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奢侈’新闻 17个
-
韩国专家深度解读: 从两会看中国未来产业及中美博弈
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左)和韩中联合会会长朴胜赞。 【图片来源 本人提供】 随着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10日和11日闭幕,一年一度的两会圆满落幕。今年两会围绕人工智能(AI)、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展开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布局。 中国经济的走向必然会影响韩国,因此中国两会受到韩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亚洲日报》近日就本次两会采访了两位韩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韩中联合会会长、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朴胜赞和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博士全炳瑞。 ▲《亚洲日报》: 中方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大力发展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认为哪个领域最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朴胜赞:人工智能与移动通信技术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过去一年中,高科技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增加值增速更为显著,同时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5%。此外,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政府加大对人工智能及5G技术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这两个领域有望持续引领中国经济发展。 全炳瑞:尽管美国对华实施科技封锁政策,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依然凭借尖端技术、优秀人才和创新能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政府已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持续加大研发(R&D)投入,并扩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国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巨大的内需市场,加之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有望实现更快的增长。鉴于此,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亚洲日报》: 本月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谈中美关系时表示,相互尊重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前提,合作可实现互利共赢,而一味施压,中方必将坚决反制。如何看待未来中美贸易战及关税政策的走向? 朴胜赞:中方认为,一旦中美关系发生冲突,双方都将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两败俱伤的局面。尽管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合作解决分歧,并愿意与美国展开对话,但美国的对华强硬政策似乎仍未有缓和迹象。事实上,对话仅是外交谈判的一种手段,而美国通过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对华施压的策略预计仍将持续。 全炳瑞:中美贸易战已从最初的关税争端,演变为涵盖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竞争。在此次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中国政府在表明对美强硬立场的同时,也释放了对话与谈判的积极信号,意味着中国将在必要时采取谈判与反制并行的双重策略,以灵活应对复杂局势。中国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通过扩大内需市场和优化供应链布局,逐渐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以应对贸易战的长期化。尽管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将持续,但由于双方经济高度相互依存,预计两国关系不会走向全面冲突,而是将在局部协商与有限对立的动态平衡中反复博弈。 ▲《亚洲日报》: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十大任务之首,提振消费被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认为中国内需市场的复苏是否会为韩国企业带来新机遇? 朴胜赞:预计韩国各大产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尤其是在对华出口方面,消费品及中间材料的出口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此外,随着赴韩中国游客数量的持续增长,韩国美妆(K-Beauty)、食品(K-Food)、奢侈品、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市场需求预计将有所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经济的复苏将对韩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不仅有助于韩国制造业、零售业的增长,还可能推动韩企加大对华投资,进一步深化韩中经贸合作。同时,旅游、免税、航空等行业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全炳瑞:过去,中国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往往为韩国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红利。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推动扩大内需的同时,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导致韩国企业在华地位逐渐弱化。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动车、电池、太阳能等关键领域不断提升自给率,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在此背景下,韩国企业若想从中国内需市场的复苏中分一杯羹,必须摒弃传统的单纯出口模式,转而深化本土化战略。尤其是在汽车、半导体、化妆品以及韩流文化消费品等领域,韩国企业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尽管中国内需市场的复苏为韩国企业提供了机遇,但利益可能远不及以往。因此,韩国企业亟需调整策略,从单纯追求出口规模转向加强技术合作与本土化布局,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专家简介 朴胜赞 朴胜赞担任韩中联合会会长、同时还担任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在清华大学获得经济管理学博士学位之后,曾作为韩国驻华大使馆经济通商及中小风险支援中心负责人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并帮助3500多家韩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此后,在美国杜克大学和密苏里州立大学研究中美博弈和经济关系。 近期代表著作包括《深层中国》《国益之路》《THE 中国》等。他还围绕中美博弈、韩中经济关系等多项中国相关议题,通过报纸专栏、广播、优兔(YouTube)等平台积极发声。此外,他曾受邀为韩国企划财政部、产业通商资源部等政府机构,以及三星、LG、SK海力士、现代汽车等主要企业讲授关于中国经济与中美博弈的专题课程。目前,他不仅专注于中国经济研究,还致力于为韩国企业提供全球化战略咨询。因此,他在韩国被评价为“罕见的理论和实践兼备的中国专家”。 全炳瑞 全炳瑞作为中国经济的资深专家与分析权威,现任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他毕业于庆北大学经济学系,随后于首尔大学研究生院深造。此后,在中国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分别获得研究生管理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全炳瑞曾在金融界担任要职,包括大宇证券的常务及韩华证券的专务,并在中国上海韩华投资咨询担任顾问角色。他长期专注于中美韩IT产业与半导体行业的趋势分析。 自2002年起,全炳瑞对中国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涵盖中国大陆市场动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中国成长性产业的崛起等关键议题。目前,他不仅担任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还受邀担任庆熙大学China MBA的客座教授、世宗大学中国通商专业的客座教授以及中央大学的经营专业教授,致力于传授中国经济理论、金融分析、股市运作以及中国商业实践案例等前沿知识。
2025-03-19 01:13:40 -
韩国眼镜品牌崛起 挑战全球高端市场
在韩国眼镜品牌Gentle Monster的引领下,本土眼镜品牌正加速崛起,逐步打破传统海外奢侈品牌对高端市场的垄断格局。凭借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营销策略,韩国眼镜品牌正加快全球化扩张,逐步确立“新奢侈品(Neo-Luxury)”的市场地位。 据业界最新消息,以Gentle Monster为代表的韩国眼镜品牌正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并逐步跻身国际奢侈品行列。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差异化的品牌营销策略。Gentle Monster凭借鲜明的设计风格和艺术化的线下体验空间,在全球时尚圈迅速走红。 与此同时,品牌积极借助K-POP明星的全球影响力,推动海外市场的拓展。BLACKPINK成员Jennie、BTS等顶级偶像的频繁佩戴,使品牌在中国、日本等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大幅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品牌在高端眼镜市场的竞争优势。 Gentle Monster品牌宣传图【图片来源 Gentle Monster】 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Gentle Monster母公司IICOMBINED于2023年实现销售额突破6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同比增长48%,营业利润达1511亿韩元。中国和日本市场的强劲表现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自2011年创立以来,Gentle Monster仅用十余年便从初创企业成长为韩国“新奢侈品”代表。韩国eBest投资证券在其报告中称IICOMBINED为“韩国下一代奢侈品股”,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该品牌全球影响力的高度认可。 除了Gentle Monster,Blue Elephant、LASH和CARIN等新兴品牌也迅速崭露头角。这些品牌在设计理念、市场定位及国际化战略方面各具特色,进一步推动了韩国眼镜行业的整体升级。 自2014年推出以来,CARIN秉持“自然最美”的设计理念,注重适合亚洲脸型的精准贴合与精细工艺。凭借NewJeans等偶像组合的代言推广,CARIN自2020年以来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年均增长30%,成为韩国眼镜品牌成功进军国际市场的典范之一。 Blue Elephant明洞门店【图片来源 Blue Elephant】 Blue Elephant则凭借自主生产与直营销售模式迅速扩张。自2019年成立以来,该品牌在短短四年内跃升为韩国眼镜市场的新兴力量。2023年,Blue Elephant销售额达56亿韩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300亿韩元,并计划在今年新增30家直营店,目标年销售额1000亿韩元,并计划正式进军日本市场。 LASH则通过与Gentle Monster的共同成长,逐步确立自身品牌风格与市场定位。自2013年创立以来,该品牌持续拓展产品线,凭借其创新设计在韩国眼镜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业内人士指出,韩国眼镜品牌的崛起不仅得益于创新的产品设计,还受益于韩流文化的全球扩张。近年来,眼镜已成为韩国时尚的核心元素,而K-POP偶像的代言效应则进一步推动了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LASH品牌宣传图【图片来源 LASH】 此外,相比传统奢侈品牌,韩国眼镜品牌通过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设计与品质,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亚洲市场,韩国品牌凭借更加符合亚洲人脸型的设计优势,吸引了大量忠实消费者。 一位时尚行业人士表示:“韩国眼镜品牌已不再是全球市场的‘替代品’,而是逐渐成为新一代奢侈品的代表。随着品牌国际化步伐加快,其全球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扩大,甚至可能在未来重塑奢侈品行业的竞争格局。”
2025-03-18 01:14:05 -
韩国年轻人消费模式转变 "YOLO"变"YONO"
近年来,韩国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不断攀升,使得20至30多岁(简称“2030一代”)的年轻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曾经追求享乐、强调个性消费的“YOLO”(You Only Live Once,意为“人生只有一次”)文化,正逐渐被“YONO”(You Only Need One,意为“只需要一个”)所取代。年轻人普遍削减日常开销,但在个人兴趣相关的消费上却毫不吝啬。 ▲节约日常开销 减少奢侈消费 数据显示,韩国2030一代在百货商店的消费正在明显减少。金融科技企业“Finda”统计显示,2024年,韩国2030一代在百货商店的消费额为4.216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1.75亿元),同比下降5.6%。相比之下,其他年龄段消费者的百货商店支出增长7.4%。与此同时,年轻人的消费开始向更具“性价比”的渠道转移。例如,主营低价日用品的连锁品牌“大创”(Daiso),其2030消费者支出同比增长12.2%,达到了5776亿韩元。 汽车购买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韩国汽车数据研究机构Carisyou的统计显示,2024年,2030一代新购买的乘用车数量为26.8665万辆,较2020年的35.3852万辆减少24.1%。其中,进口车购买量降幅更为明显,从2020年的6.5601万辆降至去年的5.2227万辆,下降20.4%。相较之下,40岁以上人群在同一时期内的进口车购买量则增加了7.3%。 ▲节俭与狂热并存 粉丝经济依然火热 尽管韩国年轻人在日常消费上趋于节俭,但在个人兴趣和文化消费方面仍然愿意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尤其是在与粉丝文化相关的产品上。 例如,百货商店中的快闪店(Pop-up Store)依然受到年轻人的热捧。以首尔最具代表性的高端购物中心“The现代首尔百货”为例,2030消费者的销售额占比高达58%,远高于现代百货旗下其他15家门店24.8%的平均水平。如今,快闪店不仅局限于奢侈品和时尚品牌,还拓展至游戏、动画、漫画等领域。上个月,日本动画周边商店“JUMP SHOP”在The现代首尔百货开设快闪店,每天都有4000多人排队等候入场。 二手交易平台的活跃度也有所提升。数据显示,韩国主要二手交易平台“胡萝卜市场”的2030用户数量同比增长5.3%,从854.4725万人增加至899.8188万人。与此同时,奢侈品购物平台的用户则大幅减少,韩国三大奢侈品电商平台“Must It”、“Trenbe”和“Balaan”的2030活跃用户量同比下降14.3%。 ▲“最少的消费 最大的满足” 专家分析认为,韩国年轻人的消费模式变化主要受到经济环境影响。KB金融经营研究所的房锡勋(音)研究员指出:“工资增长跟不上物价上涨,债务偿还压力增加,使得年轻人的经济负担加重。因此,他们并非单纯地节俭,而是尽量用最少的消费换取最大的满足。” 消费趋势分析中心研究员全美英(音)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生的年轻人未曾经历过高速经济增长,因此,相较于父母辈,他们更容易接受就业困难和高物价的现实。在社交媒体上,他们通过‘无支出挑战’(No-Spending Challenge)或‘精打细算的消费’等方式,积极分享节俭经验,并推动‘YONO消费’文化的流行。” 2月26日,在位于清凉里大创卖场的化妆品柜台,顾客们正在挑选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6 23:14:03 -
韩国经济寒潮来袭 大韩商会强调"精准营销"
在当前消费心理低迷、高物价和高利率持续抑制韩国国内需求的经济环境下,确保忠实顾客群已成为品牌生存的关键策略之一。为此,大韩商工会议所(以下简称“大韩商会”)于5日在首尔中区乐天酒店召开了第39次流通委员会会议,重点探讨了流通行业在促进国内需求复苏中的作用及应对方案。 延世大学教授金炳奎(音)在会议演讲中强调:“在经济低迷时期,品牌的核心策略应聚焦于确保忠实顾客群。”他提出的“粉丝品牌(Fan Brand)”战略指出,相较于面向所有消费者的广泛营销策略,赢得特定群体的高度认可更为有效。如果能赢得1%客户的心,就能影响99%的消费者。金教授进一步分析称,苹果、特斯拉、星巴克等全球成功品牌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均采取了面向核心消费群体的精准营销策略,率先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确立品牌影响力,随后逐步向大众市场扩展。 金炳奎还指出,在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不仅关注产品的功能性因素,还倾向于通过品牌形象来体现身份认同。因此,在美妆、时尚、奢侈品、健身等能展现个性与品味的领域,品牌影响力将更加凸显。他建议,韩国企业在品牌塑造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品牌标志、色彩和设计元素的战略性运用,以提升品牌识别度和市场竞争力。 大韩商会流通委员会委员长、乐天百货百货店事业部代表郑俊浩(音)表示:“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流通行业要想持续增长,精准把握消费趋势并提前应对至关重要。”大韩商会流通物流振兴院院长张根茂(音)则强调:“在高利率和物价上涨导致消费受限的背景下,韩国企业在长期品牌价值塑造方面仍显不足。当前,亟需从短期营销导向转向长期品牌建设战略。” 此次会议为流通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突出了品牌建设与忠实顾客群在经济低迷时期的重要性,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首尔某大型超市【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5 23:14:36 -
韩国折扣零售店逆势崛起 高折扣模式受消费者热捧
在物价高企的背景下,韩国折扣零售店(Off-Price Retailing Store,简称OPR)正受到消费者日益关注。 据零售业界23日消息,OPR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通过大规模采购库存或过季商品,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销售。目前,该模式在北美已相当成熟,约6700家门店遍布各地,而在韩国仍处于发展初期。 韩国目前运营OPR门店的主要企业包括新世界百货的Factory Store、现代百货的OFFWORKS及E-Land Retail的NC PIKS等。其中,E-Land Retail是最早引入OPR的企业,自2013年在堂山店试点以来,陆续扩展至NewCore Outlet千户店、NC百货江西店和松坡店。 新世界百货于2017年在Starfield高阳购物中心开设首家Factory Store,目前已运营18家门店。现代百货则于2019年9月在东大门开设首家OFFWORKS门店,随后陆续进驻Garden Five、松岛、SPACE1及大田店,目前共运营5家门店。 OPR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竞争力。除了传统奢侈品牌,部分深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新奢品牌也加入其中,折扣力度最高可达90%,远超传统奥特莱斯30%至50%的折扣幅度。 高折扣率主要得益于海外直接采购,最大限度减少流通环节。企业通过与品牌方直接签约,大量采购库存及过季商品,避免中间商加价,确保价格优势。 以NC PIKS为例,该品牌在美国和欧洲设有专业采购团队,每周精选商品运回韩国。同时,OPR门店采用仓储式布局,减少陈列与装潢成本,使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面对高物价环境,OPR销售表现持续攀升。新世界Factory Store成立七年后,去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6亿元),较成立首年增长13倍。 现代百货OFFWORKS去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0%,成为现代百货集团旗下增速最快的零售品牌。其中,去年新增客户占比达30%至40%,市场吸引力显著提升。NC PIKS的客户粘性同样较高,门店复购率达30%。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各大企业正加快OPR业务扩张。新世界计划今年在韩国新开4家Factory Store,目标年交易额达1200亿韩元。此外,该品牌还计划在老挝首都万象开设首家海外门店,正式进军国际市场。 位于Starfield水原购物中心的Factory Store【图片来源 新世界百货】
2025-02-23 23:53:59 -
"平替"当道 奢侈品不香了?韩国年轻人消费大变天!
前几年,韩国年轻人为了抢购奢侈品,不惜凌晨排队,甚至掀起了“Open Run”抢购狂潮,意思是指百货商场一开门就冲进去抢货的情况。但到了2024年,这股热潮悄然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精明消费”新风尚。奢侈品不再是身份象征,年轻人反而开始钟情于高性价比的“平替”产品——即所谓的“Dupe”消费。“Dupe”一词来源于英文“duplicate(复制)”,指的是高端产品的平价替代品,既有颜值,又不心疼钱包。 ▲奢侈品光环不再 年轻人不再买单 据Daehong社交大数据平台“D-Bigs”本月2日发布的数据,去年韩国社交网络(SNS)上关于“Open Run”的50个高频关联词中,香奈儿(Chanel)、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爱马仕(Hermès)、劳力士(Rolex)等奢侈品牌已经消失无踪。 【图片来源 网络】 D-Bigs自2020年起,每年统计X(前Twitter)、Instagram、博客、线上社区、新闻报道等渠道的“Open Run”相关数据,并按品牌、商品、地点分类。过去几年,香奈儿稳居榜单第一,但去年它和其他奢侈品牌全部跌出榜单,风光不再。 数据还显示,关于“Open Run”的提及次数从2020年的2.13万次一路飙升,2023年达到峰值40.57万次,但2024年下降至34.06万次。这说明年轻人对排队抢购奢侈品的热情明显降温,奢侈品牌的热度也随之下降。 业内人士分析,奢侈品失去吸引力的关键在于:品牌为了增长,不断增加销售量,导致稀缺性下降,光环逐渐褪色。香奈儿腕表与珠宝业务总裁 Frédéric Grangié甚至直言:“奢侈品行业正在自毁长城,未来两年将面临挑战。” 首尔某百货商场门前【图片来源 韩联社】 ▲平替产品爆火 “买贵的”不如“买对的” 与此同时,“精明消费”成为新潮流。年轻人不再盲目追逐大牌,而是开始挖掘那些兼具设计感与性价比的产品。 比如,香奈儿的6.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18元)唇颊膏,如今被大创(Daiso)Son&Park涂抹彩膏(仅售3000韩元)取代,销量爆棚;售价36万韩元的Porter Tanker Helmet Bag,如今有优衣库(Uniqlo)Utility Bag(4.99万韩元)作为高性价比选择;三星Galaxy Watch 7(35万韩元)也有9.9万韩元的Nothing CMF Watch Pro 2平替款,而Gentle Monster的“Ma Ma 01”太阳镜(26.9万韩元)则被Blue Elephant GILDA(4.49万韩元)抢走风头。 Porter Tanker Helmet Bag和优衣库Utility Bag【图片来源 网络】 这种消费观的变化,也反映在市场数据上:去年,快时尚品牌优衣库和Top10的销售额双双突破1万亿韩元,而电商平台MUSINSA更是因受欢迎程度飙升,成功入驻韩国五大百货公司。很显然,年轻人不再一味追求大牌,而是选择实用、不过时的高性价比产品。 Daehong相关人士表示:“曾经,年轻人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攒钱买一款奢侈品包。但如今,‘奢侈品炫耀时代’已经过去。” ▲年轻人宁愿花钱去旅行 也不想买奢侈品 虽然年轻人不再热衷于奢侈品,但在“享受生活”这件事上,他们依然舍得花钱——尤其是在旅行上。 短途、高频次旅行成为新的消费趋势,尤其是日本小城市游和韩国乡村度假(“村Cance”,即“乡村+度假”)大受欢迎。根据韩国旅游公司Nol Universe的数据,去年前往日本鹿儿岛、米子、松山等小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分别比前年增长316%、253%和184%。这些地方成了游客进行“N次游”(多次前往同一目的地)的热门选择。D-Bigs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村Cance”一词的提及量达到3.63万次,同比增长74.5%。 位于仁川广域市江华岛南侧的南翠堂韩屋【图片来源 韩国旅游发展局】 不仅如此,韩国国内的冷门旅行地也越来越受欢迎。据安可达(Agoda)统计,以“面包圣地巡礼”闻名的大田市,以及旌善、大邱、仁川、水原等地,正在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新旅行胜地。 韩国各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创意旅行活动,以吸引游客。例如,金泉市借用连锁快餐品牌“紫菜包饭天国”的缩写,推出了“金泉紫菜包饭节”,而公州市则策划了“公主节”,以“想象中的公主”为主题,打造沉浸式体验。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旅行趋势可以总结为:“更便宜、更频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玩”。相比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年轻人更倾向于沉浸式旅行,深度体验当地生活。 ▲消费升级?不如说是消费“精明” 奢侈品的光环不再耀眼,反而是“平替”产品崛起,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排队抢奢侈品”到“精打细算过日子”,这并不是简单的“消费降级”,而是一种更加务实、聪明的消费方式。 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不再需要一款奢侈品包来证明自己的品味,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真正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地方。毕竟,花几万块买个包,不如多去几次旅行,吃一顿好吃的,甚至囤点高性价比好物,日子过得踏实又自在。
2025-02-21 00:27:48 -
韩国时尚电商平台加码美妆市场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时尚与美妆市场协同效应的增强,韩国各大时尚电商平台正加速拓展美妆业务,推动美妆品类销售占比持续上升。Musinsa、29CM、Zigzag、W Concept等主要平台的美妆交易额在去年均实现显著增长,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据业界11日消息,去年Musinsa美妆专区“Musinsa Beauty”的化妆品品类交易额同比增长约2倍,相较2021年上线时增长9.6倍;购买人数较上线初期增长约451%,同比增长约70%。29CM美妆品类交易额同比增长约60%,主要得益于其为25至39岁女性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美妆品牌与产品,精准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W Concept的美妆品类同比增长20%。其中,内服美容产品增长47%,香氛增长38%,彩妆和护肤增长20%,头发及身体护理增长10%。W Concept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消费者对潮流美妆品牌的需求显著上升。自平台2019年5月整合美妆品类以来,入驻美妆品牌数量已增长6倍。” Zigzag自2022年4月推出美妆专区“Zigzag Beauty”以来,入驻品牌数量已超过2400个,较上线初期增长10倍以上。去年,美妆品类交易额同比增长137%,创历史新高;同期交易量增长106%,首次购买美妆产品的客户与客单价也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为强化竞争力,各平台正通过独家产品、品牌合作及新兴品牌扶持等策略扩大市场份额。Zigzag推出独家策划商品“Zigzag Pick”,并于去年推出10余款产品,截至10月,该系列商品占美妆品类交易额的20%。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平台今年将进一步强化美妆业务布局。Musinsa Beauty计划发掘并扶持中小型独立品牌,同时加强自有品牌(PB)业务。 29CM计划大幅扩展美妆品类,并优化品牌筛选标准,重点考量品牌故事、功能性及设计,未来将每月策划推出美妆展,并计划全年开展大规模活动。 Zigzag则计划通过扩大商品与品牌入驻数量、引入新技术等方式,推动业务的定量与定性增长,进一步巩固其在美妆市场的竞争力。 W Concept将实施“双轨战略”,一方面发掘独立品牌,另一方面加速奢侈美妆品牌的引入,以扩展美妆生态系统。 Musinsa美妆专区“Musinsa Beauty”宣传图【图片来源 Musinsa】
2025-02-11 22:41:01 -
奢侈品新年又迎涨价潮 消费者转向二手市场寻求实惠
随着新年临近,多家国际奢侈品牌预计将在韩国接连提高产品价格,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奢侈品行业24日消息,意大利奢侈品牌诺悠翩雅(Loro Piana)将于明年1月4日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幅度最高达15%。其中,代表性包款“Loom Bag”的亚麻材质款售价将从原来的686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43万元)上涨至740万韩元,涨幅约8%。部分服装项目价格更是上涨了23%。 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Hermès)也计划于明年初再度涨价。爱马仕通常每年年初涨价一次,但2023年已打破常规,于1月和6月分别进行了10%至15%的调价。香奈儿(Chanel)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奢侈品牌同样在今年数次调整价格。 奢侈手表市场也将迎来涨价风潮。泰格豪雅(TAG Heuer)、百年灵(Breitling)等品牌已透露将在下月调整价格,而劳力士(Rolex)作为标志性品牌,预计延续每年年初涨价的惯例。今年1月,劳力士已将产品价格上调约8%。 随着涨价消息传出,消费者提前购买的需求迅速增加,“Open Run”(商店开门即冲刺购买的现象)有望再次出现。同时,因高物价趋势持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性价比更高的二手奢侈品市场,尤其是被称为“Mint级”(近乎新品状态)的商品。 在首尔江南等地的大型二手奢侈品专卖店,圣诞节和年末期间的客流量显著增加,成为市场热点。流通行业相关人士表示,“与新品相比,Mint级商品价格仅为其一半左右,这吸引了追求理性消费的MZ世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顾客”。 位于釜山乐天免税店的爱马仕门店【图片来源 爱马仕韩国官网】
2024-12-26 00:37:19 -
奢侈美妆品牌加速"亲民化" 高性价比市场迎来新风口
曾以高端形象著称的奢侈美妆品牌正在悄然调整市场策略。它们不仅推出半价促销活动,还加速布局线下美妆集合店等多元化渠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与奢侈品整体销售低迷形成鲜明对比,高性价比化妆品市场持续升温,而便利店也竞相加入这一领域的竞争。 据美妆业界23日消息,去年10月,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SSG.com推出科颜氏(Kiehl's)明星产品“高保湿霜”的半价促销活动。尽管活动仅限会员且数量有限,但这一消息仍迅速引发热议。科颜氏以“不打折”著称,此次折扣活动打破惯例,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科颜氏高保湿霜在韩国市场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传统销售渠道主要集中于百货店一楼专柜或免税店。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该品牌开始进驻本土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 法国高端品牌希思黎(Sisley)和卡诗(Kérastase)等也于上月进驻“Olive Young N 圣水”门店。这标志着奢侈品牌从传统的高端专柜销售模式转向更多样化的渠道,以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奢侈品牌还在韩国电子商务平台加速布局。Coupang已上架兰蔻(Lancôme)和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Kurly则引入倩碧(Clinique)和阿玛尼美妆(Armani Beauty)等品牌。 与此同时,这些品牌还加大了折扣力度。据乐天免税店消息,雅诗兰黛、科颜氏、MAC、芭比波朗等产品推出10%至68%的大幅折扣。业内分析认为,这主要源于中国市场消费需求放缓导致的库存积压,品牌不得不通过促销进行清仓,尽管这一策略可能对其高端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在高物价时代,理性消费理念逐渐蔓延至美妆领域,高性价比化妆品需求旺盛。韩国便利店借鉴大创模式,推出了一系列“小容量、高性价比”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GS25、CU、Emart24等便利店纷纷与护肤品牌合作,推出价格约3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5元)的护肤和美妆产品。7-Eleven更是在首尔东大门开设了美妆时尚专门店“dundun店”,与魔女工厂、美迪惠尔、秀肤生等品牌联合开发了30多种旅行装和基础护肤产品。 便利店进军美妆市场的背后,是对年轻消费群体的精准定位。数据显示,CU便利店中10至20岁消费者占化妆品购买比例的70%,GS25则达到50%。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便捷、实惠的产品,这让便利店成为他们购买美妆产品的新兴渠道。 首尔乐天百货店某化妆品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4 18:49:17 -
内需持续疲软 韩国时装业加速全球化布局
韩国时装业正加速开拓海外市场,以应对国内经济环境持续低迷的挑战。受高物价、经济衰退长期化和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内需市场萎缩趋势愈加明显,业界因此将发展重点转向全球市场。 据业界18日消息,LF时装集团正以旗下代表品牌哈吉斯(HAZZYS)为先锋,全力推动海外扩张。该品牌计划通过采用高级面料、优化全球分销渠道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其作为韩国高端休闲品牌的定位。同时,哈吉斯正积极探索亚洲以外的中东、印度和欧洲市场,以实现多元化的全球布局。 明年,哈吉斯还将重点强化其多元品牌形象,覆盖男装、女装、年轻系列以及高尔夫等多个垂直领域,全面提升各细分品类的市场竞争力。LF时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升年轻系列等特色品类的竞争力,我们正在准备多个项目,包括招聘新的创意总监和推出新系列。” 另一大时尚集团三星物产则通过旗下品牌JUUN.J加速布局国际市场。今年,该品牌已在中国高端百货商场北京SKP和成都SKP开设快闪店,并在芮欧百货开设独立门店。同时,品牌还在英国和意大利等地推出快闪店,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欧洲市场的覆盖范围。此外,三星物产还在积极筹备快时尚品牌8Seconds的全球化布局。 可隆FnC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近期已与全球奢侈高尔夫服装品牌G/FORE签署了中国和日本地区的主授权合同。预计从明年春夏季开始,该公司将在中国以生活方式鞋类和配饰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奢侈品牌形象;在日本,则计划率先进驻银座SIX等高端购物中心,并在未来五年内扩展至12个主要城市。 业内普遍认为,韩国时装业加速国际化的背后,是对国内市场局限性的深刻认识。高物价、经济衰退的长期化,以及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叠加,使内需市场低迷问题愈发严重。根据韩国银行最新发布的《2024年11月消费者趋势调查》,上月消费者信心指数(CCSI)降至100.7,环比下降1.0点,显示消费者信心持续走弱。 一位时装业内人士表示:“受内需低迷和异常高温影响,今年服装销售表现不佳。我们将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和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哈吉斯品牌宣传图【图片来源 哈吉斯】
2024-12-18 23:47:11
-
韩国专家深度解读: 从两会看中国未来产业及中美博弈
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左)和韩中联合会会长朴胜赞。 【图片来源 本人提供】 随着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10日和11日闭幕,一年一度的两会圆满落幕。今年两会围绕人工智能(AI)、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展开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布局。 中国经济的走向必然会影响韩国,因此中国两会受到韩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亚洲日报》近日就本次两会采访了两位韩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韩中联合会会长、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朴胜赞和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博士全炳瑞。 ▲《亚洲日报》: 中方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大力发展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认为哪个领域最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朴胜赞:人工智能与移动通信技术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过去一年中,高科技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增加值增速更为显著,同时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5%。此外,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政府加大对人工智能及5G技术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这两个领域有望持续引领中国经济发展。 全炳瑞:尽管美国对华实施科技封锁政策,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依然凭借尖端技术、优秀人才和创新能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政府已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持续加大研发(R&D)投入,并扩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国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巨大的内需市场,加之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有望实现更快的增长。鉴于此,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亚洲日报》: 本月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谈中美关系时表示,相互尊重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前提,合作可实现互利共赢,而一味施压,中方必将坚决反制。如何看待未来中美贸易战及关税政策的走向? 朴胜赞:中方认为,一旦中美关系发生冲突,双方都将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两败俱伤的局面。尽管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合作解决分歧,并愿意与美国展开对话,但美国的对华强硬政策似乎仍未有缓和迹象。事实上,对话仅是外交谈判的一种手段,而美国通过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对华施压的策略预计仍将持续。 全炳瑞:中美贸易战已从最初的关税争端,演变为涵盖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竞争。在此次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中国政府在表明对美强硬立场的同时,也释放了对话与谈判的积极信号,意味着中国将在必要时采取谈判与反制并行的双重策略,以灵活应对复杂局势。中国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通过扩大内需市场和优化供应链布局,逐渐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以应对贸易战的长期化。尽管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将持续,但由于双方经济高度相互依存,预计两国关系不会走向全面冲突,而是将在局部协商与有限对立的动态平衡中反复博弈。 ▲《亚洲日报》: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十大任务之首,提振消费被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认为中国内需市场的复苏是否会为韩国企业带来新机遇? 朴胜赞:预计韩国各大产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尤其是在对华出口方面,消费品及中间材料的出口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此外,随着赴韩中国游客数量的持续增长,韩国美妆(K-Beauty)、食品(K-Food)、奢侈品、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市场需求预计将有所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经济的复苏将对韩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不仅有助于韩国制造业、零售业的增长,还可能推动韩企加大对华投资,进一步深化韩中经贸合作。同时,旅游、免税、航空等行业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全炳瑞:过去,中国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往往为韩国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红利。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推动扩大内需的同时,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导致韩国企业在华地位逐渐弱化。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动车、电池、太阳能等关键领域不断提升自给率,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在此背景下,韩国企业若想从中国内需市场的复苏中分一杯羹,必须摒弃传统的单纯出口模式,转而深化本土化战略。尤其是在汽车、半导体、化妆品以及韩流文化消费品等领域,韩国企业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尽管中国内需市场的复苏为韩国企业提供了机遇,但利益可能远不及以往。因此,韩国企业亟需调整策略,从单纯追求出口规模转向加强技术合作与本土化布局,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专家简介 朴胜赞 朴胜赞担任韩中联合会会长、同时还担任韩国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在清华大学获得经济管理学博士学位之后,曾作为韩国驻华大使馆经济通商及中小风险支援中心负责人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并帮助3500多家韩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此后,在美国杜克大学和密苏里州立大学研究中美博弈和经济关系。 近期代表著作包括《深层中国》《国益之路》《THE 中国》等。他还围绕中美博弈、韩中经济关系等多项中国相关议题,通过报纸专栏、广播、优兔(YouTube)等平台积极发声。此外,他曾受邀为韩国企划财政部、产业通商资源部等政府机构,以及三星、LG、SK海力士、现代汽车等主要企业讲授关于中国经济与中美博弈的专题课程。目前,他不仅专注于中国经济研究,还致力于为韩国企业提供全球化战略咨询。因此,他在韩国被评价为“罕见的理论和实践兼备的中国专家”。 全炳瑞 全炳瑞作为中国经济的资深专家与分析权威,现任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他毕业于庆北大学经济学系,随后于首尔大学研究生院深造。此后,在中国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分别获得研究生管理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全炳瑞曾在金融界担任要职,包括大宇证券的常务及韩华证券的专务,并在中国上海韩华投资咨询担任顾问角色。他长期专注于中美韩IT产业与半导体行业的趋势分析。 自2002年起,全炳瑞对中国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涵盖中国大陆市场动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中国成长性产业的崛起等关键议题。目前,他不仅担任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还受邀担任庆熙大学China MBA的客座教授、世宗大学中国通商专业的客座教授以及中央大学的经营专业教授,致力于传授中国经济理论、金融分析、股市运作以及中国商业实践案例等前沿知识。
2025-03-19 01:13:40 -
韩国眼镜品牌崛起 挑战全球高端市场
在韩国眼镜品牌Gentle Monster的引领下,本土眼镜品牌正加速崛起,逐步打破传统海外奢侈品牌对高端市场的垄断格局。凭借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营销策略,韩国眼镜品牌正加快全球化扩张,逐步确立“新奢侈品(Neo-Luxury)”的市场地位。 据业界最新消息,以Gentle Monster为代表的韩国眼镜品牌正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并逐步跻身国际奢侈品行列。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差异化的品牌营销策略。Gentle Monster凭借鲜明的设计风格和艺术化的线下体验空间,在全球时尚圈迅速走红。 与此同时,品牌积极借助K-POP明星的全球影响力,推动海外市场的拓展。BLACKPINK成员Jennie、BTS等顶级偶像的频繁佩戴,使品牌在中国、日本等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大幅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品牌在高端眼镜市场的竞争优势。 Gentle Monster品牌宣传图【图片来源 Gentle Monster】 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Gentle Monster母公司IICOMBINED于2023年实现销售额突破6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同比增长48%,营业利润达1511亿韩元。中国和日本市场的强劲表现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自2011年创立以来,Gentle Monster仅用十余年便从初创企业成长为韩国“新奢侈品”代表。韩国eBest投资证券在其报告中称IICOMBINED为“韩国下一代奢侈品股”,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该品牌全球影响力的高度认可。 除了Gentle Monster,Blue Elephant、LASH和CARIN等新兴品牌也迅速崭露头角。这些品牌在设计理念、市场定位及国际化战略方面各具特色,进一步推动了韩国眼镜行业的整体升级。 自2014年推出以来,CARIN秉持“自然最美”的设计理念,注重适合亚洲脸型的精准贴合与精细工艺。凭借NewJeans等偶像组合的代言推广,CARIN自2020年以来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年均增长30%,成为韩国眼镜品牌成功进军国际市场的典范之一。 Blue Elephant明洞门店【图片来源 Blue Elephant】 Blue Elephant则凭借自主生产与直营销售模式迅速扩张。自2019年成立以来,该品牌在短短四年内跃升为韩国眼镜市场的新兴力量。2023年,Blue Elephant销售额达56亿韩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300亿韩元,并计划在今年新增30家直营店,目标年销售额1000亿韩元,并计划正式进军日本市场。 LASH则通过与Gentle Monster的共同成长,逐步确立自身品牌风格与市场定位。自2013年创立以来,该品牌持续拓展产品线,凭借其创新设计在韩国眼镜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业内人士指出,韩国眼镜品牌的崛起不仅得益于创新的产品设计,还受益于韩流文化的全球扩张。近年来,眼镜已成为韩国时尚的核心元素,而K-POP偶像的代言效应则进一步推动了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LASH品牌宣传图【图片来源 LASH】 此外,相比传统奢侈品牌,韩国眼镜品牌通过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设计与品质,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亚洲市场,韩国品牌凭借更加符合亚洲人脸型的设计优势,吸引了大量忠实消费者。 一位时尚行业人士表示:“韩国眼镜品牌已不再是全球市场的‘替代品’,而是逐渐成为新一代奢侈品的代表。随着品牌国际化步伐加快,其全球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扩大,甚至可能在未来重塑奢侈品行业的竞争格局。”
2025-03-18 01:14:05 -
韩国年轻人消费模式转变 "YOLO"变"YONO"
近年来,韩国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不断攀升,使得20至30多岁(简称“2030一代”)的年轻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曾经追求享乐、强调个性消费的“YOLO”(You Only Live Once,意为“人生只有一次”)文化,正逐渐被“YONO”(You Only Need One,意为“只需要一个”)所取代。年轻人普遍削减日常开销,但在个人兴趣相关的消费上却毫不吝啬。 ▲节约日常开销 减少奢侈消费 数据显示,韩国2030一代在百货商店的消费正在明显减少。金融科技企业“Finda”统计显示,2024年,韩国2030一代在百货商店的消费额为4.216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1.75亿元),同比下降5.6%。相比之下,其他年龄段消费者的百货商店支出增长7.4%。与此同时,年轻人的消费开始向更具“性价比”的渠道转移。例如,主营低价日用品的连锁品牌“大创”(Daiso),其2030消费者支出同比增长12.2%,达到了5776亿韩元。 汽车购买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韩国汽车数据研究机构Carisyou的统计显示,2024年,2030一代新购买的乘用车数量为26.8665万辆,较2020年的35.3852万辆减少24.1%。其中,进口车购买量降幅更为明显,从2020年的6.5601万辆降至去年的5.2227万辆,下降20.4%。相较之下,40岁以上人群在同一时期内的进口车购买量则增加了7.3%。 ▲节俭与狂热并存 粉丝经济依然火热 尽管韩国年轻人在日常消费上趋于节俭,但在个人兴趣和文化消费方面仍然愿意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尤其是在与粉丝文化相关的产品上。 例如,百货商店中的快闪店(Pop-up Store)依然受到年轻人的热捧。以首尔最具代表性的高端购物中心“The现代首尔百货”为例,2030消费者的销售额占比高达58%,远高于现代百货旗下其他15家门店24.8%的平均水平。如今,快闪店不仅局限于奢侈品和时尚品牌,还拓展至游戏、动画、漫画等领域。上个月,日本动画周边商店“JUMP SHOP”在The现代首尔百货开设快闪店,每天都有4000多人排队等候入场。 二手交易平台的活跃度也有所提升。数据显示,韩国主要二手交易平台“胡萝卜市场”的2030用户数量同比增长5.3%,从854.4725万人增加至899.8188万人。与此同时,奢侈品购物平台的用户则大幅减少,韩国三大奢侈品电商平台“Must It”、“Trenbe”和“Balaan”的2030活跃用户量同比下降14.3%。 ▲“最少的消费 最大的满足” 专家分析认为,韩国年轻人的消费模式变化主要受到经济环境影响。KB金融经营研究所的房锡勋(音)研究员指出:“工资增长跟不上物价上涨,债务偿还压力增加,使得年轻人的经济负担加重。因此,他们并非单纯地节俭,而是尽量用最少的消费换取最大的满足。” 消费趋势分析中心研究员全美英(音)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生的年轻人未曾经历过高速经济增长,因此,相较于父母辈,他们更容易接受就业困难和高物价的现实。在社交媒体上,他们通过‘无支出挑战’(No-Spending Challenge)或‘精打细算的消费’等方式,积极分享节俭经验,并推动‘YONO消费’文化的流行。” 2月26日,在位于清凉里大创卖场的化妆品柜台,顾客们正在挑选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6 23:14:03 -
韩国经济寒潮来袭 大韩商会强调"精准营销"
在当前消费心理低迷、高物价和高利率持续抑制韩国国内需求的经济环境下,确保忠实顾客群已成为品牌生存的关键策略之一。为此,大韩商工会议所(以下简称“大韩商会”)于5日在首尔中区乐天酒店召开了第39次流通委员会会议,重点探讨了流通行业在促进国内需求复苏中的作用及应对方案。 延世大学教授金炳奎(音)在会议演讲中强调:“在经济低迷时期,品牌的核心策略应聚焦于确保忠实顾客群。”他提出的“粉丝品牌(Fan Brand)”战略指出,相较于面向所有消费者的广泛营销策略,赢得特定群体的高度认可更为有效。如果能赢得1%客户的心,就能影响99%的消费者。金教授进一步分析称,苹果、特斯拉、星巴克等全球成功品牌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均采取了面向核心消费群体的精准营销策略,率先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确立品牌影响力,随后逐步向大众市场扩展。 金炳奎还指出,在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不仅关注产品的功能性因素,还倾向于通过品牌形象来体现身份认同。因此,在美妆、时尚、奢侈品、健身等能展现个性与品味的领域,品牌影响力将更加凸显。他建议,韩国企业在品牌塑造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品牌标志、色彩和设计元素的战略性运用,以提升品牌识别度和市场竞争力。 大韩商会流通委员会委员长、乐天百货百货店事业部代表郑俊浩(音)表示:“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流通行业要想持续增长,精准把握消费趋势并提前应对至关重要。”大韩商会流通物流振兴院院长张根茂(音)则强调:“在高利率和物价上涨导致消费受限的背景下,韩国企业在长期品牌价值塑造方面仍显不足。当前,亟需从短期营销导向转向长期品牌建设战略。” 此次会议为流通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突出了品牌建设与忠实顾客群在经济低迷时期的重要性,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首尔某大型超市【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5 23:14:36 -
韩国折扣零售店逆势崛起 高折扣模式受消费者热捧
在物价高企的背景下,韩国折扣零售店(Off-Price Retailing Store,简称OPR)正受到消费者日益关注。 据零售业界23日消息,OPR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通过大规模采购库存或过季商品,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销售。目前,该模式在北美已相当成熟,约6700家门店遍布各地,而在韩国仍处于发展初期。 韩国目前运营OPR门店的主要企业包括新世界百货的Factory Store、现代百货的OFFWORKS及E-Land Retail的NC PIKS等。其中,E-Land Retail是最早引入OPR的企业,自2013年在堂山店试点以来,陆续扩展至NewCore Outlet千户店、NC百货江西店和松坡店。 新世界百货于2017年在Starfield高阳购物中心开设首家Factory Store,目前已运营18家门店。现代百货则于2019年9月在东大门开设首家OFFWORKS门店,随后陆续进驻Garden Five、松岛、SPACE1及大田店,目前共运营5家门店。 OPR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竞争力。除了传统奢侈品牌,部分深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新奢品牌也加入其中,折扣力度最高可达90%,远超传统奥特莱斯30%至50%的折扣幅度。 高折扣率主要得益于海外直接采购,最大限度减少流通环节。企业通过与品牌方直接签约,大量采购库存及过季商品,避免中间商加价,确保价格优势。 以NC PIKS为例,该品牌在美国和欧洲设有专业采购团队,每周精选商品运回韩国。同时,OPR门店采用仓储式布局,减少陈列与装潢成本,使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面对高物价环境,OPR销售表现持续攀升。新世界Factory Store成立七年后,去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6亿元),较成立首年增长13倍。 现代百货OFFWORKS去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0%,成为现代百货集团旗下增速最快的零售品牌。其中,去年新增客户占比达30%至40%,市场吸引力显著提升。NC PIKS的客户粘性同样较高,门店复购率达30%。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各大企业正加快OPR业务扩张。新世界计划今年在韩国新开4家Factory Store,目标年交易额达1200亿韩元。此外,该品牌还计划在老挝首都万象开设首家海外门店,正式进军国际市场。 位于Starfield水原购物中心的Factory Store【图片来源 新世界百货】
2025-02-23 23:53:59 -
"平替"当道 奢侈品不香了?韩国年轻人消费大变天!
前几年,韩国年轻人为了抢购奢侈品,不惜凌晨排队,甚至掀起了“Open Run”抢购狂潮,意思是指百货商场一开门就冲进去抢货的情况。但到了2024年,这股热潮悄然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精明消费”新风尚。奢侈品不再是身份象征,年轻人反而开始钟情于高性价比的“平替”产品——即所谓的“Dupe”消费。“Dupe”一词来源于英文“duplicate(复制)”,指的是高端产品的平价替代品,既有颜值,又不心疼钱包。 ▲奢侈品光环不再 年轻人不再买单 据Daehong社交大数据平台“D-Bigs”本月2日发布的数据,去年韩国社交网络(SNS)上关于“Open Run”的50个高频关联词中,香奈儿(Chanel)、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爱马仕(Hermès)、劳力士(Rolex)等奢侈品牌已经消失无踪。 【图片来源 网络】 D-Bigs自2020年起,每年统计X(前Twitter)、Instagram、博客、线上社区、新闻报道等渠道的“Open Run”相关数据,并按品牌、商品、地点分类。过去几年,香奈儿稳居榜单第一,但去年它和其他奢侈品牌全部跌出榜单,风光不再。 数据还显示,关于“Open Run”的提及次数从2020年的2.13万次一路飙升,2023年达到峰值40.57万次,但2024年下降至34.06万次。这说明年轻人对排队抢购奢侈品的热情明显降温,奢侈品牌的热度也随之下降。 业内人士分析,奢侈品失去吸引力的关键在于:品牌为了增长,不断增加销售量,导致稀缺性下降,光环逐渐褪色。香奈儿腕表与珠宝业务总裁 Frédéric Grangié甚至直言:“奢侈品行业正在自毁长城,未来两年将面临挑战。” 首尔某百货商场门前【图片来源 韩联社】 ▲平替产品爆火 “买贵的”不如“买对的” 与此同时,“精明消费”成为新潮流。年轻人不再盲目追逐大牌,而是开始挖掘那些兼具设计感与性价比的产品。 比如,香奈儿的6.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18元)唇颊膏,如今被大创(Daiso)Son&Park涂抹彩膏(仅售3000韩元)取代,销量爆棚;售价36万韩元的Porter Tanker Helmet Bag,如今有优衣库(Uniqlo)Utility Bag(4.99万韩元)作为高性价比选择;三星Galaxy Watch 7(35万韩元)也有9.9万韩元的Nothing CMF Watch Pro 2平替款,而Gentle Monster的“Ma Ma 01”太阳镜(26.9万韩元)则被Blue Elephant GILDA(4.49万韩元)抢走风头。 Porter Tanker Helmet Bag和优衣库Utility Bag【图片来源 网络】 这种消费观的变化,也反映在市场数据上:去年,快时尚品牌优衣库和Top10的销售额双双突破1万亿韩元,而电商平台MUSINSA更是因受欢迎程度飙升,成功入驻韩国五大百货公司。很显然,年轻人不再一味追求大牌,而是选择实用、不过时的高性价比产品。 Daehong相关人士表示:“曾经,年轻人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攒钱买一款奢侈品包。但如今,‘奢侈品炫耀时代’已经过去。” ▲年轻人宁愿花钱去旅行 也不想买奢侈品 虽然年轻人不再热衷于奢侈品,但在“享受生活”这件事上,他们依然舍得花钱——尤其是在旅行上。 短途、高频次旅行成为新的消费趋势,尤其是日本小城市游和韩国乡村度假(“村Cance”,即“乡村+度假”)大受欢迎。根据韩国旅游公司Nol Universe的数据,去年前往日本鹿儿岛、米子、松山等小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分别比前年增长316%、253%和184%。这些地方成了游客进行“N次游”(多次前往同一目的地)的热门选择。D-Bigs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村Cance”一词的提及量达到3.63万次,同比增长74.5%。 位于仁川广域市江华岛南侧的南翠堂韩屋【图片来源 韩国旅游发展局】 不仅如此,韩国国内的冷门旅行地也越来越受欢迎。据安可达(Agoda)统计,以“面包圣地巡礼”闻名的大田市,以及旌善、大邱、仁川、水原等地,正在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新旅行胜地。 韩国各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创意旅行活动,以吸引游客。例如,金泉市借用连锁快餐品牌“紫菜包饭天国”的缩写,推出了“金泉紫菜包饭节”,而公州市则策划了“公主节”,以“想象中的公主”为主题,打造沉浸式体验。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旅行趋势可以总结为:“更便宜、更频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玩”。相比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年轻人更倾向于沉浸式旅行,深度体验当地生活。 ▲消费升级?不如说是消费“精明” 奢侈品的光环不再耀眼,反而是“平替”产品崛起,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排队抢奢侈品”到“精打细算过日子”,这并不是简单的“消费降级”,而是一种更加务实、聪明的消费方式。 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不再需要一款奢侈品包来证明自己的品味,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真正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地方。毕竟,花几万块买个包,不如多去几次旅行,吃一顿好吃的,甚至囤点高性价比好物,日子过得踏实又自在。
2025-02-21 00:27:48 -
韩国时尚电商平台加码美妆市场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时尚与美妆市场协同效应的增强,韩国各大时尚电商平台正加速拓展美妆业务,推动美妆品类销售占比持续上升。Musinsa、29CM、Zigzag、W Concept等主要平台的美妆交易额在去年均实现显著增长,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据业界11日消息,去年Musinsa美妆专区“Musinsa Beauty”的化妆品品类交易额同比增长约2倍,相较2021年上线时增长9.6倍;购买人数较上线初期增长约451%,同比增长约70%。29CM美妆品类交易额同比增长约60%,主要得益于其为25至39岁女性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美妆品牌与产品,精准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W Concept的美妆品类同比增长20%。其中,内服美容产品增长47%,香氛增长38%,彩妆和护肤增长20%,头发及身体护理增长10%。W Concept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消费者对潮流美妆品牌的需求显著上升。自平台2019年5月整合美妆品类以来,入驻美妆品牌数量已增长6倍。” Zigzag自2022年4月推出美妆专区“Zigzag Beauty”以来,入驻品牌数量已超过2400个,较上线初期增长10倍以上。去年,美妆品类交易额同比增长137%,创历史新高;同期交易量增长106%,首次购买美妆产品的客户与客单价也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为强化竞争力,各平台正通过独家产品、品牌合作及新兴品牌扶持等策略扩大市场份额。Zigzag推出独家策划商品“Zigzag Pick”,并于去年推出10余款产品,截至10月,该系列商品占美妆品类交易额的20%。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平台今年将进一步强化美妆业务布局。Musinsa Beauty计划发掘并扶持中小型独立品牌,同时加强自有品牌(PB)业务。 29CM计划大幅扩展美妆品类,并优化品牌筛选标准,重点考量品牌故事、功能性及设计,未来将每月策划推出美妆展,并计划全年开展大规模活动。 Zigzag则计划通过扩大商品与品牌入驻数量、引入新技术等方式,推动业务的定量与定性增长,进一步巩固其在美妆市场的竞争力。 W Concept将实施“双轨战略”,一方面发掘独立品牌,另一方面加速奢侈美妆品牌的引入,以扩展美妆生态系统。 Musinsa美妆专区“Musinsa Beauty”宣传图【图片来源 Musinsa】
2025-02-11 22:41:01 -
奢侈品新年又迎涨价潮 消费者转向二手市场寻求实惠
随着新年临近,多家国际奢侈品牌预计将在韩国接连提高产品价格,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奢侈品行业24日消息,意大利奢侈品牌诺悠翩雅(Loro Piana)将于明年1月4日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幅度最高达15%。其中,代表性包款“Loom Bag”的亚麻材质款售价将从原来的686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43万元)上涨至740万韩元,涨幅约8%。部分服装项目价格更是上涨了23%。 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Hermès)也计划于明年初再度涨价。爱马仕通常每年年初涨价一次,但2023年已打破常规,于1月和6月分别进行了10%至15%的调价。香奈儿(Chanel)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奢侈品牌同样在今年数次调整价格。 奢侈手表市场也将迎来涨价风潮。泰格豪雅(TAG Heuer)、百年灵(Breitling)等品牌已透露将在下月调整价格,而劳力士(Rolex)作为标志性品牌,预计延续每年年初涨价的惯例。今年1月,劳力士已将产品价格上调约8%。 随着涨价消息传出,消费者提前购买的需求迅速增加,“Open Run”(商店开门即冲刺购买的现象)有望再次出现。同时,因高物价趋势持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向性价比更高的二手奢侈品市场,尤其是被称为“Mint级”(近乎新品状态)的商品。 在首尔江南等地的大型二手奢侈品专卖店,圣诞节和年末期间的客流量显著增加,成为市场热点。流通行业相关人士表示,“与新品相比,Mint级商品价格仅为其一半左右,这吸引了追求理性消费的MZ世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顾客”。 位于釜山乐天免税店的爱马仕门店【图片来源 爱马仕韩国官网】
2024-12-26 00:37:19 -
奢侈美妆品牌加速"亲民化" 高性价比市场迎来新风口
曾以高端形象著称的奢侈美妆品牌正在悄然调整市场策略。它们不仅推出半价促销活动,还加速布局线下美妆集合店等多元化渠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与奢侈品整体销售低迷形成鲜明对比,高性价比化妆品市场持续升温,而便利店也竞相加入这一领域的竞争。 据美妆业界23日消息,去年10月,新世界集团旗下电商平台SSG.com推出科颜氏(Kiehl's)明星产品“高保湿霜”的半价促销活动。尽管活动仅限会员且数量有限,但这一消息仍迅速引发热议。科颜氏以“不打折”著称,此次折扣活动打破惯例,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科颜氏高保湿霜在韩国市场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传统销售渠道主要集中于百货店一楼专柜或免税店。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该品牌开始进驻本土美妆集合店欧利芙洋(Olive Young)。 法国高端品牌希思黎(Sisley)和卡诗(Kérastase)等也于上月进驻“Olive Young N 圣水”门店。这标志着奢侈品牌从传统的高端专柜销售模式转向更多样化的渠道,以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奢侈品牌还在韩国电子商务平台加速布局。Coupang已上架兰蔻(Lancôme)和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Kurly则引入倩碧(Clinique)和阿玛尼美妆(Armani Beauty)等品牌。 与此同时,这些品牌还加大了折扣力度。据乐天免税店消息,雅诗兰黛、科颜氏、MAC、芭比波朗等产品推出10%至68%的大幅折扣。业内分析认为,这主要源于中国市场消费需求放缓导致的库存积压,品牌不得不通过促销进行清仓,尽管这一策略可能对其高端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在高物价时代,理性消费理念逐渐蔓延至美妆领域,高性价比化妆品需求旺盛。韩国便利店借鉴大创模式,推出了一系列“小容量、高性价比”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GS25、CU、Emart24等便利店纷纷与护肤品牌合作,推出价格约3000韩元(约合人民币15元)的护肤和美妆产品。7-Eleven更是在首尔东大门开设了美妆时尚专门店“dundun店”,与魔女工厂、美迪惠尔、秀肤生等品牌联合开发了30多种旅行装和基础护肤产品。 便利店进军美妆市场的背后,是对年轻消费群体的精准定位。数据显示,CU便利店中10至20岁消费者占化妆品购买比例的70%,GS25则达到50%。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便捷、实惠的产品,这让便利店成为他们购买美妆产品的新兴渠道。 首尔乐天百货店某化妆品门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24 18:49:17 -
内需持续疲软 韩国时装业加速全球化布局
韩国时装业正加速开拓海外市场,以应对国内经济环境持续低迷的挑战。受高物价、经济衰退长期化和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内需市场萎缩趋势愈加明显,业界因此将发展重点转向全球市场。 据业界18日消息,LF时装集团正以旗下代表品牌哈吉斯(HAZZYS)为先锋,全力推动海外扩张。该品牌计划通过采用高级面料、优化全球分销渠道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其作为韩国高端休闲品牌的定位。同时,哈吉斯正积极探索亚洲以外的中东、印度和欧洲市场,以实现多元化的全球布局。 明年,哈吉斯还将重点强化其多元品牌形象,覆盖男装、女装、年轻系列以及高尔夫等多个垂直领域,全面提升各细分品类的市场竞争力。LF时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升年轻系列等特色品类的竞争力,我们正在准备多个项目,包括招聘新的创意总监和推出新系列。” 另一大时尚集团三星物产则通过旗下品牌JUUN.J加速布局国际市场。今年,该品牌已在中国高端百货商场北京SKP和成都SKP开设快闪店,并在芮欧百货开设独立门店。同时,品牌还在英国和意大利等地推出快闪店,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大欧洲市场的覆盖范围。此外,三星物产还在积极筹备快时尚品牌8Seconds的全球化布局。 可隆FnC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近期已与全球奢侈高尔夫服装品牌G/FORE签署了中国和日本地区的主授权合同。预计从明年春夏季开始,该公司将在中国以生活方式鞋类和配饰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奢侈品牌形象;在日本,则计划率先进驻银座SIX等高端购物中心,并在未来五年内扩展至12个主要城市。 业内普遍认为,韩国时装业加速国际化的背后,是对国内市场局限性的深刻认识。高物价、经济衰退的长期化,以及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叠加,使内需市场低迷问题愈发严重。根据韩国银行最新发布的《2024年11月消费者趋势调查》,上月消费者信心指数(CCSI)降至100.7,环比下降1.0点,显示消费者信心持续走弱。 一位时装业内人士表示:“受内需低迷和异常高温影响,今年服装销售表现不佳。我们将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和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哈吉斯品牌宣传图【图片来源 哈吉斯】
2024-12-18 23: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