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预警’新闻 8个
-
首尔开启"速冻"模式
【图片提供 韩联社】 9日,首尔全境发布今冬首个低温预警。当天早晨首尔气温骤降至零下10摄氏度,图为光化门广场一带,市民身着厚重冬装走在上班路上。
2025-01-09 18:04:32 -
国际贸易与内政不确定性加剧 韩国经济两大支柱面临挑战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政治环境复杂化的双重压力下,韩国经济的两大支柱——制造业和出口产业,预计将在明年年初迎来严峻挑战。 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的上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韩国出口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政策领导力削弱的隐忧也让经济界倍感担忧。 ▲半导体出口预警 指标全面下滑 22日,韩国产业研究院、韩国经济人联合会(韩经联)和韩国贸易协会分别发布了关于2025年制造业景气及出口前景的报告,这些分析普遍呈现出对未来形势的高度担忧。 根据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明年1月制造业景气状况预测指数(PSI)为75,较12月的96大幅下降21点。这是自2022年11月(70)以来的最低值,显示出对制造业景气大幅萎缩的预期尤为强烈。尤其是韩国的核心出口产业——半导体行业,其明年1月PSI预测值仅为65,相较于12月的124暴跌59点。 更令人关注的是,半导体行业本月的PSI已经降至82,低于基准值100。这不仅终结了此前连续18个月保持在基准值以上的纪录,更预示着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产业压力。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在当天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出口产业景气展望指数(EBSI)报告”中指出,明年第一季度EBSI为96.1,自今年第四季度的135.2大幅下滑,并跌破基准值100。这一趋势反映出出口条件正在全面恶化。 报告显示,在15大出口品类中,包括半导体、钢铁、医疗器械在内的10个品类指数均低于基准值,预计明年初出口表现将持续低迷。以半导体为例,今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的EBSI分别为103.4、148.2、125.2和135.2,而明年第一季度预测值骤降至64.4,跌幅尤为显著。其他品类如钢铁及非铁金属制品(64.1)、医疗精密仪器(74.8)、农水产品(77.7)、电气及电子产品(85.3)等均处于低迷状态,出口前景堪忧。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出口环境严峻 韩经联的调查显示,2025年韩国全年出口增长率预计仅为1.4%,低于产业研究院此前预测的2.2%。在调查覆盖的12大出口主力行业中,生物健康(5.3%)、一般机械(2.1%)、石油化工及石油制品(1.8%)、电气电子(1.5%)、船舶(1.3%)等行业预计将实现正增长,但汽车及零部件(-1.4%)、钢铁(-0.3%)等行业可能出现萎缩。 出口前景低迷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要出口对象国经济不振(39.7%)、贸易保护主义加剧(30.2%)、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削弱竞争力(11.1%)等。特别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再次当选,使美中贸易摩擦进一步升温。韩经联调查中,48.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将成为明年最为困难的出口市场,而中国以42.7%的比例紧随其后。 贸易协会分析称,主要国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可能扩大进口限制措施,这将对韩国出口环境产生直接冲击。 ▲半导体行业压力大 政策支持成关键 作为韩国出口支柱产业的半导体行业,正面临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压力。贸易协会指出,中国DRAM出口的增加,以及下游产业库存的积压,可能进一步削弱韩国企业的出口条件。 对此,韩经联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呼吁:“政府应采取措施稳定外汇市场,为出口企业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同时,国会应避免出台可能削弱企业活力的监管法规。” 展望未来,在外部市场挑战持续加剧和国内政策制定面临复杂局面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外部压力与内部支持,将决定韩国制造业和出口产业能否在明年实现稳定发展。 11月29日,釜山神仙台·戡蛮·新戡蛮码头堆积着大量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2 23:21:46 -
美国防部批准对韩军售4架E-7预警机
当地时间4日,美国国防部下属国防合作安全局(DSCA)发布新闻稿称,美国国务院批准向韩国出售4架E-7预警机并提供相关系统的对外军售(FMS)协议,总规模达49.2亿美元。 DSCA称,韩方先向美方提出购买4架E-7预警机的意向。就本次对韩军售项目,DSCA表示通过强化主要同盟的安全,为印太地区政治稳定及经济发展增加动力,这符合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目标。将有效提高韩国情报侦查和监视(ISR),以及空中预警和控制能力,加强韩国应对目前和未来隐患的能力。 2011年9月,韩国空军从美方采购首架“和平之眼”预警机,目前共4架E-7预警机在韩服役。本次军售将在美国国防部和军工企业与进口国签订协议后,经由国务院和议会批准后执行。 “和平之眼”E-7预警机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1-05 19:03:11 -
朝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怒刷存在感 韩美将举行联演予以反制
在韩美对朝鲜派兵援俄给予严厉谴责后,朝鲜立即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挑衅,在美国总统大选仅剩下五日之际,怒刷一波存在感。 据联合参谋本部(联参)31日消息,朝鲜当天早晨7时10分许从平壤一带向东海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导弹以高角度发射,飞行约1000公里后在日本专属经济区以外坠落。韩美保持戒备态势并携手探测和追踪,实时共享朝鲜弹道导弹预警信息。 在试射洲际弹道导弹5个小时后,朝鲜国防省发言人发表声明称,朝鲜导弹总局进行了“非常重大的试验”,按照最高领导人的命令进行的此次试射更新了朝鲜战略导弹能力的最新纪录,显示了拥有世界最强威力战略遏制力的现代性和可靠性。 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在洲际弹道导弹(ICBM)发射现场表示,此次发射向近来故意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威胁朝鲜安全的敌人明确表示我们的应对意志,属于合理的军事活动,是不断提高我国战略攻击武力的征程中必不可少的工程。 金正恩强调,朝鲜绝不会改变核武力强化路线,我国的安全状况和变本加厉的未来威胁与挑战,要求我们继续加强现代化战略攻击武力,进一步完备核应战态势。敌人们近来煽动加强危险的核同盟,花样百出的军事活动,更加凸显了我们加强核武装的重要性,我们决不允许任何威胁接近国家安全影响圈。 联参公报室长李诚俊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据军方初步判断,朝鲜当天发射的可能是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或利用12轴(重型)新型移动式发射车进行发射。该导弹是朝鲜现有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火星-18”型的改良版,还是全新的洲际导弹尚待分析。 根据日本防卫省消息,这枚洲际弹道导弹飞行约86分钟,最高高度超过7000千米,飞行时间和高度均打破纪录,推测使用了拦截难度较高的高角度发射方式。 联参强调,朝鲜发射弹道导弹后,韩美双方随机开会沟通。韩美国防部长官商定,将实施由美方战略武器参与的联合演习,从各方面进行强有力的应对,展现对同盟的支持。 联参称,朝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是危及韩半岛及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重大挑衅行为,公然违反“禁止朝鲜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此给予强烈谴责。 此次是朝鲜今年首次,也是继去年12月18日发射“火星-18”后,时隔10个月再次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距离上月18日发射弹道导弹过去43天,上月18日,朝鲜发射弹头重量达4.5吨的新型战术弹道导弹“火星炮-11-丙-4.5”和巡航导弹。 当地时间30日,韩美国防部长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韩美安保会议(SCM),强烈谴责朝鲜向俄罗斯派兵,朝鲜在会议结束5小时后立即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此举可能意在表达对韩美两国的不满,同时分散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关注。在美国即将于下月5日举行大选之际,发射射程可覆盖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意在提高自身存在感。 据朝中社9月19日报道,朝鲜导弹总局前一日成功进行了“火星炮-11丙-4.5”新型战术弹道导弹试射和改进型战略巡航导弹试射。图为试射现场。
2024-10-31 17:23:20 -
韩国中秋假期多地发布高温预警
韩国中秋节期间持续高温,大部分地区发布高温预警。预计全国多地最高气温将达到33至35度,部分地区伴有雷阵雨,夜晚或出现“热带夜”现象。 16日上午,韩国市民和外籍游客正在首尔钟路区光化门广场穿过隧道喷泉。【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9-17 00:45:09 -
地震预警未阻需求上升趋势 韩国赴日旅游持续升温
23日,仁川国际机场公社和韩国机场公社向国土交通委员会所属共同民主党议员李延熙提交的资料显示,从本月1日至20日,韩国飞往日本的乘客数量为138.5万人次,同比增加20.8%,环比增加6.3%。其中,仁川国际机场出境的乘客数量为98.9万人次,金浦国际机场等6家其他机场为39.6万人次。 本月8日在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7.1级地震,日本官方发出未来一周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巨大地震注意报”,引发了民众担忧。尽管如此,韩国飞往日本的乘客数量呈现增加趋势。本月8日至15日,飞往日本的乘客数量为55.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6.8%。 此外,在韩国“光复节”假期期间(8月15日至18日),飞往日本的乘客数量为26.9万人次,较去年(8月12日至15日)增加21.4%。 从2022年10月起,日本政府取消每日入境上限人数,允许外国人入境日本自由行,恢复免签政策。此后,日本入境韩国游客人数增长明显。根据日本观光局统计,今年上半年访日外籍游客数量共为1071.2万人次,其中韩国游客最多。 韩国航空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受日本大地震预警影响,但并没有出现大量退订的情况。而且日本气象厅解除巨大地震注意报后,赴日旅游需求开始再次上升。由于日元持续疲软,以及低成本航空公司(LCC)持续供应廉价机票,预计短期内赴日旅游需求可能会持续下去。” 韩国金浦国际机场出境大厅【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8-23 19:11:44 -
酷暑高温"超长待机" 韩中两国争相开启"烧烤模式"
6日,在素有韩国“火炉”之称的大邱市,市民烈日炎炎下撑伞出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面环海的韩国具有典型亚热带气候特点,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韩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极端气候频发,韩国梅雨季缩短,夏季进入“超长待机”模式,酷暑高温成为韩国夏季的关键词。 近日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重高压”袭击韩半岛,高温酷暑天气已连续多日袭击韩国,目前除济州道汉拿山外,全国各地均已下达高温预警。多地气温逼近40摄氏度,京畿道骊州市占东面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大关,创下今年高温记录。这是韩国时隔6年最高气温再次突破40摄氏度,截至目前,韩国共有8次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除1942年8月1日大邱外,其余6日均发生在2018年。 从韩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气象观测的1904年起,最高气温出现在2018年,当年8月1日,江原道洪川最高气温曾冲上41摄氏度,当时气象厅员工为验证这一从未在韩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温度,甚至赶赴现场亲自进行测试。 同样是2018年8月1日,首尔的最高气温达到39.6摄氏度,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2018年“出梅”时间较早,7月11日雨季结束后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当年7月24日第10号台风“安比”生成的强热带风暴袭击韩半岛,加重高温天气。 但由于刚刚进入8月,气象厅预测目前的高温酷暑天气未来至少将持续十天,不排除超过2018年超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据疾病管理厅6日消息,仅上周末(8月3日至4日)韩国高温天气致5人死亡,截至目前韩国今年已有14人死于因极端高温引起的疾病,多为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 截至本月3日,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患者总人数达1546人,较去年增加10人,其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分别为77.9%和22.1%。疾病类型主要有热脱水(824人)、热射病(363人)、热痉挛(206人)、热昏迷(129人),其中近8成发病场所为户外。 截至本月,6日,济州已连续22天遭遇“热带夜”(夜间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连续天数已超过百年罕见高温的2018年,甚至出现夜间最低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超热带夜”现象。 首尔的“热带夜”现象已持续半个月,持续时间之长排在1908年之后的第四位。首尔市曾于2018年7月21日至8月15日出现过连续26天的创纪录“热带夜”。气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4日,全国平均“热带夜”达12天,已超过“史上最热”2018年的10.2天。 与2018年的烈日炎炎相比,今年的高温更接近又闷又热的“桑拿天”。2018年7月1日至8月4日期间,首尔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为273.5小时和646.91MJ/㎡,今年同一时间段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仅为121小时和473.78MJ/㎡。从湿度来看,2018年7月和8月1至4日分别为77%和68%,今年则高达83%和79%,这也加重了人体的不适感。 中国今年也开启超长“烧烤模式”,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数日中国将呈现“东蒸西烤”的天气格局,中东部地区从华南地区一直到黄淮地区“昼蒸夜煮”,其中,江淮、江汉、江南一带在未来一周内高温持久,尤其是本轮高温的核心区域江浙沪皖一带,部分地方最高气温可能接近或达到40℃,再加上湿度大,体感闷热,犹如蒸桑拿。 中国天气网还贴心制作了一张“全国中暑指数地图”,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和新疆部分地方酷热难耐,属于“极易中暑”。除了被称为“四大火炉”的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外,杭州这一“人间天堂”也喜提“火炉”称号。 本报在此提醒读者在高温天气里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户外运动,户外工作人员应定时休息,每隔15分钟至20分钟喝一杯水,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症状严重时要即刻就医。 其实,除了中暑和热射病,高温天气还容易引起其他相关病症。“空调病”是高温天气下人在出入室内空调房与室外时因较大的温度差,无法及时调节热量平衡,就会出现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高温甚至还能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情绪“中暑”,使人的精神、情绪产生波动,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大批市民全副武装抵御阳光。【图片提供 新华社】
2024-08-07 00:45:25 -
韩国罕见高温已致14人死亡
罕见高温天气“超长待机”导致各地接连报告相关事故。韩国行政安全部6日发布的《国民安全管理每日情况》报告显示,从今年5月20日至本月5日,因高温酷暑天气而患相关疾病的患者总计达1690人,截至本月4日已有14人死亡。 本月4日,首尔中浪区一名71岁的女性、全罗南道高兴郡一名78岁的女性被相继发现身亡。本月2日,在庆尚南道密阳市,一名65岁的越南籍男性在田地里干农活时晕倒送医后不治身亡。上述三人均诊断为因高温天气中暑发病导致死亡。 养殖场和家禽方面的损失报告也持续增加,从6月11日至8月5日,已有2.6万头生猪、27.7万只家禽等共30.3万只畜禽死亡。养殖场中的1.3万条比目鱼也因高温酷暑天气死亡。 目前政府向全国17个一级行政单位抽派专人负责应对酷暑高温天气,截至6日上午,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发布高温预警。 高温酷暑天气持续的同时,部分地区短时间内迎集中强降雨,造成多起损失。气象厅6日发布消息称,全罗南道务安、庆尚北道漆谷24小时最大降雨量分别达到102mm和98毫米。务安郡供水设施遭到雷击,当地部分家庭一度停水。杨平郡杨根川一带某车库因暴雨被淹没,造成11辆汽车浸水。 气象厅预测,未来几天内白天最高温度仍将持续在35摄氏度上下,大部分地区体感最高温度将超过35摄氏度,提醒居民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预防事故发生。 5日,大邱市街头,烈日炎炎下市民撑伞出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8-06 23:19:15
-
首尔开启"速冻"模式
【图片提供 韩联社】 9日,首尔全境发布今冬首个低温预警。当天早晨首尔气温骤降至零下10摄氏度,图为光化门广场一带,市民身着厚重冬装走在上班路上。
2025-01-09 18:04:32 -
国际贸易与内政不确定性加剧 韩国经济两大支柱面临挑战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政治环境复杂化的双重压力下,韩国经济的两大支柱——制造业和出口产业,预计将在明年年初迎来严峻挑战。 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政府”的上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韩国出口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政策领导力削弱的隐忧也让经济界倍感担忧。 ▲半导体出口预警 指标全面下滑 22日,韩国产业研究院、韩国经济人联合会(韩经联)和韩国贸易协会分别发布了关于2025年制造业景气及出口前景的报告,这些分析普遍呈现出对未来形势的高度担忧。 根据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明年1月制造业景气状况预测指数(PSI)为75,较12月的96大幅下降21点。这是自2022年11月(70)以来的最低值,显示出对制造业景气大幅萎缩的预期尤为强烈。尤其是韩国的核心出口产业——半导体行业,其明年1月PSI预测值仅为65,相较于12月的124暴跌59点。 更令人关注的是,半导体行业本月的PSI已经降至82,低于基准值100。这不仅终结了此前连续18个月保持在基准值以上的纪录,更预示着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产业压力。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在当天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出口产业景气展望指数(EBSI)报告”中指出,明年第一季度EBSI为96.1,自今年第四季度的135.2大幅下滑,并跌破基准值100。这一趋势反映出出口条件正在全面恶化。 报告显示,在15大出口品类中,包括半导体、钢铁、医疗器械在内的10个品类指数均低于基准值,预计明年初出口表现将持续低迷。以半导体为例,今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的EBSI分别为103.4、148.2、125.2和135.2,而明年第一季度预测值骤降至64.4,跌幅尤为显著。其他品类如钢铁及非铁金属制品(64.1)、医疗精密仪器(74.8)、农水产品(77.7)、电气及电子产品(85.3)等均处于低迷状态,出口前景堪忧。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出口环境严峻 韩经联的调查显示,2025年韩国全年出口增长率预计仅为1.4%,低于产业研究院此前预测的2.2%。在调查覆盖的12大出口主力行业中,生物健康(5.3%)、一般机械(2.1%)、石油化工及石油制品(1.8%)、电气电子(1.5%)、船舶(1.3%)等行业预计将实现正增长,但汽车及零部件(-1.4%)、钢铁(-0.3%)等行业可能出现萎缩。 出口前景低迷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要出口对象国经济不振(39.7%)、贸易保护主义加剧(30.2%)、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削弱竞争力(11.1%)等。特别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再次当选,使美中贸易摩擦进一步升温。韩经联调查中,48.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将成为明年最为困难的出口市场,而中国以42.7%的比例紧随其后。 贸易协会分析称,主要国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可能扩大进口限制措施,这将对韩国出口环境产生直接冲击。 ▲半导体行业压力大 政策支持成关键 作为韩国出口支柱产业的半导体行业,正面临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压力。贸易协会指出,中国DRAM出口的增加,以及下游产业库存的积压,可能进一步削弱韩国企业的出口条件。 对此,韩经联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浩(音)呼吁:“政府应采取措施稳定外汇市场,为出口企业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同时,国会应避免出台可能削弱企业活力的监管法规。” 展望未来,在外部市场挑战持续加剧和国内政策制定面临复杂局面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外部压力与内部支持,将决定韩国制造业和出口产业能否在明年实现稳定发展。 11月29日,釜山神仙台·戡蛮·新戡蛮码头堆积着大量进出口货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2 23:21:46 -
美国防部批准对韩军售4架E-7预警机
当地时间4日,美国国防部下属国防合作安全局(DSCA)发布新闻稿称,美国国务院批准向韩国出售4架E-7预警机并提供相关系统的对外军售(FMS)协议,总规模达49.2亿美元。 DSCA称,韩方先向美方提出购买4架E-7预警机的意向。就本次对韩军售项目,DSCA表示通过强化主要同盟的安全,为印太地区政治稳定及经济发展增加动力,这符合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目标。将有效提高韩国情报侦查和监视(ISR),以及空中预警和控制能力,加强韩国应对目前和未来隐患的能力。 2011年9月,韩国空军从美方采购首架“和平之眼”预警机,目前共4架E-7预警机在韩服役。本次军售将在美国国防部和军工企业与进口国签订协议后,经由国务院和议会批准后执行。 “和平之眼”E-7预警机 【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1-05 19:03:11 -
朝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怒刷存在感 韩美将举行联演予以反制
在韩美对朝鲜派兵援俄给予严厉谴责后,朝鲜立即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挑衅,在美国总统大选仅剩下五日之际,怒刷一波存在感。 据联合参谋本部(联参)31日消息,朝鲜当天早晨7时10分许从平壤一带向东海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导弹以高角度发射,飞行约1000公里后在日本专属经济区以外坠落。韩美保持戒备态势并携手探测和追踪,实时共享朝鲜弹道导弹预警信息。 在试射洲际弹道导弹5个小时后,朝鲜国防省发言人发表声明称,朝鲜导弹总局进行了“非常重大的试验”,按照最高领导人的命令进行的此次试射更新了朝鲜战略导弹能力的最新纪录,显示了拥有世界最强威力战略遏制力的现代性和可靠性。 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在洲际弹道导弹(ICBM)发射现场表示,此次发射向近来故意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威胁朝鲜安全的敌人明确表示我们的应对意志,属于合理的军事活动,是不断提高我国战略攻击武力的征程中必不可少的工程。 金正恩强调,朝鲜绝不会改变核武力强化路线,我国的安全状况和变本加厉的未来威胁与挑战,要求我们继续加强现代化战略攻击武力,进一步完备核应战态势。敌人们近来煽动加强危险的核同盟,花样百出的军事活动,更加凸显了我们加强核武装的重要性,我们决不允许任何威胁接近国家安全影响圈。 联参公报室长李诚俊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据军方初步判断,朝鲜当天发射的可能是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或利用12轴(重型)新型移动式发射车进行发射。该导弹是朝鲜现有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火星-18”型的改良版,还是全新的洲际导弹尚待分析。 根据日本防卫省消息,这枚洲际弹道导弹飞行约86分钟,最高高度超过7000千米,飞行时间和高度均打破纪录,推测使用了拦截难度较高的高角度发射方式。 联参强调,朝鲜发射弹道导弹后,韩美双方随机开会沟通。韩美国防部长官商定,将实施由美方战略武器参与的联合演习,从各方面进行强有力的应对,展现对同盟的支持。 联参称,朝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是危及韩半岛及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重大挑衅行为,公然违反“禁止朝鲜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此给予强烈谴责。 此次是朝鲜今年首次,也是继去年12月18日发射“火星-18”后,时隔10个月再次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距离上月18日发射弹道导弹过去43天,上月18日,朝鲜发射弹头重量达4.5吨的新型战术弹道导弹“火星炮-11-丙-4.5”和巡航导弹。 当地时间30日,韩美国防部长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韩美安保会议(SCM),强烈谴责朝鲜向俄罗斯派兵,朝鲜在会议结束5小时后立即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此举可能意在表达对韩美两国的不满,同时分散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关注。在美国即将于下月5日举行大选之际,发射射程可覆盖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意在提高自身存在感。 据朝中社9月19日报道,朝鲜导弹总局前一日成功进行了“火星炮-11丙-4.5”新型战术弹道导弹试射和改进型战略巡航导弹试射。图为试射现场。
2024-10-31 17:23:20 -
韩国中秋假期多地发布高温预警
韩国中秋节期间持续高温,大部分地区发布高温预警。预计全国多地最高气温将达到33至35度,部分地区伴有雷阵雨,夜晚或出现“热带夜”现象。 16日上午,韩国市民和外籍游客正在首尔钟路区光化门广场穿过隧道喷泉。【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9-17 00:45:09 -
地震预警未阻需求上升趋势 韩国赴日旅游持续升温
23日,仁川国际机场公社和韩国机场公社向国土交通委员会所属共同民主党议员李延熙提交的资料显示,从本月1日至20日,韩国飞往日本的乘客数量为138.5万人次,同比增加20.8%,环比增加6.3%。其中,仁川国际机场出境的乘客数量为98.9万人次,金浦国际机场等6家其他机场为39.6万人次。 本月8日在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7.1级地震,日本官方发出未来一周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巨大地震注意报”,引发了民众担忧。尽管如此,韩国飞往日本的乘客数量呈现增加趋势。本月8日至15日,飞往日本的乘客数量为55.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6.8%。 此外,在韩国“光复节”假期期间(8月15日至18日),飞往日本的乘客数量为26.9万人次,较去年(8月12日至15日)增加21.4%。 从2022年10月起,日本政府取消每日入境上限人数,允许外国人入境日本自由行,恢复免签政策。此后,日本入境韩国游客人数增长明显。根据日本观光局统计,今年上半年访日外籍游客数量共为1071.2万人次,其中韩国游客最多。 韩国航空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受日本大地震预警影响,但并没有出现大量退订的情况。而且日本气象厅解除巨大地震注意报后,赴日旅游需求开始再次上升。由于日元持续疲软,以及低成本航空公司(LCC)持续供应廉价机票,预计短期内赴日旅游需求可能会持续下去。” 韩国金浦国际机场出境大厅【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08-23 19:11:44 -
酷暑高温"超长待机" 韩中两国争相开启"烧烤模式"
6日,在素有韩国“火炉”之称的大邱市,市民烈日炎炎下撑伞出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三面环海的韩国具有典型亚热带气候特点,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韩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但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极端气候频发,韩国梅雨季缩短,夏季进入“超长待机”模式,酷暑高温成为韩国夏季的关键词。 近日青藏高压(南亚高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重高压”袭击韩半岛,高温酷暑天气已连续多日袭击韩国,目前除济州道汉拿山外,全国各地均已下达高温预警。多地气温逼近40摄氏度,京畿道骊州市占东面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大关,创下今年高温记录。这是韩国时隔6年最高气温再次突破40摄氏度,截至目前,韩国共有8次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除1942年8月1日大邱外,其余6日均发生在2018年。 从韩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气象观测的1904年起,最高气温出现在2018年,当年8月1日,江原道洪川最高气温曾冲上41摄氏度,当时气象厅员工为验证这一从未在韩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温度,甚至赶赴现场亲自进行测试。 同样是2018年8月1日,首尔的最高气温达到39.6摄氏度,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2018年“出梅”时间较早,7月11日雨季结束后迎来持续高温天气,当年7月24日第10号台风“安比”生成的强热带风暴袭击韩半岛,加重高温天气。 但由于刚刚进入8月,气象厅预测目前的高温酷暑天气未来至少将持续十天,不排除超过2018年超高温天气的可能性。 据疾病管理厅6日消息,仅上周末(8月3日至4日)韩国高温天气致5人死亡,截至目前韩国今年已有14人死于因极端高温引起的疾病,多为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 截至本月3日,与高温有关的疾病患者总人数达1546人,较去年增加10人,其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分别为77.9%和22.1%。疾病类型主要有热脱水(824人)、热射病(363人)、热痉挛(206人)、热昏迷(129人),其中近8成发病场所为户外。 截至本月,6日,济州已连续22天遭遇“热带夜”(夜间最低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连续天数已超过百年罕见高温的2018年,甚至出现夜间最低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超热带夜”现象。 首尔的“热带夜”现象已持续半个月,持续时间之长排在1908年之后的第四位。首尔市曾于2018年7月21日至8月15日出现过连续26天的创纪录“热带夜”。气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本月4日,全国平均“热带夜”达12天,已超过“史上最热”2018年的10.2天。 与2018年的烈日炎炎相比,今年的高温更接近又闷又热的“桑拿天”。2018年7月1日至8月4日期间,首尔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为273.5小时和646.91MJ/㎡,今年同一时间段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分别仅为121小时和473.78MJ/㎡。从湿度来看,2018年7月和8月1至4日分别为77%和68%,今年则高达83%和79%,这也加重了人体的不适感。 中国今年也开启超长“烧烤模式”,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数日中国将呈现“东蒸西烤”的天气格局,中东部地区从华南地区一直到黄淮地区“昼蒸夜煮”,其中,江淮、江汉、江南一带在未来一周内高温持久,尤其是本轮高温的核心区域江浙沪皖一带,部分地方最高气温可能接近或达到40℃,再加上湿度大,体感闷热,犹如蒸桑拿。 中国天气网还贴心制作了一张“全国中暑指数地图”,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和新疆部分地方酷热难耐,属于“极易中暑”。除了被称为“四大火炉”的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外,杭州这一“人间天堂”也喜提“火炉”称号。 本报在此提醒读者在高温天气里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户外运动,户外工作人员应定时休息,每隔15分钟至20分钟喝一杯水,并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症状严重时要即刻就医。 其实,除了中暑和热射病,高温天气还容易引起其他相关病症。“空调病”是高温天气下人在出入室内空调房与室外时因较大的温度差,无法及时调节热量平衡,就会出现感冒、关节酸痛等症状。高温甚至还能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情绪“中暑”,使人的精神、情绪产生波动,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大批市民全副武装抵御阳光。【图片提供 新华社】
2024-08-07 00:45:25 -
韩国罕见高温已致14人死亡
罕见高温天气“超长待机”导致各地接连报告相关事故。韩国行政安全部6日发布的《国民安全管理每日情况》报告显示,从今年5月20日至本月5日,因高温酷暑天气而患相关疾病的患者总计达1690人,截至本月4日已有14人死亡。 本月4日,首尔中浪区一名71岁的女性、全罗南道高兴郡一名78岁的女性被相继发现身亡。本月2日,在庆尚南道密阳市,一名65岁的越南籍男性在田地里干农活时晕倒送医后不治身亡。上述三人均诊断为因高温天气中暑发病导致死亡。 养殖场和家禽方面的损失报告也持续增加,从6月11日至8月5日,已有2.6万头生猪、27.7万只家禽等共30.3万只畜禽死亡。养殖场中的1.3万条比目鱼也因高温酷暑天气死亡。 目前政府向全国17个一级行政单位抽派专人负责应对酷暑高温天气,截至6日上午,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发布高温预警。 高温酷暑天气持续的同时,部分地区短时间内迎集中强降雨,造成多起损失。气象厅6日发布消息称,全罗南道务安、庆尚北道漆谷24小时最大降雨量分别达到102mm和98毫米。务安郡供水设施遭到雷击,当地部分家庭一度停水。杨平郡杨根川一带某车库因暴雨被淹没,造成11辆汽车浸水。 气象厅预测,未来几天内白天最高温度仍将持续在35摄氏度上下,大部分地区体感最高温度将超过35摄氏度,提醒居民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预防事故发生。 5日,大邱市街头,烈日炎炎下市民撑伞出行。【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08-06 23: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