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专利’新闻 18个
-
韩国便利店创美成功 CU夏威夷首店10月开业
韩国BGF Retail公司正式进军美国市场。旗下便利店品牌CU日前与夏威夷当地企业WKF Inc.新设的便利店专营法人“CU Hawaii LLC”签署了特许经营总协议,计划于今年10月在夏威夷开设CU美国首店。 所谓“特许经营总协议”是指品牌方授权当地合作企业使用品牌商标,并赋予其门店开设及运营权的方式进行海外扩张,同时品牌方从中收取相关专利使用费。 BGF Retail方面指出,CU此次登陆夏威夷,标志着韩国便利店品牌首次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首家便利店正是于1927年诞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BGF Retail表示,合作方WKF在夏威夷深耕40余年,积累了稳固的本地网络与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这将有助于CU在当地市场实现稳定发展。 CU计划结合美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与消费水准,打造融合最新零售趋势和本地化元素的新型门店模式。店内将引入自助结账区等零售科技,并推出以韩式简餐、即食料理为代表的“K美食”产品。同时将联合当地知名厨师,开发包括夏威夷代表性菜品“波奇饭(Poké)”与“夏威夷牛肉盖饭(Loco Moco)”在内的特色菜单。 BGF Retail公司代表闵承培(音)表示:“通过此次夏威夷特许经营合作,CU成功迈入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美国,将为韩式便利店跻身全球标准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将凭借30余年积累的本土与海外经验,向全球展示CU的品牌实力。” 据悉,CU自2018年开启海外布局,目前已在蒙古、马来西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设680家海外门店。
2025-05-28 00:53:08 -
科丝美诗亮相中国美容博览会 深化在华美妆ODM布局
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龙头企业科丝美诗(COSMAX)在第29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上凭借旗下“防晒网格气垫”产品引发广泛关注,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公司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布局。 5月12日至14日,科丝美诗中国法人参加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本届美容博览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美妆盛会,今年博览会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的40多万名观众,3200多家企业及上万个品牌参展。 展会期间,科丝美诗紧贴中国市场需求,重点展示了领先的防晒技术及迎合直播兴起、强化视觉效果的创新产品,同时结合美容仪器技术推出了前后护理配方等多项研发成果。 此外,公司还特别推出了美白功能性原料“White Plussome”,以及近年来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PDRN和胶原蛋白相关专利成分。其独家护肤技术能够高效且安全地将有效成分传递至肌肤深层,获得现场广泛关注。 其中,“防晒网格气垫”成为本次展会的一大亮点。随着中国消费者防晒意识不断提升,对轻薄服帖且具备出色遮瑕力产品的需求快速上升,该产品精准契合这一趋势,现场反响热烈。 科丝美诗还展示了美国、印尼、泰国等海外法人的明星产品,充分体现了其覆盖十余国的国际网络优势。与此同时,“色彩变换专区”展出了200余款粉底和300余款唇色,彰显其面向全球市场的多元调色实力。 展望未来,科丝美诗将依托本地化定制配方和自主研发技术,持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并积极支持中国客户企业的海外拓展。科丝美诗中国法人总经理李相仁表示:“凭借二十余年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与领先的研发实力,科丝美诗已成长为中国极具竞争力的化妆品ODM企业。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夯实与各大法人的合作基础,优化客户结构,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5-05-17 00:59:37 -
三星电子稳居韩国专利注册榜首 爱茉莉太平洋领跑商标注册
为纪念光复节80周年与发明节60周年,韩国特许厅(专利厅)8日发布数据显示,韩国国内拥有注册专利最多的是三星电子,共计13.4802万项;商标注册最多的是爱茉莉太平洋,共计1.6514万个。 韩国一号专利是1909年独立功臣郑寅琥注册的“马尾帽”专利,郑寅琥当时利用该专利获得的收益支援独立运动。光复以后,1948年中央工业研究所(现国家技术标准院)的《油画染料制造法》注册为一号专利,截至去年年底,韩国国内专利累计注册270万余项,预计2027年突破300万项。 数据显示,专利注册总量最多的是三星电子,占全部专利的5%(13万余项)。三星电子自1969年涉足电子产业以来,逐渐在半导体和移动设备等尖端技术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之一,去年仅一年内专利注册数量达5255件。 排在第二的是LG电子,共注册专利7.7802万项,占比2.9%。自1959年研发出首台国产收音机以来,LG电子在智能家电等领域持续主导技术开发,去年共注册专利2424项。 排在第三的是现代汽车,共注册专利5.4305万项,占比2%。自1967年成立以来,现代汽车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开发,目前已跻身全球代表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最近,SK海力士凭借实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基础——高带宽存储器(HBM)备受瞩目,共注册专利3.9071万项。 乐金显示(LG Display)则以注册专利2.8544万项位列第五,凭借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与QD-OLED面板显示技术主导全球市场。 商标方面,韩国自1949年天日产业注册商标名“天”字为一号商标以后,截至去年年底,注册商标共计274万余个,预计在2029年左右突破300万个。 韩国商标注册最多的公司是前身为1945年太平洋化学工业公司的爱茉莉太平洋,共注册1.6514万个,涵盖雪花秀(Sulwhasoo)、赫拉(HERA)等多个化妆品商标。 位列第二的也是化妆品企业LG生活健康,共注册1.5969万个商标,该公司拥有宫廷护肤高端品牌后(WHOO)等化妆品相关商标与倍瑞傲(Perioe)等生活用品相关商标。 第三位为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共注册商标9357个。CJ株式会社以9317个排名第四,覆盖食品及娱乐产业,乐天集团以9272个位列第五。 知识产权领域,韩国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四位, 专利申请量与GDP之比全球第一, 与欧洲、日本、中国及美国专利局一同跻身先进五大专利强国。 特许厅厅长金完基表示:“此次发布不仅是单纯纪录,更是回顾韩国产业发展与经济成长过程的契机。在今年不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下,韩国企业将以知识财产为基础克服危机,为技术革新提供坚实后盾。” 位于首尔瑞草的三星电子办公大楼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9 00:43:07 -
韩国首次跻身国际知识产权指数前十
韩国特许厅(专利厅)24日宣布,美国商会旗下全球知识产权中心(GIPC)近日发布的《2025年国际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显示,韩国在全球55个主要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0位,首次进入全球前十。 韩国国际知识产权指数2019年和2020年位列第13位,2021年至2023年保持第12位,去年升至第11位,呈逐年上升趋势。该指数采用53项独特标准,包括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系统效率、国际条约加入与批准等。 报告显示,韩国在专利领域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二,商标领域排名第四,制度效率领域更是连续六年位居榜首,展现全方位的制度优势。尤其在商业秘密领域同比跃升7个位次至第9位,成为此次进入前十的关键因素之一。 特许厅方面表示,这一成果得益于去年2月《防止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通过将商业秘密侵权的惩罚性赔偿上限由原来的损失额3倍提高至5倍,显著增强了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力度,并获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从全球排名来看,美国稳居榜首,其次依次为英国、法国、德国、瑞典、荷兰、日本、爱尔兰、西班牙等。近年来快速崛起为知识产权强国的中国排名第24位。 特许厅产业产权保护合作局局长申相坤表示:“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制度不仅是产业创新的引擎,更是国际贸易谈判的重要筹码。我们将以推进‘精品专利’战略为核心,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力争将韩国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强国。” 韩国特许厅入住的政府大田办公楼【图片提供 政府大田办公楼】
2025-04-24 23:54:57 -
机器人也能跑半马?中国领先一步韩国紧随其后
中国人形机器人再一次在国际科技舞台上展示了其强劲实力。据报道,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宫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完成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并夺得冠军。这是继去年人工智能(AI)模型“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后,中国机器人技术实力再次得到验证。 据介绍,本次比赛是全球首个专为人形机器人设立的半程马拉松赛事,于本月19日在中国举行。共有21台机器人参赛,最终仅有6台完成了全程。虽然允许更换电池,但参赛机器人需独立驱动关节完成长达21公里的路程,凸显出中国在机器人硬件与算法集成方面的领先能力。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报告,中国自2015年提出“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以来,将高端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并在“十四五”规划中将机器人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显示,中国政府自2022年起三年内共计投入约9.74亿元人民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上月举行的中国全国两会上,官方将今年定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并提出到2027年实现全球领先的目标。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人形机器人百强榜》显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市场份额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过去五年内,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达5688件,约为美国(1483件)的四倍。 面对中国的迅猛发展,韩国也正试图迎头赶上。目前,韩国尚无可实现商业化应用的人形机器人型号。唯一进入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报告的韩企为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美国公司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该公司预计年内将在生产线上部署其双足机器人“Atlas”。 人形机器人因其外形接近人类、具备人工智能系统、动力电池、视觉感知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多项复杂技术,被认为有望应用于制造、医疗、服务等各行各业,甚至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为推动相关研发,韩国政府宣布将于2028年前投入约18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2亿元)。但相比之下,中国提出未来20年内将在该领域累计投资约1万亿元人民币(约195万亿韩元),资金差距悬殊。 尽管如此,韩国也在积极筹建产业生态。本月10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联合国内40余家机器人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组建了“K-人形机器人梦之队”,力图通过共享AI平台、共同开发关键技术,抢占下一代机器人产业制高点。 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大赛吸引了大量观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19:54:55 -
中韩电池专利纠纷升级 LG化学在华专利被判无效
【图片来源 韩联社】 据15日消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对LG化学的“正极活性材料的制造方法及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正极”相关技术专利作出无效宣告决定。意味着中韩两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知识产权争端进入新阶段。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该决定的理由是“该专利说明书内容不充分,无法实现技术再现”。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涉诉专利与LG化学在韩国起诉中国容百科技子公司专利侵权案直接相关。LG化学于去年向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提起诉讼,容百科技的韩国子公司涉嫌专利侵权。指控容百科技韩国子公司涉嫌侵犯其高镍正极材料相关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容量提升、功率优化及高温稳定性改进等核心技术指标。正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组件,约占电池总成本的40%,其性能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参数。 此次在华被判无效的专利正是LG化学在韩诉讼主张的对应中国同族专利。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知识产权局的这一裁决可能是对LG化学在韩国起诉所作出的“反制”举措。容百科技或将据此在韩国诉讼中主张权利抗辩,而案件结果可能成为中韩电池企业专利博弈的风向标。 业界认为此案系中韩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首例重大专利纠纷,或将成为未来正极材料专利纠纷案的关键参照,凸显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新态势。随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技术实力快速提升,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着手强化全球专利布局和维权体系。LG化学表示:"公司正在评估包括行政诉讼在内的法律救济途径。由于各国专利审查标准存在差异,该裁决不会影响其他司法管辖区的专利权效力。"
2025-04-15 23:36:34 -
报告:中美AI技术差距大幅缩小 韩国专利领先投资缩水
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 【图片提供 韩联社】 今年1月,中国人工智能(AI)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横空出世令全球侧目之际,中美AI技术差距在一年内大幅缩小。当地时间7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AI研究所(HAI)发布《2025AI指数报告》称,AI性能测评平台“LMSYS盲测竞技场”的评估结果显示,中美顶尖AI模型的性能差距从去年1月的9.3%大幅缩小至今年2月的1.7%。 各项数据对比显示,今年2月美国顶尖AI模型谷歌在语言、思维、数学及编程水平综合评估中获得1385分,而中国顶尖AI模型DeepSeek获得1362分,略低于ChatGPT开发商OpenAI的1366分。 去年5月,DeepSeek推出V2版本后,与美国的差距大幅缩小,但OpenAI去年9月发布推理模型o1后差距一度扩大,DeepSeek今年1月发布R1模型后再次缩小差距。 在大规模多任务语言理解(MMLU)测试中,中美两国差距从2023年底的17.5%大幅缩小至去年底的0.3%。在测试科学、艺术、工程等通用人工智能(AGI)性能的大模型多模态评测(MMMU)中,两国差距从13.5%缩小至8.1%。解答数学题性能差距从24.3%缩小至1.6%,多语言代码生产评估(HumanEval)差距从31.6%缩小至3.7%,所有性能差距均有所缩小。 DeepSeek今年1月发布的R1模型以低廉成本实现媲美美国顶尖AI模型的性能震惊全球,报告称,DeepSeek仅使用部分常规硬件资源即可达成目标性能,不仅影响美国股市走向,更引发对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实际效果的质疑。 在去年发布的受瞩目AI模型数量上,中国为15款,美国为40款,差距从2022年的50款缩小至25款。法国为3款,韩国、加拿大、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分别为1款。 从具体企业来看,谷歌和OpenAI去年分别发布7款AI重要模型,阿里巴巴发布6款,苹果、Meta、英伟达分别发布4款。 在民间AI投资领域,去年美国以1099.8亿美元居首,超中国(92.9亿美元)10倍以上。美国投资额同比增长63%,中国同比增长28%,差距继续扩大。韩国投资额为13.3亿美元,较上一年有所下降,排名从第9位下滑至第11位。 2023年全球计算机科学(CS)领域论文中,中国论文占比23.2%,大幅超过美国(9.2%)。中国去年申请AI专利占全球的69.7%。从每10万人AI专利授权数量来看,韩国以17.27件领先卢森堡(15.31件)、中国(6.31件)、美国(5.2件),继2022年后蝉联全球首位。 韩国在2022年位列AI人才海外流出第三大国,但2023年排名降至第5位,位于以色列、印度、匈牙利和土耳其之后。 全球范围内对AI的积极看法持续上升,但各地区间仍差异显著。中国(83%)、印尼(80%)、泰国(77%)等国民众普遍认可AI产品服务的积极影响,但加拿大(40%)、美国(39%)、荷兰(36%)等国的乐观比例明显偏低。
2025-04-08 17:53:46 -
三星今年一季度在华获批1933项专利 强化未来技术竞争力
据韩国媒体《The Guru》1日报道,2025年第一季度,三星电子、三星显示、三星SDI、三星电机等三星系企业在中国共获批1933项专利,较去年同期(1827项)增长约6%。三星正加速机器人、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领域的专利布局,以确保其在华技术竞争优势。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数据显示,三星今年1月获批542项专利,2月665项,3月726项。其中,三星电子以396项专利居首,其次是三星显示(230项)、三星SDI(50项)和三星电机(47项)。 三星电子在机器人领域的专利布局尤为突出,近期获批的核心专利包括:行驶地图生成及控制方法的行驶机器人(专利号:CN119604391A)、通过控制ToF LiDAR传感器进行导航的机器人及控制方法(专利号:CN119585086A)和基于可靠性值识别移动路径的机器人装置及控制方法(专利号:CN119562883A)等。 这些专利将使机器人具备更精准的环境感知能力,优化自主行驶路径,并提升安全性,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物流、制造、服务业,助力三星提升其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市场的竞争力。 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领域,三星电子正聚焦提升可穿戴设备及AR/VR内容的沉浸感,以迎接即将推出的混合现实(XR)设备“Project Infinity”。近期获批的相关专利包括:用于显示虚拟对象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号:CN119678121A)、透视式AR系统中的深度重建和过滤的网格转换技术(专利号:CN119678188A)、可调节镜片间距的可穿戴电子装置(专利号:CN119585664A)和增强现实环境下的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专利号:CN119678092A)。 这些技术将进一步提升AR/VR内容的真实性,增强用户个性化视觉体验,助力三星在下一代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中的布局。 三星显示在扩展现实(XR)设备的核心显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获批头戴式、眼镜式和移动显示设备相关专利(专利号:CN119667952A)。这些技术旨在优化XR设备的轻量化设计及显示清晰度,为未来AR/VR设备的创新奠定基础。 三星SDI正推进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的战略目标,并在本季度获批多项关键专利,包括:混合固态离子导体及其在电解质、正极、电化学装置中的应用(专利号:CN119725696A)和负极-固态电解质组件及其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专利号:CN119601578A)。 这些专利旨在提升全固态电池的离子导电性和稳定性,优化电极与电解质的结合性能,为未来新能源市场提供技术保障。 三星还积极加强与韩国半导体及显示设备制造商的合作,联合开发了多项技术专利。例如:与韩国最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Semes(细美事)合作,申请“衬底处理装置及其控制设备”专利(专利号:CN119673804A);与光伏设备及安装商Toptec(托普泰克)合作,申请“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和装置”专利(专利号:CN119562715A)。 业内分析认为,三星正通过强化自主研发及合作创新,进一步巩固其在半导体、显示及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全球技术优势。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2 01:09:03 -
三星显示专利大战告捷 ITC裁定京东方技术侵权
当地时间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三星显示在针对中国最大显示屏制造商京东方(BOE)提起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专利侵权诉讼中胜诉。这是2022年12月三星显示向ITC提起诉讼后,历时2年3个月迎来的初步裁决。 ITC裁定京东方侵犯三星显示的3项OLED专利,同时美国零部件批发商侵犯三星显示的4项专利,裁决维持去年11月行政法官作出的初步判断。此次裁决令三星显示在未来的专利纠纷中成功占据有利位置,同时也为快速追赶韩国的中国企业在OLED市场上的侵权行为敲响警钟。 然而ITC认为,京东方的产品对美国本土产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未实施美国市场的进口和销售禁令。三星显示方面表示,公司计划继续致力保护OLED商业化初期以来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积累的知识产权,严肃应对任何专利侵权行为,以维护市场竞争力。 此次专利纠纷始于2022年12月,三星显示指控美国市场上流通的中国产智能手机OLED面板侵犯包括“钻石像素”在内的5项专利,并向ITC提起诉讼,案件涉及美国17家零部件批发商。2023年2月,京东方主动要求接受ITC的专利侵权调查。同年6月,京东方向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提起专利无效审查请求,主张三星显示的5项专利无效。此举得到TCL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和维信诺等中国显示企业支持。 为应对这一攻势,三星显示迅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法院提起针对京东方的5项专利侵权诉讼。随着ITC去年11月作出有利三星显示的初步裁决,局势逐渐利好三星显示。与此同时,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两次裁定三星显示的5项专利中4项有效,令京东方等中国企业的专利无效请求遭到挫败。目前,剩余1项专利尚在审理中。 ITC最终确认京东方的专利侵权行为,但并未对京东方实施进口和销售禁令。业内认为,这一裁决预计能够有效遏制客户和零部件批发商滥用侵权产品的行为,并为三星显示在未来与京东方的谈判中争取专利许可费用提供有力支持。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法院预计也即将就三星显示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作出判决。 此外,三星显示在2023年10月还向ITC提起针对京东方及其子公司等8家公司的商业机密侵权诉讼,预计初步裁决在本月21日公布。ITC在专利侵权案件中已经作出有利三星显示的裁决,业内普遍认为这对商业机密侵权案件也会带来积极影响。韩国显示行业在中国企业的低价攻势下失守LCD市场后,OLED市场也正在面临威胁。此次ITC裁决为韩国显示企业在高端OLED技术上的优势提供有力保障。 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Omdia)数据显示,去年三星显示和LG显示在全球智能手机OLED市场中所占份额合计55.1%,较前一年下降6个百分点。同期,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从38.7%升至44.8%,中韩市场差距缩小至10.3个百分点。 三星显示首席执行官(CEO)李青在本月14日的韩国显示产业协会年度大会上表示,中韩在显示技术上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中国已经成功复制韩国的许多核心技术,目前在旗舰产品和领先技术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如何进一步拉开差距才是未来的关键。 位于京畿道龙仁市的三星显示公司大楼全景【图片来源 三星显示】
2025-03-21 00:04:37 -
美国能源部临时工险泄密或为韩国被列入"敏感国家"原因
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实验用核反应堆。【图片提供 韩联社】 美国能源部员工曾试图将核反应堆设计相关资料泄露给韩国,这一事件被认为可能是韩国被美国能源部列入“敏感国家”的背景。 当地时间17日,美国能源部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显示,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的外包企业员工携带属于出口管制对象的信息,试图搭乘飞往韩国的航班时被抓获并解雇。报告中未列出这起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但由于这一报告以半年为单位,推测发生于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 能源监管委员会称,涉事员工试图携带的信息为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核反应堆设计软件,属专利信息。委员会随后对涉事员工的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调查,发现其在明知相关信息属管制对象的情况下同外国政府有过沟通。在提交报告当时,联邦调查局(FBI)和国土安全部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 韩国外交部就美国能源部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一事表示,这并非外交范畴的问题,而是能源部下属研究所有关安全问题。 美国能源部主要负责管理核能、能源和尖端技术等,最终目标是保障美国的安全与繁荣。因此能源部处理的信息被视为敏感信息,部分专利信息甚至与国家安全直接挂钩,可适用“防御与反间谍”概念。 美国驻韩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约瑟夫·尹18日就美国能源部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一事表示,这存在敏感信息处理不当的情况,不应将此事过度放大。 约瑟夫·尹当天在出席一场座谈会上表示:“这件事被渲染为一个似乎失控的大问题,令人遗憾,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事(it is not a big deal)。‘敏感国家’名单仅适用于能源部实验室,能源部下设多个实验室,仅去年就有超过2000多人次的韩国学生、研究员、公务员等访问过存放有敏感资料的研究室。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件,因此制定了这份名单,韩国被列入名单是由于对部分敏感信息处理不当。” 政府目前正全力争取将韩国从“敏感国家”名单中移除。代总统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当天听取外交部、产业通商资源部、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等部门有关本次事件应对方案的工作报告。要求与美方紧密沟通,以免对韩美科技及能源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将于本周对美国进行访问,会见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就将韩国从“敏感国家”中移除一事进行讨论,韩美双方已从当天起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进行事前沟通。
2025-03-18 23:32:05
-
韩国便利店创美成功 CU夏威夷首店10月开业
韩国BGF Retail公司正式进军美国市场。旗下便利店品牌CU日前与夏威夷当地企业WKF Inc.新设的便利店专营法人“CU Hawaii LLC”签署了特许经营总协议,计划于今年10月在夏威夷开设CU美国首店。 所谓“特许经营总协议”是指品牌方授权当地合作企业使用品牌商标,并赋予其门店开设及运营权的方式进行海外扩张,同时品牌方从中收取相关专利使用费。 BGF Retail方面指出,CU此次登陆夏威夷,标志着韩国便利店品牌首次正式进军美国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首家便利店正是于1927年诞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BGF Retail表示,合作方WKF在夏威夷深耕40余年,积累了稳固的本地网络与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这将有助于CU在当地市场实现稳定发展。 CU计划结合美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与消费水准,打造融合最新零售趋势和本地化元素的新型门店模式。店内将引入自助结账区等零售科技,并推出以韩式简餐、即食料理为代表的“K美食”产品。同时将联合当地知名厨师,开发包括夏威夷代表性菜品“波奇饭(Poké)”与“夏威夷牛肉盖饭(Loco Moco)”在内的特色菜单。 BGF Retail公司代表闵承培(音)表示:“通过此次夏威夷特许经营合作,CU成功迈入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美国,将为韩式便利店跻身全球标准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将凭借30余年积累的本土与海外经验,向全球展示CU的品牌实力。” 据悉,CU自2018年开启海外布局,目前已在蒙古、马来西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设680家海外门店。
2025-05-28 00:53:08 -
科丝美诗亮相中国美容博览会 深化在华美妆ODM布局
韩国化妆品设计代工(ODM)龙头企业科丝美诗(COSMAX)在第29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上凭借旗下“防晒网格气垫”产品引发广泛关注,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公司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布局。 5月12日至14日,科丝美诗中国法人参加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本届美容博览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美妆盛会,今年博览会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的40多万名观众,3200多家企业及上万个品牌参展。 展会期间,科丝美诗紧贴中国市场需求,重点展示了领先的防晒技术及迎合直播兴起、强化视觉效果的创新产品,同时结合美容仪器技术推出了前后护理配方等多项研发成果。 此外,公司还特别推出了美白功能性原料“White Plussome”,以及近年来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PDRN和胶原蛋白相关专利成分。其独家护肤技术能够高效且安全地将有效成分传递至肌肤深层,获得现场广泛关注。 其中,“防晒网格气垫”成为本次展会的一大亮点。随着中国消费者防晒意识不断提升,对轻薄服帖且具备出色遮瑕力产品的需求快速上升,该产品精准契合这一趋势,现场反响热烈。 科丝美诗还展示了美国、印尼、泰国等海外法人的明星产品,充分体现了其覆盖十余国的国际网络优势。与此同时,“色彩变换专区”展出了200余款粉底和300余款唇色,彰显其面向全球市场的多元调色实力。 展望未来,科丝美诗将依托本地化定制配方和自主研发技术,持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并积极支持中国客户企业的海外拓展。科丝美诗中国法人总经理李相仁表示:“凭借二十余年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与领先的研发实力,科丝美诗已成长为中国极具竞争力的化妆品ODM企业。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夯实与各大法人的合作基础,优化客户结构,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5-05-17 00:59:37 -
三星电子稳居韩国专利注册榜首 爱茉莉太平洋领跑商标注册
为纪念光复节80周年与发明节60周年,韩国特许厅(专利厅)8日发布数据显示,韩国国内拥有注册专利最多的是三星电子,共计13.4802万项;商标注册最多的是爱茉莉太平洋,共计1.6514万个。 韩国一号专利是1909年独立功臣郑寅琥注册的“马尾帽”专利,郑寅琥当时利用该专利获得的收益支援独立运动。光复以后,1948年中央工业研究所(现国家技术标准院)的《油画染料制造法》注册为一号专利,截至去年年底,韩国国内专利累计注册270万余项,预计2027年突破300万项。 数据显示,专利注册总量最多的是三星电子,占全部专利的5%(13万余项)。三星电子自1969年涉足电子产业以来,逐渐在半导体和移动设备等尖端技术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之一,去年仅一年内专利注册数量达5255件。 排在第二的是LG电子,共注册专利7.7802万项,占比2.9%。自1959年研发出首台国产收音机以来,LG电子在智能家电等领域持续主导技术开发,去年共注册专利2424项。 排在第三的是现代汽车,共注册专利5.4305万项,占比2%。自1967年成立以来,现代汽车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开发,目前已跻身全球代表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最近,SK海力士凭借实现人工智能(AI)技术的基础——高带宽存储器(HBM)备受瞩目,共注册专利3.9071万项。 乐金显示(LG Display)则以注册专利2.8544万项位列第五,凭借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与QD-OLED面板显示技术主导全球市场。 商标方面,韩国自1949年天日产业注册商标名“天”字为一号商标以后,截至去年年底,注册商标共计274万余个,预计在2029年左右突破300万个。 韩国商标注册最多的公司是前身为1945年太平洋化学工业公司的爱茉莉太平洋,共注册1.6514万个,涵盖雪花秀(Sulwhasoo)、赫拉(HERA)等多个化妆品商标。 位列第二的也是化妆品企业LG生活健康,共注册1.5969万个商标,该公司拥有宫廷护肤高端品牌后(WHOO)等化妆品相关商标与倍瑞傲(Perioe)等生活用品相关商标。 第三位为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共注册商标9357个。CJ株式会社以9317个排名第四,覆盖食品及娱乐产业,乐天集团以9272个位列第五。 知识产权领域,韩国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四位, 专利申请量与GDP之比全球第一, 与欧洲、日本、中国及美国专利局一同跻身先进五大专利强国。 特许厅厅长金完基表示:“此次发布不仅是单纯纪录,更是回顾韩国产业发展与经济成长过程的契机。在今年不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下,韩国企业将以知识财产为基础克服危机,为技术革新提供坚实后盾。” 位于首尔瑞草的三星电子办公大楼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9 00:43:07 -
韩国首次跻身国际知识产权指数前十
韩国特许厅(专利厅)24日宣布,美国商会旗下全球知识产权中心(GIPC)近日发布的《2025年国际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显示,韩国在全球55个主要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0位,首次进入全球前十。 韩国国际知识产权指数2019年和2020年位列第13位,2021年至2023年保持第12位,去年升至第11位,呈逐年上升趋势。该指数采用53项独特标准,包括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系统效率、国际条约加入与批准等。 报告显示,韩国在专利领域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二,商标领域排名第四,制度效率领域更是连续六年位居榜首,展现全方位的制度优势。尤其在商业秘密领域同比跃升7个位次至第9位,成为此次进入前十的关键因素之一。 特许厅方面表示,这一成果得益于去年2月《防止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通过将商业秘密侵权的惩罚性赔偿上限由原来的损失额3倍提高至5倍,显著增强了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力度,并获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从全球排名来看,美国稳居榜首,其次依次为英国、法国、德国、瑞典、荷兰、日本、爱尔兰、西班牙等。近年来快速崛起为知识产权强国的中国排名第24位。 特许厅产业产权保护合作局局长申相坤表示:“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制度不仅是产业创新的引擎,更是国际贸易谈判的重要筹码。我们将以推进‘精品专利’战略为核心,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力争将韩国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强国。” 韩国特许厅入住的政府大田办公楼【图片提供 政府大田办公楼】
2025-04-24 23:54:57 -
机器人也能跑半马?中国领先一步韩国紧随其后
中国人形机器人再一次在国际科技舞台上展示了其强劲实力。据报道,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宫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完成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并夺得冠军。这是继去年人工智能(AI)模型“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后,中国机器人技术实力再次得到验证。 据介绍,本次比赛是全球首个专为人形机器人设立的半程马拉松赛事,于本月19日在中国举行。共有21台机器人参赛,最终仅有6台完成了全程。虽然允许更换电池,但参赛机器人需独立驱动关节完成长达21公里的路程,凸显出中国在机器人硬件与算法集成方面的领先能力。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报告,中国自2015年提出“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以来,将高端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并在“十四五”规划中将机器人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显示,中国政府自2022年起三年内共计投入约9.74亿元人民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上月举行的中国全国两会上,官方将今年定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并提出到2027年实现全球领先的目标。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人形机器人百强榜》显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市场份额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过去五年内,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达5688件,约为美国(1483件)的四倍。 面对中国的迅猛发展,韩国也正试图迎头赶上。目前,韩国尚无可实现商业化应用的人形机器人型号。唯一进入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报告的韩企为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美国公司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该公司预计年内将在生产线上部署其双足机器人“Atlas”。 人形机器人因其外形接近人类、具备人工智能系统、动力电池、视觉感知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多项复杂技术,被认为有望应用于制造、医疗、服务等各行各业,甚至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为推动相关研发,韩国政府宣布将于2028年前投入约18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2亿元)。但相比之下,中国提出未来20年内将在该领域累计投资约1万亿元人民币(约195万亿韩元),资金差距悬殊。 尽管如此,韩国也在积极筹建产业生态。本月10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联合国内40余家机器人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组建了“K-人形机器人梦之队”,力图通过共享AI平台、共同开发关键技术,抢占下一代机器人产业制高点。 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大赛吸引了大量观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23 19:54:55 -
中韩电池专利纠纷升级 LG化学在华专利被判无效
【图片来源 韩联社】 据15日消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对LG化学的“正极活性材料的制造方法及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正极”相关技术专利作出无效宣告决定。意味着中韩两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知识产权争端进入新阶段。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该决定的理由是“该专利说明书内容不充分,无法实现技术再现”。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涉诉专利与LG化学在韩国起诉中国容百科技子公司专利侵权案直接相关。LG化学于去年向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提起诉讼,容百科技的韩国子公司涉嫌专利侵权。指控容百科技韩国子公司涉嫌侵犯其高镍正极材料相关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容量提升、功率优化及高温稳定性改进等核心技术指标。正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组件,约占电池总成本的40%,其性能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参数。 此次在华被判无效的专利正是LG化学在韩诉讼主张的对应中国同族专利。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知识产权局的这一裁决可能是对LG化学在韩国起诉所作出的“反制”举措。容百科技或将据此在韩国诉讼中主张权利抗辩,而案件结果可能成为中韩电池企业专利博弈的风向标。 业界认为此案系中韩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首例重大专利纠纷,或将成为未来正极材料专利纠纷案的关键参照,凸显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新态势。随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技术实力快速提升,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着手强化全球专利布局和维权体系。LG化学表示:"公司正在评估包括行政诉讼在内的法律救济途径。由于各国专利审查标准存在差异,该裁决不会影响其他司法管辖区的专利权效力。"
2025-04-15 23:36:34 -
报告:中美AI技术差距大幅缩小 韩国专利领先投资缩水
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 【图片提供 韩联社】 今年1月,中国人工智能(AI)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横空出世令全球侧目之际,中美AI技术差距在一年内大幅缩小。当地时间7日,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AI研究所(HAI)发布《2025AI指数报告》称,AI性能测评平台“LMSYS盲测竞技场”的评估结果显示,中美顶尖AI模型的性能差距从去年1月的9.3%大幅缩小至今年2月的1.7%。 各项数据对比显示,今年2月美国顶尖AI模型谷歌在语言、思维、数学及编程水平综合评估中获得1385分,而中国顶尖AI模型DeepSeek获得1362分,略低于ChatGPT开发商OpenAI的1366分。 去年5月,DeepSeek推出V2版本后,与美国的差距大幅缩小,但OpenAI去年9月发布推理模型o1后差距一度扩大,DeepSeek今年1月发布R1模型后再次缩小差距。 在大规模多任务语言理解(MMLU)测试中,中美两国差距从2023年底的17.5%大幅缩小至去年底的0.3%。在测试科学、艺术、工程等通用人工智能(AGI)性能的大模型多模态评测(MMMU)中,两国差距从13.5%缩小至8.1%。解答数学题性能差距从24.3%缩小至1.6%,多语言代码生产评估(HumanEval)差距从31.6%缩小至3.7%,所有性能差距均有所缩小。 DeepSeek今年1月发布的R1模型以低廉成本实现媲美美国顶尖AI模型的性能震惊全球,报告称,DeepSeek仅使用部分常规硬件资源即可达成目标性能,不仅影响美国股市走向,更引发对美国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实际效果的质疑。 在去年发布的受瞩目AI模型数量上,中国为15款,美国为40款,差距从2022年的50款缩小至25款。法国为3款,韩国、加拿大、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分别为1款。 从具体企业来看,谷歌和OpenAI去年分别发布7款AI重要模型,阿里巴巴发布6款,苹果、Meta、英伟达分别发布4款。 在民间AI投资领域,去年美国以1099.8亿美元居首,超中国(92.9亿美元)10倍以上。美国投资额同比增长63%,中国同比增长28%,差距继续扩大。韩国投资额为13.3亿美元,较上一年有所下降,排名从第9位下滑至第11位。 2023年全球计算机科学(CS)领域论文中,中国论文占比23.2%,大幅超过美国(9.2%)。中国去年申请AI专利占全球的69.7%。从每10万人AI专利授权数量来看,韩国以17.27件领先卢森堡(15.31件)、中国(6.31件)、美国(5.2件),继2022年后蝉联全球首位。 韩国在2022年位列AI人才海外流出第三大国,但2023年排名降至第5位,位于以色列、印度、匈牙利和土耳其之后。 全球范围内对AI的积极看法持续上升,但各地区间仍差异显著。中国(83%)、印尼(80%)、泰国(77%)等国民众普遍认可AI产品服务的积极影响,但加拿大(40%)、美国(39%)、荷兰(36%)等国的乐观比例明显偏低。
2025-04-08 17:53:46 -
三星今年一季度在华获批1933项专利 强化未来技术竞争力
据韩国媒体《The Guru》1日报道,2025年第一季度,三星电子、三星显示、三星SDI、三星电机等三星系企业在中国共获批1933项专利,较去年同期(1827项)增长约6%。三星正加速机器人、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领域的专利布局,以确保其在华技术竞争优势。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数据显示,三星今年1月获批542项专利,2月665项,3月726项。其中,三星电子以396项专利居首,其次是三星显示(230项)、三星SDI(50项)和三星电机(47项)。 三星电子在机器人领域的专利布局尤为突出,近期获批的核心专利包括:行驶地图生成及控制方法的行驶机器人(专利号:CN119604391A)、通过控制ToF LiDAR传感器进行导航的机器人及控制方法(专利号:CN119585086A)和基于可靠性值识别移动路径的机器人装置及控制方法(专利号:CN119562883A)等。 这些专利将使机器人具备更精准的环境感知能力,优化自主行驶路径,并提升安全性,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物流、制造、服务业,助力三星提升其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市场的竞争力。 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领域,三星电子正聚焦提升可穿戴设备及AR/VR内容的沉浸感,以迎接即将推出的混合现实(XR)设备“Project Infinity”。近期获批的相关专利包括:用于显示虚拟对象的可穿戴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号:CN119678121A)、透视式AR系统中的深度重建和过滤的网格转换技术(专利号:CN119678188A)、可调节镜片间距的可穿戴电子装置(专利号:CN119585664A)和增强现实环境下的图像采集装置和方法(专利号:CN119678092A)。 这些技术将进一步提升AR/VR内容的真实性,增强用户个性化视觉体验,助力三星在下一代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中的布局。 三星显示在扩展现实(XR)设备的核心显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获批头戴式、眼镜式和移动显示设备相关专利(专利号:CN119667952A)。这些技术旨在优化XR设备的轻量化设计及显示清晰度,为未来AR/VR设备的创新奠定基础。 三星SDI正推进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的战略目标,并在本季度获批多项关键专利,包括:混合固态离子导体及其在电解质、正极、电化学装置中的应用(专利号:CN119725696A)和负极-固态电解质组件及其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专利号:CN119601578A)。 这些专利旨在提升全固态电池的离子导电性和稳定性,优化电极与电解质的结合性能,为未来新能源市场提供技术保障。 三星还积极加强与韩国半导体及显示设备制造商的合作,联合开发了多项技术专利。例如:与韩国最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Semes(细美事)合作,申请“衬底处理装置及其控制设备”专利(专利号:CN119673804A);与光伏设备及安装商Toptec(托普泰克)合作,申请“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和装置”专利(专利号:CN119562715A)。 业内分析认为,三星正通过强化自主研发及合作创新,进一步巩固其在半导体、显示及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全球技术优势。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4-02 01:09:03 -
三星显示专利大战告捷 ITC裁定京东方技术侵权
当地时间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三星显示在针对中国最大显示屏制造商京东方(BOE)提起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专利侵权诉讼中胜诉。这是2022年12月三星显示向ITC提起诉讼后,历时2年3个月迎来的初步裁决。 ITC裁定京东方侵犯三星显示的3项OLED专利,同时美国零部件批发商侵犯三星显示的4项专利,裁决维持去年11月行政法官作出的初步判断。此次裁决令三星显示在未来的专利纠纷中成功占据有利位置,同时也为快速追赶韩国的中国企业在OLED市场上的侵权行为敲响警钟。 然而ITC认为,京东方的产品对美国本土产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未实施美国市场的进口和销售禁令。三星显示方面表示,公司计划继续致力保护OLED商业化初期以来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积累的知识产权,严肃应对任何专利侵权行为,以维护市场竞争力。 此次专利纠纷始于2022年12月,三星显示指控美国市场上流通的中国产智能手机OLED面板侵犯包括“钻石像素”在内的5项专利,并向ITC提起诉讼,案件涉及美国17家零部件批发商。2023年2月,京东方主动要求接受ITC的专利侵权调查。同年6月,京东方向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提起专利无效审查请求,主张三星显示的5项专利无效。此举得到TCL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和维信诺等中国显示企业支持。 为应对这一攻势,三星显示迅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法院提起针对京东方的5项专利侵权诉讼。随着ITC去年11月作出有利三星显示的初步裁决,局势逐渐利好三星显示。与此同时,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两次裁定三星显示的5项专利中4项有效,令京东方等中国企业的专利无效请求遭到挫败。目前,剩余1项专利尚在审理中。 ITC最终确认京东方的专利侵权行为,但并未对京东方实施进口和销售禁令。业内认为,这一裁决预计能够有效遏制客户和零部件批发商滥用侵权产品的行为,并为三星显示在未来与京东方的谈判中争取专利许可费用提供有力支持。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法院预计也即将就三星显示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作出判决。 此外,三星显示在2023年10月还向ITC提起针对京东方及其子公司等8家公司的商业机密侵权诉讼,预计初步裁决在本月21日公布。ITC在专利侵权案件中已经作出有利三星显示的裁决,业内普遍认为这对商业机密侵权案件也会带来积极影响。韩国显示行业在中国企业的低价攻势下失守LCD市场后,OLED市场也正在面临威胁。此次ITC裁决为韩国显示企业在高端OLED技术上的优势提供有力保障。 市场调研机构奥姆迪亚(Omdia)数据显示,去年三星显示和LG显示在全球智能手机OLED市场中所占份额合计55.1%,较前一年下降6个百分点。同期,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从38.7%升至44.8%,中韩市场差距缩小至10.3个百分点。 三星显示首席执行官(CEO)李青在本月14日的韩国显示产业协会年度大会上表示,中韩在显示技术上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中国已经成功复制韩国的许多核心技术,目前在旗舰产品和领先技术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如何进一步拉开差距才是未来的关键。 位于京畿道龙仁市的三星显示公司大楼全景【图片来源 三星显示】
2025-03-21 00:04:37 -
美国能源部临时工险泄密或为韩国被列入"敏感国家"原因
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实验用核反应堆。【图片提供 韩联社】 美国能源部员工曾试图将核反应堆设计相关资料泄露给韩国,这一事件被认为可能是韩国被美国能源部列入“敏感国家”的背景。 当地时间17日,美国能源部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显示,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的外包企业员工携带属于出口管制对象的信息,试图搭乘飞往韩国的航班时被抓获并解雇。报告中未列出这起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但由于这一报告以半年为单位,推测发生于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 能源监管委员会称,涉事员工试图携带的信息为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核反应堆设计软件,属专利信息。委员会随后对涉事员工的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调查,发现其在明知相关信息属管制对象的情况下同外国政府有过沟通。在提交报告当时,联邦调查局(FBI)和国土安全部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 韩国外交部就美国能源部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一事表示,这并非外交范畴的问题,而是能源部下属研究所有关安全问题。 美国能源部主要负责管理核能、能源和尖端技术等,最终目标是保障美国的安全与繁荣。因此能源部处理的信息被视为敏感信息,部分专利信息甚至与国家安全直接挂钩,可适用“防御与反间谍”概念。 美国驻韩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约瑟夫·尹18日就美国能源部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一事表示,这存在敏感信息处理不当的情况,不应将此事过度放大。 约瑟夫·尹当天在出席一场座谈会上表示:“这件事被渲染为一个似乎失控的大问题,令人遗憾,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事(it is not a big deal)。‘敏感国家’名单仅适用于能源部实验室,能源部下设多个实验室,仅去年就有超过2000多人次的韩国学生、研究员、公务员等访问过存放有敏感资料的研究室。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件,因此制定了这份名单,韩国被列入名单是由于对部分敏感信息处理不当。” 政府目前正全力争取将韩国从“敏感国家”名单中移除。代总统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当天听取外交部、产业通商资源部、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等部门有关本次事件应对方案的工作报告。要求与美方紧密沟通,以免对韩美科技及能源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安德根将于本周对美国进行访问,会见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就将韩国从“敏感国家”中移除一事进行讨论,韩美双方已从当天起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进行事前沟通。
2025-03-18 23: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