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薪资’新闻 17个
-
韩国"银发创业潮"涌现 高负债低收益隐忧浮现
韩国银行(央行)于18日发布的《高龄个体工商户增加的原因及应对方案》报告显示,出生于1964至1974年的第二波婴儿潮一代共954万人,正式步入退休阶段。 据报告,2023年韩国个体工商户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3.2%,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8个成员国中位列第七。除墨西哥外,个体工商户占比高于韩国的国家普遍经济规模较小。报告指出,发达国家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大规模发展,能够创造更多元化的薪资就业岗位,因此个体工商户占比相对较低。而韩国在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个体工商户在就业结构中的占比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2000至2014年期间,个体工商户占就业人口比例年均下降0.4个百分点,而2015至2024年期间,这一降幅放缓至年均0.23个百分点。报告分析,随着第一波婴儿潮一代(1955至1963年出生者)陆续退休,60岁以上高龄个体工商户数量从2015年的142万人大幅增至2024年的210万人。鉴于面向退休人员的常规就业岗位供给不足,预计第二波婴儿潮一代退休人员中将有相当比例选择从事个体经营。报告预测,截至2032年,60岁以上个体工商户数量将较2015年增加约106万人,达248万人,约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9%。 据悉,高龄个体工商户多数进入住宿餐饮、零售批发、建筑等极为不稳定的行业,导致从业者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盈利能力薄弱、负债率高等多重挑战。数据显示,60岁新晋个体工商户的累计负债率高达140%,为所有年龄层中最高水平。 报告分析认为,高龄人群在退休后选择个体经营的主要原因是相较于依靠养老金生活,他们更倾向于继续从事经济活动。因此,有必要为老年群体创造更加稳定的就业环境。报告建议指出,应通过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来提升行业生产力,同时加强地方中小企业与高龄劳动者之间的就业对接机制建设。
2025-06-18 22:55:55 -
韩企百强企业经济贡献强劲 三星电子居首
18日,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在韩国前500强大企中,面向提交年度业务报告的100家企业进行调查显示,去年受访企业经济贡献总额达1615.178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万亿元),同比(1554.936万亿韩元)增长3.9%。销售总额达2122.4078万亿韩元,同比(1991.7804万亿韩元)增长6.6%。 经济贡献额作为衡量企业综合价值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的整体经济效益。指标涵盖与合作企业的交易金额、员工薪资福利、政府税收缴纳、股东分红派息、债权利息支付以及各类社会公益捐赠等。 在企业经济贡献排名中,三星电子位居榜首,达157.537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连续两年保持领先地位。三星电子在百强企业总经济贡献额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9.5%提升至2024年的9.8%,增长0.3个百分点。现代汽车与起亚汽车分别以115.2187万亿韩元和86.589万亿韩元的贡献额位列第二和第三位。两家汽车制造商的合计经济贡献额达201.8077万亿韩元,超出三星电子44.2701万亿韩元。 LG电子以74.24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第四,其次依次为现代摩比斯(52.1965万亿韩元)、GS加德士(45.6535万亿韩元)、SK新能源(41.2588万亿韩元)、浦项制铁(38.8121万亿韩元)、三星物产(38.4301万亿韩元)以及LG化学(37.888万亿韩元),跻身经济贡献十强企业榜单。 从增幅来看,起亚汽车以12.7023万亿韩元的增长表现最为突出。SK海力士(10.6596万亿韩元)、三星电子(10.3666万亿韩元)、现代建设(3.947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8289万亿韩元)、LG显示(3.4906万亿韩元)、LG电子(2.4443万亿韩元)等紧随其后。反之,,部分企业的经济贡献额出现下滑,LG新能源(-7.5751万亿韩元),LG化学(-6.1728万亿韩元)、三星SDI(5.294万亿韩元)、现代摩比斯(3.2061万亿韩元)、现代制铁(2.1495万亿韩元)等均有所减少。 按行业划分,IT电气电子行业以370.241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各行业之首。其次为石油化学(312.5068万亿韩元)、汽车及零部件(303.5398万亿韩元)、建筑建材(123.3809万亿韩元)、造船(87.699万亿韩元)、钢铁(69.2186万亿韩元)、流通(68.583万亿韩元)等。尽管多数行业的经济贡献额保持增长态势,石油化学和流通两大行业却呈下降趋势。
2025-06-18 18:47:12 -
韩国内需持续低迷 人口危机成经济负增长催化剂
随着经济持续放缓,韩国内需疲软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出生率走低和人口老龄化等结构因素正在加剧消费低迷,令韩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韩国统计厅25日数据,3月零售销售环比下降0.3%,服务业生产减少0.3%,设备投资下降0.9%。韩国银行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私人消费环比下滑0.1%,设备投资与建筑投资则分别下降2.1%和3.2%。业内普遍认为,高利率与高物价造成的消费信心萎缩,以及全球不确定性增加,是当前内需疲软的直接原因。 另有分析指出,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在发展成为更深层次的“结构桎梏”。韩国人口总数自2020年达到5183万人后已连续三年减少,2023年降至5133万人。与此同时,65岁以上人口占比迅速上升,从2020年的16.4%升至去年的20%以上,正式迈入“超级老龄社会”。 人口减少不仅象征消费主力的减少,还导致消费倾向整体下降。随着劳动人口减少、老龄人口占比提高,消费能力受到长期抑制。韩国企划财政部已启动相关分析,拟厘清人口与经济之间的深层关系,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据统计厅未来人口推算,截至2030年韩国人口或降至5131万人,2072年锐减至3622万人。其中,生产年龄人口(15至64岁)预计从2019年的3763万人减至2040年的3230万人;高龄人口占比从2025年的20.3%激增至2050年的40.1%。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指出,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正在双重压缩韩国的潜在增长率。2025至2030年间的潜在增长率预计降至1.5%,2031至2040年为0.7%,2041至2050年进一步低至0.1%。悲观情形下,2040年代可能出现经济负增长。 韩国银行也预测,受人口老龄化影响,2020至2035年间韩国家庭年均消费或下降0.7%。此外,民众普遍为长寿作准备,倾向减少当前消费来增加储蓄,这种“跨期替代效应”进一步抑制消费活力。在这种结构压力下,经济景气回升也难以实现内需复苏。 专家指出,单靠财政支出难以继续有效刺激消费,并呼吁通过劳动改革延长退休年龄,提升老年群体的收入与消费能力。加图立大学经济学教授梁俊皙指出:“如果能延长工作年限并改善薪资结构,扩大高龄人群就业与收入来源,才能缓解内需长期萎缩的局面。”
2025-05-25 23:50:29 -
韩国最低时薪再引争议 餐饮行业经营四面楚歌
在决定明年最低时薪的最低薪资委员会启动正式讨论后,韩国餐饮业和劳动者之间的意见分歧逐渐显现。商界主张,上调人力成本将进一步加重小商贩和个体户的经营负担,因此希望维持最低时薪不变或尽量压低涨幅。劳动者则表示,过去两年薪资涨幅较低,而物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有必要大幅上调最低时薪。 最低薪资委员会上月22日召开关于明年最低时薪的首次会议,并计划在5月中旬进行实地调研后,本月27日再次召开全体会议。该委员会由劳动者、雇主和公益委员各9人组成,是一个负责审议和决定最低时薪的劳资政三方社会对话机构。 目前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涨幅上。首次全体会议上,双方立场已明显对立。担任劳动者委员的韩国劳总事务总管柳其涉(音)指出,尹锡悦政府执政两年期间最低时薪涨幅仅为2.5%和1.7%,由此造成的损失最终由低收入弱势群体承担。 最低时薪是否上涨,直接影响到人力成本比重最高的餐饮业的生死存亡,对业界而言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对于营业收入恢复缓慢的小规模个体经营者来说,一旦最低时薪上调成为现实,裁员或缩短营业时间等措施将难以避免。 目前餐饮行业处境艰难。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导致运营费用剧增,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随着餐饮物价攀升,“YONO”(You Only Need One,即只买必需品)消费趋势蔓延,餐饮业的整体需求也在大幅萎缩。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连续5个月内餐饮门店的停业数量超过新开店铺。2025年第一季度餐饮门店停业率达到2.85%,为近六年来最高,开业率为2.49%,创下历史最低值。 经济低迷、消费趋势变化以及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叠加,令餐饮行业持续承压,消费者支出意愿减弱。收入锐减的餐饮业正通过停业或人员调整等手段积极应对当前困境。尤其是以维持生计为目的的小本商户,现金流吃紧,经营愈发艰难。部分无力承担高额人力成本的小型业主表示已难以支付最低工资,正在面临违法或被迫停业的两难局面。 一位餐饮业界人士表示:“如果最低时薪真的能发挥其原本的作用当然很好,但对我们这样的小业主来说,它反而成了威胁生存的利刃。现在连这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如果继续上调最低时薪标准,不仅要担心罚款,还可能被举报。” 为应对招工难和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餐饮业正在加快引进自助点餐机和送餐机器人等“餐饮科技”。在最低时薪即将上调、原材料价格也不断上涨、经营条件紧张的背景下,额外雇佣兼职员工也成为沉重负担。 与雇佣人工相比,使用机器人和自助设备的成本明显要低。今年最低时薪为1.00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1元),按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日薪则为8.024万韩元,月薪约为209.627万韩元。引入“餐饮科技”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提升工作效率、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并确保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如果明年最低时薪继续上调,相关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加速。 餐饮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引进自助点餐机主要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但现在更多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他补充说:“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实际上,在后台协助工作的机器人已经悄然成为行业日常。”
2025-05-13 19:32:23 -
【AI NEWS】 韩国"多金"上班族大增 80万上班族年均额外收入超2000万韩元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上班族中,年均额外收入超过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13万元)的人数已突破80万人。 隶属于国会保健福利委员会的祖国革新党议员金宣旼日前从国民健康保险公团获取的《近3年间各年度健康保险加入者及保险费征收现状》资料显示,以每月缴纳的健康保险费用为基准,2024年,韩国上班族中通过利息、分红、租赁等非薪资方式赚取额外收入超过2000万韩元的人数达到了80.4951万人,占全体上班族(1988.3677万)的4%,凸显出韩国高收入上班族群体相对较多。 根据韩国《健康保险法》第69条及71条规定,自2011年起,拥有额外收入的上班族在每月缴纳健康保险费的基础上,还需额外缴纳月薪外保险费。此前,月均额外收入好过7200万韩元才需缴纳相关保险费,但随后于2018年调整至3400万韩元,2022年更是进一步下调至2000万韩元,征收标准呈现出收紧的趋势。据统计,这些拥有额外收入的高收入上班族,平均每月需追加负担约15.2万韩元的额外保险费。
2025-05-12 23:10:55 -
韩国免税行业现反弹迹象 结构性复苏仍需时日
在大幅削减成本的基础上,韩国免税行业近期开始显现业绩回暖迹象。随着市内免税店陆续关闭,行业竞争趋缓的效应亦有望逐步显现。然而,业界普遍认为,高汇率与消费低迷等不利因素仍未缓解,行业要实现根本性复苏,仍有赖于系统性对策的持续推进。 根据流通业界7日消息,乐天免税店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将实现营业利润转正。该公司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持续亏损,若本季度如预期实现盈利,将是七个季度以来的首次扭亏。 业界分析指出,乐天免税店业绩改善的关键,主要得益于切断“代购”渠道所带来的成本压缩效应。过去,代购渠道在大批量采购中可获得商品售价30%至40%的佣金,交易终止后,相关费用大幅减少,直接推动了营业利润的回升。 除去渠道佣金大幅压缩外,自去年6月起实施的自愿离职计划、高管薪资下调等一系列人力与组织架构调整,也为业绩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悉,受代购交易中断的影响,乐天免税店第一季度销售额预计将同比锐减至一半水平。 在乐天免税店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新罗、新世界、现代等主要免税企业也在同步推进相似的改革措施。新世界免税店自去年11月起首次启动自愿离职计划,并将包括代表理事柳信烈在内的7至8名高管薪资下调20%;今年1月,公司还关闭了釜山市区门店。 现代免税店则于上月启动了自愿离职计划,并计划于7月前关闭首尔东大门店,同时将三成洞贸易中心店从三层缩减为两层,以期进一步优化运营结构。 此外,随着出境游需求回暖,仁川国际机场免税店的销售额也在逐步恢复。加之近期中国方面释放出放宽限韩令的信号,业界对下半年中国团体游客的回流充满期待。尽管如此,多数业内人士仍认为,免税行业要实现全面反弹,仍需时间。 根据韩国免税店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免税店人均消费金额为45.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376元),尚未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的47.9万韩元水平。与此同时,新罗、新世界、现代等企业也面临仁川机场高额租金的重压。由于仁川机场的免税租金与旅客人数挂钩,尽管入境旅客大幅增加,实际进入免税店并产生消费的顾客数量却未同步上升,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对此,三星证券研究员白在胜(音)与林智英(音)指出:“尽管入境旅客数量持续增长,但免税店实际顾客的恢复速度较慢,表明其在流通市场中的竞争力仍然不足。要实现行业的真正反弹,仍需要更多时间和深度转型。” 4日,仁川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免税区挤满了旅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7 22:31:34 -
韩国大企男女薪资差距持续缩小 结构性不平等问题仍突出
在过马路的上班族【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大企女性平均年薪超过男性的70%水平。大企性别薪酬差距呈持续改善态势,但结构性不平等问题依然显著。 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韩国500强企业进行调查,并于22日发布的结果显示,以2024年为基准,韩国大企女性员工平均年薪达740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7.9万元),达到男性平均年薪(1.0561亿韩元)的70.1%水平。较2023年的68.6%提升1.5个百分点,较两年前的66.9%提升3.2个百分点,显示出性别薪资差距呈持续缩小趋势。 然而,从平均在职年限来看,性别薪资差距仍然显著。女性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为9.2年,为男性(11.9年)的77.3%水平。但在薪酬方面,女性仅达到了男性的70.1%,反映出女性在高层职位中的代表性仍不足。Leaders Index分析称,在韩国大企中,女性员工占比仅为26.4%,且多集中于中低层岗位,这一结构性因素直接制约了女性整体薪资水平的提升。 从行业细分来看,贸易、证券、保险、运输和银行等领域的性别不平等尤为突出。 在贸易行业,女性员工平均在职年限11.3年,高于男性的10.1年,但平均年薪仅为7000万韩元,不及男性(1.151亿韩元)的60.8%;在证券行业,女性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10.8年)略高于男性(10.3年),但平均年薪为9900万韩元,仅为男性(1.52亿韩元)的65%水平;在保险业中,男女平均在职年限基本持平,分别为13年和13.1年,但女性的平均年薪为8800万韩元,为男性(1.31亿韩元)的67.5%水平;运输行业中,女性平均在职9.5年,略低于男性(10.2年),但平均年薪为6400万韩元,为男性(9700万韩元)的66.2%水平;银行业方面,男性与女性的平均在职年限分别为15.4年与14.5年,男性平均年薪为1.28亿韩元,仍比女性(9700万韩元)高出24.5%。显示出在女性职业稳定性与男性相当甚至更优的情况下,薪资差距仍然显著。 Leaders Index指出,当前韩国大企在薪酬公平性方面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深层次的结构性不平等问题亟待解决。研究显示,大企在职位晋升及薪资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系统性性别差异,特别是在高管层级的代表性方面,男性仍占据绝对优势。要实现真正的职场性别平等,企业需要从根本上优化人才选拔与晋升机制,建立更加透明、公平的职业发展体系,同时加强对女性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从而推动职场生态的实质性改善。
2025-04-22 23:01:21 -
韩国半数中小贸易企业有意招聘外籍白领 签证制度成最大障碍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面向全国659家中小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6日发布《贸易行业海外营销外籍人力利用现状与课题》报告显示,49.5%的受访企业在未来三年内计划招聘外籍白领职员应对海外市场扩张需求,但当前的签证制度成为限制外籍人才引进并加剧人力短缺的主要障碍。 调查显示,目前已有27%的受访企业有过聘用外籍人员担任白领岗位的经验。在对外籍职员的满意度方面,受访企业在满分5分中给出3.8分,折算百分制为76分。年薪方面,42.5%的受访企业外籍职员起薪2500万至3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8万至15.4万元),30.5%为3000万至3500万韩元,与普通中小企业新人员工薪资水平相近。 关于招聘外籍白领职员的原因,39.4%的受访企业目的在于分析海外市场,其后依次为外语能力(20.6%)和海外人脉资源(19.3%),即海外营销相关能力是主要考量因素,占比高达79.2%。以节省人力成本为目的的受访企业仅占12.7%。 实际上,韩国现行的专业人力签证(E-7-1)制度是目前企业引进外籍职员的最大瓶颈。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人手短缺而有意聘用外国人,但E-7-1签证的申请条件过于苛刻,导致目前仅18.5%的外籍白领职员持有该签证。 E-7-1签证适用包括海外销售人员、翻译人员等白领岗位在内的各种职业,并涵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申请人需满足前一年国民总收入(GNI)80%的工资条件,约为年薪3996万韩元,远高于大多数外籍白领职员和中小企业新人员工的平均工资。 报告建议称,应该把外籍白领职员划分为准专业人力签证(E-7-2)类别,并降低工资标准。如果归类为准专业人力,仅需满足年度最低工资以上的条件,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与此同时,高管级别的管理职位继续保留在E-7-1签证范围内,并维持严格的工资标准,避免对本国国民就业造成冲击。 韩国贸易协会研究委员金花星(音)指出,中小出口企业在海外营销人才招聘方面面临巨大困难,未来外籍人力需求还会持续增加,如果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改善签证制度,降低薪资门槛,则能有效缓解贸易行业的人力短缺问题,并提升整体竞争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4-16 19:43:48 -
韩国大企应届生薪资领跑亚洲 全球竞争力几何?
【图片提供 网络】 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在韩国属于超高水准,那么在全球是否也处于较高水平呢?从全球范围来看,韩国大企起薪水平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但相较于美国和英国较低。 近日,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发布的《韩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初薪分析》报告显示,韩国30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不含奖金等额外薪资)达500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7万元),包含额外薪资后的平均年薪达5302万韩元,显著高于韩国全体企业平均起薪3675万韩元。 从国际比较来看,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韩国大企应届毕业生起薪达5.7568万美元,较日本同类型企业高出57.9%。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方面,韩国较日本领先26.5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薪酬竞争力。 韩国头部企业的薪酬水平更为突出。韩国金融监督院和主要就业门户网站数据显示,以税前标准计算,韩国十大企业集团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均突破5000万韩元。其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达6900万至7000万韩元,现代汽车、LG电子、起亚等企业均在5500万至7000万韩元区间。尽管受企业业绩和经济环境影响,大企新员工年薪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维持在5000万至7000万韩元之间。以去年为基准,韩国整体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首次突破5000万韩元大关,较中小企业3200万韩元的起薪水平高出35%,凸显出韩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薪酬差距。 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普通大企为基准,美国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为5.1万美元,德国5万美元,法国3.3万美元,加拿大4.2万美元,英国4.5万美元,澳大利亚3.6万美元,新加坡3万美元,日本2.8万美元。韩国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超过法国,略低于美国和德国。综合考虑各国生活成本、税收政策及福利待遇等因素,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已跻身全球前列,展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自2020年以来,韩国大型企业年薪水平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主要受包括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各行业人才争夺战加剧、IT及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劳动市场结构性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此外,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者)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视程度提升,也成为推动企业薪酬改革的重要因素。 薪酬体系方面,绩效导向的奖金制度与多元化福利政策正成为新趋势。除传统薪资外,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住房补贴等新型福利待遇日益受到重视。调查显示,新一代求职者在择业时,不仅关注薪酬水平,同时更看重长期职业发展空间和企业社会价值等综合因素。 根据大学生调研机构VinuLabs Insight日前发布的《2024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在对500名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70.2%的受访者将"薪资水平"列为首要考虑因素,其次分别为“岗位匹配度”(52.6%)、“企业文化”(33.6%)和“工作地点”(30.2%)等。 在企业偏好方面,三星电子以8.1%的支持率位居榜首,其次依次为Naver(7.2%)、Kakao(5.5%)、现代汽车(4.7%)、希杰娱乐(3.3%)、爱茉莉太平洋(3.2%)、希杰第一制糖(3%)、大韩航空(2.9%)、SK海力士(2.5%)、LG电子(2%)等知名企业。选择理由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39.7%)和“企业荣誉感”(24.4%)占比最高。 就业类型选择上,29.5%的毕业生倾向大型企业,政府机构(17.9%)和国有企业(16.1%)分列二三位。与2021年相比,毕业生对体制内单位的偏好有所下降,而对大型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据悉,《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佳职场”榜单显示,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场格局呈现新变化。三星电子虽从连续四年的榜首位置降至第三,落后于微软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但仍领跑亚洲企业。同时,包括三星电子在内,KB金融集团(第11位),新韩金融集团(第92位)、起亚(第108位)、IBK企业银行(第123位)、现代汽车(第137位)、NAVER(第148位)、SK集团(第153位)、LG(第171位)等24家韩国企业上榜。
2025-03-28 19:53:22 -
韩国青年平均"躺平"22.7个月 七成感到不安
11日,韩国雇佣信息院在首尔中区职业能力审查评价院召开2025年度青年雇佣论坛第一次会议,会上发布一项面向3189名拥有一年以上“躺平”经历青年的实态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平均“躺平”时长为22.7个月,其中约11%休息4年以上,首都地区大学毕业生与非首都地区大学毕业生“躺平”比例差异并不大。 从受访青年的上一份工作来看,制造业(14%)、餐饮住宿业(12.1%)等小型企业和个体商户占比最高,达42.2%。工作经验越少、失业时间越长,以及曾经从事低薪资、低技能、不稳定工作的青年,更容易持续处于“躺平”状态。 受访青年选择“躺平”的最主要原因为缺乏合适的工作岗位,占比38.1%(多选),其后依次为接受教育与自我提升(35%)、职业倦怠(27.7%)和心理及精神问题(25%)。调查还显示,77.2%的受访青年认为“躺平”状态令人不安。 随着“躺平”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青年认为这是一段“煎熬期”而非“充电期”,并逐渐丧失求职意愿。同时,也有84.6%的受访青年认为工作对人生非常重要,57.3%相信未来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对于希望政府提供的就业支援,受访青年更倾向于职业教育与培训(59.3%)和就业推荐与信息提供(54.7%),生活补助(50.6%)相对次要。 韩国劳动研究院指出,首都地区与非首都地区的青年就业差距正在加剧“躺平”现象。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首都地区青年就业集中度明显上升。受庆南造船业等制造业衰退及首都地区知识型产业崛起的影响,2020年首都地区与非首都地区的就业差距扩大至31.7%。 近年来,青年就业逐渐向首都地区知识型产业和线下服务业集中,而曾经从事上述行业的青年也成为“躺平”群体的主要构成。此外,首都地区青年的平均工资也更高,自2016年以来,首都地区与非首都地区的工资差距已超过7%。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该扩大面向青年群体的心理咨询支援,尽早介入,防止“躺平”状态长期化。韩国政府计划通过全国120所大学就业中心全面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服务需求,对(预)毕业生提供更早期、更全面的就业支援。 研究表明,毕业后4个月以上未就业的青年更容易进入“躺平”状态,政府计划为这一群体提供就业体验、职业培训及国民就业支援制度等综合援助。韩国雇佣劳动部雇佣政策室长李政翰表示,根据本次青年就业论坛的调查结果,政府会优化相关政策,帮助青年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在劳动力市场中稳定就业。 上月14日,在首尔麻浦区首尔西部雇佣福祉中心,一名青年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1 23:47:07
-
韩国"银发创业潮"涌现 高负债低收益隐忧浮现
韩国银行(央行)于18日发布的《高龄个体工商户增加的原因及应对方案》报告显示,出生于1964至1974年的第二波婴儿潮一代共954万人,正式步入退休阶段。 据报告,2023年韩国个体工商户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3.2%,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8个成员国中位列第七。除墨西哥外,个体工商户占比高于韩国的国家普遍经济规模较小。报告指出,发达国家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大规模发展,能够创造更多元化的薪资就业岗位,因此个体工商户占比相对较低。而韩国在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个体工商户在就业结构中的占比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2000至2014年期间,个体工商户占就业人口比例年均下降0.4个百分点,而2015至2024年期间,这一降幅放缓至年均0.23个百分点。报告分析,随着第一波婴儿潮一代(1955至1963年出生者)陆续退休,60岁以上高龄个体工商户数量从2015年的142万人大幅增至2024年的210万人。鉴于面向退休人员的常规就业岗位供给不足,预计第二波婴儿潮一代退休人员中将有相当比例选择从事个体经营。报告预测,截至2032年,60岁以上个体工商户数量将较2015年增加约106万人,达248万人,约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9%。 据悉,高龄个体工商户多数进入住宿餐饮、零售批发、建筑等极为不稳定的行业,导致从业者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盈利能力薄弱、负债率高等多重挑战。数据显示,60岁新晋个体工商户的累计负债率高达140%,为所有年龄层中最高水平。 报告分析认为,高龄人群在退休后选择个体经营的主要原因是相较于依靠养老金生活,他们更倾向于继续从事经济活动。因此,有必要为老年群体创造更加稳定的就业环境。报告建议指出,应通过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来提升行业生产力,同时加强地方中小企业与高龄劳动者之间的就业对接机制建设。
2025-06-18 22:55:55 -
韩企百强企业经济贡献强劲 三星电子居首
18日,企业数据研究机构CEO Score在韩国前500强大企中,面向提交年度业务报告的100家企业进行调查显示,去年受访企业经济贡献总额达1615.178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万亿元),同比(1554.936万亿韩元)增长3.9%。销售总额达2122.4078万亿韩元,同比(1991.7804万亿韩元)增长6.6%。 经济贡献额作为衡量企业综合价值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的整体经济效益。指标涵盖与合作企业的交易金额、员工薪资福利、政府税收缴纳、股东分红派息、债权利息支付以及各类社会公益捐赠等。 在企业经济贡献排名中,三星电子位居榜首,达157.5376万亿韩元,同比增长7%,连续两年保持领先地位。三星电子在百强企业总经济贡献额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9.5%提升至2024年的9.8%,增长0.3个百分点。现代汽车与起亚汽车分别以115.2187万亿韩元和86.589万亿韩元的贡献额位列第二和第三位。两家汽车制造商的合计经济贡献额达201.8077万亿韩元,超出三星电子44.2701万亿韩元。 LG电子以74.24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第四,其次依次为现代摩比斯(52.1965万亿韩元)、GS加德士(45.6535万亿韩元)、SK新能源(41.2588万亿韩元)、浦项制铁(38.8121万亿韩元)、三星物产(38.4301万亿韩元)以及LG化学(37.888万亿韩元),跻身经济贡献十强企业榜单。 从增幅来看,起亚汽车以12.7023万亿韩元的增长表现最为突出。SK海力士(10.6596万亿韩元)、三星电子(10.3666万亿韩元)、现代建设(3.947万亿韩元)、现代汽车(3.8289万亿韩元)、LG显示(3.4906万亿韩元)、LG电子(2.4443万亿韩元)等紧随其后。反之,,部分企业的经济贡献额出现下滑,LG新能源(-7.5751万亿韩元),LG化学(-6.1728万亿韩元)、三星SDI(5.294万亿韩元)、现代摩比斯(3.2061万亿韩元)、现代制铁(2.1495万亿韩元)等均有所减少。 按行业划分,IT电气电子行业以370.2414万亿韩元的经济贡献额位居各行业之首。其次为石油化学(312.5068万亿韩元)、汽车及零部件(303.5398万亿韩元)、建筑建材(123.3809万亿韩元)、造船(87.699万亿韩元)、钢铁(69.2186万亿韩元)、流通(68.583万亿韩元)等。尽管多数行业的经济贡献额保持增长态势,石油化学和流通两大行业却呈下降趋势。
2025-06-18 18:47:12 -
韩国内需持续低迷 人口危机成经济负增长催化剂
随着经济持续放缓,韩国内需疲软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出生率走低和人口老龄化等结构因素正在加剧消费低迷,令韩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韩国统计厅25日数据,3月零售销售环比下降0.3%,服务业生产减少0.3%,设备投资下降0.9%。韩国银行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私人消费环比下滑0.1%,设备投资与建筑投资则分别下降2.1%和3.2%。业内普遍认为,高利率与高物价造成的消费信心萎缩,以及全球不确定性增加,是当前内需疲软的直接原因。 另有分析指出,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在发展成为更深层次的“结构桎梏”。韩国人口总数自2020年达到5183万人后已连续三年减少,2023年降至5133万人。与此同时,65岁以上人口占比迅速上升,从2020年的16.4%升至去年的20%以上,正式迈入“超级老龄社会”。 人口减少不仅象征消费主力的减少,还导致消费倾向整体下降。随着劳动人口减少、老龄人口占比提高,消费能力受到长期抑制。韩国企划财政部已启动相关分析,拟厘清人口与经济之间的深层关系,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据统计厅未来人口推算,截至2030年韩国人口或降至5131万人,2072年锐减至3622万人。其中,生产年龄人口(15至64岁)预计从2019年的3763万人减至2040年的3230万人;高龄人口占比从2025年的20.3%激增至2050年的40.1%。 韩国开发研究院(KDI)指出,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正在双重压缩韩国的潜在增长率。2025至2030年间的潜在增长率预计降至1.5%,2031至2040年为0.7%,2041至2050年进一步低至0.1%。悲观情形下,2040年代可能出现经济负增长。 韩国银行也预测,受人口老龄化影响,2020至2035年间韩国家庭年均消费或下降0.7%。此外,民众普遍为长寿作准备,倾向减少当前消费来增加储蓄,这种“跨期替代效应”进一步抑制消费活力。在这种结构压力下,经济景气回升也难以实现内需复苏。 专家指出,单靠财政支出难以继续有效刺激消费,并呼吁通过劳动改革延长退休年龄,提升老年群体的收入与消费能力。加图立大学经济学教授梁俊皙指出:“如果能延长工作年限并改善薪资结构,扩大高龄人群就业与收入来源,才能缓解内需长期萎缩的局面。”
2025-05-25 23:50:29 -
韩国最低时薪再引争议 餐饮行业经营四面楚歌
在决定明年最低时薪的最低薪资委员会启动正式讨论后,韩国餐饮业和劳动者之间的意见分歧逐渐显现。商界主张,上调人力成本将进一步加重小商贩和个体户的经营负担,因此希望维持最低时薪不变或尽量压低涨幅。劳动者则表示,过去两年薪资涨幅较低,而物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有必要大幅上调最低时薪。 最低薪资委员会上月22日召开关于明年最低时薪的首次会议,并计划在5月中旬进行实地调研后,本月27日再次召开全体会议。该委员会由劳动者、雇主和公益委员各9人组成,是一个负责审议和决定最低时薪的劳资政三方社会对话机构。 目前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涨幅上。首次全体会议上,双方立场已明显对立。担任劳动者委员的韩国劳总事务总管柳其涉(音)指出,尹锡悦政府执政两年期间最低时薪涨幅仅为2.5%和1.7%,由此造成的损失最终由低收入弱势群体承担。 最低时薪是否上涨,直接影响到人力成本比重最高的餐饮业的生死存亡,对业界而言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对于营业收入恢复缓慢的小规模个体经营者来说,一旦最低时薪上调成为现实,裁员或缩短营业时间等措施将难以避免。 目前餐饮行业处境艰难。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导致运营费用剧增,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随着餐饮物价攀升,“YONO”(You Only Need One,即只买必需品)消费趋势蔓延,餐饮业的整体需求也在大幅萎缩。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连续5个月内餐饮门店的停业数量超过新开店铺。2025年第一季度餐饮门店停业率达到2.85%,为近六年来最高,开业率为2.49%,创下历史最低值。 经济低迷、消费趋势变化以及政治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叠加,令餐饮行业持续承压,消费者支出意愿减弱。收入锐减的餐饮业正通过停业或人员调整等手段积极应对当前困境。尤其是以维持生计为目的的小本商户,现金流吃紧,经营愈发艰难。部分无力承担高额人力成本的小型业主表示已难以支付最低工资,正在面临违法或被迫停业的两难局面。 一位餐饮业界人士表示:“如果最低时薪真的能发挥其原本的作用当然很好,但对我们这样的小业主来说,它反而成了威胁生存的利刃。现在连这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如果继续上调最低时薪标准,不仅要担心罚款,还可能被举报。” 为应对招工难和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餐饮业正在加快引进自助点餐机和送餐机器人等“餐饮科技”。在最低时薪即将上调、原材料价格也不断上涨、经营条件紧张的背景下,额外雇佣兼职员工也成为沉重负担。 与雇佣人工相比,使用机器人和自助设备的成本明显要低。今年最低时薪为1.00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1元),按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日薪则为8.024万韩元,月薪约为209.627万韩元。引入“餐饮科技”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提升工作效率、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并确保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如果明年最低时薪继续上调,相关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加速。 餐饮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引进自助点餐机主要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但现在更多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他补充说:“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实际上,在后台协助工作的机器人已经悄然成为行业日常。”
2025-05-13 19:32:23 -
【AI NEWS】 韩国"多金"上班族大增 80万上班族年均额外收入超2000万韩元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上班族中,年均额外收入超过2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0.13万元)的人数已突破80万人。 隶属于国会保健福利委员会的祖国革新党议员金宣旼日前从国民健康保险公团获取的《近3年间各年度健康保险加入者及保险费征收现状》资料显示,以每月缴纳的健康保险费用为基准,2024年,韩国上班族中通过利息、分红、租赁等非薪资方式赚取额外收入超过2000万韩元的人数达到了80.4951万人,占全体上班族(1988.3677万)的4%,凸显出韩国高收入上班族群体相对较多。 根据韩国《健康保险法》第69条及71条规定,自2011年起,拥有额外收入的上班族在每月缴纳健康保险费的基础上,还需额外缴纳月薪外保险费。此前,月均额外收入好过7200万韩元才需缴纳相关保险费,但随后于2018年调整至3400万韩元,2022年更是进一步下调至2000万韩元,征收标准呈现出收紧的趋势。据统计,这些拥有额外收入的高收入上班族,平均每月需追加负担约15.2万韩元的额外保险费。
2025-05-12 23:10:55 -
韩国免税行业现反弹迹象 结构性复苏仍需时日
在大幅削减成本的基础上,韩国免税行业近期开始显现业绩回暖迹象。随着市内免税店陆续关闭,行业竞争趋缓的效应亦有望逐步显现。然而,业界普遍认为,高汇率与消费低迷等不利因素仍未缓解,行业要实现根本性复苏,仍有赖于系统性对策的持续推进。 根据流通业界7日消息,乐天免税店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将实现营业利润转正。该公司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持续亏损,若本季度如预期实现盈利,将是七个季度以来的首次扭亏。 业界分析指出,乐天免税店业绩改善的关键,主要得益于切断“代购”渠道所带来的成本压缩效应。过去,代购渠道在大批量采购中可获得商品售价30%至40%的佣金,交易终止后,相关费用大幅减少,直接推动了营业利润的回升。 除去渠道佣金大幅压缩外,自去年6月起实施的自愿离职计划、高管薪资下调等一系列人力与组织架构调整,也为业绩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悉,受代购交易中断的影响,乐天免税店第一季度销售额预计将同比锐减至一半水平。 在乐天免税店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新罗、新世界、现代等主要免税企业也在同步推进相似的改革措施。新世界免税店自去年11月起首次启动自愿离职计划,并将包括代表理事柳信烈在内的7至8名高管薪资下调20%;今年1月,公司还关闭了釜山市区门店。 现代免税店则于上月启动了自愿离职计划,并计划于7月前关闭首尔东大门店,同时将三成洞贸易中心店从三层缩减为两层,以期进一步优化运营结构。 此外,随着出境游需求回暖,仁川国际机场免税店的销售额也在逐步恢复。加之近期中国方面释放出放宽限韩令的信号,业界对下半年中国团体游客的回流充满期待。尽管如此,多数业内人士仍认为,免税行业要实现全面反弹,仍需时间。 根据韩国免税店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免税店人均消费金额为45.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376元),尚未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的47.9万韩元水平。与此同时,新罗、新世界、现代等企业也面临仁川机场高额租金的重压。由于仁川机场的免税租金与旅客人数挂钩,尽管入境旅客大幅增加,实际进入免税店并产生消费的顾客数量却未同步上升,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对此,三星证券研究员白在胜(音)与林智英(音)指出:“尽管入境旅客数量持续增长,但免税店实际顾客的恢复速度较慢,表明其在流通市场中的竞争力仍然不足。要实现行业的真正反弹,仍需要更多时间和深度转型。” 4日,仁川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免税区挤满了旅客。【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7 22:31:34 -
韩国大企男女薪资差距持续缩小 结构性不平等问题仍突出
在过马路的上班族【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大企女性平均年薪超过男性的70%水平。大企性别薪酬差距呈持续改善态势,但结构性不平等问题依然显著。 企业分析研究所Leaders Index对韩国500强企业进行调查,并于22日发布的结果显示,以2024年为基准,韩国大企女性员工平均年薪达740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7.9万元),达到男性平均年薪(1.0561亿韩元)的70.1%水平。较2023年的68.6%提升1.5个百分点,较两年前的66.9%提升3.2个百分点,显示出性别薪资差距呈持续缩小趋势。 然而,从平均在职年限来看,性别薪资差距仍然显著。女性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为9.2年,为男性(11.9年)的77.3%水平。但在薪酬方面,女性仅达到了男性的70.1%,反映出女性在高层职位中的代表性仍不足。Leaders Index分析称,在韩国大企中,女性员工占比仅为26.4%,且多集中于中低层岗位,这一结构性因素直接制约了女性整体薪资水平的提升。 从行业细分来看,贸易、证券、保险、运输和银行等领域的性别不平等尤为突出。 在贸易行业,女性员工平均在职年限11.3年,高于男性的10.1年,但平均年薪仅为7000万韩元,不及男性(1.151亿韩元)的60.8%;在证券行业,女性员工的平均在职年限(10.8年)略高于男性(10.3年),但平均年薪为9900万韩元,仅为男性(1.52亿韩元)的65%水平;在保险业中,男女平均在职年限基本持平,分别为13年和13.1年,但女性的平均年薪为8800万韩元,为男性(1.31亿韩元)的67.5%水平;运输行业中,女性平均在职9.5年,略低于男性(10.2年),但平均年薪为6400万韩元,为男性(9700万韩元)的66.2%水平;银行业方面,男性与女性的平均在职年限分别为15.4年与14.5年,男性平均年薪为1.28亿韩元,仍比女性(9700万韩元)高出24.5%。显示出在女性职业稳定性与男性相当甚至更优的情况下,薪资差距仍然显著。 Leaders Index指出,当前韩国大企在薪酬公平性方面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深层次的结构性不平等问题亟待解决。研究显示,大企在职位晋升及薪资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系统性性别差异,特别是在高管层级的代表性方面,男性仍占据绝对优势。要实现真正的职场性别平等,企业需要从根本上优化人才选拔与晋升机制,建立更加透明、公平的职业发展体系,同时加强对女性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从而推动职场生态的实质性改善。
2025-04-22 23:01:21 -
韩国半数中小贸易企业有意招聘外籍白领 签证制度成最大障碍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面向全国659家中小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6日发布《贸易行业海外营销外籍人力利用现状与课题》报告显示,49.5%的受访企业在未来三年内计划招聘外籍白领职员应对海外市场扩张需求,但当前的签证制度成为限制外籍人才引进并加剧人力短缺的主要障碍。 调查显示,目前已有27%的受访企业有过聘用外籍人员担任白领岗位的经验。在对外籍职员的满意度方面,受访企业在满分5分中给出3.8分,折算百分制为76分。年薪方面,42.5%的受访企业外籍职员起薪2500万至3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8万至15.4万元),30.5%为3000万至3500万韩元,与普通中小企业新人员工薪资水平相近。 关于招聘外籍白领职员的原因,39.4%的受访企业目的在于分析海外市场,其后依次为外语能力(20.6%)和海外人脉资源(19.3%),即海外营销相关能力是主要考量因素,占比高达79.2%。以节省人力成本为目的的受访企业仅占12.7%。 实际上,韩国现行的专业人力签证(E-7-1)制度是目前企业引进外籍职员的最大瓶颈。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人手短缺而有意聘用外国人,但E-7-1签证的申请条件过于苛刻,导致目前仅18.5%的外籍白领职员持有该签证。 E-7-1签证适用包括海外销售人员、翻译人员等白领岗位在内的各种职业,并涵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申请人需满足前一年国民总收入(GNI)80%的工资条件,约为年薪3996万韩元,远高于大多数外籍白领职员和中小企业新人员工的平均工资。 报告建议称,应该把外籍白领职员划分为准专业人力签证(E-7-2)类别,并降低工资标准。如果归类为准专业人力,仅需满足年度最低工资以上的条件,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与此同时,高管级别的管理职位继续保留在E-7-1签证范围内,并维持严格的工资标准,避免对本国国民就业造成冲击。 韩国贸易协会研究委员金花星(音)指出,中小出口企业在海外营销人才招聘方面面临巨大困难,未来外籍人力需求还会持续增加,如果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改善签证制度,降低薪资门槛,则能有效缓解贸易行业的人力短缺问题,并提升整体竞争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4-16 19:43:48 -
韩国大企应届生薪资领跑亚洲 全球竞争力几何?
【图片提供 网络】 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在韩国属于超高水准,那么在全球是否也处于较高水平呢?从全球范围来看,韩国大企起薪水平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但相较于美国和英国较低。 近日,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发布的《韩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初薪分析》报告显示,韩国30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不含奖金等额外薪资)达500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4.7万元),包含额外薪资后的平均年薪达5302万韩元,显著高于韩国全体企业平均起薪3675万韩元。 从国际比较来看,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韩国大企应届毕业生起薪达5.7568万美元,较日本同类型企业高出57.9%。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方面,韩国较日本领先26.5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薪酬竞争力。 韩国头部企业的薪酬水平更为突出。韩国金融监督院和主要就业门户网站数据显示,以税前标准计算,韩国十大企业集团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均突破5000万韩元。其中,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达6900万至7000万韩元,现代汽车、LG电子、起亚等企业均在5500万至7000万韩元区间。尽管受企业业绩和经济环境影响,大企新员工年薪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维持在5000万至7000万韩元之间。以去年为基准,韩国整体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首次突破5000万韩元大关,较中小企业3200万韩元的起薪水平高出35%,凸显出韩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薪酬差距。 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普通大企为基准,美国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为5.1万美元,德国5万美元,法国3.3万美元,加拿大4.2万美元,英国4.5万美元,澳大利亚3.6万美元,新加坡3万美元,日本2.8万美元。韩国大企新员工平均年薪超过法国,略低于美国和德国。综合考虑各国生活成本、税收政策及福利待遇等因素,韩国大型企业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已跻身全球前列,展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自2020年以来,韩国大型企业年薪水平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主要受包括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各行业人才争夺战加剧、IT及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劳动市场结构性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此外,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者)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视程度提升,也成为推动企业薪酬改革的重要因素。 薪酬体系方面,绩效导向的奖金制度与多元化福利政策正成为新趋势。除传统薪资外,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住房补贴等新型福利待遇日益受到重视。调查显示,新一代求职者在择业时,不仅关注薪酬水平,同时更看重长期职业发展空间和企业社会价值等综合因素。 根据大学生调研机构VinuLabs Insight日前发布的《2024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在对500名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70.2%的受访者将"薪资水平"列为首要考虑因素,其次分别为“岗位匹配度”(52.6%)、“企业文化”(33.6%)和“工作地点”(30.2%)等。 在企业偏好方面,三星电子以8.1%的支持率位居榜首,其次依次为Naver(7.2%)、Kakao(5.5%)、现代汽车(4.7%)、希杰娱乐(3.3%)、爱茉莉太平洋(3.2%)、希杰第一制糖(3%)、大韩航空(2.9%)、SK海力士(2.5%)、LG电子(2%)等知名企业。选择理由中,“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39.7%)和“企业荣誉感”(24.4%)占比最高。 就业类型选择上,29.5%的毕业生倾向大型企业,政府机构(17.9%)和国有企业(16.1%)分列二三位。与2021年相比,毕业生对体制内单位的偏好有所下降,而对大型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据悉,《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佳职场”榜单显示,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场格局呈现新变化。三星电子虽从连续四年的榜首位置降至第三,落后于微软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但仍领跑亚洲企业。同时,包括三星电子在内,KB金融集团(第11位),新韩金融集团(第92位)、起亚(第108位)、IBK企业银行(第123位)、现代汽车(第137位)、NAVER(第148位)、SK集团(第153位)、LG(第171位)等24家韩国企业上榜。
2025-03-28 19:53:22 -
韩国青年平均"躺平"22.7个月 七成感到不安
11日,韩国雇佣信息院在首尔中区职业能力审查评价院召开2025年度青年雇佣论坛第一次会议,会上发布一项面向3189名拥有一年以上“躺平”经历青年的实态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平均“躺平”时长为22.7个月,其中约11%休息4年以上,首都地区大学毕业生与非首都地区大学毕业生“躺平”比例差异并不大。 从受访青年的上一份工作来看,制造业(14%)、餐饮住宿业(12.1%)等小型企业和个体商户占比最高,达42.2%。工作经验越少、失业时间越长,以及曾经从事低薪资、低技能、不稳定工作的青年,更容易持续处于“躺平”状态。 受访青年选择“躺平”的最主要原因为缺乏合适的工作岗位,占比38.1%(多选),其后依次为接受教育与自我提升(35%)、职业倦怠(27.7%)和心理及精神问题(25%)。调查还显示,77.2%的受访青年认为“躺平”状态令人不安。 随着“躺平”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青年认为这是一段“煎熬期”而非“充电期”,并逐渐丧失求职意愿。同时,也有84.6%的受访青年认为工作对人生非常重要,57.3%相信未来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对于希望政府提供的就业支援,受访青年更倾向于职业教育与培训(59.3%)和就业推荐与信息提供(54.7%),生活补助(50.6%)相对次要。 韩国劳动研究院指出,首都地区与非首都地区的青年就业差距正在加剧“躺平”现象。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首都地区青年就业集中度明显上升。受庆南造船业等制造业衰退及首都地区知识型产业崛起的影响,2020年首都地区与非首都地区的就业差距扩大至31.7%。 近年来,青年就业逐渐向首都地区知识型产业和线下服务业集中,而曾经从事上述行业的青年也成为“躺平”群体的主要构成。此外,首都地区青年的平均工资也更高,自2016年以来,首都地区与非首都地区的工资差距已超过7%。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该扩大面向青年群体的心理咨询支援,尽早介入,防止“躺平”状态长期化。韩国政府计划通过全国120所大学就业中心全面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服务需求,对(预)毕业生提供更早期、更全面的就业支援。 研究表明,毕业后4个月以上未就业的青年更容易进入“躺平”状态,政府计划为这一群体提供就业体验、职业培训及国民就业支援制度等综合援助。韩国雇佣劳动部雇佣政策室长李政翰表示,根据本次青年就业论坛的调查结果,政府会优化相关政策,帮助青年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在劳动力市场中稳定就业。 上月14日,在首尔麻浦区首尔西部雇佣福祉中心,一名青年正在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1 23: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