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CPI’新闻 8个
-
中国资本"韩流" 性价比策略席卷韩国市场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随着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中国资本正加速涌入韩国市场。业内分析认为,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也是促使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韩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进军韩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性价比”策略,以吸引受高通胀影响的韩国消费者。从市场趋势来看,这一策略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部分人士对中国企业的扩张表示担忧,尤其是在数据安全领域可能带来的隐患。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近日发布的《2024年外国直接投资(FDI)现状》报告显示,去年韩国的外国投资申报金额达345.7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中国对韩投资申报金额为57.9亿美元,同比激增266.2%。 按行业划分,中国对韩投资最多的领域是制造业,投资额达4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服务业投资额则为12.7亿美元,同比增长356.9%。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韩投资规模已超越传统投资大国美国。同年,美国对韩投资申报额为52.4亿美元,同比下降14.6%。 中国资本的渗透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包括电商、线下零售、钢铁、租车、汽车等。这些企业普遍依靠价格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 曾专注商用车的比亚迪(BYD)今年初正式宣布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并在仁川发布紧凑型SUV“ATTO 3”。预售开放仅一周,订单量即突破1000辆,显示出韩国消费者的高度兴趣。除了新车销售,比亚迪还成立了专门负责二手车进口与流通的法人企业“BYD Korea Auto”,意图深耕韩国租赁和出租车等大宗采购市场。 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旗下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Temu和Shein正积极扩展韩国市场。去年,Shein曾在韩国圣水洞开设快闪店,阿里巴巴随后宣布与韩国新世界集团成立合资公司“Grand Opus Holding”,以增强在韩国电商市场的竞争力。此外,Temu于今年2月宣布即将在韩国推出本土开放市场(L2L模式),允许韩国本土商家在其平台上销售商品,进一步深化本地化运营。 中国钢铁企业正大规模向韩国出口厚板(厚度6mm以上的钢板,广泛用于造船、制造业和建筑业)。据韩国钢铁协会统计,去年韩国进口的中国厚板总量达117.93万吨,同比增长5%。尽管韩国政府对中国进口厚板征收最高38%的反倾销关税,但韩国国内钢铁行业仍面临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被称为“中国版大创(Daiso)”的名创优品(MINISO),在退出韩国市场三年后,于去年底重新回归。这次回归不仅依靠低价策略,更通过与哈利·波特等全球知名IP合作,推出联名商品,以差异化竞争策略吸引消费者。此外,名创优品还在韩国设立设计中心,计划持续推出更多IP联名产品。 中国新式茶饮品牌霸王茶姬近期正式宣布进军韩国市场,并在Instagram上开设了韩国官方账号,标志着品牌正式布局韩国市场。同时,该品牌还在推进赴美上市计划,预计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或纳斯达克(NASDAQ)挂牌。 继蜜雪冰城、喜茶、茶百道之后,霸王茶姬成为最新一个进军韩国市场的中国茶饮品牌。去年,喜茶已率先在首尔江南区狎鸥亭开设首店,并通过社交媒体宣布正式入驻韩国市场。霸王茶姬此次采用类似策略,显示其已做好进入韩国的充分准备。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企业加速布局韩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受房地产行业低迷等因素影响,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疲软,低通胀现象持续存在。自2024年2月以来,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持续在0%增长区间徘徊,今年2月甚至出现负增长。 其次,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自2018年起,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并在此后不断升级贸易制裁。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在第二个任期内,对中国商品征收20%的关税,并在今年2月进一步提高进口钢铝关税至25%,且不设豁免。这使得中国企业不得不寻找替代市场,而韩国因其地理位置和市场规模成为优先选择。 尽管中国资本的涌入为韩国市场带来了更多选择和更激烈的价格竞争,但学界对此持保留态度,主要担忧集中在数据安全方面。 今年2月,韩国政府暂时中止了中国生成式AI平台DeepSeek在韩国的服务,理由是其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根据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的决定,DeepSeek需整改合规后方可恢复运营。同时,Temu也因收集设备、位置数据等个人信息的方式受到质疑。 去年11月,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FTC)公布,Temu和全球速卖通的客户隐私政策中,存在47项不公平条款,其中Temu占31项,全球速卖通占16项。目前,韩国政府已要求两家平台进行整改。 从阿里巴巴、Temu到比亚迪,中国企业正加速进军韩国市场,并利用韩国作为跳板,拓展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尽管中国企业凭借“性价比”策略迅速占领市场,但韩国政府仍高度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借鉴美国经验,强化对中国企业的监管,确保市场健康发展。
2025-03-21 17:00:00 -
韩国CPI连续两月维持2%涨幅 "菜篮子"价格波动加剧
韩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续两个月维持2%的涨幅,符合物价稳定目标(2%),但部分“菜篮子”价格波动依然显著。受韩元兑美元汇率升至1400韩元中段的影响,进口物价承压,进一步推高通胀压力。 韩国统计厅6日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显示,2月CPI为116.08(2020年=100),同比上涨2%,较1月的2.2%小幅回落。自去年10月CPI涨幅降至1.3%的低点后,11月回升至1.5%,12月进一步升至1.9%,并于今年初突破2%。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口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8%,扣除农产品和石油价格的CPI同比上涨1.9%,较1月的2%略有下降。 尽管整体物价涨幅有所放缓,但服务物价仍呈现不稳定趋势。其中,外出就餐价格上涨3%,除外出就餐的服务价格上涨2.9%,分别拉动整体物价上升0.43个百分点和0.57个百分点。 此外,石油类价格上涨6.3%,加工食品价格上涨2.9%,分别推动整体物价上涨0.2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食品企业在新年后陆续上调出厂价,加工食品价格涨幅达到去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3.2%)。 从具体品类来看,尽管基数效应可能导致统计数据与消费者实际感受存在差异,但生活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6%,创下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涨幅;而新鲜食品指数同比下降1.4%,为2022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农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2%,但畜产品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3.8%和3.6%。此外,由于收成不佳,萝卜和白菜价格分别大幅上涨89.2%和65.3%,成为推高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2日,市民在首尔某大型超市购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6 20:18:07 -
韩国央行:高汇率滞后效应或持续推高下半年通胀压力
韩国银行(央行)27日发布《汇率对物价的长短期传导效应分析》报告显示,尽管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从去年年底的高位略有回落,但其对物价的传导效应仍可能在下半年持续推高通胀压力。 报告指出,汇率变动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研究团队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韩元兑美元汇率每贬值10个百分点,将在一年内推动消费者物价上涨0.47个百分点。其中,短期(前3个月)传导效应为0.28个百分点,长期(4至12个月)效应为0.19个百分点,表明短期内汇率对物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然而,研究团队特别指出,在近期汇率急剧上升并持续超过3个月的情况下,长期传导效应(1.3个百分点)远超短期效应(0.31个百分点)。这一反常现象被解释为企业因高汇率长期化而推迟涨价决策,导致物价上涨压力在后期集中释放。 为进一步分析汇率对不同商品类别的影响,研究团队将45种在汇率变动后3个月内价格快速调整的商品归类为“短期性敏感商品”,将73种在9个月内缓慢调整的商品归类为“长期敏感性商品”。研究发现,在汇率急剧波动期间,短期敏感性商品价格波动显著,而长期敏感性商品虽然反应较慢,但受汇率影响的时间更长。这些对汇率敏感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大量依赖进口中间品的生产领域。 央行研究团队总结称:“即使未来汇率出现小幅回落,去年年底以来汇率急剧上涨的滞后效应仍可能在下半年持续推高物价水平。”这一分析为韩国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提醒企业和消费者为潜在的通胀压力做好准备。 首尔市内某加油站的油价牌【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7 23:40:32 -
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
韩国银行(央行)金融货币委员会于25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这是自2022年10月以来,时隔2年4个月基准利率首次降至2%区间。 央行自去年10月启动降息周期,首次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25%,并于11月进一步下调至3%。上月,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韩国国内戒严及弹劾事态引发的政治动荡,以及韩元贬值等因素,央行决定暂停降息。而本月,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 央行对此表示:“尽管外汇市场的警惕情绪依然存在,但在物价上涨率趋于稳定、家庭债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大幅下降。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此次决定下调基准利率。” 同时,央行将今年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1.9%下调至1.5%,低于经合组织(OECD)的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2%、韩国政府的1.8%以及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的1.6%。 央行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年底紧急戒严事态加剧政治不确定性。央行还考虑到特朗普关税政策对韩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补充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进展缓慢也对此次预期下调产生了一定作用。 此外,央行维持明年经济增长预期1.8%不变,并保持今年和明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预期均为1.9%。 25日,在位于首尔中区的韩国银行总部,行长李昌镛主持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25 20:28:00 -
特朗普"关税战"升级引发市场动荡 韩国股市承压下行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宣布全面关税政策后,进一步提出“对等关税”计划,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受此影响,10日韩国股市面临显著下行压力,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据路透社9日(当地时间)报道,特朗普计划在11日或12日宣布对其他国家实施与美国所受关税相等或类似水平的对等关税,并几乎立即生效。此外,特朗普还表示将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材征收25%的关税。这一系列举措引发了全球市场的不安情绪。 在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纽约股市7日大幅下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0.99%,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0.95%和1.36%。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的措施遭到中方报复性关税反制,两国未能达成谈判协议,导致报复性关税于10日正式生效,进一步抑制了投资者情绪。 韩国股市同样受到波及。7日,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早盘小幅高开,但由于中美谈判进展不利,午后跌幅扩大,最终下跌14.83点(0.58%),收于2521.92点。尽管市场曾对韩中两国可能展开谈判抱有期待,推动KOSPI在4日至6日连续上涨1%以上,但10日的市场表现显示,投资者情绪仍受关税政策影响。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多是谈判策略的一部分,全面爆发关税战的可能性较低。大信证券研究员李京民(音)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比预期更早向对方施压,这对市场构成压力。然而,如果在后续谈判中关税得以豁免或取消,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强烈的乐观情绪。” Kiwoom证券研究员韩智英(音)也指出:“关税相关消息可能会像过去三天一样对股价造成下行压力。考虑到特朗普的策略是‘先征关税后谈判’,全面开启关税战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美国《1月就业报告》显示,1月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5%,高于市场预期的0.3%,这降低了市场对美联储未来降息的预期。韩亚证券研究员李在满(音)表示:“市场对通胀问题的担忧再次加剧。即将于12日发布的美国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及3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10日上午,位于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交易厅显示屏上显示KOSPI和KOSDAQ指数。【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1 00:25:40 -
联合国上调今年韩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2%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下简称“联合国”)于9日(当地时间)发布的《2025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韩国今年和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均为2.2%,比去年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 报告预计,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转向内需。实际工资增长和金融成本下降等因素将为韩国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报告指出,由于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预计今年韩国银行(央行)将进一步降息。但在这一过程中,韩国央行将综合考虑通胀压力和汇率等因素。 2023年,韩国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率为3.6%,到去年降至2.3%。报告预计,今年和明年的CPI增长率将分别为1.6%和1.8%,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 联合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数据高于韩国政府、全球投资银行(IB)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预测。 根据韩国政府于本月2日发布《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报告,预测今年韩国GDP增长率为1.8%。这一预测值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韩国开发研究院(KDI,2.0%)、亚洲开发银行(ADB,2.0%)和韩国银行(1.9%)等机构的预测。 此外,全球投资银行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纷纷出现下调。国际金融中心数据显示,八家全球投行对韩国明年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测为1.8%,较一个月前下降0.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从2.2%下调至1.8%;瑞银(UBS)从2.1%下调至1.9%;野村证券(Nomura)从1.9%下调至1.7%;摩根大通(JP Morgan)从1.8%下调至1.7%。巴克莱银行(Barclays)和汇丰银行(HSBC)则分别维持1.8%和1.9%的预测不变。 【图片提供 AI】
2025-01-10 23:34:34 -
高物价下韩国民众选择"在家做饭"
韩国统计厅日前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全年消费者物价动向》资料显示,去年韩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14.18,同比上涨2.3%,达到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涨幅较2022年的5.1%和2023年的3.6%明显放缓,标志着物价压力有所缓解。 然而,进入新年以来,韩国食品和生活用品售价纷纷上涨。流通业相关人士表示,各种原材料涨价,加上韩元贬值,提价不可避免。新年的食品饮料和生活必需品价格预计将持续上升。 近期,部分韩国食品企业以巧克力和棕榈油价格上涨为由上调商品价格。好丽友旗下13种产品价格上月平均上涨10.6%;海太制果的10种产品售价平均上涨8.6%。此外,炸鸡品牌PURADAK旗下10款菜品价格自去年12月30日起上涨最多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元)。 与此同时,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加剧,韩国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韩元贬值加剧了物价上涨压力,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政策可能将对韩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近期韩国政治动荡因素也可能将进一步推高韩国物价。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为减少食品支出,逐渐倾向于选择“在家做饭”,推动了大型超市和便利店销售额大幅增长。易买得去年12月生鱼片和牛肉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和12%。乐天玛特速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预制菜和寿司产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和10%。 然而,随着诸多消费者选择“在家做饭”,餐厅、咖啡厅等直接受到影响,申请停业的个体工商户不断增加。根据韩国雇佣劳动部的数据,去年1月至11月,领取失业补贴的个体工商户达3319户,同比增长8.6%,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年末年初本是消费旺季,但由于韩国政局骤然紧张,社会氛围也陷入不安。受此影响,人们逐渐减少聚会和外出,消费情绪进一步走弱,对韩国的零售市场造成直接冲击。” 韩国大型超市的杯面柜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9 20:15:59 -
韩国央行时隔38个月宣布降息 加入全球宽松周期
11日,在首尔中区的韩国银行(央行),行长李昌镛主持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11日,韩国银行(央行)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决定下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3.25%,这一降息水平符合此前彭博社对多位经济学家的预测调查。 这是央行38个月以来首次放宽货币政策,在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并暗示未来将进一步降息后,市场对韩国央行在未来几个月转向宽松政策的预期升温。 此前预测称,由于通胀率低于目标,各项核心数据显示经济进一步放缓,预计韩国央行将启动宽松周期。数据显示,韩国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降至三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自2021年初以来首次降至2%以下,这为央行降息提供了理由。统计厅数据显示,韩国9月CPI同比上涨1.6%,是自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涨幅。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9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2%。 今年第二季度,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减少0.2%。以季度为准,这是自2022年第四季度(-0.5%)以后时隔1年6个月出现负增长。尤其是民间消费减少0.2%,设备投资和建设投资也分减1.2%和1.7%。 美联储上月降息0.5个百分点后,韩美间息差从史上最高的2个百分点缩至1.5个百分点。韩国降息降低了对韩元贬值和资金外流的担忧。央行当天降息以后,韩美间息差再次拉大至1.75个百分点。
2024-10-11 20:08:22
-
中国资本"韩流" 性价比策略席卷韩国市场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随着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中国资本正加速涌入韩国市场。业内分析认为,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也是促使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韩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进军韩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性价比”策略,以吸引受高通胀影响的韩国消费者。从市场趋势来看,这一策略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部分人士对中国企业的扩张表示担忧,尤其是在数据安全领域可能带来的隐患。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近日发布的《2024年外国直接投资(FDI)现状》报告显示,去年韩国的外国投资申报金额达345.7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中国对韩投资申报金额为57.9亿美元,同比激增266.2%。 按行业划分,中国对韩投资最多的领域是制造业,投资额达4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服务业投资额则为12.7亿美元,同比增长356.9%。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韩投资规模已超越传统投资大国美国。同年,美国对韩投资申报额为52.4亿美元,同比下降14.6%。 中国资本的渗透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包括电商、线下零售、钢铁、租车、汽车等。这些企业普遍依靠价格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 曾专注商用车的比亚迪(BYD)今年初正式宣布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并在仁川发布紧凑型SUV“ATTO 3”。预售开放仅一周,订单量即突破1000辆,显示出韩国消费者的高度兴趣。除了新车销售,比亚迪还成立了专门负责二手车进口与流通的法人企业“BYD Korea Auto”,意图深耕韩国租赁和出租车等大宗采购市场。 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旗下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Temu和Shein正积极扩展韩国市场。去年,Shein曾在韩国圣水洞开设快闪店,阿里巴巴随后宣布与韩国新世界集团成立合资公司“Grand Opus Holding”,以增强在韩国电商市场的竞争力。此外,Temu于今年2月宣布即将在韩国推出本土开放市场(L2L模式),允许韩国本土商家在其平台上销售商品,进一步深化本地化运营。 中国钢铁企业正大规模向韩国出口厚板(厚度6mm以上的钢板,广泛用于造船、制造业和建筑业)。据韩国钢铁协会统计,去年韩国进口的中国厚板总量达117.93万吨,同比增长5%。尽管韩国政府对中国进口厚板征收最高38%的反倾销关税,但韩国国内钢铁行业仍面临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被称为“中国版大创(Daiso)”的名创优品(MINISO),在退出韩国市场三年后,于去年底重新回归。这次回归不仅依靠低价策略,更通过与哈利·波特等全球知名IP合作,推出联名商品,以差异化竞争策略吸引消费者。此外,名创优品还在韩国设立设计中心,计划持续推出更多IP联名产品。 中国新式茶饮品牌霸王茶姬近期正式宣布进军韩国市场,并在Instagram上开设了韩国官方账号,标志着品牌正式布局韩国市场。同时,该品牌还在推进赴美上市计划,预计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或纳斯达克(NASDAQ)挂牌。 继蜜雪冰城、喜茶、茶百道之后,霸王茶姬成为最新一个进军韩国市场的中国茶饮品牌。去年,喜茶已率先在首尔江南区狎鸥亭开设首店,并通过社交媒体宣布正式入驻韩国市场。霸王茶姬此次采用类似策略,显示其已做好进入韩国的充分准备。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企业加速布局韩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受房地产行业低迷等因素影响,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疲软,低通胀现象持续存在。自2024年2月以来,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持续在0%增长区间徘徊,今年2月甚至出现负增长。 其次,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自2018年起,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并在此后不断升级贸易制裁。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在第二个任期内,对中国商品征收20%的关税,并在今年2月进一步提高进口钢铝关税至25%,且不设豁免。这使得中国企业不得不寻找替代市场,而韩国因其地理位置和市场规模成为优先选择。 尽管中国资本的涌入为韩国市场带来了更多选择和更激烈的价格竞争,但学界对此持保留态度,主要担忧集中在数据安全方面。 今年2月,韩国政府暂时中止了中国生成式AI平台DeepSeek在韩国的服务,理由是其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根据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的决定,DeepSeek需整改合规后方可恢复运营。同时,Temu也因收集设备、位置数据等个人信息的方式受到质疑。 去年11月,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FTC)公布,Temu和全球速卖通的客户隐私政策中,存在47项不公平条款,其中Temu占31项,全球速卖通占16项。目前,韩国政府已要求两家平台进行整改。 从阿里巴巴、Temu到比亚迪,中国企业正加速进军韩国市场,并利用韩国作为跳板,拓展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尽管中国企业凭借“性价比”策略迅速占领市场,但韩国政府仍高度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借鉴美国经验,强化对中国企业的监管,确保市场健康发展。
2025-03-21 17:00:00 -
韩国CPI连续两月维持2%涨幅 "菜篮子"价格波动加剧
韩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续两个月维持2%的涨幅,符合物价稳定目标(2%),但部分“菜篮子”价格波动依然显著。受韩元兑美元汇率升至1400韩元中段的影响,进口物价承压,进一步推高通胀压力。 韩国统计厅6日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显示,2月CPI为116.08(2020年=100),同比上涨2%,较1月的2.2%小幅回落。自去年10月CPI涨幅降至1.3%的低点后,11月回升至1.5%,12月进一步升至1.9%,并于今年初突破2%。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口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8%,扣除农产品和石油价格的CPI同比上涨1.9%,较1月的2%略有下降。 尽管整体物价涨幅有所放缓,但服务物价仍呈现不稳定趋势。其中,外出就餐价格上涨3%,除外出就餐的服务价格上涨2.9%,分别拉动整体物价上升0.43个百分点和0.57个百分点。 此外,石油类价格上涨6.3%,加工食品价格上涨2.9%,分别推动整体物价上涨0.2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食品企业在新年后陆续上调出厂价,加工食品价格涨幅达到去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3.2%)。 从具体品类来看,尽管基数效应可能导致统计数据与消费者实际感受存在差异,但生活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6%,创下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涨幅;而新鲜食品指数同比下降1.4%,为2022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农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2%,但畜产品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3.8%和3.6%。此外,由于收成不佳,萝卜和白菜价格分别大幅上涨89.2%和65.3%,成为推高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2日,市民在首尔某大型超市购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6 20:18:07 -
韩国央行:高汇率滞后效应或持续推高下半年通胀压力
韩国银行(央行)27日发布《汇率对物价的长短期传导效应分析》报告显示,尽管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从去年年底的高位略有回落,但其对物价的传导效应仍可能在下半年持续推高通胀压力。 报告指出,汇率变动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研究团队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韩元兑美元汇率每贬值10个百分点,将在一年内推动消费者物价上涨0.47个百分点。其中,短期(前3个月)传导效应为0.28个百分点,长期(4至12个月)效应为0.19个百分点,表明短期内汇率对物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然而,研究团队特别指出,在近期汇率急剧上升并持续超过3个月的情况下,长期传导效应(1.3个百分点)远超短期效应(0.31个百分点)。这一反常现象被解释为企业因高汇率长期化而推迟涨价决策,导致物价上涨压力在后期集中释放。 为进一步分析汇率对不同商品类别的影响,研究团队将45种在汇率变动后3个月内价格快速调整的商品归类为“短期性敏感商品”,将73种在9个月内缓慢调整的商品归类为“长期敏感性商品”。研究发现,在汇率急剧波动期间,短期敏感性商品价格波动显著,而长期敏感性商品虽然反应较慢,但受汇率影响的时间更长。这些对汇率敏感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大量依赖进口中间品的生产领域。 央行研究团队总结称:“即使未来汇率出现小幅回落,去年年底以来汇率急剧上涨的滞后效应仍可能在下半年持续推高物价水平。”这一分析为韩国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提醒企业和消费者为潜在的通胀压力做好准备。 首尔市内某加油站的油价牌【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7 23:40:32 -
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
韩国银行(央行)金融货币委员会于25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从3%下调至2.75%。这是自2022年10月以来,时隔2年4个月基准利率首次降至2%区间。 央行自去年10月启动降息周期,首次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25%,并于11月进一步下调至3%。上月,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韩国国内戒严及弹劾事态引发的政治动荡,以及韩元贬值等因素,央行决定暂停降息。而本月,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 央行对此表示:“尽管外汇市场的警惕情绪依然存在,但在物价上涨率趋于稳定、家庭债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大幅下降。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此次决定下调基准利率。” 同时,央行将今年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1.9%下调至1.5%,低于经合组织(OECD)的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2%、韩国政府的1.8%以及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的1.6%。 央行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年底紧急戒严事态加剧政治不确定性。央行还考虑到特朗普关税政策对韩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补充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进展缓慢也对此次预期下调产生了一定作用。 此外,央行维持明年经济增长预期1.8%不变,并保持今年和明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预期均为1.9%。 25日,在位于首尔中区的韩国银行总部,行长李昌镛主持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2-25 20:28:00 -
特朗普"关税战"升级引发市场动荡 韩国股市承压下行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宣布全面关税政策后,进一步提出“对等关税”计划,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受此影响,10日韩国股市面临显著下行压力,市场情绪趋于谨慎。 据路透社9日(当地时间)报道,特朗普计划在11日或12日宣布对其他国家实施与美国所受关税相等或类似水平的对等关税,并几乎立即生效。此外,特朗普还表示将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材征收25%的关税。这一系列举措引发了全球市场的不安情绪。 在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纽约股市7日大幅下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0.99%,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0.95%和1.36%。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的措施遭到中方报复性关税反制,两国未能达成谈判协议,导致报复性关税于10日正式生效,进一步抑制了投资者情绪。 韩国股市同样受到波及。7日,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早盘小幅高开,但由于中美谈判进展不利,午后跌幅扩大,最终下跌14.83点(0.58%),收于2521.92点。尽管市场曾对韩中两国可能展开谈判抱有期待,推动KOSPI在4日至6日连续上涨1%以上,但10日的市场表现显示,投资者情绪仍受关税政策影响。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多是谈判策略的一部分,全面爆发关税战的可能性较低。大信证券研究员李京民(音)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比预期更早向对方施压,这对市场构成压力。然而,如果在后续谈判中关税得以豁免或取消,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强烈的乐观情绪。” Kiwoom证券研究员韩智英(音)也指出:“关税相关消息可能会像过去三天一样对股价造成下行压力。考虑到特朗普的策略是‘先征关税后谈判’,全面开启关税战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美国《1月就业报告》显示,1月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5%,高于市场预期的0.3%,这降低了市场对美联储未来降息的预期。韩亚证券研究员李在满(音)表示:“市场对通胀问题的担忧再次加剧。即将于12日发布的美国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及3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10日上午,位于首尔中区的韩亚银行交易厅显示屏上显示KOSPI和KOSDAQ指数。【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1 00:25:40 -
联合国上调今年韩国经济增长预期至2.2%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以下简称“联合国”)于9日(当地时间)发布的《2025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韩国今年和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均为2.2%,比去年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 报告预计,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转向内需。实际工资增长和金融成本下降等因素将为韩国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报告指出,由于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预计今年韩国银行(央行)将进一步降息。但在这一过程中,韩国央行将综合考虑通胀压力和汇率等因素。 2023年,韩国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率为3.6%,到去年降至2.3%。报告预计,今年和明年的CPI增长率将分别为1.6%和1.8%,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 联合国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数据高于韩国政府、全球投资银行(IB)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预测。 根据韩国政府于本月2日发布《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报告,预测今年韩国GDP增长率为1.8%。这一预测值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韩国开发研究院(KDI,2.0%)、亚洲开发银行(ADB,2.0%)和韩国银行(1.9%)等机构的预测。 此外,全球投资银行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纷纷出现下调。国际金融中心数据显示,八家全球投行对韩国明年经济增长率的平均预测为1.8%,较一个月前下降0.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从2.2%下调至1.8%;瑞银(UBS)从2.1%下调至1.9%;野村证券(Nomura)从1.9%下调至1.7%;摩根大通(JP Morgan)从1.8%下调至1.7%。巴克莱银行(Barclays)和汇丰银行(HSBC)则分别维持1.8%和1.9%的预测不变。 【图片提供 AI】
2025-01-10 23:34:34 -
高物价下韩国民众选择"在家做饭"
韩国统计厅日前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全年消费者物价动向》资料显示,去年韩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14.18,同比上涨2.3%,达到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涨幅较2022年的5.1%和2023年的3.6%明显放缓,标志着物价压力有所缓解。 然而,进入新年以来,韩国食品和生活用品售价纷纷上涨。流通业相关人士表示,各种原材料涨价,加上韩元贬值,提价不可避免。新年的食品饮料和生活必需品价格预计将持续上升。 近期,部分韩国食品企业以巧克力和棕榈油价格上涨为由上调商品价格。好丽友旗下13种产品价格上月平均上涨10.6%;海太制果的10种产品售价平均上涨8.6%。此外,炸鸡品牌PURADAK旗下10款菜品价格自去年12月30日起上涨最多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元)。 与此同时,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加剧,韩国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韩元贬值加剧了物价上涨压力,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政策可能将对韩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近期韩国政治动荡因素也可能将进一步推高韩国物价。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为减少食品支出,逐渐倾向于选择“在家做饭”,推动了大型超市和便利店销售额大幅增长。易买得去年12月生鱼片和牛肉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和12%。乐天玛特速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预制菜和寿司产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和10%。 然而,随着诸多消费者选择“在家做饭”,餐厅、咖啡厅等直接受到影响,申请停业的个体工商户不断增加。根据韩国雇佣劳动部的数据,去年1月至11月,领取失业补贴的个体工商户达3319户,同比增长8.6%,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年末年初本是消费旺季,但由于韩国政局骤然紧张,社会氛围也陷入不安。受此影响,人们逐渐减少聚会和外出,消费情绪进一步走弱,对韩国的零售市场造成直接冲击。” 韩国大型超市的杯面柜台【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09 20:15:59 -
韩国央行时隔38个月宣布降息 加入全球宽松周期
11日,在首尔中区的韩国银行(央行),行长李昌镛主持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图片提供 韩联社】 11日,韩国银行(央行)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决定下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3.25%,这一降息水平符合此前彭博社对多位经济学家的预测调查。 这是央行38个月以来首次放宽货币政策,在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并暗示未来将进一步降息后,市场对韩国央行在未来几个月转向宽松政策的预期升温。 此前预测称,由于通胀率低于目标,各项核心数据显示经济进一步放缓,预计韩国央行将启动宽松周期。数据显示,韩国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降至三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自2021年初以来首次降至2%以下,这为央行降息提供了理由。统计厅数据显示,韩国9月CPI同比上涨1.6%,是自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涨幅。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9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2%。 今年第二季度,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减少0.2%。以季度为准,这是自2022年第四季度(-0.5%)以后时隔1年6个月出现负增长。尤其是民间消费减少0.2%,设备投资和建设投资也分减1.2%和1.7%。 美联储上月降息0.5个百分点后,韩美间息差从史上最高的2个百分点缩至1.5个百分点。韩国降息降低了对韩元贬值和资金外流的担忧。央行当天降息以后,韩美间息差再次拉大至1.75个百分点。
2024-10-11 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