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航空’新闻 107个
-
电动汽车陷市场鸿沟 关税博弈下储能成韩国电池曙光
在复杂的市场地形中,韩国电池产业正在面临生存与转型的十字路口。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鸿沟期(Chasm),电池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加上关税、补贴和环保法规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整个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美对立加剧,中国电池企业主导的北美储能系统(ESS)市场出现裂缝,韩国企业或迎来一线生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对中国提高关税至145%,同时对70多个国家的对等关税暂缓90天实施。早在3月,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针对中国电池的《外国敌对电池依赖脱钩法案》,该法案2028年10月起生效。届时,美国国土安全部资金不得用于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海辰储能六家中国主要电池企业产品。 如果美国对中国电池加征关税,限制进入ESS市场,韩国电池厂商则会迎来重大转机。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北美ESS电池需求达78GWh,其中约87%为中国产品,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从今年的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这与陷入鸿沟的电动汽车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增长率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3年的38.8%,2024年为26.8%,今年预计断崖式跌至14.3%。 更严重的问题是,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的主要客户北美与欧洲的车企销量正在下降,而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却在激增,这对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造成直接冲击。今年1至2月,包括比亚迪(80.6%)、奇瑞(248%)和小鹏(328.6%)等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销售同比增长显著。反观特斯拉(-14%)出现负增长,现代(15.9%)、宝马(9.7%)、奔驰(1.7%)仅为小幅增长。 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增长预计持续至年底,韩国三大电池厂商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则会跌至17%,不计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会降至41.8%。在此背景下,SNE Research副社长吴益焕强调ESS的重要之处称,如果中国电池退出北美市场,能大规模供应ESS电池的国家唯有韩国,应该瞄准全球ESS市场中已经固定的方形磷酸铁锂(LFP)电池。 当前电池企业的“摇钱树”是ESS,但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电动汽车也不容忽视,企业必须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取得战略平衡。在电动汽车领域,中韩之间的技术竞争也愈发激烈。韩国主攻高能量密度电池,面向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专注技术深耕;中国则以高性价比电池为武器,聚焦经济型乘用车、商用车和区域物流车,呈现用途分化趋势。 目前,电动汽车依旧占据全球电池总需求的70%至80%,市场短期受阻,但长期趋势向上。SNE Research预测,截至203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或达6700万辆,年均增长13%。同期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预计增至4144GWh,年均增长15%。 值得关注的是,2029年起北美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吴益焕指出,中国市场预计在2027年前保持年均18%的显著增长,但在2029年市场渗透率达到80%后,增长率则会降至2%至3%。届时,北美和欧洲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短期内储能市场是电池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从技术积累与全球布局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电池还是不可动摇的核心阵地。未来的竞争不仅围绕产能与成本,更聚焦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电池企业要想在全球舞台稳住阵脚,必须同时在“ESS的现实”与“电动化的未来”之间精准拿捏,打造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4-18 20:07:37 -
中国对韩免签带动出境热潮 仁川机场第一季度旅客吞吐量创新高
中国政府自去年11月起对韩国公民实行短期免签政策,推动今年第一季度经由仁川国际机场前往中国的旅客数量同比增长24%。随着下月初“黄金假期”的来临,届时仁川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达到每日21万人次。 仁川国际机场公社日前公布今年第一季度经营成果及五月“黄金假期”疏运对策显示,仁川机场第一季度执行客运航班共10.581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1860.659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航班数量增长5.7%,旅客吞吐量增长7.8%。这一数据较2019年创下的疫前最高纪录1791.2518万人次(日均旅客19.9028万人次)增长3.8%,创下历史新高。 短途出境旅游成为拉动整体客运量增长的主力。受汇率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旅客更加偏好短程旅行。尤其是在中国对韩国公民实施免签政策后,赴华旅客大幅增加。第一季度前往中国的旅客达266万人次,同比增长24.1%,占旅客总数的14.3%,在所有航线中增幅最大。 东南亚航线作为典型短途航线,第一季度共输送旅客567万人次,占比最高,达30.5%。前往日本的旅客也达到481万人次,占比25.9%,同比增长10.4%。美洲航线旅客为15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前往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地区的旅客则为68万人次,同比减少12.9%。 从执飞航空公司来看,大型航空公司业绩增长11.3%,而廉价航空公司仅增长2.6%。原因在于受去年12月29日济州航空务安机场空难事故影响,济州航空的航班量和旅客量分别下降7%和15.5%。 仁川机场今年国际旅客吞吐总量预计在7127万至7664万人次之间。韩国民众出境旅游需求增加及国际航线恢复带来利好影响,但美国特朗普政府带来的关税风险,以及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机场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今年一季度仁川机场营收643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12亿元),与疫前2019年同期的6585亿韩元相近。营业利润为1991亿韩元,净利润为1662亿韩元,分别仅为2019年同期的56.8%和66.3%。此外,资产负债率也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31.1%猛增至今年第一季度的102.1%。机场方面表示,委托服务和折旧费用增加,第四阶段建设投资不断上升,但随着净负债减少,预计未来会逐步下降。 今年4月30日至5月6日期间包含劳动节、佛诞节、儿童节多个韩国法定节假日,这一“黄金假期”仁川机场日均旅客吞吐量预计达到21.1万人次。其中,5月3日(星期六)或迎来最大客流量,第一航站楼接待14.58万人次,第二航站楼7.22万人次,总计约21.8万人次。 为缓解拥堵,仁川机场计划把两座航站楼的2号出境大厅开放时间提前至早上5点,并投入160名短期人力,全力维持安检设备100%的运转率。此外,假期内机场在航站楼附近设立4350个车位的免费临时停车场,并安排最多3辆临时循环巴士运行。仁川机场还计划加大对智能通关系统(Smart Pass)的宣传,并扩大“自助托运”区域,进一步提升出境效率。 今年1月春节期间,仁川机场出境大厅济州航空值机柜台前人头攒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7 20:22:53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航空工业核心力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AVIC)是中国主要的航空制造企业之一,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航工业业务涵盖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科研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100余家子公司,员工总数达40万人。
2025-04-17 03:38:28 -
韩国职场离职率攀升 百强企业员工"黏性"不降反增
9日,在京畿道水原市举行的“水原工作岗位博览会”上。青年们在查看招聘公告栏。【图片新闻 韩联社】 尽管近年来韩国20至40岁年轻人受频繁跳槽风潮及经济低迷影响,自愿离职率持续攀升,然而,韩国百强企业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不降反升。 16日,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面向销售额排名前100位的韩国企业中,公开近5年的员工在职年限数据的80家企业进行调查并发布结果显示,以去年为基准,受访企业的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为14.03年,较2020年增加0.48年。数据显示,大企业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呈温和上升趋势,具体来看,2020年为13.55年,2021年为13.7年,2022年为13.63年,2023年为13.91年。 其中,女性员工在职年限的增长尤为明显。女性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从2020年的11.38年提升至2024年的12.94年,增加1.56年;相比之下,男性员工的在职年限仅从14.29年上升至14.41年,增幅为0.12年。男女员工在职年限的差距从2020年的2.91年缩小至2024年的1.47年。 从企业来看,去年,起亚汽车员工平均在职年限最长,为21.80年;其次为KT(20.5年)、SK仁川石油化学(20年)、花旗银行(18.84年)、SK能源(18.68年)、Hanon系统(18.64年)、大韩航空(18.4年)、SK geocentric(18年)、渣打银行(17.94年)和S-Oil(17.8年)。反之,百强企业中员工平均在职年限最短的是斗山,仅为3.2年。其后依次为未来资产(MiraeAsset ,4.2年)、HD现代重工(4.3年)、Kiwoom证券(6.58年)、Daou科技(6.88年)、GS零售(7.2年)、Naver(7.40年)等。 近几年,在职年限增幅最大的企业是SK Networks,从2020年的9.05年增加至2024年的13.92年,增长4.87年。HD现代重工(3.4年)、易买得(3.2年)、韩国泰科(3年)、三星SDS(2.8年)、三星物产(2.6年)、未来资产证券(2.41年)、乐天购物(2.4年)、现代工程建设(2.3年)和LG显示(2.2年)等企业的员工在职年限也显著提升。反之,现代汽车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从2020年的18.8年下降至2024年的15.8年,减少3年,降幅最为显著。其次依次为SK能源(2.31年)、高丽锌业(2.17年)、韩华生命(1.7年)、SK geocentric(1.63年)、KG化学(1.3年)、KT(1.1年)以及现代摩比斯(1年)等。
2025-04-16 19:37:46 -
爱敬集团启动战略收缩 拟出售爱敬产业控股权
爱敬集团正启动重大战略调整,计划出售旗下核心子公司爱敬产业的控股权。据业内3日消息,集团拟出售AK控股和爱敬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持有的爱敬产业63.38%股份。这一决定不仅涉及子公司业务调整,更被视为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信号。 爱敬产业代表金尚俊在近期CEO座谈会上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由于近期销售额和营业利润持续下滑,公司正全面评估出售方案。集团正在积极寻求多种途径以优化财务结构。” 数据显示,受消费市场萎缩及经济低迷影响,爱敬产业去年销售额为679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3.5%至474亿韩元。其中,化妆品业务营业利润减少20%,生活用品业务则大幅下滑28.5%。 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同样承受巨大压力。截至去年底,AK控股负债率攀升至328.7%,净借贷规模突破2万亿韩元。为支持AK广场和济州航空等子公司运营,集团通过子公司股份抵押贷款筹措资金,但这一举措进一步加重了财务负担。 值得关注的是,集团旗下其他子公司业绩同样承压。济州航空虽在疫情后迎来复苏,去年销售额创下1.9357万亿韩元的历史新高,但受汇率波动影响,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2.9%,降至799亿韩元。爱敬化学则因全球经济疲软及中国市场供应过剩,销售额同比下滑8.4%至1.6422万亿韩元,营业利润骤降65.7%,仅剩155亿韩元。 面对日益严峻的偿债压力,AK控股的财务状况备受关注。截至去年底,公司需在一年内偿还的短期贷款高达3155亿韩元,而现金储备仅为274亿韩元。在此背景下,出售爱敬产业以缓解资金压力、优化财务结构,已成为集团亟待推进的关键举措。 业内人士预计,一旦爱敬产业正式启动出售程序,将引发激烈竞购。除国内外消费品巨头外,关注韩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及私募基金(PEF)也可能积极参与收购争夺战。 若交易顺利达成,爱敬集团的财务状况有望得到实质性改善。目前,爱敬产业市值约3829亿韩元,其中控股股份价值达2426亿韩元。投资银行业内人士预计,考虑到控股权溢价及资产评估等因素,最终成交金额或将超出当前市值。针对此次出售计划,爱敬产业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公司正全面评估多种可行方案,以优化财务结构并调整业务布局。” 爱敬集团总部大楼【图片来源 爱敬产业】
2025-04-04 00:15:08 -
韩国逾半数百强企业员工平均年薪突破1亿韩元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韩国100强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员工平均年薪超过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韩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 韩联社对销售额前100强企业的事业报告进行全面分析,并于31日发布的结果显示,韩国大型企业员工平均年薪水平呈现持续攀升态势。韩国百强企业中,有55家企业员工平均年薪突破1亿韩元。具体而言,进入"1亿韩元俱乐部"的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9家,逐年递增至2020年12家、2021年23家、2022年35家、2023年48家,直至去年达到55家,较2019年增长约6.1倍。 去年有7家新晋企业加入该行列,包括现代格罗唯视(1亿韩元)、韩华航空航天(1.18亿韩元)、三星电机(1.3亿韩元)以及KT&G(1.7亿韩元)等知名企业。此外,销售额前十强的企业全员跻身"1亿韩元俱乐部"。其中,三星电子员工平均年薪达1.3亿韩元,现代汽车为1.2亿韩元至1.4亿韩元,SK、起亚、LG电子等企业员工平均年薪分别为1.16亿韩元、1.36亿韩元、1.17亿韩元。SK Innovation(1.58亿韩元)、浦项制铁(1.48亿韩元)、HD现代(1.59亿韩元)、SK海力士(1.17亿韩元)、现代摩比斯(1.35亿韩元)的员工平均年薪也均超过1亿韩元。 从企业架构分析,控股公司员工平均年薪普遍高于旗下子公司。以LG集团为例,控股公司平均年薪高达1.87亿韩元,而LG电子(1.3亿韩元)、LG化学(1.3亿韩元)、LG能源解决方案(1.18亿韩元)等子公司则相对较低。据分析,这是由于控股公司高管相对较多。 从行业来看,在销售额100强企业中,S-Oil(1.54亿韩元)、SK innovation(1.58亿韩元)等能源领域企业薪酬水平位居前列,而易买得(5100万韩元)、乐天购物(5250万韩元)等零售流通业则相对较低。韩国经济人协会经济产业本部长相浩(音)指出:"持续的高通胀环境下,大型企业薪酬持续攀升,而中小企业调薪幅度有限,预计未来不同规模企业间的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剧。"
2025-03-31 23:39:08 -
韩亚航空加密中国航线 每周增26班次
韩亚航空31日宣布,自本月30日起,中国航线每周增加26班次,总计运营18条航线,每周航班数量达164班次。 据悉,此前停飞的仁川至成都和仁川至重庆航线自本月30日起每天执飞;仁川至大连航线从每周7班增至10班;仁川至延吉航线从每周5班增至7班,并计划自4月28日起再增1班,达到每周8班;仁川至长春航线从每周4班增至9班;仁川至长沙航线从每周4班增至5班。 此外,韩亚航空还以航线复航为契机,在官网及手机应用程序(APP)上推出优惠促销活动,活动将持续至4月21日。 韩亚航空方面表示,此次大规模增班是为了响应中国对韩国试行免签政策,旨在为旅客提供更多出行选择,并促进韩中两国交流。随着中国政府宣布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入境政策,赴华航线的客运需求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至今年2月,赴华韩国游客数量达453.5万人次,同比增长37%。 值得关注的是,韩国政府计划自今年第三季度起,针对中国团体游客临时实施短期免签政策,以推动旅游市场复苏并促进国内消费。韩亚航空期待通过此次增班,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访韩,助力韩国内需经济增长。 韩亚航空负责人表示:“本次增班旨在配合韩中两国推出的便利化措施。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扩增航班,发挥连接两国的桥梁作用,促进双边交流。” 韩亚航空客机A350【图片提供 韩亚航空】
2025-03-31 22:47:58 -
仁川国际机场喜迎开航24周年 宣布正式开启航空AI新时代
仁川国际机场全景【图片来源 仁川国际机场】 仁川国际机场今年迎来开航24周年,宣布进入航空人工智能(AI)时代。 28日,仁川机场公社在仁川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大厅举行“开航24周年纪念仪式暨航空AI革新蓝图发布会”。活动当天,通过特别影像回顾了仁川国际机场自2001年3月29日开航以来的辉煌历程,同时发布了引领未来航空业的“航空AI革新蓝图”,并举办了第九届“ICN Awards”颁奖典礼,表彰为提升机场服务竞争力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机构。 仁川国际机场作为韩国最重要的航空枢纽,在开航24周年之际,国际旅客吞吐量和国际货运量双双跃居全球第三位,成功跻身全球顶级枢纽机场行列。特别是,随着去年第二航站楼(T2)第四阶段扩建工程的全面竣工,机场年均游客吞吐量提升至1.6亿人次,基础设施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为抢占未来航空业发展先机,仁川国际机场正式发布“AI革新蓝图”,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在全球机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仁川机场公社计划将重点建设航空AI数据中心、航空研发中心和商务中心,并积极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AI创新生态。 在本次发布会上,仁川国际机场与现代汽车集团联合推出的无人驾驶班车示范服务正式启动。这项创新服务将运营于第一、二航站楼之间15公里的连接道路上,车辆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采用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为确保运营安全,每辆车将配备一名安全员应对突发情况。 仁川机场公社社长李鹤宰表示:“在开航24周年之际,仁川国际机场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空枢纽,这离不开政府和国民的大力支持,以及9.4万名机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今后我们将加速推进航空AI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引领全球未来机场发展新模式,为国家AI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作出贡献。"
2025-03-28 22:51:41 -
韩国大企应届生薪资领跑亚洲 全球竞争力几何?
【图片提供 网络】 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在韩国属于超高水准,那么在全球是否也处于较高水平呢?从全球范围来看,韩国大企起薪水平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但相较于美国和英国较低。 近日,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发布的《韩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初薪分析》报告显示,韩国30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不含奖金等额外薪资)达500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7万元),包含额外薪资后的平均年薪达5302万韩元,显著高于韩国全体企业平均起薪3675万韩元。 从国际比较来看,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韩国大企应届毕业生起薪达5.7568万美元,较日本同类型企业高出57.9%。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方面,韩国较日本领先26.5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薪酬竞争力。 韩国头部企业的薪酬水平更为突出。韩国金融监督院和主要就业门户网站数据显示,以税前标准计算,韩国十大企业集团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均突破5000万韩元。其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达6900万至7000万韩元,现代汽车、LG电子、起亚等企业均在5500万至7000万韩元区间。尽管受企业业绩和经济环境影响,大企新员工年薪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维持在5000万至7000万韩元之间。以去年为基准,韩国整体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首次突破5000万韩元大关,较中小企业3200万韩元的起薪水平高出35%,凸显出韩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薪酬差距。 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普通大企为基准,美国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为5.1万美元,德国5万美元,法国3.3万美元,加拿大4.2万美元,英国4.5万美元,澳大利亚3.6万美元,新加坡3万美元,日本2.8万美元。韩国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超过法国,略低于美国和德国。综合考虑各国生活成本、税收政策及福利待遇等因素,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已跻身全球前列,展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自2020年以来,韩国大型企业年薪水平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主要受包括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各行业人才争夺战加剧、IT及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劳动市场结构性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此外,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者)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视程度提升,也成为推动企业薪酬改革的重要因素。 薪酬体系方面,绩效导向的奖金制度与多元化福利政策正成为新趋势。除传统薪资外,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住房补贴等新型福利待遇日益受到重视。调查显示,新一代求职者在择业时,不仅关注薪酬水平,同时更看重长期职业发展空间和企业社会价值等综合因素。 根据大学生调研机构VinuLabs Insight日前发布的《2024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在对500名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70.2%的受访者将"薪资水平"列为首要考虑因素,其次分别为“岗位匹配度”(52.6%)、“企业文化”(33.6%)和“工作地点”(30.2%)等。 在企业偏好方面,三星电子以8.1%的支持率位居榜首,其次依次为Naver(7.2%)、Kakao(5.5%)、现代汽车(4.7%)、希杰娱乐(3.3%)、爱茉莉太平洋(3.2%)、希杰第一制糖(3%)、大韩航空(2.9%)、SK海力士(2.5%)、LG电子(2%)等知名企业。选择理由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39.7%)和“企业荣誉感”(24.4%)占比最高。 就业类型选择上,29.5%的毕业生倾向大型企业,政府机构(17.9%)和国有企业(16.1%)分列二三位。与2021年相比,毕业生对体制内单位的偏好有所下降,而对大型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据悉,《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佳职场”榜单显示,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场格局呈现新变化。三星电子虽从连续四年的榜首位置降至第三,落后于微软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但仍领跑亚洲企业。同时,包括三星电子在内,KB金融集团(第11位),新韩金融集团(第92位)、起亚(第108位)、IBK企业银行(第123位)、现代汽车(第137位)、NAVER(第148位)、SK集团(第153位)、LG(第171位)等24家韩国企业上榜。
2025-03-28 19:53:22 -
韩国公布2025年夏航季计划 国际航班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韩国国土交通部28日发布的2025年夏航季(3月30日至10月25日)航班计划显示,国际航线周航班量达到4783架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3.6%。国内航线每周运营1850架次,同比增长1%。 2025年夏航季,韩国国际航空市场呈现显著复苏态势,航线网络覆盖全球246条航线。与去年夏季相比,国际航班量增长5.6%,但较今年冬季微降2.3%。 在国际航线布局方面,本航季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调整特征。仁川至苏黎世(瑞士)、卡尔加里(加拿大)等停航航线将恢复运营;仁川至布拉格(捷克)、伦敦(英国)、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金海至乌兰巴托(蒙古),大邱至福冈(日本)等热门航线将增加班次;此外,仁川至神户(日本)航线将新开通,进一步完善东北亚航线网络。 国内航空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形成以济州航线为核心、内陆支线为补充的运营格局。数据显示,11条济州航线每周运营1558架次,占国内总运力的84.2%。国土交通部表示,在编制时刻表时,优先保障济州等热门航线的运力需求,同时兼顾8条内陆支线航班的稳定运营。 在安全运营方面,国土交通部已完成对各航空公司运力资源的全面评估。据悉,即将出台的《航空安全创新方案》将引入航班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运营情况优化航班时刻安排。此外,因济州航空客机事故暂停运营的务安国际机场预计于4月18日恢复通航,相关安全检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国土交通部航空政策官金永国(音)表示:“此次夏航季航班计划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变化。我们在增加欧洲、中亚、蒙古等暑期热门航线运力的同时,也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了东南亚航线布局。未来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持续优化航空网络布局,为旅客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仁川国际机场的跑道【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28 18:51:54
-
电动汽车陷市场鸿沟 关税博弈下储能成韩国电池曙光
在复杂的市场地形中,韩国电池产业正在面临生存与转型的十字路口。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鸿沟期(Chasm),电池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加上关税、补贴和环保法规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整个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美对立加剧,中国电池企业主导的北美储能系统(ESS)市场出现裂缝,韩国企业或迎来一线生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对中国提高关税至145%,同时对70多个国家的对等关税暂缓90天实施。早在3月,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针对中国电池的《外国敌对电池依赖脱钩法案》,该法案2028年10月起生效。届时,美国国土安全部资金不得用于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海辰储能六家中国主要电池企业产品。 如果美国对中国电池加征关税,限制进入ESS市场,韩国电池厂商则会迎来重大转机。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北美ESS电池需求达78GWh,其中约87%为中国产品,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从今年的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这与陷入鸿沟的电动汽车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增长率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3年的38.8%,2024年为26.8%,今年预计断崖式跌至14.3%。 更严重的问题是,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的主要客户北美与欧洲的车企销量正在下降,而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却在激增,这对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造成直接冲击。今年1至2月,包括比亚迪(80.6%)、奇瑞(248%)和小鹏(328.6%)等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销售同比增长显著。反观特斯拉(-14%)出现负增长,现代(15.9%)、宝马(9.7%)、奔驰(1.7%)仅为小幅增长。 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增长预计持续至年底,韩国三大电池厂商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则会跌至17%,不计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会降至41.8%。在此背景下,SNE Research副社长吴益焕强调ESS的重要之处称,如果中国电池退出北美市场,能大规模供应ESS电池的国家唯有韩国,应该瞄准全球ESS市场中已经固定的方形磷酸铁锂(LFP)电池。 当前电池企业的“摇钱树”是ESS,但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电动汽车也不容忽视,企业必须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取得战略平衡。在电动汽车领域,中韩之间的技术竞争也愈发激烈。韩国主攻高能量密度电池,面向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专注技术深耕;中国则以高性价比电池为武器,聚焦经济型乘用车、商用车和区域物流车,呈现用途分化趋势。 目前,电动汽车依旧占据全球电池总需求的70%至80%,市场短期受阻,但长期趋势向上。SNE Research预测,截至203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或达6700万辆,年均增长13%。同期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预计增至4144GWh,年均增长15%。 值得关注的是,2029年起北美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吴益焕指出,中国市场预计在2027年前保持年均18%的显著增长,但在2029年市场渗透率达到80%后,增长率则会降至2%至3%。届时,北美和欧洲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短期内储能市场是电池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从技术积累与全球布局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电池还是不可动摇的核心阵地。未来的竞争不仅围绕产能与成本,更聚焦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电池企业要想在全球舞台稳住阵脚,必须同时在“ESS的现实”与“电动化的未来”之间精准拿捏,打造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4-18 20:07:37 -
中国对韩免签带动出境热潮 仁川机场第一季度旅客吞吐量创新高
中国政府自去年11月起对韩国公民实行短期免签政策,推动今年第一季度经由仁川国际机场前往中国的旅客数量同比增长24%。随着下月初“黄金假期”的来临,届时仁川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达到每日21万人次。 仁川国际机场公社日前公布今年第一季度经营成果及五月“黄金假期”疏运对策显示,仁川机场第一季度执行客运航班共10.581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1860.659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航班数量增长5.7%,旅客吞吐量增长7.8%。这一数据较2019年创下的疫前最高纪录1791.2518万人次(日均旅客19.9028万人次)增长3.8%,创下历史新高。 短途出境旅游成为拉动整体客运量增长的主力。受汇率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旅客更加偏好短程旅行。尤其是在中国对韩国公民实施免签政策后,赴华旅客大幅增加。第一季度前往中国的旅客达266万人次,同比增长24.1%,占旅客总数的14.3%,在所有航线中增幅最大。 东南亚航线作为典型短途航线,第一季度共输送旅客567万人次,占比最高,达30.5%。前往日本的旅客也达到481万人次,占比25.9%,同比增长10.4%。美洲航线旅客为15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前往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地区的旅客则为68万人次,同比减少12.9%。 从执飞航空公司来看,大型航空公司业绩增长11.3%,而廉价航空公司仅增长2.6%。原因在于受去年12月29日济州航空务安机场空难事故影响,济州航空的航班量和旅客量分别下降7%和15.5%。 仁川机场今年国际旅客吞吐总量预计在7127万至7664万人次之间。韩国民众出境旅游需求增加及国际航线恢复带来利好影响,但美国特朗普政府带来的关税风险,以及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机场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今年一季度仁川机场营收643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12亿元),与疫前2019年同期的6585亿韩元相近。营业利润为1991亿韩元,净利润为1662亿韩元,分别仅为2019年同期的56.8%和66.3%。此外,资产负债率也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31.1%猛增至今年第一季度的102.1%。机场方面表示,委托服务和折旧费用增加,第四阶段建设投资不断上升,但随着净负债减少,预计未来会逐步下降。 今年4月30日至5月6日期间包含劳动节、佛诞节、儿童节多个韩国法定节假日,这一“黄金假期”仁川机场日均旅客吞吐量预计达到21.1万人次。其中,5月3日(星期六)或迎来最大客流量,第一航站楼接待14.58万人次,第二航站楼7.22万人次,总计约21.8万人次。 为缓解拥堵,仁川机场计划把两座航站楼的2号出境大厅开放时间提前至早上5点,并投入160名短期人力,全力维持安检设备100%的运转率。此外,假期内机场在航站楼附近设立4350个车位的免费临时停车场,并安排最多3辆临时循环巴士运行。仁川机场还计划加大对智能通关系统(Smart Pass)的宣传,并扩大“自助托运”区域,进一步提升出境效率。 今年1月春节期间,仁川机场出境大厅济州航空值机柜台前人头攒动。【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7 20:22:53 -
【파고파자 중국경제】中国航空工业核心力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AVIC)是中国主要的航空制造企业之一,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航工业业务涵盖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科研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100余家子公司,员工总数达40万人。
2025-04-17 03:38:28 -
韩国职场离职率攀升 百强企业员工"黏性"不降反增
9日,在京畿道水原市举行的“水原工作岗位博览会”上。青年们在查看招聘公告栏。【图片新闻 韩联社】 尽管近年来韩国20至40岁年轻人受频繁跳槽风潮及经济低迷影响,自愿离职率持续攀升,然而,韩国百强企业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不降反升。 16日,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面向销售额排名前100位的韩国企业中,公开近5年的员工在职年限数据的80家企业进行调查并发布结果显示,以去年为基准,受访企业的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为14.03年,较2020年增加0.48年。数据显示,大企业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呈温和上升趋势,具体来看,2020年为13.55年,2021年为13.7年,2022年为13.63年,2023年为13.91年。 其中,女性员工在职年限的增长尤为明显。女性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从2020年的11.38年提升至2024年的12.94年,增加1.56年;相比之下,男性员工的在职年限仅从14.29年上升至14.41年,增幅为0.12年。男女员工在职年限的差距从2020年的2.91年缩小至2024年的1.47年。 从企业来看,去年,起亚汽车员工平均在职年限最长,为21.80年;其次为KT(20.5年)、SK仁川石油化学(20年)、花旗银行(18.84年)、SK能源(18.68年)、Hanon系统(18.64年)、大韩航空(18.4年)、SK geocentric(18年)、渣打银行(17.94年)和S-Oil(17.8年)。反之,百强企业中员工平均在职年限最短的是斗山,仅为3.2年。其后依次为未来资产(MiraeAsset ,4.2年)、HD现代重工(4.3年)、Kiwoom证券(6.58年)、Daou科技(6.88年)、GS零售(7.2年)、Naver(7.40年)等。 近几年,在职年限增幅最大的企业是SK Networks,从2020年的9.05年增加至2024年的13.92年,增长4.87年。HD现代重工(3.4年)、易买得(3.2年)、韩国泰科(3年)、三星SDS(2.8年)、三星物产(2.6年)、未来资产证券(2.41年)、乐天购物(2.4年)、现代工程建设(2.3年)和LG显示(2.2年)等企业的员工在职年限也显著提升。反之,现代汽车员工平均在职年限从2020年的18.8年下降至2024年的15.8年,减少3年,降幅最为显著。其次依次为SK能源(2.31年)、高丽锌业(2.17年)、韩华生命(1.7年)、SK geocentric(1.63年)、KG化学(1.3年)、KT(1.1年)以及现代摩比斯(1年)等。
2025-04-16 19:37:46 -
爱敬集团启动战略收缩 拟出售爱敬产业控股权
爱敬集团正启动重大战略调整,计划出售旗下核心子公司爱敬产业的控股权。据业内3日消息,集团拟出售AK控股和爱敬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持有的爱敬产业63.38%股份。这一决定不仅涉及子公司业务调整,更被视为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信号。 爱敬产业代表金尚俊在近期CEO座谈会上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由于近期销售额和营业利润持续下滑,公司正全面评估出售方案。集团正在积极寻求多种途径以优化财务结构。” 数据显示,受消费市场萎缩及经济低迷影响,爱敬产业去年销售额为679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3.5%至474亿韩元。其中,化妆品业务营业利润减少20%,生活用品业务则大幅下滑28.5%。 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同样承受巨大压力。截至去年底,AK控股负债率攀升至328.7%,净借贷规模突破2万亿韩元。为支持AK广场和济州航空等子公司运营,集团通过子公司股份抵押贷款筹措资金,但这一举措进一步加重了财务负担。 值得关注的是,集团旗下其他子公司业绩同样承压。济州航空虽在疫情后迎来复苏,去年销售额创下1.9357万亿韩元的历史新高,但受汇率波动影响,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2.9%,降至799亿韩元。爱敬化学则因全球经济疲软及中国市场供应过剩,销售额同比下滑8.4%至1.6422万亿韩元,营业利润骤降65.7%,仅剩155亿韩元。 面对日益严峻的偿债压力,AK控股的财务状况备受关注。截至去年底,公司需在一年内偿还的短期贷款高达3155亿韩元,而现金储备仅为274亿韩元。在此背景下,出售爱敬产业以缓解资金压力、优化财务结构,已成为集团亟待推进的关键举措。 业内人士预计,一旦爱敬产业正式启动出售程序,将引发激烈竞购。除国内外消费品巨头外,关注韩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及私募基金(PEF)也可能积极参与收购争夺战。 若交易顺利达成,爱敬集团的财务状况有望得到实质性改善。目前,爱敬产业市值约3829亿韩元,其中控股股份价值达2426亿韩元。投资银行业内人士预计,考虑到控股权溢价及资产评估等因素,最终成交金额或将超出当前市值。针对此次出售计划,爱敬产业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公司正全面评估多种可行方案,以优化财务结构并调整业务布局。” 爱敬集团总部大楼【图片来源 爱敬产业】
2025-04-04 00:15:08 -
韩国逾半数百强企业员工平均年薪突破1亿韩元
一项调查显示,去年韩国100强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员工平均年薪超过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韩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 韩联社对销售额前100强企业的事业报告进行全面分析,并于31日发布的结果显示,韩国大型企业员工平均年薪水平呈现持续攀升态势。韩国百强企业中,有55家企业员工平均年薪突破1亿韩元。具体而言,进入"1亿韩元俱乐部"的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9家,逐年递增至2020年12家、2021年23家、2022年35家、2023年48家,直至去年达到55家,较2019年增长约6.1倍。 去年有7家新晋企业加入该行列,包括现代格罗唯视(1亿韩元)、韩华航空航天(1.18亿韩元)、三星电机(1.3亿韩元)以及KT&G(1.7亿韩元)等知名企业。此外,销售额前十强的企业全员跻身"1亿韩元俱乐部"。其中,三星电子员工平均年薪达1.3亿韩元,现代汽车为1.2亿韩元至1.4亿韩元,SK、起亚、LG电子等企业员工平均年薪分别为1.16亿韩元、1.36亿韩元、1.17亿韩元。SK Innovation(1.58亿韩元)、浦项制铁(1.48亿韩元)、HD现代(1.59亿韩元)、SK海力士(1.17亿韩元)、现代摩比斯(1.35亿韩元)的员工平均年薪也均超过1亿韩元。 从企业架构分析,控股公司员工平均年薪普遍高于旗下子公司。以LG集团为例,控股公司平均年薪高达1.87亿韩元,而LG电子(1.3亿韩元)、LG化学(1.3亿韩元)、LG能源解决方案(1.18亿韩元)等子公司则相对较低。据分析,这是由于控股公司高管相对较多。 从行业来看,在销售额100强企业中,S-Oil(1.54亿韩元)、SK innovation(1.58亿韩元)等能源领域企业薪酬水平位居前列,而易买得(5100万韩元)、乐天购物(5250万韩元)等零售流通业则相对较低。韩国经济人协会经济产业本部长相浩(音)指出:"持续的高通胀环境下,大型企业薪酬持续攀升,而中小企业调薪幅度有限,预计未来不同规模企业间的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剧。"
2025-03-31 23:39:08 -
韩亚航空加密中国航线 每周增26班次
韩亚航空31日宣布,自本月30日起,中国航线每周增加26班次,总计运营18条航线,每周航班数量达164班次。 据悉,此前停飞的仁川至成都和仁川至重庆航线自本月30日起每天执飞;仁川至大连航线从每周7班增至10班;仁川至延吉航线从每周5班增至7班,并计划自4月28日起再增1班,达到每周8班;仁川至长春航线从每周4班增至9班;仁川至长沙航线从每周4班增至5班。 此外,韩亚航空还以航线复航为契机,在官网及手机应用程序(APP)上推出优惠促销活动,活动将持续至4月21日。 韩亚航空方面表示,此次大规模增班是为了响应中国对韩国试行免签政策,旨在为旅客提供更多出行选择,并促进韩中两国交流。随着中国政府宣布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入境政策,赴华航线的客运需求大幅增长。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至今年2月,赴华韩国游客数量达453.5万人次,同比增长37%。 值得关注的是,韩国政府计划自今年第三季度起,针对中国团体游客临时实施短期免签政策,以推动旅游市场复苏并促进国内消费。韩亚航空期待通过此次增班,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访韩,助力韩国内需经济增长。 韩亚航空负责人表示:“本次增班旨在配合韩中两国推出的便利化措施。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扩增航班,发挥连接两国的桥梁作用,促进双边交流。” 韩亚航空客机A350【图片提供 韩亚航空】
2025-03-31 22:47:58 -
仁川国际机场喜迎开航24周年 宣布正式开启航空AI新时代
仁川国际机场全景【图片来源 仁川国际机场】 仁川国际机场今年迎来开航24周年,宣布进入航空人工智能(AI)时代。 28日,仁川机场公社在仁川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大厅举行“开航24周年纪念仪式暨航空AI革新蓝图发布会”。活动当天,通过特别影像回顾了仁川国际机场自2001年3月29日开航以来的辉煌历程,同时发布了引领未来航空业的“航空AI革新蓝图”,并举办了第九届“ICN Awards”颁奖典礼,表彰为提升机场服务竞争力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机构。 仁川国际机场作为韩国最重要的航空枢纽,在开航24周年之际,国际旅客吞吐量和国际货运量双双跃居全球第三位,成功跻身全球顶级枢纽机场行列。特别是,随着去年第二航站楼(T2)第四阶段扩建工程的全面竣工,机场年均游客吞吐量提升至1.6亿人次,基础设施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为抢占未来航空业发展先机,仁川国际机场正式发布“AI革新蓝图”,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在全球机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仁川机场公社计划将重点建设航空AI数据中心、航空研发中心和商务中心,并积极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AI创新生态。 在本次发布会上,仁川国际机场与现代汽车集团联合推出的无人驾驶班车示范服务正式启动。这项创新服务将运营于第一、二航站楼之间15公里的连接道路上,车辆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采用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为确保运营安全,每辆车将配备一名安全员应对突发情况。 仁川机场公社社长李鹤宰表示:“在开航24周年之际,仁川国际机场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空枢纽,这离不开政府和国民的大力支持,以及9.4万名机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今后我们将加速推进航空AI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引领全球未来机场发展新模式,为国家AI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作出贡献。"
2025-03-28 22:51:41 -
韩国大企应届生薪资领跑亚洲 全球竞争力几何?
【图片提供 网络】 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在韩国属于超高水准,那么在全球是否也处于较高水平呢?从全球范围来看,韩国大企起薪水平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但相较于美国和英国较低。 近日,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发布的《韩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初薪分析》报告显示,韩国30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不含奖金等额外薪资)达500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7万元),包含额外薪资后的平均年薪达5302万韩元,显著高于韩国全体企业平均起薪3675万韩元。 从国际比较来看,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韩国大企应届毕业生起薪达5.7568万美元,较日本同类型企业高出57.9%。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方面,韩国较日本领先26.5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薪酬竞争力。 韩国头部企业的薪酬水平更为突出。韩国金融监督院和主要就业门户网站数据显示,以税前标准计算,韩国十大企业集团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均突破5000万韩元。其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达6900万至7000万韩元,现代汽车、LG电子、起亚等企业均在5500万至7000万韩元区间。尽管受企业业绩和经济环境影响,大企新员工年薪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维持在5000万至7000万韩元之间。以去年为基准,韩国整体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首次突破5000万韩元大关,较中小企业3200万韩元的起薪水平高出35%,凸显出韩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薪酬差距。 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普通大企为基准,美国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为5.1万美元,德国5万美元,法国3.3万美元,加拿大4.2万美元,英国4.5万美元,澳大利亚3.6万美元,新加坡3万美元,日本2.8万美元。韩国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超过法国,略低于美国和德国。综合考虑各国生活成本、税收政策及福利待遇等因素,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已跻身全球前列,展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自2020年以来,韩国大型企业年薪水平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主要受包括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各行业人才争夺战加剧、IT及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劳动市场结构性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此外,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者)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视程度提升,也成为推动企业薪酬改革的重要因素。 薪酬体系方面,绩效导向的奖金制度与多元化福利政策正成为新趋势。除传统薪资外,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住房补贴等新型福利待遇日益受到重视。调查显示,新一代求职者在择业时,不仅关注薪酬水平,同时更看重长期职业发展空间和企业社会价值等综合因素。 根据大学生调研机构VinuLabs Insight日前发布的《2024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在对500名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70.2%的受访者将"薪资水平"列为首要考虑因素,其次分别为“岗位匹配度”(52.6%)、“企业文化”(33.6%)和“工作地点”(30.2%)等。 在企业偏好方面,三星电子以8.1%的支持率位居榜首,其次依次为Naver(7.2%)、Kakao(5.5%)、现代汽车(4.7%)、希杰娱乐(3.3%)、爱茉莉太平洋(3.2%)、希杰第一制糖(3%)、大韩航空(2.9%)、SK海力士(2.5%)、LG电子(2%)等知名企业。选择理由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39.7%)和“企业荣誉感”(24.4%)占比最高。 就业类型选择上,29.5%的毕业生倾向大型企业,政府机构(17.9%)和国有企业(16.1%)分列二三位。与2021年相比,毕业生对体制内单位的偏好有所下降,而对大型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据悉,《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佳职场”榜单显示,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场格局呈现新变化。三星电子虽从连续四年的榜首位置降至第三,落后于微软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但仍领跑亚洲企业。同时,包括三星电子在内,KB金融集团(第11位),新韩金融集团(第92位)、起亚(第108位)、IBK企业银行(第123位)、现代汽车(第137位)、NAVER(第148位)、SK集团(第153位)、LG(第171位)等24家韩国企业上榜。
2025-03-28 19:53:22 -
韩国公布2025年夏航季计划 国际航班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韩国国土交通部28日发布的2025年夏航季(3月30日至10月25日)航班计划显示,国际航线周航班量达到4783架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3.6%。国内航线每周运营1850架次,同比增长1%。 2025年夏航季,韩国国际航空市场呈现显著复苏态势,航线网络覆盖全球246条航线。与去年夏季相比,国际航班量增长5.6%,但较今年冬季微降2.3%。 在国际航线布局方面,本航季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调整特征。仁川至苏黎世(瑞士)、卡尔加里(加拿大)等停航航线将恢复运营;仁川至布拉格(捷克)、伦敦(英国)、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金海至乌兰巴托(蒙古),大邱至福冈(日本)等热门航线将增加班次;此外,仁川至神户(日本)航线将新开通,进一步完善东北亚航线网络。 国内航空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形成以济州航线为核心、内陆支线为补充的运营格局。数据显示,11条济州航线每周运营1558架次,占国内总运力的84.2%。国土交通部表示,在编制时刻表时,优先保障济州等热门航线的运力需求,同时兼顾8条内陆支线航班的稳定运营。 在安全运营方面,国土交通部已完成对各航空公司运力资源的全面评估。据悉,即将出台的《航空安全创新方案》将引入航班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运营情况优化航班时刻安排。此外,因济州航空客机事故暂停运营的务安国际机场预计于4月18日恢复通航,相关安全检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国土交通部航空政策官金永国(音)表示:“此次夏航季航班计划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变化。我们在增加欧洲、中亚、蒙古等暑期热门航线运力的同时,也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了东南亚航线布局。未来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持续优化航空网络布局,为旅客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仁川国际机场的跑道【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28 18: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