197.94美分,降至第5档。而两个月前仍维持在第8档,降幅显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韩航空本次将国际航线附加费降至第5档,乃自2019年6月以来首次,距今已时隔5年10个月。当时其最短航段的国际线附加费为8400韩元。而以价格计算,此次下调也创下自2022年2月(1.08万韩元)以来最低纪录。自新冠疫情期间附加费曾一度取消或大幅减少后,自2022年起费用逐步回升。 随着五月黄金连休临近,航空公司普遍看好即将到来的出境旅游热潮。事实上,大韩航空、韩亚航空、济州航空等韩国主要航司飞往济州岛的航班机票已大部分售罄。5月1日为劳动节,若民众在5月2日请假一天,即可连休六日,利好出境游计划。 韩国航空业一位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线,尤其是飞往济州岛的航班已几乎售罄。随着5月黄金连休临近,海外旅游需求明显回暖,届时旅客购票热情将进一步高涨。” 24日,在仁川中区大韩航空维修机库前,大韩航空的员工们正在对波音777-300ER型HL8008航班的飞机机身进行清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4 23:13:20 -
赴美上市大捷 "东方星巴克"霸王茶姬剑指韩国市场
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中国茶饮品牌霸王茶姬(CHAGEE)逆势赴美上市,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近年来最大规模赴美IPO的中国消费品牌之一。与此同时,霸王茶姬还宣布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加速全球商业版图的扩张步伐。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霸王茶姬4月17日以股票代码“CHA”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每股28美元。上市首日股价一度上涨49%,最终收涨约15%,报32.44美元。公司此次共发行1470万份美国存托股票(ADS),募资约4.11亿美元,市值超过50亿美元。 IPO研究机构Renaissance Capital数据显示,霸王茶姬是自去年5月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极氪之后,赴美募资规模最大的中国企业。年仅30岁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张俊杰持有公司19.9%的股份,身家估值约11亿美元。 本月17日,霸王茶姬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图片来源 网络】 霸王茶姬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中国云南昆明。以“东方星巴克”为目标的霸王茶姬采用传统茶叶搭配水果、牛奶、芝士等多种食材,主打高端中式茶饮,发展速度惊人。相较传统奶茶,霸王茶姬的产品更贴近东方茶文化,也更注重健康与口感。在这种差异化定位下,公司在新冠疫情期间也实现门店数量的迅猛扩张。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开设超过6400家门店,并计划今年春季在美国洛杉矶开设首家门店,正式进军北美市场。据霸王茶姬方面公开数据,公司去年营收达17亿美元,净利润约3.45亿美元。张俊杰此前公开表示,创办公司时就全面对标星巴克,未来希望在营收和品牌影响力上超越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门店扩张方面,霸王茶姬也积极对标星巴克,不仅维持高密度的门店布局,还推出类似“星巴克臻选”的“超级茶仓”,门店面积超过200平方米,主打沉浸式茶饮体验。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霸王茶姬以日均6家的速度拓展门店,数量已达6300多家,而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大约8410家。 近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茶饮消费依旧展现出强劲动能。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已达1040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翻倍增长,2023年已经突破1500亿元。其中,价格亲民、定位年轻的品牌成为消费主力,霸王茶姬则正处于这一浪潮的核心。 霸王茶姬韩国官方Instagram账号【图片来源 Instagram截图】 霸王茶姬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同时,还宣布正式进军韩国市场。近日,霸王茶姬在Instagram上开设韩国官方账号,预告即将开设门店。这一举动与此前喜茶在首尔开店的步伐类似,中国茶饮品牌正在加速布局韩国市场。有数据显示,喜茶在首尔首家门店开业当天销量高达2700杯,由此可见韩国市场的强劲需求。 随着中国茶饮市场竞争加剧,各大品牌开始积极寻找海外增长空间。十多年前,贡茶、COCO都可和老虎堂(Tiger Sugar)等中国台湾奶茶品牌在韩国市场打下基础。如今,霸王茶姬、喜茶、蜜雪冰城等“第二代”中国大陆茶饮品牌则以更高端、更本土化的形象接棒出海。 在中韩关系复杂交织的背景下,韩国消费者对中式饮品和美食的喜爱依旧不减,成为中国品牌海外扩张的宝贵机会。随着霸王茶姬正式加入韩国市场竞争,新一轮茶饮出海潮或进一步加速。
2025-04-24 00:48:58 -
韩元贬值重创外汇交易 韩国四大银行13年来首现亏损
去年,受韩元贬值影响,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友利银行四大商业银行在外汇交易中出现13年来的首次亏损。 韩国金融监督院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大商业银行在外汇交易方面亏损823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2.1亿元)。外汇交易损益是指银行在回收美元、日元等外汇资产或偿还外币债务过程中所产生的汇兑损益。 此次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尽管美元指数已跌至三年来最低点,但韩元兑美元汇率尚未同步回升。截至本月22日,美元指数下跌9%,而韩元汇率仅上涨3%。对此,韩国银行业预计,外汇相关风险在短期内仍将持续,并正紧急制定应对方案。 数据还显示,四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RWA)同比增长9%,达到849万亿韩元。这一增长导致衡量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核心指标——普通股一级资本(CET1)比率出现下降。有分析指出,为控制CET1比率,商业银行可能进一步收紧贷款政策。 韩国四大商业银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23 19:09:18 -
中美贸易战刺激金价 韩国黄金市场现"淘金热"
韩国交易所20日公布的数据,截至本月18日,黄金现货市场的日均交易额达到509.1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093亿元),较去年日均交易额(115.23亿元)激增341.85%。 从月度数据来看,去年12月黄金日均交易额仅为194.43亿韩元,尚未突破200亿韩元大关。但进入2024年后,1月交易额增至250.92亿韩元,2月更是飙升至809.13亿韩元。虽然3月(517.42亿韩元)和4月(400.86亿韩元)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在交易量方面,截至本月18日,黄金日均交易量达353.6公斤,同比增长241.45%。这一增长主要受国际金价持续走强推动。数据显示,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17日收于每盎司3328.40美元,而16日更创下3346.40美元的历史新高,较去年年底上涨26%。 专家普遍认为,在短期内全球资金将持续流入黄金市场,推动金价维持上涨态势。iM证券分析师朴相贤(音)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削弱了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导致美元走弱而金价走强。此外,中国正在减少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同时增加黄金储备,这些因素都可能为金价进一步上涨提供支撑。”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21 20:29:28 -
中国船舶入美成本上升 韩国HMM等亚洲航企迎利好
在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高额入港费用后,近期又决定对汽车运输船按每辆车150美元征收入港费用,这一最新政策使全球航运和造船业的利益格局变得愈发复杂。 根据业内21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上周正式宣布,自今年10月起,对所有在非美国船厂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每CEU(可装载一辆小型汽车的空间)150美元的入港费用。由于目前并无美国本土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该项措施事实上适用于所有现役汽车运输船。 这一条款此前并未出现在USTR今年2月公布的征费草案中。当时草案仅涉及对中国航运公司所拥有的船舶,及各国航运公司旗下中国制造船舶征收入港费用,单次最多可达100万美元。最终政策细化为:对中国航运公司船舶每吨收取50美元,对中国制造船舶每吨收取18美元。 受此影响最大之一的是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汽车物流公司——现代格洛维斯(Hyundai Glovis)。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60亿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新高;营业利润达1.7529万亿韩元,为历年次高水平。尤其在整车海运业务方面,该公司实现销售额4.00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5%。这主要得益于全球汽车运输运价上扬,以及其大客户现代与起亚汽车在美销量创下170万辆历史新高。 然而,尽管汽车运输收入占现代格洛维斯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5%左右,该公司仍面临不小压力。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现代汽车集团今年3月26日在美国佐治亚州埃拉贝尔(Ellabell)建成“现代汽车集团Metaplant America”(HMGMA),并加速推进当地整车生产,预计未来对跨海运输的依赖将降低,运输模式也将向全散件组装(CKD)运输转变。 数据显示,去年现代格洛维斯CKD业务销售额为11.428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3%,占公司总收入约四成。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美国产整车替代进口将减少入港费支出,CKD业务则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该公司一名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全球运营的汽车运输船中,几乎无一为美国船厂建造,因此该政策对所有汽车运输公司均有相同影响,暂难断言会给本公司带来重大损失,具体影响尚在评估中。 与此同时,美国新政则可能为韩国航运与造船业带来间接利好。韩国进出口银行引用英国克拉克森研究机构(Clarkson Research)的数据指出,韩国大型航运公司韩新海运(HMM)旗下中国制造船舶占比仅为7.3%,在全球前八大航运企业中排第三低,仅高于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以及中国台湾航运公司阳明海运。 相较于全球三大航运巨头——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MSC,16.8%)、丹麦马士基(Maersk,10.0%)和法国达飞海运(CMA CGM,32.9%)的中国船舶占比,HMM明显更具成本优势。分析人士指出,若美国按制造国对入港费用进行区别征收,日韩和中国台湾船企的成本压力将显著低于欧洲同行。 韩国造船业亦迎来顺风。由于担忧中国产船舶在美入港成本上升,越来越多国际船东转向韩国造船厂。据悉,希腊船运公司Capital Maritime近期正考虑向韩国HD现代三湖重工与HD现代尾浦造船订购共计20艘集装箱船。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年3月韩国接单量为82万CGT(17艘),超过中国的52万CGT(31艘),跃居全球首位。 平泽港等待出口的汽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1 20:24:41 -
韩国进口物价连续两月下行 国际油价走低抵消韩元升值影响
油价持续上涨【图片来源 韩联社】 尽管上月韩元兑美元汇率走高,但受国际油价一个月内下跌7%的影响,韩国进口物价连续两个月下跌。 韩国银行(央行)16日发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报告显示,今年3月韩国进口物价指数为143.04(2020年=100),环比下降0.4%,继2月下降1%后连两个月呈下行趋势。意味着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四个月的上涨态势告一段落。 从品类来看,原材料价格环比下降3.3%,而中间产品(0.7%)、资本品(1.6%)和消费品(0.9%)价格均保持上涨。具体来看,矿产品(-3.7%)和煤炭及石油制品(-3.2%)价格跌幅显著,其中,原油(-6.2%)、石脑油(-3.9%)、丙烷气(-2.4%)及二次电池(-3.5%)等细分品类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央行分析指出,尽管3月韩元兑美元汇率环上升,从2月的平均1445.56韩元上涨至3月的1456.95韩元,但国际油价的大幅回落成为主导进口物价走势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迪拜原油月均价格从2月的每桶77.92美元降至3月的72.49美元,下跌7%。 央行物价统计组负责人李文熙(音)表示:“4月以来,迪拜原油价格延续下行趋势,环比下降5.4%,而韩元兑美元汇率则小幅上涨约0.3%。当前市场不确定性较高,但若这一趋势持续,油价下跌将对进口物价产生显著影响。”他强调,虽然关税因素未直接计入进口物价调查因素,但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市场供需调整及企业定价策略等因素仍可能对物价走势产生间接影响。 在出口方面,3月出口物价指数(韩元基准)环比回升0.3%至135.00。其中,农林水产品价格上涨1.6%,工业制品在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1.2%)和一次金属制品(2%)等品类带动下上涨0.3%。闪存(6.1%)、电动机(5.7%)和精炼铜制品(5.1%)等细分品类涨幅居前。 贸易数据显示,3月进口物量指数同比上升5.1%至113.92,进口金额指数上升1.8%至136.10;出口物量指数同比上升3.4%至121.18,出口金额指数上升0.9%至133.96。此外,净商品交易条件指数同比上升0.8%至92.53,实现连续21个月同比上涨,主要得益于进口价格(-3.2%)降幅大于出口价格(-2.4%)。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同比提升4.3%至112.13,反映出净交易条件指数和出口物量指数的同步改善。
2025-04-16 22:49:10 -
美元走软未带动韩元升值 韩元汇率持续承压
首尔外汇市场数据显示,本月14日,韩元兑美元汇率收于1424.1韩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5.8韩元。这是自去年12月6日(1419.2韩元)以来,时隔四个月的最低收盘价。 市场分析认为,此次韩元汇率下跌主要受全球“抛售美元”风潮影响。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关税政策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 数据显示,反映美元对六大主要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从去年10月的100点起步,在“特朗普交易”推动下,今年1月13日攀升至110.164点高位。然而,随着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下调和衰退风险上升,美元持续走弱,本月11日更跌至99.005点,创近三年新低。相较今年1月13日的峰值,美元贬值达到10.53%。 值得注意的是,韩元表现落后于其他主要货币。尽管美元指数下跌超10%,但同期韩元兑美元仅升值3.28%,远低于欧元(11.56%)和日元(10.5%)的涨幅。 市场分析指出,特朗普提出的互征关税政策以及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加剧了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对韩元汇率构成压力。特别是考虑到中国作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美贸易摩擦对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冲击尤为显著。 新韩银行研究员白石贤(音)表示:“尽管美国暂缓加征关税让市场获得喘息,但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仍在持续。作为对中国经济高度敏感的货币,韩元汇率将继续受到人民币波动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美元纸币【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16 00:11:12 -
半导体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 韩国半导体产业面临成本压力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核心原材料价格呈持续上涨态势。受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调整及原材料主产国自然灾害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不确定性显著加剧。分析指出,若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延续,韩国半导体企业的盈利能力或将受到显著冲击。 半导体关键原材料锡的现货价格已突破每吨3.7万美元,创下202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一涨势主要源于全球主要锡产区的供应中断。上月末,缅甸地区发生7.7级强震,导致当地锡矿开采及冶炼设施严重受损。同时,非洲重要产锡国刚果因持续内战,锡原料出口同样受阻。作为半导体封装环节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锡因其优异的焊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芯片与电路板的连接。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推行的关税政策进一步扩大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数据显示,截至上月末,用于半导体内部电路连接的铜材价格已攀升至每磅5.183美元,年内累计涨幅高达28%,创历史新高。行业分析认为,此轮上涨主要受企业在美国正式加征铜关税前的恐慌性囤货影响。此外,应用于液晶面板和半导体制造的稀有金属铟价格同样持续走高,最新报价已达每公斤400美元,较去年年初(260美元)大幅上涨逾50%。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深化,叠加美国对华高关税政策影响,中国已开始加强对稀有金属出口的管控。考虑到全球半导体产业对中国的铟、镓等关键材料依赖度高。若中国进一步收紧出口政策,或将直接冲击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 若今后半导体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增大,半导体成本上升将导致收益性下降。韩国企业虽然致力于制造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DR5等尖端半导体,但通用存储器的销售比重仍然不少。 市场担忧,若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延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将面临显著成本压力。尽管这些企业在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DR5等高端产品领域保持技术领先,但产品结构中通用存储器仍占据相当比重。特别是在DRAM和NAND等对价格敏感的通用存储器市场,韩国企业正面临中国厂商长鑫存储(CXMT)等以价格优势发起的激烈竞争。 韩国半导体企业核心生产材料高度依赖海外进口,导致企业成本压力持续攀升。然而,受制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客户议价能力,难以通过产品提价来转嫁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使得整体盈利空间受到显著挤压。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在关税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半导体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剧。韩国半导体企业应加速推进供应链多元化战略,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2025-04-10 19:54:59 -
中国电商平台加速布局 韩国流通业深陷"价格战"
在关税壁垒和高汇率双重压力下,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叠加内需长期低迷,流通行业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与此同时,中国流通企业凭借“无差别低价”战略加速扩张,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成为扰动韩国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 据业界8日消息,韩国主要流通企业正深陷价格战泥潭。乐天、新世界等大型流通集团持续扩大跨业态联合促销,旗下大型超市纷纷推出超低价商品;Coupang、11号街等电商平台也已转入“全年促销”的运营模式。 业内普遍认为,“全年促销”反映出当前流通行业恶性竞争日益加剧,既源于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也受到物价全面上涨的影响。在流通结构重组背景下,具备价格优势的渠道加速整合资源。中国电商平台的“低价战略”成为竞争加剧的关键因素。其凭借资本实力和本土化生产体系,业务已从时尚和美妆扩展至生鲜食品,市场竞争持续升温。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在本就激烈的线上线下竞争中,中国电商的加入使“价格更低”成为企业生存的底线。尽管企业试图通过折扣促销提振消费,但在生活必需品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整体需求反而持续下滑。 在内需疲软与监管滞后的环境下,中国电商平台正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以分散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自美国取消对中国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待遇以来,韩国市场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借助资本优势,中国电商平台持续加码在韩投资,而TMon、Homeplus、Balaan等本土平台则因投资热度放缓面临竞争压力。 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正与物流公司希杰(CJ)大韩通运推进“三日达”配送服务,并加快今年年内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度。全球速卖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整体销售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复购率较高的生鲜品类占比持续上升。目前,韩国物流中心的具体启用时间仍在协调中。”与此同时,此前布局相对谨慎的Temu和希音(Shein)也已调整策略,积极拓展本地卖家资源并加强市场营销力度。 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系教授姜俊英(音)指出,面对中国电商平台在规模与资本上的双重优势,韩国流通企业在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同时,被动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预计中资平台未来将以掌控韩国市场或推动转口贸易最大化为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平台体系建设。 希音(Shein)去年7月在首尔圣水洞开设的快闪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23:43:43 -
济州岛外籍游客数量超疫前水平 人均消费小幅下降
去年到访济州岛的外籍游客数量超越疫前水平,但人均消费水平有所下降。据济州观光协会与济州旅游发展局1日数据,去年访问济州岛的游客数量总计1378万人次,其中外籍游客占比13.8%,达190.7608万人次。 访问济州岛的外籍游客数量在2016年达到360.3021万人次的峰值后,受“萨德”风波影响,2017年骤降至123.0604万人次,2018年为122.4832万人次,2019年回升至172.6132万人次,去年超越新冠疫前水平。 济州旅游发展局面向1.2万名国内外游客进行的调查显示,访问济州岛的外籍游客中,自由行占比90.1%,部分跟团游2.9%,全程跟团游7%。 外籍游客在济州岛停留时长平均为4.73天(五天四晚),其中男性游客平均4.72天,女性游客4.73天。从年龄来看,40多岁游客停留时间最长,为5.48天,而20多岁和50多岁游客停留时长相对较短,为4.63天。此外,自由行游客平均停留4.77天,而再访济州三次的游客停留时间最长,达9.17天。 访客数量增长的同时,外籍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降至961.3美元,较2023年(1033.9美元)减少72.6美元。其中,自由行游客人均消费943.7美元,同比减少95.39美元。消费结构方面,国际机票及船票费用为267.8美元,占比最高,其次是购物(230.5美元)、住宿(151.9美元)和餐饮(136.9美元)等。 过去三年内,外籍游客再访济州的比率为10.1%,其中二次访问占比5.8%,三次访问占比2.2%,四次及以上占比2%。此外,乘坐邮轮到访的游客停留时长平均为5.04小时,较2023年增加0.8小时。从客源国来看,中华地区游客的停留时间较长,平均为5.31小时。 到访济州岛的韩国游客中,自由行比例高达97.2%,部分跟团游仅占0.3%,全程跟团游2.5%。自由行占比较2023年上升1.3个百分点,而全程跟团游则下降1.4个百分点。 韩国游客在济州岛的停留时长平均为3.74天(四天三晚),较前一年增加0.09天。男性游客平均停留3.7天,女性为3.77天。年龄方面,60多岁游客停留时间最长,为4.58天,20多岁年轻游客停留时间最短,仅3.53天。 韩国游客人均消费金额为66.9979万韩元(约合500美元),较2023年的66.5843万韩元增加4136韩元。其中,自由行游客人均消费66.6809万韩元,较前一年增长3104韩元。 此外,韩国游客再访济州的比率高达86.5%,其中二次访问占比37.6%,三次访问占比29.9%,四次及以上占比19%。 外籍游客对济州旅游的整体满意度为4.15分(满分5分),好评率达88.4%。交通工具使用方面,外籍游客乘坐出租车的比例为36%,公交车为32.2%,租车为19.5%。值得注意的是,济州引入移动支付系统等便捷服务后,游客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有所上升。此外,邮轮停靠次数增加,旅客停留时间延长,也推动整体满意度的提高。 相比之下,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为4.04分,较前一年下降0.04分。济州旅游发展局表示,计划继续推进差异化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济州旅游的普及性,并通过“与济州的约定”旅游活动,提高游客旅行满意度,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济州岛西归浦柱状节理带【摄影 记者 陈姗娜】
2025-04-01 19:10:17
-
韩国航空公司下调国际航线燃油附加费 或刺激五月出境游热潮
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影响,韩国主要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燃油附加费连续两月下调,并创下近三年来最低水平,旅客购票成本有望大幅减轻。叠加即将到来的五月黄金连休,韩国航空客运量有望显著增长。 据韩国航空业界23日消息,大韩航空将自5月1日起,下调国际航线(韩国出发单程)机票的燃油附加费,最大降幅达22.6%。调整后,附加费用将由目前的1.35万韩元至9.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8元至505元),下调至1.05万韩元至7.65万韩元。 韩亚航空也宣布自5月起实施新一轮调价,其国际线燃油附加费将下调最多21.1%。届时,乘客将按1.17万韩元至6.56万韩元的区间支付相关费用。以美元计费的真航空(Jin Air)亦同步下调国际航线附加费,最低为1美元,最高4美元。 航空业界表示,韩国国际航线燃油附加费连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定价基准的MOPS价格持续走低。据了解,2025年3月16日至4月15日期间的MOPS平均价为每加仑197.94美分,降至第5档。而两个月前仍维持在第8档,降幅显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韩航空本次将国际航线附加费降至第5档,乃自2019年6月以来首次,距今已时隔5年10个月。当时其最短航段的国际线附加费为8400韩元。而以价格计算,此次下调也创下自2022年2月(1.08万韩元)以来最低纪录。自新冠疫情期间附加费曾一度取消或大幅减少后,自2022年起费用逐步回升。 随着五月黄金连休临近,航空公司普遍看好即将到来的出境旅游热潮。事实上,大韩航空、韩亚航空、济州航空等韩国主要航司飞往济州岛的航班机票已大部分售罄。5月1日为劳动节,若民众在5月2日请假一天,即可连休六日,利好出境游计划。 韩国航空业一位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线,尤其是飞往济州岛的航班已几乎售罄。随着5月黄金连休临近,海外旅游需求明显回暖,届时旅客购票热情将进一步高涨。” 24日,在仁川中区大韩航空维修机库前,大韩航空的员工们正在对波音777-300ER型HL8008航班的飞机机身进行清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4 23:13:20 -
赴美上市大捷 "东方星巴克"霸王茶姬剑指韩国市场
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中国茶饮品牌霸王茶姬(CHAGEE)逆势赴美上市,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近年来最大规模赴美IPO的中国消费品牌之一。与此同时,霸王茶姬还宣布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加速全球商业版图的扩张步伐。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霸王茶姬4月17日以股票代码“CHA”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每股28美元。上市首日股价一度上涨49%,最终收涨约15%,报32.44美元。公司此次共发行1470万份美国存托股票(ADS),募资约4.11亿美元,市值超过50亿美元。 IPO研究机构Renaissance Capital数据显示,霸王茶姬是自去年5月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极氪之后,赴美募资规模最大的中国企业。年仅30岁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张俊杰持有公司19.9%的股份,身家估值约11亿美元。 本月17日,霸王茶姬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图片来源 网络】 霸王茶姬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中国云南昆明。以“东方星巴克”为目标的霸王茶姬采用传统茶叶搭配水果、牛奶、芝士等多种食材,主打高端中式茶饮,发展速度惊人。相较传统奶茶,霸王茶姬的产品更贴近东方茶文化,也更注重健康与口感。在这种差异化定位下,公司在新冠疫情期间也实现门店数量的迅猛扩张。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开设超过6400家门店,并计划今年春季在美国洛杉矶开设首家门店,正式进军北美市场。据霸王茶姬方面公开数据,公司去年营收达17亿美元,净利润约3.45亿美元。张俊杰此前公开表示,创办公司时就全面对标星巴克,未来希望在营收和品牌影响力上超越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门店扩张方面,霸王茶姬也积极对标星巴克,不仅维持高密度的门店布局,还推出类似“星巴克臻选”的“超级茶仓”,门店面积超过200平方米,主打沉浸式茶饮体验。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霸王茶姬以日均6家的速度拓展门店,数量已达6300多家,而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大约8410家。 近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茶饮消费依旧展现出强劲动能。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已达1040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翻倍增长,2023年已经突破1500亿元。其中,价格亲民、定位年轻的品牌成为消费主力,霸王茶姬则正处于这一浪潮的核心。 霸王茶姬韩国官方Instagram账号【图片来源 Instagram截图】 霸王茶姬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同时,还宣布正式进军韩国市场。近日,霸王茶姬在Instagram上开设韩国官方账号,预告即将开设门店。这一举动与此前喜茶在首尔开店的步伐类似,中国茶饮品牌正在加速布局韩国市场。有数据显示,喜茶在首尔首家门店开业当天销量高达2700杯,由此可见韩国市场的强劲需求。 随着中国茶饮市场竞争加剧,各大品牌开始积极寻找海外增长空间。十多年前,贡茶、COCO都可和老虎堂(Tiger Sugar)等中国台湾奶茶品牌在韩国市场打下基础。如今,霸王茶姬、喜茶、蜜雪冰城等“第二代”中国大陆茶饮品牌则以更高端、更本土化的形象接棒出海。 在中韩关系复杂交织的背景下,韩国消费者对中式饮品和美食的喜爱依旧不减,成为中国品牌海外扩张的宝贵机会。随着霸王茶姬正式加入韩国市场竞争,新一轮茶饮出海潮或进一步加速。
2025-04-24 00:48:58 -
韩元贬值重创外汇交易 韩国四大银行13年来首现亏损
去年,受韩元贬值影响,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韩亚银行、友利银行四大商业银行在外汇交易中出现13年来的首次亏损。 韩国金融监督院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大商业银行在外汇交易方面亏损823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2.1亿元)。外汇交易损益是指银行在回收美元、日元等外汇资产或偿还外币债务过程中所产生的汇兑损益。 此次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尽管美元指数已跌至三年来最低点,但韩元兑美元汇率尚未同步回升。截至本月22日,美元指数下跌9%,而韩元汇率仅上涨3%。对此,韩国银行业预计,外汇相关风险在短期内仍将持续,并正紧急制定应对方案。 数据还显示,四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RWA)同比增长9%,达到849万亿韩元。这一增长导致衡量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核心指标——普通股一级资本(CET1)比率出现下降。有分析指出,为控制CET1比率,商业银行可能进一步收紧贷款政策。 韩国四大商业银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23 19:09:18 -
中美贸易战刺激金价 韩国黄金市场现"淘金热"
韩国交易所20日公布的数据,截至本月18日,黄金现货市场的日均交易额达到509.1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6093亿元),较去年日均交易额(115.23亿元)激增341.85%。 从月度数据来看,去年12月黄金日均交易额仅为194.43亿韩元,尚未突破200亿韩元大关。但进入2024年后,1月交易额增至250.92亿韩元,2月更是飙升至809.13亿韩元。虽然3月(517.42亿韩元)和4月(400.86亿韩元)有所回落,但仍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在交易量方面,截至本月18日,黄金日均交易量达353.6公斤,同比增长241.45%。这一增长主要受国际金价持续走强推动。数据显示,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17日收于每盎司3328.40美元,而16日更创下3346.40美元的历史新高,较去年年底上涨26%。 专家普遍认为,在短期内全球资金将持续流入黄金市场,推动金价维持上涨态势。iM证券分析师朴相贤(音)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削弱了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导致美元走弱而金价走强。此外,中国正在减少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同时增加黄金储备,这些因素都可能为金价进一步上涨提供支撑。”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21 20:29:28 -
中国船舶入美成本上升 韩国HMM等亚洲航企迎利好
在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高额入港费用后,近期又决定对汽车运输船按每辆车150美元征收入港费用,这一最新政策使全球航运和造船业的利益格局变得愈发复杂。 根据业内21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上周正式宣布,自今年10月起,对所有在非美国船厂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每CEU(可装载一辆小型汽车的空间)150美元的入港费用。由于目前并无美国本土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该项措施事实上适用于所有现役汽车运输船。 这一条款此前并未出现在USTR今年2月公布的征费草案中。当时草案仅涉及对中国航运公司所拥有的船舶,及各国航运公司旗下中国制造船舶征收入港费用,单次最多可达100万美元。最终政策细化为:对中国航运公司船舶每吨收取50美元,对中国制造船舶每吨收取18美元。 受此影响最大之一的是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汽车物流公司——现代格洛维斯(Hyundai Glovis)。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60亿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新高;营业利润达1.7529万亿韩元,为历年次高水平。尤其在整车海运业务方面,该公司实现销售额4.00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5%。这主要得益于全球汽车运输运价上扬,以及其大客户现代与起亚汽车在美销量创下170万辆历史新高。 然而,尽管汽车运输收入占现代格洛维斯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5%左右,该公司仍面临不小压力。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现代汽车集团今年3月26日在美国佐治亚州埃拉贝尔(Ellabell)建成“现代汽车集团Metaplant America”(HMGMA),并加速推进当地整车生产,预计未来对跨海运输的依赖将降低,运输模式也将向全散件组装(CKD)运输转变。 数据显示,去年现代格洛维斯CKD业务销售额为11.428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3%,占公司总收入约四成。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美国产整车替代进口将减少入港费支出,CKD业务则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该公司一名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全球运营的汽车运输船中,几乎无一为美国船厂建造,因此该政策对所有汽车运输公司均有相同影响,暂难断言会给本公司带来重大损失,具体影响尚在评估中。 与此同时,美国新政则可能为韩国航运与造船业带来间接利好。韩国进出口银行引用英国克拉克森研究机构(Clarkson Research)的数据指出,韩国大型航运公司韩新海运(HMM)旗下中国制造船舶占比仅为7.3%,在全球前八大航运企业中排第三低,仅高于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以及中国台湾航运公司阳明海运。 相较于全球三大航运巨头——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MSC,16.8%)、丹麦马士基(Maersk,10.0%)和法国达飞海运(CMA CGM,32.9%)的中国船舶占比,HMM明显更具成本优势。分析人士指出,若美国按制造国对入港费用进行区别征收,日韩和中国台湾船企的成本压力将显著低于欧洲同行。 韩国造船业亦迎来顺风。由于担忧中国产船舶在美入港成本上升,越来越多国际船东转向韩国造船厂。据悉,希腊船运公司Capital Maritime近期正考虑向韩国HD现代三湖重工与HD现代尾浦造船订购共计20艘集装箱船。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年3月韩国接单量为82万CGT(17艘),超过中国的52万CGT(31艘),跃居全球首位。 平泽港等待出口的汽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1 20:24:41 -
韩国进口物价连续两月下行 国际油价走低抵消韩元升值影响
油价持续上涨【图片来源 韩联社】 尽管上月韩元兑美元汇率走高,但受国际油价一个月内下跌7%的影响,韩国进口物价连续两个月下跌。 韩国银行(央行)16日发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报告显示,今年3月韩国进口物价指数为143.04(2020年=100),环比下降0.4%,继2月下降1%后连两个月呈下行趋势。意味着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四个月的上涨态势告一段落。 从品类来看,原材料价格环比下降3.3%,而中间产品(0.7%)、资本品(1.6%)和消费品(0.9%)价格均保持上涨。具体来看,矿产品(-3.7%)和煤炭及石油制品(-3.2%)价格跌幅显著,其中,原油(-6.2%)、石脑油(-3.9%)、丙烷气(-2.4%)及二次电池(-3.5%)等细分品类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央行分析指出,尽管3月韩元兑美元汇率环上升,从2月的平均1445.56韩元上涨至3月的1456.95韩元,但国际油价的大幅回落成为主导进口物价走势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迪拜原油月均价格从2月的每桶77.92美元降至3月的72.49美元,下跌7%。 央行物价统计组负责人李文熙(音)表示:“4月以来,迪拜原油价格延续下行趋势,环比下降5.4%,而韩元兑美元汇率则小幅上涨约0.3%。当前市场不确定性较高,但若这一趋势持续,油价下跌将对进口物价产生显著影响。”他强调,虽然关税因素未直接计入进口物价调查因素,但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市场供需调整及企业定价策略等因素仍可能对物价走势产生间接影响。 在出口方面,3月出口物价指数(韩元基准)环比回升0.3%至135.00。其中,农林水产品价格上涨1.6%,工业制品在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1.2%)和一次金属制品(2%)等品类带动下上涨0.3%。闪存(6.1%)、电动机(5.7%)和精炼铜制品(5.1%)等细分品类涨幅居前。 贸易数据显示,3月进口物量指数同比上升5.1%至113.92,进口金额指数上升1.8%至136.10;出口物量指数同比上升3.4%至121.18,出口金额指数上升0.9%至133.96。此外,净商品交易条件指数同比上升0.8%至92.53,实现连续21个月同比上涨,主要得益于进口价格(-3.2%)降幅大于出口价格(-2.4%)。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同比提升4.3%至112.13,反映出净交易条件指数和出口物量指数的同步改善。
2025-04-16 22:49:10 -
美元走软未带动韩元升值 韩元汇率持续承压
首尔外汇市场数据显示,本月14日,韩元兑美元汇率收于1424.1韩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5.8韩元。这是自去年12月6日(1419.2韩元)以来,时隔四个月的最低收盘价。 市场分析认为,此次韩元汇率下跌主要受全球“抛售美元”风潮影响。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关税政策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 数据显示,反映美元对六大主要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从去年10月的100点起步,在“特朗普交易”推动下,今年1月13日攀升至110.164点高位。然而,随着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下调和衰退风险上升,美元持续走弱,本月11日更跌至99.005点,创近三年新低。相较今年1月13日的峰值,美元贬值达到10.53%。 值得注意的是,韩元表现落后于其他主要货币。尽管美元指数下跌超10%,但同期韩元兑美元仅升值3.28%,远低于欧元(11.56%)和日元(10.5%)的涨幅。 市场分析指出,特朗普提出的互征关税政策以及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加剧了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对韩元汇率构成压力。特别是考虑到中国作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美贸易摩擦对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冲击尤为显著。 新韩银行研究员白石贤(音)表示:“尽管美国暂缓加征关税让市场获得喘息,但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仍在持续。作为对中国经济高度敏感的货币,韩元汇率将继续受到人民币波动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美元纸币【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16 00:11:12 -
半导体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 韩国半导体产业面临成本压力
三星电子【图片来源 韩联社】 近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核心原材料价格呈持续上涨态势。受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调整及原材料主产国自然灾害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不确定性显著加剧。分析指出,若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延续,韩国半导体企业的盈利能力或将受到显著冲击。 半导体关键原材料锡的现货价格已突破每吨3.7万美元,创下202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一涨势主要源于全球主要锡产区的供应中断。上月末,缅甸地区发生7.7级强震,导致当地锡矿开采及冶炼设施严重受损。同时,非洲重要产锡国刚果因持续内战,锡原料出口同样受阻。作为半导体封装环节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锡因其优异的焊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芯片与电路板的连接。 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推行的关税政策进一步扩大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数据显示,截至上月末,用于半导体内部电路连接的铜材价格已攀升至每磅5.183美元,年内累计涨幅高达28%,创历史新高。行业分析认为,此轮上涨主要受企业在美国正式加征铜关税前的恐慌性囤货影响。此外,应用于液晶面板和半导体制造的稀有金属铟价格同样持续走高,最新报价已达每公斤400美元,较去年年初(260美元)大幅上涨逾50%。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战持续深化,叠加美国对华高关税政策影响,中国已开始加强对稀有金属出口的管控。考虑到全球半导体产业对中国的铟、镓等关键材料依赖度高。若中国进一步收紧出口政策,或将直接冲击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 若今后半导体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增大,半导体成本上升将导致收益性下降。韩国企业虽然致力于制造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DR5等尖端半导体,但通用存储器的销售比重仍然不少。 市场担忧,若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延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将面临显著成本压力。尽管这些企业在高带宽存储器(HBM)和DDR5等高端产品领域保持技术领先,但产品结构中通用存储器仍占据相当比重。特别是在DRAM和NAND等对价格敏感的通用存储器市场,韩国企业正面临中国厂商长鑫存储(CXMT)等以价格优势发起的激烈竞争。 韩国半导体企业核心生产材料高度依赖海外进口,导致企业成本压力持续攀升。然而,受制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客户议价能力,难以通过产品提价来转嫁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使得整体盈利空间受到显著挤压。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在关税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半导体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剧。韩国半导体企业应加速推进供应链多元化战略,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2025-04-10 19:54:59 -
中国电商平台加速布局 韩国流通业深陷"价格战"
在关税壁垒和高汇率双重压力下,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叠加内需长期低迷,流通行业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与此同时,中国流通企业凭借“无差别低价”战略加速扩张,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成为扰动韩国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 据业界8日消息,韩国主要流通企业正深陷价格战泥潭。乐天、新世界等大型流通集团持续扩大跨业态联合促销,旗下大型超市纷纷推出超低价商品;Coupang、11号街等电商平台也已转入“全年促销”的运营模式。 业内普遍认为,“全年促销”反映出当前流通行业恶性竞争日益加剧,既源于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也受到物价全面上涨的影响。在流通结构重组背景下,具备价格优势的渠道加速整合资源。中国电商平台的“低价战略”成为竞争加剧的关键因素。其凭借资本实力和本土化生产体系,业务已从时尚和美妆扩展至生鲜食品,市场竞争持续升温。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在本就激烈的线上线下竞争中,中国电商的加入使“价格更低”成为企业生存的底线。尽管企业试图通过折扣促销提振消费,但在生活必需品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整体需求反而持续下滑。 在内需疲软与监管滞后的环境下,中国电商平台正加速布局韩国市场,以分散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自美国取消对中国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待遇以来,韩国市场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借助资本优势,中国电商平台持续加码在韩投资,而TMon、Homeplus、Balaan等本土平台则因投资热度放缓面临竞争压力。 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正与物流公司希杰(CJ)大韩通运推进“三日达”配送服务,并加快今年年内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度。全球速卖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整体销售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复购率较高的生鲜品类占比持续上升。目前,韩国物流中心的具体启用时间仍在协调中。”与此同时,此前布局相对谨慎的Temu和希音(Shein)也已调整策略,积极拓展本地卖家资源并加强市场营销力度。 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系教授姜俊英(音)指出,面对中国电商平台在规模与资本上的双重优势,韩国流通企业在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同时,被动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预计中资平台未来将以掌控韩国市场或推动转口贸易最大化为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平台体系建设。 希音(Shein)去年7月在首尔圣水洞开设的快闪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8 23:43:43 -
济州岛外籍游客数量超疫前水平 人均消费小幅下降
去年到访济州岛的外籍游客数量超越疫前水平,但人均消费水平有所下降。据济州观光协会与济州旅游发展局1日数据,去年访问济州岛的游客数量总计1378万人次,其中外籍游客占比13.8%,达190.7608万人次。 访问济州岛的外籍游客数量在2016年达到360.3021万人次的峰值后,受“萨德”风波影响,2017年骤降至123.0604万人次,2018年为122.4832万人次,2019年回升至172.6132万人次,去年超越新冠疫前水平。 济州旅游发展局面向1.2万名国内外游客进行的调查显示,访问济州岛的外籍游客中,自由行占比90.1%,部分跟团游2.9%,全程跟团游7%。 外籍游客在济州岛停留时长平均为4.73天(五天四晚),其中男性游客平均4.72天,女性游客4.73天。从年龄来看,40多岁游客停留时间最长,为5.48天,而20多岁和50多岁游客停留时长相对较短,为4.63天。此外,自由行游客平均停留4.77天,而再访济州三次的游客停留时间最长,达9.17天。 访客数量增长的同时,外籍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降至961.3美元,较2023年(1033.9美元)减少72.6美元。其中,自由行游客人均消费943.7美元,同比减少95.39美元。消费结构方面,国际机票及船票费用为267.8美元,占比最高,其次是购物(230.5美元)、住宿(151.9美元)和餐饮(136.9美元)等。 过去三年内,外籍游客再访济州的比率为10.1%,其中二次访问占比5.8%,三次访问占比2.2%,四次及以上占比2%。此外,乘坐邮轮到访的游客停留时长平均为5.04小时,较2023年增加0.8小时。从客源国来看,中华地区游客的停留时间较长,平均为5.31小时。 到访济州岛的韩国游客中,自由行比例高达97.2%,部分跟团游仅占0.3%,全程跟团游2.5%。自由行占比较2023年上升1.3个百分点,而全程跟团游则下降1.4个百分点。 韩国游客在济州岛的停留时长平均为3.74天(四天三晚),较前一年增加0.09天。男性游客平均停留3.7天,女性为3.77天。年龄方面,60多岁游客停留时间最长,为4.58天,20多岁年轻游客停留时间最短,仅3.53天。 韩国游客人均消费金额为66.9979万韩元(约合500美元),较2023年的66.5843万韩元增加4136韩元。其中,自由行游客人均消费66.6809万韩元,较前一年增长3104韩元。 此外,韩国游客再访济州的比率高达86.5%,其中二次访问占比37.6%,三次访问占比29.9%,四次及以上占比19%。 外籍游客对济州旅游的整体满意度为4.15分(满分5分),好评率达88.4%。交通工具使用方面,外籍游客乘坐出租车的比例为36%,公交车为32.2%,租车为19.5%。值得注意的是,济州引入移动支付系统等便捷服务后,游客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有所上升。此外,邮轮停靠次数增加,旅客停留时间延长,也推动整体满意度的提高。 相比之下,韩国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为4.04分,较前一年下降0.04分。济州旅游发展局表示,计划继续推进差异化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济州旅游的普及性,并通过“与济州的约定”旅游活动,提高游客旅行满意度,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济州岛西归浦柱状节理带【摄影 记者 陈姗娜】
2025-04-01 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