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外食’新闻 5个
-
韩国"午餐通胀"持续 在外就餐物价连涨三年
近年来,受高物价、高汇率和高利率等因素影响,韩国在外就餐价格连续三年涨幅超过3%。从普通市民常点的餐馆菜品到上班族日常依赖的公司食堂和便利店便当,餐饮价格普遍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午餐通货膨胀”现象。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13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在外就餐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21.01,较2023年的117.38上涨3.1%。尽管涨幅低于2023年的6%,但仍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2.3%)。 自2012年以来,在外就餐物价指数已连续12年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其中,2022年上涨7.7%,2023年上涨6%,2024年的涨幅仍维持在3%以上。 具体来看,在外就餐菜单中,便当的价格涨幅最大,达5.9%;其次是炒年糕(5.8%)、汉堡(5.4%)和紫菜包饭(5.3%)。其他常见菜品如刀削面(4.8%)、炸鸡(4.8%)、冷面(4.2%)和米线(4.1%)也普遍上涨约4%。这一系列涨价趋势加重了民众的在外就餐成本负担。 与此同时,便利店便当(4.9%)和三角紫菜包饭(3.7%)等简单快餐的价格同样上涨3%至4%,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寻找高性价比餐饮的选择空间。 公司食堂的价格涨幅尤为显著。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同比上涨6.9%,创下自2001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从2021年到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连续四年涨幅超过4%,许多上班族反映,公司食堂的性价比逐渐下降。 “午餐通胀”现象背后的主因之一,是气候变化引发的主要食材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农畜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9%,是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的两倍多。其中,水果价格上涨16.9%,蔬菜上涨8.1%,谷物上涨3.3%,而畜产品价格则相对稳定,仅上涨0.7%。 分析人士预计,“午餐通胀”现象将在2025年持续加剧。全球物价上涨趋势、汇率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可能进一步推动主要进口食材的价格上涨。韩国消费者联盟秘书长郑智延(音)表示:“气候变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使得食品价格变动更加复杂。如果这一趋势持续,食品价格指数可能继续上升。” 在消费者对食品价格日益敏感的背景下,零售行业的性价比竞争愈加激烈。各大零售商和便利店相继推出低价餐饮产品吸引消费者。例如,易买得推出了仅售1900韩元(约合人民币9元)的紫菜包饭,比市场上普通紫菜包饭便宜约45%,以抢占低价食品市场份额。 首尔某商街的餐厅菜单【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3 20:16:06 -
韩国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5% 蔬菜价格仍居高不下
根据韩国统计厅3日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40(2020年=100),同比上涨1.5%。自今年4月(2.9%)以来,消费者物价上涨率连续五个月保持在2%区间,呈现稳定态势。自9月进入1%区间以来,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在这一水平。 农畜水产品价格上涨1.0%,推动整体物价上涨0.08个百分点。蔬菜类价格上涨10.4%,成为推高物价的主要因素,拉高物价0.15个百分点。继9月(11.5%)和10月(15.6%)后,蔬菜价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由于气象条件改善、上市量增加等因素,涨幅出现缓和迹象。 从蔬菜品类来看,萝卜(62.5%)、南瓜(42.9%)、黄瓜(27.6%)的价格涨幅较为明显。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孔美淑(音)表示:“夏季高温导致农作物歉收,蔬菜价格因此高企,至今仍未恢复正常。”同时,水果类价格在今年上半年一直维持高位,现已下跌8.6%,其中苹果价格下降8.9%。 石油类价格同比下跌5.3%,拉低整体物价0.22个百分点。但与上月相比上涨2.4%。统计厅解释称,尽管国际油价下降,但燃油税减税幅度缩小,导致石油类价格出现反弹。 服务价格上涨2.1%。其中外食等个人服务价格上涨2.9%,推高整体物价0.97个百分点。与“餐桌物价”相关的新鲜食品指数上涨0.4%,创下自2022年3月(-2.1%)以来32个月的最低涨幅。生活物价指数上涨1.6%,连续三个月保持在1%区间。 孔美淑表示:“蔬菜价格上涨,水果和石油价格下跌,整体趋势与上月相似。由于石油价格降幅收窄,整体物价涨幅略有上升。” 今年1至11月累计消费者物价上涨2.3%,政府预计全年物价涨幅也将接近这一水平。尽管物价涨幅有所放缓,但价格水平依然较高。上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40,比2020年(100)上涨超过14%。 企划财政部物价政策课长黄京任(音)表示:“由于通胀累积造成物价上涨,消费者体感物价依然较高,这正是高物价趋势放缓的过程。”企划财政部表示:“高物价依然给民生带来压力,政府将全力稳定体感物价。” 3日,在瑞草区农协经营的Hanaro超市,一位市民正在挑选西葫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4 00:18:00 -
希杰第一制糖大手笔在欧美建厂 全球化布局抢占海外市场先机
据希杰第一制糖21日消息,为提高海外产能,集团将投资8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在匈牙利和美国建设新生产线。 希杰第一制糖位于匈牙利的工厂选址敲定位于首都布达佩斯附近的多瑙沃尔沙尼,占地面积约16个足球场大小,已开始进入工厂设计阶段。这是希杰第一制糖首次在欧洲建厂,将投资约1000亿韩元,打造尖端自动化生产线,目标从2026年下半年起生产必品阁(Bibigo)饺子供欧洲市场销售,今后还计划增设必品阁炸鸡生产线。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通过匈牙利工厂的落成,积极应对以年30%增幅快速扩大的欧洲饺子市场需求。今后将立足匈牙利,开拓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等中欧及东欧国家,实现在欧洲市场的战略多元化。 希杰第一制糖收购冷冻食品子公司Schwan's后,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第一大城市苏福尔斯建造生产工厂,目标2027年竣工。工厂占地面积57.5万平方米,相当于80个足球场大小,初期投资为7000亿韩元左右。本月13日,希杰第一制糖食品项目部门代表朴敏锡(音)、南达科他州州长克里斯蒂·诺姆等出席工厂开工仪式。 工厂竣工后,将具备蒸饺、蛋卷生产线、废水处理设施和物流中心等,是北美地区最大规模的亚洲食品制造基地。位于美国中部的南达科他州拥有良好的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州政府为吸引外国企业在此投资出台多项优惠政策。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以南达科他工厂为起点,进一步巩固必品阁在美国B2C电商饺子市场份额第一(42%)的地位。今年前9个月,必品阁饺子在美国电商平台销量同比增长33%,是市场整体销量增幅(15%)的两倍多,预计产能扩大后将进一步拉开与其他品牌的差距。 除主力产品饺子外,希杰第一制糖还计划在规模约1万亿韩元的当地蛋卷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巩固美国国内亚洲一流食品企业的地位。 希杰第一制糖积极扩大海外产能,有望为集团海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杰第一制糖海外食品市场销售额从2019年的3.154万亿韩元增至去年的5.3861万亿韩元,4年内增长超过70%,占集团整体食品销售额比重从39%提高至48%。其中欧洲地区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美国是海外食品销售规模最高的国家,占比超过80%。 2019年,希杰第一制糖在美国运营包括Schwan's在内的20多处生产设施。2018年收购德国冷冻食品企业Mainfrost后,今年5月在法国和匈牙利成立法人,越南工厂于2022年竣工,近来又在澳大利亚以贴牌生产(OEM)的方式生产辛奇、饺子等。 希杰第一制糖匈牙利工厂鸟瞰图。【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1-21 23:05:25 -
韩国10月物价涨幅创近四年新低 蔬菜价格仍处高位
近期,韩国消费者物价涨幅连续两个月维持在1%区间,延续了放缓态势。受石油价格下跌影响,整体物价上涨率降至3年9个月来的最低水平。然而,随着腌制辛奇季节的到来,白菜、萝卜等主要蔬菜价格仍保持较高涨幅。 韩国统计厅于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69(2020年基准为100),同比上涨1.3%,创下自2021年1月(0.9%)以来的最低涨幅。自今年4月(2.9%)降至3%以下后,消费者物价涨幅已连续5个月保持在2%区间内,呈现稳定趋势。自9月(1.6%)起,涨幅进一步降至1%区间,放缓迹象愈加显著。 从品类来看,农畜水产品价格上涨1.2%,推高整体物价0.1个百分点。蔬菜价格同比上涨15.6%,创下自2022年10月(22.1%)以来的最高涨幅。作为腌制辛奇主要原料的白菜价格上涨51.5%,萝卜上涨52.1%,生菜也涨了49.3%。 与此同时,大米价格下降8.7%,为去年1月(-9.3%)以来的最大跌幅。苹果(-20%)和葡萄(-6.5%)等水果价格则相对稳定。工业产品价格同比下降0.3%,自2021年2月(-0.8%)以来首次转为负值。 石油价格下跌10.9%,为15个月来的最大降幅,拉低整体物价0.46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则上涨2.1%,其中个人服务(包括外食)价格上涨2.9%,推动整体物价上涨0.96个百分点。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孔美淑指出:“石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及水果价格趋稳使整体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但蔬菜和外食价格涨幅依然显著。” 此外,新鲜食品指数上涨1.6%,降至1%区间。生活物价指数上涨1.2%,延续放缓趋势。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核心物价指标,不含食品和能源的指数涨幅为1.8%,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类后的指数上涨1.7%。孔美淑表示,水果价格受去年高基数的基期效应影响,但蔬菜和石油价格可能因气候异常和国际局势等外部因素而波动。 首尔某传统市场陈列的白菜等蔬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05 19:28:02 -
高物价推动在家就餐需求 东元F&B重整业务布局
随着韩国物价持续走高,在家就餐的需求不断增加,韩国大型食品公司东元F&B通过扩大在线业务来吸引这一群体。由于内需市场销售占比较高,调味食品销售的增长推动了业绩改善。然而,相对较弱的海外业务使公司在K-Food热潮中的受益程度不如竞争对手。 东元F&B今年上半年单项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为985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5亿元)和465亿韩元,营业利润率为4.7%,比去年同期的4.0%上升了0.7个百分点。外食物价上涨推动了在家就餐需求的增加,这对公司产生了积极影响。东元F&B的调味食品、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销售占比较高。 为瞄准在家就餐群体,东元F&B于8月31日吸收合并了子公司东元Dear Food。东元Dear Food于2021年4月1日从东元F&B独立成立,三年后又重新并入东元F&B。东元Dear Food通过自有商城和外部平台等在线渠道进行电商运营。公司表示,此次合并旨在加强业务竞争力并提高经营效率。 相比CJ第一制糖、好丽友、三养食品、农心等竞争对手,东元F&B较低的海外业务占比被视为一个弱点。随着K-Food热潮推动韩国食品在海外市场受欢迎,加之低生育率导致的内需市场增长放缓,开拓海外市场成为食品行业的重要任务。 东元F&B今年上半年内需销售占比高达97%,美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销售额各占总销售额的1%,比例较小。在海外市场中,美国的销售额最大,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219亿韩元,同比增长15.2%。2019年5月成立的越南子公司由于业绩不佳等原因,目前正在清算中。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东元F&B可能通过收购食品或餐饮企业来扩大规模,以迅速拓展海外业务。 目前,该集团已从金枪鱼罐头等食品业务扩展到水产、物流、材料等领域,去年销售额超过10万亿韩元。仅在去年,集团就参与了包括韩国最大航运公司HMM、韩国麦当劳、保宁生物制药等物流、食品、生物领域的收购竞标。 东元F&B的罐头食品宣传图【图片来源 东元F&B】
2024-10-10 22:41:31
-
韩国"午餐通胀"持续 在外就餐物价连涨三年
近年来,受高物价、高汇率和高利率等因素影响,韩国在外就餐价格连续三年涨幅超过3%。从普通市民常点的餐馆菜品到上班族日常依赖的公司食堂和便利店便当,餐饮价格普遍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午餐通货膨胀”现象。 根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门户网站(KOSIS)13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在外就餐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21.01,较2023年的117.38上涨3.1%。尽管涨幅低于2023年的6%,但仍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2.3%)。 自2012年以来,在外就餐物价指数已连续12年高于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其中,2022年上涨7.7%,2023年上涨6%,2024年的涨幅仍维持在3%以上。 具体来看,在外就餐菜单中,便当的价格涨幅最大,达5.9%;其次是炒年糕(5.8%)、汉堡(5.4%)和紫菜包饭(5.3%)。其他常见菜品如刀削面(4.8%)、炸鸡(4.8%)、冷面(4.2%)和米线(4.1%)也普遍上涨约4%。这一系列涨价趋势加重了民众的在外就餐成本负担。 与此同时,便利店便当(4.9%)和三角紫菜包饭(3.7%)等简单快餐的价格同样上涨3%至4%,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寻找高性价比餐饮的选择空间。 公司食堂的价格涨幅尤为显著。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同比上涨6.9%,创下自2001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从2021年到2024年,公司食堂价格连续四年涨幅超过4%,许多上班族反映,公司食堂的性价比逐渐下降。 “午餐通胀”现象背后的主因之一,是气候变化引发的主要食材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农畜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9%,是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的两倍多。其中,水果价格上涨16.9%,蔬菜上涨8.1%,谷物上涨3.3%,而畜产品价格则相对稳定,仅上涨0.7%。 分析人士预计,“午餐通胀”现象将在2025年持续加剧。全球物价上涨趋势、汇率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可能进一步推动主要进口食材的价格上涨。韩国消费者联盟秘书长郑智延(音)表示:“气候变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使得食品价格变动更加复杂。如果这一趋势持续,食品价格指数可能继续上升。” 在消费者对食品价格日益敏感的背景下,零售行业的性价比竞争愈加激烈。各大零售商和便利店相继推出低价餐饮产品吸引消费者。例如,易买得推出了仅售1900韩元(约合人民币9元)的紫菜包饭,比市场上普通紫菜包饭便宜约45%,以抢占低价食品市场份额。 首尔某商街的餐厅菜单【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1-13 20:16:06 -
韩国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5% 蔬菜价格仍居高不下
根据韩国统计厅3日发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40(2020年=100),同比上涨1.5%。自今年4月(2.9%)以来,消费者物价上涨率连续五个月保持在2%区间,呈现稳定态势。自9月进入1%区间以来,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在这一水平。 农畜水产品价格上涨1.0%,推动整体物价上涨0.08个百分点。蔬菜类价格上涨10.4%,成为推高物价的主要因素,拉高物价0.15个百分点。继9月(11.5%)和10月(15.6%)后,蔬菜价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由于气象条件改善、上市量增加等因素,涨幅出现缓和迹象。 从蔬菜品类来看,萝卜(62.5%)、南瓜(42.9%)、黄瓜(27.6%)的价格涨幅较为明显。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孔美淑(音)表示:“夏季高温导致农作物歉收,蔬菜价格因此高企,至今仍未恢复正常。”同时,水果类价格在今年上半年一直维持高位,现已下跌8.6%,其中苹果价格下降8.9%。 石油类价格同比下跌5.3%,拉低整体物价0.22个百分点。但与上月相比上涨2.4%。统计厅解释称,尽管国际油价下降,但燃油税减税幅度缩小,导致石油类价格出现反弹。 服务价格上涨2.1%。其中外食等个人服务价格上涨2.9%,推高整体物价0.97个百分点。与“餐桌物价”相关的新鲜食品指数上涨0.4%,创下自2022年3月(-2.1%)以来32个月的最低涨幅。生活物价指数上涨1.6%,连续三个月保持在1%区间。 孔美淑表示:“蔬菜价格上涨,水果和石油价格下跌,整体趋势与上月相似。由于石油价格降幅收窄,整体物价涨幅略有上升。” 今年1至11月累计消费者物价上涨2.3%,政府预计全年物价涨幅也将接近这一水平。尽管物价涨幅有所放缓,但价格水平依然较高。上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40,比2020年(100)上涨超过14%。 企划财政部物价政策课长黄京任(音)表示:“由于通胀累积造成物价上涨,消费者体感物价依然较高,这正是高物价趋势放缓的过程。”企划财政部表示:“高物价依然给民生带来压力,政府将全力稳定体感物价。” 3日,在瑞草区农协经营的Hanaro超市,一位市民正在挑选西葫芦。【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04 00:18:00 -
希杰第一制糖大手笔在欧美建厂 全球化布局抢占海外市场先机
据希杰第一制糖21日消息,为提高海外产能,集团将投资8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在匈牙利和美国建设新生产线。 希杰第一制糖位于匈牙利的工厂选址敲定位于首都布达佩斯附近的多瑙沃尔沙尼,占地面积约16个足球场大小,已开始进入工厂设计阶段。这是希杰第一制糖首次在欧洲建厂,将投资约1000亿韩元,打造尖端自动化生产线,目标从2026年下半年起生产必品阁(Bibigo)饺子供欧洲市场销售,今后还计划增设必品阁炸鸡生产线。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通过匈牙利工厂的落成,积极应对以年30%增幅快速扩大的欧洲饺子市场需求。今后将立足匈牙利,开拓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等中欧及东欧国家,实现在欧洲市场的战略多元化。 希杰第一制糖收购冷冻食品子公司Schwan's后,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第一大城市苏福尔斯建造生产工厂,目标2027年竣工。工厂占地面积57.5万平方米,相当于80个足球场大小,初期投资为7000亿韩元左右。本月13日,希杰第一制糖食品项目部门代表朴敏锡(音)、南达科他州州长克里斯蒂·诺姆等出席工厂开工仪式。 工厂竣工后,将具备蒸饺、蛋卷生产线、废水处理设施和物流中心等,是北美地区最大规模的亚洲食品制造基地。位于美国中部的南达科他州拥有良好的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州政府为吸引外国企业在此投资出台多项优惠政策。 希杰第一制糖计划以南达科他工厂为起点,进一步巩固必品阁在美国B2C电商饺子市场份额第一(42%)的地位。今年前9个月,必品阁饺子在美国电商平台销量同比增长33%,是市场整体销量增幅(15%)的两倍多,预计产能扩大后将进一步拉开与其他品牌的差距。 除主力产品饺子外,希杰第一制糖还计划在规模约1万亿韩元的当地蛋卷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巩固美国国内亚洲一流食品企业的地位。 希杰第一制糖积极扩大海外产能,有望为集团海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杰第一制糖海外食品市场销售额从2019年的3.154万亿韩元增至去年的5.3861万亿韩元,4年内增长超过70%,占集团整体食品销售额比重从39%提高至48%。其中欧洲地区今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美国是海外食品销售规模最高的国家,占比超过80%。 2019年,希杰第一制糖在美国运营包括Schwan's在内的20多处生产设施。2018年收购德国冷冻食品企业Mainfrost后,今年5月在法国和匈牙利成立法人,越南工厂于2022年竣工,近来又在澳大利亚以贴牌生产(OEM)的方式生产辛奇、饺子等。 希杰第一制糖匈牙利工厂鸟瞰图。【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4-11-21 23:05:25 -
韩国10月物价涨幅创近四年新低 蔬菜价格仍处高位
近期,韩国消费者物价涨幅连续两个月维持在1%区间,延续了放缓态势。受石油价格下跌影响,整体物价上涨率降至3年9个月来的最低水平。然而,随着腌制辛奇季节的到来,白菜、萝卜等主要蔬菜价格仍保持较高涨幅。 韩国统计厅于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69(2020年基准为100),同比上涨1.3%,创下自2021年1月(0.9%)以来的最低涨幅。自今年4月(2.9%)降至3%以下后,消费者物价涨幅已连续5个月保持在2%区间内,呈现稳定趋势。自9月(1.6%)起,涨幅进一步降至1%区间,放缓迹象愈加显著。 从品类来看,农畜水产品价格上涨1.2%,推高整体物价0.1个百分点。蔬菜价格同比上涨15.6%,创下自2022年10月(22.1%)以来的最高涨幅。作为腌制辛奇主要原料的白菜价格上涨51.5%,萝卜上涨52.1%,生菜也涨了49.3%。 与此同时,大米价格下降8.7%,为去年1月(-9.3%)以来的最大跌幅。苹果(-20%)和葡萄(-6.5%)等水果价格则相对稳定。工业产品价格同比下降0.3%,自2021年2月(-0.8%)以来首次转为负值。 石油价格下跌10.9%,为15个月来的最大降幅,拉低整体物价0.46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则上涨2.1%,其中个人服务(包括外食)价格上涨2.9%,推动整体物价上涨0.96个百分点。统计厅经济动向统计审议官孔美淑指出:“石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及水果价格趋稳使整体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但蔬菜和外食价格涨幅依然显著。” 此外,新鲜食品指数上涨1.6%,降至1%区间。生活物价指数上涨1.2%,延续放缓趋势。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核心物价指标,不含食品和能源的指数涨幅为1.8%,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剔除农产品和石油类后的指数上涨1.7%。孔美淑表示,水果价格受去年高基数的基期效应影响,但蔬菜和石油价格可能因气候异常和国际局势等外部因素而波动。 首尔某传统市场陈列的白菜等蔬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1-05 19:28:02 -
高物价推动在家就餐需求 东元F&B重整业务布局
随着韩国物价持续走高,在家就餐的需求不断增加,韩国大型食品公司东元F&B通过扩大在线业务来吸引这一群体。由于内需市场销售占比较高,调味食品销售的增长推动了业绩改善。然而,相对较弱的海外业务使公司在K-Food热潮中的受益程度不如竞争对手。 东元F&B今年上半年单项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为985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5亿元)和465亿韩元,营业利润率为4.7%,比去年同期的4.0%上升了0.7个百分点。外食物价上涨推动了在家就餐需求的增加,这对公司产生了积极影响。东元F&B的调味食品、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销售占比较高。 为瞄准在家就餐群体,东元F&B于8月31日吸收合并了子公司东元Dear Food。东元Dear Food于2021年4月1日从东元F&B独立成立,三年后又重新并入东元F&B。东元Dear Food通过自有商城和外部平台等在线渠道进行电商运营。公司表示,此次合并旨在加强业务竞争力并提高经营效率。 相比CJ第一制糖、好丽友、三养食品、农心等竞争对手,东元F&B较低的海外业务占比被视为一个弱点。随着K-Food热潮推动韩国食品在海外市场受欢迎,加之低生育率导致的内需市场增长放缓,开拓海外市场成为食品行业的重要任务。 东元F&B今年上半年内需销售占比高达97%,美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销售额各占总销售额的1%,比例较小。在海外市场中,美国的销售额最大,上半年实现销售额2219亿韩元,同比增长15.2%。2019年5月成立的越南子公司由于业绩不佳等原因,目前正在清算中。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东元F&B可能通过收购食品或餐饮企业来扩大规模,以迅速拓展海外业务。 目前,该集团已从金枪鱼罐头等食品业务扩展到水产、物流、材料等领域,去年销售额超过10万亿韩元。仅在去年,集团就参与了包括韩国最大航运公司HMM、韩国麦当劳、保宁生物制药等物流、食品、生物领域的收购竞标。 东元F&B的罐头食品宣传图【图片来源 东元F&B】
2024-10-10 22: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