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软件’新闻 15个
-
KGM与奇瑞汽车联合开发中大型SUV 强化技术合作
韩国车企KG Mobility(KGM)2日宣布,与中国奇瑞汽车达成中大型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联合开发协议,并进一步加强技术合作。 此次协议签署仪式前日在中国安徽省芜湖市举行,KGM会长郭载善、代表理事黄基荣,以及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总经理张贵兵等双方高层出席仪式。 本次协议是去年10月KGM与奇瑞汽车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平台许可协议的后续措施。双方计划联合开发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大型SUV,并在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SDV)基础的电气电子架构等领域深化合作。 KGM表示,计划通过此次合作加快研发接替雷斯特(REXTON)的中大型SUV,项目代号为SE-10,计划2026年前完成开发。同时,KGM还可以利用奇瑞汽车的全球平台,在传统燃油车型的基础上拓展环保车型阵容。 KGM会长郭载善表示:“我们即将通过KGM七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奇瑞汽车的全球平台,展开战略合作,推动公司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企业。” KG Mobility与奇瑞汽车中大型SUV联合开发协议签署仪式【图片来源 KGM】
2025-04-02 20:32:57 -
韩国解除卖空禁令 股市重启1.7万亿韩元卖空交易
3月31日,韩国时隔17个月正式解除卖空禁令,韩国股市重新迎来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的卖空交易。 根据韩国交易所31日收盘数据,韩国综合股指(KOSPI)和科斯达克(KOSDAQ)市场卖空交易总额达到1.7284万亿韩元,占当日市场总交易额(15.1473万亿韩元)的11.41%。 从投资者类型来看,外籍投资者的卖空交易额达1.5435万亿韩元,占比高达89.3%;机构投资者的卖空交易额为1708亿韩元,占比9.88%;个人投资者仅为142亿韩元,占比0.82%。 从市场板块来看,KOSPI市场的卖空交易额达1.3012万亿韩元,占该板块交易总额的14.62%。其中,外资交易额达1.178万亿韩元,占比90.52%;机构投资者为1114亿韩元,占比8.55%;个人投资者为120亿韩元,占比0.92%。KOSDAQ市场的卖空交易额为4272亿韩元,其中,外资占比85.57%,其后依次为机构投资者(13.9%)和个人投资者(0.53%)。 在KOSPI市场,卖空交易金额最多的个股是三星电子,达1.2668万亿韩元,并且股价当日下跌了3.99%。空头交易量最多的股票则为东洋管材,成交量达511.9052万股,最终以7.57%的跌幅收盘。 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政策预期影响,叠加韩国卖空禁令解除带来的市场情绪波动,前一交易日韩国股市大幅下挫。KOSPI指数开盘大跌,最终下跌3%,收报2481.12点;KOSDAQ指数也下跌3.01%,收报672.85点。 另外,韩国交易所1日宣布将43家上市公司列为“卖空过热股”,当天禁止其卖空交易。SK海力士、KAKAO等14家KOSPI上市公司和Techwing、Nature Cell等29家KOSDAQ上市公司的卖空交易当天被禁止交易。 KOSPI上市的14家公司包括SK海力士、乐天控股、汉森、SKC、乐天购物、SK、DIC、ILJIN Hysolus、Kakao、韩美半导体、CJ第一制糖、HD现代电子、东远系统、NC软件。KOSDAQ上市的29家公司包括三千堂制药、Nature Cell、济州半导体、Techwing、LS Marine Solution、Nchem、Polaris Office、Genic、SY等。 据悉,若上述公司股票在当日下跌幅度超过5%,卖空禁令将延长。若未达到该跌幅,从被指定的次日起即可恢复卖空交易。根据韩国政府此前公布的计划,将设立至5月31日的过渡期,并在此期间临时扩大“卖空过热股”的指定范围,以应对潜在的市场剧烈波动。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韩国多次采取卖空限制措施。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家一道暂停卖空交易;2020年3月,为应对新冠疫情引发的市场动荡,韩国再度全面禁止卖空。 韩国最近一次卖空禁令始于2023年11月,旨在解决市场公平性问题,打击被称为“无券卖空”的非法交易行为。韩国监管机构对多家涉嫌此类操作的国际投行进行了调查并处以罚款,同时引入电子监控平台,以识别非法交易。 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委员长金英焕今年2月表示,全面恢复卖空交易而非仅限部分解禁,是提升市场效率、加强与全球资本市场接轨的必要步骤。 31日下午,位于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交易厅显示屏上显示KOSPI和KOSDAQ指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01 23:57:49 -
现代汽车在华推进双轨战略 生产定位北京研发聚焦上海
现代汽车在华正式推进生产与研发分离的双轨战略,保持北京为生产基地的同时,把研发能力向上海集中。分析认为,此举是现代汽车为更好应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电动化与数字化转型,并精准满足本土客户需求而作出的战略决策。 据汽车行业18日消息,现代汽车正在加速建设上海研发中心。现代汽车去年10月在上海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专注电动汽车(EV)、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SDV)等未来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该研发中心的主要目标是定制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助力现代汽车在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现代汽车还计划年内在上海静安区设立用户体验(UX)开发空间UX Studio。这一空间计划用于新款车型开发至量产的全过程,广泛收集并反映中国客户需求,打造更加符合本土市场的智能汽车。由此可见,现代汽车正在积极调整研发方向,深化本土战略,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 除了加强自身研发能力以外,为提升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力,现代汽车还在积极拓展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本月11日,现代汽车与中国领先汽车软件公司中科创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智能座舱、人工智能(AI)车载软件、导航系统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现代汽车即将在华推出的SDV车型提供更本土化的软件支持。 在生产制造方面,现代汽车正在逐步优化中国市场的产能布局,集中生产资源提升运营效率。目前,现代汽车的生产重心集中在北京第二工厂和第三工厂,第一工厂已在2021年出售,重庆工厂也在去年初完成处置。此外,沧州工厂也正处在关闭清算的阶段。 现代汽车在2016年创下114万辆的历史最高销量,但在“萨德”风波、新冠疫情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崛起的多重影响下,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份额出现断崖式下滑。截至去年底,现代汽车与北京汽车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总资产为4.145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7.59亿元),同期净亏损达到7176亿韩元。 北京现代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市场销量减少及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的额外成本。对此,现代汽车选择减少收益较低的生产基地,保留核心工厂,提高经营效率。业内人士表示,现代汽车选择在上海集中特定的研发资源,是为了精准把握中国客户需求,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本土品牌迅速崛起的背景下,现代汽车试图通过差异化的技术价值,在华重新占据一席之地。 11日,现代汽车与中科创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
2025-03-18 19:23:19 -
Atto 3预售破千却无法交付?比亚迪韩国遇补贴难题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BYD)在韩国市场的扩张计划遇阻,首款主打车型——紧凑型纯电SUV“Atto 3”因政府补贴政策尚未确定,上市时间被迫推迟。 据韩国汽车行业3日消息,比亚迪韩国(BYD Korea)自1月16日举行品牌发布会后,已开启Atto 3的预售,但至今尚未向客户交付。这一延迟的主要原因是韩国政府尚未最终确定电动车补贴政策。 此前,比亚迪韩国已于1月12日完成Atto 3在韩国上市所需的所有认证流程,包括产业通商资源部的能源效率认证、国土交通部的车辆规格备案,以及环境部的排放和噪音认证。随后,在1月16日的品牌发布会上正式宣布Atto 3将在韩国上市,并于2月中旬开始交付。官方数据显示,预售启动仅一周,订单量就突破1000台。 然而,直到上月底,比亚迪韩国才向韩国环境部提交了补贴审批所需的基础信息。业内人士透露,提交时间延迟的主要原因是Atto 3最初未能满足韩国的电动车补贴发放标准。 根据韩国环境部的新规,为防止电动车电池起火风险,从今年起,只有配备电池充电状态信息(SoC,State of Charge)功能的电动车才能获得补贴。而Atto 3并未配备该功能。比亚迪韩国方面已向环境部提交了一份 “承诺在一年内通过软件更新添加该功能” 的保证书,但目前尚不清楚环境部是否会接受这一方案。 如果该申请被拒绝,Atto 3原计划的“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9.97万元)级别”的售价或将无法实现,对比亚迪在韩国的市场竞争力构成挑战。事实上,比亚迪在进入韩国市场前,曾在日本市场因认证问题导致新车上市推迟近一年。韩国市场的延迟或许会成为比亚迪全球扩张计划中的又一次挫折。 比亚迪Atto 3【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3 23:07:39 -
中国品牌来势汹汹 韩国家电"双寡头"地位不保?
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推动的关税政策可能于下月正式实施,韩国家电企业的前景变得更加复杂。然而,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美国的贸易壁垒,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压力或许更值得关注。 近年来,中国家电企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同时凭借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全球消费者的目光。尽管在韩国本土市场,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仍有限,但在国际市场上,韩国家电企业的领先地位正受到挑战。 市场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视市场的销售额排名中,三星电子以28.3%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LG电子以16.5%紧随其后。然而,如果按出货量计算,情况则有所不同。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信的电视出货量达到2914万台,成为全球出货量最高的电视品牌。相比之下,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出货量分别为2200万台,均低于海信。 从国家层面来看,2024年中国主要电视品牌——海信、TCL、小米的总出货量占全球市场的31.3%,已超过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总和(28.4%)。不仅是电视,中国企业在冰箱、洗衣机、空调、吸尘器等多个家电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上升。长期由三星电子和LG电子主导的全球家电市场,如今已经无法忽视海尔、海信等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家电企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国家级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拥有成熟的生产设施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成长环境。 过去十年间,中国企业通过一系列海外并购显著提升了技术水平。例如,海尔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GE)家电业务,美的集团则收购了日本东芝(Toshiba)家电部门。通过并购,中国家电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也补足了关键技术短板,从而增强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担忧,美国关税政策的实施可能为中国企业提供新的市场机遇。由于美国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中国企业可能会调整出口策略,加大对其他国家市场的低价供应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面对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韩国业内人士认为,本土企业需要在“硬件”竞争之外,进一步强化“软件”技术,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相关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全球各大企业的硬件产品性能差距正在缩小,未来的竞争核心将转向人工智能(AI)等软件技术的创新。韩国企业必须加速技术升级,以维持市场优势。” 此外,安全性问题也可能成为韩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一名行业分析师指出:“部分中国家电产品存在数据安全问题,这为韩国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消费者日益关注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如何在智能化家电中确保数据安全,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当地时间25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建筑展览会“IBS 2025”的LG电子展馆内,参观者们正在体验根据各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定制化提供家电、冷暖空调、物联网技术等的“整体空间解决方案”。【图片来源 LG电子】
2025-02-26 19:53:58 -
中美加速AI人才竞争 韩企全球精英争夺战愈演愈烈
近年来,韩国人工智能(AI)与半导体行业的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继SK海力士去年大规模招聘超过千名新员工及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后,三星电子近日也启动了2025年上半年研究开发(R&D)领域的外籍人才招聘,力求抢占高端科技人才资源。 据相关业界26日消息,三星电子及三星显示、三星电机、三星SDS、三星SDI等10家关联企业自24日起正式开展R&D领域外籍经验人才招聘工作。这是三星集团自2023年启动该类招聘以来的第四次,参与企业已从最初的三星电子、三星显示和三星SDI三家扩大至十家。 此次招聘的基本要求为申请者须通过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三级以上,并具有至少两年相关工作经验或持有硕士、博士学位。尤其是具备半导体(DS)领域专业知识或硕博学历的技术人才,将大幅提高录取机会。 与此同时,韩国半导体企业正加大人才招募力度,以应对行业人力资源短缺的困境。随着AI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高带宽存储器(HMB)市场快速增长,但企业普遍面临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引领高端技术创新的“超级人才”更是稀缺。 韩国业界对人才争夺的紧迫感还源于美国和中国在AI领域的激烈竞争。这两国正通过庞大的资源投入,吸引全球顶级科技人才,加剧了韩国本土企业在高端人才招聘方面的挑战。 根据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23日发布的《三大变革性技术领域技术水平深入分析》报告,韩国在部分半导体技术领域已被中国超越。例如,在“高集成化低功耗化”方面,韩国以90.9%(全球排名第三)落后于中国的94.1%(全球排名第二);“高性能低功耗AI芯片技术”方面,韩国的技术水平为84.1%(全球排名第三),同样低于中国的88.3%(全球排名第二)。此外,在“功率半导体技术”及“下一代高性能传感技术”领域,韩国的全球排名也均低于中国。 尽管面临美国的高强度贸易壁垒,中国仍在加快构建自主AI与半导体技术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2023年,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布的“自然指数”显示,中国连续两年在学术论文数量与影响力方面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同样取得显著成就。据美国芝加哥大学智库的《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在全球排名前20%的顶级AI研究人员中,中国籍学者的占比从2019年的29%跃升至2022年的47%,而同期美国则从20%下降至18%。相比之下,韩国的占比始终维持在2%左右。 专家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AI人才摇篮”,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自2016年提出“科技强国”战略以来,中国政府在高科技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构建了全球领先的人才储备体系。 韩国科学界人士认为,韩国“软件产业重视度不足”的问题正在加剧人才短缺。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名誉教授文松天表示,由于政府和企业对软件投资与研发的关注度不够,导致人才培养体系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影响了AI半导体等前沿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据统计,韩国政府2025年AI相关预算仅为1.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1.29亿元),占总财政预算(673.3万亿韩元)的0.27%。文松天指出:“政府应尽快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力度,凭借三星电子等韩国龙头企业的技术实力,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5-02-26 18:58:54 -
SK海力士启动中国EDA审查或全面停用
SK海力士启动对中国产EDA的紧急检查 【图片提供 韩联社】 SK海力士已启动对中国产半导体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紧急检查,此举是为了提前应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对韩国半导体企业使用中国软件进行限制。 据半导体业界16日消息,SK海力士对正在使用的中国产EDA软件适用性进行审查。EDA是设计、验证系统半导体集成电路(IC)时使用的软件,用于在制造半导体芯片前模拟各种电路设计并预测结果。这一市场由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EDA等美国企业占据七成以上的份额。但近年来中国企业相继推出高性价比EDA,市场份额逐渐上升。华大九天、概伦电子、Entasys便是代表企业。主要使用美国产品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近来也开始同时使用中国产品,主要是由于对美出口受限的中国企业加强对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销售。 SK海力士紧急启动检查,很大程度是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制裁加码。去年底中国EDA生产商华大九天韩国分公司被指定为限制于美国交易企业。业界预计,SK海力士将全面停止使用中国产EDA,主要原因在于无法与半导体市场大客户美国的关系搞僵,其次由于中国产EDA占比尚且相对较低。业界预测,自2022年起使用华大九天等中国产EDA的三星电子也将做出同样的决定。 若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停用中国产EDA,对美国的依赖度将会增加,半导体设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美国产EDA价格是中国产品的两倍以上,若供应链统一至美国,价格可能还将进一步上涨。SK海力士的一位高管表示,我们即将面临与中方续签EDA合同,目前正在考虑是否继续使用。
2025-02-18 00:07:49 -
比亚迪驶入韩国引关注 用户隐私及信息安全面临考验
上月16日,比亚迪在韩国推出纯电SUV车型“ATTO 3”,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图片提供 韩联社】 随着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叩开韩国市场大门,有关联网汽车(Connected-Car)的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关注。由于韩国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中国制造的联网汽车可能会成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路径引发担忧。有意见认为,需对中国等海外制造的联网汽车技术及零部件在韩国的使用现况进行准确掌握,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 ▲韩国专家对比亚迪承诺存疑 联网汽车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汽车内外部的车辆,若将联网汽车算入已加入车辆监控物联网(IoT)的车辆,截至去年11月韩国共有946.7474万辆,占韩国全部登记车辆(2627.3606万辆)的36.04%。 若将搭载蓝牙、近场通信(NFC)、无线载波通信技术(UWB)等双向无线通信技术的汽车包括在联网汽车内,全球约九成新车都可被视为联网汽车。 比亚迪上月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引发韩国汽车业界的高度关注,联网汽车的信息安全问题再次浮出水面。首发车型“ATTO 3”(元PLUS)搭载无线手机投屏、无线(OTA)导航和软件更新等联网汽车功能,有人指出通过这些功能收集的车主个人信息可能会泄露至中国。 比亚迪韩国对此回应称:“我们深知韩国顾客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我们严格遵守韩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在韩国市场收集的个人信息不会与中国总部共享。” 此外,比亚迪还表示目前尚未有使用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的计划。另一家中国车企吉利汽车日前宣布自研大模型星睿已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 比亚迪韩国表示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目前存储在腾讯云服务器上,这一点也引发了韩国用户的不安。比亚迪韩国乘用车部门代表赵仁哲(音)在上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已尽力确保个人信息不会离开韩国。 但韩国专家们一致认为,仅凭比亚迪的承诺很难断定个人信息不存在泄露可能性。顺天乡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名誉教授廉兴烈指出,联网汽车可对车主个人信息、行驶路线、驾驶模式、到访地点等敏感信息进行收集。为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还会收集大量的图像信息。他呼吁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应公开收集和处理的具体信息,并引入用户不同意收集信息条款时可拒绝的“opt-out”机制。 高丽大学信息研究生院教授林钟仁表示,为防止发生如华为引发的“后门”(Backdoor)风波,政府应在对比亚迪汽车进行性能检查的同时,仔细验证在隐私信息安全方面是否存在漏洞。 ▲掌握中国技术使用现状难度较大 还有观点认为,不仅是中国品牌的汽车,搭载中国联网汽车技术的车型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美国商务部上月发布禁令,禁止销售或进口中国和俄罗斯生产的车辆通信系统(VCS)硬件和软件以及自动驾驶系统(ADS)软件,即使是在美国境内制造的车辆也无法销售。时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的杰克·沙利文称,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中国为达到干扰和破坏目的,在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中植入恶意代码。 但韩国汽车行业目前难以掌握中国及其他海外联网汽车技术及零部件的使用现状。在软件方面,现代汽车因自主开发软件使用中国制造的可能性较小,但在硬件方面由于涉及多个零部件,很难一一对原产地溯源。 ▲韩国安全意识滞后亟需完善制度 即使未使用中国制造的技术和零部件,联网汽车通过车对车通信技术(V2V)、车与基础设施(V2I)之间的通信技术,仍存在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不仅局限于单纯的窃取数据,还可能通过车内外的攻击威胁乘客的安全,甚至理论上可导致周边交通及基础设施陷入混乱及瘫痪。 随着近年来汽车行业全面“触电”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联网汽车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因此有关提前制定相关法律制度的呼声高涨。加强汽车制造商软件安全管理义务的《汽车管理法》修正案去年1月在国会通过后,预计今年8月才能实施。 韩国汽车研究院仁川办事处负责人郑元善(音)去年在座谈会上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在联网汽车相关网络安全意识和准备上有所滞后,目前亟需对联网汽车网络安全级别做出准确分类,优先解决安全薄弱环节。 英伟达与现代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出行AI解决方案。【图片提供 现代汽车】
2025-02-11 20:22:26 -
DeepSeek冲击传统AI基础设施投资 三星SK海力士迎来战略转型压力
中国人工智能(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成功证明,即便在低成本条件下,也能实现高性能AI技术,这一突破使得长期依赖向英伟达供应高带宽存储器(HBM)来获取大量利润的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面临新的应对挑战。 最重要的是,“DeepSeek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英伟达GPU主导的AI基础设施投资泡沫。由于DeepSeek通过软件(SW)优化,使得低规格半导体也能支持先进的AI服务,意味着无需投入昂贵的英伟达高端GPU。 据业内人士6日消息,今年,亚马逊云服务(AWS)、微软(MS)、Meta等大型科技企业计划大规模投资AI基础设施,并可能在部分数据中心采用DeepSeek的R1模型,以优化成本。据悉,R1模型搭载的HBM规格低于SK海力士目前向英伟达供应的最先进HBM3E。 这一趋势短期内对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等HBM供应商构成利空。由于高端GPU需求减少,随之而来的高规格HBM销售额可能受损。然而,从中长期来看,这一变化可能成为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摆脱对英伟达依赖、拓展客户群的契机。因此,业界呼吁加强与更多企业的合作,并推动定制化业务战略,以适应市场需求。 未来资产证券研究员赵延珠(音)表示:“尽管市场对DeepSeek的影响有所担忧,但成本效益更高的AI模型的出现,预计将推动更多AI应用的落地。整体AI计算需求反而会增加,推动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她补充道:“目前,AI模型的计算效率正在不断提升,但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非但没有减少投资,反而在加大对AI基础设施的投入。” 有观点认为,DeepSeek的成功意味着AI技术的产业范式正从依赖大规模资本投入,转向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发展模式。业内人士指出:“DeepSeek的崛起象征着创业公司无需依赖大型AI企业,也能开发出独立的AI应用。这标志着行业范式转变的开始。” 对于长期依赖标准化、批量生产模式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而言,如何调整业务以适应这一新的AI产业格局成为关键。半导体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三星电子的存储业务主要依赖向英特尔、英伟达、AMD等大型客户批量供应通用存储器产品,这种模式过于单一。未来,企业需要灵活调整,向‘定制化’和‘小批量多品种’供应模式转变,以满足不同AI服务的需求。” 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DeepSeek采用的‘混合专家(MoE, Mixture of Experts)’架构虽然早已在市场上普遍应用,但DeepSeek成功地将其与最新技术结合并优化,以低成本实现高端AI服务,这具有重大意义。”他进一步指出:“以DeepSeek为代表,未来将有更多AI初创企业涌现。这些公司将寻求优化成本,与存储器、代工(半导体制造)等半导体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图片来源 AI生成】
2025-02-06 20:26:30 -
DeepSeek挑战AI规模法则 韩国软件巨头或迎新机遇
中国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生成式AI模型打破规模法则,引发韩国对本土AI发展的期待。证券市场上,韩国软件巨头NAVER和Kakao已经成为投资关注的焦点。 近日发布的DeepSeek R1以较低成本展现出卓越性能。在去年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测试中,DeepSeek R1的准确率达到79.8%,超越OpenAI的o1(79.2%)。 DeepSeek备受瞩目的主要原因在于令人惊叹的性价比。DeepSeek方面透露,R1的开发成本约为557.6万美元,仅为Meta AI模型Llama 3研发成本的10分之1,更仅是OpenAI的ChatGPT研发成本的18分之1。 DeepSeek称,公司采用AI自主寻找答案的群组相对策略优化(GRPO)学习方法,并使用混合专家(MoE)技术,在处理特定任务时仅激活必要的AI模块,从而极大提高计算效率并降低成本。主要使用的芯片为英伟达(NVIDIA)H800,并在推理过程中部分使用中国华为的芯片。 备受关注的同时,DeepSeek公布的开发成本数据引发争议。美国半导体研究咨询机构SemiAnalysis表示,仅DeepSeek AI模型所需的硬件投资成本就远远超过5亿美元,是DeepSeek官方公布数据的90倍。DeepSeek的成本数据存疑,但挑战OpenAI规模经济法则的事实,以及选择开放源代码策略而非ChatGPT的封闭模式,同样为韩国提供新的机遇。 目前韩国对NAVER寄予厚望。该公司推出自研AI模型HyperCLOVA X,并计划在今年把AI应用于主要服务,推动全方位AI服务战略。此外,NAVER还与沙特阿拉伯数据与人工智能管理局(SDAIA)达成阿拉伯语AI合作协议,海外扩张步伐有望加快。 Kakao则采取不同策略,专注模型编排(Model Orchestration)方式,即不直接开发大语言模型(LLM),而是整合其他AI模型,打造个性化AI助手。此外,Kakao宣布4日与OpenAI合作推出新的AI服务Kanana,进一步提升市场预期。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迅速。3日,Kakao和NAVER股价分别上涨9%和0.23%,收于4.18万韩元和21.7万韩元。在前一个交易日,两家公司股价分别上涨7%和6%。值得注意的是,当日韩国综合股指(KOSPI)大跌2.52%,但Kakao和NAVER逆势上涨,显示出市场对AI业务的乐观预期。 兴国证券研究员金志贤(音)表示,过去NAVER一直难以在AI领域与全球其他企业竞争,但DeepSeek的开源策略可能带来溢出效应,从而提升韩国软件企业竞争力。Sangsangin证券研究员崔承浩(音)也指出,如果能够有效借鉴DeepSeek的方法,受到基础设施成本限制的韩国及全球AI开发活动有望加速。 不过,DeepSeek选择开源模式但并未完全公开核心技术细节,因此韩国AI企业短期内难以完全复刻。业内人士表示,严格来讲,DeepSeek并未公开所有源代码和数据,因此无法直接照搬方法,想要取得类似成果需要时间,但DeepSeek在AI轻量化方面提出新的思路,对资金有限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启发。 4日上午,在首尔中区The Plaza酒店,Kakao CEO郑信雅(音)与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共同出席战略合作记者发布会。【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5 00:40:18
-
KGM与奇瑞汽车联合开发中大型SUV 强化技术合作
韩国车企KG Mobility(KGM)2日宣布,与中国奇瑞汽车达成中大型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联合开发协议,并进一步加强技术合作。 此次协议签署仪式前日在中国安徽省芜湖市举行,KGM会长郭载善、代表理事黄基荣,以及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总经理张贵兵等双方高层出席仪式。 本次协议是去年10月KGM与奇瑞汽车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平台许可协议的后续措施。双方计划联合开发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大型SUV,并在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SDV)基础的电气电子架构等领域深化合作。 KGM表示,计划通过此次合作加快研发接替雷斯特(REXTON)的中大型SUV,项目代号为SE-10,计划2026年前完成开发。同时,KGM还可以利用奇瑞汽车的全球平台,在传统燃油车型的基础上拓展环保车型阵容。 KGM会长郭载善表示:“我们即将通过KGM七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奇瑞汽车的全球平台,展开战略合作,推动公司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企业。” KG Mobility与奇瑞汽车中大型SUV联合开发协议签署仪式【图片来源 KGM】
2025-04-02 20:32:57 -
韩国解除卖空禁令 股市重启1.7万亿韩元卖空交易
3月31日,韩国时隔17个月正式解除卖空禁令,韩国股市重新迎来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的卖空交易。 根据韩国交易所31日收盘数据,韩国综合股指(KOSPI)和科斯达克(KOSDAQ)市场卖空交易总额达到1.7284万亿韩元,占当日市场总交易额(15.1473万亿韩元)的11.41%。 从投资者类型来看,外籍投资者的卖空交易额达1.5435万亿韩元,占比高达89.3%;机构投资者的卖空交易额为1708亿韩元,占比9.88%;个人投资者仅为142亿韩元,占比0.82%。 从市场板块来看,KOSPI市场的卖空交易额达1.3012万亿韩元,占该板块交易总额的14.62%。其中,外资交易额达1.178万亿韩元,占比90.52%;机构投资者为1114亿韩元,占比8.55%;个人投资者为120亿韩元,占比0.92%。KOSDAQ市场的卖空交易额为4272亿韩元,其中,外资占比85.57%,其后依次为机构投资者(13.9%)和个人投资者(0.53%)。 在KOSPI市场,卖空交易金额最多的个股是三星电子,达1.2668万亿韩元,并且股价当日下跌了3.99%。空头交易量最多的股票则为东洋管材,成交量达511.9052万股,最终以7.57%的跌幅收盘。 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政策预期影响,叠加韩国卖空禁令解除带来的市场情绪波动,前一交易日韩国股市大幅下挫。KOSPI指数开盘大跌,最终下跌3%,收报2481.12点;KOSDAQ指数也下跌3.01%,收报672.85点。 另外,韩国交易所1日宣布将43家上市公司列为“卖空过热股”,当天禁止其卖空交易。SK海力士、KAKAO等14家KOSPI上市公司和Techwing、Nature Cell等29家KOSDAQ上市公司的卖空交易当天被禁止交易。 KOSPI上市的14家公司包括SK海力士、乐天控股、汉森、SKC、乐天购物、SK、DIC、ILJIN Hysolus、Kakao、韩美半导体、CJ第一制糖、HD现代电子、东远系统、NC软件。KOSDAQ上市的29家公司包括三千堂制药、Nature Cell、济州半导体、Techwing、LS Marine Solution、Nchem、Polaris Office、Genic、SY等。 据悉,若上述公司股票在当日下跌幅度超过5%,卖空禁令将延长。若未达到该跌幅,从被指定的次日起即可恢复卖空交易。根据韩国政府此前公布的计划,将设立至5月31日的过渡期,并在此期间临时扩大“卖空过热股”的指定范围,以应对潜在的市场剧烈波动。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韩国多次采取卖空限制措施。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家一道暂停卖空交易;2020年3月,为应对新冠疫情引发的市场动荡,韩国再度全面禁止卖空。 韩国最近一次卖空禁令始于2023年11月,旨在解决市场公平性问题,打击被称为“无券卖空”的非法交易行为。韩国监管机构对多家涉嫌此类操作的国际投行进行了调查并处以罚款,同时引入电子监控平台,以识别非法交易。 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委员长金英焕今年2月表示,全面恢复卖空交易而非仅限部分解禁,是提升市场效率、加强与全球资本市场接轨的必要步骤。 31日下午,位于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交易厅显示屏上显示KOSPI和KOSDAQ指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01 23:57:49 -
现代汽车在华推进双轨战略 生产定位北京研发聚焦上海
现代汽车在华正式推进生产与研发分离的双轨战略,保持北京为生产基地的同时,把研发能力向上海集中。分析认为,此举是现代汽车为更好应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电动化与数字化转型,并精准满足本土客户需求而作出的战略决策。 据汽车行业18日消息,现代汽车正在加速建设上海研发中心。现代汽车去年10月在上海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专注电动汽车(EV)、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SDV)等未来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该研发中心的主要目标是定制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助力现代汽车在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现代汽车还计划年内在上海静安区设立用户体验(UX)开发空间UX Studio。这一空间计划用于新款车型开发至量产的全过程,广泛收集并反映中国客户需求,打造更加符合本土市场的智能汽车。由此可见,现代汽车正在积极调整研发方向,深化本土战略,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 除了加强自身研发能力以外,为提升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力,现代汽车还在积极拓展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本月11日,现代汽车与中国领先汽车软件公司中科创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智能座舱、人工智能(AI)车载软件、导航系统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现代汽车即将在华推出的SDV车型提供更本土化的软件支持。 在生产制造方面,现代汽车正在逐步优化中国市场的产能布局,集中生产资源提升运营效率。目前,现代汽车的生产重心集中在北京第二工厂和第三工厂,第一工厂已在2021年出售,重庆工厂也在去年初完成处置。此外,沧州工厂也正处在关闭清算的阶段。 现代汽车在2016年创下114万辆的历史最高销量,但在“萨德”风波、新冠疫情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崛起的多重影响下,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份额出现断崖式下滑。截至去年底,现代汽车与北京汽车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总资产为4.145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7.59亿元),同期净亏损达到7176亿韩元。 北京现代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市场销量减少及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的额外成本。对此,现代汽车选择减少收益较低的生产基地,保留核心工厂,提高经营效率。业内人士表示,现代汽车选择在上海集中特定的研发资源,是为了精准把握中国客户需求,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本土品牌迅速崛起的背景下,现代汽车试图通过差异化的技术价值,在华重新占据一席之地。 11日,现代汽车与中科创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图片来源 现代汽车】
2025-03-18 19:23:19 -
Atto 3预售破千却无法交付?比亚迪韩国遇补贴难题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BYD)在韩国市场的扩张计划遇阻,首款主打车型——紧凑型纯电SUV“Atto 3”因政府补贴政策尚未确定,上市时间被迫推迟。 据韩国汽车行业3日消息,比亚迪韩国(BYD Korea)自1月16日举行品牌发布会后,已开启Atto 3的预售,但至今尚未向客户交付。这一延迟的主要原因是韩国政府尚未最终确定电动车补贴政策。 此前,比亚迪韩国已于1月12日完成Atto 3在韩国上市所需的所有认证流程,包括产业通商资源部的能源效率认证、国土交通部的车辆规格备案,以及环境部的排放和噪音认证。随后,在1月16日的品牌发布会上正式宣布Atto 3将在韩国上市,并于2月中旬开始交付。官方数据显示,预售启动仅一周,订单量就突破1000台。 然而,直到上月底,比亚迪韩国才向韩国环境部提交了补贴审批所需的基础信息。业内人士透露,提交时间延迟的主要原因是Atto 3最初未能满足韩国的电动车补贴发放标准。 根据韩国环境部的新规,为防止电动车电池起火风险,从今年起,只有配备电池充电状态信息(SoC,State of Charge)功能的电动车才能获得补贴。而Atto 3并未配备该功能。比亚迪韩国方面已向环境部提交了一份 “承诺在一年内通过软件更新添加该功能” 的保证书,但目前尚不清楚环境部是否会接受这一方案。 如果该申请被拒绝,Atto 3原计划的“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9.97万元)级别”的售价或将无法实现,对比亚迪在韩国的市场竞争力构成挑战。事实上,比亚迪在进入韩国市场前,曾在日本市场因认证问题导致新车上市推迟近一年。韩国市场的延迟或许会成为比亚迪全球扩张计划中的又一次挫折。 比亚迪Atto 3【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3 23:07:39 -
中国品牌来势汹汹 韩国家电"双寡头"地位不保?
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推动的关税政策可能于下月正式实施,韩国家电企业的前景变得更加复杂。然而,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美国的贸易壁垒,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压力或许更值得关注。 近年来,中国家电企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同时凭借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全球消费者的目光。尽管在韩国本土市场,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仍有限,但在国际市场上,韩国家电企业的领先地位正受到挑战。 市场研究机构奥姆迪亚(Omdia)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视市场的销售额排名中,三星电子以28.3%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LG电子以16.5%紧随其后。然而,如果按出货量计算,情况则有所不同。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信的电视出货量达到2914万台,成为全球出货量最高的电视品牌。相比之下,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出货量分别为2200万台,均低于海信。 从国家层面来看,2024年中国主要电视品牌——海信、TCL、小米的总出货量占全球市场的31.3%,已超过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总和(28.4%)。不仅是电视,中国企业在冰箱、洗衣机、空调、吸尘器等多个家电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上升。长期由三星电子和LG电子主导的全球家电市场,如今已经无法忽视海尔、海信等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家电企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国家级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拥有成熟的生产设施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成长环境。 过去十年间,中国企业通过一系列海外并购显著提升了技术水平。例如,海尔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GE)家电业务,美的集团则收购了日本东芝(Toshiba)家电部门。通过并购,中国家电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也补足了关键技术短板,从而增强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担忧,美国关税政策的实施可能为中国企业提供新的市场机遇。由于美国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中国企业可能会调整出口策略,加大对其他国家市场的低价供应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面对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韩国业内人士认为,本土企业需要在“硬件”竞争之外,进一步强化“软件”技术,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相关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全球各大企业的硬件产品性能差距正在缩小,未来的竞争核心将转向人工智能(AI)等软件技术的创新。韩国企业必须加速技术升级,以维持市场优势。” 此外,安全性问题也可能成为韩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一名行业分析师指出:“部分中国家电产品存在数据安全问题,这为韩国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消费者日益关注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如何在智能化家电中确保数据安全,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当地时间25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建筑展览会“IBS 2025”的LG电子展馆内,参观者们正在体验根据各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定制化提供家电、冷暖空调、物联网技术等的“整体空间解决方案”。【图片来源 LG电子】
2025-02-26 19:53:58 -
中美加速AI人才竞争 韩企全球精英争夺战愈演愈烈
近年来,韩国人工智能(AI)与半导体行业的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继SK海力士去年大规模招聘超过千名新员工及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后,三星电子近日也启动了2025年上半年研究开发(R&D)领域的外籍人才招聘,力求抢占高端科技人才资源。 据相关业界26日消息,三星电子及三星显示、三星电机、三星SDS、三星SDI等10家关联企业自24日起正式开展R&D领域外籍经验人才招聘工作。这是三星集团自2023年启动该类招聘以来的第四次,参与企业已从最初的三星电子、三星显示和三星SDI三家扩大至十家。 此次招聘的基本要求为申请者须通过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三级以上,并具有至少两年相关工作经验或持有硕士、博士学位。尤其是具备半导体(DS)领域专业知识或硕博学历的技术人才,将大幅提高录取机会。 与此同时,韩国半导体企业正加大人才招募力度,以应对行业人力资源短缺的困境。随着AI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高带宽存储器(HMB)市场快速增长,但企业普遍面临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引领高端技术创新的“超级人才”更是稀缺。 韩国业界对人才争夺的紧迫感还源于美国和中国在AI领域的激烈竞争。这两国正通过庞大的资源投入,吸引全球顶级科技人才,加剧了韩国本土企业在高端人才招聘方面的挑战。 根据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23日发布的《三大变革性技术领域技术水平深入分析》报告,韩国在部分半导体技术领域已被中国超越。例如,在“高集成化低功耗化”方面,韩国以90.9%(全球排名第三)落后于中国的94.1%(全球排名第二);“高性能低功耗AI芯片技术”方面,韩国的技术水平为84.1%(全球排名第三),同样低于中国的88.3%(全球排名第二)。此外,在“功率半导体技术”及“下一代高性能传感技术”领域,韩国的全球排名也均低于中国。 尽管面临美国的高强度贸易壁垒,中国仍在加快构建自主AI与半导体技术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2023年,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布的“自然指数”显示,中国连续两年在学术论文数量与影响力方面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同样取得显著成就。据美国芝加哥大学智库的《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在全球排名前20%的顶级AI研究人员中,中国籍学者的占比从2019年的29%跃升至2022年的47%,而同期美国则从20%下降至18%。相比之下,韩国的占比始终维持在2%左右。 专家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AI人才摇篮”,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自2016年提出“科技强国”战略以来,中国政府在高科技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构建了全球领先的人才储备体系。 韩国科学界人士认为,韩国“软件产业重视度不足”的问题正在加剧人才短缺。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名誉教授文松天表示,由于政府和企业对软件投资与研发的关注度不够,导致人才培养体系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影响了AI半导体等前沿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据统计,韩国政府2025年AI相关预算仅为1.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1.29亿元),占总财政预算(673.3万亿韩元)的0.27%。文松天指出:“政府应尽快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力度,凭借三星电子等韩国龙头企业的技术实力,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图片来源 路透社/韩联社】
2025-02-26 18:58:54 -
SK海力士启动中国EDA审查或全面停用
SK海力士启动对中国产EDA的紧急检查 【图片提供 韩联社】 SK海力士已启动对中国产半导体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紧急检查,此举是为了提前应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对韩国半导体企业使用中国软件进行限制。 据半导体业界16日消息,SK海力士对正在使用的中国产EDA软件适用性进行审查。EDA是设计、验证系统半导体集成电路(IC)时使用的软件,用于在制造半导体芯片前模拟各种电路设计并预测结果。这一市场由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EDA等美国企业占据七成以上的份额。但近年来中国企业相继推出高性价比EDA,市场份额逐渐上升。华大九天、概伦电子、Entasys便是代表企业。主要使用美国产品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近来也开始同时使用中国产品,主要是由于对美出口受限的中国企业加强对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销售。 SK海力士紧急启动检查,很大程度是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制裁加码。去年底中国EDA生产商华大九天韩国分公司被指定为限制于美国交易企业。业界预计,SK海力士将全面停止使用中国产EDA,主要原因在于无法与半导体市场大客户美国的关系搞僵,其次由于中国产EDA占比尚且相对较低。业界预测,自2022年起使用华大九天等中国产EDA的三星电子也将做出同样的决定。 若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停用中国产EDA,对美国的依赖度将会增加,半导体设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美国产EDA价格是中国产品的两倍以上,若供应链统一至美国,价格可能还将进一步上涨。SK海力士的一位高管表示,我们即将面临与中方续签EDA合同,目前正在考虑是否继续使用。
2025-02-18 00:07:49 -
比亚迪驶入韩国引关注 用户隐私及信息安全面临考验
上月16日,比亚迪在韩国推出纯电SUV车型“ATTO 3”,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图片提供 韩联社】 随着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叩开韩国市场大门,有关联网汽车(Connected-Car)的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关注。由于韩国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中国制造的联网汽车可能会成为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路径引发担忧。有意见认为,需对中国等海外制造的联网汽车技术及零部件在韩国的使用现况进行准确掌握,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 ▲韩国专家对比亚迪承诺存疑 联网汽车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汽车内外部的车辆,若将联网汽车算入已加入车辆监控物联网(IoT)的车辆,截至去年11月韩国共有946.7474万辆,占韩国全部登记车辆(2627.3606万辆)的36.04%。 若将搭载蓝牙、近场通信(NFC)、无线载波通信技术(UWB)等双向无线通信技术的汽车包括在联网汽车内,全球约九成新车都可被视为联网汽车。 比亚迪上月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引发韩国汽车业界的高度关注,联网汽车的信息安全问题再次浮出水面。首发车型“ATTO 3”(元PLUS)搭载无线手机投屏、无线(OTA)导航和软件更新等联网汽车功能,有人指出通过这些功能收集的车主个人信息可能会泄露至中国。 比亚迪韩国对此回应称:“我们深知韩国顾客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我们严格遵守韩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在韩国市场收集的个人信息不会与中国总部共享。” 此外,比亚迪还表示目前尚未有使用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的计划。另一家中国车企吉利汽车日前宣布自研大模型星睿已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 比亚迪韩国表示收集的用户个人信息目前存储在腾讯云服务器上,这一点也引发了韩国用户的不安。比亚迪韩国乘用车部门代表赵仁哲(音)在上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已尽力确保个人信息不会离开韩国。 但韩国专家们一致认为,仅凭比亚迪的承诺很难断定个人信息不存在泄露可能性。顺天乡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名誉教授廉兴烈指出,联网汽车可对车主个人信息、行驶路线、驾驶模式、到访地点等敏感信息进行收集。为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还会收集大量的图像信息。他呼吁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应公开收集和处理的具体信息,并引入用户不同意收集信息条款时可拒绝的“opt-out”机制。 高丽大学信息研究生院教授林钟仁表示,为防止发生如华为引发的“后门”(Backdoor)风波,政府应在对比亚迪汽车进行性能检查的同时,仔细验证在隐私信息安全方面是否存在漏洞。 ▲掌握中国技术使用现状难度较大 还有观点认为,不仅是中国品牌的汽车,搭载中国联网汽车技术的车型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美国商务部上月发布禁令,禁止销售或进口中国和俄罗斯生产的车辆通信系统(VCS)硬件和软件以及自动驾驶系统(ADS)软件,即使是在美国境内制造的车辆也无法销售。时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的杰克·沙利文称,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中国为达到干扰和破坏目的,在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中植入恶意代码。 但韩国汽车行业目前难以掌握中国及其他海外联网汽车技术及零部件的使用现状。在软件方面,现代汽车因自主开发软件使用中国制造的可能性较小,但在硬件方面由于涉及多个零部件,很难一一对原产地溯源。 ▲韩国安全意识滞后亟需完善制度 即使未使用中国制造的技术和零部件,联网汽车通过车对车通信技术(V2V)、车与基础设施(V2I)之间的通信技术,仍存在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不仅局限于单纯的窃取数据,还可能通过车内外的攻击威胁乘客的安全,甚至理论上可导致周边交通及基础设施陷入混乱及瘫痪。 随着近年来汽车行业全面“触电”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联网汽车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因此有关提前制定相关法律制度的呼声高涨。加强汽车制造商软件安全管理义务的《汽车管理法》修正案去年1月在国会通过后,预计今年8月才能实施。 韩国汽车研究院仁川办事处负责人郑元善(音)去年在座谈会上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在联网汽车相关网络安全意识和准备上有所滞后,目前亟需对联网汽车网络安全级别做出准确分类,优先解决安全薄弱环节。 英伟达与现代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出行AI解决方案。【图片提供 现代汽车】
2025-02-11 20:22:26 -
DeepSeek冲击传统AI基础设施投资 三星SK海力士迎来战略转型压力
中国人工智能(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成功证明,即便在低成本条件下,也能实现高性能AI技术,这一突破使得长期依赖向英伟达供应高带宽存储器(HBM)来获取大量利润的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面临新的应对挑战。 最重要的是,“DeepSeek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英伟达GPU主导的AI基础设施投资泡沫。由于DeepSeek通过软件(SW)优化,使得低规格半导体也能支持先进的AI服务,意味着无需投入昂贵的英伟达高端GPU。 据业内人士6日消息,今年,亚马逊云服务(AWS)、微软(MS)、Meta等大型科技企业计划大规模投资AI基础设施,并可能在部分数据中心采用DeepSeek的R1模型,以优化成本。据悉,R1模型搭载的HBM规格低于SK海力士目前向英伟达供应的最先进HBM3E。 这一趋势短期内对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等HBM供应商构成利空。由于高端GPU需求减少,随之而来的高规格HBM销售额可能受损。然而,从中长期来看,这一变化可能成为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摆脱对英伟达依赖、拓展客户群的契机。因此,业界呼吁加强与更多企业的合作,并推动定制化业务战略,以适应市场需求。 未来资产证券研究员赵延珠(音)表示:“尽管市场对DeepSeek的影响有所担忧,但成本效益更高的AI模型的出现,预计将推动更多AI应用的落地。整体AI计算需求反而会增加,推动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她补充道:“目前,AI模型的计算效率正在不断提升,但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非但没有减少投资,反而在加大对AI基础设施的投入。” 有观点认为,DeepSeek的成功意味着AI技术的产业范式正从依赖大规模资本投入,转向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发展模式。业内人士指出:“DeepSeek的崛起象征着创业公司无需依赖大型AI企业,也能开发出独立的AI应用。这标志着行业范式转变的开始。” 对于长期依赖标准化、批量生产模式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而言,如何调整业务以适应这一新的AI产业格局成为关键。半导体行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三星电子的存储业务主要依赖向英特尔、英伟达、AMD等大型客户批量供应通用存储器产品,这种模式过于单一。未来,企业需要灵活调整,向‘定制化’和‘小批量多品种’供应模式转变,以满足不同AI服务的需求。” 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DeepSeek采用的‘混合专家(MoE, Mixture of Experts)’架构虽然早已在市场上普遍应用,但DeepSeek成功地将其与最新技术结合并优化,以低成本实现高端AI服务,这具有重大意义。”他进一步指出:“以DeepSeek为代表,未来将有更多AI初创企业涌现。这些公司将寻求优化成本,与存储器、代工(半导体制造)等半导体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图片来源 AI生成】
2025-02-06 20:26:30 -
DeepSeek挑战AI规模法则 韩国软件巨头或迎新机遇
中国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生成式AI模型打破规模法则,引发韩国对本土AI发展的期待。证券市场上,韩国软件巨头NAVER和Kakao已经成为投资关注的焦点。 近日发布的DeepSeek R1以较低成本展现出卓越性能。在去年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测试中,DeepSeek R1的准确率达到79.8%,超越OpenAI的o1(79.2%)。 DeepSeek备受瞩目的主要原因在于令人惊叹的性价比。DeepSeek方面透露,R1的开发成本约为557.6万美元,仅为Meta AI模型Llama 3研发成本的10分之1,更仅是OpenAI的ChatGPT研发成本的18分之1。 DeepSeek称,公司采用AI自主寻找答案的群组相对策略优化(GRPO)学习方法,并使用混合专家(MoE)技术,在处理特定任务时仅激活必要的AI模块,从而极大提高计算效率并降低成本。主要使用的芯片为英伟达(NVIDIA)H800,并在推理过程中部分使用中国华为的芯片。 备受关注的同时,DeepSeek公布的开发成本数据引发争议。美国半导体研究咨询机构SemiAnalysis表示,仅DeepSeek AI模型所需的硬件投资成本就远远超过5亿美元,是DeepSeek官方公布数据的90倍。DeepSeek的成本数据存疑,但挑战OpenAI规模经济法则的事实,以及选择开放源代码策略而非ChatGPT的封闭模式,同样为韩国提供新的机遇。 目前韩国对NAVER寄予厚望。该公司推出自研AI模型HyperCLOVA X,并计划在今年把AI应用于主要服务,推动全方位AI服务战略。此外,NAVER还与沙特阿拉伯数据与人工智能管理局(SDAIA)达成阿拉伯语AI合作协议,海外扩张步伐有望加快。 Kakao则采取不同策略,专注模型编排(Model Orchestration)方式,即不直接开发大语言模型(LLM),而是整合其他AI模型,打造个性化AI助手。此外,Kakao宣布4日与OpenAI合作推出新的AI服务Kanana,进一步提升市场预期。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迅速。3日,Kakao和NAVER股价分别上涨9%和0.23%,收于4.18万韩元和21.7万韩元。在前一个交易日,两家公司股价分别上涨7%和6%。值得注意的是,当日韩国综合股指(KOSPI)大跌2.52%,但Kakao和NAVER逆势上涨,显示出市场对AI业务的乐观预期。 兴国证券研究员金志贤(音)表示,过去NAVER一直难以在AI领域与全球其他企业竞争,但DeepSeek的开源策略可能带来溢出效应,从而提升韩国软件企业竞争力。Sangsangin证券研究员崔承浩(音)也指出,如果能够有效借鉴DeepSeek的方法,受到基础设施成本限制的韩国及全球AI开发活动有望加速。 不过,DeepSeek选择开源模式但并未完全公开核心技术细节,因此韩国AI企业短期内难以完全复刻。业内人士表示,严格来讲,DeepSeek并未公开所有源代码和数据,因此无法直接照搬方法,想要取得类似成果需要时间,但DeepSeek在AI轻量化方面提出新的思路,对资金有限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启发。 4日上午,在首尔中区The Plaza酒店,Kakao CEO郑信雅(音)与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共同出席战略合作记者发布会。【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5 00: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