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油气’新闻 2个
-
揽单数量不及中国 韩国造船以质取胜突围高端市场
中国造船业近来发展势头强劲,中韩两国在全球造船业订单量上的差距显著扩大,但业内分析却对韩国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主要原因在于韩国在高附加值船舶接单选择方面取得成效。 全球金融机构ING 19日发布《亚洲造船复兴:订单纪录与价格上涨》报告显示,韩国造船企业在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竞争优势。 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韩国在全球市场共揽获1092万修正总吨(CGT,248艘)订单,而中国揽获4177万CGT(1518艘),是韩国的4倍。订单份额上,中国以69%的比例稳居第一,韩国则为18%,预计今年难以超过20%。 韩国的三大主要造船企业HD韩国造船海洋、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业在市场效率方面的优势受到业界公认。与以低价接单为主的中国相比,韩国在LNG和LP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领域表现卓越。ING指出,韩国造船企业通过专注盈利性强、附加值高的订单,正在强化长期竞争力。 此外,从船舶出口在总出口中的占比来看,韩国比中国和日本在全球造船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ING强调,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占据最大份额,但大部分订单来自国内,因此船舶出口在总出口中的占比低于韩国和日本。今年截至上月,韩国船舶出口同比增长40.2%,远高于总出口的8.5%增幅。 韩国造船业界目前把重心放在积累未来数年的订单储备,并集中选择高附加值船舶接单上,与中国在订单量上的差距并未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业内人士表示,在已经确保未来几年订单储备的情况下,无需为了增加订单而揽接低价订单,最大化利润的高质量接单才是重点。 明年1月即将上任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对韩国造船业表现出高度关注,并已公开请求合作,这成为韩国造船业的利好消息。特朗普的外交与国防政策可能对韩国造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ING分析称,韩国可能成为下一届特朗普政府在维护和建造美国战舰方面的首选合作伙伴。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美国造船业实际上已经陷入衰退,为缩小与中国的差距,美国可能增加海外订单。作为全球第二大战舰建造强国,韩国揽接美国订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尔ING首席经济学家姜敏珠(音)表示,在中日韩形成激烈竞争格局的同时,还不断有新的国家进入造船市场,因此造船业是亚洲最关键的产业之一。目前的造船业“超级周期”预计会为新入市场的企业和原有企业提供多种发展机会。 HD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图片来源 HD现代重工】
2024-12-19 20:09:47 -
柴油车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韩国注册比例首次跌至个位数
韩国柴油车在注册比例上曾一度超越汽油车,但在脱碳趋势和环保车型的崛起下,今年柴油车注册比例预计会首次跌破10%。 据Carisyou数据研究所6日发表的统计结果,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在内,今年1至11月韩国市场共注册柴油车13.203万辆,与去年同期的28.8834万辆相比锐减54.3%,在整体注册车辆中仅占比8.8%。今年还剩一个月的时间,但柴油车注册量大幅下滑的趋势已经难以逆转,全年注册比例跌破10%几乎已成定局。 由此可见,柴油车自普及以来注册比例即将首次跌至个位数,即每10名购车人士中不到1人选择柴油车。这一趋势不仅出现在乘用车市场,柴油车占据主导地位的商用车市场也开始逐渐转向其他燃料车型。 从燃料类型来看,今年1至11月汽油车以71.9664万辆的注册量稳居第一,混合动力汽车(35.2307万辆)和液化石油气(LPG)车(14.8556万辆)分列第二和第三,电动汽车以13.9067万辆超过柴油车位列第四,柴油车退至第五。这一排名预计截至年底不会改变,而去年同期柴油车还排名第三,仅次于汽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柴油车在2010年代凭借高效能和高扭矩风靡一时,但随着脱碳进程加速、排放法规日益严格、环保车型迅速普及,柴油车销量逐年下滑。2016年柴油车注册量高达87.3万辆,占比47.9%,此后连续7年下降,2023年仅30.9万辆,占比17.6%。 柴油车注册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在于商用车市场的柴油车需求减少。今年起,《大气环境改善特别法》禁止1吨柴油卡车的注册,幼儿园校车和快递车辆也不再允许使用柴油车。这一政策导致柴油车累计注册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一半。此外,商用车需求从柴油车转向LPG车型的趋势也是原因之一。现代和起亚去年底相继停产1吨柴油卡车Porter 2和Bongo 3车型,全面转向LPG版本。 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柴油车的淘汰进程正在加速,随着环保法规进一步收紧,柴油车的生产规模不断缩减,消费者也对柴油车日益感到不便。未来柴油车的减少速度可能更加迅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2-06 23:12:52
-
揽单数量不及中国 韩国造船以质取胜突围高端市场
中国造船业近来发展势头强劲,中韩两国在全球造船业订单量上的差距显著扩大,但业内分析却对韩国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主要原因在于韩国在高附加值船舶接单选择方面取得成效。 全球金融机构ING 19日发布《亚洲造船复兴:订单纪录与价格上涨》报告显示,韩国造船企业在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竞争优势。 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韩国在全球市场共揽获1092万修正总吨(CGT,248艘)订单,而中国揽获4177万CGT(1518艘),是韩国的4倍。订单份额上,中国以69%的比例稳居第一,韩国则为18%,预计今年难以超过20%。 韩国的三大主要造船企业HD韩国造船海洋、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业在市场效率方面的优势受到业界公认。与以低价接单为主的中国相比,韩国在LNG和LP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领域表现卓越。ING指出,韩国造船企业通过专注盈利性强、附加值高的订单,正在强化长期竞争力。 此外,从船舶出口在总出口中的占比来看,韩国比中国和日本在全球造船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ING强调,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占据最大份额,但大部分订单来自国内,因此船舶出口在总出口中的占比低于韩国和日本。今年截至上月,韩国船舶出口同比增长40.2%,远高于总出口的8.5%增幅。 韩国造船业界目前把重心放在积累未来数年的订单储备,并集中选择高附加值船舶接单上,与中国在订单量上的差距并未成为行业的关注焦点。业内人士表示,在已经确保未来几年订单储备的情况下,无需为了增加订单而揽接低价订单,最大化利润的高质量接单才是重点。 明年1月即将上任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对韩国造船业表现出高度关注,并已公开请求合作,这成为韩国造船业的利好消息。特朗普的外交与国防政策可能对韩国造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ING分析称,韩国可能成为下一届特朗普政府在维护和建造美国战舰方面的首选合作伙伴。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美国造船业实际上已经陷入衰退,为缩小与中国的差距,美国可能增加海外订单。作为全球第二大战舰建造强国,韩国揽接美国订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尔ING首席经济学家姜敏珠(音)表示,在中日韩形成激烈竞争格局的同时,还不断有新的国家进入造船市场,因此造船业是亚洲最关键的产业之一。目前的造船业“超级周期”预计会为新入市场的企业和原有企业提供多种发展机会。 HD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图片来源 HD现代重工】
2024-12-19 20:09:47 -
柴油车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韩国注册比例首次跌至个位数
韩国柴油车在注册比例上曾一度超越汽油车,但在脱碳趋势和环保车型的崛起下,今年柴油车注册比例预计会首次跌破10%。 据Carisyou数据研究所6日发表的统计结果,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在内,今年1至11月韩国市场共注册柴油车13.203万辆,与去年同期的28.8834万辆相比锐减54.3%,在整体注册车辆中仅占比8.8%。今年还剩一个月的时间,但柴油车注册量大幅下滑的趋势已经难以逆转,全年注册比例跌破10%几乎已成定局。 由此可见,柴油车自普及以来注册比例即将首次跌至个位数,即每10名购车人士中不到1人选择柴油车。这一趋势不仅出现在乘用车市场,柴油车占据主导地位的商用车市场也开始逐渐转向其他燃料车型。 从燃料类型来看,今年1至11月汽油车以71.9664万辆的注册量稳居第一,混合动力汽车(35.2307万辆)和液化石油气(LPG)车(14.8556万辆)分列第二和第三,电动汽车以13.9067万辆超过柴油车位列第四,柴油车退至第五。这一排名预计截至年底不会改变,而去年同期柴油车还排名第三,仅次于汽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柴油车在2010年代凭借高效能和高扭矩风靡一时,但随着脱碳进程加速、排放法规日益严格、环保车型迅速普及,柴油车销量逐年下滑。2016年柴油车注册量高达87.3万辆,占比47.9%,此后连续7年下降,2023年仅30.9万辆,占比17.6%。 柴油车注册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在于商用车市场的柴油车需求减少。今年起,《大气环境改善特别法》禁止1吨柴油卡车的注册,幼儿园校车和快递车辆也不再允许使用柴油车。这一政策导致柴油车累计注册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一半。此外,商用车需求从柴油车转向LPG车型的趋势也是原因之一。现代和起亚去年底相继停产1吨柴油卡车Porter 2和Bongo 3车型,全面转向LPG版本。 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柴油车的淘汰进程正在加速,随着环保法规进一步收紧,柴油车的生产规模不断缩减,消费者也对柴油车日益感到不便。未来柴油车的减少速度可能更加迅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4-12-06 2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