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市场份额’新闻 2个
-
中国芯片产业全面突围 韩国领先地位岌岌可危
中国凭借三轮高达6869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以及强劲的半导体内需,正在以惊人速度追赶韩国和美国等半导体强国。与韩国专注存储芯片不同,中国正在构建涵盖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的产业链。美国对7纳米以下制程所需的极紫外光(EUV)光刻机以及人工智能(AI)加速器所需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实施出口管制后,中国加快自主研发GPU和半导体设备,以减少对外依赖。 中国第一大DRAM企业长鑫存储(CXMT)快速扩大产能,导致韩国半导体产业遭到威胁。长鑫存储已量产17-18纳米制程的DDR4、LPDDR4X等主流DRAM,并成功投产12纳米级别的DDR5、LPDDR5X(低功耗存储)。2020年长鑫存储的晶圆月产量仅为4万片,但去年已增至20万片。相比之下,韩国的总月产量约为114万片(三星电子68万片,SK海力士46万片),由此可见长鑫存储正在迅速追赶。 此外,中国企业还通过低价策略引发存储芯片价格战。目前,中国制造的DDR4价格仅为韩国产品的一半,甚至比二手产品价格还低约5%。去年7月,通用PC DRAM产品(DDR4 8Gb 1Gx8)的固定交易均价为2.1美元,今年1月已降至1.35美元,跌幅高达35.7%。长鑫存储的DDR5早期良率仅为20%,但经过持续优化,目前已提升至80%。 NAND闪存领域的技术差距也正在迅速缩小。长江存储(YMTC)本月已开始量产294层NAND闪存,而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分别量产321层和286层产品。存储芯片的层数决定存储容量和密度,是关键竞争指标,中国企业已逼近韩国。长江存储受美国制裁无法获得荷兰ASML的EUV设备,导致产品在质量和稳定方面落后,但业内普遍认为,韩国企业仅能依靠在高端NAND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来保持领先地位。 与韩国高度依赖出口不同,中国国内IT企业大规模采购本土芯片。华为早在2004年成立海思半导体,并成功研发自主应用处理器(AP)麒麟9000s,该芯片由中国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SMIC)采用7纳米制程代工,最终用于华为Mate 60 Pro智能手机。华为在过去十年间已投入约1.2万亿元人民币进行半导体研发。 目前,业界对中国半导体技术水平评价不一。汉阳大学融合电子工程学系教授朴在勤表示,中国持续扩展DRAM和NAND市场份额,在主流市场凭借政府补贴的低价策略占据优势,韩国企业必须向高端市场转型,以确保竞争力。韩国产业研究院专家金杨澎(音)则认为,中国在主流市场的低价竞争扰乱半导体市场秩序,但韩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尚未受到致命威胁。 实际上,中国针对韩国的高端芯片也已经发起挑战。目前,韩国企业在HBM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英伟达、超威等AI芯片巨头的主要供应商。中国则集中力量研究HBM带宽优化技术,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汉阳大学教授白瑞仁(音)指出,韩国的研发侧重硬件制造,而中国则更加注重系统级应用,未来中国提升HBM领域的研发能力后,全球HBM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面对美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中国加快推进设备国产化。上海微电子已实现90-28纳米级别光刻机量产,并启动7纳米以下EUV光刻机研发。北方华创(NAURA)主攻刻蚀与沉积设备,中微半导体则研发等离子刻蚀设备。去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目标为40%,多数研发资金来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相比之下,韩国尚无光刻机制造能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2-13 23:21:20 -
韩国显示器以技术优势稳占市场主导地位 实现销售额同比激增
上月15日,在中国台湾举行“三星OLED IT峰会2024”,在现场三星显示器展示了OLED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显示器产业凭借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优势,稳占市场主导地位,并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 韩国显示器产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显示器产业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显示器企业销售额同比(163亿美元)增加14.6%,达187亿美元。具体来看,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显示器销售额同比增加79%,达46亿美元;电视显示器销售额增加30.6%,达24亿美元;智能手机显示器销售减少2.3%,达100亿美元;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销售额增加24%,达65亿美元。 按市场分类,OLED市场销售额同比增加13.7%,达147亿美元;液晶显示器(LCD)增加17.7%,达40亿美元。其中,IT OLED扩大尖端技术应用,为拥有技术优势的韩国企业带来了显著收益,销售额同比增加105%,达39亿美元。此外,受奥运会等全球性活动以及高端电视市场地位巩固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竞争力得到提升,使得销售额增长了10.2%,达到47亿美元。 在全球智能手机显示器市场,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同时,中国本土OLED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向中国出口的OLED供应量同比减少约4个百分点,降至14%。但除中国以外的美国等全球市场,韩国企业显示器供应量仍保持高位,比重达到82.6%。 今年下半年,随着搭载人工智能(AI)的苹果iphone 16上市,韩国显示器企业凭借IT产品适用范围扩大以及在供应链中的显著优势,预计显示器产业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报告中预测,明年显示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307亿美元。具体来看,OLED和LCD销售额预计将分别达到483亿美元(5.4%↑)和807亿美元(5.6↑)。以出货数量为基准,OLED将增加4.4%,达到11亿台;LCD则将减少0.6%,达到23亿台,OLED正在加速追赶LCD市场份额。 在OLED方面,随着iPhone 17全系采用LTPO显示器,预计韩国企业将从中受益。而在LCD领域,尽管智能手机等IT产品的搭载规模或将缩小或停滞,但在电视市场,随着中国企业调整显示器供应量和上调单价,市场前景仍有望扩大。 韩国显示器产业协会副会长李东旭(音)表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显示器产业凭借技术优势实现了销售额的稳步增长,业绩改善显著。随着AI需求增加及OLED市场扩大,预计下半年显示器产业也将持续保持稳健态势。"
2024-11-07 18:59:18
-
中国芯片产业全面突围 韩国领先地位岌岌可危
中国凭借三轮高达6869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以及强劲的半导体内需,正在以惊人速度追赶韩国和美国等半导体强国。与韩国专注存储芯片不同,中国正在构建涵盖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的产业链。美国对7纳米以下制程所需的极紫外光(EUV)光刻机以及人工智能(AI)加速器所需的高带宽存储器(HBM)实施出口管制后,中国加快自主研发GPU和半导体设备,以减少对外依赖。 中国第一大DRAM企业长鑫存储(CXMT)快速扩大产能,导致韩国半导体产业遭到威胁。长鑫存储已量产17-18纳米制程的DDR4、LPDDR4X等主流DRAM,并成功投产12纳米级别的DDR5、LPDDR5X(低功耗存储)。2020年长鑫存储的晶圆月产量仅为4万片,但去年已增至20万片。相比之下,韩国的总月产量约为114万片(三星电子68万片,SK海力士46万片),由此可见长鑫存储正在迅速追赶。 此外,中国企业还通过低价策略引发存储芯片价格战。目前,中国制造的DDR4价格仅为韩国产品的一半,甚至比二手产品价格还低约5%。去年7月,通用PC DRAM产品(DDR4 8Gb 1Gx8)的固定交易均价为2.1美元,今年1月已降至1.35美元,跌幅高达35.7%。长鑫存储的DDR5早期良率仅为20%,但经过持续优化,目前已提升至80%。 NAND闪存领域的技术差距也正在迅速缩小。长江存储(YMTC)本月已开始量产294层NAND闪存,而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分别量产321层和286层产品。存储芯片的层数决定存储容量和密度,是关键竞争指标,中国企业已逼近韩国。长江存储受美国制裁无法获得荷兰ASML的EUV设备,导致产品在质量和稳定方面落后,但业内普遍认为,韩国企业仅能依靠在高端NAND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来保持领先地位。 与韩国高度依赖出口不同,中国国内IT企业大规模采购本土芯片。华为早在2004年成立海思半导体,并成功研发自主应用处理器(AP)麒麟9000s,该芯片由中国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SMIC)采用7纳米制程代工,最终用于华为Mate 60 Pro智能手机。华为在过去十年间已投入约1.2万亿元人民币进行半导体研发。 目前,业界对中国半导体技术水平评价不一。汉阳大学融合电子工程学系教授朴在勤表示,中国持续扩展DRAM和NAND市场份额,在主流市场凭借政府补贴的低价策略占据优势,韩国企业必须向高端市场转型,以确保竞争力。韩国产业研究院专家金杨澎(音)则认为,中国在主流市场的低价竞争扰乱半导体市场秩序,但韩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尚未受到致命威胁。 实际上,中国针对韩国的高端芯片也已经发起挑战。目前,韩国企业在HBM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英伟达、超威等AI芯片巨头的主要供应商。中国则集中力量研究HBM带宽优化技术,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汉阳大学教授白瑞仁(音)指出,韩国的研发侧重硬件制造,而中国则更加注重系统级应用,未来中国提升HBM领域的研发能力后,全球HBM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面对美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中国加快推进设备国产化。上海微电子已实现90-28纳米级别光刻机量产,并启动7纳米以下EUV光刻机研发。北方华创(NAURA)主攻刻蚀与沉积设备,中微半导体则研发等离子刻蚀设备。去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目标为40%,多数研发资金来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相比之下,韩国尚无光刻机制造能力。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2025-02-13 23:21:20 -
韩国显示器以技术优势稳占市场主导地位 实现销售额同比激增
上月15日,在中国台湾举行“三星OLED IT峰会2024”,在现场三星显示器展示了OLED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显示器产业凭借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优势,稳占市场主导地位,并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 韩国显示器产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显示器产业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显示器企业销售额同比(163亿美元)增加14.6%,达187亿美元。具体来看,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显示器销售额同比增加79%,达46亿美元;电视显示器销售额增加30.6%,达24亿美元;智能手机显示器销售减少2.3%,达100亿美元;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销售额增加24%,达65亿美元。 按市场分类,OLED市场销售额同比增加13.7%,达147亿美元;液晶显示器(LCD)增加17.7%,达40亿美元。其中,IT OLED扩大尖端技术应用,为拥有技术优势的韩国企业带来了显著收益,销售额同比增加105%,达39亿美元。此外,受奥运会等全球性活动以及高端电视市场地位巩固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竞争力得到提升,使得销售额增长了10.2%,达到47亿美元。 在全球智能手机显示器市场,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扩大,同时,中国本土OLED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向中国出口的OLED供应量同比减少约4个百分点,降至14%。但除中国以外的美国等全球市场,韩国企业显示器供应量仍保持高位,比重达到82.6%。 今年下半年,随着搭载人工智能(AI)的苹果iphone 16上市,韩国显示器企业凭借IT产品适用范围扩大以及在供应链中的显著优势,预计显示器产业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报告中预测,明年显示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307亿美元。具体来看,OLED和LCD销售额预计将分别达到483亿美元(5.4%↑)和807亿美元(5.6↑)。以出货数量为基准,OLED将增加4.4%,达到11亿台;LCD则将减少0.6%,达到23亿台,OLED正在加速追赶LCD市场份额。 在OLED方面,随着iPhone 17全系采用LTPO显示器,预计韩国企业将从中受益。而在LCD领域,尽管智能手机等IT产品的搭载规模或将缩小或停滞,但在电视市场,随着中国企业调整显示器供应量和上调单价,市场前景仍有望扩大。 韩国显示器产业协会副会长李东旭(音)表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显示器产业凭借技术优势实现了销售额的稳步增长,业绩改善显著。随着AI需求增加及OLED市场扩大,预计下半年显示器产业也将持续保持稳健态势。"
2024-11-07 18: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