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TikTok’新闻 10个
-
K-POP滤镜攻陷北美 韩国力压法国成美国化妆品头号进口国
外国游客正在挑选韩国化妆品。【图片提供 韩联社】 据彭博社31日报道,在居高不下的K-POP、韩剧人气推动下,去年韩国化妆品对美国出口超过法国,成为美国头号化妆品进口来源国。 报道援引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的资料称,韩国去年对美国化妆品出口额为17.01亿美元,超过法国(12.63亿美元)居首,加拿大以10.22亿美元排名第三位,其次依次为意大利、中国、墨西哥、英国和日本等国。 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化妆品海外出口规模为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历史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韩亚证券研究员朴恩静(音)对彭博社表示,美国和日本进口化妆品市场中,韩国品牌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2%和40%。一度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的韩国化妆品消费走下坡路后,业界通过TikTok、Reddit等进行线上推广,并与开市客(Costco)、亚马逊等零售渠道合作,扩大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 为应对持续扩大的北美市场需求,韩国科玛正在美国筹备运营第二加工厂。希杰欧利芙洋(OliveYoung)去年海外游客消费比重同比剧增140%,目前正计划在美国开出首家门店。 韩国化妆品热度升温,欧莱雅等国际化妆品巨头也开始对收购韩国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据咨询机构MMP的统计,去年韩国化妆品行业并购(M&A)交易达到创纪录的18起,但从交易金额来看逾2.3万亿美元,不敌2017年的3.3万亿美元和2023年的2.8万亿美元。 MMP相关人士称,私募基金对韩国化妆品行业的兴趣与日俱增,从韩国对美国出口的强劲增长势头来看,预计并购热潮今年仍将持续。
2025-03-31 23:07:23 -
"赛博算命"VS"算命直播" 中韩年轻人在"命运"面前有多焦虑?
今年春节,社交平台上刮起了一阵“AI算命”风。中国年轻人纷纷迷上了DeepSeek等AI工具,想用它们来预测自己的爱情运势、事业发展,甚至未来的走向。这股风潮,不仅在中国,也早在韩国蔓延。在韩国,传统的算命占卜也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优兔(YouTube)、TikTok、KakaoTalk等平台,到处都是直播算命、在线塔罗、八字分析等服务。占卜,似乎成了年轻人应对现实压力的一种“情绪出口”。 ▲AI算命走红:年轻人的新“情绪出口” 在中国的小红书上搜索“DeepSeek玄学”,你会发现,年轻人用AI来算姻缘、测事业,甚至寻找丢失的物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更夸张的是,还出现了“DeepSeek算命指令”、“DeepSeek算八字调教版提示词”等教学贴,教你如何“调教”AI,让它说出你最想听的话。DeepSeek在解读“正缘”时,甚至能细化到对方的五官、身材、肤色、穿搭风格,连你们的相遇场景都描述得栩栩如生,仿佛它亲眼所见。 【图片来源 小红书截图】 笔者第一次尝试时,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根据教学贴输入了自己的出生信息。结果,不到几秒钟,DeepSeek就生成了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性格、事业、姻缘、健康、喜忌神……应有尽有,还给出了发展建议和注意事项,描述得特别生动,读起来就像在看一本精彩的小说。 与此同时,韩国年轻人则在优兔和KakaoTalk等平台上,寻找“算命大师”的指点。优兔和TikTok上,一些算命直播间人气爆棚,一场两小时的直播就能吸引上万人围观。年轻人在弹幕里输入自己的生辰八字,等待占卜师的解读。一些算命师甚至利用直播“吸粉”,吸引用户进行私下付费咨询,这生意头脑,也是没谁了。 此外,韩国人对算命主题的应用程序也越来越感兴趣。据创业分析公司“创新森林”(innoforest.co.kr)统计,算命应用程序“Jeomsin”的每月访客(MUV)从2022年3月的52.4万人,增长到2024年8月的112.9万人,几乎翻了一番。另一款算命应用程序“Fosteller”的访问者数量,也从28.8万人增加到52.1万人,增长势头同样迅猛。 算命应用程序的流行,主要归功于年轻一代。截至去年8月,购买“Fosteller”付费服务的消费者中,超过一半(53.9%)是20岁及以下的女性,30岁以上的女性占比为29.2%。 “Jeomsin”也估计,20多岁和30多岁的女性,占所有付费服务购买者的一半以上。“Fosteller”开发者沈京镇(音)表示:“持续使用算命应用的客户是年轻一代,他们对未来既有焦虑感,又充满期待”,他还补充说:“女性似乎尤其喜欢‘关于自己的故事’。当我们尝试全球服务时,我们发现其他国家也一样。” 韩国年轻人使用的“算命”APP 【图片来源 网络】 在Kakao、Naver等大型平台上,也能看到算命服务的火爆。在KakaoTalk上搜索“Shinjeom”时,出现了上百个开放的聊天室。这些聊天室的标题和标签,大多是“免费算命”、“命运四大支柱”、“关系烦恼”、“解梦”之类的。和优兔、TikTok类似,它们也通过提供免费咨询来吸引用户,然后诱导用户购买付费服务,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线上占卜兴起,年轻人到底在焦虑什么?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算命?中韩两国的社会环境虽然不同,但年轻人的焦虑却有着相似之处。 在中国,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难以预测的未来,让许多年轻人希望借助AI算命来寻找答案。考研、升职、结婚……每一步选择都充满未知,而DeepSeek这样的工具,能提供一种“心理安慰”,即使它未必准确,也能带来短暂的安心感。 而在韩国,年轻人面临的是高度竞争的职场环境和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就业压力巨大,住房成本高昂,婚恋问题更是让许多人感到迷茫。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韩国年轻人开始转向算命占卜,试图从玄学中寻找方向。优兔上的算命直播间,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一些年轻人甚至愿意支付高额费用,让巫俗人提供更详细的运势分析。 其次,将失败归咎于“命运”,是一种短暂逃避现实的方式。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感情不顺,很多人更愿意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而不是深究自己的能力和选择。毕竟,把锅甩给“命运”,总比承认自己不够努力要轻松得多。 再者,算命给出了简单的答案,避免了深度思考带来的焦虑。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已经没有耐心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而算命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心理安慰。与其费力思考人生的意义,不如让算命先生告诉你答案,简单粗暴,还不用动脑子。 最后,线上占卜的社交性,也让它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无论是AI算命,还是KakaoTalk上的占卜群,都让年轻人在分享运势的过程中找到共鸣,形成某种“抱团取暖”的氛围。大家一起讨论“水逆”、“犯太岁”,仿佛找到了组织,不再孤单。 ▲便利性提升,但可信度存疑 相比于传统的线下算命,线上算命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不需要预约,不需要亲自去算命馆,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得到一份“人生指南”,这效率,简直是为懒人量身定制的。 但与此同时,线上算命的真实性和专业性也备受质疑。韩国的一些算命师就表示,线上算命行业的门槛低、鱼龙混杂,甚至可能成为一些人骗取钱财的手段。而DeepSeek等AI算命工具,虽然技术先进,但毕竟只是数据模型,无法真正预测未来。指望AI告诉你明天买哪只股票能发财,还是省省吧。 【图片来源 优兔截图】 但是,算命可以当作娱乐,但千万别盲目依赖。与其沉迷于AI或占卜,不如正视现实、积极行动。毕竟,真正能改变你命运的,还是你自己的努力和选择。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命运”上,不如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2025-03-26 17:00:00 -
美食无国界 中国甜点接棒麻辣征服韩国MZ
韩国社会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一直存在,但近来中国零食却通过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接连走红。魔芋爽、手剥笋等麻辣风潮过后,甜口中国零食糖葫芦成为新潮流。最近,“冰山熔岩”和“毛巾蛋糕”等甜点也开始席卷韩国市场。 无论政治情绪如何,出色的饮食文化始终会被大众接受和喜爱。日本媒体《DAILY新潮》去年12月报道称,美国《外交家》(The Diplomat)杂志联合中欧亚洲研究中心(CEIAS)等国际研究机构,在2022年对1364名韩国成年男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1%的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或“非常负面”看法。实际上,在韩国年轻群体中,中国甜点糖葫芦大受欢迎,韩国闹市街头手拿糖葫芦边走边吃的一二十多岁女性屡见不鲜。 韩国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多数是历史争议、新冠疫情以及雾霾问题叠加的结果。《外交家》指出,近年来雾霾问题一直是中韩之间的争议热点。此外,提及中国时,韩国人比较容易首先想到“新冠疫情”、“历史歪曲”、“肮脏”、“假货”、“污染”等负面词汇。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韩国民众的疑虑。2008年中国曝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多达30万婴儿受害。2021年,一张中国农民赤身裸体腌制白菜的照片在网络流传,引发食品卫生问题讨论。2023年,中国青岛啤酒厂曝出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随地小便,啤酒遭到污染,一时成为热议话题。 几经波折,中国食品行业也开始在卫生安全问题上下足功夫,加上社交媒体上吃播文化的兴起,中国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口感新奇的甜点强势吸引韩国年轻一代的兴趣。带有中国风格滤镜的吃播视频通过优兔(YouTube)和抖音(TikTok)传播,令中国的独特甜品迅速影响韩国市场。 “牛奶拉丝面包”吃播视频【图片来源 YouTube截图】 韩国吃播博主纷纷开始跟风,在社交媒体上尝试并测评中国甜点,这同时成为他们大获流量的法宝。截至2月底,优兔博主ddimmi发布的“牛奶拉丝面包”测评视频播放量达174万次,博主baby pig rabbit相关视频播放量也达117万次。优兔博主weird sweets shop前往中国直接测评当地热门甜点的《中国大陆甜点合集》上线一个月后播放量突破35万次,而博主“我的一天”(译)的中国甜点一日游视频也获得43万次播放。 随着对中国甜点的需求不断增加,韩国的咖啡店和糕点店也开始仿制“冰山熔岩”和“毛巾蛋糕”等热门产品。中国甜点热潮兴起后,中国饭店和超市聚集的首尔永登浦区大林中央市场面包店把需求较高的“牛奶拉丝面包”摆在货架最显眼的位置,店主表示:“最近好多年轻人都在找这款面包,甚至有吃播博主来问是否正宗”。 韩国便利店行业也在迅速跟进潮流,推出仿制中国甜点的新品,并取得可观的销量。GS25、CU等便利店最近相继推出“毛巾蛋糕”和“冰山熔岩”巧克力砖,一度引发“断货潮”。据流通业界消息,CU上月2日推出“405生奶油毛巾蛋糕”和“405巧克力毛巾蛋糕”,预售库存4天内告罄。GS25推出的两款“毛巾蛋糕”也在上市首日售出2000个。 首尔麻浦区弘大附近一家CU便利店店主表示,社交媒体上流行的“毛巾蛋糕”等甜点是店内的畅销品,主要购买人群是年轻一代,通常补货后也会很快售罄。对面GS25便利店的店主则表示,周边多所大学的学生是“冰山熔岩”的主要消费群体,导致该产品目前处于缺货状态。他还提到,甜点潮流瞬息万变,新品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有时订货数量甚至都会受到限制。 仁荷大学消费者学教授李银姬分析称,食品消费更多取决于个人口味和体验,而非政治情绪。如今,社交媒体上的中国甜点外观独特和色彩鲜艳,这种“新奇食物”容易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少数反华情绪可能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更加全球化,并不会过多纠结于此。 随着社交媒体的推动,中国甜点在韩国的流行趋势持续升温。从街头小吃到便利店新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尝试这些独特的美食。中韩关系存在复杂的历史与政治因素,但饮食文化可以超越国界,以独特的魅力赢得市场。未来,随着中韩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交流不断加深,必定会有更多的中国美食在韩国掀起新的潮流。
2025-03-17 01:22:37 -
韩国短视频市场爆发式增长 使用时长超OTT近7倍
韩国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迎来重要转折点。市场调查机构WiseApp·Retail于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用户短视频应用的月均使用时长较主流OTT平台高出近7倍,进一步巩固短视频在数字内容消费领域的主导地位。 具体数据显示,优兔(YouTube)、TikTok、Instagram等短视频应用上月的人均使用时长达48小时73分钟。而奈飞(Netflix)、TVING、Wavve、Disney+、Coupang Play等五大OTT平台的人均使用时长仅为7小时14分钟。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短视频的爆发式增长与用户碎片化观看趋势高度契合。面对这一市场变化,韩国本土互联网巨头正加速布局短视频赛道。Naver、Kakao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内容扶持计划,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Kakao的短视频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旗下门户网站Daum自去年12月启动“Daum频道提升挑战”计划以来,短视频内容生态快速扩张。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第二季度进行重大产品升级,包括在Daum应用内新增“短视频”专属标签,并在KakaoTalk内设立“发现”专区,以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 Naver旗下短视频平台Clip同样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最新统计显示,Clip上月内容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倍,日均播放量提升4倍,入驻频道数量增加3倍。Naver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通过强化创作者扶持计划和优化推荐算法,推动Clip在去年实现10倍增长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Kakao旗下门户网站Daum新增“短视频”专属标签。【图片来源 Kakao】
2025-03-13 19:24:06 -
TikTok在韩逆势增长 月活跃用户量超Facebook
近来,围绕字节跳动运营的短视频应用TikTok隐私泄露争议不断,但韩国市场用户数量不减反增。 市场分析平台IGAWorks旗下Mobile Index数据显示,今年1月TikTok及轻量版TikTok Lite月活跃用户量(MAU)分别达到489.85万和479.12万,总计超过Facebook的861.81万。这一数据尚未超越Instagram(2000万以上),但TikTok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由此可见市场影响已经不可小觑。 TikTok自2023年12月在韩正式推出附有奖励机制的TikTok Lite后,迅速抢占韩国市场。该应用一直遭受用户信息泄露至中国政府的质疑,加上上瘾风险极高而引发争议,但增长势头依旧稳健。去年下半年,TikTok Lite的MAU稳超400万,与TikTok合计后的数值超越Facebook,并持续攀升。 进入今年2月,TikTok的周活跃用户量(WAU)在3日至9日的一周内达到326.84万,而TikTok Lite的WAU也突破358.5万,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韩国政府对TikTok的隐私保护提出质疑。18日,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PIPC)宣布,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DeepSeek向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提供用户相关数据,涉嫌违反韩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因此决定暂时中止DeepSeek的新增下载服务。然而截至目前,PIPC尚未确认用户数据遭泄露后用在何处。 实际上,围绕中国科技企业的数据安全问题,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保持警惕。尤其是在美国,政府担忧TikTok收集的用户数据可能流向中国政府,因此从国家安全角度进行审查。去年美国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在270天内剥离TikTok美国业务,否则实施封禁。 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1月20日就职当天,下令TikTok禁令执行暂缓75天,外界认为此举是在给字节跳动出售TikTok美国业务的时间。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2-19 23:24:47 -
海淘诈骗"套路"深 受理件数逐年高涨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海淘诈骗呈急剧上升态势,通过社交媒体广告链接登入海淘网站并遭受损失的消费者占比高达82.3%。其中,通过INS和优兔(YouTube)的广告受骗的案件数量尤为突出,占比达到67.1%,引起广泛关注。 韩国消费者院于14日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国际交易消费者门户网站受理的海淘欺诈咨询件数达2064件。具体来看,2021年为251件,2022年为441件,2023年为1372件等,呈逐年激增趋势,显示出韩国海淘诈骗问题的严峻性。 在相关咨询中,已确认连接途径的10821件来看,通过INS、优兔、Facebook、KakaoTalk、博客、推特、TikTok等社交媒体途径占多数,达1499件(82.3%)。其中,INS最多,达762件(41.8%),优兔以460件(25.3%)紧随其后。其次依次为Facebook(137件,7.5%)、网络广告(192件,5.2%)、搜索引擎(94件,5.2%)等。 从受害类型来看,冒牌假货问题最为严重,占47.1%。其次为结算后未配送产品且联系不上的情况,以及产品与广告严重不符等,这两类问题的占比均超过45%。此外,销售成分、生产厂家不明的食品药品举报也时有发生,占比达1.5%。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韩国消费者院已计划通过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积极推进切断欺诈性购物中心连接的事宜。同时,消费者院还要求Meta和谷歌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协助,切断非法、有害内容和广告,并识别诈骗广告链接予以切断。 INS和优兔具备用户举报非法、有害内容功能。但是消费者院以INS和优兔的1000名用户为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7%(597名)的受访用户不知道有举报功能。消费者院强调,海淘诈骗往往以低价销售冒牌产品为诱饵,通过广告引流实施诈骗。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产品是否为正品,并谨慎购买。为了应对可能遭受的损失,消费者应避免直接转账,而是使用信用卡进行结算,并保留相关凭证资料。多数信用卡在遇到海外交易未配送、未履行退款等情况时,若在一定时间内提出申请,可取消交易。
2025-02-15 00:30:07 -
短视频风潮席卷韩国 TikTok用户首次超越脸书
尽管TikTok在美国面临“不卖就禁用”的威胁,但依靠短视频内容的流行,在韩国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脸书(Facebook)。尤其是TikTok Lite(极简版)的爆炸性增长成为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 根据移动应用统计分析平台Mobile Index于22日公布的数据,去年12月TikTok的月活跃用户数(MAU)约为467万,而TikTok Lite的MAU约为465万。两款应用的总MAU达到932万,首次超过脸书的864万,领先约68万用户。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TikTok Lite的增长势头尤为显著。从去年1月MAU仅约31万,到12月增长了15倍以上,成为TikTok生态系统扩展的核心动力。 TikTok Lite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其数据节约和支持低配置设备的差异化战略。TikTok Lite专注于内容消费,是TikTok的极简版应用,提供与TikTok相同的推荐算法,同时以轻便的应用大小和最低的数据消耗吸引了大量用户。而原版TikTok应用则因高级编辑工具和直播功能,维持了稳定的用户基础。 TikTok和TikTok Lite形成了互补关系,共同推动了TikTok生态系统的扩张。TikTok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基于人工智能(AI)的个性化内容推荐功能。这一功能持续为用户推荐符合其偏好的视频,提高了用户的沉浸感,并让用户能够轻松发现每日新内容。尤其是短视频内容凭借其短小精悍且极具吸引力的特点,在以MZ世代为主的年轻人中迅速普及。 另一方面,长期统治社交媒体市场的脸书,其MAU从去年1月的991万下降到12月的864万,减少了约13%。业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10至20岁年轻用户的流失,以及未能适应短视频为主导的内容趋势变化。 去年4月,美国国会曾通过一项法律,指控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大量收集美国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政府表示,若字节跳动不出售TikTok在美国的业务,将禁止其在美国运营。受此影响,TikTok近期在美国一度暂停服务。 尽管在当地时间1月20日新上任的特朗普总统通过行政命令暂时恢复了TikTok服务,但该平台的全球运营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特朗普当天指示司法部,将TikTok禁令措施延缓75天,以寻找解决方案。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表示,若TikTok的美国业务出售谈判未能达成,他将行使权力禁止或关闭该服务。 业内人士担心,美国对TikTok的不确定性可能波及其全球市场。由于TikTok的大部分运营系统和数据中心是以全球范围管理的,美国的监管措施可能对其他国家的服务产生间接影响。 一位平台行业人士表示:“TikTok引领了短视频内容的潮流,迅速蚕食了像脸书这样的传统平台的市场地位。然而,美国的监管风险可能对TikTok的广告收益和运营系统造成冲击,也可能威胁到其在韩国的服务稳定性。” 【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5-01-23 00:22:50 -
韩国短视频市场竞争升温 ICT巨头纷纷布局抢占先机
随着韩国的短视频市场持续保持增长趋势,NAVER、Kakao、TVING、Watcha等多家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企业正加大力度提升短视频内容的质量和竞争力。 据业界21日消息,NAVER于19日为旗下短视频服务Clip的创作者举办了座谈会,介绍了今年的创作支持计划。NAVER表示,将为Clip创作者提供虚拟制作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 此外,NAVER还计划引入类似TikTok的模式,允许Clip创作者与智能商店卖家建立联盟关系。联盟营销指企业与创作者合作,为创作者支付基于内容产生的产品销售佣金。TikTok目前正通过这一模式推动其电商平台TikTok Shop的增长。 NAVER还将提供基于人工智能(AI)的自动编辑功能“AI Highlight”,该功能已于去年12月在NAVER TV应用程序推出测试版,能够自动收集多个视频中的重要场景并制作精彩片段。 Kakao则通过KakaoTalk内的“Pung”强化短视频服务,并计划在韩国最大门户网站Daum上扩大短视频的可访问性。预计今年内,“短视频”选项将被添加至Daum移动应用程序底部的标签栏,与主页、内容、社区、购物等并列。 美国社交软件Instagram也在加速短视频领域的竞争。当地时间19日,Instagram宣布将旗下短视频应用Reels的最长时长从1分30秒延长至3分钟,旨在通过与TikTok提供的短视频长度相匹配,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Instagram计划于3月推出视频编辑工具“Edits”,该应用与字节跳动旗下剪映海外版(CapCut)类似。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国法院可能禁止CapCut在美国提供服务,Instagram推出Edits旨在吸引TikTok用户转向其平台。 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也掀起了短视频热潮。Watcha自去年9月推出了专门的短剧平台“Shortcha”,并计划在今年上半年上线原创短剧。TVING则于去年12月在底部标签栏新增了“短视频”选项,并计划推出短视频形式的原创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ICT行业之所以高度专注短视频内容,与近期视频消费趋势密切相关。根据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近期发布的《2024年广播媒体使用行为调查》,去年短视频的使用率已达到70.7%,较前一年增加12.6个百分点。同时,短视频已成为智能手机观看视频时最受青睐的内容类型,占比达到41.8%。 短视频因能在短时间内传递强烈信息,深受青少年及20至30岁人群的喜爱。在每日通过智能手机观看短视频的受访者中,10多岁占比40.5%,20多岁和30多岁分别占34.7%和30.5%。 NAVER旗下短视频服务Clip宣传图【图片来源 NAVER】
2025-01-21 22:17:26 -
【亚洲人之声】世界本应如此
随着TikTok面临强制出售的最后期限临近,美国的TikTok用户用脚投票,开启了一场意外的“数字移民”潮——大批自称“TikTok难民”的用户蜂拥至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通过翻译软件、图片分享和幽默互动,他们迅速拉近了中美两国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而与此同时,韩国年轻人掀起了赴上海旅游的新热潮,街头巷尾多了许多韩语对话。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这些跨文化交流都在书写着一幅“世界本该如此”的美好图景。 在“小红书”,美国网友为抗议禁令而来,却意外收获了文化碰撞的乐趣。他们努力用翻译软件与中国网友沟通,学习普通话,分享生活点滴,还在社区中流行起一种叫“交猫税”(cat tax)的互动方式。尽管“猫税”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机智的中国网友玩梗无数,甚至在评论区附上“猫税收取确认书”。这种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让跨文化互动更加轻松自如。小红书上的美食、时尚和生活方式,也让美国用户既感到新鲜又倍感亲切。 而在中国的街头,韩国年轻人则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随着中国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越来越多韩国游客选择来上海打卡。他们沉醉于武康路的历史风情,迷恋迪士尼的奇幻童话,田子坊的创意潮流更是成为分享热潮的焦点。上海这座城市,用它独特的多元魅力,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交融,不仅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更散发出街头巷尾的生活烟火气。 无论是线上互动还是线下旅游,这种由普通人推动的交流比任何政策或宣传都更有力量。美国网友通过小红书接触到中国人的日常,韩国游客通过旅游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消解了误解,更让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共通之处: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从“难民”到“移民”,再到“邻居”,这场跨越国界的数字和现实旅行,似乎无意间完成了两国网民之间更深层次的认知破冰。它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好奇心和幽默感远比那些试图制造对立的政策更强大。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才是最能化解分歧的桥梁。 【图片来源 小红书截图】
2025-01-16 23:29:59 -
Naver Clip与博客持续增长 年轻用户引领内容创作热潮
自去年推出以来,Naver旗下短视频服务Clip持续高速增长。付费内容订阅和博客流量显著提升,这一趋势主要受两极化内容的推动。据Naver23日消息,上个月Clip的播放量较去年12月增长了7倍。 Naver于去年8月推出Clip,并在同年11月通过Naver应用的更新向所有用户开放。Naver表示:“尽管Instagram Reels和YouTube Shorts在韩国市场占据了先发优势,但我们评估,今年年初Clip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TikTok。” 同期,Clip的频道数量增长了3倍,内容产量提升了5倍。当前,Naver正积极加强与My Place等平台的联动,不断扩展Clip的生态系统。 此外,Naver于2021年推出的付费内容服务Naver Premium Content也保持稳步增长。截至上个月,该服务的订阅人数和内容交易额较去年均翻了一倍,频道数量新增约1000个。 随着付费订阅用户持续增加,已有超过25万用户通过平台购买创作者内容,订阅两个及以上频道的用户数量较去年增长了3倍以上。 以10至20岁年轻人为主导的“写作热潮”持续强劲,这一趋势推动了Naver博客的历史性增长。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底,新创建博客数量达214万个,总使用时长突破了7亿小时。 与去年新增的136万个博客相比,今年的增长势头显著回升,并接近2022年新增的200万个博客的规模。与博客热潮兴起的2020年相比,今年的博客创作者数量增长了30%,其中年轻群体的增幅最为明显:10多岁的创作者增长了55%,20多岁增长了52%,30多岁增长了33%。 Naver指出,10至30岁的年轻用户占所有博主的比例达到65%,这一占比自2020年以来始终保持在60%以上。 Naver Clip宣传图【图片来源 Naver】
2024-12-23 19:22:42
-
K-POP滤镜攻陷北美 韩国力压法国成美国化妆品头号进口国
外国游客正在挑选韩国化妆品。【图片提供 韩联社】 据彭博社31日报道,在居高不下的K-POP、韩剧人气推动下,去年韩国化妆品对美国出口超过法国,成为美国头号化妆品进口来源国。 报道援引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的资料称,韩国去年对美国化妆品出口额为17.01亿美元,超过法国(12.63亿美元)居首,加拿大以10.22亿美元排名第三位,其次依次为意大利、中国、墨西哥、英国和日本等国。 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韩国化妆品海外出口规模为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历史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韩亚证券研究员朴恩静(音)对彭博社表示,美国和日本进口化妆品市场中,韩国品牌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2%和40%。一度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的韩国化妆品消费走下坡路后,业界通过TikTok、Reddit等进行线上推广,并与开市客(Costco)、亚马逊等零售渠道合作,扩大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 为应对持续扩大的北美市场需求,韩国科玛正在美国筹备运营第二加工厂。希杰欧利芙洋(OliveYoung)去年海外游客消费比重同比剧增140%,目前正计划在美国开出首家门店。 韩国化妆品热度升温,欧莱雅等国际化妆品巨头也开始对收购韩国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据咨询机构MMP的统计,去年韩国化妆品行业并购(M&A)交易达到创纪录的18起,但从交易金额来看逾2.3万亿美元,不敌2017年的3.3万亿美元和2023年的2.8万亿美元。 MMP相关人士称,私募基金对韩国化妆品行业的兴趣与日俱增,从韩国对美国出口的强劲增长势头来看,预计并购热潮今年仍将持续。
2025-03-31 23:07:23 -
"赛博算命"VS"算命直播" 中韩年轻人在"命运"面前有多焦虑?
今年春节,社交平台上刮起了一阵“AI算命”风。中国年轻人纷纷迷上了DeepSeek等AI工具,想用它们来预测自己的爱情运势、事业发展,甚至未来的走向。这股风潮,不仅在中国,也早在韩国蔓延。在韩国,传统的算命占卜也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优兔(YouTube)、TikTok、KakaoTalk等平台,到处都是直播算命、在线塔罗、八字分析等服务。占卜,似乎成了年轻人应对现实压力的一种“情绪出口”。 ▲AI算命走红:年轻人的新“情绪出口” 在中国的小红书上搜索“DeepSeek玄学”,你会发现,年轻人用AI来算姻缘、测事业,甚至寻找丢失的物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更夸张的是,还出现了“DeepSeek算命指令”、“DeepSeek算八字调教版提示词”等教学贴,教你如何“调教”AI,让它说出你最想听的话。DeepSeek在解读“正缘”时,甚至能细化到对方的五官、身材、肤色、穿搭风格,连你们的相遇场景都描述得栩栩如生,仿佛它亲眼所见。 【图片来源 小红书截图】 笔者第一次尝试时,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根据教学贴输入了自己的出生信息。结果,不到几秒钟,DeepSeek就生成了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性格、事业、姻缘、健康、喜忌神……应有尽有,还给出了发展建议和注意事项,描述得特别生动,读起来就像在看一本精彩的小说。 与此同时,韩国年轻人则在优兔和KakaoTalk等平台上,寻找“算命大师”的指点。优兔和TikTok上,一些算命直播间人气爆棚,一场两小时的直播就能吸引上万人围观。年轻人在弹幕里输入自己的生辰八字,等待占卜师的解读。一些算命师甚至利用直播“吸粉”,吸引用户进行私下付费咨询,这生意头脑,也是没谁了。 此外,韩国人对算命主题的应用程序也越来越感兴趣。据创业分析公司“创新森林”(innoforest.co.kr)统计,算命应用程序“Jeomsin”的每月访客(MUV)从2022年3月的52.4万人,增长到2024年8月的112.9万人,几乎翻了一番。另一款算命应用程序“Fosteller”的访问者数量,也从28.8万人增加到52.1万人,增长势头同样迅猛。 算命应用程序的流行,主要归功于年轻一代。截至去年8月,购买“Fosteller”付费服务的消费者中,超过一半(53.9%)是20岁及以下的女性,30岁以上的女性占比为29.2%。 “Jeomsin”也估计,20多岁和30多岁的女性,占所有付费服务购买者的一半以上。“Fosteller”开发者沈京镇(音)表示:“持续使用算命应用的客户是年轻一代,他们对未来既有焦虑感,又充满期待”,他还补充说:“女性似乎尤其喜欢‘关于自己的故事’。当我们尝试全球服务时,我们发现其他国家也一样。” 韩国年轻人使用的“算命”APP 【图片来源 网络】 在Kakao、Naver等大型平台上,也能看到算命服务的火爆。在KakaoTalk上搜索“Shinjeom”时,出现了上百个开放的聊天室。这些聊天室的标题和标签,大多是“免费算命”、“命运四大支柱”、“关系烦恼”、“解梦”之类的。和优兔、TikTok类似,它们也通过提供免费咨询来吸引用户,然后诱导用户购买付费服务,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线上占卜兴起,年轻人到底在焦虑什么?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算命?中韩两国的社会环境虽然不同,但年轻人的焦虑却有着相似之处。 在中国,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难以预测的未来,让许多年轻人希望借助AI算命来寻找答案。考研、升职、结婚……每一步选择都充满未知,而DeepSeek这样的工具,能提供一种“心理安慰”,即使它未必准确,也能带来短暂的安心感。 而在韩国,年轻人面临的是高度竞争的职场环境和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就业压力巨大,住房成本高昂,婚恋问题更是让许多人感到迷茫。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韩国年轻人开始转向算命占卜,试图从玄学中寻找方向。优兔上的算命直播间,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一些年轻人甚至愿意支付高额费用,让巫俗人提供更详细的运势分析。 其次,将失败归咎于“命运”,是一种短暂逃避现实的方式。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感情不顺,很多人更愿意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而不是深究自己的能力和选择。毕竟,把锅甩给“命运”,总比承认自己不够努力要轻松得多。 再者,算命给出了简单的答案,避免了深度思考带来的焦虑。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已经没有耐心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而算命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心理安慰。与其费力思考人生的意义,不如让算命先生告诉你答案,简单粗暴,还不用动脑子。 最后,线上占卜的社交性,也让它成为一种流行文化。无论是AI算命,还是KakaoTalk上的占卜群,都让年轻人在分享运势的过程中找到共鸣,形成某种“抱团取暖”的氛围。大家一起讨论“水逆”、“犯太岁”,仿佛找到了组织,不再孤单。 ▲便利性提升,但可信度存疑 相比于传统的线下算命,线上算命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不需要预约,不需要亲自去算命馆,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得到一份“人生指南”,这效率,简直是为懒人量身定制的。 但与此同时,线上算命的真实性和专业性也备受质疑。韩国的一些算命师就表示,线上算命行业的门槛低、鱼龙混杂,甚至可能成为一些人骗取钱财的手段。而DeepSeek等AI算命工具,虽然技术先进,但毕竟只是数据模型,无法真正预测未来。指望AI告诉你明天买哪只股票能发财,还是省省吧。 【图片来源 优兔截图】 但是,算命可以当作娱乐,但千万别盲目依赖。与其沉迷于AI或占卜,不如正视现实、积极行动。毕竟,真正能改变你命运的,还是你自己的努力和选择。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命运”上,不如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2025-03-26 17:00:00 -
美食无国界 中国甜点接棒麻辣征服韩国MZ
韩国社会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一直存在,但近来中国零食却通过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接连走红。魔芋爽、手剥笋等麻辣风潮过后,甜口中国零食糖葫芦成为新潮流。最近,“冰山熔岩”和“毛巾蛋糕”等甜点也开始席卷韩国市场。 无论政治情绪如何,出色的饮食文化始终会被大众接受和喜爱。日本媒体《DAILY新潮》去年12月报道称,美国《外交家》(The Diplomat)杂志联合中欧亚洲研究中心(CEIAS)等国际研究机构,在2022年对1364名韩国成年男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1%的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或“非常负面”看法。实际上,在韩国年轻群体中,中国甜点糖葫芦大受欢迎,韩国闹市街头手拿糖葫芦边走边吃的一二十多岁女性屡见不鲜。 韩国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多数是历史争议、新冠疫情以及雾霾问题叠加的结果。《外交家》指出,近年来雾霾问题一直是中韩之间的争议热点。此外,提及中国时,韩国人比较容易首先想到“新冠疫情”、“历史歪曲”、“肮脏”、“假货”、“污染”等负面词汇。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韩国民众的疑虑。2008年中国曝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多达30万婴儿受害。2021年,一张中国农民赤身裸体腌制白菜的照片在网络流传,引发食品卫生问题讨论。2023年,中国青岛啤酒厂曝出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随地小便,啤酒遭到污染,一时成为热议话题。 几经波折,中国食品行业也开始在卫生安全问题上下足功夫,加上社交媒体上吃播文化的兴起,中国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口感新奇的甜点强势吸引韩国年轻一代的兴趣。带有中国风格滤镜的吃播视频通过优兔(YouTube)和抖音(TikTok)传播,令中国的独特甜品迅速影响韩国市场。 “牛奶拉丝面包”吃播视频【图片来源 YouTube截图】 韩国吃播博主纷纷开始跟风,在社交媒体上尝试并测评中国甜点,这同时成为他们大获流量的法宝。截至2月底,优兔博主ddimmi发布的“牛奶拉丝面包”测评视频播放量达174万次,博主baby pig rabbit相关视频播放量也达117万次。优兔博主weird sweets shop前往中国直接测评当地热门甜点的《中国大陆甜点合集》上线一个月后播放量突破35万次,而博主“我的一天”(译)的中国甜点一日游视频也获得43万次播放。 随着对中国甜点的需求不断增加,韩国的咖啡店和糕点店也开始仿制“冰山熔岩”和“毛巾蛋糕”等热门产品。中国甜点热潮兴起后,中国饭店和超市聚集的首尔永登浦区大林中央市场面包店把需求较高的“牛奶拉丝面包”摆在货架最显眼的位置,店主表示:“最近好多年轻人都在找这款面包,甚至有吃播博主来问是否正宗”。 韩国便利店行业也在迅速跟进潮流,推出仿制中国甜点的新品,并取得可观的销量。GS25、CU等便利店最近相继推出“毛巾蛋糕”和“冰山熔岩”巧克力砖,一度引发“断货潮”。据流通业界消息,CU上月2日推出“405生奶油毛巾蛋糕”和“405巧克力毛巾蛋糕”,预售库存4天内告罄。GS25推出的两款“毛巾蛋糕”也在上市首日售出2000个。 首尔麻浦区弘大附近一家CU便利店店主表示,社交媒体上流行的“毛巾蛋糕”等甜点是店内的畅销品,主要购买人群是年轻一代,通常补货后也会很快售罄。对面GS25便利店的店主则表示,周边多所大学的学生是“冰山熔岩”的主要消费群体,导致该产品目前处于缺货状态。他还提到,甜点潮流瞬息万变,新品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有时订货数量甚至都会受到限制。 仁荷大学消费者学教授李银姬分析称,食品消费更多取决于个人口味和体验,而非政治情绪。如今,社交媒体上的中国甜点外观独特和色彩鲜艳,这种“新奇食物”容易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少数反华情绪可能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更加全球化,并不会过多纠结于此。 随着社交媒体的推动,中国甜点在韩国的流行趋势持续升温。从街头小吃到便利店新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尝试这些独特的美食。中韩关系存在复杂的历史与政治因素,但饮食文化可以超越国界,以独特的魅力赢得市场。未来,随着中韩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交流不断加深,必定会有更多的中国美食在韩国掀起新的潮流。
2025-03-17 01:22:37 -
韩国短视频市场爆发式增长 使用时长超OTT近7倍
韩国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迎来重要转折点。市场调查机构WiseApp·Retail于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用户短视频应用的月均使用时长较主流OTT平台高出近7倍,进一步巩固短视频在数字内容消费领域的主导地位。 具体数据显示,优兔(YouTube)、TikTok、Instagram等短视频应用上月的人均使用时长达48小时73分钟。而奈飞(Netflix)、TVING、Wavve、Disney+、Coupang Play等五大OTT平台的人均使用时长仅为7小时14分钟。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短视频的爆发式增长与用户碎片化观看趋势高度契合。面对这一市场变化,韩国本土互联网巨头正加速布局短视频赛道。Naver、Kakao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内容扶持计划,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Kakao的短视频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旗下门户网站Daum自去年12月启动“Daum频道提升挑战”计划以来,短视频内容生态快速扩张。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第二季度进行重大产品升级,包括在Daum应用内新增“短视频”专属标签,并在KakaoTalk内设立“发现”专区,以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 Naver旗下短视频平台Clip同样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最新统计显示,Clip上月内容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倍,日均播放量提升4倍,入驻频道数量增加3倍。Naver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通过强化创作者扶持计划和优化推荐算法,推动Clip在去年实现10倍增长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Kakao旗下门户网站Daum新增“短视频”专属标签。【图片来源 Kakao】
2025-03-13 19:24:06 -
TikTok在韩逆势增长 月活跃用户量超Facebook
近来,围绕字节跳动运营的短视频应用TikTok隐私泄露争议不断,但韩国市场用户数量不减反增。 市场分析平台IGAWorks旗下Mobile Index数据显示,今年1月TikTok及轻量版TikTok Lite月活跃用户量(MAU)分别达到489.85万和479.12万,总计超过Facebook的861.81万。这一数据尚未超越Instagram(2000万以上),但TikTok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由此可见市场影响已经不可小觑。 TikTok自2023年12月在韩正式推出附有奖励机制的TikTok Lite后,迅速抢占韩国市场。该应用一直遭受用户信息泄露至中国政府的质疑,加上上瘾风险极高而引发争议,但增长势头依旧稳健。去年下半年,TikTok Lite的MAU稳超400万,与TikTok合计后的数值超越Facebook,并持续攀升。 进入今年2月,TikTok的周活跃用户量(WAU)在3日至9日的一周内达到326.84万,而TikTok Lite的WAU也突破358.5万,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韩国政府对TikTok的隐私保护提出质疑。18日,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PIPC)宣布,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DeepSeek向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提供用户相关数据,涉嫌违反韩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因此决定暂时中止DeepSeek的新增下载服务。然而截至目前,PIPC尚未确认用户数据遭泄露后用在何处。 实际上,围绕中国科技企业的数据安全问题,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保持警惕。尤其是在美国,政府担忧TikTok收集的用户数据可能流向中国政府,因此从国家安全角度进行审查。去年美国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在270天内剥离TikTok美国业务,否则实施封禁。 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1月20日就职当天,下令TikTok禁令执行暂缓75天,外界认为此举是在给字节跳动出售TikTok美国业务的时间。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2-19 23:24:47 -
海淘诈骗"套路"深 受理件数逐年高涨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海淘诈骗呈急剧上升态势,通过社交媒体广告链接登入海淘网站并遭受损失的消费者占比高达82.3%。其中,通过INS和优兔(YouTube)的广告受骗的案件数量尤为突出,占比达到67.1%,引起广泛关注。 韩国消费者院于14日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国际交易消费者门户网站受理的海淘欺诈咨询件数达2064件。具体来看,2021年为251件,2022年为441件,2023年为1372件等,呈逐年激增趋势,显示出韩国海淘诈骗问题的严峻性。 在相关咨询中,已确认连接途径的10821件来看,通过INS、优兔、Facebook、KakaoTalk、博客、推特、TikTok等社交媒体途径占多数,达1499件(82.3%)。其中,INS最多,达762件(41.8%),优兔以460件(25.3%)紧随其后。其次依次为Facebook(137件,7.5%)、网络广告(192件,5.2%)、搜索引擎(94件,5.2%)等。 从受害类型来看,冒牌假货问题最为严重,占47.1%。其次为结算后未配送产品且联系不上的情况,以及产品与广告严重不符等,这两类问题的占比均超过45%。此外,销售成分、生产厂家不明的食品药品举报也时有发生,占比达1.5%。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韩国消费者院已计划通过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积极推进切断欺诈性购物中心连接的事宜。同时,消费者院还要求Meta和谷歌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协助,切断非法、有害内容和广告,并识别诈骗广告链接予以切断。 INS和优兔具备用户举报非法、有害内容功能。但是消费者院以INS和优兔的1000名用户为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7%(597名)的受访用户不知道有举报功能。消费者院强调,海淘诈骗往往以低价销售冒牌产品为诱饵,通过广告引流实施诈骗。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产品是否为正品,并谨慎购买。为了应对可能遭受的损失,消费者应避免直接转账,而是使用信用卡进行结算,并保留相关凭证资料。多数信用卡在遇到海外交易未配送、未履行退款等情况时,若在一定时间内提出申请,可取消交易。
2025-02-15 00:30:07 -
短视频风潮席卷韩国 TikTok用户首次超越脸书
尽管TikTok在美国面临“不卖就禁用”的威胁,但依靠短视频内容的流行,在韩国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脸书(Facebook)。尤其是TikTok Lite(极简版)的爆炸性增长成为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 根据移动应用统计分析平台Mobile Index于22日公布的数据,去年12月TikTok的月活跃用户数(MAU)约为467万,而TikTok Lite的MAU约为465万。两款应用的总MAU达到932万,首次超过脸书的864万,领先约68万用户。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TikTok Lite的增长势头尤为显著。从去年1月MAU仅约31万,到12月增长了15倍以上,成为TikTok生态系统扩展的核心动力。 TikTok Lite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其数据节约和支持低配置设备的差异化战略。TikTok Lite专注于内容消费,是TikTok的极简版应用,提供与TikTok相同的推荐算法,同时以轻便的应用大小和最低的数据消耗吸引了大量用户。而原版TikTok应用则因高级编辑工具和直播功能,维持了稳定的用户基础。 TikTok和TikTok Lite形成了互补关系,共同推动了TikTok生态系统的扩张。TikTok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基于人工智能(AI)的个性化内容推荐功能。这一功能持续为用户推荐符合其偏好的视频,提高了用户的沉浸感,并让用户能够轻松发现每日新内容。尤其是短视频内容凭借其短小精悍且极具吸引力的特点,在以MZ世代为主的年轻人中迅速普及。 另一方面,长期统治社交媒体市场的脸书,其MAU从去年1月的991万下降到12月的864万,减少了约13%。业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10至20岁年轻用户的流失,以及未能适应短视频为主导的内容趋势变化。 去年4月,美国国会曾通过一项法律,指控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大量收集美国用户的个人信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政府表示,若字节跳动不出售TikTok在美国的业务,将禁止其在美国运营。受此影响,TikTok近期在美国一度暂停服务。 尽管在当地时间1月20日新上任的特朗普总统通过行政命令暂时恢复了TikTok服务,但该平台的全球运营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特朗普当天指示司法部,将TikTok禁令措施延缓75天,以寻找解决方案。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表示,若TikTok的美国业务出售谈判未能达成,他将行使权力禁止或关闭该服务。 业内人士担心,美国对TikTok的不确定性可能波及其全球市场。由于TikTok的大部分运营系统和数据中心是以全球范围管理的,美国的监管措施可能对其他国家的服务产生间接影响。 一位平台行业人士表示:“TikTok引领了短视频内容的潮流,迅速蚕食了像脸书这样的传统平台的市场地位。然而,美国的监管风险可能对TikTok的广告收益和运营系统造成冲击,也可能威胁到其在韩国的服务稳定性。” 【图片来源 AP/韩联社】
2025-01-23 00:22:50 -
韩国短视频市场竞争升温 ICT巨头纷纷布局抢占先机
随着韩国的短视频市场持续保持增长趋势,NAVER、Kakao、TVING、Watcha等多家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企业正加大力度提升短视频内容的质量和竞争力。 据业界21日消息,NAVER于19日为旗下短视频服务Clip的创作者举办了座谈会,介绍了今年的创作支持计划。NAVER表示,将为Clip创作者提供虚拟制作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 此外,NAVER还计划引入类似TikTok的模式,允许Clip创作者与智能商店卖家建立联盟关系。联盟营销指企业与创作者合作,为创作者支付基于内容产生的产品销售佣金。TikTok目前正通过这一模式推动其电商平台TikTok Shop的增长。 NAVER还将提供基于人工智能(AI)的自动编辑功能“AI Highlight”,该功能已于去年12月在NAVER TV应用程序推出测试版,能够自动收集多个视频中的重要场景并制作精彩片段。 Kakao则通过KakaoTalk内的“Pung”强化短视频服务,并计划在韩国最大门户网站Daum上扩大短视频的可访问性。预计今年内,“短视频”选项将被添加至Daum移动应用程序底部的标签栏,与主页、内容、社区、购物等并列。 美国社交软件Instagram也在加速短视频领域的竞争。当地时间19日,Instagram宣布将旗下短视频应用Reels的最长时长从1分30秒延长至3分钟,旨在通过与TikTok提供的短视频长度相匹配,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Instagram计划于3月推出视频编辑工具“Edits”,该应用与字节跳动旗下剪映海外版(CapCut)类似。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国法院可能禁止CapCut在美国提供服务,Instagram推出Edits旨在吸引TikTok用户转向其平台。 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也掀起了短视频热潮。Watcha自去年9月推出了专门的短剧平台“Shortcha”,并计划在今年上半年上线原创短剧。TVING则于去年12月在底部标签栏新增了“短视频”选项,并计划推出短视频形式的原创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ICT行业之所以高度专注短视频内容,与近期视频消费趋势密切相关。根据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近期发布的《2024年广播媒体使用行为调查》,去年短视频的使用率已达到70.7%,较前一年增加12.6个百分点。同时,短视频已成为智能手机观看视频时最受青睐的内容类型,占比达到41.8%。 短视频因能在短时间内传递强烈信息,深受青少年及20至30岁人群的喜爱。在每日通过智能手机观看短视频的受访者中,10多岁占比40.5%,20多岁和30多岁分别占34.7%和30.5%。 NAVER旗下短视频服务Clip宣传图【图片来源 NAVER】
2025-01-21 22:17:26 -
【亚洲人之声】世界本应如此
随着TikTok面临强制出售的最后期限临近,美国的TikTok用户用脚投票,开启了一场意外的“数字移民”潮——大批自称“TikTok难民”的用户蜂拥至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通过翻译软件、图片分享和幽默互动,他们迅速拉近了中美两国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而与此同时,韩国年轻人掀起了赴上海旅游的新热潮,街头巷尾多了许多韩语对话。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这些跨文化交流都在书写着一幅“世界本该如此”的美好图景。 在“小红书”,美国网友为抗议禁令而来,却意外收获了文化碰撞的乐趣。他们努力用翻译软件与中国网友沟通,学习普通话,分享生活点滴,还在社区中流行起一种叫“交猫税”(cat tax)的互动方式。尽管“猫税”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机智的中国网友玩梗无数,甚至在评论区附上“猫税收取确认书”。这种幽默风趣的交流方式,让跨文化互动更加轻松自如。小红书上的美食、时尚和生活方式,也让美国用户既感到新鲜又倍感亲切。 而在中国的街头,韩国年轻人则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随着中国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越来越多韩国游客选择来上海打卡。他们沉醉于武康路的历史风情,迷恋迪士尼的奇幻童话,田子坊的创意潮流更是成为分享热潮的焦点。上海这座城市,用它独特的多元魅力,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交融,不仅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更散发出街头巷尾的生活烟火气。 无论是线上互动还是线下旅游,这种由普通人推动的交流比任何政策或宣传都更有力量。美国网友通过小红书接触到中国人的日常,韩国游客通过旅游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消解了误解,更让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共通之处: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从“难民”到“移民”,再到“邻居”,这场跨越国界的数字和现实旅行,似乎无意间完成了两国网民之间更深层次的认知破冰。它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好奇心和幽默感远比那些试图制造对立的政策更强大。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才是最能化解分歧的桥梁。 【图片来源 小红书截图】
2025-01-16 23:29:59 -
Naver Clip与博客持续增长 年轻用户引领内容创作热潮
自去年推出以来,Naver旗下短视频服务Clip持续高速增长。付费内容订阅和博客流量显著提升,这一趋势主要受两极化内容的推动。据Naver23日消息,上个月Clip的播放量较去年12月增长了7倍。 Naver于去年8月推出Clip,并在同年11月通过Naver应用的更新向所有用户开放。Naver表示:“尽管Instagram Reels和YouTube Shorts在韩国市场占据了先发优势,但我们评估,今年年初Clip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TikTok。” 同期,Clip的频道数量增长了3倍,内容产量提升了5倍。当前,Naver正积极加强与My Place等平台的联动,不断扩展Clip的生态系统。 此外,Naver于2021年推出的付费内容服务Naver Premium Content也保持稳步增长。截至上个月,该服务的订阅人数和内容交易额较去年均翻了一倍,频道数量新增约1000个。 随着付费订阅用户持续增加,已有超过25万用户通过平台购买创作者内容,订阅两个及以上频道的用户数量较去年增长了3倍以上。 以10至20岁年轻人为主导的“写作热潮”持续强劲,这一趋势推动了Naver博客的历史性增长。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底,新创建博客数量达214万个,总使用时长突破了7亿小时。 与去年新增的136万个博客相比,今年的增长势头显著回升,并接近2022年新增的200万个博客的规模。与博客热潮兴起的2020年相比,今年的博客创作者数量增长了30%,其中年轻群体的增幅最为明显:10多岁的创作者增长了55%,20多岁增长了52%,30多岁增长了33%。 Naver指出,10至30岁的年轻用户占所有博主的比例达到65%,这一占比自2020年以来始终保持在60%以上。 Naver Clip宣传图【图片来源 Naver】
2024-12-23 19: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