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涨幅’新闻 12个
-
七成韩国国民对家庭经济状况持悲观态度 经济焦虑加剧
11日,首尔麻谷地区商业街景象【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每10名韩国国民中就有7名对家庭经济状况持悲观态度,物价上涨问题尤为突出。 韩国经济人协会(简称“韩经协”)面向1000名成年男女进行关于《民生经济现状及展望》的问卷调查,并于20日发布的结果显示,71.5%的受访者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同比有所恶化,仅28.5%的受访者表示有所改善。在经济困难原因方面,71.9%的受访者将"物价上涨"列为首要因素,其次为"收入减少"(11.9%)和"工作岗位不足及不稳定"(9.5%)。 在物价上涨的具体领域方面,72%的受访者认为"食品及外出就餐费"涨幅最大,其次为能源费用(11%)、租赁费(4.5%)和公共费用(3.4%)。据统计,54.1%的受访者表示"食品及外出就餐费"已成为最具负担的支出项目。 就业稳定性方面,43.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工作或事业状况"不稳定",而认为"稳定"的受访者仅占26.5%,“一般”占30.4%。对于未来一年家庭经济状况的预期,64.2%的受访者持悲观态度,预计将进一步恶化,仅35.8%的受访者表示乐观。 针对当前经济困境,58.4%的受访者认为在物价领域应采取“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化"措施;24.6%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针对弱势群体的就业岗位支援";在家庭负债领域,41.4%的受访者认为应实施"加强解决家庭负债增加因素(包括居住费、教育费、医疗费)"等。韩经协表示,在物价稳定和就业保障方面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民生经济稳定发展。
2025-03-21 00:58:06 -
韩元贬值推升通胀压力 下半年物价或再度走高
在韩元兑美元汇率持续徘徊于1450韩元左右高位的背景下,市场普遍预计这一趋势将对消费价格构成上行压力。 专家指出,尽管美国贸易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短期内韩元贬值可能推升今年下半年的物价涨幅。此外,即便整体物价指数保持相对稳定,受汇率影响较大的商品价格可能大幅上涨。 根据韩国统计厅17日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2月消费者物价同比上涨2%,较1月的2.2%有所回落。核心通胀率(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指数)也从1月的1.9%降至2月的1.8%,表明基本物价涨势持续放缓。 韩国发展研究院(KDI)分析指出,需求端压力整体较低,物价涨幅呈现放缓趋势。然而,自去年年底以来的高汇率影响尚未完全显现,预计将在一定滞后期后传导至物价水平,下半年通胀可能重新回升。 韩国银行(央行)指出,汇率对消费者物价的影响通常在9个月后达到峰值。目前,韩元汇率呈现单边贬值走势,尽管美元指数已回落至去年11月水平,韩元兑美元汇率仍未出现相应回调,与日元、人民币等主要亚洲货币的走势形成反差。 西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许俊永(音)表示:“若韩元兑美元汇率维持在1450韩元水平,进口商品和能源价格将继续走高,消费者物价涨幅可能再次突破2%。”此外,央行预计2024年全年消费者物价上涨率为1.9%,政府预测为1.8%,KDI则预估为1.6%。 与此同时,若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全面推行贸易保护措施,其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已于12日(当地时间)对钢铁和铝材加征25%关税,若此举推动美国国内通胀上升并带动利率上行,美元走强趋势可能延续,从而加剧韩国的通胀压力。 不过,若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需求端走弱,则可能拖累韩国经济增长,并对物价形成下行压力。KDI经济展望室长郑圭哲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否会显著推高美国通胀仍存在争议,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政策不确定性反而抑制了经济活动,似乎正成为抑制物价的因素。” 业界指出,尽管整体通胀趋稳,但受汇率影响较大的能源和进口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运行。事实上,尽管2月消费者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但加工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仍在持续上涨。 首尔麻古区商街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7 23:54:40 -
政局动荡物价"起飞" 食品企业接连涨价被指"趁乱打劫"
麦当劳韩国本月20日起再次提价。【图片提供 韩联社】 继咖啡、面包、冰淇淋、方便面后,汉堡也加入涨价大军。据麦当劳韩国14日消息,将从本月20日上调20款食品价格100至300韩元(约合人民币0.5元至1.5元),平均涨价率为2.3%, 这是麦当劳自去年5月上调16款食品价格100至400韩元之后,不到一年再次提价。麦当劳对此表示,汇率和原材料成持续上升,为尽量减少顾客负担,经慎重考虑减少上调价格的食品数量和涨价幅度。 汉堡单品中,仅有烤肉汉堡和芝士汉堡分别涨价200韩元。7款汉堡套餐涨价200至300韩元,最受欢迎的巨无霸套餐从7200韩元涨至7400韩元。 咖啡饮料中,仅有滴滤咖啡涨价200韩元。为提高顾客便利,麦当劳决定扩大服务生送餐的“餐桌服务”(Table Service)运营时间。 韩国总统尹锡悦目前面临弹劾审判,政局持续动荡,一直在察言观色政府态度推迟涨价的食品企业近来纷纷上调价格,被指有在国政空白期“趁乱打劫”之嫌。 一位政府相关人士表示,今年已有超过10家食品生产企业陆续涨价,似乎有意在弹劾政局结束前快速提价。 农心决定从本月17日起将辛拉面价格再次调回2023年6月的1000韩元,其他17款方便面和零食价格也将同步上涨调。希杰第一制糖本月起上调20多款必品阁饺子和午餐肉价格。东远食品上调15款速冻饺子价格,乐天朝日酒类销售的朝日啤酒也从本月起最高提价20%。 SPC集团旗下巴黎贝甜和Dunkin甜甜圈上月起上调价格,三立也上调了旗下宝可梦系列面包售价。希杰食品运营的多乐之日本月起上调面包和蛋糕售价。 乐天食品上月将巧克力棒价格上调200韩元,并时隔8个月再次上调旗下26款零食和冰淇淋的价格,宾格瑞上调红豆鱼饼雪糕价格。 星巴克、Paul Bassett、Hollys咖啡今年1月同步涨价,PASCUCCI和Compose咖啡也于上月加入涨价行列。汉堡王于今年1月将部分食品价格上调100韩元。 统计厅数据显示,上月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创下近13个月以来最大涨幅,外出下馆子价格同比上涨3%。
2025-03-14 18:31:33 -
韩国CPI连续两月维持2%涨幅 "菜篮子"价格波动加剧
韩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续两个月维持2%的涨幅,符合物价稳定目标(2%),但部分“菜篮子”价格波动依然显著。受韩元兑美元汇率升至1400韩元中段的影响,进口物价承压,进一步推高通胀压力。 韩国统计厅6日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显示,2月CPI为116.08(2020年=100),同比上涨2%,较1月的2.2%小幅回落。自去年10月CPI涨幅降至1.3%的低点后,11月回升至1.5%,12月进一步升至1.9%,并于今年初突破2%。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口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8%,扣除农产品和石油价格的CPI同比上涨1.9%,较1月的2%略有下降。 尽管整体物价涨幅有所放缓,但服务物价仍呈现不稳定趋势。其中,外出就餐价格上涨3%,除外出就餐的服务价格上涨2.9%,分别拉动整体物价上升0.43个百分点和0.57个百分点。 此外,石油类价格上涨6.3%,加工食品价格上涨2.9%,分别推动整体物价上涨0.2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食品企业在新年后陆续上调出厂价,加工食品价格涨幅达到去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3.2%)。 从具体品类来看,尽管基数效应可能导致统计数据与消费者实际感受存在差异,但生活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6%,创下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涨幅;而新鲜食品指数同比下降1.4%,为2022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农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2%,但畜产品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3.8%和3.6%。此外,由于收成不佳,萝卜和白菜价格分别大幅上涨89.2%和65.3%,成为推高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2日,市民在首尔某大型超市购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6 20:18:07 -
韩国大企工资涨幅领先日欧 薪资体系转型迫在眉睫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16日发布《韩日欧企业规模工资水平国际比较》报告显示,韩国大企业年薪(不含加班薪资)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为8.713万美元,在22个调查对象国家中排名第五。 购买力平价是一种调整汇率以比较两国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差异的指标,用于比较实际经济实力。韩国的工资水平比日本(5.6987万美元)高出52.9%,比欧盟20国的平均水平(8.0536万美元)高出8.2%。 从企业工资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看,韩国大企业的工资水平相当于GDP的156.9%,较欧盟平均水平(134.7%)和日本(120.8%)分别高出22.2个百分点和36.1个百分点,在22个国家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希腊(166.7%)和法国(160.6%)。 韩国大企业的工资涨幅也较高。2002年韩国大企业年薪为274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3.79万元),2022年增至7061万韩元,涨幅高达157.6%。相比之下,欧盟大企业同期工资上涨84.7%,而日本大企业工资反而下降6.8%。 此外,韩国的大中小企业工资差距较其他国家更大。以大企业工资为100计算时,韩国中小企业工资水平为57.7%,低于欧盟平均水平(65.1%)和日本(73.7%)。2002年这一比例在日本为64.2%,韩国为70.4%,欧盟平均为76.6%。 本次调查中的大企业标准分别为韩国企业500人以上,日本和欧盟均为1000人以上。中小企业标准为韩国和日本企业10至99人,欧盟企业10至49人。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经济调查本部长河相佑(音)表示,韩国大企业工资处于最顶级水平,主要受到年功序列工资体系和强势工会推动的统一薪资增长影响,如果没有生产力支撑,工资增长则无法持续,因此需要转向以职务和绩效为基础的薪资体系。 林立在首尔市中心的写字楼【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7 17:59:42 -
汇率和油价双重打击 韩国1月进口物价指数连续四个月上涨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14日公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统计数据,以今年1月为基准,进口价格指数(2020=100)为145.22,环比上涨2.3%,连续四个月呈上升趋势。上月,原材料(4.4%)、中间产品(1.6%)、资本材料(0.8%)和消费材料(1%)均有所上涨。 按品类划分,矿产品(4.5%)、煤炭和石油产品(3.5%)、化学产品(2%)等涨幅较大。其中,原油(11.4%)、重油(5.7%)、氢氧化铝(7.9%)、二次电池(6.1%)和船用发动机(4.5%)等涨幅尤为明显。央行分析称,受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及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进口物价呈上涨趋势。 数据显示,去年12月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为1434.42韩元,今年1月升至1455.79韩元,增幅达1.5%。国际油价以迪拜原油为基准,月均价格从73.23美元升至80.41美元,涨幅达9.8%。 进口价格上涨预计将推高消费者物价水平。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表示,油价和汇率因素导致的进口成本上升将迅速传导至消费品价格,而中间产品和资本材料的价格上涨则将在一定时间后对消费品价格产生滞后影响。 据统计,1月出口价格指数(以韩元为基准)环比上涨1.2%,达到135.12,连续四个月呈上升趋势。按品类划分,工业品价格整体上涨1.2%,其中煤炭和石油产品(7.3%)、化学产品(1.4%)、电气设备(1.6%)涨幅较大。柴油(8.7%)、喷气燃料(10.5%)和对苯二甲酸(6.4%)价格上涨明显,而农林渔业产品整体下降0.8%,新鲜水产品价格下跌7.7%,闪存价格降幅达11.9%。 从贸易指数(以美元为基准)来看,1月进口量指数(110.3)和进口金额指数(130.65)同比分别下降3.8%和7.1%。出口量指数(101.49)和出口金额指数(112.75)也分别下降10.7%和11.1%。 11日,京畿道平泽港的钢铁产品堆放整齐。【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4 19:07:50 -
加工食品物价上涨"拦不住" 涨幅创新高
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市民在挑选紫菜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随着食品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加工食品物价创近一年来的最大涨幅。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居高不下,物价上涨压力进一步加剧。 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和消费者物价动向于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加工食品物价指数为122.03(以2020年基准为100),同比上升2.7%,创自去年1月(3.2%)以后的最高涨幅,超过全体消费者物价上涨率(2.2%)。 截至去年下半年为止,加工食品物价上涨率稳定在2%以下,但此后呈持续攀升趋势。具体来看,鱿鱼丝的物价涨幅在全体加工食品中最为显著,达22.9%,调味紫菜(22.1%)、辛奇(17.5%)、麦片(14.7%)、乳酸菌(13%)、巧克力(11.2%)等紧随其后。此外,香油(8.9%)、酱油(8.8%)、食用油(7.8%)等调味料和油类上涨7%至8%。同时,饼干(7%)、蛋糕(3.3%)、面包(3.2%)等以面粉为原料的加工食品价格也均有所上涨。统计厅相关人士表示:“面包、咖啡、辛奇、饼干等的出厂价均有所上调,直接推动了整体加工食品物价上涨率的提升。” 进入今年以来,食品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上月,东亚大冢(Donga Otsuka)将宝矿力水特的价格上调了100韩元(约合人民币0.5元)。大象集团则对蛋黄酱、胡椒、调味汁等酱料类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9.1%。SPC巴黎贝甜也对96种面包和25种蛋糕的价格进行了平均5.9%的上调,而乐天沃食品则计划从本月17日起,将26种巧克力棒的价格上调9.5%。各大企业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及人工费用的持续攀升,整体价格的上涨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部分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势头尤为迅猛。用于辛奇的白菜价格因收成不佳而价格飙升。同时,受气候变化影响,巧克力原料可可、咖啡豆的国际价格也同样暴涨。由于韩国大部分食品企业依赖进口原材料,因此价格和汇率的上涨直接削弱了食品企业的盈利能力,并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营负担。 为应对这一局势,政府与食品业界进行了多次座谈会,并要求企业稳定物价,并对主要食品原料实施了配额关税政策。然而,有观点认为,由于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加之汇率的持续波动,尽管企业在上半年内最大限度地遏制价格攀升,但若当前的材料涨价与汇率高企态势延续至下半年,或将难以有效控制价格上涨的局面。
2025-02-13 22:54:16 -
"黑色一月"噩梦上演 DeepSeek重创韩国半导体股
DeepSeek重创韩国股市 【图片提供 韩联社】 由韩国主要半导体股组成的“KRX半导体”指数总市值仅上月31日一天蒸发近3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00亿元),步入乙巳蛇年后的第一个月内,韩国半导体市值在好不容易有所改善的投资心理拉动下渐渐,却因中国人工智能(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横空出世功亏一篑,证券市场高度关注韩国股市走势是否会因DeepSeek承压。 据韩国交易所3日消息,“KRX半导体”指数在春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上月31日单日暴跌5.72%,跌幅领跑韩国交易所编制的34个KRX产业指数中。 组成“KRX半导体”指数的55支股票总市值从春节假期前的上月24日533.0959万亿韩元(收盘价标准)缩水至31日的506.8847万亿韩元,单日狂跌26.2112万亿韩元,“KRX半导体”指数总市值跌回1月初的水平。 以上月31日为准,组成“KRX半导体指数”的股票中,九成(89.09%)未能摆脱颓势。其中尤以韩国半导体“三巨头”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韩美半导体的跌势最为显著,SK海力士单日股价蒸发15.8705万亿韩元,股价剧跌9.86%,韩美半导体单日股价跌6.14%,市值蒸发7149亿韩元。 SK海力士和韩美半导体是全球AI半导体龙头股英伟达的核心供应商,DeepSeek成功开发低成本大语言模型,证明“花小钱也可以办大事”,重创美股市场,英伟达股价上月27日暴跌17%。韩国证券界人士称,“DeepSeeK冲击”的威力在春节假期间蓄势在节后首个交易日爆发。 韩国市值首位的三星电子上月31日股价下跌2.42%,市值蒸发7.7606万亿韩元。尽管三星电子的第5代高带宽存储器(HBM)“HBM3E 8层”产品通过英伟达的测试认证,但这一利好消息未能反映在股价上,反而进一步“拉胯”股价。 “DeepSeeK冲击”无疑给韩国综合股指(KOSPI)的上扬行情泼了一盆冷水。截至上月24日收盘时,“KRX半导体指数”的涨幅为19.5%,在34个KRX行业中以压倒性优势居首。受此推动,KOSPI指数的收益率达到5.72%,高于美国道琼斯指数(4.42%)、标普500指数(3.73%)、日经225指数(0.09%)、中国上证指数(-2.96%)香港恒生指数(0.03%)、台湾加权指数(2.13%)、印度SENSEX等。 但截至上月31日收盘,单月KRX产业指数涨幅榜首被KRX机械设备指数(12.76%)夺走,KRX半导体指数则退居第二。 不过,韩国国内证券界普遍认为,“DeepSeek”冲击引发的韩国半导体股集体下跌可能只是短期调整,仍对市场前景抱有希望。 根据“一月晴雨表”(January Barometer)理论,1月股市涨跌往往预示着去年走势。自2017年以来,除2020年外这一理论均得到验证。尽管上月KRX半导体指数在最后阶段“崩盘”,但仍录得两位数的涨幅,因此从中长期来看,这一指数仍将保持涨势的可能性极高。
2025-02-04 02:06:35 -
韩国百货业"马太效应"凸显 强者恒强 弱者恒弱
上月26日,位于明洞的新世界百货。【图片来源 韩联社】 去年韩国百货商店行业增长率显著放缓,未及1%,各大商场间业绩分化加剧,呈“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态势。 百货商店业界于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乐天、新世界、现代、格乐丽雅(Galleria)、AK等五大百货商店旗下68家商场累计交易额达39.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11.5亿元),同比(39.4万亿韩元)仅上涨0.9%。 百货商店交易额涨幅于2021年至2022年,因新冠疫情引发的报复性消费热潮而连续两年超过10%的增长率,随后于2023年骤降至1.7%,去年进一步降至1%以下。据分析,受高利率和高物价影响,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消费心理趋于保守。 各百货商场表现来看,以2024年为基准,乐天百货以13.8325万亿韩元(34.8%)的交易额稳居榜首,其次依次为新世界(12.6252万亿韩元,31.7%)、现代(9.4493万亿韩元,23.7%)、格乐丽雅(2.7991万亿韩元)和AK(1.0941万亿韩元,2.7%)。与前一年度相比,仅乐天(1.2%↑)和新世界(3.7%↑)实现交易额正增长,现代(0.2%↓)、格乐丽雅(3.8%↓)、AK(9.3%↓)等其余三家百货商店均有所下滑。 各商场间的两极分化现象愈发显著。首都圈的大型商场保持稳健增长,而多数地方商场则面临交易额的大幅缩减。从交易额超过1万亿韩元的店铺数量来看,新世界与现代各有4家,乐天3家,格乐丽雅1家,共计12家,其中,除新世界釜山店、大邱店、乐天釜山总店等3家商场外,其余均集中在首都地区。这12家商场去年总交易额同比增长5%,达21.0936万亿韩元,远超整体市场涨幅。12家商场总交易额中所占比重也从51%升至53%,增加了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其余56家商场交易额则减少3.3%,从2023年的19.3352万亿韩元降至去年的18.766万亿韩元。 业界普遍预测,未来首都圈与地方商场之间的业绩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在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广域市和中小城市中,仅少数竞争力突出的百货商场有望维持运营。业界某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多数品牌倾向于入驻业绩良好的商场,销售额将进一步向高水平商场集中,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市场分化。”
2025-01-08 00:58:53 -
韩国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5% 蔬菜价格仍居高不下
根据韩国统计厅3日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40(2020年=100),同比上涨1.5%。自今年4月(2.9%)以来,消费者物价上涨率连续五个月保持在2%区间,呈现稳定态势。自9月进入1%区间以来,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在这一水平。 农畜水产品价格上涨1.0%,推动整体物价上涨0.08个百分点。蔬菜类价格上涨10.4%,成为推高物价的主要因素,拉高物价0.15个百分点。继9月(11.5%)和10月(15.6%)后,蔬菜价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由于气象条件改善、上市量增加等因素,涨幅出现缓和迹象。 从蔬菜品类来看,萝卜(62.5%)、南瓜(42.9%)、黄瓜(27.6%)的价格涨幅较为明显。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孔美淑(音)表示:“夏季高温导致农作物歉收,蔬菜价格因此高企,至今仍未恢复正常。”同时,水果类价格在今年上半年一直维持高位,现已下跌8.6%,其中苹果价格下降8.9%。 石油类价格同比下跌5.3%,拉低整体物价0.22个百分点。但与上月相比上涨2.4%。统计厅解释称,尽管国际油价下降,但燃油税减税幅度缩小,导致石油类价格出现反弹。 服务价格上涨2.1%。其中外食等个人服务价格上涨2.9%,推高整体物价0.97个百分点。与“餐桌物价”相关的新鲜食品指数上涨0.4%,创下自2022年3月(-2.1%)以来32个月的最低涨幅。生活物价指数上涨1.6%,连续三个月保持在1%区间。 孔美淑表示:“蔬菜价格上涨,水果和石油价格下跌,整体趋势与上月相似。由于石油价格降幅收窄,整体物价涨幅略有上升。” 今年1至11月累计消费者物价上涨2.3%,政府预计全年物价涨幅也将接近这一水平。尽管物价涨幅有所放缓,但价格水平依然较高。上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40,比2020年(100)上涨超过14%。 企划财政部物价政策课长黄京任(音)表示:“由于通胀累积造成物价上涨,消费者体感物价依然较高,这正是高物价趋势放缓的过程。”企划财政部表示:“高物价依然给民生带来压力,政府将全力稳定体感物价。” 3日,在瑞草区农协经营的Hanaro超市,一位市民正在挑选西葫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4 00:18:00
-
七成韩国国民对家庭经济状况持悲观态度 经济焦虑加剧
11日,首尔麻谷地区商业街景象【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每10名韩国国民中就有7名对家庭经济状况持悲观态度,物价上涨问题尤为突出。 韩国经济人协会(简称“韩经协”)面向1000名成年男女进行关于《民生经济现状及展望》的问卷调查,并于20日发布的结果显示,71.5%的受访者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同比有所恶化,仅28.5%的受访者表示有所改善。在经济困难原因方面,71.9%的受访者将"物价上涨"列为首要因素,其次为"收入减少"(11.9%)和"工作岗位不足及不稳定"(9.5%)。 在物价上涨的具体领域方面,72%的受访者认为"食品及外出就餐费"涨幅最大,其次为能源费用(11%)、租赁费(4.5%)和公共费用(3.4%)。据统计,54.1%的受访者表示"食品及外出就餐费"已成为最具负担的支出项目。 就业稳定性方面,43.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工作或事业状况"不稳定",而认为"稳定"的受访者仅占26.5%,“一般”占30.4%。对于未来一年家庭经济状况的预期,64.2%的受访者持悲观态度,预计将进一步恶化,仅35.8%的受访者表示乐观。 针对当前经济困境,58.4%的受访者认为在物价领域应采取“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化"措施;24.6%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针对弱势群体的就业岗位支援";在家庭负债领域,41.4%的受访者认为应实施"加强解决家庭负债增加因素(包括居住费、教育费、医疗费)"等。韩经协表示,在物价稳定和就业保障方面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民生经济稳定发展。
2025-03-21 00:58:06 -
韩元贬值推升通胀压力 下半年物价或再度走高
在韩元兑美元汇率持续徘徊于1450韩元左右高位的背景下,市场普遍预计这一趋势将对消费价格构成上行压力。 专家指出,尽管美国贸易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短期内韩元贬值可能推升今年下半年的物价涨幅。此外,即便整体物价指数保持相对稳定,受汇率影响较大的商品价格可能大幅上涨。 根据韩国统计厅17日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2月消费者物价同比上涨2%,较1月的2.2%有所回落。核心通胀率(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指数)也从1月的1.9%降至2月的1.8%,表明基本物价涨势持续放缓。 韩国发展研究院(KDI)分析指出,需求端压力整体较低,物价涨幅呈现放缓趋势。然而,自去年年底以来的高汇率影响尚未完全显现,预计将在一定滞后期后传导至物价水平,下半年通胀可能重新回升。 韩国银行(央行)指出,汇率对消费者物价的影响通常在9个月后达到峰值。目前,韩元汇率呈现单边贬值走势,尽管美元指数已回落至去年11月水平,韩元兑美元汇率仍未出现相应回调,与日元、人民币等主要亚洲货币的走势形成反差。 西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许俊永(音)表示:“若韩元兑美元汇率维持在1450韩元水平,进口商品和能源价格将继续走高,消费者物价涨幅可能再次突破2%。”此外,央行预计2024年全年消费者物价上涨率为1.9%,政府预测为1.8%,KDI则预估为1.6%。 与此同时,若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全面推行贸易保护措施,其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已于12日(当地时间)对钢铁和铝材加征25%关税,若此举推动美国国内通胀上升并带动利率上行,美元走强趋势可能延续,从而加剧韩国的通胀压力。 不过,若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需求端走弱,则可能拖累韩国经济增长,并对物价形成下行压力。KDI经济展望室长郑圭哲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否会显著推高美国通胀仍存在争议,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政策不确定性反而抑制了经济活动,似乎正成为抑制物价的因素。” 业界指出,尽管整体通胀趋稳,但受汇率影响较大的能源和进口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运行。事实上,尽管2月消费者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但加工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仍在持续上涨。 首尔麻古区商街一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7 23:54:40 -
政局动荡物价"起飞" 食品企业接连涨价被指"趁乱打劫"
麦当劳韩国本月20日起再次提价。【图片提供 韩联社】 继咖啡、面包、冰淇淋、方便面后,汉堡也加入涨价大军。据麦当劳韩国14日消息,将从本月20日上调20款食品价格100至300韩元(约合人民币0.5元至1.5元),平均涨价率为2.3%, 这是麦当劳自去年5月上调16款食品价格100至400韩元之后,不到一年再次提价。麦当劳对此表示,汇率和原材料成持续上升,为尽量减少顾客负担,经慎重考虑减少上调价格的食品数量和涨价幅度。 汉堡单品中,仅有烤肉汉堡和芝士汉堡分别涨价200韩元。7款汉堡套餐涨价200至300韩元,最受欢迎的巨无霸套餐从7200韩元涨至7400韩元。 咖啡饮料中,仅有滴滤咖啡涨价200韩元。为提高顾客便利,麦当劳决定扩大服务生送餐的“餐桌服务”(Table Service)运营时间。 韩国总统尹锡悦目前面临弹劾审判,政局持续动荡,一直在察言观色政府态度推迟涨价的食品企业近来纷纷上调价格,被指有在国政空白期“趁乱打劫”之嫌。 一位政府相关人士表示,今年已有超过10家食品生产企业陆续涨价,似乎有意在弹劾政局结束前快速提价。 农心决定从本月17日起将辛拉面价格再次调回2023年6月的1000韩元,其他17款方便面和零食价格也将同步上涨调。希杰第一制糖本月起上调20多款必品阁饺子和午餐肉价格。东远食品上调15款速冻饺子价格,乐天朝日酒类销售的朝日啤酒也从本月起最高提价20%。 SPC集团旗下巴黎贝甜和Dunkin甜甜圈上月起上调价格,三立也上调了旗下宝可梦系列面包售价。希杰食品运营的多乐之日本月起上调面包和蛋糕售价。 乐天食品上月将巧克力棒价格上调200韩元,并时隔8个月再次上调旗下26款零食和冰淇淋的价格,宾格瑞上调红豆鱼饼雪糕价格。 星巴克、Paul Bassett、Hollys咖啡今年1月同步涨价,PASCUCCI和Compose咖啡也于上月加入涨价行列。汉堡王于今年1月将部分食品价格上调100韩元。 统计厅数据显示,上月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创下近13个月以来最大涨幅,外出下馆子价格同比上涨3%。
2025-03-14 18:31:33 -
韩国CPI连续两月维持2%涨幅 "菜篮子"价格波动加剧
韩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续两个月维持2%的涨幅,符合物价稳定目标(2%),但部分“菜篮子”价格波动依然显著。受韩元兑美元汇率升至1400韩元中段的影响,进口物价承压,进一步推高通胀压力。 韩国统计厅6日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显示,2月CPI为116.08(2020年=100),同比上涨2%,较1月的2.2%小幅回落。自去年10月CPI涨幅降至1.3%的低点后,11月回升至1.5%,12月进一步升至1.9%,并于今年初突破2%。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口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8%,扣除农产品和石油价格的CPI同比上涨1.9%,较1月的2%略有下降。 尽管整体物价涨幅有所放缓,但服务物价仍呈现不稳定趋势。其中,外出就餐价格上涨3%,除外出就餐的服务价格上涨2.9%,分别拉动整体物价上升0.43个百分点和0.57个百分点。 此外,石油类价格上涨6.3%,加工食品价格上涨2.9%,分别推动整体物价上涨0.2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食品企业在新年后陆续上调出厂价,加工食品价格涨幅达到去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3.2%)。 从具体品类来看,尽管基数效应可能导致统计数据与消费者实际感受存在差异,但生活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6%,创下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涨幅;而新鲜食品指数同比下降1.4%,为2022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农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2%,但畜产品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3.8%和3.6%。此外,由于收成不佳,萝卜和白菜价格分别大幅上涨89.2%和65.3%,成为推高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2日,市民在首尔某大型超市购物。【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06 20:18:07 -
韩国大企工资涨幅领先日欧 薪资体系转型迫在眉睫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16日发布《韩日欧企业规模工资水平国际比较》报告显示,韩国大企业年薪(不含加班薪资)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为8.713万美元,在22个调查对象国家中排名第五。 购买力平价是一种调整汇率以比较两国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差异的指标,用于比较实际经济实力。韩国的工资水平比日本(5.6987万美元)高出52.9%,比欧盟20国的平均水平(8.0536万美元)高出8.2%。 从企业工资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看,韩国大企业的工资水平相当于GDP的156.9%,较欧盟平均水平(134.7%)和日本(120.8%)分别高出22.2个百分点和36.1个百分点,在22个国家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希腊(166.7%)和法国(160.6%)。 韩国大企业的工资涨幅也较高。2002年韩国大企业年薪为274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3.79万元),2022年增至7061万韩元,涨幅高达157.6%。相比之下,欧盟大企业同期工资上涨84.7%,而日本大企业工资反而下降6.8%。 此外,韩国的大中小企业工资差距较其他国家更大。以大企业工资为100计算时,韩国中小企业工资水平为57.7%,低于欧盟平均水平(65.1%)和日本(73.7%)。2002年这一比例在日本为64.2%,韩国为70.4%,欧盟平均为76.6%。 本次调查中的大企业标准分别为韩国企业500人以上,日本和欧盟均为1000人以上。中小企业标准为韩国和日本企业10至99人,欧盟企业10至49人。 韩国经营者总协会经济调查本部长河相佑(音)表示,韩国大企业工资处于最顶级水平,主要受到年功序列工资体系和强势工会推动的统一薪资增长影响,如果没有生产力支撑,工资增长则无法持续,因此需要转向以职务和绩效为基础的薪资体系。 林立在首尔市中心的写字楼【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7 17:59:42 -
汇率和油价双重打击 韩国1月进口物价指数连续四个月上涨
根据韩国银行(央行)14日公布的进出口物价指数统计数据,以今年1月为基准,进口价格指数(2020=100)为145.22,环比上涨2.3%,连续四个月呈上升趋势。上月,原材料(4.4%)、中间产品(1.6%)、资本材料(0.8%)和消费材料(1%)均有所上涨。 按品类划分,矿产品(4.5%)、煤炭和石油产品(3.5%)、化学产品(2%)等涨幅较大。其中,原油(11.4%)、重油(5.7%)、氢氧化铝(7.9%)、二次电池(6.1%)和船用发动机(4.5%)等涨幅尤为明显。央行分析称,受韩元兑美元汇率上升及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进口物价呈上涨趋势。 数据显示,去年12月韩元兑美元平均汇率为1434.42韩元,今年1月升至1455.79韩元,增幅达1.5%。国际油价以迪拜原油为基准,月均价格从73.23美元升至80.41美元,涨幅达9.8%。 进口价格上涨预计将推高消费者物价水平。央行物价统计组长李文熙(音)表示,油价和汇率因素导致的进口成本上升将迅速传导至消费品价格,而中间产品和资本材料的价格上涨则将在一定时间后对消费品价格产生滞后影响。 据统计,1月出口价格指数(以韩元为基准)环比上涨1.2%,达到135.12,连续四个月呈上升趋势。按品类划分,工业品价格整体上涨1.2%,其中煤炭和石油产品(7.3%)、化学产品(1.4%)、电气设备(1.6%)涨幅较大。柴油(8.7%)、喷气燃料(10.5%)和对苯二甲酸(6.4%)价格上涨明显,而农林渔业产品整体下降0.8%,新鲜水产品价格下跌7.7%,闪存价格降幅达11.9%。 从贸易指数(以美元为基准)来看,1月进口量指数(110.3)和进口金额指数(130.65)同比分别下降3.8%和7.1%。出口量指数(101.49)和出口金额指数(112.75)也分别下降10.7%和11.1%。 11日,京畿道平泽港的钢铁产品堆放整齐。【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2-14 19:07:50 -
加工食品物价上涨"拦不住" 涨幅创新高
在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市民在挑选紫菜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随着食品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加工食品物价创近一年来的最大涨幅。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居高不下,物价上涨压力进一步加剧。 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和消费者物价动向于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加工食品物价指数为122.03(以2020年基准为100),同比上升2.7%,创自去年1月(3.2%)以后的最高涨幅,超过全体消费者物价上涨率(2.2%)。 截至去年下半年为止,加工食品物价上涨率稳定在2%以下,但此后呈持续攀升趋势。具体来看,鱿鱼丝的物价涨幅在全体加工食品中最为显著,达22.9%,调味紫菜(22.1%)、辛奇(17.5%)、麦片(14.7%)、乳酸菌(13%)、巧克力(11.2%)等紧随其后。此外,香油(8.9%)、酱油(8.8%)、食用油(7.8%)等调味料和油类上涨7%至8%。同时,饼干(7%)、蛋糕(3.3%)、面包(3.2%)等以面粉为原料的加工食品价格也均有所上涨。统计厅相关人士表示:“面包、咖啡、辛奇、饼干等的出厂价均有所上调,直接推动了整体加工食品物价上涨率的提升。” 进入今年以来,食品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上月,东亚大冢(Donga Otsuka)将宝矿力水特的价格上调了100韩元(约合人民币0.5元)。大象集团则对蛋黄酱、胡椒、调味汁等酱料类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19.1%。SPC巴黎贝甜也对96种面包和25种蛋糕的价格进行了平均5.9%的上调,而乐天沃食品则计划从本月17日起,将26种巧克力棒的价格上调9.5%。各大企业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及人工费用的持续攀升,整体价格的上涨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部分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势头尤为迅猛。用于辛奇的白菜价格因收成不佳而价格飙升。同时,受气候变化影响,巧克力原料可可、咖啡豆的国际价格也同样暴涨。由于韩国大部分食品企业依赖进口原材料,因此价格和汇率的上涨直接削弱了食品企业的盈利能力,并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营负担。 为应对这一局势,政府与食品业界进行了多次座谈会,并要求企业稳定物价,并对主要食品原料实施了配额关税政策。然而,有观点认为,由于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加之汇率的持续波动,尽管企业在上半年内最大限度地遏制价格攀升,但若当前的材料涨价与汇率高企态势延续至下半年,或将难以有效控制价格上涨的局面。
2025-02-13 22:54:16 -
"黑色一月"噩梦上演 DeepSeek重创韩国半导体股
DeepSeek重创韩国股市 【图片提供 韩联社】 由韩国主要半导体股组成的“KRX半导体”指数总市值仅上月31日一天蒸发近3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00亿元),步入乙巳蛇年后的第一个月内,韩国半导体市值在好不容易有所改善的投资心理拉动下渐渐,却因中国人工智能(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横空出世功亏一篑,证券市场高度关注韩国股市走势是否会因DeepSeek承压。 据韩国交易所3日消息,“KRX半导体”指数在春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上月31日单日暴跌5.72%,跌幅领跑韩国交易所编制的34个KRX产业指数中。 组成“KRX半导体”指数的55支股票总市值从春节假期前的上月24日533.0959万亿韩元(收盘价标准)缩水至31日的506.8847万亿韩元,单日狂跌26.2112万亿韩元,“KRX半导体”指数总市值跌回1月初的水平。 以上月31日为准,组成“KRX半导体指数”的股票中,九成(89.09%)未能摆脱颓势。其中尤以韩国半导体“三巨头”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韩美半导体的跌势最为显著,SK海力士单日股价蒸发15.8705万亿韩元,股价剧跌9.86%,韩美半导体单日股价跌6.14%,市值蒸发7149亿韩元。 SK海力士和韩美半导体是全球AI半导体龙头股英伟达的核心供应商,DeepSeek成功开发低成本大语言模型,证明“花小钱也可以办大事”,重创美股市场,英伟达股价上月27日暴跌17%。韩国证券界人士称,“DeepSeeK冲击”的威力在春节假期间蓄势在节后首个交易日爆发。 韩国市值首位的三星电子上月31日股价下跌2.42%,市值蒸发7.7606万亿韩元。尽管三星电子的第5代高带宽存储器(HBM)“HBM3E 8层”产品通过英伟达的测试认证,但这一利好消息未能反映在股价上,反而进一步“拉胯”股价。 “DeepSeeK冲击”无疑给韩国综合股指(KOSPI)的上扬行情泼了一盆冷水。截至上月24日收盘时,“KRX半导体指数”的涨幅为19.5%,在34个KRX行业中以压倒性优势居首。受此推动,KOSPI指数的收益率达到5.72%,高于美国道琼斯指数(4.42%)、标普500指数(3.73%)、日经225指数(0.09%)、中国上证指数(-2.96%)香港恒生指数(0.03%)、台湾加权指数(2.13%)、印度SENSEX等。 但截至上月31日收盘,单月KRX产业指数涨幅榜首被KRX机械设备指数(12.76%)夺走,KRX半导体指数则退居第二。 不过,韩国国内证券界普遍认为,“DeepSeek”冲击引发的韩国半导体股集体下跌可能只是短期调整,仍对市场前景抱有希望。 根据“一月晴雨表”(January Barometer)理论,1月股市涨跌往往预示着去年走势。自2017年以来,除2020年外这一理论均得到验证。尽管上月KRX半导体指数在最后阶段“崩盘”,但仍录得两位数的涨幅,因此从中长期来看,这一指数仍将保持涨势的可能性极高。
2025-02-04 02:06:35 -
韩国百货业"马太效应"凸显 强者恒强 弱者恒弱
上月26日,位于明洞的新世界百货。【图片来源 韩联社】 去年韩国百货商店行业增长率显著放缓,未及1%,各大商场间业绩分化加剧,呈“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态势。 百货商店业界于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乐天、新世界、现代、格乐丽雅(Galleria)、AK等五大百货商店旗下68家商场累计交易额达39.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11.5亿元),同比(39.4万亿韩元)仅上涨0.9%。 百货商店交易额涨幅于2021年至2022年,因新冠疫情引发的报复性消费热潮而连续两年超过10%的增长率,随后于2023年骤降至1.7%,去年进一步降至1%以下。据分析,受高利率和高物价影响,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消费心理趋于保守。 各百货商场表现来看,以2024年为基准,乐天百货以13.8325万亿韩元(34.8%)的交易额稳居榜首,其次依次为新世界(12.6252万亿韩元,31.7%)、现代(9.4493万亿韩元,23.7%)、格乐丽雅(2.7991万亿韩元)和AK(1.0941万亿韩元,2.7%)。与前一年度相比,仅乐天(1.2%↑)和新世界(3.7%↑)实现交易额正增长,现代(0.2%↓)、格乐丽雅(3.8%↓)、AK(9.3%↓)等其余三家百货商店均有所下滑。 各商场间的两极分化现象愈发显著。首都圈的大型商场保持稳健增长,而多数地方商场则面临交易额的大幅缩减。从交易额超过1万亿韩元的店铺数量来看,新世界与现代各有4家,乐天3家,格乐丽雅1家,共计12家,其中,除新世界釜山店、大邱店、乐天釜山总店等3家商场外,其余均集中在首都地区。这12家商场去年总交易额同比增长5%,达21.0936万亿韩元,远超整体市场涨幅。12家商场总交易额中所占比重也从51%升至53%,增加了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其余56家商场交易额则减少3.3%,从2023年的19.3352万亿韩元降至去年的18.766万亿韩元。 业界普遍预测,未来首都圈与地方商场之间的业绩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在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广域市和中小城市中,仅少数竞争力突出的百货商场有望维持运营。业界某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多数品牌倾向于入驻业绩良好的商场,销售额将进一步向高水平商场集中,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市场分化。”
2025-01-08 00:58:53 -
韩国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5% 蔬菜价格仍居高不下
根据韩国统计厅3日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40(2020年=100),同比上涨1.5%。自今年4月(2.9%)以来,消费者物价上涨率连续五个月保持在2%区间,呈现稳定态势。自9月进入1%区间以来,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在这一水平。 农畜水产品价格上涨1.0%,推动整体物价上涨0.08个百分点。蔬菜类价格上涨10.4%,成为推高物价的主要因素,拉高物价0.15个百分点。继9月(11.5%)和10月(15.6%)后,蔬菜价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由于气象条件改善、上市量增加等因素,涨幅出现缓和迹象。 从蔬菜品类来看,萝卜(62.5%)、南瓜(42.9%)、黄瓜(27.6%)的价格涨幅较为明显。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孔美淑(音)表示:“夏季高温导致农作物歉收,蔬菜价格因此高企,至今仍未恢复正常。”同时,水果类价格在今年上半年一直维持高位,现已下跌8.6%,其中苹果价格下降8.9%。 石油类价格同比下跌5.3%,拉低整体物价0.22个百分点。但与上月相比上涨2.4%。统计厅解释称,尽管国际油价下降,但燃油税减税幅度缩小,导致石油类价格出现反弹。 服务价格上涨2.1%。其中外食等个人服务价格上涨2.9%,推高整体物价0.97个百分点。与“餐桌物价”相关的新鲜食品指数上涨0.4%,创下自2022年3月(-2.1%)以来32个月的最低涨幅。生活物价指数上涨1.6%,连续三个月保持在1%区间。 孔美淑表示:“蔬菜价格上涨,水果和石油价格下跌,整体趋势与上月相似。由于石油价格降幅收窄,整体物价涨幅略有上升。” 今年1至11月累计消费者物价上涨2.3%,政府预计全年物价涨幅也将接近这一水平。尽管物价涨幅有所放缓,但价格水平依然较高。上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40,比2020年(100)上涨超过14%。 企划财政部物价政策课长黄京任(音)表示:“由于通胀累积造成物价上涨,消费者体感物价依然较高,这正是高物价趋势放缓的过程。”企划财政部表示:“高物价依然给民生带来压力,政府将全力稳定体感物价。” 3日,在瑞草区农协经营的Hanaro超市,一位市民正在挑选西葫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4 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