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搜索
搜索
选择时间
搜索范围
全部的
‘消费者’新闻 5个
-
全球"特产经济"升温 K-Beauty成游客消费新焦点
18日,全球支付技术公司Visa基于VisaNet结算数据发布的《全球旅行洞察》报告显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特产的消费偏好正成为影响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其中,韩国美妆(K-Beauty)以其创新性、高质量及价格竞争力,正成为外籍游客的购物热点。 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持Visa卡的外籍游客中,11%在韩国线下化妆品及护肤品门店消费,较前一年增长约1.6%。这一消费趋势在亚洲及部分中东国家游客中尤为显著。沙特阿拉伯游客的购买比例最高,达22%,紧随其后的是菲律宾(21%)、印度尼西亚(20%)、马来西亚(19%)、新加坡(18%)和日本(14%)。此外,波兰(18%)和阿联酋(17%)游客的购买比例也较高,显示出K-Beauty在全球市场的广泛吸引力。 Visa分析认为,K-Beauty不仅推动了韩国“特产经济”的增长,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消费者,他们对个性化、高品质的美妆产品需求旺盛,预计到2030年,这一群体将占全球旅行者的30%,进一步推动K-Beauty的全球热度。 此外,报告还以阿联酋为例,揭示了社交媒体对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去年,一款名为“迪拜巧克力”的产品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成为当地游客的热门选择。该品牌通过配送应用程序Deliveroo进行限量销售,导致配送交易高峰时段发生变化。通常集中在午餐和晚餐时段的交易,在巧克力销售的下午2点和5点出现大幅增长。其中,下午2点的平均交易金额较平常增长两倍,下午5点则增长1.6倍。 Visa表示,随着全球“特产经济”持续升温,K-Beauty等热门产品的消费热潮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为金融业和零售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Visa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Z世代将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他们对高品质、本地特色产品的偏好将进一步提升目的地特产在旅游决策中的影响力。” 3月13日,在首尔COEX麻谷举办的“首尔独立美妆展”上展出的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8 23:13:24 -
海淘诈骗"套路"深 受理件数逐年高涨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海淘诈骗呈急剧上升态势,通过社交媒体广告链接登入海淘网站并遭受损失的消费者占比高达82.3%。其中,通过INS和优兔(YouTube)的广告受骗的案件数量尤为突出,占比达到67.1%,引起广泛关注。 韩国消费者院于14日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国际交易消费者门户网站受理的海淘欺诈咨询件数达2064件。具体来看,2021年为251件,2022年为441件,2023年为1372件等,呈逐年激增趋势,显示出韩国海淘诈骗问题的严峻性。 在相关咨询中,已确认连接途径的10821件来看,通过INS、优兔、Facebook、KakaoTalk、博客、推特、TikTok等社交媒体途径占多数,达1499件(82.3%)。其中,INS最多,达762件(41.8%),优兔以460件(25.3%)紧随其后。其次依次为Facebook(137件,7.5%)、网络广告(192件,5.2%)、搜索引擎(94件,5.2%)等。 从受害类型来看,冒牌假货问题最为严重,占47.1%。其次为结算后未配送产品且联系不上的情况,以及产品与广告严重不符等,这两类问题的占比均超过45%。此外,销售成分、生产厂家不明的食品药品举报也时有发生,占比达1.5%。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韩国消费者院已计划通过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积极推进切断欺诈性购物中心连接的事宜。同时,消费者院还要求Meta和谷歌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协助,切断非法、有害内容和广告,并识别诈骗广告链接予以切断。 INS和优兔具备用户举报非法、有害内容功能。但是消费者院以INS和优兔的1000名用户为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7%(597名)的受访用户不知道有举报功能。消费者院强调,海淘诈骗往往以低价销售冒牌产品为诱饵,通过广告引流实施诈骗。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产品是否为正品,并谨慎购买。为了应对可能遭受的损失,消费者应避免直接转账,而是使用信用卡进行结算,并保留相关凭证资料。多数信用卡在遇到海外交易未配送、未履行退款等情况时,若在一定时间内提出申请,可取消交易。
2025-02-15 00:30:07 -
韩国2024年消费者物价涨幅放缓至2.3% 农产品价格创14年新高
据韩国统计厅31日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年度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今年韩国消费者物价上涨2.3%,创下自2020年以来的4年最低涨幅。然而,受异常气候影响,新鲜食品价格上涨9.8%,达到14年来的最高水平。 报告显示,今年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18(2020年=100),较去年上涨2.3%。这一涨幅较2022年的5.1%和去年的3.6%明显放缓,标志着物价压力有所缓解。 反映消费者日常物价感受的生活物价指数较去年上涨2.7%。尤其是受气候异常影响,鱼类、蔬菜和水果等价格波动较大的新鲜食品指数较去年猛涨9.8%,为2010年21.3%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水果价格大涨17.1%,创下自2004年24.3%以来的20年最高纪录。农、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0.4%、1.6%和0.7%,整体涨幅为5.9%。 与农产品价格上涨形成对比的是,石油类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1%。剔除季节性和暂时性价格波动后,农产品和石油类产品排除指数较去年上涨2.1%。此外,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方式计算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2%。 12月消费者物价同比上涨1.9%,为连续两个月涨幅扩大,也是连续四个月维持在1%以上。今年以来,月度物价涨幅在波动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去年8月至12月,月度涨幅均保持在3%以上(分别为3.4%、3.7%、3.8%、3.3%、3.2%)。今年1月涨幅降至2.8%,此后受农畜水产品和石油价格稳定的影响,物价涨幅逐步回落,9月创下三年半以来的最低涨幅1.6%。 尽管年度物价涨幅有所放缓,但农产品价格的飙升对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造成压力。专家建议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和价格稳定政策,避免极端天气对食品价格的过度冲击。 24日,在首尔市内大型超市的蔬菜销售区,市民们正在挑选蔬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31 18:41:50 -
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 韩国消费者心理承压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韩国消费者对出口放缓、经济不振等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加剧,本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有所下降。目前,整体指数仍保持在相对乐观的水平,但构成指标之一的“未来经济展望”指数,时隔2年4个月大幅下滑。 韩国银行(央行)于26日发布的《消费者动向调查》结果显示,11月消费者心理指数为100.7,较上月下跌1个点。央行分析称,美国大选结果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出口增长势头放缓等因素共同推动了消费者心理的疲软。 消费者心理指数是构成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5个指数中,利用目前生活状况、生活水平展望、家庭收入展望、消费支出展望、目前经济判断、未来经济展望6个指数计算的指标,高于100时,表示消费心理乐观,反之则相反。 构成消费者心理指数的6个指数中,今后经济展望(74)指数环比大幅下降7个点,创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自2022年7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目前经济判断(70)和生活水平展望(94)分别环比下降3个点和2个点。反之,目前生活状况(91)和家庭收入展望(100)分别环比上涨1个点,消费支出展望(109)与上月持平。央行统计调查组组长黄熙珍(音)表示,调查期间,随着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出口疲软和经济低迷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加剧,导致消费者心理指数下滑显著。 本月住房价格预期指数为109,环比(116)下降7个点,自今年9月(以后)时隔2年11个月达到最高水平后,连续两个月下降。。住房价格预期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一年后房价的预期,预计一年后房价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大于下跌,该指数会超过100。黄熙珍表示,由于贷款政策收紧、公寓价格上涨和交易量减少等因素,预计房价上涨的比例有所下降,住房市场情绪明显低迷。 虽然央行于10月下调了基准利率,但市场利率的走高影响了消费者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11月利率预测指数从10月的88升至93,环比上升5个点。预测6个月后利率较目前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小于下降,该指数在100以下,反之则相反。 反映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物价走势预期的通胀预期率维持在2.8%,与上月持平。虽然消费者物价上涨势头放缓,但汇率大幅波动引发了对进口价格上涨的担忧,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物价预期。
2024-11-26 23:28:15 -
韩国物价居高不下致中老年人便利店消费激增
GS25便利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近两年韩国物价居高不下,50至60多岁的消费者便利店消费大幅增加。 大韩商工会议所对韩国四大便利店的全国1500家店铺进行“2024上半年便利店销售动向”调查并于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0多岁和60多岁消费者的便利店消费金额较2022年上半年分别增加18.3%和21.4%。相比之下,同期,30多岁和40多岁消费者的便利店消费金额较2022年分别减少4.9%和4.8%,20多岁消费者减少11.5%,50至60多岁消费金额尤为凸显。 对此,淑明女子大学消费者经济学系教授玉京英(音)分析称,随着50至60多岁的单人家庭增多,在便利店购买少量生活用品的消费者激增。同时,近期便利店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水果、蔬菜、肉类产品,有效吸引了大量独居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受韩国整体物价水平居高不下的影响,外出就餐成本负担加重,促使更多消费者转向便利店,以经济实惠的价格购买盒饭、杯面等快餐作为简餐解决方案。具体来看,杯面(24.7%)、汤饭类(23.4%)、便当速食类(21.6%)等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尤为突出。便利店企业对准消费者对低成本餐饮的需求,展开低价策略,推出巨型便当、大容量杯面等多样化产品,扩大产品矩阵。 在便利店酒类销售方面,今年上半年,酒类产品占便利店总销售额的19.3%,其中,威士忌等洋酒与韩国传统酒的销售额分别较两年前增长18.4%与13.6%。反之,同期,啤酒和烧酒的销售额分别仅增加3.9%和1.8%,葡萄酒销售额减少33%,酒类销售趋势发生了悄然变化。 大韩商工会议所指出,国内便利店市场已趋近饱和,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寻求新增长点的关键路径。大韩商工会议所流通物流振兴院组长李恩哲(音)表示:“国内便利店企业通过扩大海外便利店布局,不仅向海外市场宣传韩国食品,还起到宣传韩国文化的作用。为激发新的增长动力,政府需积极提供政策支持。”
2024-10-23 18:43:23
-
全球"特产经济"升温 K-Beauty成游客消费新焦点
18日,全球支付技术公司Visa基于VisaNet结算数据发布的《全球旅行洞察》报告显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特产的消费偏好正成为影响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其中,韩国美妆(K-Beauty)以其创新性、高质量及价格竞争力,正成为外籍游客的购物热点。 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持Visa卡的外籍游客中,11%在韩国线下化妆品及护肤品门店消费,较前一年增长约1.6%。这一消费趋势在亚洲及部分中东国家游客中尤为显著。沙特阿拉伯游客的购买比例最高,达22%,紧随其后的是菲律宾(21%)、印度尼西亚(20%)、马来西亚(19%)、新加坡(18%)和日本(14%)。此外,波兰(18%)和阿联酋(17%)游客的购买比例也较高,显示出K-Beauty在全球市场的广泛吸引力。 Visa分析认为,K-Beauty不仅推动了韩国“特产经济”的增长,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消费者,他们对个性化、高品质的美妆产品需求旺盛,预计到2030年,这一群体将占全球旅行者的30%,进一步推动K-Beauty的全球热度。 此外,报告还以阿联酋为例,揭示了社交媒体对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去年,一款名为“迪拜巧克力”的产品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成为当地游客的热门选择。该品牌通过配送应用程序Deliveroo进行限量销售,导致配送交易高峰时段发生变化。通常集中在午餐和晚餐时段的交易,在巧克力销售的下午2点和5点出现大幅增长。其中,下午2点的平均交易金额较平常增长两倍,下午5点则增长1.6倍。 Visa表示,随着全球“特产经济”持续升温,K-Beauty等热门产品的消费热潮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为金融业和零售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Visa相关负责人指出:“未来,Z世代将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他们对高品质、本地特色产品的偏好将进一步提升目的地特产在旅游决策中的影响力。” 3月13日,在首尔COEX麻谷举办的“首尔独立美妆展”上展出的产品【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5-03-18 23:13:24 -
海淘诈骗"套路"深 受理件数逐年高涨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海淘诈骗呈急剧上升态势,通过社交媒体广告链接登入海淘网站并遭受损失的消费者占比高达82.3%。其中,通过INS和优兔(YouTube)的广告受骗的案件数量尤为突出,占比达到67.1%,引起广泛关注。 韩国消费者院于14日发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国际交易消费者门户网站受理的海淘欺诈咨询件数达2064件。具体来看,2021年为251件,2022年为441件,2023年为1372件等,呈逐年激增趋势,显示出韩国海淘诈骗问题的严峻性。 在相关咨询中,已确认连接途径的10821件来看,通过INS、优兔、Facebook、KakaoTalk、博客、推特、TikTok等社交媒体途径占多数,达1499件(82.3%)。其中,INS最多,达762件(41.8%),优兔以460件(25.3%)紧随其后。其次依次为Facebook(137件,7.5%)、网络广告(192件,5.2%)、搜索引擎(94件,5.2%)等。 从受害类型来看,冒牌假货问题最为严重,占47.1%。其次为结算后未配送产品且联系不上的情况,以及产品与广告严重不符等,这两类问题的占比均超过45%。此外,销售成分、生产厂家不明的食品药品举报也时有发生,占比达1.5%。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韩国消费者院已计划通过广播通信审议委员会,积极推进切断欺诈性购物中心连接的事宜。同时,消费者院还要求Meta和谷歌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协助,切断非法、有害内容和广告,并识别诈骗广告链接予以切断。 INS和优兔具备用户举报非法、有害内容功能。但是消费者院以INS和优兔的1000名用户为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7%(597名)的受访用户不知道有举报功能。消费者院强调,海淘诈骗往往以低价销售冒牌产品为诱饵,通过广告引流实施诈骗。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前务必确认产品是否为正品,并谨慎购买。为了应对可能遭受的损失,消费者应避免直接转账,而是使用信用卡进行结算,并保留相关凭证资料。多数信用卡在遇到海外交易未配送、未履行退款等情况时,若在一定时间内提出申请,可取消交易。
2025-02-15 00:30:07 -
韩国2024年消费者物价涨幅放缓至2.3% 农产品价格创14年新高
据韩国统计厅31日发布的《2024年12月及年度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今年韩国消费者物价上涨2.3%,创下自2020年以来的4年最低涨幅。然而,受异常气候影响,新鲜食品价格上涨9.8%,达到14年来的最高水平。 报告显示,今年消费者物价指数为114.18(2020年=100),较去年上涨2.3%。这一涨幅较2022年的5.1%和去年的3.6%明显放缓,标志着物价压力有所缓解。 反映消费者日常物价感受的生活物价指数较去年上涨2.7%。尤其是受气候异常影响,鱼类、蔬菜和水果等价格波动较大的新鲜食品指数较去年猛涨9.8%,为2010年21.3%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水果价格大涨17.1%,创下自2004年24.3%以来的20年最高纪录。农、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0.4%、1.6%和0.7%,整体涨幅为5.9%。 与农产品价格上涨形成对比的是,石油类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1%。剔除季节性和暂时性价格波动后,农产品和石油类产品排除指数较去年上涨2.1%。此外,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方式计算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2%。 12月消费者物价同比上涨1.9%,为连续两个月涨幅扩大,也是连续四个月维持在1%以上。今年以来,月度物价涨幅在波动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去年8月至12月,月度涨幅均保持在3%以上(分别为3.4%、3.7%、3.8%、3.3%、3.2%)。今年1月涨幅降至2.8%,此后受农畜水产品和石油价格稳定的影响,物价涨幅逐步回落,9月创下三年半以来的最低涨幅1.6%。 尽管年度物价涨幅有所放缓,但农产品价格的飙升对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造成压力。专家建议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和价格稳定政策,避免极端天气对食品价格的过度冲击。 24日,在首尔市内大型超市的蔬菜销售区,市民们正在挑选蔬菜。【图片来源 韩联社】
2024-12-31 18:41:50 -
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 韩国消费者心理承压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韩国消费者对出口放缓、经济不振等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加剧,本月消费者心理指数(CCSI)有所下降。目前,整体指数仍保持在相对乐观的水平,但构成指标之一的“未来经济展望”指数,时隔2年4个月大幅下滑。 韩国银行(央行)于26日发布的《消费者动向调查》结果显示,11月消费者心理指数为100.7,较上月下跌1个点。央行分析称,美国大选结果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出口增长势头放缓等因素共同推动了消费者心理的疲软。 消费者心理指数是构成消费者动向指数(CSI)的15个指数中,利用目前生活状况、生活水平展望、家庭收入展望、消费支出展望、目前经济判断、未来经济展望6个指数计算的指标,高于100时,表示消费心理乐观,反之则相反。 构成消费者心理指数的6个指数中,今后经济展望(74)指数环比大幅下降7个点,创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自2022年7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目前经济判断(70)和生活水平展望(94)分别环比下降3个点和2个点。反之,目前生活状况(91)和家庭收入展望(100)分别环比上涨1个点,消费支出展望(109)与上月持平。央行统计调查组组长黄熙珍(音)表示,调查期间,随着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出口疲软和经济低迷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加剧,导致消费者心理指数下滑显著。 本月住房价格预期指数为109,环比(116)下降7个点,自今年9月(以后)时隔2年11个月达到最高水平后,连续两个月下降。。住房价格预期指数反映了消费者对一年后房价的预期,预计一年后房价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大于下跌,该指数会超过100。黄熙珍表示,由于贷款政策收紧、公寓价格上涨和交易量减少等因素,预计房价上涨的比例有所下降,住房市场情绪明显低迷。 虽然央行于10月下调了基准利率,但市场利率的走高影响了消费者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11月利率预测指数从10月的88升至93,环比上升5个点。预测6个月后利率较目前上涨的消费者比例小于下降,该指数在100以下,反之则相反。 反映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物价走势预期的通胀预期率维持在2.8%,与上月持平。虽然消费者物价上涨势头放缓,但汇率大幅波动引发了对进口价格上涨的担忧,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物价预期。
2024-11-26 23:28:15 -
韩国物价居高不下致中老年人便利店消费激增
GS25便利店【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近两年韩国物价居高不下,50至60多岁的消费者便利店消费大幅增加。 大韩商工会议所对韩国四大便利店的全国1500家店铺进行“2024上半年便利店销售动向”调查并于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0多岁和60多岁消费者的便利店消费金额较2022年上半年分别增加18.3%和21.4%。相比之下,同期,30多岁和40多岁消费者的便利店消费金额较2022年分别减少4.9%和4.8%,20多岁消费者减少11.5%,50至60多岁消费金额尤为凸显。 对此,淑明女子大学消费者经济学系教授玉京英(音)分析称,随着50至60多岁的单人家庭增多,在便利店购买少量生活用品的消费者激增。同时,近期便利店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水果、蔬菜、肉类产品,有效吸引了大量独居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受韩国整体物价水平居高不下的影响,外出就餐成本负担加重,促使更多消费者转向便利店,以经济实惠的价格购买盒饭、杯面等快餐作为简餐解决方案。具体来看,杯面(24.7%)、汤饭类(23.4%)、便当速食类(21.6%)等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尤为突出。便利店企业对准消费者对低成本餐饮的需求,展开低价策略,推出巨型便当、大容量杯面等多样化产品,扩大产品矩阵。 在便利店酒类销售方面,今年上半年,酒类产品占便利店总销售额的19.3%,其中,威士忌等洋酒与韩国传统酒的销售额分别较两年前增长18.4%与13.6%。反之,同期,啤酒和烧酒的销售额分别仅增加3.9%和1.8%,葡萄酒销售额减少33%,酒类销售趋势发生了悄然变化。 大韩商工会议所指出,国内便利店市场已趋近饱和,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寻求新增长点的关键路径。大韩商工会议所流通物流振兴院组长李恩哲(音)表示:“国内便利店企业通过扩大海外便利店布局,不仅向海外市场宣传韩国食品,还起到宣传韩国文化的作用。为激发新的增长动力,政府需积极提供政策支持。”
2024-10-23 18: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