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IMF’新闻 16个
-
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或将首度跌破2% 结构性矛盾成发展桎梏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预计将首次跌破2%,分析指出,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创新动能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叠加导致经济增长引擎快速衰退。在经济体量更为庞大、发展更为成熟的美国仍能维持2%以上潜在增长率的背景下,有观点认为韩国经济过早放缓。 韩国银行(央行)于7日向国会行政安全委员会所属共同民主党议员杨富男提交的《主要国家GDP产出缺口现状》报告显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上月发布的最新经济展望中,将韩国2025年潜在增长率预期从去年12月的2%下调至1.9%,降幅达0.1个百分点,是自2001年相关统计以来首次跌破2%。 潜在增长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在不引发通货膨胀前提下,通过充分动员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所能实现的GDP增长率,持续下滑意味着经济发展后劲不足。OECD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潜在增长率自2011年(3.8%)以来已连续14年呈下行态势,特别是在2022至2024年间维持在2.2%水平后,今年骤降0.3个百分点。央行表示:“十年前,韩国潜在增长率尚能维持在3%左右,如今已显著下滑至2%以下区间。” 此外,韩国实际经济增长表现与潜在增长水平之间的差距正持续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预测,韩国今年GDP缺口(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差额)将达-1.1%,这将是继2023年(-0.4%)和2024年(-0.3%)之后连续第三年呈负值,且负向缺口呈逐年扩大趋势。 分析指出,OECD此次下调韩国潜在增长率预期,既反映了人口负增长、生产率下降等长期结构性制约因素,也包含了对当前韩国经济复苏乏力的阶段性判断。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生产效率、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等系统性举措来重振经济活力。其中,如何有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延缓劳动力规模萎缩是关键突破口。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朴正宇(音)指出:“韩国经济基础性增长机制已出现明显弱化。若被动接受2%以下的潜在增长率,可能导致经济陷入持续下行通道;但若不顾现实条件强行刺激增长,又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次生风险,最终仍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央行强调,过去三十年间(1994至2024年),韩国潜在增长率累计下降6个百分点,降速在全球范围内都属罕见。央行指出,唯有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扭转生育率颓势、优化外籍劳动力引进政策等措施,方能遏制潜在增长率持续下滑态势。当前正处于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重新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 新政府已将提升潜在增长率列为核心施政目标,总统李在明在竞选期间曾明确提出“推动韩国进入潜在增长率3%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愿景,并着手推进相关政策的系统性制定与实施。
2025-07-07 18:57:20 -
韩国6月外储4102亿美元 三个月来首现增长
韩国银行(央行)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韩国外汇储备额为4102亿美元,环比增加56.1亿美元。这是自上月外储近五年来跌至最低后出现反弹。 央行解释称,这得益于美元疲软使得以其他外币计价的资产换算成美元后金额增加,以及外汇资产运用收益增加。由于6月份美元汇率下跌约1.9%,以美元计价的欧元、日元等其他外币资产额则相应增加。 从外储资产类别来看,有价证券环比减少14.7亿美元,为3585亿美元;存款准备金环比增加68.6亿美元,为265.4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环比增加2.1亿美元,为158.9亿美元;IMF储备头寸环比增加1000万美元,为44.7亿美元;黄金储备与上月持平,为47.9亿美元。 截至5月底,韩国外汇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10位。从2023年8月至今年2月,韩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第9位,随后略有下降。 从各国家(地区)外汇储备规模来看,中国大陆以3.2853万亿美元居首,其次依次为日本(1.2981万亿美元)、瑞士(9808亿美元)、印度(6913亿美元)、俄罗斯(6804亿美元)、中国台湾(5929亿美元)、沙特阿拉伯(4587亿美元)、德国(4564亿美元)和中国香港(4310亿美元)。
2025-07-03 20:09:38 -
韩国GDP排名或跌至第13位 全球竞争环境日益严峻
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曾一度跻身全球前十,但因多年经济增长疲软,逐步远离经济强国行列。继2022年跌至全球第12位后,今年韩国GDP规模预计将被西班牙超越,排名下滑至第13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7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韩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将从2024年的1.8697万亿美元降至今年的1.7903万亿美元,排名从第12位跌至第13位。西班牙名义GDP则预计从去年的1.7222万亿美元增至今年的1.7995万亿美元,排名从第15位上升至12位。 韩国GDP规模自2016年进入全球前十后,2020年曾攀升至第9位。但随着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崛起,排名跌至第12位。此外,韩国不仅面临新兴市场竞争,甚至可能落后多个发达国家。 根据IMF在4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韩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为1%。远低于发展中国家3.7%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达国家1.4%的预期。韩国央行(0.8%)、现代经济研究院(0.7%)、摩根大通(0.5%)等增长预期更低,均不及1%。相比之下,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为2.5%和1.6%,疫情后经济表现相对稳健。IMF预计到2030年,韩国GDP排名或将跌至第15位。 此外,韩国正面临出生率低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减少使得经济规模难以快速扩张。专家表示,相较于GDP排名,产业竞争力的下降及由此导致的长期低增长结构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韩国延世大学经济系名誉教授金正湜表示,韩国主力产业被中国超越,出口增长压力加大。同时,劳动力结构、税制、教育和企业制度等方面未能有效适应全球变化,技术革新与生产率提升受阻,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 面对严峻经济形势,韩国新政府推出30.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10亿元)的追加预算,旨在推动经济复苏。政府计划通过激活内需,将潜在增长率从1%提升至3%,并重点扶持人工智能(AI)、半导体、生物技术及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 韩国总统李在明于26日在国会就补充预算案发表施政演说表示:“当前正值政府助力经济重启的关键时刻,此次追加预算是缓解经济困境的及时雨,更是推动经济复苏的必由之路。” 5日,韩国银行(央行)国民收入部长姜昌求(音)在首尔中区韩国银行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实际GDP的特点。【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6-27 23:23:30 -
韩国家电巨头抢滩"全球南方"新兴市场 破解增长瓶颈
随着内需长期低迷,韩国家电企业将战略重心转向具备高增长潜力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新兴市场。面对北美、欧洲等传统主力市场的增长瓶颈,三星电子、LG电子等企业通过并购扩张、本土化投资及B2B业务深耕,全面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及中南美等新兴市场版图。 据业界25日消息,三星电子近期以全资收购德国百年暖通企业FlaktGroup为战略支点,正式进军全球商用空调市场。目前,三星电子在中东市场取得显著进展,已成功为多个高端住宅项目、综合医疗中心及五星级度假村提供整套采暖通风与空调(HVAC)系统解决方案。为强化中东市场布局,三星电子于本月初在中国苏州和上海两大空调生产基地举办“2025三星中东空调解决方案日”,邀请中东地区重点客户及合作伙伴,集中展示最新的智能空调解决方案与创新技术,进一步巩固在中东暖通市场的战略地位。 在产能布局方面,三星电子持续加码新兴市场本土化生产。三星电子决定向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斯里佩鲁姆布杜尔生产基地追加注资1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9亿元),该工厂作为三星在印核心生产基地,承担其冰箱、洗衣机总产量20%的产能,年产值达3.4万亿韩元。同时,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于去年7月与越南总理范明政举行战略会谈时明确表态,将维持越南最大外资企业的战略地位,与越南携手同行。 LG电子则将“全球南方战略”列为今年核心经营方针,积极深耕新兴市场。LG电子首席执行官(CEO)曹周完在今年股东大会上强调,将构建以印度为核心枢纽,辐射亚洲、中南美、中东及非洲四大高增长市场的战略布局。为加速推进这一战略,曹周完于年初亲自率队考察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关键市场,重点督导商用空调、高效能源系统等B2B业务的本地化落地进程。LG电子还计划推进印度法人首次公开募股(IPO)。今年一季度,LG印度法人实现营收1.2428万亿韩元,净利润达1243亿韩元,创季度新高,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为巩固市场优势,LG电子于本月正式启动印度安得拉邦的斯里城 (Sri City) 第三工厂建设。该工厂将重点生产包括智能冰箱、高端洗衣机及节能空调在内的高附加值家电产品,将作为区域供应枢纽,辐射中东、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周边新兴市场。 业内分析称,家电巨头纷纷加码全球南方市场具有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与需求趋于饱和的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新兴市场展现出三大显著优势:持续高位的人口增长率、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基数,以及经济发展带动的消费升级需求,共同推动对智能家电和数字化设备的强劲需求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截至2029年为止,全球南方地区的年均GDP增长率将达6.3%,远超发达国家3.9%的平均水平。韩国贸易协会首席研究员梁智媛(音)指出:“全球南方市场凭借其经济增长活力、人口红利优势以及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随着全球供应链重组加快,全球南方市场对韩国具有多重战略价值。”
2025-05-25 20:05:13 -
报告:中国出口每减少1%韩国将同步下降0.45%
韩国国会预算政策处23日预测称,若美国自华进口产品征收145%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大幅下降69%,韩国对华出口将随之锐减31.1%。分析指出,这一连锁反应源于韩国对华出口中,半导体、显示器、无线通信零部件等产品占比高达85.9%。预算政策处指出,若因关税措施导致中国产品在美销售价格大幅上涨,韩国对华出口也可能同步减少。 尽管中美双方于本月12日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决定相互削减115个百分点的关税,但若在8月12日前未能就进一步谈判达成共识,美国将重新对中国产品征收54%的关税。此外,若韩国未能在7月3日前与美方完成相关协商,也将被征收25%的关税,届时韩国出口降幅将进一步扩大。 韩国国会预算政策处还预测,若美国对韩国、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分别征收15%、30%、10%的关税,韩国整体出口将减少3.6%。若对中国关税上调至54%,韩国出口降幅将扩大至4.7%,远高于今年3月预测值(3.2%),降幅高达0.4至1.5个百分点。 相关数据显示,本月1日至20日,韩国出口总额为320亿美元,同比减少2.4%。在十大主要出口品类中,除两项外,其余八项均出现下降,分别为石油(-24.1%)、家电(-19.7%)、钢铁(-12.1%)、汽车零部件(-10.7%)及汽车(-6.3%)等。同期韩国对美国及中国分别出口下降14.6%和7.2%。 在宏观经济层面韩国国会预算政策处预测,美国关税政策将使得今年韩国经济增速在3月预测值基础上再下调0.1个百分点。此前,该机构已将2024年经济增长率从2.2%大幅下调至1.5%。若出口减少幅度达到3.6%至4.7%,预算处预计全年增长率将再削减0.1至0.2个百分点。若美国对中国加征145%、对韩国加征25%的关税政策落地,韩国今年经济增速恐将萎缩至0.8%。 对此,延世大学经济系名誉教授金正湜表示,短期内韩国应努力在与美谈判中争取最大利益,减轻汽车、钢铁等行业的损失;中长期来看,应推进海外产能多元布局,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他进一步建议,政府应积极刺激内需,降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并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出口竞争力,这是新一届政府面临的首要课题。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将韩国2025年GDP增速预期由原先的1.6%下调至0.8%,降幅度达0.8个百分点。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将韩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测值从2.0%大幅下调至1.0%。此外,包括高盛、花旗等在内的八家国际投行对韩国GDP增长的平均预测值也已降至0.8%,较今年3月预测值(1.4%)下调了0.6个百分点。
2025-05-24 02:23:39 -
韩国吸引外资规模跌至第17位 海外投资飙升凸显资本失衡
韩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在全球经济30大经济体中仅列第17位,较前年下滑4位。同时,韩国国民与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跃升3位至第10位。专家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失衡已经形成结构性趋势,或将削弱韩国经济活力和产业增长基础。 据18日韩国银行向国会提交的资料,去年外资对韩投资总额为371.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08亿元),同比锐减33.8%,这一数值包含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30大经济体中,韩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排名从2022年的第14位、2023年的第13位、跌至去年的第17位。 相比之下,曾在2023年被韩国甩在身后的沙特、波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均反超韩国。美法德依旧稳居前三,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和巴西也跻身前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外资对韩投资较去年同季减少11.78亿美元,为新冠疫情初期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由于去年12月初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实施紧急戒严,导致经济信心急速降温,外资纷纷暂停投资或撤资。受此影响,去年第四季度韩国吸引外资排名跌至第23位,较上一季度(第19位)下降4位,较前年同期(第14位)暴跌9位,韩国跌出排名前20强的情况实属罕见。这一成绩甚至不及接受IMF救助的阿根廷(-1.87亿美元)和处于战争状态的俄罗斯(-7.86亿美元)。 相反,去年韩国国民和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208.38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5.7%。其中,直接投资从2023年的321.7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85.89亿美元(51.0%);证券投资从454.24亿美元增至722.49亿美元(59.1%)。 这反映出韩国企业在海外扩建或新建工厂的趋势,同时也体现“西学蚂蚁”(在韩国证券市场中指的是投资美国等海外股票的个人投资者)热衷投资美股等现象。因此,韩国在对外投资排名中从2023年的第13位升至去年的第10位,位列美国、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后,跻身全球前列。 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外投资额达462.48亿美元,为自2021年第四季度(476.31亿美元)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IMF尚未公布各国一季度数据,但市场预期韩国排名或将进一步攀升。
2025-05-19 00:31:06 -
制造业就业比重降至历史新低 美关税影响或将持续扩大
韩国统计厅与国家统计门户网站18日发布的微观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韩国制造业月均就业人数为439.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5.5%。这一比例为韩国自2013年实施第十版《韩国标准产业分类》以来的最低值。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就业比重近年呈持续下行趋势。2023年与2024年分别降至15.7%和15.6%。今年前四个月,该比重持续下滑,从1月的15.8%降至4月的15.2%。其中,4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12.4万人,为2019年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疫情暴发后,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依托出口恢复增长。韩国银行(央行)发布的以经济活动类型划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制造业在2023年各季度均实现环比增长。然而,就业作为典型的滞后指标,并未同步改善。分析认为,当前制造业复苏主要由半导体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拉动,因其“就业带动系数”较低,新增岗位有限。叠加国内外不确定性上升,企业普遍延后招聘计划,就业市场恢复进程缓慢。 以年龄段来看,今年前四个月制造业就业者中,20至29岁群体仅占10.6%,创历史新低,甚至低于60岁以上群体的13.2%。青年群体进入制造业意愿与机会双双受限,凸显结构性就业矛盾。 外部风险亦在加剧。特朗普政府自3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并计划将此类关税扩大至汽车、零部件以及半导体、医药品等关键产品领域。美方4月又宣布对韩国等国征收对等关税,对韩适用税率同为25%。 尽管韩美已通过“2+2通商协商机制”将关税实施时间延至7月,并启动磋商争取豁免,但目前韩国对美出口仍普遍适用10%的基本关税。在韩国出口结构中,对美出口占比高,且以半导体与汽车为主,贸易摩擦将对韩国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关税影响已初步显现。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滑0.2%,较此前预期的0.2%增长低出0.4个百分点,出现负增长。其中,制造业产出减少0.8%,主要集中在化学品、机械设备等领域。 尽管关税效应尚未全面显现,但经贸不确定性扩大已对企业投资和消费心理造成打击。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长3.7%,但剔除开工天数因素后,日均出口额下降0.7%;对美出口则同比减少6.8%。5月1日至10日,整体出口额同比锐减23.8%,其中对美出口降幅高达30.4%。 多家国内外机构陆续下调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韩国开发研究院(KDI)近日发布的《上半年经济展望》将全年GDP增长率预测由1.6%下调至0.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三个月内两次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2.0%降至1.0%。 央行及政府亦多次表示,今后将在综合考虑全球贸易环境与关税影响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经济增长预期。
2025-05-19 00:26:10 -
中美关税战争冲击韩国经济 今年GDP增速或下滑0.5个百分点
据金融行业23日消息,中美之间持续升级的关税战或导致韩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如果韩美之间顺利完成通商谈判但中美矛盾无法缓解,关税对韩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也难以根除。 花旗银行在最新发布的《韩美通商谈判的经济影响》报告中指出,韩美达成协议时,美国对韩关税从目前的25%降至基本税率10%,但实际有效关税仅从20.7%降至14%。原因在于韩国对美出口产品中汽车及零部件占比高达34%,此类商品依旧适用25%的高额关税,因此整体减税效果有限。 报告设定三种主要贸易谈判情景模拟,包括美国对韩征收10%关税,同时中美维持互征100%以上关税;美国对韩征收25%关税,中美之间维持高额关税;美国对韩征收10%关税,并对华征收60%关税,但不存在中国的报复性关税。 花旗利用牛津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显示,在第一和第二种情景下,也就是中美互征100%以上关税的局面下,韩国今年的GDP增速或下降0.5个百分点;而明年韩国经济增速则分别下降2.2个百分点(情景一)和2.3个百分点(情景二)。 受此影响,韩国银行(央行)可能被迫加快降息步伐。花旗预测,在上述两种情景下,央行或把基准利率从当前的2.75%降至明年年底的1.00%,总共降息1.75个百分点,相当于连续七次下调0.25个百分点。 在第三种中美关税摩擦有所缓解的情景中,韩国经济遭受的冲击也略有缓和。报告预计,在该情况下,今年韩国GDP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明年下降0.9个百分点。同期央行降息幅度也会缩小,总共降息0.75个百分点,明年年底利率预计为2.00%。 此外,全球多家金融机构也在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韩国今年的增长预期从2%下调至1%。彭博社10日公开的调查结果显示,42家机构对韩国今年的平均增长预测为1.41%,其中多家机构预测低于1%,包括彭博经济研究所(0.7%)、凯投宏观(0.9%)、花旗集团(0.8%)、荷兰国际集团(0.8%)、摩根大通(0.7%)等。 央行也可能在下月下调经济增长预测,此前央行在2月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速为1.5%。央行行长李昌镛在17日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后指出,从目前美国的关税政策来看,2月的预测过于乐观,考虑到第一季度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大规模山火等异常因素,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下调。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20:01:10 -
韩国金融高官密集出访 向国际社会彰显市场稳定性
据韩国金融界18日消息,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将于22日至27日赴美国华盛顿出席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世界银行集团(WBG)春季会议。在此期间,崔相穆将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举行会谈,就金融外汇政策和近期备受关注的韩美贸易议题进行磋商。 韩国银行(央行)行长李昌镛也将于19日至29日赴华盛顿出席G20央行行长会议和IMF及WBG春季会议。此外,金融委员会委员长金炳焕将于20日至26日访问美国,就韩国政府近期重启卖空交易等市场开放举措进行说明,并强调在国内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韩国金融市场仍保持稳健态势。 据悉,金炳焕将于22日在纽约会见全球最大私募基金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介绍韩国金融市场发展情况。23日至24日,他将转赴硅谷考察风险投资市场,出席韩国产业银行举办的“Next Round”活动,支持韩国初创企业和风投机构进军美国市场。24日还将与英特尔投资等知名风投机构代表会晤,就完善韩国风险投资市场等议题交换意见。 据了解,金融监督院院长李卜铉已在14日至15日访问中国与中国香港,与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举行会谈,就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跨境监管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流。李福炫还计划于下月12日至14日赴瑞士巴塞尔出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高级别会议。 左起依次为金融监督院院长李卜铉、韩国银行行长李昌镛、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金融委员会委员长金炳焕。【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18 22:47:57 -
"10+3"财政副部级与央行副行长会议在吉隆坡举行
当地时间8日至9日,今年首次中日韩财政部副部级与央行副行长会议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政部副部级与央行副行长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据韩国企划财政部最新消息,本次中日韩会议由韩国、日本、中国的财政部副部长及央行副行长出席,“10+3”会议则聚集东盟10国与中日韩共13国的财政部副部长与央行副行长,以及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组织代表。 在下月即将举行的“10+3”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前夕,本次与会人士全面检查区域经济动向与政策方向,并就金融合作议题进行讨论。韩国方面由企划财政部国际经济管理官崔智英担任首席代表参会。 AMRO、ADB与IMF一致认为,目前区域经济整体保持稳健增长趋势,但在美国关税政策和全球金融紧缩等不确定性因素下,依旧面临较高下行风险。各机构建议,各国应该充分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可用空间,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并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应对未来挑战。 崔智英表示,韩国正处在总统弹劾后的政局不确定期,但国家治理依旧保持稳定。她补充称:“在距离新任总统选举还有两个月的时间里,政府计划全面评估美方加征关税的影响、支援受损行业,并积极推动必要的补充预算编制,全力应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 在区域金融合作方面,与会代表对提升区域金融安全网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实效性的相关举措进行重点讨论。韩方对CMIM改革相关讨论取得进展表示欢迎,并强调在向实缴资本机制转变的过程中,CMIM应当继续发挥作为全球金融安全网补充机制的原有作用。 本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即将在下月意大利米兰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最终确定。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0 19:46:54
-
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或将首度跌破2% 结构性矛盾成发展桎梏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预计将首次跌破2%,分析指出,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创新动能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叠加导致经济增长引擎快速衰退。在经济体量更为庞大、发展更为成熟的美国仍能维持2%以上潜在增长率的背景下,有观点认为韩国经济过早放缓。 韩国银行(央行)于7日向国会行政安全委员会所属共同民主党议员杨富男提交的《主要国家GDP产出缺口现状》报告显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上月发布的最新经济展望中,将韩国2025年潜在增长率预期从去年12月的2%下调至1.9%,降幅达0.1个百分点,是自2001年相关统计以来首次跌破2%。 潜在增长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在不引发通货膨胀前提下,通过充分动员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所能实现的GDP增长率,持续下滑意味着经济发展后劲不足。OECD统计数据显示,韩国潜在增长率自2011年(3.8%)以来已连续14年呈下行态势,特别是在2022至2024年间维持在2.2%水平后,今年骤降0.3个百分点。央行表示:“十年前,韩国潜在增长率尚能维持在3%左右,如今已显著下滑至2%以下区间。” 此外,韩国实际经济增长表现与潜在增长水平之间的差距正持续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预测,韩国今年GDP缺口(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差额)将达-1.1%,这将是继2023年(-0.4%)和2024年(-0.3%)之后连续第三年呈负值,且负向缺口呈逐年扩大趋势。 分析指出,OECD此次下调韩国潜在增长率预期,既反映了人口负增长、生产率下降等长期结构性制约因素,也包含了对当前韩国经济复苏乏力的阶段性判断。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生产效率、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等系统性举措来重振经济活力。其中,如何有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延缓劳动力规模萎缩是关键突破口。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朴正宇(音)指出:“韩国经济基础性增长机制已出现明显弱化。若被动接受2%以下的潜在增长率,可能导致经济陷入持续下行通道;但若不顾现实条件强行刺激增长,又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次生风险,最终仍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央行强调,过去三十年间(1994至2024年),韩国潜在增长率累计下降6个百分点,降速在全球范围内都属罕见。央行指出,唯有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扭转生育率颓势、优化外籍劳动力引进政策等措施,方能遏制潜在增长率持续下滑态势。当前正处于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重新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 新政府已将提升潜在增长率列为核心施政目标,总统李在明在竞选期间曾明确提出“推动韩国进入潜在增长率3%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愿景,并着手推进相关政策的系统性制定与实施。
2025-07-07 18:57:20 -
韩国6月外储4102亿美元 三个月来首现增长
韩国银行(央行)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韩国外汇储备额为4102亿美元,环比增加56.1亿美元。这是自上月外储近五年来跌至最低后出现反弹。 央行解释称,这得益于美元疲软使得以其他外币计价的资产换算成美元后金额增加,以及外汇资产运用收益增加。由于6月份美元汇率下跌约1.9%,以美元计价的欧元、日元等其他外币资产额则相应增加。 从外储资产类别来看,有价证券环比减少14.7亿美元,为3585亿美元;存款准备金环比增加68.6亿美元,为265.4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环比增加2.1亿美元,为158.9亿美元;IMF储备头寸环比增加1000万美元,为44.7亿美元;黄金储备与上月持平,为47.9亿美元。 截至5月底,韩国外汇储备规模位居全球第10位。从2023年8月至今年2月,韩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第9位,随后略有下降。 从各国家(地区)外汇储备规模来看,中国大陆以3.2853万亿美元居首,其次依次为日本(1.2981万亿美元)、瑞士(9808亿美元)、印度(6913亿美元)、俄罗斯(6804亿美元)、中国台湾(5929亿美元)、沙特阿拉伯(4587亿美元)、德国(4564亿美元)和中国香港(4310亿美元)。
2025-07-03 20:09:38 -
韩国GDP排名或跌至第13位 全球竞争环境日益严峻
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曾一度跻身全球前十,但因多年经济增长疲软,逐步远离经济强国行列。继2022年跌至全球第12位后,今年韩国GDP规模预计将被西班牙超越,排名下滑至第13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7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韩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将从2024年的1.8697万亿美元降至今年的1.7903万亿美元,排名从第12位跌至第13位。西班牙名义GDP则预计从去年的1.7222万亿美元增至今年的1.7995万亿美元,排名从第15位上升至12位。 韩国GDP规模自2016年进入全球前十后,2020年曾攀升至第9位。但随着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崛起,排名跌至第12位。此外,韩国不仅面临新兴市场竞争,甚至可能落后多个发达国家。 根据IMF在4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韩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为1%。远低于发展中国家3.7%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达国家1.4%的预期。韩国央行(0.8%)、现代经济研究院(0.7%)、摩根大通(0.5%)等增长预期更低,均不及1%。相比之下,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为2.5%和1.6%,疫情后经济表现相对稳健。IMF预计到2030年,韩国GDP排名或将跌至第15位。 此外,韩国正面临出生率低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减少使得经济规模难以快速扩张。专家表示,相较于GDP排名,产业竞争力的下降及由此导致的长期低增长结构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韩国延世大学经济系名誉教授金正湜表示,韩国主力产业被中国超越,出口增长压力加大。同时,劳动力结构、税制、教育和企业制度等方面未能有效适应全球变化,技术革新与生产率提升受阻,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 面对严峻经济形势,韩国新政府推出30.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10亿元)的追加预算,旨在推动经济复苏。政府计划通过激活内需,将潜在增长率从1%提升至3%,并重点扶持人工智能(AI)、半导体、生物技术及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 韩国总统李在明于26日在国会就补充预算案发表施政演说表示:“当前正值政府助力经济重启的关键时刻,此次追加预算是缓解经济困境的及时雨,更是推动经济复苏的必由之路。” 5日,韩国银行(央行)国民收入部长姜昌求(音)在首尔中区韩国银行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实际GDP的特点。【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6-27 23:23:30 -
韩国家电巨头抢滩"全球南方"新兴市场 破解增长瓶颈
随着内需长期低迷,韩国家电企业将战略重心转向具备高增长潜力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新兴市场。面对北美、欧洲等传统主力市场的增长瓶颈,三星电子、LG电子等企业通过并购扩张、本土化投资及B2B业务深耕,全面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及中南美等新兴市场版图。 据业界25日消息,三星电子近期以全资收购德国百年暖通企业FlaktGroup为战略支点,正式进军全球商用空调市场。目前,三星电子在中东市场取得显著进展,已成功为多个高端住宅项目、综合医疗中心及五星级度假村提供整套采暖通风与空调(HVAC)系统解决方案。为强化中东市场布局,三星电子于本月初在中国苏州和上海两大空调生产基地举办“2025三星中东空调解决方案日”,邀请中东地区重点客户及合作伙伴,集中展示最新的智能空调解决方案与创新技术,进一步巩固在中东暖通市场的战略地位。 在产能布局方面,三星电子持续加码新兴市场本土化生产。三星电子决定向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斯里佩鲁姆布杜尔生产基地追加注资1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9亿元),该工厂作为三星在印核心生产基地,承担其冰箱、洗衣机总产量20%的产能,年产值达3.4万亿韩元。同时,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于去年7月与越南总理范明政举行战略会谈时明确表态,将维持越南最大外资企业的战略地位,与越南携手同行。 LG电子则将“全球南方战略”列为今年核心经营方针,积极深耕新兴市场。LG电子首席执行官(CEO)曹周完在今年股东大会上强调,将构建以印度为核心枢纽,辐射亚洲、中南美、中东及非洲四大高增长市场的战略布局。为加速推进这一战略,曹周完于年初亲自率队考察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关键市场,重点督导商用空调、高效能源系统等B2B业务的本地化落地进程。LG电子还计划推进印度法人首次公开募股(IPO)。今年一季度,LG印度法人实现营收1.2428万亿韩元,净利润达1243亿韩元,创季度新高,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为巩固市场优势,LG电子于本月正式启动印度安得拉邦的斯里城 (Sri City) 第三工厂建设。该工厂将重点生产包括智能冰箱、高端洗衣机及节能空调在内的高附加值家电产品,将作为区域供应枢纽,辐射中东、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周边新兴市场。 业内分析称,家电巨头纷纷加码全球南方市场具有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与需求趋于饱和的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新兴市场展现出三大显著优势:持续高位的人口增长率、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基数,以及经济发展带动的消费升级需求,共同推动对智能家电和数字化设备的强劲需求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截至2029年为止,全球南方地区的年均GDP增长率将达6.3%,远超发达国家3.9%的平均水平。韩国贸易协会首席研究员梁智媛(音)指出:“全球南方市场凭借其经济增长活力、人口红利优势以及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随着全球供应链重组加快,全球南方市场对韩国具有多重战略价值。”
2025-05-25 20:05:13 -
报告:中国出口每减少1%韩国将同步下降0.45%
韩国国会预算政策处23日预测称,若美国自华进口产品征收145%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大幅下降69%,韩国对华出口将随之锐减31.1%。分析指出,这一连锁反应源于韩国对华出口中,半导体、显示器、无线通信零部件等产品占比高达85.9%。预算政策处指出,若因关税措施导致中国产品在美销售价格大幅上涨,韩国对华出口也可能同步减少。 尽管中美双方于本月12日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决定相互削减115个百分点的关税,但若在8月12日前未能就进一步谈判达成共识,美国将重新对中国产品征收54%的关税。此外,若韩国未能在7月3日前与美方完成相关协商,也将被征收25%的关税,届时韩国出口降幅将进一步扩大。 韩国国会预算政策处还预测,若美国对韩国、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分别征收15%、30%、10%的关税,韩国整体出口将减少3.6%。若对中国关税上调至54%,韩国出口降幅将扩大至4.7%,远高于今年3月预测值(3.2%),降幅高达0.4至1.5个百分点。 相关数据显示,本月1日至20日,韩国出口总额为320亿美元,同比减少2.4%。在十大主要出口品类中,除两项外,其余八项均出现下降,分别为石油(-24.1%)、家电(-19.7%)、钢铁(-12.1%)、汽车零部件(-10.7%)及汽车(-6.3%)等。同期韩国对美国及中国分别出口下降14.6%和7.2%。 在宏观经济层面韩国国会预算政策处预测,美国关税政策将使得今年韩国经济增速在3月预测值基础上再下调0.1个百分点。此前,该机构已将2024年经济增长率从2.2%大幅下调至1.5%。若出口减少幅度达到3.6%至4.7%,预算处预计全年增长率将再削减0.1至0.2个百分点。若美国对中国加征145%、对韩国加征25%的关税政策落地,韩国今年经济增速恐将萎缩至0.8%。 对此,延世大学经济系名誉教授金正湜表示,短期内韩国应努力在与美谈判中争取最大利益,减轻汽车、钢铁等行业的损失;中长期来看,应推进海外产能多元布局,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他进一步建议,政府应积极刺激内需,降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并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出口竞争力,这是新一届政府面临的首要课题。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将韩国2025年GDP增速预期由原先的1.6%下调至0.8%,降幅度达0.8个百分点。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将韩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测值从2.0%大幅下调至1.0%。此外,包括高盛、花旗等在内的八家国际投行对韩国GDP增长的平均预测值也已降至0.8%,较今年3月预测值(1.4%)下调了0.6个百分点。
2025-05-24 02:23:39 -
韩国吸引外资规模跌至第17位 海外投资飙升凸显资本失衡
韩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在全球经济30大经济体中仅列第17位,较前年下滑4位。同时,韩国国民与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跃升3位至第10位。专家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失衡已经形成结构性趋势,或将削弱韩国经济活力和产业增长基础。 据18日韩国银行向国会提交的资料,去年外资对韩投资总额为371.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8.08亿元),同比锐减33.8%,这一数值包含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30大经济体中,韩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排名从2022年的第14位、2023年的第13位、跌至去年的第17位。 相比之下,曾在2023年被韩国甩在身后的沙特、波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去年吸引外资规模均反超韩国。美法德依旧稳居前三,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和巴西也跻身前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外资对韩投资较去年同季减少11.78亿美元,为新冠疫情初期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 由于去年12月初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实施紧急戒严,导致经济信心急速降温,外资纷纷暂停投资或撤资。受此影响,去年第四季度韩国吸引外资排名跌至第23位,较上一季度(第19位)下降4位,较前年同期(第14位)暴跌9位,韩国跌出排名前20强的情况实属罕见。这一成绩甚至不及接受IMF救助的阿根廷(-1.87亿美元)和处于战争状态的俄罗斯(-7.86亿美元)。 相反,去年韩国国民和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208.38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5.7%。其中,直接投资从2023年的321.7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85.89亿美元(51.0%);证券投资从454.24亿美元增至722.49亿美元(59.1%)。 这反映出韩国企业在海外扩建或新建工厂的趋势,同时也体现“西学蚂蚁”(在韩国证券市场中指的是投资美国等海外股票的个人投资者)热衷投资美股等现象。因此,韩国在对外投资排名中从2023年的第13位升至去年的第10位,位列美国、中国、德国、法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后,跻身全球前列。 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外投资额达462.48亿美元,为自2021年第四季度(476.31亿美元)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IMF尚未公布各国一季度数据,但市场预期韩国排名或将进一步攀升。
2025-05-19 00:31:06 -
制造业就业比重降至历史新低 美关税影响或将持续扩大
韩国统计厅与国家统计门户网站18日发布的微观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韩国制造业月均就业人数为439.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5.5%。这一比例为韩国自2013年实施第十版《韩国标准产业分类》以来的最低值。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就业比重近年呈持续下行趋势。2023年与2024年分别降至15.7%和15.6%。今年前四个月,该比重持续下滑,从1月的15.8%降至4月的15.2%。其中,4月制造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12.4万人,为2019年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疫情暴发后,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产业依托出口恢复增长。韩国银行(央行)发布的以经济活动类型划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制造业在2023年各季度均实现环比增长。然而,就业作为典型的滞后指标,并未同步改善。分析认为,当前制造业复苏主要由半导体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拉动,因其“就业带动系数”较低,新增岗位有限。叠加国内外不确定性上升,企业普遍延后招聘计划,就业市场恢复进程缓慢。 以年龄段来看,今年前四个月制造业就业者中,20至29岁群体仅占10.6%,创历史新低,甚至低于60岁以上群体的13.2%。青年群体进入制造业意愿与机会双双受限,凸显结构性就业矛盾。 外部风险亦在加剧。特朗普政府自3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关税,并计划将此类关税扩大至汽车、零部件以及半导体、医药品等关键产品领域。美方4月又宣布对韩国等国征收对等关税,对韩适用税率同为25%。 尽管韩美已通过“2+2通商协商机制”将关税实施时间延至7月,并启动磋商争取豁免,但目前韩国对美出口仍普遍适用10%的基本关税。在韩国出口结构中,对美出口占比高,且以半导体与汽车为主,贸易摩擦将对韩国整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关税影响已初步显现。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滑0.2%,较此前预期的0.2%增长低出0.4个百分点,出现负增长。其中,制造业产出减少0.8%,主要集中在化学品、机械设备等领域。 尽管关税效应尚未全面显现,但经贸不确定性扩大已对企业投资和消费心理造成打击。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长3.7%,但剔除开工天数因素后,日均出口额下降0.7%;对美出口则同比减少6.8%。5月1日至10日,整体出口额同比锐减23.8%,其中对美出口降幅高达30.4%。 多家国内外机构陆续下调对韩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韩国开发研究院(KDI)近日发布的《上半年经济展望》将全年GDP增长率预测由1.6%下调至0.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三个月内两次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2.0%降至1.0%。 央行及政府亦多次表示,今后将在综合考虑全球贸易环境与关税影响的基础上,适时调整经济增长预期。
2025-05-19 00:26:10 -
中美关税战争冲击韩国经济 今年GDP增速或下滑0.5个百分点
据金融行业23日消息,中美之间持续升级的关税战或导致韩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如果韩美之间顺利完成通商谈判但中美矛盾无法缓解,关税对韩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也难以根除。 花旗银行在最新发布的《韩美通商谈判的经济影响》报告中指出,韩美达成协议时,美国对韩关税从目前的25%降至基本税率10%,但实际有效关税仅从20.7%降至14%。原因在于韩国对美出口产品中汽车及零部件占比高达34%,此类商品依旧适用25%的高额关税,因此整体减税效果有限。 报告设定三种主要贸易谈判情景模拟,包括美国对韩征收10%关税,同时中美维持互征100%以上关税;美国对韩征收25%关税,中美之间维持高额关税;美国对韩征收10%关税,并对华征收60%关税,但不存在中国的报复性关税。 花旗利用牛津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显示,在第一和第二种情景下,也就是中美互征100%以上关税的局面下,韩国今年的GDP增速或下降0.5个百分点;而明年韩国经济增速则分别下降2.2个百分点(情景一)和2.3个百分点(情景二)。 受此影响,韩国银行(央行)可能被迫加快降息步伐。花旗预测,在上述两种情景下,央行或把基准利率从当前的2.75%降至明年年底的1.00%,总共降息1.75个百分点,相当于连续七次下调0.25个百分点。 在第三种中美关税摩擦有所缓解的情景中,韩国经济遭受的冲击也略有缓和。报告预计,在该情况下,今年韩国GDP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明年下降0.9个百分点。同期央行降息幅度也会缩小,总共降息0.75个百分点,明年年底利率预计为2.00%。 此外,全球多家金融机构也在下调韩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韩国今年的增长预期从2%下调至1%。彭博社10日公开的调查结果显示,42家机构对韩国今年的平均增长预测为1.41%,其中多家机构预测低于1%,包括彭博经济研究所(0.7%)、凯投宏观(0.9%)、花旗集团(0.8%)、荷兰国际集团(0.8%)、摩根大通(0.7%)等。 央行也可能在下月下调经济增长预测,此前央行在2月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增速为1.5%。央行行长李昌镛在17日金融货币委员会会议后指出,从目前美国的关税政策来看,2月的预测过于乐观,考虑到第一季度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大规模山火等异常因素,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下调。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20:01:10 -
韩国金融高官密集出访 向国际社会彰显市场稳定性
据韩国金融界18日消息,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将于22日至27日赴美国华盛顿出席二十国集团(G20)财长会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世界银行集团(WBG)春季会议。在此期间,崔相穆将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举行会谈,就金融外汇政策和近期备受关注的韩美贸易议题进行磋商。 韩国银行(央行)行长李昌镛也将于19日至29日赴华盛顿出席G20央行行长会议和IMF及WBG春季会议。此外,金融委员会委员长金炳焕将于20日至26日访问美国,就韩国政府近期重启卖空交易等市场开放举措进行说明,并强调在国内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韩国金融市场仍保持稳健态势。 据悉,金炳焕将于22日在纽约会见全球最大私募基金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介绍韩国金融市场发展情况。23日至24日,他将转赴硅谷考察风险投资市场,出席韩国产业银行举办的“Next Round”活动,支持韩国初创企业和风投机构进军美国市场。24日还将与英特尔投资等知名风投机构代表会晤,就完善韩国风险投资市场等议题交换意见。 据了解,金融监督院院长李卜铉已在14日至15日访问中国与中国香港,与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举行会谈,就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跨境监管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流。李福炫还计划于下月12日至14日赴瑞士巴塞尔出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高级别会议。 左起依次为金融监督院院长李卜铉、韩国银行行长李昌镛、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金融委员会委员长金炳焕。【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4-18 22:47:57 -
"10+3"财政副部级与央行副行长会议在吉隆坡举行
当地时间8日至9日,今年首次中日韩财政部副部级与央行副行长会议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政部副部级与央行副行长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据韩国企划财政部最新消息,本次中日韩会议由韩国、日本、中国的财政部副部长及央行副行长出席,“10+3”会议则聚集东盟10国与中日韩共13国的财政部副部长与央行副行长,以及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组织代表。 在下月即将举行的“10+3”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前夕,本次与会人士全面检查区域经济动向与政策方向,并就金融合作议题进行讨论。韩国方面由企划财政部国际经济管理官崔智英担任首席代表参会。 AMRO、ADB与IMF一致认为,目前区域经济整体保持稳健增长趋势,但在美国关税政策和全球金融紧缩等不确定性因素下,依旧面临较高下行风险。各机构建议,各国应该充分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可用空间,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并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应对未来挑战。 崔智英表示,韩国正处在总统弹劾后的政局不确定期,但国家治理依旧保持稳定。她补充称:“在距离新任总统选举还有两个月的时间里,政府计划全面评估美方加征关税的影响、支援受损行业,并积极推动必要的补充预算编制,全力应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 在区域金融合作方面,与会代表对提升区域金融安全网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实效性的相关举措进行重点讨论。韩方对CMIM改革相关讨论取得进展表示欢迎,并强调在向实缴资本机制转变的过程中,CMIM应当继续发挥作为全球金融安全网补充机制的原有作用。 本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即将在下月意大利米兰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最终确定。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10 19: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