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能源’新闻 25个
-
电动汽车电池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强势崛起韩企份额下滑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出现“鸿沟”(Chasm,需求暂时停滞)的背景下,除中国市场外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依旧保持增长,但韩国三大电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却出现超过5个百分点的下滑。 能源专业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本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4月,除中国市场外,全球注册的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及混合动力汽车(HEV)中所搭载的电池总量约为132.6千兆瓦时(GWh),同比增长26.8%。 同期,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的合计市场占有率为39%,较去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其中,LG新能源以28.9GWh的电池使用量保持第二位,同比增长15.6%,但市场占有率由去年的23.9%降至21.8%。 SK On的电池使用量为13.4GWh,同比增长24.1%,位居第三,但市场占有率从10.3%略降至10.1%。三星SDI的电池使用量为10.3GWh,同比下降11.2%,市场占有率则从11.1%跌至7.8%。 与此同时,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正在持续扩大。宁德时代(CATL)电池使用量达到39.3GWh,同比增长36%,以29.6%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比亚迪(BYD)则以127.5%的高增长率实现9.1GWh的电池使用量,排名第六。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正在积极扩大在韩国和欧洲市场的业务布局。 主要为特斯拉供应电池的日本松下(Panasonic)电池使用量为9.4GWh,同比下降8.7%,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五。SNE Research指出,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积极扩张以及当地投资建厂的举措,正在成为韩国电池企业面临的全新挑战。
2025-06-09 23:13:47 -
历届政府频动产业部门结构 李在明拟设"气候能源部"重塑通商体系
随着李在明政府本周正式启动国政企划委员会,韩国政府组织改编即将进入实质讨论阶段,尤其是产业通商资源部(以下简称“产业部”)的重组方向引发政界高度关注。负责统筹产业、通商与能源事务的产业部一直是政权更替时期组织改编争议的核心,根据历届政府的国政理念与运营方针,不同部门间的核心职能重组反复出现。 通商谈判职能在金大中政府时期划归外交部,并组建“外交通商部”体系。此后,朴槿惠政府上台后又重新划归产业部。2022年尹锡悦政府成立之初,总统职务交接委员会在拟定政府组织改编方案过程中,外交部主张接管通商职能,而产业部则坚持维持现状,双方一度产生紧张对立。 李在明在总统竞选期间承诺,计划组建涵盖气候危机应对与能源政策部署职能的“气候能源部”。他在上月29日完成缺席投票后进一步对主张设立“气候能源部”进行说明称,气候危机引发的能源与产业转型问题,与环境和能源密切相关,但环境政策以管制为主,能源政策则偏向产业支持,导致政策出现冲突。 因此舆论普遍认为,政府可能在现有产业部的能源政策职能与环境部的气候相关职能基础上,整合成立新的政府部门。如果“气候能源部”得以成立,李在明在能源领域“推动环保再生能源转型”与“实现RE100(100%使用再生能源)”的核心承诺实施步伐有望加快。 与此同时,产业部内通商交涉本部的去向也成为讨论焦点。在总统遭到弹劾导致外交事务出现空白的时期,通商交涉本部也积极主导与特朗普新政府的关税协商。该部门职责涵盖自由贸易协定(FTA)等双边及多边谈判,以及进出口、外资、贸易安全等政策的统筹。 政界与政府内部部分人士主张,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中美冲突以及全球供应链重组的背景下,通商政策的地位显著上升,因此应该从产业部分离通商职能,并设立拥有独立地位的专门组织。也有意见指出,如果在新设“气候能源部”的同时再对产业部内的通商职能动刀,政府组织改编的幅度可能过大,在国政初期会影响政局稳定。因此,拆分通商组织的方案实施难度较大。 另有观点提出,在总统府内部新设“通商首席秘书”(暂称)一职,负责政府整体层面的政策协调,是较为可行的方案。李在明此前在竞选纲领中表示,计划设立一个负责经济安全统筹协调的控制中心。 通商专家指出,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比起把产业与通商政策分离,维持一体化的制定与执行方式更为重要。在保护主义、经济安全、供应链重组等全球议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应该采取综合判断与战略应对。
2025-06-09 20:29:17 -
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 相关概念股受关注
随着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成功当选第21届韩国总统,与其政策主张相关的概念股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据韩国证券界4日消息,围绕李在明的核心竞选承诺,投资者普遍看好证券、新能源、人工智能(AI)、建筑以及区域货币等相关概念股。 在主要竞选承诺中,李在明提出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提振市场信心。 为展现政策诚意,李在明上月通过优兔(YouTube)直播了自己购买KOSPI200 ETF和KOSDAQ150 ETF的全过程。在资本市场政策方面,他还提出将股票投资作为替代性资产配置工具,对高分红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低分红企业设置不利条件。 李在明高度重视科技与能源领域发展,提出通过跻身AI三强、设立AI专门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0亿元)、建设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基础。受此影响,三星电子、SK海力士、Saltlux等公司被认为将直接受益。从短期来看,硬件行业将率先获得利好;从长期发展角度,Kakao、NAVER、Hancom、Lunit等AI软件企业也备受关注。 在能源政策方面,李在明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设定2040年前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目标。对此,HD现代能源解决方案、韩华解决方案、CS WIND、SK Oceanplant等相关概念股有望受益。 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李在明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府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转移。现代建设、大宇建设、斗山山猫等建筑类概念股因此受到关注。 作为重点政策之一,李在明已表示将加强对“区域货币”的财政支持。Kona I、Webcash等相关企业有望从中获益。此外,新政府预计将优先推出各项改善民生、提振内需的政策,食品、流通等内需行业也有望迎来复苏机遇。
2025-06-04 22:42:48 -
李在明执政启幕 "真·韩国"扬帆起航
在6月3日大选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最终胜出,成功当选大韩民国第21任总统。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十大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此次胜选的核心纲领,勾勒出一个全面改革国家结构、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蓝图。这十大公约不仅展现出他以人为本的政策哲学,还构筑起一个经济强劲、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绿色发展的“真·大韩民国”。 ◆科技能源引领国家发展 李在明首先聚焦科技与能源,提出通过跻身人工智能(AI)三大强国之一、设立AI单科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6亿元)、建立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根基。同时,他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树立截至2040年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目标。他还主张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增强市场信心。此外,他承诺推动“ABCDEF”六大先进产业发展,涵盖AI、生物制药、文化内容、防务航天、能源与制造,建立以高端技术为中心的国家增长引擎。 ◆文化实力争做全球五强 文化政策方面,李在明提出软实力全球前五的目标,计划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至300万亿韩元。他承诺扩大国家文化预算,支持K-Pop、K-Drama、K-Game等内容的全球拓展,完善OTT平台与公共制作基础,同时强化文化金融、税收优惠与知识产权保护。他也重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福利,强调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文教育普及,以此建立真正的“文化强国”。 ◆国防外交注重实用主义 在外交与安全领域,他主张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取代意识形态外交,强调在坚固韩美同盟的基础上拓展经济外交,提升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他致力通过实际行动推进朝核问题解决,并提出以AI和科技打造“智能强军”,推进韩国防务产业跻身世界四强。他还计划改善军人服役环境、强化人权保障,并推动海军陆战队改编为独立的“准第四军”。 ◆国土结构力求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是李在明政策的另一核心。他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办公大楼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迁移。他规划五大广域经济圈与三大特别自治道协同发展的“五极三特”区域结构,通过设立国家自治分权会议、扩大地方财源、活化地方货币与地铁工程,激活地方经济,实现全国均衡发展。 ◆民主治理重建公共信任 制度改革上,李在明强调“恢复民主”,提出强化对总统戒严权限的民主制约,重建国军中立与国民信赖。他主张终结政治报复、推进以能力为重心的人事任命,并通过同步主要公职与总统任期实现责任行政。他倡导借助数字平台激活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并设立“议题共识委员会”协商重大政策,实现协同治理。 ◆福祉体系覆盖生老病死 对于社会福祉,李在明提出构建“生涯保障福祉体系”,涵盖儿童、青年、中年与老年。他计划扩大儿童津贴与育儿休假制度,减轻住房、通信与教育负担,并建立国家主导的照护体系,包括育儿、残障与老年照护。他支持设立公立医学院、调整医学院招生名额,并在医疗弱势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住房方面,他承诺增加优质公共住宅供给,合理调整重建与开发政策。 ◆劳动共生推动社会融合 劳动与中小企业政策方面,李在明承诺构建“共生社会”,保障所有劳工权利,同时推动阶段引入“4.5日工作制”并延长退休年龄。他强调加强地方劳动监察,推动劳动节法定化,同时为个体商户提供债务减免、经营成本补贴与灾害保险。他也提出支持中小企业数码转型,完善福利平台、强化公平交易救济机制,并针对青年提供住房与初次国民年金保费支援。 ◆教育改革突出科研导向 关于教育改革,李在明主张强化地方国立大学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动,建设科研导向高校体系,并推动学生主导民主教育,提升社会责任。他同时重视教师培训与科研人员待遇改善,推动科研与教育政策制定的有机结合。 ◆绿色发展加快生态转型 在环保与未来发展领域,李在明把绿色转型纳入国家战略核心。他提出加快碳中和步伐,推动绿氢、储能、热泵等未来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煤电退出,并制定塑料管控战略规划,扩大电动汽车普及和空气质量治理。他同时提出保护半岛生物种类,扩大生态保护范围,强化相关国家委员会的功能,推动绿色持续发展。 ◆安全农业支撑乡村振兴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上,李在明主张构建灾难综合应对体系,强化灾害赔偿制度,提高国民安全意识。同时,他提出推广智能农业、提高农险理赔标准、扩大有机农业与农民养老保障,并为渔村提供基础设施、青年就业与持续发展支援,以此改善农渔村老龄化,建设真正的“宜居乡村”。 李在明的施政蓝图旨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之上建立奔向“幸福生活”的世界强国。在未来五年的任期内,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合理分配资源、与国会及地方政府有效协作,成为李在明政府能否真正兑现“以人为本”承诺的关键所在。
2025-06-04 16:00:00 -
现代汽车加速推进在华业务战略转型 第二季度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现代汽车于20日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业务转型成效显著。现代汽车与北汽集团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亏损规模已大幅收窄至42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同比(1460亿韩元)减少千亿韩元以上的亏损规模。业内人士指出,若保持当前发展态势,现代汽车在华业务最快有望在第二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现代汽车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华推出首款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纯电动SUV车型“ELEXIO”。该车型基于现代汽车全球领先的现代汽车全球电动车专用平台(E-GMP)打造,是北京现代践行“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理念的标杆之作。据悉,ELEXIO将重新定义Bold Premium SUV的产品标准,展现现代汽车“新质力”产品哲学的创新内涵。 ELEXIO在核心零部件配套和智能系统开发方面实现了深度本土化。ELEXIO搭载中国龙头企业宁德时代(CATL)的动力电池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则与中国智能网联领军企业博泰(PATEO)合作开发,充分契合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与偏好。业内人士表示,这款车型是现代汽车首次联合中国本地企业主导研发的电动汽车车型,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量身打造,展现了现代汽车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市场表现备受期待。 据数据,得益于现代汽车实施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措施,北京现代第一季度综合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运营效率显著提升,为实现第二季度盈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业界分析指出,北京现代的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出售闲置工厂降低运营成本,持续推进产能优化。自2021年起,现代汽车先后完成北京第一工厂、重庆工厂的出售工作,目前沧州工厂的处置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同时,北京现代积极拓展出口业务,为业绩回暖提供了助力。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北京现代整车出口量达1.4999万辆,同比(608辆)暴增逾24倍。 此外,现代汽车与北汽集团已达成战略共识,将共同向北京现代增资11亿美元,以支持在华市场的新能源转型。除即将上市的ELEXIO外,公司还计划从2026年起陆续推出包括混合动力车型在内的5款新车型,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继起亚去年成功实现中国业务扭亏为盈后,现代汽车也有望在今年迎来转折点。面对困境,现代汽车仍坚持深耕中国市场,通过持续的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逐步走出低谷,即将迎来收获期。”
2025-05-20 19:19:46 -
韩国大企业一季度业绩整体回暖 半导体行业领涨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在已提交季度报告的韩国500大企业中,有342家纳入统计。上述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利润60.9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57亿元),同比增长17.1%;销售额为81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8%。 从各大企业表现来看,半导体双雄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盈利表现尤为亮眼。SK海力士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7.44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5万亿韩元,位居所有企业之首;三星电子紧随其后,录得6.69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 此外,韩国电力公社(3.75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63万亿韩元)、起亚(3.01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28万亿韩元)、LG电子(1.26万亿韩元)、韩华(1.07万亿韩元)、韩国天然气公社(0.83万亿韩元)以及三星火灾(0.79万亿韩元)等企业也跻身营业利润前列。 在出现亏损的企业中,三星SDI一季度录得4341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规模最大。L&F(1403亿韩元)、乐天化学(1266亿韩元)、SK能源(1261亿韩元)等也出现较大亏损。 从营业利润的同比增幅来看,SK海力士最大,其次为韩国电力公社(2.45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56万亿韩元)、韩华(8368亿韩元)和韩华航空航天(5233亿韩元)等。 相较之下,三星SDI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015亿韩元,降幅位居首位;SK能源(-4998亿韩元)、S-OIL(-4756亿韩元)及SK(-4302亿韩元)紧随其后。在营业利润下滑的前十家企业中,有五家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显示该领域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面临需求疲软和炼油利润收缩的双重压力。
2025-05-17 00:21:44 -
SK海力士时隔六年重返大企业经营评价榜首 三星电子连续两年第二
凭借高带宽存储器(HBM)业务的强劲增长,SK海力士在韩国500强企业经营评估中力压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荣膺年度最佳企业。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所CEO SCORE对500强非金融企业中提交业务报告的268家进行评估,并于14日公开结果显示,SK海力士以622.9分(满分800分)时隔6年再次夺冠。此排名分别从高速成长、投资、全球竞争力等八个维度进行评分。去年SK海力士凭借HBM营收增长创下历史最高业绩,并在高速成长、投资、稳健经营等方面获得高度评价。 三星电子以596分连续两年位列第二。三星生物凭借在投资、全球竞争力、稳健经营方面的出色表现,从去年的第五名跃升至第三名,得分为590分。起亚汽车以572.7分蝉联第四。反观去年排在首位的现代汽车,今年以559.5分跌至第五。尽管现代汽车2023年业绩较前年大幅增长,但去年增幅有所下降,导致排名有所下滑。 从各评估维度来看,在高速成长方面,年度营收超过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的企业中,SK海力士、 现代商船、韩华海洋、高丽亚铅、韩华宇航等被评为优秀企业。与此同时,年度营收低于10万亿韩元的中型企业中,韩华能源、三养食品、重山风力、魁匠团、塞尔群表现优异。 在投资方面,三星电子、三星生物、LG化学、现代汽车和SK海力士被评为最优秀企业。三星电子去年的设备投资为53.7416万亿韩元,研发投资为35.0215万亿韩元,既投资总额高达88.7631万亿韩元,在所有调查企业中投资总额最多,相当于排名第二的SK海力士(21.6170万亿韩元)的4.1倍。 在全球竞争力领域,以全球第一企业为基准比较营收占比等指标后,三星生物、起亚、现代汽车、塞尔群和现代商船入选优秀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生物的营收仅为中国最大且为全球前十的制药企业——国药集团的4.1%,但营业利润率高出其26.2个百分点。同时,起亚的营收是大众汽车的22.4%,但营业利润率则高出其5.9个百分点。 在治理结构透明度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 韩烟人参、Kakao、三星物产、三星电子和柳韩洋行入选优秀企业。在稳健经营方面,魁匠团、好丽友、起亚、韩泰轮胎、现代商船被评为表现优秀企业。 在就业创造方面,现代凯菲克、S-OIL、科丝美诗,Hanil Cement、SJG世宗表现突出。在性别平等层面,韩世实业、永元贸易、三养食品、HD现代化学、三星生物获得好评。 此外,在社会贡献与环境保护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SK化学、韩一水泥、HD现代化学、LS电缆被评为优秀企业。
2025-05-15 01:39:36 -
中美关税博弈成利好 韩国电池三巨头转攻美国储能市场
在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与SK On正在逐渐把业务重点转向美国储能系统(ESS)市场,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出路。三家企业通过改造电动汽车电池产线并拓展供应链,提升ESS业务营收。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ESS电池加征高额关税,韩国厂商有望借此获得反向利好。 据电池行业8日消息,LG新能源计划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密歇根州霍兰工厂投产磷酸铁锂(LFP)ESS电池。为此,公司把部分电动汽车电池产线改为ESS专用,并暂停原本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建计划,从而把美国本地的ESS电池量产时间提前约一年。 LG新能源方面称,霍兰工厂量产的LFP电池容量为现有短电芯的三倍,能量密度提升20%以上,具备更强的性能与价格竞争力。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的发展下,ESS市场正在快速增长。SNE Research预测,北美ESS市场规模或从今年的约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LFP ESS电池征收高达155.9%的关税,明年计划升至173.4%,导致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削弱,韩国企业受益明显。LG新能源表示,目前计划借助有利关税与投资抵税政策(ITC),在美扩大订单并提升竞争力。 三星SDI正在评估在美设立ESS电池本地生产基地的可能性。公司指出,目前ESS电池主要出口至美国市场,易受关税影响,因此正在与客户积极协商。近期,三星SDI与美国NextEra Energy签订约437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68亿元)的ESS供货合同。主力产品为整合型Samsung Battery Box(SBB),便于运输与安装,可即插即用接入电网。 SK On则考虑把美国佐治亚州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部分闲置产线转为ESS用LFP电池产线。去年9月,SK On与美国能源企业IHI Terrasun Solutions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供应ESS电池。IHI在SK On电池基础上集成变压器与软件,制造整机产品销往北美。SK On方面表示,目前正在与美国客户就订单展开积极协商,并在LFP电池方面强化材料与工艺技术,以改善续航与低温性能。 LG新能源电网用集装箱式ESS产品【图片来源 LG新能源】
2025-05-08 23:49:23 -
韩国4月CPI同比上涨2.1% 涨幅连续四个月超2%
韩国统计厅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116.38(2020年=100),同比上涨2.1%,已连续四个月保持2%以上增速。 加工食品和餐饮价格及核心物价指数上涨成为主要推动因素。 韩国物价涨幅自去年9月至12月期间维持在1%区间,但今年1月升至2.2%后,目前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在2%区间。 数据显示,农畜水产品以水产品和畜产品为中心整体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4.8%,创下自2022年7月(6.1%)以来33个月内的最大涨幅。水产品价格上涨6.4%,创下自2023年3月(7.4%)以来25个月内的最大涨幅。 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创下2023年12月(4.2%)以来16个月内的最大涨幅。受去年底高汇率影响,加工食品价格涨幅在滞后效应下持续扩大,进口原材料成本上涨成为主要原因。 食品行业则以此前高汇率与高油价为由,纷纷上调出厂价格,进一步推高整体物价水平。 能源方面,受上月国际油价下降影响,韩国4月石油类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7%,转为下行趋势。 4月公共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3%,私立大学学费同比上涨5.2%,成为推动公共服务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此外,餐饮价格同比上涨3.2%, 创下自去年3月(3.4%)以来13个月内的最大涨幅。私人服务价格整体同比上涨3.3%。 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计算的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2.1%,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类产品后的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4%。 韩国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表示:“由于蔬菜、水果及石油类价格的下跌趋势未能反映在核心物价中,导致核心物价指数涨幅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他谨慎预测称:“从物价走势来看,当前的状况预计将维持一段时间。” 反映餐桌物价走势的生鲜食品指数下降1.9%,创下自2022年3月(-2.1%)以来最大跌幅。由购买频率高、支出比重大的144个商品组成的生活物价指数上涨率为2.4%,与上月持平。 韩国企划财政部物价政策科长林惠英(音)表示,关于美国关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虽有调查显示山火对苹果、桃子等农作物造成损害,但根据最近的调查,其生长情况尚为良好。 政府表示将密切监控农畜水产品、石油类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主要商品供需及价格波动、流通情况,必要时将迅速制定应对方案。 6日,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内,顾客正在收银台前结账。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3 02:58:18 -
电动汽车陷市场鸿沟 关税博弈下储能成韩国电池曙光
在复杂的市场地形中,韩国电池产业正在面临生存与转型的十字路口。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鸿沟期(Chasm),电池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加上关税、补贴和环保法规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整个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美对立加剧,中国电池企业主导的北美储能系统(ESS)市场出现裂缝,韩国企业或迎来一线生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对中国提高关税至145%,同时对70多个国家的对等关税暂缓90天实施。早在3月,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针对中国电池的《外国敌对电池依赖脱钩法案》,该法案2028年10月起生效。届时,美国国土安全部资金不得用于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海辰储能六家中国主要电池企业产品。 如果美国对中国电池加征关税,限制进入ESS市场,韩国电池厂商则会迎来重大转机。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北美ESS电池需求达78GWh,其中约87%为中国产品,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从今年的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这与陷入鸿沟的电动汽车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增长率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3年的38.8%,2024年为26.8%,今年预计断崖式跌至14.3%。 更严重的问题是,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的主要客户北美与欧洲的车企销量正在下降,而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却在激增,这对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造成直接冲击。今年1至2月,包括比亚迪(80.6%)、奇瑞(248%)和小鹏(328.6%)等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销售同比增长显著。反观特斯拉(-14%)出现负增长,现代(15.9%)、宝马(9.7%)、奔驰(1.7%)仅为小幅增长。 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增长预计持续至年底,韩国三大电池厂商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则会跌至17%,不计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会降至41.8%。在此背景下,SNE Research副社长吴益焕强调ESS的重要之处称,如果中国电池退出北美市场,能大规模供应ESS电池的国家唯有韩国,应该瞄准全球ESS市场中已经固定的方形磷酸铁锂(LFP)电池。 当前电池企业的“摇钱树”是ESS,但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电动汽车也不容忽视,企业必须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取得战略平衡。在电动汽车领域,中韩之间的技术竞争也愈发激烈。韩国主攻高能量密度电池,面向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专注技术深耕;中国则以高性价比电池为武器,聚焦经济型乘用车、商用车和区域物流车,呈现用途分化趋势。 目前,电动汽车依旧占据全球电池总需求的70%至80%,市场短期受阻,但长期趋势向上。SNE Research预测,截至203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或达6700万辆,年均增长13%。同期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预计增至4144GWh,年均增长15%。 值得关注的是,2029年起北美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吴益焕指出,中国市场预计在2027年前保持年均18%的显著增长,但在2029年市场渗透率达到80%后,增长率则会降至2%至3%。届时,北美和欧洲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短期内储能市场是电池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从技术积累与全球布局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电池还是不可动摇的核心阵地。未来的竞争不仅围绕产能与成本,更聚焦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电池企业要想在全球舞台稳住阵脚,必须同时在“ESS的现实”与“电动化的未来”之间精准拿捏,打造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4-18 20:07:37
-
电动汽车电池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强势崛起韩企份额下滑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出现“鸿沟”(Chasm,需求暂时停滞)的背景下,除中国市场外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依旧保持增长,但韩国三大电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却出现超过5个百分点的下滑。 能源专业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本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4月,除中国市场外,全球注册的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及混合动力汽车(HEV)中所搭载的电池总量约为132.6千兆瓦时(GWh),同比增长26.8%。 同期,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的合计市场占有率为39%,较去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其中,LG新能源以28.9GWh的电池使用量保持第二位,同比增长15.6%,但市场占有率由去年的23.9%降至21.8%。 SK On的电池使用量为13.4GWh,同比增长24.1%,位居第三,但市场占有率从10.3%略降至10.1%。三星SDI的电池使用量为10.3GWh,同比下降11.2%,市场占有率则从11.1%跌至7.8%。 与此同时,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正在持续扩大。宁德时代(CATL)电池使用量达到39.3GWh,同比增长36%,以29.6%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比亚迪(BYD)则以127.5%的高增长率实现9.1GWh的电池使用量,排名第六。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正在积极扩大在韩国和欧洲市场的业务布局。 主要为特斯拉供应电池的日本松下(Panasonic)电池使用量为9.4GWh,同比下降8.7%,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五。SNE Research指出,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积极扩张以及当地投资建厂的举措,正在成为韩国电池企业面临的全新挑战。
2025-06-09 23:13:47 -
历届政府频动产业部门结构 李在明拟设"气候能源部"重塑通商体系
随着李在明政府本周正式启动国政企划委员会,韩国政府组织改编即将进入实质讨论阶段,尤其是产业通商资源部(以下简称“产业部”)的重组方向引发政界高度关注。负责统筹产业、通商与能源事务的产业部一直是政权更替时期组织改编争议的核心,根据历届政府的国政理念与运营方针,不同部门间的核心职能重组反复出现。 通商谈判职能在金大中政府时期划归外交部,并组建“外交通商部”体系。此后,朴槿惠政府上台后又重新划归产业部。2022年尹锡悦政府成立之初,总统职务交接委员会在拟定政府组织改编方案过程中,外交部主张接管通商职能,而产业部则坚持维持现状,双方一度产生紧张对立。 李在明在总统竞选期间承诺,计划组建涵盖气候危机应对与能源政策部署职能的“气候能源部”。他在上月29日完成缺席投票后进一步对主张设立“气候能源部”进行说明称,气候危机引发的能源与产业转型问题,与环境和能源密切相关,但环境政策以管制为主,能源政策则偏向产业支持,导致政策出现冲突。 因此舆论普遍认为,政府可能在现有产业部的能源政策职能与环境部的气候相关职能基础上,整合成立新的政府部门。如果“气候能源部”得以成立,李在明在能源领域“推动环保再生能源转型”与“实现RE100(100%使用再生能源)”的核心承诺实施步伐有望加快。 与此同时,产业部内通商交涉本部的去向也成为讨论焦点。在总统遭到弹劾导致外交事务出现空白的时期,通商交涉本部也积极主导与特朗普新政府的关税协商。该部门职责涵盖自由贸易协定(FTA)等双边及多边谈判,以及进出口、外资、贸易安全等政策的统筹。 政界与政府内部部分人士主张,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中美冲突以及全球供应链重组的背景下,通商政策的地位显著上升,因此应该从产业部分离通商职能,并设立拥有独立地位的专门组织。也有意见指出,如果在新设“气候能源部”的同时再对产业部内的通商职能动刀,政府组织改编的幅度可能过大,在国政初期会影响政局稳定。因此,拆分通商组织的方案实施难度较大。 另有观点提出,在总统府内部新设“通商首席秘书”(暂称)一职,负责政府整体层面的政策协调,是较为可行的方案。李在明此前在竞选纲领中表示,计划设立一个负责经济安全统筹协调的控制中心。 通商专家指出,考虑到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比起把产业与通商政策分离,维持一体化的制定与执行方式更为重要。在保护主义、经济安全、供应链重组等全球议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应该采取综合判断与战略应对。
2025-06-09 20:29:17 -
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 相关概念股受关注
随着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成功当选第21届韩国总统,与其政策主张相关的概念股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据韩国证券界4日消息,围绕李在明的核心竞选承诺,投资者普遍看好证券、新能源、人工智能(AI)、建筑以及区域货币等相关概念股。 在主要竞选承诺中,李在明提出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提振市场信心。 为展现政策诚意,李在明上月通过优兔(YouTube)直播了自己购买KOSPI200 ETF和KOSDAQ150 ETF的全过程。在资本市场政策方面,他还提出将股票投资作为替代性资产配置工具,对高分红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低分红企业设置不利条件。 李在明高度重视科技与能源领域发展,提出通过跻身AI三强、设立AI专门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0亿元)、建设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基础。受此影响,三星电子、SK海力士、Saltlux等公司被认为将直接受益。从短期来看,硬件行业将率先获得利好;从长期发展角度,Kakao、NAVER、Hancom、Lunit等AI软件企业也备受关注。 在能源政策方面,李在明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设定2040年前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目标。对此,HD现代能源解决方案、韩华解决方案、CS WIND、SK Oceanplant等相关概念股有望受益。 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李在明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府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转移。现代建设、大宇建设、斗山山猫等建筑类概念股因此受到关注。 作为重点政策之一,李在明已表示将加强对“区域货币”的财政支持。Kona I、Webcash等相关企业有望从中获益。此外,新政府预计将优先推出各项改善民生、提振内需的政策,食品、流通等内需行业也有望迎来复苏机遇。
2025-06-04 22:42:48 -
李在明执政启幕 "真·韩国"扬帆起航
在6月3日大选中,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最终胜出,成功当选大韩民国第21任总统。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十大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此次胜选的核心纲领,勾勒出一个全面改革国家结构、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蓝图。这十大公约不仅展现出他以人为本的政策哲学,还构筑起一个经济强劲、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绿色发展的“真·大韩民国”。 ◆科技能源引领国家发展 李在明首先聚焦科技与能源,提出通过跻身人工智能(AI)三大强国之一、设立AI单科大学、投资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36亿元)、建立国家AI数据中心等举措,在任期内奠定“AI经济”根基。同时,他推动“能源高速公路”建设,整合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与智能电网,树立截至2040年实现全国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目标。他还主张振兴资本市场,力图开启“股指5000时代”,通过加入MSCI发达国家指数、打击操纵行为和强化小微股东权利,增强市场信心。此外,他承诺推动“ABCDEF”六大先进产业发展,涵盖AI、生物制药、文化内容、防务航天、能源与制造,建立以高端技术为中心的国家增长引擎。 ◆文化实力争做全球五强 文化政策方面,李在明提出软实力全球前五的目标,计划提升文化产业规模至300万亿韩元。他承诺扩大国家文化预算,支持K-Pop、K-Drama、K-Game等内容的全球拓展,完善OTT平台与公共制作基础,同时强化文化金融、税收优惠与知识产权保护。他也重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福利,强调扩大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文教育普及,以此建立真正的“文化强国”。 ◆国防外交注重实用主义 在外交与安全领域,他主张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取代意识形态外交,强调在坚固韩美同盟的基础上拓展经济外交,提升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他致力通过实际行动推进朝核问题解决,并提出以AI和科技打造“智能强军”,推进韩国防务产业跻身世界四强。他还计划改善军人服役环境、强化人权保障,并推动海军陆战队改编为独立的“准第四军”。 ◆国土结构力求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是李在明政策的另一核心。他提出完成“世宗行政首都”建设,包括迁建总统办公大楼与国会大楼,并推动第二轮公共机关向地方迁移。他规划五大广域经济圈与三大特别自治道协同发展的“五极三特”区域结构,通过设立国家自治分权会议、扩大地方财源、活化地方货币与地铁工程,激活地方经济,实现全国均衡发展。 ◆民主治理重建公共信任 制度改革上,李在明强调“恢复民主”,提出强化对总统戒严权限的民主制约,重建国军中立与国民信赖。他主张终结政治报复、推进以能力为重心的人事任命,并通过同步主要公职与总统任期实现责任行政。他倡导借助数字平台激活公民参与政策过程,并设立“议题共识委员会”协商重大政策,实现协同治理。 ◆福祉体系覆盖生老病死 对于社会福祉,李在明提出构建“生涯保障福祉体系”,涵盖儿童、青年、中年与老年。他计划扩大儿童津贴与育儿休假制度,减轻住房、通信与教育负担,并建立国家主导的照护体系,包括育儿、残障与老年照护。他支持设立公立医学院、调整医学院招生名额,并在医疗弱势地区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住房方面,他承诺增加优质公共住宅供给,合理调整重建与开发政策。 ◆劳动共生推动社会融合 劳动与中小企业政策方面,李在明承诺构建“共生社会”,保障所有劳工权利,同时推动阶段引入“4.5日工作制”并延长退休年龄。他强调加强地方劳动监察,推动劳动节法定化,同时为个体商户提供债务减免、经营成本补贴与灾害保险。他也提出支持中小企业数码转型,完善福利平台、强化公平交易救济机制,并针对青年提供住房与初次国民年金保费支援。 ◆教育改革突出科研导向 关于教育改革,李在明主张强化地方国立大学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动,建设科研导向高校体系,并推动学生主导民主教育,提升社会责任。他同时重视教师培训与科研人员待遇改善,推动科研与教育政策制定的有机结合。 ◆绿色发展加快生态转型 在环保与未来发展领域,李在明把绿色转型纳入国家战略核心。他提出加快碳中和步伐,推动绿氢、储能、热泵等未来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煤电退出,并制定塑料管控战略规划,扩大电动汽车普及和空气质量治理。他同时提出保护半岛生物种类,扩大生态保护范围,强化相关国家委员会的功能,推动绿色持续发展。 ◆安全农业支撑乡村振兴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安全问题上,李在明主张构建灾难综合应对体系,强化灾害赔偿制度,提高国民安全意识。同时,他提出推广智能农业、提高农险理赔标准、扩大有机农业与农民养老保障,并为渔村提供基础设施、青年就业与持续发展支援,以此改善农渔村老龄化,建设真正的“宜居乡村”。 李在明的施政蓝图旨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之上建立奔向“幸福生活”的世界强国。在未来五年的任期内,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合理分配资源、与国会及地方政府有效协作,成为李在明政府能否真正兑现“以人为本”承诺的关键所在。
2025-06-04 16:00:00 -
现代汽车加速推进在华业务战略转型 第二季度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现代汽车于20日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业务转型成效显著。现代汽车与北汽集团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亏损规模已大幅收窄至42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同比(1460亿韩元)减少千亿韩元以上的亏损规模。业内人士指出,若保持当前发展态势,现代汽车在华业务最快有望在第二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现代汽车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华推出首款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纯电动SUV车型“ELEXIO”。该车型基于现代汽车全球领先的现代汽车全球电动车专用平台(E-GMP)打造,是北京现代践行“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理念的标杆之作。据悉,ELEXIO将重新定义Bold Premium SUV的产品标准,展现现代汽车“新质力”产品哲学的创新内涵。 ELEXIO在核心零部件配套和智能系统开发方面实现了深度本土化。ELEXIO搭载中国龙头企业宁德时代(CATL)的动力电池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则与中国智能网联领军企业博泰(PATEO)合作开发,充分契合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与偏好。业内人士表示,这款车型是现代汽车首次联合中国本地企业主导研发的电动汽车车型,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量身打造,展现了现代汽车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市场表现备受期待。 据数据,得益于现代汽车实施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措施,北京现代第一季度综合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运营效率显著提升,为实现第二季度盈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业界分析指出,北京现代的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出售闲置工厂降低运营成本,持续推进产能优化。自2021年起,现代汽车先后完成北京第一工厂、重庆工厂的出售工作,目前沧州工厂的处置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同时,北京现代积极拓展出口业务,为业绩回暖提供了助力。以今年第一季度为基准,北京现代整车出口量达1.4999万辆,同比(608辆)暴增逾24倍。 此外,现代汽车与北汽集团已达成战略共识,将共同向北京现代增资11亿美元,以支持在华市场的新能源转型。除即将上市的ELEXIO外,公司还计划从2026年起陆续推出包括混合动力车型在内的5款新车型,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 业界相关人士表示:“继起亚去年成功实现中国业务扭亏为盈后,现代汽车也有望在今年迎来转折点。面对困境,现代汽车仍坚持深耕中国市场,通过持续的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逐步走出低谷,即将迎来收获期。”
2025-05-20 19:19:46 -
韩国大企业一季度业绩整体回暖 半导体行业领涨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于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在已提交季度报告的韩国500大企业中,有342家纳入统计。上述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利润60.9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57亿元),同比增长17.1%;销售额为814.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8%。 从各大企业表现来看,半导体双雄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盈利表现尤为亮眼。SK海力士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7.44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5万亿韩元,位居所有企业之首;三星电子紧随其后,录得6.69万亿韩元的营业利润。 此外,韩国电力公社(3.75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63万亿韩元)、起亚(3.01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28万亿韩元)、LG电子(1.26万亿韩元)、韩华(1.07万亿韩元)、韩国天然气公社(0.83万亿韩元)以及三星火灾(0.79万亿韩元)等企业也跻身营业利润前列。 在出现亏损的企业中,三星SDI一季度录得4341亿韩元的营业亏损,规模最大。L&F(1403亿韩元)、乐天化学(1266亿韩元)、SK能源(1261亿韩元)等也出现较大亏损。 从营业利润的同比增幅来看,SK海力士最大,其次为韩国电力公社(2.45万亿韩元)、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1.56万亿韩元)、韩华(8368亿韩元)和韩华航空航天(5233亿韩元)等。 相较之下,三星SDI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015亿韩元,降幅位居首位;SK能源(-4998亿韩元)、S-OIL(-4756亿韩元)及SK(-4302亿韩元)紧随其后。在营业利润下滑的前十家企业中,有五家来自石油化工行业,显示该领域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面临需求疲软和炼油利润收缩的双重压力。
2025-05-17 00:21:44 -
SK海力士时隔六年重返大企业经营评价榜首 三星电子连续两年第二
凭借高带宽存储器(HBM)业务的强劲增长,SK海力士在韩国500强企业经营评估中力压三星电子和现代汽车,荣膺年度最佳企业。 韩国企业数据研究所CEO SCORE对500强非金融企业中提交业务报告的268家进行评估,并于14日公开结果显示,SK海力士以622.9分(满分800分)时隔6年再次夺冠。此排名分别从高速成长、投资、全球竞争力等八个维度进行评分。去年SK海力士凭借HBM营收增长创下历史最高业绩,并在高速成长、投资、稳健经营等方面获得高度评价。 三星电子以596分连续两年位列第二。三星生物凭借在投资、全球竞争力、稳健经营方面的出色表现,从去年的第五名跃升至第三名,得分为590分。起亚汽车以572.7分蝉联第四。反观去年排在首位的现代汽车,今年以559.5分跌至第五。尽管现代汽车2023年业绩较前年大幅增长,但去年增幅有所下降,导致排名有所下滑。 从各评估维度来看,在高速成长方面,年度营收超过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的企业中,SK海力士、 现代商船、韩华海洋、高丽亚铅、韩华宇航等被评为优秀企业。与此同时,年度营收低于10万亿韩元的中型企业中,韩华能源、三养食品、重山风力、魁匠团、塞尔群表现优异。 在投资方面,三星电子、三星生物、LG化学、现代汽车和SK海力士被评为最优秀企业。三星电子去年的设备投资为53.7416万亿韩元,研发投资为35.0215万亿韩元,既投资总额高达88.7631万亿韩元,在所有调查企业中投资总额最多,相当于排名第二的SK海力士(21.6170万亿韩元)的4.1倍。 在全球竞争力领域,以全球第一企业为基准比较营收占比等指标后,三星生物、起亚、现代汽车、塞尔群和现代商船入选优秀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生物的营收仅为中国最大且为全球前十的制药企业——国药集团的4.1%,但营业利润率高出其26.2个百分点。同时,起亚的营收是大众汽车的22.4%,但营业利润率则高出其5.9个百分点。 在治理结构透明度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 韩烟人参、Kakao、三星物产、三星电子和柳韩洋行入选优秀企业。在稳健经营方面,魁匠团、好丽友、起亚、韩泰轮胎、现代商船被评为表现优秀企业。 在就业创造方面,现代凯菲克、S-OIL、科丝美诗,Hanil Cement、SJG世宗表现突出。在性别平等层面,韩世实业、永元贸易、三养食品、HD现代化学、三星生物获得好评。 此外,在社会贡献与环境保护方面,HD现代建设机械、SK化学、韩一水泥、HD现代化学、LS电缆被评为优秀企业。
2025-05-15 01:39:36 -
中美关税博弈成利好 韩国电池三巨头转攻美国储能市场
在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与SK On正在逐渐把业务重点转向美国储能系统(ESS)市场,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出路。三家企业通过改造电动汽车电池产线并拓展供应链,提升ESS业务营收。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ESS电池加征高额关税,韩国厂商有望借此获得反向利好。 据电池行业8日消息,LG新能源计划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密歇根州霍兰工厂投产磷酸铁锂(LFP)ESS电池。为此,公司把部分电动汽车电池产线改为ESS专用,并暂停原本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建计划,从而把美国本地的ESS电池量产时间提前约一年。 LG新能源方面称,霍兰工厂量产的LFP电池容量为现有短电芯的三倍,能量密度提升20%以上,具备更强的性能与价格竞争力。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的发展下,ESS市场正在快速增长。SNE Research预测,北美ESS市场规模或从今年的约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 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产LFP ESS电池征收高达155.9%的关税,明年计划升至173.4%,导致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削弱,韩国企业受益明显。LG新能源表示,目前计划借助有利关税与投资抵税政策(ITC),在美扩大订单并提升竞争力。 三星SDI正在评估在美设立ESS电池本地生产基地的可能性。公司指出,目前ESS电池主要出口至美国市场,易受关税影响,因此正在与客户积极协商。近期,三星SDI与美国NextEra Energy签订约437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68亿元)的ESS供货合同。主力产品为整合型Samsung Battery Box(SBB),便于运输与安装,可即插即用接入电网。 SK On则考虑把美国佐治亚州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部分闲置产线转为ESS用LFP电池产线。去年9月,SK On与美国能源企业IHI Terrasun Solutions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供应ESS电池。IHI在SK On电池基础上集成变压器与软件,制造整机产品销往北美。SK On方面表示,目前正在与美国客户就订单展开积极协商,并在LFP电池方面强化材料与工艺技术,以改善续航与低温性能。 LG新能源电网用集装箱式ESS产品【图片来源 LG新能源】
2025-05-08 23:49:23 -
韩国4月CPI同比上涨2.1% 涨幅连续四个月超2%
韩国统计厅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116.38(2020年=100),同比上涨2.1%,已连续四个月保持2%以上增速。 加工食品和餐饮价格及核心物价指数上涨成为主要推动因素。 韩国物价涨幅自去年9月至12月期间维持在1%区间,但今年1月升至2.2%后,目前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在2%区间。 数据显示,农畜水产品以水产品和畜产品为中心整体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4.8%,创下自2022年7月(6.1%)以来33个月内的最大涨幅。水产品价格上涨6.4%,创下自2023年3月(7.4%)以来25个月内的最大涨幅。 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创下2023年12月(4.2%)以来16个月内的最大涨幅。受去年底高汇率影响,加工食品价格涨幅在滞后效应下持续扩大,进口原材料成本上涨成为主要原因。 食品行业则以此前高汇率与高油价为由,纷纷上调出厂价格,进一步推高整体物价水平。 能源方面,受上月国际油价下降影响,韩国4月石油类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7%,转为下行趋势。 4月公共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3%,私立大学学费同比上涨5.2%,成为推动公共服务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此外,餐饮价格同比上涨3.2%, 创下自去年3月(3.4%)以来13个月内的最大涨幅。私人服务价格整体同比上涨3.3%。 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计算的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2.1%,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类产品后的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4%。 韩国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李斗元表示:“由于蔬菜、水果及石油类价格的下跌趋势未能反映在核心物价中,导致核心物价指数涨幅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他谨慎预测称:“从物价走势来看,当前的状况预计将维持一段时间。” 反映餐桌物价走势的生鲜食品指数下降1.9%,创下自2022年3月(-2.1%)以来最大跌幅。由购买频率高、支出比重大的144个商品组成的生活物价指数上涨率为2.4%,与上月持平。 韩国企划财政部物价政策科长林惠英(音)表示,关于美国关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虽有调查显示山火对苹果、桃子等农作物造成损害,但根据最近的调查,其生长情况尚为良好。 政府表示将密切监控农畜水产品、石油类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主要商品供需及价格波动、流通情况,必要时将迅速制定应对方案。 6日,首尔一家大型超市内,顾客正在收银台前结账。 【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3 02:58:18 -
电动汽车陷市场鸿沟 关税博弈下储能成韩国电池曙光
在复杂的市场地形中,韩国电池产业正在面临生存与转型的十字路口。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经历鸿沟期(Chasm),电池需求增速持续放缓,加上关税、补贴和环保法规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整个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美对立加剧,中国电池企业主导的北美储能系统(ESS)市场出现裂缝,韩国企业或迎来一线生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对中国提高关税至145%,同时对70多个国家的对等关税暂缓90天实施。早在3月,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针对中国电池的《外国敌对电池依赖脱钩法案》,该法案2028年10月起生效。届时,美国国土安全部资金不得用于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海辰储能六家中国主要电池企业产品。 如果美国对中国电池加征关税,限制进入ESS市场,韩国电池厂商则会迎来重大转机。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去年北美ESS电池需求达78GWh,其中约87%为中国产品,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从今年的97GWh增至2030年的179GWh。这与陷入鸿沟的电动汽车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增长率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3年的38.8%,2024年为26.8%,今年预计断崖式跌至14.3%。 更严重的问题是,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的主要客户北美与欧洲的车企销量正在下降,而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却在激增,这对韩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造成直接冲击。今年1至2月,包括比亚迪(80.6%)、奇瑞(248%)和小鹏(328.6%)等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销售同比增长显著。反观特斯拉(-14%)出现负增长,现代(15.9%)、宝马(9.7%)、奔驰(1.7%)仅为小幅增长。 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势增长预计持续至年底,韩国三大电池厂商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则会跌至17%,不计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会降至41.8%。在此背景下,SNE Research副社长吴益焕强调ESS的重要之处称,如果中国电池退出北美市场,能大规模供应ESS电池的国家唯有韩国,应该瞄准全球ESS市场中已经固定的方形磷酸铁锂(LFP)电池。 当前电池企业的“摇钱树”是ESS,但支撑行业长期发展的电动汽车也不容忽视,企业必须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取得战略平衡。在电动汽车领域,中韩之间的技术竞争也愈发激烈。韩国主攻高能量密度电池,面向高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专注技术深耕;中国则以高性价比电池为武器,聚焦经济型乘用车、商用车和区域物流车,呈现用途分化趋势。 目前,电动汽车依旧占据全球电池总需求的70%至80%,市场短期受阻,但长期趋势向上。SNE Research预测,截至203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或达6700万辆,年均增长13%。同期电动汽车电池需求预计增至4144GWh,年均增长15%。 值得关注的是,2029年起北美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吴益焕指出,中国市场预计在2027年前保持年均18%的显著增长,但在2029年市场渗透率达到80%后,增长率则会降至2%至3%。届时,北美和欧洲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短期内储能市场是电池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从技术积累与全球布局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电池还是不可动摇的核心阵地。未来的竞争不仅围绕产能与成本,更聚焦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电池企业要想在全球舞台稳住阵脚,必须同时在“ESS的现实”与“电动化的未来”之间精准拿捏,打造双轮驱动的战略格局。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4-18 20: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