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雇佣’新闻 45个
-
一份工作三人抢! 韩国求人倍率跌破0.4红线
韩国雇佣劳动部14日发布《从就业行政统计看劳动市场动向》显示,6月通过韩国官方就业服务平台“雇佣24”发布的新增招聘岗位仅15.1万个,较去年同期减少11.2%(1.9万个),这是自2023年3月以来连续第28个月出现减少。 与此相反,6月新增求职人数达38.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1.9%(4.1万人)。反映人力供需状况的求人倍率(市场需求数量与求职人数之比)为0.39,远低于去年同期的0.49。 在就业保险方面,截至6月底的常规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559万人,同比增加1.2%(18.1万人)。其中,男性参保人数为857.8万人,增加3.6万人;女性为701.3万人,增加14.4万人。 从年龄来看,30多岁(+7.2万人)、50多岁(+4.9万人)、60岁以上(+18.6万人)的参保人数有所增加,而29岁以下(-9.3万人)与40多岁(-3.4万人)人群则呈减少趋势。 按行业划分,服务业的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20.1万人,而制造业和建筑业参保人数分别减少1000人和1.9万人。制造业中,汽车、其他运输设备、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参保人数有所增长,但纺织、金属加工、机械设备、橡胶塑料和电气设备等领域出现下滑。 雇佣劳动部未来雇佣分析科长表示,下半年随着民间消费的扩大和追加预算带动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需求增长,服务业就业形势有望改善;制造业方面,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和出口均为负增长,预计下半年形势或更加严峻,整体就业状况也趋于恶化。 另一方面,目前韩国经济的内外不确定性正在逐步缓解。统计厅数据显示,JobKorea平台上的招聘发布数量在6月第二与第三周略有回升,因此7月起就业形势有望出现好转。 此外,6月新增失业补助申请人数为8.6万人,同比增长2.4%(2000人)。6月失业补助领取人数为65.4万人,同比增加5%(3.1万人),补助发放金额总计1.0516万亿韩元,同比大增10.9%(1036亿韩元)。
2025-07-15 00:55:42 -
【亚洲人之声】酷暑天气酿悲剧
近期,随着酷暑天气席卷韩国,全国各地因高温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报道,不仅温热病等健康问题频发,高温导致的死亡事故、水上游玩事故等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加。 今年韩国正经历气象观测史上最高水平的极端高温,全国多地气温刷新历史纪录。7月初,首尔气温一度飙升至37.8℃,创下自有气象观测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烈日酷暑下,劳动者和农民因高温作业不幸死亡的案例持续增加,因中暑等疾病就医和死亡的人数也大幅上升。据疾病管理厅统计,今年5月中旬至7月10日,全国报告的热相关疾病患者已达1423人,死亡9人,病例数和死亡数均远超去年同期。 令人痛心的是,7月7日下午,一名23岁越南籍外国劳动者在庆尚北道龟尾市大光建英公寓工地施工时身亡。雇佣劳动部表示,当天龟尾市白天最高气温达35℃,体感温度更高,救援时该外国劳动者体温高达40度。 这起事件折射出一个深层问题:面对极端高温,不同群体承受的风险并不平等。外国劳动者、建筑工人、农民等户外作业者,往往是高温天气下最脆弱的群体。他们没有选择工作环境的权利,却要承担生命风险。 此外,水上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7月9日,忠清南道锦山郡锦江上游就有4名20多岁大学生在水上游玩中溺亡。这起悲剧提醒我们,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韩国新闻媒体几乎每天都在报道与高温相关的各类事故和社会影响,呼吁民众务必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护。 在这个本应充满活力的夏季,极端高温带来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面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挑战,社会各界和每个人都应更加重视防暑降温与安全措施,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2025-07-12 01:19:49 -
韩国人口百年内或蒸发八成 专家警示"人口大转折"已至
韩国人口问题民间智库韩半岛未来人口研究院2日发布《2025人口报告:韩国即将迎来人口大转折》显示,如果目前韩国人口减少趋势持续发展,百年后韩国人口总数可能仅为当前的15%左右。该报告采用队列要素法对2025年至2125年百年间的人口变动进行长期推算,提出严峻的人口前景。 报告指出,最悲观的情景预测显示,2125年韩国人口或锐减至753万,仅为目前人口(5168万)的14.6%。在最乐观的情景中,2125年人口也仅为1573万,不及目前的三分之一。中位预测则为1115万人。值得注意的是,753万这一数字低于当前首尔常住人口(933万)。 人口减少趋势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以中位情景为准,截至2075年韩国人口或减少约30%,随后在2125年前进一步骤减至当前的一半以下。这种“加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基数缩小后,具备生育能力的人口也随之减少,导致后续出生人口持续下滑。 报告还预测,韩国的人口金字塔会发生剧变。2075年呈“鳐鱼型”(年轻人口收缩),2125年则演变为全年龄层均现收缩的“眼镜蛇型”。人口减少的同时老龄化趋势也急剧加深。据低位情景预测,截至2100年,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需要供养多达140名65岁以上老人。当前,这一比例仅为每100人抚养约30名老人。 在社会心理层面,研究团队还通过分析韩国职场社交平台Blind上的约6万条帖文,探讨20至40岁人群对结婚与生育的真实想法。结果显示,相较爱情,年轻一代考虑结婚时更加注重金钱与住房等现实因素;在生育话题中,经济负担则是最核心的关键词。研究院表示,由此可见当代韩国结婚与生育已不再是纯粹的个人选择,而是深受经济条件制约的现实问题。 为应对这一人口危机,研究院提出多项政策建议,包括大幅强化对生育的财政支持、实质推进“工作生活平衡”文化落地、延长退休年龄并推广持续雇佣制度、系统改革移民政策、推动生产核心经济结构转型等。研究院强调,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制度与社会结构,韩国则难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大转折”。
2025-07-03 01:17:47 -
韩国中高龄就业市场分化 男性追求高薪 女性青睐弹性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面向500名40至59岁的求职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30日公布的《中高龄求职者再就业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中高龄求职者在再就业考量因素方面呈显著性别差异,男性求职者最重视“薪资水平”,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关注“工作时间安排”。同时,受访者普遍期待政府增加“弹性工作制”和“非全日制”就业岗位等针对性扶持政策。 据调查,中高龄群体离职原因存在明显性别分化。男性受访者中,“企业裁员或劝退”(22.5%)以22.5%的占比成为首要原因,;而女性受访者则主要因“育儿及家庭照护责任”(43.2%)退出职场。。韩经协指出,在过去一年未参与求职活动的女性群体中,38.7%将“家庭照护责任”列为未就业主因,显示出家庭负担成为制约女性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认为,女性求职者为平衡家庭与职业发展,普遍更重视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薪酬期望方面,中高龄群体对再就业岗位的最低年薪预期(税前)平均为414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相当于前职收入的75%水平。受访者期望的平均工作年龄上限为65.6岁。在支出负担调查中,“家庭基本生活开支”以35.7%的占比居首,其次依次为“子女教育费”(17.7%)、“家庭医疗健康支出”(16.9%)及“贷款本息偿还”(15.8%)。此外,高达76.3%的受访者表示存在“退休准备不足”的财务忧虑。 关于再就业政策需求,22.2%的受访者首选“弹性工作制与非全日制岗位扩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2%)、“扩大公共部门中高龄就业岗位”(17.9%)、“中高龄雇佣激励措施”(15.7%)等。调查显示,女性对弹性工作制度的诉求更为强烈,选择比例达24.5%,显著高于男性的19.8%。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昊(音)强调:“作为经济主力的中高龄群体不应被就业政策边缘化,,亟需制定差异化的就业支持体系。特别是针对女性就业者,应当着力构建兼顾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的弹性工作制度,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良性平衡。”
2025-06-30 22:35:49 -
韩国就业市场筑起"经验高墙" 逾八成企业偏好"即战力"人才
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以下简称“韩商会”)于24日发布的《上半年就业市场调查及启示》显示,韩国就业市场正面临结构性矛盾。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遭遇“经验门槛”。逾半数求职者认为企业过度倾向录用有工作经验者,成为青年群体步入职场的主要障碍。 具体来看,以今年上半年为基准,各大招聘平台累计发布岗位14.4181万个,其中明确要求工作经验的岗位占比高达82%。而面向应届生的岗位仅占2.6%,同时接受应届生及有经验者的岗位占15.4%,应届生就业空间被严重挤压。 韩商会开面向1000名大学应届生开展的《大学应届生就业认知调查》结果显示,53.9%的受访者将“经验导向型招聘模式”列为首要就业障碍。企业普遍期望聘用“即战力”人才,然而53.2%的应届求职者表示在校期间未能获得与目标岗位相匹配的实践经验,直接削弱应届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凸显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韩商会分析称,在全球秩序重构与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的双重驱动下,企业用人策略正加速向“灵活用工”和“经验优先”方向转变。为应对这一趋势,韩商会建议大规模扩充校企合作实习岗位;将实习经历纳入高校学分考核;重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实务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化解决在校生经验积累难题。 此外,劳资双方在薪酬预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期望年薪达402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9.8万元),较企业平均起薪(3708万韩元)高出8.5%,折射出供需双方的市场认知偏差。 据调查,求职青年对非首都圈就业接受度显著提升。居住在首尔、京畿道、仁川等首都圈的受访者中,63.4%表示“愿意为优质岗位考虑非首都圈就业岗位。在就业地域考量方面,薪酬竞争力以78.9%的占比高居首位,其次依次为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57.1%)、工作与生活平衡(55.8%)、职业稳定性(42.5%)及专业能力提升空间(29.1%)。 韩国雇佣信息院就业动向分析组长尹正惠(音)指出:“非首都圈就业意愿提升,反映出首都圈过度竞争压力下,求职者的地域偏好正趋向理性化。政府应当配套实施激励政策,重点加强AI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质企业向地方转移,为青年群体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态体系。”
2025-06-24 19:38:14 -
韩国政府规划"理想职场"战略 抵御中小企业人才流失
为缓解中小企业长期人才短缺问题,韩国政府计划推出面向中小企业员工的金融产品,并配套与大型企业持平的福利制度。此举能否助力中小企业转型为“理想职场”引发关注。 中小风险企业部(以下简称“中企部”)在23日的业务报告中提出,计划通过“缩小差距、共生发展”打造理想中小企业。根据这一目标,政府拟推出八年可积攒最高达6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1.1883万元)的“青年未来储蓄”,并扩大中小企业福利平台预算规模。 大韩商工会议所发表的《青年职场偏好调查》显示,仅15.7%(多选)受访者倾向选择中小企业,不及中坚企业(36%)的一半。青年群体对中小企业存在负面评价的原因中,“工作量与待遇不匹配”(63.3%)占比最高,其后依次为“难以实现工作生活平衡”(45.3%)、“发展前景不明朗”(43.7%)、“雇佣稳定性低”(39.3%)以及“社会认可度不足”(37%)。 此外,受访者认为改善中小企业就业环境的首要课题是“提高工资水平”(78%),其次为“保障工作生活平衡”(62%)、“构建平等组织文化”(42%)和“营造安全工作环境”(39%)。 据悉,中企部拟自明年起推行“中小企业员工资产积累项目”,预算规模约为6500亿韩元。其中,“青年未来储蓄”面向青年职员与中小企业核心人才,政府计划与中小企业共同承担青年开户首笔启动资金。 韩国政府计划面向中小企业核心人才(企业研究所员工、持有技师资格证者、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等)推出专项补贴,并参与其中与企业共同承担。此外,政府计划对目前有3.2万名加入者的“中小企业员工优待储蓄”项目进一步增加支援,对连续工作满三年的职员发放600万韩元奖金。 福利政策方面,韩国政府计划自明年起把大韩商工会议所运营的中小企业福利平台预算增至510亿韩元,其中包括政府提供的每人10万韩元福利积分等补贴,并计划面向工作环境较差的中小企业提供最高达5000万韩元的福利设施凭证。此外,政府还计划通过与国土交通部协商改善中小企业住房特供制度,确保核心人才优先获得住房机会。 韩国中小风险企业研究院研究委员卢旻善(音)表示,当前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收入差距显著,导致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政府亟需持续扩大财政支援力度。
2025-06-24 02:25:26 -
韩国上半年E-9签证外国劳工人数同比减少20.9%
受经济低迷影响,今年上半年通过外国人雇佣许可制度(E-9签证)入境的外国劳动者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逾20%。 韩国雇佣劳动部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0日,持E-9签证入境的外国劳动者数量为2.852万人,较去年同期的3.6048万人减少20.9%。 E-9签证是允许外国人在韩国从事特定领域工作的签证,主要面向制造业、建筑业、渔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外国技术工人。韩国政府依据外国人雇佣许可制度,每年设定引进上限,并按行业分配发放签证。 按照今年13万人的整体配额计算,目前入境人数仅占21.9%。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用工大户制造业的外国劳动者入境人数大幅下滑,从去年同期的2.8887万人减至今年的2.1443万人,降幅达25.8%。 其他行业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渔业入境人数从2808人减至2198人,减少21.7%;建筑业从767人降至513人,减幅高达33.1%。 相比之下,仅有农畜产业和服务业两个行业逆势增长。农畜产业入境人数从3379人增至4031人,增幅达19.3%;服务业从207人增至264人,增幅达27.5%。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韩国通过雇佣许可制度引进的外国劳动者数量曾一度锐减。2022年回升至8.8012万人,2023年进一步增至10.148万人,但去年又减至7.8025万人,未能达到全年16.5万人的配额上限。 雇佣劳动部相关人士表示,受经济低迷影响,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今年引进外国劳动者的规模也可能维持在去年相似水平。
2025-06-22 20:08:17 -
韩国老年与育儿群体劳动现状堪忧 女性面临双重不利
韩国雇佣信息院通过分析就业保险资格取得与丧失数据库,对老年及育儿相关群体的劳动现状进行探讨,并于22日发布报告显示,韩国老年群体中男女之间的工资差距依旧显著。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6月,1963年之前出生的工资劳动者共计272.9万人。其中,75%在60岁之后重新就业,75%在中小企业工作,53.9%为钟点工。 老年劳动群体主要集中在生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当前工作的初始月薪为18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9619元),其中男性为226万韩元,女性为133万韩元,女性工资仅为男性的59%。整体而言,老年群体的工作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不稳定,工资水平也逐渐降低,老年群体内的性别工资差距也十分显著。 此外,1963年之前出生且依旧在职的劳动者中,从原单位正常退休的比例仅为9.5%,即约26万人。正常退休后重新在原单位工作的“再雇佣率”仅为37.5%,约9.4万人。报告分析指出,在制造业等部分行业中,延长退休年龄主要以再雇佣形式实现,而并非持续雇佣。 另一方面,针对育儿相关的就业保险数据分析显示,就业保险加入者在生育后也没有领取产假工资或育儿假工资等补助的比例为男性40.9%,女性3.2%。也就是说,出于职业发展等原因,大量已婚已育男性选择不休育儿假。与女性不同,男性在拥有较高工资和稳定工作的情况下,反而更倾向于不领取育儿补助。 报告指出,女性如果在劳动市场上处于稳定地位,通常会加入就业保险并领取相关补助;而男性因育儿而放弃工作的成本较高,因此工作稳定也往往选择不领取补助。生育后的男女劳动者收入模式也出现差异。育儿男性的年薪总额逐年稳步上升,而育儿女性的年薪不仅原本低于男性,更在生育当年及次年大幅下降,三年后才开始恢复。 从生育劳动者的职业类型来看,管理人员、专业人士及相关从业者、普通白领所占比例较高。与统计厅经济活动人口调查中就业者的平均职业分布相比,选择生育的父母职业集中于上述三类较为稳定的职业。报告推测,由此可见当前在韩国主要拥有相对稳定工作的群体才倾向于选择生育。
2025-06-22 20:03:53 -
韩国老龄化催生就业新格局 老年劳动参与率直追年轻世代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韩国劳动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一项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群体经济活动参与率与青年群体近乎持平。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于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今年5月为基准,60岁以上人口的经济活动参与率达49.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创自1999年6月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新高。受老龄化影响,60岁以上人群的劳动参与率与青年群体(49.5%)仅相差0.1个百分点,反映出韩国老年群体的劳动参与度持续攀升,代际就业格局近乎持平。 自2011年起,60岁以上群体的经济参与率加速上升。过去五年间,相关指标累计增长4.6个百分点,增幅达到全年龄段平均水平的近两倍。从地域分布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全国17个市道中,已有10个地区的老年人口就业率超过青年群体,占比逾半数。 反之,青年群体的经济活动参与率自去年5月起已连续13个月呈下滑趋势。分析指出,这主要归因于选择“休息”等非求职状态的青年人数持续增加。尽管今年5月处于待业状态的青年人数(39.6万)出现13个月来的首次下降,同比减少3000人,但整体趋势仍不容乐观。专家认为,制造业、建筑业等优质岗位短缺及大企偏好雇佣资深员工等因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专家分析称,“银发就业”现象持续升温折射社会隐忧。截至2023年,韩国老年人贫困率高达38.2%,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位居首位。统计显示,65岁以上养老金领取者的月均收入仅为8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300元),明显低于一人家庭最低生活标准134万韩元。 此外,老年就业者缺乏雇佣稳定性。截至去年8月,60岁以上非正规就业者达281.2万人,居各年龄段之首。韩国老年人由于养老金领取年龄推迟造成的收入空窗期等问题,迫使多数老年人不得不从事低质量工作来维持基本生活。 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长金光锡(音)表示:“当前劳动市场呈代际就业机会分配失衡现象。青年群体就业意愿持续走低,而高龄劳动者市场参与度却强劲增长,这一结构性矛盾短期内可能进一步恶化。”他强调称,“银发就业潮”现象反映出人口结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滞后问题。政府需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通过系统性改革,切实改善老年人的经济困境。
2025-06-17 01:35:37 -
韩政府启动高温作业专项检查 强调落实"五大防暑措施"
韩国雇佣劳动部和产业安全保健公团11日表示,在第11次“现场检查日”将对建筑、造船、物流等高温作业风险较高的行业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核查“五大基本防暑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所谓“五大基本防暑措施”包括:一是保障饮用水供应;二是配备电风扇和遮阳设施,并合理调整作业时段;三是设置休息场所并提供适当休息;四是为作业人员配备个人降温制冷装备;五是落实中暑应对机制,如发生异常症状及时拨打119急救电话。 此次检查将重点覆盖建筑、造船等户外作业频繁的行业,以及废弃物处理、环境清洁、物流运输等近年热射病工伤事故多发行业,同时也将涵盖外籍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 检查工作由各地雇佣劳动机构负责人牵头,联合产业安全保健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劳动监察官共同开展。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韩国产业安全保健公团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协助企业及时整改。 劳动部在5月30日就已启动地方机构的高温专项应对小组,并自本月2日起设立为期三周的“防暑五大措施自查整改期”。自本月23日起,劳动部将正式进入集中监管阶段,对未能遵守相关规定的企业依法严肃处理。 劳动部特别指出,在五项措施中,“每工作两小时需强制安排至少20分钟休息时间”是雇主保护职工健康的基本责任,必须严格落实。 此外,考虑到近期多起因机械夹卷致死的工伤事故频发,劳动部门也将同步对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相关高危行业展开现场检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韩国劳动部产业安全保健本部长金钟润(音)表示:“希望劳资双方在一线严格落实防暑五大基本措施和机械夹卷等重点事故预防守则。我们将全力推动‘两小时工作、二十分钟休息’制度在高温作业现场落地见效。”
2025-06-11 23:26:37
-
一份工作三人抢! 韩国求人倍率跌破0.4红线
韩国雇佣劳动部14日发布《从就业行政统计看劳动市场动向》显示,6月通过韩国官方就业服务平台“雇佣24”发布的新增招聘岗位仅15.1万个,较去年同期减少11.2%(1.9万个),这是自2023年3月以来连续第28个月出现减少。 与此相反,6月新增求职人数达38.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1.9%(4.1万人)。反映人力供需状况的求人倍率(市场需求数量与求职人数之比)为0.39,远低于去年同期的0.49。 在就业保险方面,截至6月底的常规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559万人,同比增加1.2%(18.1万人)。其中,男性参保人数为857.8万人,增加3.6万人;女性为701.3万人,增加14.4万人。 从年龄来看,30多岁(+7.2万人)、50多岁(+4.9万人)、60岁以上(+18.6万人)的参保人数有所增加,而29岁以下(-9.3万人)与40多岁(-3.4万人)人群则呈减少趋势。 按行业划分,服务业的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20.1万人,而制造业和建筑业参保人数分别减少1000人和1.9万人。制造业中,汽车、其他运输设备、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参保人数有所增长,但纺织、金属加工、机械设备、橡胶塑料和电气设备等领域出现下滑。 雇佣劳动部未来雇佣分析科长表示,下半年随着民间消费的扩大和追加预算带动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需求增长,服务业就业形势有望改善;制造业方面,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和出口均为负增长,预计下半年形势或更加严峻,整体就业状况也趋于恶化。 另一方面,目前韩国经济的内外不确定性正在逐步缓解。统计厅数据显示,JobKorea平台上的招聘发布数量在6月第二与第三周略有回升,因此7月起就业形势有望出现好转。 此外,6月新增失业补助申请人数为8.6万人,同比增长2.4%(2000人)。6月失业补助领取人数为65.4万人,同比增加5%(3.1万人),补助发放金额总计1.0516万亿韩元,同比大增10.9%(1036亿韩元)。
2025-07-15 00:55:42 -
【亚洲人之声】酷暑天气酿悲剧
近期,随着酷暑天气席卷韩国,全国各地因高温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报道,不仅温热病等健康问题频发,高温导致的死亡事故、水上游玩事故等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加。 今年韩国正经历气象观测史上最高水平的极端高温,全国多地气温刷新历史纪录。7月初,首尔气温一度飙升至37.8℃,创下自有气象观测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烈日酷暑下,劳动者和农民因高温作业不幸死亡的案例持续增加,因中暑等疾病就医和死亡的人数也大幅上升。据疾病管理厅统计,今年5月中旬至7月10日,全国报告的热相关疾病患者已达1423人,死亡9人,病例数和死亡数均远超去年同期。 令人痛心的是,7月7日下午,一名23岁越南籍外国劳动者在庆尚北道龟尾市大光建英公寓工地施工时身亡。雇佣劳动部表示,当天龟尾市白天最高气温达35℃,体感温度更高,救援时该外国劳动者体温高达40度。 这起事件折射出一个深层问题:面对极端高温,不同群体承受的风险并不平等。外国劳动者、建筑工人、农民等户外作业者,往往是高温天气下最脆弱的群体。他们没有选择工作环境的权利,却要承担生命风险。 此外,水上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7月9日,忠清南道锦山郡锦江上游就有4名20多岁大学生在水上游玩中溺亡。这起悲剧提醒我们,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韩国新闻媒体几乎每天都在报道与高温相关的各类事故和社会影响,呼吁民众务必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护。 在这个本应充满活力的夏季,极端高温带来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面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挑战,社会各界和每个人都应更加重视防暑降温与安全措施,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2025-07-12 01:19:49 -
韩国人口百年内或蒸发八成 专家警示"人口大转折"已至
韩国人口问题民间智库韩半岛未来人口研究院2日发布《2025人口报告:韩国即将迎来人口大转折》显示,如果目前韩国人口减少趋势持续发展,百年后韩国人口总数可能仅为当前的15%左右。该报告采用队列要素法对2025年至2125年百年间的人口变动进行长期推算,提出严峻的人口前景。 报告指出,最悲观的情景预测显示,2125年韩国人口或锐减至753万,仅为目前人口(5168万)的14.6%。在最乐观的情景中,2125年人口也仅为1573万,不及目前的三分之一。中位预测则为1115万人。值得注意的是,753万这一数字低于当前首尔常住人口(933万)。 人口减少趋势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以中位情景为准,截至2075年韩国人口或减少约30%,随后在2125年前进一步骤减至当前的一半以下。这种“加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基数缩小后,具备生育能力的人口也随之减少,导致后续出生人口持续下滑。 报告还预测,韩国的人口金字塔会发生剧变。2075年呈“鳐鱼型”(年轻人口收缩),2125年则演变为全年龄层均现收缩的“眼镜蛇型”。人口减少的同时老龄化趋势也急剧加深。据低位情景预测,截至2100年,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需要供养多达140名65岁以上老人。当前,这一比例仅为每100人抚养约30名老人。 在社会心理层面,研究团队还通过分析韩国职场社交平台Blind上的约6万条帖文,探讨20至40岁人群对结婚与生育的真实想法。结果显示,相较爱情,年轻一代考虑结婚时更加注重金钱与住房等现实因素;在生育话题中,经济负担则是最核心的关键词。研究院表示,由此可见当代韩国结婚与生育已不再是纯粹的个人选择,而是深受经济条件制约的现实问题。 为应对这一人口危机,研究院提出多项政策建议,包括大幅强化对生育的财政支持、实质推进“工作生活平衡”文化落地、延长退休年龄并推广持续雇佣制度、系统改革移民政策、推动生产核心经济结构转型等。研究院强调,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制度与社会结构,韩国则难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大转折”。
2025-07-03 01:17:47 -
韩国中高龄就业市场分化 男性追求高薪 女性青睐弹性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面向500名40至59岁的求职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30日公布的《中高龄求职者再就业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中高龄求职者在再就业考量因素方面呈显著性别差异,男性求职者最重视“薪资水平”,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关注“工作时间安排”。同时,受访者普遍期待政府增加“弹性工作制”和“非全日制”就业岗位等针对性扶持政策。 据调查,中高龄群体离职原因存在明显性别分化。男性受访者中,“企业裁员或劝退”(22.5%)以22.5%的占比成为首要原因,;而女性受访者则主要因“育儿及家庭照护责任”(43.2%)退出职场。。韩经协指出,在过去一年未参与求职活动的女性群体中,38.7%将“家庭照护责任”列为未就业主因,显示出家庭负担成为制约女性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认为,女性求职者为平衡家庭与职业发展,普遍更重视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薪酬期望方面,中高龄群体对再就业岗位的最低年薪预期(税前)平均为414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相当于前职收入的75%水平。受访者期望的平均工作年龄上限为65.6岁。在支出负担调查中,“家庭基本生活开支”以35.7%的占比居首,其次依次为“子女教育费”(17.7%)、“家庭医疗健康支出”(16.9%)及“贷款本息偿还”(15.8%)。此外,高达76.3%的受访者表示存在“退休准备不足”的财务忧虑。 关于再就业政策需求,22.2%的受访者首选“弹性工作制与非全日制岗位扩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2%)、“扩大公共部门中高龄就业岗位”(17.9%)、“中高龄雇佣激励措施”(15.7%)等。调查显示,女性对弹性工作制度的诉求更为强烈,选择比例达24.5%,显著高于男性的19.8%。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昊(音)强调:“作为经济主力的中高龄群体不应被就业政策边缘化,,亟需制定差异化的就业支持体系。特别是针对女性就业者,应当着力构建兼顾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的弹性工作制度,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良性平衡。”
2025-06-30 22:35:49 -
韩国就业市场筑起"经验高墙" 逾八成企业偏好"即战力"人才
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以下简称“韩商会”)于24日发布的《上半年就业市场调查及启示》显示,韩国就业市场正面临结构性矛盾。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遭遇“经验门槛”。逾半数求职者认为企业过度倾向录用有工作经验者,成为青年群体步入职场的主要障碍。 具体来看,以今年上半年为基准,各大招聘平台累计发布岗位14.4181万个,其中明确要求工作经验的岗位占比高达82%。而面向应届生的岗位仅占2.6%,同时接受应届生及有经验者的岗位占15.4%,应届生就业空间被严重挤压。 韩商会开面向1000名大学应届生开展的《大学应届生就业认知调查》结果显示,53.9%的受访者将“经验导向型招聘模式”列为首要就业障碍。企业普遍期望聘用“即战力”人才,然而53.2%的应届求职者表示在校期间未能获得与目标岗位相匹配的实践经验,直接削弱应届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凸显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韩商会分析称,在全球秩序重构与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的双重驱动下,企业用人策略正加速向“灵活用工”和“经验优先”方向转变。为应对这一趋势,韩商会建议大规模扩充校企合作实习岗位;将实习经历纳入高校学分考核;重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实务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化解决在校生经验积累难题。 此外,劳资双方在薪酬预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期望年薪达402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9.8万元),较企业平均起薪(3708万韩元)高出8.5%,折射出供需双方的市场认知偏差。 据调查,求职青年对非首都圈就业接受度显著提升。居住在首尔、京畿道、仁川等首都圈的受访者中,63.4%表示“愿意为优质岗位考虑非首都圈就业岗位。在就业地域考量方面,薪酬竞争力以78.9%的占比高居首位,其次依次为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57.1%)、工作与生活平衡(55.8%)、职业稳定性(42.5%)及专业能力提升空间(29.1%)。 韩国雇佣信息院就业动向分析组长尹正惠(音)指出:“非首都圈就业意愿提升,反映出首都圈过度竞争压力下,求职者的地域偏好正趋向理性化。政府应当配套实施激励政策,重点加强AI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质企业向地方转移,为青年群体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态体系。”
2025-06-24 19:38:14 -
韩国政府规划"理想职场"战略 抵御中小企业人才流失
为缓解中小企业长期人才短缺问题,韩国政府计划推出面向中小企业员工的金融产品,并配套与大型企业持平的福利制度。此举能否助力中小企业转型为“理想职场”引发关注。 中小风险企业部(以下简称“中企部”)在23日的业务报告中提出,计划通过“缩小差距、共生发展”打造理想中小企业。根据这一目标,政府拟推出八年可积攒最高达6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1.1883万元)的“青年未来储蓄”,并扩大中小企业福利平台预算规模。 大韩商工会议所发表的《青年职场偏好调查》显示,仅15.7%(多选)受访者倾向选择中小企业,不及中坚企业(36%)的一半。青年群体对中小企业存在负面评价的原因中,“工作量与待遇不匹配”(63.3%)占比最高,其后依次为“难以实现工作生活平衡”(45.3%)、“发展前景不明朗”(43.7%)、“雇佣稳定性低”(39.3%)以及“社会认可度不足”(37%)。 此外,受访者认为改善中小企业就业环境的首要课题是“提高工资水平”(78%),其次为“保障工作生活平衡”(62%)、“构建平等组织文化”(42%)和“营造安全工作环境”(39%)。 据悉,中企部拟自明年起推行“中小企业员工资产积累项目”,预算规模约为6500亿韩元。其中,“青年未来储蓄”面向青年职员与中小企业核心人才,政府计划与中小企业共同承担青年开户首笔启动资金。 韩国政府计划面向中小企业核心人才(企业研究所员工、持有技师资格证者、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等)推出专项补贴,并参与其中与企业共同承担。此外,政府计划对目前有3.2万名加入者的“中小企业员工优待储蓄”项目进一步增加支援,对连续工作满三年的职员发放600万韩元奖金。 福利政策方面,韩国政府计划自明年起把大韩商工会议所运营的中小企业福利平台预算增至510亿韩元,其中包括政府提供的每人10万韩元福利积分等补贴,并计划面向工作环境较差的中小企业提供最高达5000万韩元的福利设施凭证。此外,政府还计划通过与国土交通部协商改善中小企业住房特供制度,确保核心人才优先获得住房机会。 韩国中小风险企业研究院研究委员卢旻善(音)表示,当前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收入差距显著,导致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政府亟需持续扩大财政支援力度。
2025-06-24 02:25:26 -
韩国上半年E-9签证外国劳工人数同比减少20.9%
受经济低迷影响,今年上半年通过外国人雇佣许可制度(E-9签证)入境的外国劳动者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逾20%。 韩国雇佣劳动部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0日,持E-9签证入境的外国劳动者数量为2.852万人,较去年同期的3.6048万人减少20.9%。 E-9签证是允许外国人在韩国从事特定领域工作的签证,主要面向制造业、建筑业、渔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外国技术工人。韩国政府依据外国人雇佣许可制度,每年设定引进上限,并按行业分配发放签证。 按照今年13万人的整体配额计算,目前入境人数仅占21.9%。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用工大户制造业的外国劳动者入境人数大幅下滑,从去年同期的2.8887万人减至今年的2.1443万人,降幅达25.8%。 其他行业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渔业入境人数从2808人减至2198人,减少21.7%;建筑业从767人降至513人,减幅高达33.1%。 相比之下,仅有农畜产业和服务业两个行业逆势增长。农畜产业入境人数从3379人增至4031人,增幅达19.3%;服务业从207人增至264人,增幅达27.5%。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韩国通过雇佣许可制度引进的外国劳动者数量曾一度锐减。2022年回升至8.8012万人,2023年进一步增至10.148万人,但去年又减至7.8025万人,未能达到全年16.5万人的配额上限。 雇佣劳动部相关人士表示,受经济低迷影响,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今年引进外国劳动者的规模也可能维持在去年相似水平。
2025-06-22 20:08:17 -
韩国老年与育儿群体劳动现状堪忧 女性面临双重不利
韩国雇佣信息院通过分析就业保险资格取得与丧失数据库,对老年及育儿相关群体的劳动现状进行探讨,并于22日发布报告显示,韩国老年群体中男女之间的工资差距依旧显著。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6月,1963年之前出生的工资劳动者共计272.9万人。其中,75%在60岁之后重新就业,75%在中小企业工作,53.9%为钟点工。 老年劳动群体主要集中在生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当前工作的初始月薪为18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9619元),其中男性为226万韩元,女性为133万韩元,女性工资仅为男性的59%。整体而言,老年群体的工作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不稳定,工资水平也逐渐降低,老年群体内的性别工资差距也十分显著。 此外,1963年之前出生且依旧在职的劳动者中,从原单位正常退休的比例仅为9.5%,即约26万人。正常退休后重新在原单位工作的“再雇佣率”仅为37.5%,约9.4万人。报告分析指出,在制造业等部分行业中,延长退休年龄主要以再雇佣形式实现,而并非持续雇佣。 另一方面,针对育儿相关的就业保险数据分析显示,就业保险加入者在生育后也没有领取产假工资或育儿假工资等补助的比例为男性40.9%,女性3.2%。也就是说,出于职业发展等原因,大量已婚已育男性选择不休育儿假。与女性不同,男性在拥有较高工资和稳定工作的情况下,反而更倾向于不领取育儿补助。 报告指出,女性如果在劳动市场上处于稳定地位,通常会加入就业保险并领取相关补助;而男性因育儿而放弃工作的成本较高,因此工作稳定也往往选择不领取补助。生育后的男女劳动者收入模式也出现差异。育儿男性的年薪总额逐年稳步上升,而育儿女性的年薪不仅原本低于男性,更在生育当年及次年大幅下降,三年后才开始恢复。 从生育劳动者的职业类型来看,管理人员、专业人士及相关从业者、普通白领所占比例较高。与统计厅经济活动人口调查中就业者的平均职业分布相比,选择生育的父母职业集中于上述三类较为稳定的职业。报告推测,由此可见当前在韩国主要拥有相对稳定工作的群体才倾向于选择生育。
2025-06-22 20:03:53 -
韩国老龄化催生就业新格局 老年劳动参与率直追年轻世代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韩国劳动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一项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群体经济活动参与率与青年群体近乎持平。 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于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以今年5月为基准,60岁以上人口的经济活动参与率达49.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创自1999年6月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新高。受老龄化影响,60岁以上人群的劳动参与率与青年群体(49.5%)仅相差0.1个百分点,反映出韩国老年群体的劳动参与度持续攀升,代际就业格局近乎持平。 自2011年起,60岁以上群体的经济参与率加速上升。过去五年间,相关指标累计增长4.6个百分点,增幅达到全年龄段平均水平的近两倍。从地域分布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全国17个市道中,已有10个地区的老年人口就业率超过青年群体,占比逾半数。 反之,青年群体的经济活动参与率自去年5月起已连续13个月呈下滑趋势。分析指出,这主要归因于选择“休息”等非求职状态的青年人数持续增加。尽管今年5月处于待业状态的青年人数(39.6万)出现13个月来的首次下降,同比减少3000人,但整体趋势仍不容乐观。专家认为,制造业、建筑业等优质岗位短缺及大企偏好雇佣资深员工等因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专家分析称,“银发就业”现象持续升温折射社会隐忧。截至2023年,韩国老年人贫困率高达38.2%,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位居首位。统计显示,65岁以上养老金领取者的月均收入仅为8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300元),明显低于一人家庭最低生活标准134万韩元。 此外,老年就业者缺乏雇佣稳定性。截至去年8月,60岁以上非正规就业者达281.2万人,居各年龄段之首。韩国老年人由于养老金领取年龄推迟造成的收入空窗期等问题,迫使多数老年人不得不从事低质量工作来维持基本生活。 韩国经济产业研究院经济研究室长金光锡(音)表示:“当前劳动市场呈代际就业机会分配失衡现象。青年群体就业意愿持续走低,而高龄劳动者市场参与度却强劲增长,这一结构性矛盾短期内可能进一步恶化。”他强调称,“银发就业潮”现象反映出人口结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滞后问题。政府需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通过系统性改革,切实改善老年人的经济困境。
2025-06-17 01:35:37 -
韩政府启动高温作业专项检查 强调落实"五大防暑措施"
韩国雇佣劳动部和产业安全保健公团11日表示,在第11次“现场检查日”将对建筑、造船、物流等高温作业风险较高的行业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核查“五大基本防暑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所谓“五大基本防暑措施”包括:一是保障饮用水供应;二是配备电风扇和遮阳设施,并合理调整作业时段;三是设置休息场所并提供适当休息;四是为作业人员配备个人降温制冷装备;五是落实中暑应对机制,如发生异常症状及时拨打119急救电话。 此次检查将重点覆盖建筑、造船等户外作业频繁的行业,以及废弃物处理、环境清洁、物流运输等近年热射病工伤事故多发行业,同时也将涵盖外籍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 检查工作由各地雇佣劳动机构负责人牵头,联合产业安全保健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劳动监察官共同开展。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韩国产业安全保健公团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协助企业及时整改。 劳动部在5月30日就已启动地方机构的高温专项应对小组,并自本月2日起设立为期三周的“防暑五大措施自查整改期”。自本月23日起,劳动部将正式进入集中监管阶段,对未能遵守相关规定的企业依法严肃处理。 劳动部特别指出,在五项措施中,“每工作两小时需强制安排至少20分钟休息时间”是雇主保护职工健康的基本责任,必须严格落实。 此外,考虑到近期多起因机械夹卷致死的工伤事故频发,劳动部门也将同步对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相关高危行业展开现场检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韩国劳动部产业安全保健本部长金钟润(音)表示:“希望劳资双方在一线严格落实防暑五大基本措施和机械夹卷等重点事故预防守则。我们将全力推动‘两小时工作、二十分钟休息’制度在高温作业现场落地见效。”
2025-06-11 23: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