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水产’新闻 31个
-
汇率和油价双重夹击 韩国2月进口物价指数五个月来首降
受国际油价下跌和韩元兑美元汇率走低影响,韩国2月进口物价指数五个月来首次下滑。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14日公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统计数据,以今年2月为基准,进口价格指数(2020=100)为143.95,环比下降0.8%。这是该指数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上升后的首次回落。尽管资本材料价格上涨0.3%,但原材料(-2.3%)、中间产品(-0.2%)和消费材料(-0.2%)价格均有所下跌。 从品类来看,矿产品(-2.7%)以及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0.9%)降幅较为明显。其中,原油价格下跌3.8%,氢氧化铝下滑4%,系统半导体下降0.7%。 央行分析指出,国际油价下跌和韩元汇率波动是导致进口物价下滑的主要因素。2月韩元兑美元月平均汇率为1445.56,较1月的1455.79下跌0.7%。同期,国际油价以迪拜原油为基准,月均价格从每桶80.41美元降至77.92美元,跌幅达3.1%。 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表示,展望未来进口物价走势,3月以来国际油价较上月平均下降约9%,而韩元汇率则有所回升。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仍需进一步观察。 数据显示,2月出口物价指数(以韩元为基准)为134.56,较1月的135.31下降0.6%,同样为五个月来的首次下跌。其中,工业品下降0.5%,煤炭和石油产品(-2.5%)、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1%)降幅较为显著;农林渔业产品下降0.4%,新鲜水产品(-5.3%)、柴油(-4.8%)和闪存(-4.3%)价格跌幅较大。 从贸易指数(以美元为基准)来看,2月进口量指数(103.03)同比增长2.4%,进口金额指数(123.65)同比下降0.2%;出口量指数(111.92)和出口金额指数(124.11)分别同比增长2.8%和1.3%。 首尔市某加油站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4 18:35:36 -
韩国干紫菜价格高位回落 政府推动市场供需平衡
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上月28日,干紫菜(中等品)10片的平均零售价为1400韩元(约合人民币7元),较一周前下降27韩元,较上月下降76韩元。尽管如此,当前价格仍比去年同期高出25%,较历年平均水平高出49%。 数据显示,干紫菜的月均价格自去年1月的1036韩元持续上涨,并于今年1月达到1470韩元的高点,连续12个月上涨后,上月首次回落至1438韩元,结束了长达13个月的上涨趋势。 受干紫菜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去年东远F&B、希杰第一制糖等主要制造商相继上调了调味紫菜的售价。然而,近期价格走势显示,市场已出现回调迹象。今年1月,干紫菜单片价格一度涨至150韩元,较去年同期高出50韩元,但目前已回落至140韩元左右。2月价格在月初达到1476韩元的高点后,中旬降至1434韩元,月底进一步回落至1408韩元。 韩国海洋水产部表示,干紫菜价格回落主要受其原料鲜紫菜价格下跌的影响。去年12月,鲜紫菜价格处于高位,但今年1月有所回落。这些鲜紫菜被加工成干紫菜后供应市场,推动价格的下降。预计干紫菜价格将很快降至1300韩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鲜紫菜产量因适宜的水温和养殖面积扩大而大幅增加。然而,由于加工厂消化能力有限,市场供应过剩,导致价格暴跌,甚至出现6000吨鲜紫菜被倾倒入海的情况。对此,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打击非法养殖等,自上月起已无鲜紫菜被废弃,同时鲜紫菜产地价格也恢复至去年水平。 为稳定市场,韩国海洋水产部表示,将通过由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和政府共同组成的“紫菜产业协议体”,推动鲜紫菜的适量生产,并促进干紫菜的加工与流通,以确保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 市面上销售的干紫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4 20:30:00 -
首尔汉江巴士即将扬帆起航 开启水上通勤高效便捷新纪元
汉江巴士【图片来源 韩联社】 首尔市政府宣布推进水上交通革新计划,旨在通过引入“汉江巴士”船舶项目,进一步强化城市旅游资源整合与交通网络的便捷性,以实现“3000万游客”目标。 据24日消息,汉江巴士项目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启动运营,并计划将其服务范围拓展至京畿道金浦区,标志着首尔水上交通新时代的开启。金浦市政府当日宣布,为顺利扩大汉江巴士的运营区间,已成立专门特别工作组(TF),集合多方资源推进项目实施。 首尔市汉江巴士舰队共计8艘,将往返于麻谷、望远、汝矣岛、蚕院、玉树、纛岛、蚕室等汉江沿岸七大码头之间,形成高效的水上交通网络。在早晚高峰时段,每隔15分钟即有一班汉江巴士发船,工作日日均运行68班次,周末及节假日则调整为48班次,每艘船可载客199人,另有4艘备用船舶以确保运力充足。 汉江巴士项目因船舶建造进度受阻而历经数次延期,从去年10月推迟至今年3月,后再次调整至今年上半年。目前,3号与4号船舶已完成90%的建造工作,其余船只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完成度介于50%至60%之间。项目延期的主要原因在于焊工等专业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混合动力船舶所需的陆地充电设施建造。随着建造日程推迟,原计划依次进行的人力训练、路线导航及设施运营训练等日程也均被推迟。面对延期挑战,首尔市政府表示,将致力于确保汉江巴士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营,并积极筹备扩展服务范围至金浦的工作进程。 金浦市特别工作组由金浦市未来战略、海洋河流、大众交通等六大部门组成,计划深讨水上交通体系构建方案,考虑在阿拉汉江闸门附近增设码头,以提升区域连通性。金浦市特别工作组还将与首尔市、海洋水产部等政府机构紧密协作,加速推进河川占用许可等行政审批流程。 为评估水上交通工具的运营可行性与稳定性,金浦市计划于今年在罗汉江闸门码头投资约7.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0万元),此前已投入2.9亿韩元进行前期准备。汉江巴士单程票价定为3000韩元,持有气候同行卡(首尔公共交通无限畅行卡)的乘客,每月仅需支付6.8万韩元即可享受无限次乘坐服务。金浦市相关人士表示:“汉江巴士的引入将缓解金浦城市铁路(金浦黄金线)的拥挤状况,为市民提供新的出行选择。” 首尔市长吴世勋强调,随着汉江巴士项目的推进,首尔即将迈入水上交通的新纪元。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将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勤体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将通过推广环保型公共交通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同时,汉江巴士将串联沿岸多个旅游景点,打造独特的游览线路,吸引国内外游客领略汉江风光,进一步提升首尔的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
2025-02-24 22:37:40 -
韩国1月生产者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6% 创17个月最大涨幅
韩国银行(央行)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生产者物价指数为120.18(2020年基准为100),环比上涨0.6%,创下自2023年8月(0.8%)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并已连续三个月上升。 从具体分类来看,1月韩国主要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农林水产品价格环比大幅上涨4%,主要受农产品(7.9%)和水产品(1.4%)供应减少影响;工业产品价格上涨0.6%,煤炭及石油产品(4%)、初级金属产品(1.2%)等受国际油价上涨带动,涨幅明显。 电力、天然气和水费价格整体持平,尽管污水处理费上涨2.8%,但工业用城市天然气价格下降2.5%。服务业方面,信息通信和广播服务(0.7%)、商业支持服务(1.1%)等带动整体价格上涨0.4%。 值得注意的是,1月部分商品价格涨跌幅度较大。其中,草莓(57.7%)、柑橘(26.5%)、鱿鱼(8.4%)、鳀鱼(13.9%)、咖啡豆(8.4%)、柴油(7.7%)、汽油(5.6%)、丁二烯(9.3%)等商品价格涨幅居前;而猪肉(-5%)、韩元进口手续费(-22.4%)等则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央行物价统计组组长李文熙(音)表示,受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产品、农林水产品和服务价格均有所上升,推高整体生产者物价水平。 展望未来趋势,李文熙表示,虽然2月以来国际油价和汇率较上月平均水平有所回落,但月底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及公共费用调整等因素也将对生产者物价产生重要影响。 数据显示,1月韩国国内供应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6%,其中原材料(0.7%)、中间产品(0.5%)、最终产品(0.6%)均呈现上涨态势。此外,1月韩国总产出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7%,其中工业产品(0.8%)、服务业(0.4%)均有明显增长。 20日,首尔市内某加油站的油价牌【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1 02:46:38 -
汇率和油价双重打击 韩国1月进口物价指数连续四个月上涨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14日公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统计数据,以今年1月为基准,进口价格指数(2020=100)为145.22,环比上涨2.3%,连续四个月呈上升趋势。上月,原材料(4.4%)、中间产品(1.6%)、资本材料(0.8%)和消费材料(1%)均有所上涨。 按品类划分,矿产品(4.5%)、煤炭和石油产品(3.5%)、化学产品(2%)等涨幅较大。其中,原油(11.4%)、重油(5.7%)、氢氧化铝(7.9%)、二次电池(6.1%)和船用发动机(4.5%)等涨幅尤为明显。央行分析称,受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及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进口物价呈上涨趋势。 数据显示,去年12月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为1434.42韩元,今年1月升至1455.79韩元,增幅达1.5%。国际油价以迪拜原油为基准,月均价格从73.23美元升至80.41美元,涨幅达9.8%。 进口价格上涨预计将推高消费者物价水平。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表示,油价和汇率因素导致的进口成本上升将迅速传导至消费品价格,而中间产品和资本材料的价格上涨则将在一定时间后对消费品价格产生滞后影响。 据统计,1月出口价格指数(以韩元为基准)环比上涨1.2%,达到135.12,连续四个月呈上升趋势。按品类划分,工业品价格整体上涨1.2%,其中煤炭和石油产品(7.3%)、化学产品(1.4%)、电气设备(1.6%)涨幅较大。柴油(8.7%)、喷气燃料(10.5%)和对苯二甲酸(6.4%)价格上涨明显,而农林渔业产品整体下降0.8%,新鲜水产品价格下跌7.7%,闪存价格降幅达11.9%。 从贸易指数(以美元为基准)来看,1月进口量指数(110.3)和进口金额指数(130.65)同比分别下降3.8%和7.1%。出口量指数(101.49)和出口金额指数(112.75)也分别下降10.7%和11.1%。 11日,京畿道平泽港的钢铁产品堆放整齐。【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4 19:07:50 -
汇率波动与关税战双重冲击 韩国进口食品价格面临上行压力
“12·3紧急戒严事件”及中美关税战引发的汇率波动,已对韩国食品价格造成上行压力。大型超市的农、畜和水产品进口价格普遍上涨10%至15%。 根据韩国零售业9日消息,某大型超市上个月与挪威等国签订的冷冻鲭鱼年度采购合同,其价格同比上涨约10%,主要受韩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走高影响。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在1450韩元左右波动,较去年2月的1330韩元上涨约10%。 该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度采购合同通常在2月至3月签订,但由于今年汇率持续上升,合同签订时间提前至上月,以尽量控制价格涨幅。本月以来,进口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约15%。” 活龙虾进口价格同样受汇率影响。另一家大型超市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加拿大活龙虾进口价格同比上涨超10%。受中美关税战影响,中国或将活龙虾进口来源地从美国转向加拿大,进一步推高加拿大龙虾价格,预计5月至6月旺季的进口价格或上涨30%。 此外,美国及澳大利亚牛肉价格也因汇率波动和供应减少持续上涨。目前,进口价格较去年上涨超15%,销售价格上涨超10%。由于进口牛肉通常需提前三个月备货,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引发的汇率急升预计将在下月的销售价格中体现。 大型超市预计,仅汇率因素就将导致进口新鲜食品的销售价格至少上涨10%。若叠加中美关税战导致的供应变化,价格上涨幅度难以预测。为缓解进口食品成本上升的压力,大型超市正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国产替代品供应,并通过直接进口降低流通成本。例如,在牛肉供应方面,超市加大韩牛促销力度,同时增加比美国牛肉价格低约10%的加拿大牛肉进口;在猪肉供应方面,则尝试与荷兰、丹麦等新供应地合作,以减少对美国、加拿大和西班牙的依赖。 除进口农、畜和水产品外,汇率上涨还推高了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成本,导致零售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加重消费者负担。某大型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汇率波动和中美关税战使食品销售策略更具挑战性。我们正集中力量稳定价格,并探索多种应对措施。” 首尔明洞某家换钱所前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9 19:39:01 -
韩国单人家庭增多致大米消费"降温" 消费量十年预计减15%
上月24日,首尔某大型商场陈列的大米。【图片来源 韩联社】 随着韩国单人家庭不断增加,在家烹饪相应减少,大米消费也随之剧减。有预测称,在未来十年内,韩国大米消费量预计将减少约15%。 据分析,大米消费减少是因为饮食生活的变化。2014至2023年,随着西方饮食文化增加及单人家庭增加,消费量年均减少1.6%,减少趋势持续。 本年度大米销量预计达到273万吨,而明年将降至269万吨,至2030年将进一步减少至253万吨,到了2035年,则将缩减至233万吨,呈逐年递减趋势。具体而言,到2035年,大米消费量预计较本年度将减少14.7%。据分析,韩国民众大米消费减少是受饮食生活方式的变化。统计显示,随着西方饮食文化的渗透以及单人家庭比例的上升,自2014年至2023年间,大米消费量年均减少1.6%,且这一减少趋势仍在持续。 据调查,去年韩国人均大米消费量达55.8公斤,是自1962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的最低值,相当于30年前的1994年消费量(120.5公斤)的一半。农耕研究院指出,不吃早餐的饮食习惯也是大米消费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农耕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食品消费形态调查结果显示,一周中不吃早餐的次数从2021年的1.44次增加至去年的1.79次。” 然而,速食米饭、盒饭、年糕等加工大米的消费却呈逐年增加趋势。农耕研究院预测,加工大米的消费量将从今年的77万吨增至2035年的94万吨,增幅达22.1%。尽管如此,由于加工大米的消费量仅占普通大米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整体大米消费的减少趋势依然难以逆转。农耕研究院进一步预测,普通大米和加工用大米的总消费量将从今年的350万吨减少至2035年的327万吨,减少6.6%。 在大米消费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若大米产量不相应减少,大米价格的下跌将不可避免。去年韩国政府为了防止大米价格下跌,采取购入20万吨新米并增加大米购买资金支援等对策,但这些措施并未能成功将大米价格维持在目标水平的每80公斤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为了处理大米库存,各大市场不得不展开低价抛售,导致大米售价降至每80公斤18.47万韩元。 农林畜产食品部认为,大米价格的下跌是由大米生产过剩所引发的结构性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今年韩国政府决定与地方自治团体合作,将水稻种植面积减少8万公顷。同时,农林水产食品部还计划制定粮食管理法修正案,并提交国会进行讨论,以期通过政策手段进一步调控大米生产和消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5-02-03 18:52:37 -
韩国春节"涨价潮"来袭 蔬菜和水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在韩国政府集中管理的春节期间需求较大的16类商品中,受作物歉收影响,白菜等部分农产品及黄花鱼等水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但苹果、韩牛和鸡肉等商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基本保持稳定。 春节期间需求较大的16类商品包括白菜、萝卜、苹果、梨、栗子、大枣、韩牛、猪肉、鸡肉、鸡蛋、明太鱼、鱿鱼、带鱼、鲭鱼、黄花鱼和干鳀鱼。 据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aT)24日发布的数据,白菜零售价格为每棵4839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同比上涨52.9%,较平年均价上涨41.6%。 萝卜零售价为每个3023韩元,同比上涨96.3%,较平年均价上涨64.8%。受冬季白菜和萝卜产量不佳影响,本月两种蔬菜价格居高不下。此外,受价格上涨预期影响,产地经销商和辛奇(泡菜)企业增加储存需求,进一步推高价格。 梨的价格显著上涨,主要原因是去年产量减少以及酷暑天气影响流通供应。新高梨平均零售价为每10个4.6956万韩元,同比上涨39.6%,较平年均价上涨40.4%。富士苹果的平均零售价为每10个2.6872万韩元,同比微降0.9%,但较平年均价上涨4.3%。栗子和大枣价格则与去年持平。 水产品价格普遍走高。鲭鱼(国产盐渍中等品)零售价为两条6473韩元,同比上涨45.4%,较平年均价高出67%;黄花鱼(冷冻中等品)价格为每条1959韩元,同比上涨24.9%,较平年上涨28%;干鳀鱼每100克售价为2409韩元,同比及较平年均上涨11%;明太鱼(远洋进口冷冻)价格同比上涨6.1%;鱿鱼(近海冷藏)每条售价为7507韩元,同比上涨2.3%,较平年高4.6%;而带鱼(国产冷藏)价格则同比及较平年均下降5.9%。 在畜产品方面,韩牛一等级里脊肉零售价为每100克9185韩元,鸡肉价格为每公斤5527韩元,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特大鸡蛋的零售价为每盒6410韩元,同比上涨8.7%;五花肉零售价为每100克2541韩元,同比上涨13.2%。 迎来春节销售旺季的韩国传统市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6 19:58:20 -
高汇率与高油价导致韩国生产者物价连续两个月上涨
韩国银行(央行)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生产者物价指数为119.51(2020年基准为100),比11月(119.10)上涨了0.3%。该指数在去年11月(0.1%)时隔四个月转为上涨后,保持上涨趋势。与上月相比,高出1.7%,连续17个月环比上涨。 生产者物价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变化的影响一般会在1至2个月之后反映到消费者实际购买物价上。 从商品涨跌率来看,农林水产品环比上涨2.8%。其中,农产品和畜产品环比分别上涨3.4%和3.7%。工业制品环比上涨0.3%。受国际油价和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的影响,煤炭及石油产品(2.2%)和化学产品(0.4%)等价格均上升。电力、燃气、水和废弃物价格因工业用城市燃气(4.9%)等上涨,环比上升0.4%。餐厅和住宿服务上涨0.3%,运输服务上涨0.3%,导致总体服务业环比增长0.1%。 从具体品类来看,橘子(22.6%)、萝卜(22%)、鸡肉(14.3%)、汽油(4.8%)、手机(4.1%)、国际航空游客(8.8%)等价格上升,而鱿鱼(-28.1%)、混合酱料等则有所下降。 包括进口商品在内的国内供应物价指数较上月上涨0.6%。原材料(1.7%)、中间品(0.5%)、最终品价格(0.7%)均有所上涨。此外,包括国内出口在内的12月总产品物价指数较去年11月上涨0.8%。农林水产品和工业产品分别上涨2.8%和1%。 央行物价统计组组长李文熙(音)指出:“供应价格指数是根据生产者价格和进口价格综合计算得出。由于韩元兑美元汇率和国际油价的上涨,进口价格的涨幅超过了生产者价格。受国际油价和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的影响,进口物价本月可能进一步上涨。” 15日上午,在首尔大型超市挑选白菜的消费者【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21 18:21:36 -
韩国春节祭祀费用小幅上涨 传统市场价格更占优势
13日,在首尔一家传统市场上,顾客正在挑选水果。【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首尔春节期间祭祀费用同比有所增加,传统市场和大型超市祭祀平均费用分别为22.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31元)和25.8万韩元。 首尔市农水产食品公社通过比较34个主要旺季商品的价格,并以6至7人家庭为单位统计祭祀费用,并于20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市场祭祀平均费用为22.44万韩元,较大型超市(25.8854万韩元)便宜3.4814万韩元(13.4%)。同时,传统市场和大型超市祭祀平均费用同比分别上涨1%和2.5%,显示出春节期间祭祀成本逐年增长。 在具体商品价格方面,传统市场在多个品类上展现出价格优势。水果类中,梨、柿饼;林产品中,大枣、栗子;蔬菜类中,蕨菜、桔梗、菠菜、大葱、小白菜;水产品中,大黄鱼、海带、冻明太鱼;畜产品中,韩牛、猪肉、鸡肉;加工食品中,豆腐、蟹肉、蜜饯等产品,在传统市场的价格均低于大型超市。反之,在大型超市萝卜、韩牛牛臀肉、大米、面粉、茶食、清酒、甜米露等商品的价格更为亲民。此外,韩国可乐市场(农水畜产批发市场)的祭祀平均费用为21.4498万韩元,同比上升5.3%。然而,与传统市场和大型超市相比,该市场的祭祀费用分别便宜了4.3%和17.1%,显示出其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从各品种的供需动向来看,部分水果品种因生育期遭遇高温导致落果、产量减少,价格呈上升趋势。同时,部分蔬菜品种也因气候异常导致生长不良,预计价格将持续上涨。畜产品方面,供求相对稳定,预计市场价格将同比小幅上涨。而水产品由于政府将投放储备仓库,预计春节旺季的供应将相对稳定,有助于缓解价格上涨压力。首尔市农水产食品公社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实用的信息和指导。
2025-01-21 00:08:40
-
汇率和油价双重夹击 韩国2月进口物价指数五个月来首降
受国际油价下跌和韩元兑美元汇率走低影响,韩国2月进口物价指数五个月来首次下滑。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14日公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统计数据,以今年2月为基准,进口价格指数(2020=100)为143.95,环比下降0.8%。这是该指数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上升后的首次回落。尽管资本材料价格上涨0.3%,但原材料(-2.3%)、中间产品(-0.2%)和消费材料(-0.2%)价格均有所下跌。 从品类来看,矿产品(-2.7%)以及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0.9%)降幅较为明显。其中,原油价格下跌3.8%,氢氧化铝下滑4%,系统半导体下降0.7%。 央行分析指出,国际油价下跌和韩元汇率波动是导致进口物价下滑的主要因素。2月韩元兑美元月平均汇率为1445.56,较1月的1455.79下跌0.7%。同期,国际油价以迪拜原油为基准,月均价格从每桶80.41美元降至77.92美元,跌幅达3.1%。 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表示,展望未来进口物价走势,3月以来国际油价较上月平均下降约9%,而韩元汇率则有所回升。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仍需进一步观察。 数据显示,2月出口物价指数(以韩元为基准)为134.56,较1月的135.31下降0.6%,同样为五个月来的首次下跌。其中,工业品下降0.5%,煤炭和石油产品(-2.5%)、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1%)降幅较为显著;农林渔业产品下降0.4%,新鲜水产品(-5.3%)、柴油(-4.8%)和闪存(-4.3%)价格跌幅较大。 从贸易指数(以美元为基准)来看,2月进口量指数(103.03)同比增长2.4%,进口金额指数(123.65)同比下降0.2%;出口量指数(111.92)和出口金额指数(124.11)分别同比增长2.8%和1.3%。 首尔市某加油站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4 18:35:36 -
韩国干紫菜价格高位回落 政府推动市场供需平衡
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上月28日,干紫菜(中等品)10片的平均零售价为1400韩元(约合人民币7元),较一周前下降27韩元,较上月下降76韩元。尽管如此,当前价格仍比去年同期高出25%,较历年平均水平高出49%。 数据显示,干紫菜的月均价格自去年1月的1036韩元持续上涨,并于今年1月达到1470韩元的高点,连续12个月上涨后,上月首次回落至1438韩元,结束了长达13个月的上涨趋势。 受干紫菜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去年东远F&B、希杰第一制糖等主要制造商相继上调了调味紫菜的售价。然而,近期价格走势显示,市场已出现回调迹象。今年1月,干紫菜单片价格一度涨至150韩元,较去年同期高出50韩元,但目前已回落至140韩元左右。2月价格在月初达到1476韩元的高点后,中旬降至1434韩元,月底进一步回落至1408韩元。 韩国海洋水产部表示,干紫菜价格回落主要受其原料鲜紫菜价格下跌的影响。去年12月,鲜紫菜价格处于高位,但今年1月有所回落。这些鲜紫菜被加工成干紫菜后供应市场,推动价格的下降。预计干紫菜价格将很快降至1300韩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鲜紫菜产量因适宜的水温和养殖面积扩大而大幅增加。然而,由于加工厂消化能力有限,市场供应过剩,导致价格暴跌,甚至出现6000吨鲜紫菜被倾倒入海的情况。对此,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打击非法养殖等,自上月起已无鲜紫菜被废弃,同时鲜紫菜产地价格也恢复至去年水平。 为稳定市场,韩国海洋水产部表示,将通过由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和政府共同组成的“紫菜产业协议体”,推动鲜紫菜的适量生产,并促进干紫菜的加工与流通,以确保市场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 市面上销售的干紫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4 20:30:00 -
首尔汉江巴士即将扬帆起航 开启水上通勤高效便捷新纪元
汉江巴士【图片来源 韩联社】 首尔市政府宣布推进水上交通革新计划,旨在通过引入“汉江巴士”船舶项目,进一步强化城市旅游资源整合与交通网络的便捷性,以实现“3000万游客”目标。 据24日消息,汉江巴士项目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启动运营,并计划将其服务范围拓展至京畿道金浦区,标志着首尔水上交通新时代的开启。金浦市政府当日宣布,为顺利扩大汉江巴士的运营区间,已成立专门特别工作组(TF),集合多方资源推进项目实施。 首尔市汉江巴士舰队共计8艘,将往返于麻谷、望远、汝矣岛、蚕院、玉树、纛岛、蚕室等汉江沿岸七大码头之间,形成高效的水上交通网络。在早晚高峰时段,每隔15分钟即有一班汉江巴士发船,工作日日均运行68班次,周末及节假日则调整为48班次,每艘船可载客199人,另有4艘备用船舶以确保运力充足。 汉江巴士项目因船舶建造进度受阻而历经数次延期,从去年10月推迟至今年3月,后再次调整至今年上半年。目前,3号与4号船舶已完成90%的建造工作,其余船只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完成度介于50%至60%之间。项目延期的主要原因在于焊工等专业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混合动力船舶所需的陆地充电设施建造。随着建造日程推迟,原计划依次进行的人力训练、路线导航及设施运营训练等日程也均被推迟。面对延期挑战,首尔市政府表示,将致力于确保汉江巴士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营,并积极筹备扩展服务范围至金浦的工作进程。 金浦市特别工作组由金浦市未来战略、海洋河流、大众交通等六大部门组成,计划深讨水上交通体系构建方案,考虑在阿拉汉江闸门附近增设码头,以提升区域连通性。金浦市特别工作组还将与首尔市、海洋水产部等政府机构紧密协作,加速推进河川占用许可等行政审批流程。 为评估水上交通工具的运营可行性与稳定性,金浦市计划于今年在罗汉江闸门码头投资约7.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0万元),此前已投入2.9亿韩元进行前期准备。汉江巴士单程票价定为3000韩元,持有气候同行卡(首尔公共交通无限畅行卡)的乘客,每月仅需支付6.8万韩元即可享受无限次乘坐服务。金浦市相关人士表示:“汉江巴士的引入将缓解金浦城市铁路(金浦黄金线)的拥挤状况,为市民提供新的出行选择。” 首尔市长吴世勋强调,随着汉江巴士项目的推进,首尔即将迈入水上交通的新纪元。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将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勤体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将通过推广环保型公共交通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同时,汉江巴士将串联沿岸多个旅游景点,打造独特的游览线路,吸引国内外游客领略汉江风光,进一步提升首尔的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
2025-02-24 22:37:40 -
韩国1月生产者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6% 创17个月最大涨幅
韩国银行(央行)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生产者物价指数为120.18(2020年基准为100),环比上涨0.6%,创下自2023年8月(0.8%)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并已连续三个月上升。 从具体分类来看,1月韩国主要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农林水产品价格环比大幅上涨4%,主要受农产品(7.9%)和水产品(1.4%)供应减少影响;工业产品价格上涨0.6%,煤炭及石油产品(4%)、初级金属产品(1.2%)等受国际油价上涨带动,涨幅明显。 电力、天然气和水费价格整体持平,尽管污水处理费上涨2.8%,但工业用城市天然气价格下降2.5%。服务业方面,信息通信和广播服务(0.7%)、商业支持服务(1.1%)等带动整体价格上涨0.4%。 值得注意的是,1月部分商品价格涨跌幅度较大。其中,草莓(57.7%)、柑橘(26.5%)、鱿鱼(8.4%)、鳀鱼(13.9%)、咖啡豆(8.4%)、柴油(7.7%)、汽油(5.6%)、丁二烯(9.3%)等商品价格涨幅居前;而猪肉(-5%)、韩元进口手续费(-22.4%)等则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央行物价统计组组长李文熙(音)表示,受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产品、农林水产品和服务价格均有所上升,推高整体生产者物价水平。 展望未来趋势,李文熙表示,虽然2月以来国际油价和汇率较上月平均水平有所回落,但月底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及公共费用调整等因素也将对生产者物价产生重要影响。 数据显示,1月韩国国内供应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6%,其中原材料(0.7%)、中间产品(0.5%)、最终产品(0.6%)均呈现上涨态势。此外,1月韩国总产出物价指数环比上涨0.7%,其中工业产品(0.8%)、服务业(0.4%)均有明显增长。 20日,首尔市内某加油站的油价牌【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21 02:46:38 -
汇率和油价双重打击 韩国1月进口物价指数连续四个月上涨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14日公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统计数据,以今年1月为基准,进口价格指数(2020=100)为145.22,环比上涨2.3%,连续四个月呈上升趋势。上月,原材料(4.4%)、中间产品(1.6%)、资本材料(0.8%)和消费材料(1%)均有所上涨。 按品类划分,矿产品(4.5%)、煤炭和石油产品(3.5%)、化学产品(2%)等涨幅较大。其中,原油(11.4%)、重油(5.7%)、氢氧化铝(7.9%)、二次电池(6.1%)和船用发动机(4.5%)等涨幅尤为明显。央行分析称,受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及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进口物价呈上涨趋势。 数据显示,去年12月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为1434.42韩元,今年1月升至1455.79韩元,增幅达1.5%。国际油价以迪拜原油为基准,月均价格从73.23美元升至80.41美元,涨幅达9.8%。 进口价格上涨预计将推高消费者物价水平。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表示,油价和汇率因素导致的进口成本上升将迅速传导至消费品价格,而中间产品和资本材料的价格上涨则将在一定时间后对消费品价格产生滞后影响。 据统计,1月出口价格指数(以韩元为基准)环比上涨1.2%,达到135.12,连续四个月呈上升趋势。按品类划分,工业品价格整体上涨1.2%,其中煤炭和石油产品(7.3%)、化学产品(1.4%)、电气设备(1.6%)涨幅较大。柴油(8.7%)、喷气燃料(10.5%)和对苯二甲酸(6.4%)价格上涨明显,而农林渔业产品整体下降0.8%,新鲜水产品价格下跌7.7%,闪存价格降幅达11.9%。 从贸易指数(以美元为基准)来看,1月进口量指数(110.3)和进口金额指数(130.65)同比分别下降3.8%和7.1%。出口量指数(101.49)和出口金额指数(112.75)也分别下降10.7%和11.1%。 11日,京畿道平泽港的钢铁产品堆放整齐。【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4 19:07:50 -
汇率波动与关税战双重冲击 韩国进口食品价格面临上行压力
“12·3紧急戒严事件”及中美关税战引发的汇率波动,已对韩国食品价格造成上行压力。大型超市的农、畜和水产品进口价格普遍上涨10%至15%。 根据韩国零售业9日消息,某大型超市上个月与挪威等国签订的冷冻鲭鱼年度采购合同,其价格同比上涨约10%,主要受韩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走高影响。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在1450韩元左右波动,较去年2月的1330韩元上涨约10%。 该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度采购合同通常在2月至3月签订,但由于今年汇率持续上升,合同签订时间提前至上月,以尽量控制价格涨幅。本月以来,进口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约15%。” 活龙虾进口价格同样受汇率影响。另一家大型超市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加拿大活龙虾进口价格同比上涨超10%。受中美关税战影响,中国或将活龙虾进口来源地从美国转向加拿大,进一步推高加拿大龙虾价格,预计5月至6月旺季的进口价格或上涨30%。 此外,美国及澳大利亚牛肉价格也因汇率波动和供应减少持续上涨。目前,进口价格较去年上涨超15%,销售价格上涨超10%。由于进口牛肉通常需提前三个月备货,去年12月紧急戒严事件引发的汇率急升预计将在下月的销售价格中体现。 大型超市预计,仅汇率因素就将导致进口新鲜食品的销售价格至少上涨10%。若叠加中美关税战导致的供应变化,价格上涨幅度难以预测。为缓解进口食品成本上升的压力,大型超市正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国产替代品供应,并通过直接进口降低流通成本。例如,在牛肉供应方面,超市加大韩牛促销力度,同时增加比美国牛肉价格低约10%的加拿大牛肉进口;在猪肉供应方面,则尝试与荷兰、丹麦等新供应地合作,以减少对美国、加拿大和西班牙的依赖。 除进口农、畜和水产品外,汇率上涨还推高了加工食品的原材料成本,导致零售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加重消费者负担。某大型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汇率波动和中美关税战使食品销售策略更具挑战性。我们正集中力量稳定价格,并探索多种应对措施。” 首尔明洞某家换钱所前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09 19:39:01 -
韩国单人家庭增多致大米消费"降温" 消费量十年预计减15%
上月24日,首尔某大型商场陈列的大米。【图片来源 韩联社】 随着韩国单人家庭不断增加,在家烹饪相应减少,大米消费也随之剧减。有预测称,在未来十年内,韩国大米消费量预计将减少约15%。 据分析,大米消费减少是因为饮食生活的变化。2014至2023年,随着西方饮食文化增加及单人家庭增加,消费量年均减少1.6%,减少趋势持续。 本年度大米销量预计达到273万吨,而明年将降至269万吨,至2030年将进一步减少至253万吨,到了2035年,则将缩减至233万吨,呈逐年递减趋势。具体而言,到2035年,大米消费量预计较本年度将减少14.7%。据分析,韩国民众大米消费减少是受饮食生活方式的变化。统计显示,随着西方饮食文化的渗透以及单人家庭比例的上升,自2014年至2023年间,大米消费量年均减少1.6%,且这一减少趋势仍在持续。 据调查,去年韩国人均大米消费量达55.8公斤,是自1962年开始相关调查以来的最低值,相当于30年前的1994年消费量(120.5公斤)的一半。农耕研究院指出,不吃早餐的饮食习惯也是大米消费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农耕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食品消费形态调查结果显示,一周中不吃早餐的次数从2021年的1.44次增加至去年的1.79次。” 然而,速食米饭、盒饭、年糕等加工大米的消费却呈逐年增加趋势。农耕研究院预测,加工大米的消费量将从今年的77万吨增至2035年的94万吨,增幅达22.1%。尽管如此,由于加工大米的消费量仅占普通大米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整体大米消费的减少趋势依然难以逆转。农耕研究院进一步预测,普通大米和加工用大米的总消费量将从今年的350万吨减少至2035年的327万吨,减少6.6%。 在大米消费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若大米产量不相应减少,大米价格的下跌将不可避免。去年韩国政府为了防止大米价格下跌,采取购入20万吨新米并增加大米购买资金支援等对策,但这些措施并未能成功将大米价格维持在目标水平的每80公斤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为了处理大米库存,各大市场不得不展开低价抛售,导致大米售价降至每80公斤18.47万韩元。 农林畜产食品部认为,大米价格的下跌是由大米生产过剩所引发的结构性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今年韩国政府决定与地方自治团体合作,将水稻种植面积减少8万公顷。同时,农林水产食品部还计划制定粮食管理法修正案,并提交国会进行讨论,以期通过政策手段进一步调控大米生产和消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5-02-03 18:52:37 -
韩国春节"涨价潮"来袭 蔬菜和水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在韩国政府集中管理的春节期间需求较大的16类商品中,受作物歉收影响,白菜等部分农产品及黄花鱼等水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但苹果、韩牛和鸡肉等商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基本保持稳定。 春节期间需求较大的16类商品包括白菜、萝卜、苹果、梨、栗子、大枣、韩牛、猪肉、鸡肉、鸡蛋、明太鱼、鱿鱼、带鱼、鲭鱼、黄花鱼和干鳀鱼。 据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aT)24日发布的数据,白菜零售价格为每棵4839韩元(约合人民币25元),同比上涨52.9%,较平年均价上涨41.6%。 萝卜零售价为每个3023韩元,同比上涨96.3%,较平年均价上涨64.8%。受冬季白菜和萝卜产量不佳影响,本月两种蔬菜价格居高不下。此外,受价格上涨预期影响,产地经销商和辛奇(泡菜)企业增加储存需求,进一步推高价格。 梨的价格显著上涨,主要原因是去年产量减少以及酷暑天气影响流通供应。新高梨平均零售价为每10个4.6956万韩元,同比上涨39.6%,较平年均价上涨40.4%。富士苹果的平均零售价为每10个2.6872万韩元,同比微降0.9%,但较平年均价上涨4.3%。栗子和大枣价格则与去年持平。 水产品价格普遍走高。鲭鱼(国产盐渍中等品)零售价为两条6473韩元,同比上涨45.4%,较平年均价高出67%;黄花鱼(冷冻中等品)价格为每条1959韩元,同比上涨24.9%,较平年上涨28%;干鳀鱼每100克售价为2409韩元,同比及较平年均上涨11%;明太鱼(远洋进口冷冻)价格同比上涨6.1%;鱿鱼(近海冷藏)每条售价为7507韩元,同比上涨2.3%,较平年高4.6%;而带鱼(国产冷藏)价格则同比及较平年均下降5.9%。 在畜产品方面,韩牛一等级里脊肉零售价为每100克9185韩元,鸡肉价格为每公斤5527韩元,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特大鸡蛋的零售价为每盒6410韩元,同比上涨8.7%;五花肉零售价为每100克2541韩元,同比上涨13.2%。 迎来春节销售旺季的韩国传统市场【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26 19:58:20 -
高汇率与高油价导致韩国生产者物价连续两个月上涨
韩国银行(央行)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生产者物价指数为119.51(2020年基准为100),比11月(119.10)上涨了0.3%。该指数在去年11月(0.1%)时隔四个月转为上涨后,保持上涨趋势。与上月相比,高出1.7%,连续17个月环比上涨。 生产者物价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变化的影响一般会在1至2个月之后反映到消费者实际购买物价上。 从商品涨跌率来看,农林水产品环比上涨2.8%。其中,农产品和畜产品环比分别上涨3.4%和3.7%。工业制品环比上涨0.3%。受国际油价和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的影响,煤炭及石油产品(2.2%)和化学产品(0.4%)等价格均上升。电力、燃气、水和废弃物价格因工业用城市燃气(4.9%)等上涨,环比上升0.4%。餐厅和住宿服务上涨0.3%,运输服务上涨0.3%,导致总体服务业环比增长0.1%。 从具体品类来看,橘子(22.6%)、萝卜(22%)、鸡肉(14.3%)、汽油(4.8%)、手机(4.1%)、国际航空游客(8.8%)等价格上升,而鱿鱼(-28.1%)、混合酱料等则有所下降。 包括进口商品在内的国内供应物价指数较上月上涨0.6%。原材料(1.7%)、中间品(0.5%)、最终品价格(0.7%)均有所上涨。此外,包括国内出口在内的12月总产品物价指数较去年11月上涨0.8%。农林水产品和工业产品分别上涨2.8%和1%。 央行物价统计组组长李文熙(音)指出:“供应价格指数是根据生产者价格和进口价格综合计算得出。由于韩元兑美元汇率和国际油价的上涨,进口价格的涨幅超过了生产者价格。受国际油价和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的影响,进口物价本月可能进一步上涨。” 15日上午,在首尔大型超市挑选白菜的消费者【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1-21 18:21:36 -
韩国春节祭祀费用小幅上涨 传统市场价格更占优势
13日,在首尔一家传统市场上,顾客正在挑选水果。【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首尔春节期间祭祀费用同比有所增加,传统市场和大型超市祭祀平均费用分别为22.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31元)和25.8万韩元。 首尔市农水产食品公社通过比较34个主要旺季商品的价格,并以6至7人家庭为单位统计祭祀费用,并于20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市场祭祀平均费用为22.44万韩元,较大型超市(25.8854万韩元)便宜3.4814万韩元(13.4%)。同时,传统市场和大型超市祭祀平均费用同比分别上涨1%和2.5%,显示出春节期间祭祀成本逐年增长。 在具体商品价格方面,传统市场在多个品类上展现出价格优势。水果类中,梨、柿饼;林产品中,大枣、栗子;蔬菜类中,蕨菜、桔梗、菠菜、大葱、小白菜;水产品中,大黄鱼、海带、冻明太鱼;畜产品中,韩牛、猪肉、鸡肉;加工食品中,豆腐、蟹肉、蜜饯等产品,在传统市场的价格均低于大型超市。反之,在大型超市萝卜、韩牛牛臀肉、大米、面粉、茶食、清酒、甜米露等商品的价格更为亲民。此外,韩国可乐市场(农水畜产批发市场)的祭祀平均费用为21.4498万韩元,同比上升5.3%。然而,与传统市场和大型超市相比,该市场的祭祀费用分别便宜了4.3%和17.1%,显示出其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从各品种的供需动向来看,部分水果品种因生育期遭遇高温导致落果、产量减少,价格呈上升趋势。同时,部分蔬菜品种也因气候异常导致生长不良,预计价格将持续上涨。畜产品方面,供求相对稳定,预计市场价格将同比小幅上涨。而水产品由于政府将投放储备仓库,预计春节旺季的供应将相对稳定,有助于缓解价格上涨压力。首尔市农水产食品公社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实用的信息和指导。
2025-01-21 00: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