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15岁以上人群就业率为63.3%,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这是自1982年7月开始月度统计以来7月份的最高水平。失业人口为73.7万人,同比减少7万人。失业率降至2.5%。然而,非经济活动人口为1599.6万人,同比增加8.9万人。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上月29日,在首尔钟路区行走的老人。【图片来源 韩联社】 韩国统计厅7日发布的《2025年5月经济活动人口高龄层附加调查》结果显示,55至79岁高龄人口达1644.7万人,首次突破1600万,在15岁以上总人口(4573.4万人)中占36%,创自2005年开展相关统计以来的历史新高。同比高龄人口规模增加46.4万人,增幅为2.9%。 数据显示,韩国高龄群体的劳动参与度持续攀升。当前高龄人口经济活动参与率达60.9%,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自2023年首次突破60%大关后已连续三年保持在该水平以上。具体来看,高龄就业人口达978万人,同比增加34.4万人,就业率上升0.5个百分点至59.5%;失业人口达23万人,同比减少1.6万人,失业率下降0.2个百分点至2.3%。 从职业类型来看,高龄劳动者主要集中于简单劳务岗位(22.6%)和服务行业(14.5%)。行业分布方面,保健及社会福利服务业(13.7%)与制造业(12.5%)成为吸纳高龄就业的主要领域。高龄群体在其职业生涯中最长期任职岗位的平均年限达17年6.6个月,同比增加0.5个月,其中男性平均任职年限(21年6.6个月)显著高于女性(13年8.1个月)。 调查显示,高龄者离开主要工作岗位的平均年龄为52.9岁,其中男性为55岁,女性为51.1岁。目前仍有30.1%的高龄者坚守在长期工作岗位上,平均年龄维持在62.6岁。导致离职的主要原因包括企业经营困难(25%)、健康恶化(22.4%)以及家庭照护需求(14.7%),其中男性多因企业因素离职,女性则更多受健康及家庭因素影响。过去一年中有求职经验的高龄人口占比为20%,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求职渠道为雇佣劳动部等公共职业介绍机构(38.2%)以及亲友介绍(29.9%)。 在社会保障方面,过去一年内有51.7%的高龄人口(850.2万人)领取养老金,月均领取金额为86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460元),同比(82万韩元)增长5%。然而性别差距依然显著,男性月均养老金(112万韩元)是女性(59万韩元)的1.9倍。 此外,69.4%的高龄受访者(1142.1万人)表达了继续工作的意愿,期望的平均退休年龄为73.4岁。在就业偏好方面,“工作量与工作时间”成为男女共同关注的首要因素(男性23.9%、女性37.7%)。薪资期望呈性别分化,33%男性期望薪资为300万韩元以上,而21.1%女性则倾向100万至150万韩元区间。 同时,高龄群体的职业培训参与度有所提升,13.7%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参加过职业能力开发培训,其中近八成(78.8%)接受的是企业提供的培训项目,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反映出高龄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的积极态势。
2025-08-07 11:18:155日,在首尔江南区COEX举行的“2025江南区幸福工作岗位博览会”上,求职者们正在参观招聘展位。【图片提供 韩联社】 韩国经济人协会(以下简称“韩经协”)面向500名40至59岁的求职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30日公布的《中高龄求职者再就业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中高龄求职者在再就业考量因素方面呈显著性别差异,男性求职者最重视“薪资水平”,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关注“工作时间安排”。同时,受访者普遍期待政府增加“弹性工作制”和“非全日制”就业岗位等针对性扶持政策。 据调查,中高龄群体离职原因存在明显性别分化。男性受访者中,“企业裁员或劝退”(22.5%)以22.5%的占比成为首要原因,;而女性受访者则主要因“育儿及家庭照护责任”(43.2%)退出职场。。韩经协指出,在过去一年未参与求职活动的女性群体中,38.7%将“家庭照护责任”列为未就业主因,显示出家庭负担成为制约女性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认为,女性求职者为平衡家庭与职业发展,普遍更重视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薪酬期望方面,中高龄群体对再就业岗位的最低年薪预期(税前)平均为414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2万元),相当于前职收入的75%水平。受访者期望的平均工作年龄上限为65.6岁。在支出负担调查中,“家庭基本生活开支”以35.7%的占比居首,其次依次为“子女教育费”(17.7%)、“家庭医疗健康支出”(16.9%)及“贷款本息偿还”(15.8%)。此外,高达76.3%的受访者表示存在“退休准备不足”的财务忧虑。 关于再就业政策需求,22.2%的受访者首选“弹性工作制与非全日制岗位扩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2%)、“扩大公共部门中高龄就业岗位”(17.9%)、“中高龄雇佣激励措施”(15.7%)等。调查显示,女性对弹性工作制度的诉求更为强烈,选择比例达24.5%,显著高于男性的19.8%。 韩经协经济产业本部长李相昊(音)强调:“作为经济主力的中高龄群体不应被就业政策边缘化,,亟需制定差异化的就业支持体系。特别是针对女性就业者,应当着力构建兼顾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的弹性工作制度,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良性平衡。”
2025-06-30 13:35:49老年岗位招聘广告【图片来源 韩联社】 一项调查显示,韩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就业率虽高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首位,但就业质量存在显著问题。迫于养老金保障不足的经济压力,多数退休老人不得不重返劳动市场,却普遍面临职业断层与岗位降级的双重困境。 韩国国会预算政策处于27日发布的《人口与就业趋势议题》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韩国65岁以上老年就业人口占全体的37.3%,远超OECD平均水平(13.6%),较同为老龄化社会的日本(25.3%)高出12个百分点。报告指出,经济压力是推动老年人再就业的首要因素。据统计,韩国65岁以上养老金领取者的月均收入仅为8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300元),远低于2024年韩国单人家庭最低生活费标准(134万韩元)。 然而,在老年人就业率持续攀升的表象之下,潜藏着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数据显示,在65岁及以上就业群体中,非正规就业者占61.2%,其中近半数(49.4%)集中于员工规模不足10人的微型企业。从职业分布看,35.4%集中于简单劳务岗位,15%从事机械操作工作,反映出高龄再就业者主要从事低技能、高强度体力劳动,普遍职业层级下移,缺乏稳定性和发展性。 此外,老年劳动者的薪资水平呈断崖式下跌。据数据,60岁以上再就业者月均工资(278.9万韩元)较50多岁在职群体(350.9万韩元)下降20.5%。调查显示,53.2%的65岁以上再就业者表示当前岗位与原职业“完全无关”或“关联性较低”。据分析,老由于缺乏有效的职业衔接机制,多数老年人在再就业时不得不放弃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转投完全不相关的新领域,从而陷入“职业降级及薪资下滑”的双重困境。对此,报告强调,亟需建立多方协商机制,就“如何确保老年劳动者在退出主要职业生涯后仍能稳定地参与经济活动”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报告指出,韩国高龄群体虽具有强烈就业意愿,但目前劳动市场难以提供匹配岗位。政府应尽快构建高龄人才就业支持体系,通过职业培训、岗位对接等政策干预,缓解“经验与岗位错配”问题。同时需建立弹性退休机制,延长专业人才职业生命周期,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
2025-05-27 09:36:55韩国统计厅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韩国20至29岁无酬家庭劳动者达4.0062万人,同比增长16.3%。无酬家庭劳动者指每周工作18小时以上,协助家人或亲属经营个体商业活动,但未获得经济报酬的就业人员。 进入今年以来,20多岁无酬家庭劳动者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1月增加9464人,2月增加4850人,3月为218人,4月为1401人,5月更是激增1.1702万人。数据显示,今年4月前该群体规模一直维持在3万人左右,自5月(4.1519万人)起已连续两个月突破4万人大关。 与青年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酬家庭劳动者总体数量却呈下降趋势。截至6月,全国无酬家庭劳动者总数为87.6万人,同比减少6.4万人,自2023年5月起已连续14个月下降。 随着青年就业困境加剧,20多岁无酬家庭劳动者数量持续攀升。数据显示,6月份韩国15至29岁青年就业人数为362.5万人,同比减少17.3万人,已连续32个月呈下降态势。这一减幅创自2006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同月,青年就业率为45.6%,自去年5月起已连续14个月下滑。随着就业人数和就业率的双双下跌,选择“躺平”的20多岁人群也连续14个月增加。 数据还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耗时11.3个月。即使成功就业,由于薪酬偏低等因素,平均在职时间缩短至1年6个月,较去年减少0.8个月。 高丽大学劳动问题研究所教授金成熙(音)指出,无酬家庭劳动者和“躺平”青年的增加,反映出年轻人正在推迟进入劳动市场。他建议,应通过提升中小企业薪资与福利水平、改善企业文化,同时扩大公共就业岗位等措施,以缓解当前青年就业困境。 求职者查看招聘信息。【图片提供 韩联社】
2025-07-28 14: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