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OTT’新闻 18个
-
首尔市民文化消费显著回升 艺术体验参与度恢复至疫前水平
首尔文化财团对1.24万名首尔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1日发布的《2024年首尔市民文化体验实态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文化艺术活动参与率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数据显示,2018年参与率为75.6%,2020年受疫情影响降至63.1%,2022年小幅回升至69.1%,2024年恢复至76.1%。 具体来看,首尔市民人均年度文化体验支出达21.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30元),较2022年(16.8万韩元)增长27.4%,同期,市民年均参与文化艺术活动频次从4.6次跃升至7.2次,增幅达56.5%,呈显著增长态势。 从消费结构分析,30至39岁人群以26.5万韩元的年均文化体验支出位居各年龄段之首,而70岁以上老年群体消费额最低,仅为8.8万韩元。在活动类型方面,表演艺术与展览类活动的参与率达65.2%,显著高于电影观赏(47.9%)。分析认为,随着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普及,影院观影率下降,同时反映出线下文化体验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后疫情时代市民文化需求的持续释放。 数字文化内容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通过网络媒介接触文化艺术类数字内容的比例达81.5%,较2022年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影视动画类内容以65.3%的消费率居首,音乐内容(44%)和网络文学(25.7%)分列二三位。 在创新文化形式接受度方面,45.7%的受访市民表示愿意体验由人工智能(AI)创作的文化艺术活动,但仅35.9%的受访者表现出付费意愿。在50岁以上人群中,55至64岁群体文化参与最为活跃,而75岁以上高龄人群参与度相对较低。 此外,残障人士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仍待加强。该群体无任何文化体验的比例高达64.5%,远超普通市民23.9%的水平。每月至少参与一次文化活动的残障人士比例仅为0.7%,与普通市民(13.3%)存在显著差距。在无障碍文化设施建设方面,45.3%的受访者认为“便利可达性”是关键因素。 首尔文化财团理事长宋亨钟(音)强调:“本次调查证实文化艺术在应对社会孤独感和老龄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我们将持续深化与首尔市政府的政策协同,重点推进‘文化包容性发展计划’,为弱势群体构建更完善的文化支持体系。”
2025-06-11 19:41:34 -
"外卖的民族"跨界进军OTT市场 行业格局或面临洗牌
韩国最大的外卖平台“外卖的民族”正加速跨界布局,拓展业务版图至在线视频服务(OTT)市场。 据流通业界22日消息,“外卖的民族”计划自6月2日起,向旗下订阅服务“外卖的民族俱乐部”会员提供TVING广告型订阅内容。新推出的组合套餐定价为每月7490韩元(约合人民币39元),用户可在享受外卖配送优惠的同时,同步获取OTT观影服务。为吸引新用户,平台还将在6月至8月活动期间推出首月仅需支付100韩元的限时促销活动。 “外卖的民族俱乐部”是平台于去年9月推出的付费订阅服务,月费为3990韩元。会员可享受“性价比配送免配送费”及“一人配送费优惠”等权益。其中,“性价比配送”指将多个订单合并配送,通过集中运送方式降低物流成本;而“一人配送”则为点对点送达,速度更快但费用相对较高。然而,由于整体优惠内容较为有限,该服务推出后市场反响平淡,会员增长未达预期。 目前,主要竞争平台Coupang Eats和Yogiyo均已推出与自有或第三方平台联动的捆绑订阅服务。Coupang通过“Wow会员”(月费7890韩元)整合免费配送与Coupang Play观影服务;Yogiyo则依托Naver Plus会员(月费4900韩元),提供“Yogipass X”配送优惠,并支持观看奈飞(Netflix)的广告型标准内容。 业内专家指出,TVING的加入有望在短期内提升“外卖的民族俱乐部”的市场竞争力,但若以7490韩元的常规价格计算,长期吸引力仍存在不确定性。一位平台产业专家分析称:“TVING广告型服务本身的月费为5500韩元,若仅为获取额外配送优惠而支付更高费用,消费者的付费意愿恐将受限。尽管初期促销有望带动用户增长,但要实现持续扩张仍面临挑战。” 此外,业界还表示,Coupang凭借电商主业的支撑,形成了以自营的Coupang Eats和Coupang Play为核心的良性服务循环;相比之下,“外卖的民族”需依赖与外部平台的合作来拓展用户优惠内容,在价格竞争中或处于劣势。 尽管如此,“外卖的民族”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扩大“外卖的民族俱乐部”的合作范围,力求提升用户满意度。然而,数据显示,2024年9月,“外卖的民族俱乐部”上线当月,平台月活跃用户数(MAU)为2262万人,较8月的2280万人略有减少。此后连续三个月,MAU均徘徊在2200万人上下,显示该服务尚未带动显著的用户增长。
2025-05-22 23:50:52 -
韩国"订阅经济"加速渗透社交平台 促进数字服务新升级
订阅经济正逐步向社交平台领域拓展。为了满足用户渴望与他人建立更加便捷且深度互动的需求,社交平台行业积极推出多样化付费服务,吸引愿意为此付费的消费者。 据IT业界15日消息,2025年韩国国内订阅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50亿元)。订阅服务正从传统的电商和在线视频服务(OTT)领域,逐步向社交平台延伸,开启新的增长赛道。 其中,全球视频聊天平台Azar推出了Azar Plus、Azar Premium和Azar Supreme三档订阅服务。用户通过付费可筛选匹配对象的性别和国家,并增加视频通话次数,从而实现更深入的交流。 社交网络平台Snapchat则以每月3.99美元的价格推出高级订阅服务Snapchat Plus。该服务包括定制主题、应用图标设置、个性化表情符号、连续提醒以及人工智能(AI)字幕支持等多项便捷功能。此外,Snapchat Plus还支持固定最亲密好友和展示“Friend Solar System”等社交关系管理工具,精准满足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对亲密互动的需求。 游戏通讯软件Discord为其高级订阅服务Nitro用户提供多达19项高级权益。Nitro的核心功能包括高清流媒体播放、大幅提升的文件共享容量(从50MB扩展至最高500MB)以及自定义表情符号等,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业界分析指出,随着社交平台订阅服务的不断扩展,用户黏性和付费转化率持续上升,订阅经济正逐步成为韩国数字服务升级的重要动力。未来,伴随AI、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发展,社交平台订阅服务将更精准地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引领数字消费模式的创新升级。
2025-05-16 00:02:57 -
韩国影院行业"洗牌"在即 乐天影院与Megabox拟设合资公司
在韩国影院行业持续低迷之际,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影院品牌——乐天影院(Lotte Cinema)与Megabox正推进合并进程。业界普遍认为,此举意在打破长期萎缩的市场格局,或将成为激活电影产业的关键契机。 据业界9日消息,乐天集团与中央集团于8日签署谅解备忘录(MOU),计划整合旗下负责影院运营与电影投资发行的乐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Lotte Cultureworks)与Megabox中央。合并完成后,双方将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实现共同经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影院平台。 目前,乐天百货持有乐天文化产业86.37%的股份,中央集团旗下Contentree中央则持有Megabox中央95.98%的股份。双方计划以相同比例出资持股,但考虑到引入新投资者的可能性,股权结构仍存在调整空间。 在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前,乐天影院与Megabox将维持各自独立运营。两家公司表示,计划优先引入新投资方,并将接受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的企业合并审查,以确保合并程序符合法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就此次合并背景,中央集团方面表示,旨在打造差异化的观影体验、稳定电影市场的投资环境、并建立可持续的影院运营结构。乐天集团也指出,合并是应对影院行业结构性低迷的战略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合并意向公开的当天,Megabox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业亏损达10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35万元),亏损幅度为去年同期(14亿韩元)的七倍以上。 受新片数量锐减、观众大幅流失与资本投入持续缩减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韩国电影市场已陷入长期低迷。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亟需通过资源整合、削减无效竞争,重建产业良性循环。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影院总销售额为1.1945万亿韩元,同比下降5.3%,仅为2017年至2019年疫情前平均水平的65.3%。观众人数方面,自2019年达到2.2668亿人次的高点后,2020年骤降至5952万人次,去年虽回升至1.2313亿人次,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六成,仅为54.32%。 与此同时,消费环境和观影习惯的持续变化正重塑市场格局。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迅速扩张,“家庭影院”文化日益普及,传统影院在吸引力和盈利模式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趋势不仅对票房造成直接冲击,也进一步压缩了影片制作与资本投入空间,加剧了产业的结构性困境。 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多厅影院银幕总数同比减少2.2%,全年座位数量减少2.596万个,降幅达5.6%。相较之下,以奈飞(Netflix)为代表的OTT平台则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去年韩国的OTT付费使用率已接近60%,远超影院增长速度。 一位电影发行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的电影投资市场几近停滞。制作成本较十年前上涨至2.5倍,但观众规模却大幅缩水,整个产业已濒临崩溃边缘。” 业界普遍认为,唯有重启优质内容生产、重建观众信心,才有可能带动影院行业走出低谷。然而,在投资长期低迷与商业模式滞后的双重夹击下,电影产业的可持续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位于首尔的一家Megabox【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9 23:16:13 -
重新定义消费 "CDO"开启韩国零售新时代
人口仅有5000万的韩国,却孕育出全球最发达的零售市场之一,近年来随着线上和线下市场界限逐渐模糊,韩国的零售流通业也悄然完成新一轮洗牌,出现了“离开‘CDO’无法生存”的说法,“CDO”指电商平台Coupang、生活用品集合店Daiso(大创)和健康美妆产品连锁店Oliveyoung(欧利芙洋)。 性价比、便利性、可及性、选品能力、创新和潮流等六大关键词是这三大企业取得成功的共同秘诀。经历过新冠疫情后,高物价、高利率和高汇率“三高”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打开钱包变得更加谨慎,消费标准愈发苛刻。上述六大关键词中哪怕只欠缺1到2条,消费者也会毫不留情地选择淘汰。而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六边形战士”则遥遥领先,流通市场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加剧。 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下,CDO完成了量子飞跃。去年Coupang和大创的销售额分别达到4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51亿元)和3.9689万亿韩元,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欧利芙洋销售额同比激增24%,达到4.7899万亿韩元。 2021年3月,Coupang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图片提供 韩联社】 ▲Coupang:重构韩国零售模式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消费重心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被誉为“韩版亚马逊”的Coupang成为市场规则重塑者,将目前的韩国零售市场说成是Coupang天下也不为过。 Coupang斥资数十亿美元在全国构建起物流网络,采取直接采购方式推出“火箭配送”服务。不过短短几年前,网购下单后消费者通常习惯于等待两到三天的物流配送时间,但现在睡前下单,清晨到货的体验令消费者直呼“上头”。在合理定价、应有尽有的商品矩阵加持下,“何必花时间去超市”成为消费新常态。 被便利性“驯化”的消费者已习惯于靠Coupang一站式解决所有购物需求,并心甘情愿地为服务买单。Coupang的付费会员制度“WOW会员”数量从2020年的600万人增加至2023年的1400万人。去年8月,Coupang将会费从每月4990韩元上调至7890韩元,服务范围从单纯网购扩大至外卖、流媒体(OTT)等,会员人数不降反增。 ▲大创:不仅仅只有性价比 成立于1997年的大创,以最高5000韩元“封顶”的统一定价策略被誉为性价比“天花板”。尤其在“除了工资什么都涨”的当下,大创更是拥有其他流通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 据大创日前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去年销售额达3.9689万亿韩元,逼近4万亿韩元大关,同比增长近15%,营业利润达3711亿韩元,同比大增41.8%。 当然,仅靠一味的便宜低价战略远远不够,大创在售的70%以上商品采购自韩国合作厂商,在保障品质的同时通过扩张门店,提升商品种类,持续优化消费体验。凭借大批量采购以降低利润率的薄利多销思路,持续吸引知名美妆、保健食品等入驻,有效拉动线下客流提高集客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大创负责人透露,大创的供货方来自全球35个国家(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集中筛选性价比商品,每个国家都有专项采购优势品类。 大创的商品企划能力也可圈可点,每季持续推出兼顾品质和性价比的商品持续成为“爆款”,VT的微针精华、Son&Park的唇颊两用膏等频繁引发抢购热潮,位于首尔明洞的12层大创旗舰店已成为外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正在大创门店内选购商品的顾客。【图片提供 韩联社】 ▲欧利芙洋:美妆赛道终极赢家 作为韩国历史最悠久的美妆连锁门店,欧利芙洋自1999年成立以来,曾一度与丝芙兰、Boots、LOBH's等国际品牌上演龙虎斗,但笑到最后成为美妆赛道的终极赢家。 欧利芙洋打破大品牌垄断,给予中小品牌公平的入驻机会,门店数量从2014年的417家增加至去年底的1370多家,10年间扩张3倍。 在产品信息爆炸时代,欧利芙洋为“选择困难症”消费者打造试用场景,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目前入驻品牌超2000个,60%的会员为20-39岁的消费者,官网上累计商品评测突破3100万条,欧利芙洋已成为韩国美妆(K-Beauty)的代名词。 以去年数据为准,欧利芙洋年销售额超过100亿韩元的品牌数量去年首次突破100个,这一数据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从2013年的2个增加至2022年的61个、2023年的83个,11年内实现50倍增长。其中美迪惠尔(Mediheal)、Round Lab、桃瑞丹(Torriden)等3个品牌更在欧利芙洋实现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韩元的新纪录。 位于首尔明洞的欧利芙洋旗舰店 【图片提供 韩联社】 “CDO”通过极致创新重塑了韩国的零售商业生态,也证明了当企业精准捕捉到消费需求,将消费者既渴望优质商品和服务,但不愿多花一分钱的“痛点”转化为商业模式创新时,就能在"三高"经济压力下开辟增长新蓝海。
2025-04-22 19:19:37 -
美国首次将韩国国防补偿贸易列为壁垒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 【图片提供 韩联社】 美国政府首次将韩国国防领域的补偿贸易列为贸易壁垒。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当地时间31日发布的2025年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NTE)中指出,韩国政府通过国防补偿贸易项目,长期推行优先采用本国技术及产品的政策来取代外国国防技术。签约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时,外国承包商可能被强制要求履行补偿贸易义务。 补偿贸易是指从国外采购1000万美元以上的武器、军需用品或服务时,要求签约对方以技术转让、零部件制造出口或军需支援等作为对等回报的贸易方式。 USTR虽未列举涉及上述内容的具体事例,但此番表态暗示美国认为美国军工企业对韩出售武器时,因补偿贸易方针被迫接受技术转让等要求存在不公平性。USTR还表示,韩国和美国尽管已加入国际通用标准认可协定(CCRA),但韩国国家情报院仍通过安全评估制度(SES)额外要求网络安全认证,要求韩国公共部门采购的网络设备必须包含国情院认证的加密功能,USTR将此视为贸易壁垒。 报告还称韩国网络振兴院的云安全保障项目(CSAP)为试图进入韩国公共部门的外国云服务供应商设置较高壁垒。 USTR称,韩国在知识产权(IP)相关领域具有强有力的保护与执行体系,但对假冒商品转运、地理标记制度及民事、刑事处罚力度不足等问题表示忧虑,为此正持续推动改善。 对于韩国政府和国会正讨论将美国流媒体平台(OTT)适用现有传统媒体相关监管一事,USTR援引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条款强调,承诺不会施加新的监管措施。 报告还指出,韩国政府应就进军韩国的外国保险公司未经总部同意,可为承保合约及风险管理等目的传输个人信用信息的政策提供书面解释。此外,就外国律所进军韩国市场,USTR称现行《外国法律顾问法》将合资投资律所的外资持股上限设为49%等措施,限制了外国律所在韩国可从事的业务范围。
2025-04-01 19:10:15 -
【亚洲人之声】OTT平台限制共享账号 用户还愿意买单吗?
近年来,在线视频服务(OTT)市场竞争加剧,订阅费用上调、广告模式扩展、账号共享受限,用户的观看体验正悄然发生变化。韩国本土OTT平台TVING近日宣布,自4月起限制非同住者共享账号。该政策恰逢韩国职业棒球(KBO)赛季开幕,平台显然希望借助独家赛事内容吸引更多订阅用户。然而,这一策略能否真正稳固用户基础,仍存变数。 作为TVING的长期用户,笔者早已习惯与朋友共享账号。然而,随着平台新规的实施,这一便利被取消,不禁令人重新审视订阅的必要性。事实上,这一问题并非个例,许多OTT用户正面临同样的困扰。 全球OTT巨头奈飞(Netflix)自2023年起推行共享账号额外收费政策,并在短期内实现订阅增长。然而,韩国市场或呈现不同走势。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韩国OTT用户使用共享账号,其中六成以上表示,如被限制共享,将考虑取消订阅。笔者身边已有不少用户因奈飞政策调整而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平台。 不可否认的是,OTT平台正面临来自用户和盈利之间的双重压力。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平台不仅需要提供独家内容,还应注重优化整体观看体验,例如提升平台稳定性、推出个性化推荐等服务。而在收费模式方面,也应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调整,避免因过高的费用或过于严格的共享政策而流失用户。 就笔者而言,TVING的策略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部分用户,尤其是对独家赛事内容有强烈需求的体育迷。然而,从长期来看,OTT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优质内容与合理定价。如何在盈利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决定平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2025-03-25 00:19:57 -
"限韩令"或成过去时 韩国内容文化期待重振在华"高光时刻"
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全方位加大对华施压力度之际,中国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等灵活外交战略谋求破局。在此背景下,中国对韩国释放一系列友好信号,一度难以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产品、服务重新面临新机遇,业绩呼吁应制定应对战略。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23日发布《“限韩令”解除与应对战略》报告称,2018年因中方采取一系列反制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措施,导致韩国对华文化内容、旅游服务及消费品出口遭受重创。虽然中方虽未正式承认“限韩令”的存在,但叫停中国赴韩团体旅游,韩国文化内容对华出口受限。 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统计,中国游客占韩国全体外籍游客比重从2016年的94%下降至2017年的68.4%,2022年继续下降至54%,韩国影视产业对华出口规模从2016年的9400万美元“腰斩”至2022年的5400万美元。 曾在中国风光无限的韩国化妆品在华销售额增速从“限韩令”前3年(2014年至2016年)的18.6%暴跌至“限韩令”后(2017年至2019年)的3.9%。 但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加大对华施压,中国开始采取灵活的外交战略。中国国务院上月发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着力改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报告称,由于“限韩令”本身不属于官方禁令,解除方式更可能以扩大民间交流形式推进。去年11月,中方首次对韩国公民实施免签入境政策,韩中文化部长官会谈上,就扩大文化艺术、内容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方案进行讨论。 上月,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再次就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本月初,奉俊昊导演的作品《编号17》获准在华上映,将“限韩令”解除的期待推向高潮。 报告预测,“限韩令”解除将大大降低韩国文化内容进军中国市场的门槛,对华出口或迎爆发式增长。韩国内容振兴院统计显示,以2023年数据为准,中国文化内容市场规模为32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912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达到韩国(41亿美元)的8倍。预计2023年至2028年中国文化内容市场年均增速将达到9.1%,远超美国(4.9%)和韩国(3.5%)。 若中国市场重新开放,预计面向中国在线视频平台(OTT)的版权销售将大幅增长,韩中合拍内容制作等此前成功案例有望重现。K-POP有望进一步扩大在华影响力,韩国游戏在华发行机会预计将显著增加。 在旅游领域被视为免税店“金主”的中国游客访韩人数回升,将助推免税行业业绩改善,化妆品等消费产品增长也将对经济复苏产生积极效果。 韩国贸易协会建议,为积极应对“限韩令”解除带来的机遇,韩国企业有必要结合中国最新消费趋势,开发产品服务。重点潜力领域包括影视剧领域的短视频内容;K-POP领域运用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沉浸式演出;游戏领域的角色周边产品及网漫;旅游领域的高端定制游产品等。 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新贸易战略室首席研究院朴素英(音)称,面向中国采购商实施的问卷调查显示,品质仍是韩国产品最具竞争力的要素。当前亟需重塑“限韩令”期间有所下降的韩国品牌形象,持续提高产品服务质量。
2025-03-23 19:13:26 -
韩国CGV裁员关店股价暴跌 影院生意难做靠AI和新技术寻找新出路
韩国最大的多厅影院(Multiplex)运营商希杰(CJ)CGV正面临业绩困境,被迫收紧开支。继上月实施80人自愿离职计划后,本月计划关闭4家影院。在疫情后在线视频服务(OTT)时代全面到来、电影观众数量未能恢复的情况下,CGV不得不加快经营调整步伐。其股价从曾经的1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93元)暴跌至5000韩元以下。 据业界消息,CGV计划于本月23日关闭首尔松坡店和仁川延寿店,并于31日关闭昌原店和光州客运站店。至此,CGV在韩国的影院总数将减少至192家。 这一决定是在上月实施的自愿离职计划后作出的。CGV于2月面向工作7年以上的代理级员工推行了自愿离职方案,最终约80人选择离开公司。这是自疫情高峰期的2021年2月以来,时隔四年再次实施大规模人员调整。 业内分析认为,这是电影观众减少带来的无奈之举。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数据,2024年韩国影院总观众数为1.2313亿人次,较前一年减少1.6%。相较于疫情前(2017至2019年)平均2.2098亿人次的水平,仅恢复到56%左右。 2024年,CGV的合并销售额为1.957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同期营业利润增长54%至759亿韩元。然而,这一增长主要归功于去年6月并入子公司希杰OliveNetworks所带来的效应。若单独计算CGV本部的业绩,公司实际营业亏损达76亿韩元。CGV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韩国电影市场整体萎缩,形势不容乐观。公司不能单纯寄希望于市场自行复苏,而是需要通过体质改善和效率优化来增强竞争力。” 投资者对CGV的未来前景感到担忧,股价持续下跌。2016年1月,CGV股价曾飙升至14万韩元,但随后一路下滑,本月首次跌破5000韩元。截至3月19日,CGV股价收于4875韩元,较前一日微涨5韩元。 不仅是CGV,整个韩国影院行业都面临困境。竞争对手Megabox去年录得134亿韩元营业亏损,已连续五年亏损。由乐天文化财团(Lotte Cultureworks)运营的乐天影院(Lotte Cinema)虽然实现3亿韩元营业利润,但主要得益于越南市场增长,韩国本土业务依然低迷。业内普遍认为,OTT平台的快速崛起以及缺乏票房大作,是韩国电影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电影及视频产业市场规模为3.3322万亿韩元,其中影院占比35.9%,而OTT平台已攀升至61.6%。相比之下,2019年影院市场份额仍占52.5%,OTT仅为42.7%。短短五年内,OTT市场份额便实现反超,成为行业主导。影院市场的萎缩进一步削弱了电影投资动力,导致优质作品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尽管影院经营困难,影院方却不能轻易关店。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影院的租赁合同通常为15至20年,即使业绩不佳,经营方也难以立即关闭影院。” 面对市场低迷,影院行业正尝试多元化发展,CGV也在积极寻找突破口。 CGV近日与韩国职业棒球联赛(KBO)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影院内直播棒球比赛。从3月22日开幕战开始,每周日将播放两场比赛,并直播常规赛、全明星赛及季后赛。 此前,CGV曾成功推出BTS、IU、任英雄等艺人的演唱会实况电影,吸引大量粉丝观影。这次,公司同样希望借助体育赛事的忠实粉丝群体,吸引更多观众进入影院。 此外,CGV还计划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观影体验,例如推广四面屏幕的“ScreenX”特殊影厅。3月17日,CGV已与三星电子及其子公司哈曼(Harma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打造未来影院。同时,CGV也将加大在越南、印尼等新兴市场的投资,以弥补韩国本土市场的颓势。 CGV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后,消费者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我们将围绕‘影院技术升级’和‘内容多样化’这两个核心方向,探索新的增长点。” 位于首尔的一家CGV影院【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20 23:57:29 -
韩国短视频市场爆发式增长 使用时长超OTT近7倍
韩国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迎来重要转折点。市场调查机构WiseApp·Retail于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用户短视频应用的月均使用时长较主流OTT平台高出近7倍,进一步巩固短视频在数字内容消费领域的主导地位。 具体数据显示,优兔(YouTube)、TikTok、Instagram等短视频应用上月的人均使用时长达48小时73分钟。而奈飞(Netflix)、TVING、Wavve、Disney+、Coupang Play等五大OTT平台的人均使用时长仅为7小时14分钟。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短视频的爆发式增长与用户碎片化观看趋势高度契合。面对这一市场变化,韩国本土互联网巨头正加速布局短视频赛道。Naver、Kakao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内容扶持计划,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Kakao的短视频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旗下门户网站Daum自去年12月启动“Daum频道提升挑战”计划以来,短视频内容生态快速扩张。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第二季度进行重大产品升级,包括在Daum应用内新增“短视频”专属标签,并在KakaoTalk内设立“发现”专区,以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 Naver旗下短视频平台Clip同样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最新统计显示,Clip上月内容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倍,日均播放量提升4倍,入驻频道数量增加3倍。Naver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通过强化创作者扶持计划和优化推荐算法,推动Clip在去年实现10倍增长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Kakao旗下门户网站Daum新增“短视频”专属标签。【图片来源 Kakao】
2025-03-13 19:24:06
-
首尔市民文化消费显著回升 艺术体验参与度恢复至疫前水平
首尔文化财团对1.24万名首尔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1日发布的《2024年首尔市民文化体验实态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文化艺术活动参与率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数据显示,2018年参与率为75.6%,2020年受疫情影响降至63.1%,2022年小幅回升至69.1%,2024年恢复至76.1%。 具体来看,首尔市民人均年度文化体验支出达21.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30元),较2022年(16.8万韩元)增长27.4%,同期,市民年均参与文化艺术活动频次从4.6次跃升至7.2次,增幅达56.5%,呈显著增长态势。 从消费结构分析,30至39岁人群以26.5万韩元的年均文化体验支出位居各年龄段之首,而70岁以上老年群体消费额最低,仅为8.8万韩元。在活动类型方面,表演艺术与展览类活动的参与率达65.2%,显著高于电影观赏(47.9%)。分析认为,随着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普及,影院观影率下降,同时反映出线下文化体验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后疫情时代市民文化需求的持续释放。 数字文化内容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通过网络媒介接触文化艺术类数字内容的比例达81.5%,较2022年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影视动画类内容以65.3%的消费率居首,音乐内容(44%)和网络文学(25.7%)分列二三位。 在创新文化形式接受度方面,45.7%的受访市民表示愿意体验由人工智能(AI)创作的文化艺术活动,但仅35.9%的受访者表现出付费意愿。在50岁以上人群中,55至64岁群体文化参与最为活跃,而75岁以上高龄人群参与度相对较低。 此外,残障人士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仍待加强。该群体无任何文化体验的比例高达64.5%,远超普通市民23.9%的水平。每月至少参与一次文化活动的残障人士比例仅为0.7%,与普通市民(13.3%)存在显著差距。在无障碍文化设施建设方面,45.3%的受访者认为“便利可达性”是关键因素。 首尔文化财团理事长宋亨钟(音)强调:“本次调查证实文化艺术在应对社会孤独感和老龄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我们将持续深化与首尔市政府的政策协同,重点推进‘文化包容性发展计划’,为弱势群体构建更完善的文化支持体系。”
2025-06-11 19:41:34 -
"外卖的民族"跨界进军OTT市场 行业格局或面临洗牌
韩国最大的外卖平台“外卖的民族”正加速跨界布局,拓展业务版图至在线视频服务(OTT)市场。 据流通业界22日消息,“外卖的民族”计划自6月2日起,向旗下订阅服务“外卖的民族俱乐部”会员提供TVING广告型订阅内容。新推出的组合套餐定价为每月7490韩元(约合人民币39元),用户可在享受外卖配送优惠的同时,同步获取OTT观影服务。为吸引新用户,平台还将在6月至8月活动期间推出首月仅需支付100韩元的限时促销活动。 “外卖的民族俱乐部”是平台于去年9月推出的付费订阅服务,月费为3990韩元。会员可享受“性价比配送免配送费”及“一人配送费优惠”等权益。其中,“性价比配送”指将多个订单合并配送,通过集中运送方式降低物流成本;而“一人配送”则为点对点送达,速度更快但费用相对较高。然而,由于整体优惠内容较为有限,该服务推出后市场反响平淡,会员增长未达预期。 目前,主要竞争平台Coupang Eats和Yogiyo均已推出与自有或第三方平台联动的捆绑订阅服务。Coupang通过“Wow会员”(月费7890韩元)整合免费配送与Coupang Play观影服务;Yogiyo则依托Naver Plus会员(月费4900韩元),提供“Yogipass X”配送优惠,并支持观看奈飞(Netflix)的广告型标准内容。 业内专家指出,TVING的加入有望在短期内提升“外卖的民族俱乐部”的市场竞争力,但若以7490韩元的常规价格计算,长期吸引力仍存在不确定性。一位平台产业专家分析称:“TVING广告型服务本身的月费为5500韩元,若仅为获取额外配送优惠而支付更高费用,消费者的付费意愿恐将受限。尽管初期促销有望带动用户增长,但要实现持续扩张仍面临挑战。” 此外,业界还表示,Coupang凭借电商主业的支撑,形成了以自营的Coupang Eats和Coupang Play为核心的良性服务循环;相比之下,“外卖的民族”需依赖与外部平台的合作来拓展用户优惠内容,在价格竞争中或处于劣势。 尽管如此,“外卖的民族”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扩大“外卖的民族俱乐部”的合作范围,力求提升用户满意度。然而,数据显示,2024年9月,“外卖的民族俱乐部”上线当月,平台月活跃用户数(MAU)为2262万人,较8月的2280万人略有减少。此后连续三个月,MAU均徘徊在2200万人上下,显示该服务尚未带动显著的用户增长。
2025-05-22 23:50:52 -
韩国"订阅经济"加速渗透社交平台 促进数字服务新升级
订阅经济正逐步向社交平台领域拓展。为了满足用户渴望与他人建立更加便捷且深度互动的需求,社交平台行业积极推出多样化付费服务,吸引愿意为此付费的消费者。 据IT业界15日消息,2025年韩国国内订阅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50亿元)。订阅服务正从传统的电商和在线视频服务(OTT)领域,逐步向社交平台延伸,开启新的增长赛道。 其中,全球视频聊天平台Azar推出了Azar Plus、Azar Premium和Azar Supreme三档订阅服务。用户通过付费可筛选匹配对象的性别和国家,并增加视频通话次数,从而实现更深入的交流。 社交网络平台Snapchat则以每月3.99美元的价格推出高级订阅服务Snapchat Plus。该服务包括定制主题、应用图标设置、个性化表情符号、连续提醒以及人工智能(AI)字幕支持等多项便捷功能。此外,Snapchat Plus还支持固定最亲密好友和展示“Friend Solar System”等社交关系管理工具,精准满足MZ世代(1980年代初至2000年代初出生)对亲密互动的需求。 游戏通讯软件Discord为其高级订阅服务Nitro用户提供多达19项高级权益。Nitro的核心功能包括高清流媒体播放、大幅提升的文件共享容量(从50MB扩展至最高500MB)以及自定义表情符号等,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业界分析指出,随着社交平台订阅服务的不断扩展,用户黏性和付费转化率持续上升,订阅经济正逐步成为韩国数字服务升级的重要动力。未来,伴随AI、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发展,社交平台订阅服务将更精准地满足个性化需求,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引领数字消费模式的创新升级。
2025-05-16 00:02:57 -
韩国影院行业"洗牌"在即 乐天影院与Megabox拟设合资公司
在韩国影院行业持续低迷之际,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影院品牌——乐天影院(Lotte Cinema)与Megabox正推进合并进程。业界普遍认为,此举意在打破长期萎缩的市场格局,或将成为激活电影产业的关键契机。 据业界9日消息,乐天集团与中央集团于8日签署谅解备忘录(MOU),计划整合旗下负责影院运营与电影投资发行的乐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Lotte Cultureworks)与Megabox中央。合并完成后,双方将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实现共同经营,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影院平台。 目前,乐天百货持有乐天文化产业86.37%的股份,中央集团旗下Contentree中央则持有Megabox中央95.98%的股份。双方计划以相同比例出资持股,但考虑到引入新投资者的可能性,股权结构仍存在调整空间。 在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前,乐天影院与Megabox将维持各自独立运营。两家公司表示,计划优先引入新投资方,并将接受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的企业合并审查,以确保合并程序符合法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就此次合并背景,中央集团方面表示,旨在打造差异化的观影体验、稳定电影市场的投资环境、并建立可持续的影院运营结构。乐天集团也指出,合并是应对影院行业结构性低迷的战略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合并意向公开的当天,Megabox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业亏损达10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35万元),亏损幅度为去年同期(14亿韩元)的七倍以上。 受新片数量锐减、观众大幅流失与资本投入持续缩减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韩国电影市场已陷入长期低迷。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亟需通过资源整合、削减无效竞争,重建产业良性循环。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影院总销售额为1.1945万亿韩元,同比下降5.3%,仅为2017年至2019年疫情前平均水平的65.3%。观众人数方面,自2019年达到2.2668亿人次的高点后,2020年骤降至5952万人次,去年虽回升至1.2313亿人次,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六成,仅为54.32%。 与此同时,消费环境和观影习惯的持续变化正重塑市场格局。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迅速扩张,“家庭影院”文化日益普及,传统影院在吸引力和盈利模式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趋势不仅对票房造成直接冲击,也进一步压缩了影片制作与资本投入空间,加剧了产业的结构性困境。 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多厅影院银幕总数同比减少2.2%,全年座位数量减少2.596万个,降幅达5.6%。相较之下,以奈飞(Netflix)为代表的OTT平台则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去年韩国的OTT付费使用率已接近60%,远超影院增长速度。 一位电影发行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的电影投资市场几近停滞。制作成本较十年前上涨至2.5倍,但观众规模却大幅缩水,整个产业已濒临崩溃边缘。” 业界普遍认为,唯有重启优质内容生产、重建观众信心,才有可能带动影院行业走出低谷。然而,在投资长期低迷与商业模式滞后的双重夹击下,电影产业的可持续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位于首尔的一家Megabox【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5-09 23:16:13 -
重新定义消费 "CDO"开启韩国零售新时代
人口仅有5000万的韩国,却孕育出全球最发达的零售市场之一,近年来随着线上和线下市场界限逐渐模糊,韩国的零售流通业也悄然完成新一轮洗牌,出现了“离开‘CDO’无法生存”的说法,“CDO”指电商平台Coupang、生活用品集合店Daiso(大创)和健康美妆产品连锁店Oliveyoung(欧利芙洋)。 性价比、便利性、可及性、选品能力、创新和潮流等六大关键词是这三大企业取得成功的共同秘诀。经历过新冠疫情后,高物价、高利率和高汇率“三高”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打开钱包变得更加谨慎,消费标准愈发苛刻。上述六大关键词中哪怕只欠缺1到2条,消费者也会毫不留情地选择淘汰。而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六边形战士”则遥遥领先,流通市场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加剧。 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下,CDO完成了量子飞跃。去年Coupang和大创的销售额分别达到4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51亿元)和3.9689万亿韩元,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欧利芙洋销售额同比激增24%,达到4.7899万亿韩元。 2021年3月,Coupang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图片提供 韩联社】 ▲Coupang:重构韩国零售模式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消费重心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被誉为“韩版亚马逊”的Coupang成为市场规则重塑者,将目前的韩国零售市场说成是Coupang天下也不为过。 Coupang斥资数十亿美元在全国构建起物流网络,采取直接采购方式推出“火箭配送”服务。不过短短几年前,网购下单后消费者通常习惯于等待两到三天的物流配送时间,但现在睡前下单,清晨到货的体验令消费者直呼“上头”。在合理定价、应有尽有的商品矩阵加持下,“何必花时间去超市”成为消费新常态。 被便利性“驯化”的消费者已习惯于靠Coupang一站式解决所有购物需求,并心甘情愿地为服务买单。Coupang的付费会员制度“WOW会员”数量从2020年的600万人增加至2023年的1400万人。去年8月,Coupang将会费从每月4990韩元上调至7890韩元,服务范围从单纯网购扩大至外卖、流媒体(OTT)等,会员人数不降反增。 ▲大创:不仅仅只有性价比 成立于1997年的大创,以最高5000韩元“封顶”的统一定价策略被誉为性价比“天花板”。尤其在“除了工资什么都涨”的当下,大创更是拥有其他流通渠道无可比拟的优势。 据大创日前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去年销售额达3.9689万亿韩元,逼近4万亿韩元大关,同比增长近15%,营业利润达3711亿韩元,同比大增41.8%。 当然,仅靠一味的便宜低价战略远远不够,大创在售的70%以上商品采购自韩国合作厂商,在保障品质的同时通过扩张门店,提升商品种类,持续优化消费体验。凭借大批量采购以降低利润率的薄利多销思路,持续吸引知名美妆、保健食品等入驻,有效拉动线下客流提高集客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大创负责人透露,大创的供货方来自全球35个国家(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集中筛选性价比商品,每个国家都有专项采购优势品类。 大创的商品企划能力也可圈可点,每季持续推出兼顾品质和性价比的商品持续成为“爆款”,VT的微针精华、Son&Park的唇颊两用膏等频繁引发抢购热潮,位于首尔明洞的12层大创旗舰店已成为外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正在大创门店内选购商品的顾客。【图片提供 韩联社】 ▲欧利芙洋:美妆赛道终极赢家 作为韩国历史最悠久的美妆连锁门店,欧利芙洋自1999年成立以来,曾一度与丝芙兰、Boots、LOBH's等国际品牌上演龙虎斗,但笑到最后成为美妆赛道的终极赢家。 欧利芙洋打破大品牌垄断,给予中小品牌公平的入驻机会,门店数量从2014年的417家增加至去年底的1370多家,10年间扩张3倍。 在产品信息爆炸时代,欧利芙洋为“选择困难症”消费者打造试用场景,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目前入驻品牌超2000个,60%的会员为20-39岁的消费者,官网上累计商品评测突破3100万条,欧利芙洋已成为韩国美妆(K-Beauty)的代名词。 以去年数据为准,欧利芙洋年销售额超过100亿韩元的品牌数量去年首次突破100个,这一数据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从2013年的2个增加至2022年的61个、2023年的83个,11年内实现50倍增长。其中美迪惠尔(Mediheal)、Round Lab、桃瑞丹(Torriden)等3个品牌更在欧利芙洋实现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韩元的新纪录。 位于首尔明洞的欧利芙洋旗舰店 【图片提供 韩联社】 “CDO”通过极致创新重塑了韩国的零售商业生态,也证明了当企业精准捕捉到消费需求,将消费者既渴望优质商品和服务,但不愿多花一分钱的“痛点”转化为商业模式创新时,就能在"三高"经济压力下开辟增长新蓝海。
2025-04-22 19:19:37 -
美国首次将韩国国防补偿贸易列为壁垒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 【图片提供 韩联社】 美国政府首次将韩国国防领域的补偿贸易列为贸易壁垒。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当地时间31日发布的2025年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NTE)中指出,韩国政府通过国防补偿贸易项目,长期推行优先采用本国技术及产品的政策来取代外国国防技术。签约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时,外国承包商可能被强制要求履行补偿贸易义务。 补偿贸易是指从国外采购1000万美元以上的武器、军需用品或服务时,要求签约对方以技术转让、零部件制造出口或军需支援等作为对等回报的贸易方式。 USTR虽未列举涉及上述内容的具体事例,但此番表态暗示美国认为美国军工企业对韩出售武器时,因补偿贸易方针被迫接受技术转让等要求存在不公平性。USTR还表示,韩国和美国尽管已加入国际通用标准认可协定(CCRA),但韩国国家情报院仍通过安全评估制度(SES)额外要求网络安全认证,要求韩国公共部门采购的网络设备必须包含国情院认证的加密功能,USTR将此视为贸易壁垒。 报告还称韩国网络振兴院的云安全保障项目(CSAP)为试图进入韩国公共部门的外国云服务供应商设置较高壁垒。 USTR称,韩国在知识产权(IP)相关领域具有强有力的保护与执行体系,但对假冒商品转运、地理标记制度及民事、刑事处罚力度不足等问题表示忧虑,为此正持续推动改善。 对于韩国政府和国会正讨论将美国流媒体平台(OTT)适用现有传统媒体相关监管一事,USTR援引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条款强调,承诺不会施加新的监管措施。 报告还指出,韩国政府应就进军韩国的外国保险公司未经总部同意,可为承保合约及风险管理等目的传输个人信用信息的政策提供书面解释。此外,就外国律所进军韩国市场,USTR称现行《外国法律顾问法》将合资投资律所的外资持股上限设为49%等措施,限制了外国律所在韩国可从事的业务范围。
2025-04-01 19:10:15 -
【亚洲人之声】OTT平台限制共享账号 用户还愿意买单吗?
近年来,在线视频服务(OTT)市场竞争加剧,订阅费用上调、广告模式扩展、账号共享受限,用户的观看体验正悄然发生变化。韩国本土OTT平台TVING近日宣布,自4月起限制非同住者共享账号。该政策恰逢韩国职业棒球(KBO)赛季开幕,平台显然希望借助独家赛事内容吸引更多订阅用户。然而,这一策略能否真正稳固用户基础,仍存变数。 作为TVING的长期用户,笔者早已习惯与朋友共享账号。然而,随着平台新规的实施,这一便利被取消,不禁令人重新审视订阅的必要性。事实上,这一问题并非个例,许多OTT用户正面临同样的困扰。 全球OTT巨头奈飞(Netflix)自2023年起推行共享账号额外收费政策,并在短期内实现订阅增长。然而,韩国市场或呈现不同走势。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韩国OTT用户使用共享账号,其中六成以上表示,如被限制共享,将考虑取消订阅。笔者身边已有不少用户因奈飞政策调整而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平台。 不可否认的是,OTT平台正面临来自用户和盈利之间的双重压力。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平台不仅需要提供独家内容,还应注重优化整体观看体验,例如提升平台稳定性、推出个性化推荐等服务。而在收费模式方面,也应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调整,避免因过高的费用或过于严格的共享政策而流失用户。 就笔者而言,TVING的策略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部分用户,尤其是对独家赛事内容有强烈需求的体育迷。然而,从长期来看,OTT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优质内容与合理定价。如何在盈利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决定平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图片提供 GettyImageBank】
2025-03-25 00:19:57 -
"限韩令"或成过去时 韩国内容文化期待重振在华"高光时刻"
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全方位加大对华施压力度之际,中国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等灵活外交战略谋求破局。在此背景下,中国对韩国释放一系列友好信号,一度难以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产品、服务重新面临新机遇,业绩呼吁应制定应对战略。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23日发布《“限韩令”解除与应对战略》报告称,2018年因中方采取一系列反制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措施,导致韩国对华文化内容、旅游服务及消费品出口遭受重创。虽然中方虽未正式承认“限韩令”的存在,但叫停中国赴韩团体旅游,韩国文化内容对华出口受限。 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统计,中国游客占韩国全体外籍游客比重从2016年的94%下降至2017年的68.4%,2022年继续下降至54%,韩国影视产业对华出口规模从2016年的9400万美元“腰斩”至2022年的5400万美元。 曾在中国风光无限的韩国化妆品在华销售额增速从“限韩令”前3年(2014年至2016年)的18.6%暴跌至“限韩令”后(2017年至2019年)的3.9%。 但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加大对华施压,中国开始采取灵活的外交战略。中国国务院上月发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着力改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报告称,由于“限韩令”本身不属于官方禁令,解除方式更可能以扩大民间交流形式推进。去年11月,中方首次对韩国公民实施免签入境政策,韩中文化部长官会谈上,就扩大文化艺术、内容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方案进行讨论。 上月,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再次就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本月初,奉俊昊导演的作品《编号17》获准在华上映,将“限韩令”解除的期待推向高潮。 报告预测,“限韩令”解除将大大降低韩国文化内容进军中国市场的门槛,对华出口或迎爆发式增长。韩国内容振兴院统计显示,以2023年数据为准,中国文化内容市场规模为32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912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达到韩国(41亿美元)的8倍。预计2023年至2028年中国文化内容市场年均增速将达到9.1%,远超美国(4.9%)和韩国(3.5%)。 若中国市场重新开放,预计面向中国在线视频平台(OTT)的版权销售将大幅增长,韩中合拍内容制作等此前成功案例有望重现。K-POP有望进一步扩大在华影响力,韩国游戏在华发行机会预计将显著增加。 在旅游领域被视为免税店“金主”的中国游客访韩人数回升,将助推免税行业业绩改善,化妆品等消费产品增长也将对经济复苏产生积极效果。 韩国贸易协会建议,为积极应对“限韩令”解除带来的机遇,韩国企业有必要结合中国最新消费趋势,开发产品服务。重点潜力领域包括影视剧领域的短视频内容;K-POP领域运用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沉浸式演出;游戏领域的角色周边产品及网漫;旅游领域的高端定制游产品等。 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新贸易战略室首席研究院朴素英(音)称,面向中国采购商实施的问卷调查显示,品质仍是韩国产品最具竞争力的要素。当前亟需重塑“限韩令”期间有所下降的韩国品牌形象,持续提高产品服务质量。
2025-03-23 19:13:26 -
韩国CGV裁员关店股价暴跌 影院生意难做靠AI和新技术寻找新出路
韩国最大的多厅影院(Multiplex)运营商希杰(CJ)CGV正面临业绩困境,被迫收紧开支。继上月实施80人自愿离职计划后,本月计划关闭4家影院。在疫情后在线视频服务(OTT)时代全面到来、电影观众数量未能恢复的情况下,CGV不得不加快经营调整步伐。其股价从曾经的1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93元)暴跌至5000韩元以下。 据业界消息,CGV计划于本月23日关闭首尔松坡店和仁川延寿店,并于31日关闭昌原店和光州客运站店。至此,CGV在韩国的影院总数将减少至192家。 这一决定是在上月实施的自愿离职计划后作出的。CGV于2月面向工作7年以上的代理级员工推行了自愿离职方案,最终约80人选择离开公司。这是自疫情高峰期的2021年2月以来,时隔四年再次实施大规模人员调整。 业内分析认为,这是电影观众减少带来的无奈之举。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数据,2024年韩国影院总观众数为1.2313亿人次,较前一年减少1.6%。相较于疫情前(2017至2019年)平均2.2098亿人次的水平,仅恢复到56%左右。 2024年,CGV的合并销售额为1.957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7%;同期营业利润增长54%至759亿韩元。然而,这一增长主要归功于去年6月并入子公司希杰OliveNetworks所带来的效应。若单独计算CGV本部的业绩,公司实际营业亏损达76亿韩元。CGV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韩国电影市场整体萎缩,形势不容乐观。公司不能单纯寄希望于市场自行复苏,而是需要通过体质改善和效率优化来增强竞争力。” 投资者对CGV的未来前景感到担忧,股价持续下跌。2016年1月,CGV股价曾飙升至14万韩元,但随后一路下滑,本月首次跌破5000韩元。截至3月19日,CGV股价收于4875韩元,较前一日微涨5韩元。 不仅是CGV,整个韩国影院行业都面临困境。竞争对手Megabox去年录得134亿韩元营业亏损,已连续五年亏损。由乐天文化财团(Lotte Cultureworks)运营的乐天影院(Lotte Cinema)虽然实现3亿韩元营业利润,但主要得益于越南市场增长,韩国本土业务依然低迷。业内普遍认为,OTT平台的快速崛起以及缺乏票房大作,是韩国电影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电影及视频产业市场规模为3.3322万亿韩元,其中影院占比35.9%,而OTT平台已攀升至61.6%。相比之下,2019年影院市场份额仍占52.5%,OTT仅为42.7%。短短五年内,OTT市场份额便实现反超,成为行业主导。影院市场的萎缩进一步削弱了电影投资动力,导致优质作品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尽管影院经营困难,影院方却不能轻易关店。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影院的租赁合同通常为15至20年,即使业绩不佳,经营方也难以立即关闭影院。” 面对市场低迷,影院行业正尝试多元化发展,CGV也在积极寻找突破口。 CGV近日与韩国职业棒球联赛(KBO)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影院内直播棒球比赛。从3月22日开幕战开始,每周日将播放两场比赛,并直播常规赛、全明星赛及季后赛。 此前,CGV曾成功推出BTS、IU、任英雄等艺人的演唱会实况电影,吸引大量粉丝观影。这次,公司同样希望借助体育赛事的忠实粉丝群体,吸引更多观众进入影院。 此外,CGV还计划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观影体验,例如推广四面屏幕的“ScreenX”特殊影厅。3月17日,CGV已与三星电子及其子公司哈曼(Harma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打造未来影院。同时,CGV也将加大在越南、印尼等新兴市场的投资,以弥补韩国本土市场的颓势。 CGV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后,消费者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我们将围绕‘影院技术升级’和‘内容多样化’这两个核心方向,探索新的增长点。” 位于首尔的一家CGV影院【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20 23:57:29 -
韩国短视频市场爆发式增长 使用时长超OTT近7倍
韩国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迎来重要转折点。市场调查机构WiseApp·Retail于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用户短视频应用的月均使用时长较主流OTT平台高出近7倍,进一步巩固短视频在数字内容消费领域的主导地位。 具体数据显示,优兔(YouTube)、TikTok、Instagram等短视频应用上月的人均使用时长达48小时73分钟。而奈飞(Netflix)、TVING、Wavve、Disney+、Coupang Play等五大OTT平台的人均使用时长仅为7小时14分钟。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短视频的爆发式增长与用户碎片化观看趋势高度契合。面对这一市场变化,韩国本土互联网巨头正加速布局短视频赛道。Naver、Kakao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内容扶持计划,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Kakao的短视频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旗下门户网站Daum自去年12月启动“Daum频道提升挑战”计划以来,短视频内容生态快速扩张。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第二季度进行重大产品升级,包括在Daum应用内新增“短视频”专属标签,并在KakaoTalk内设立“发现”专区,以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 Naver旗下短视频平台Clip同样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最新统计显示,Clip上月内容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倍,日均播放量提升4倍,入驻频道数量增加3倍。Naver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通过强化创作者扶持计划和优化推荐算法,推动Clip在去年实现10倍增长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Kakao旗下门户网站Daum新增“短视频”专属标签。【图片来源 Kakao】
2025-03-13 19: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