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银行(央行)27日发布《汇率对物价的长短期传导效应分析》报告显示,尽管近期韩元兑美元汇率从去年年底的高位略有回落,但其对物价的传导效应仍可能在下半年持续推高通胀压力。
报告指出,汇率变动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研究团队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韩元兑美元汇率每贬值10个百分点,将在一年内推动消费者物价上涨0.47个百分点。其中,短期(前3个月)传导效应为0.28个百分点,长期(4至12个月)效应为0.19个百分点,表明短期内汇率对物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然而,研究团队特别指出,在近期汇率急剧上升并持续超过3个月的情况下,长期传导效应(1.3个百分点)远超短期效应(0.31个百分点)。这一反常现象被解释为企业因高汇率长期化而推迟涨价决策,导致物价上涨压力在后期集中释放。
为进一步分析汇率对不同商品类别的影响,研究团队将45种在汇率变动后3个月内价格快速调整的商品归类为“短期性敏感商品”,将73种在9个月内缓慢调整的商品归类为“长期敏感性商品”。研究发现,在汇率急剧波动期间,短期敏感性商品价格波动显著,而长期敏感性商品虽然反应较慢,但受汇率影响的时间更长。这些对汇率敏感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大量依赖进口中间品的生产领域。
央行研究团队总结称:“即使未来汇率出现小幅回落,去年年底以来汇率急剧上涨的滞后效应仍可能在下半年持续推高物价水平。”这一分析为韩国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提醒企业和消费者为潜在的通胀压力做好准备。

首尔市内某加油站的油价牌【图片来源 韩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