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标普全球市场财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20日公布的最新造船数据,2024年全球新造船订单总量达4143艘,总吨位达1.3843亿吨,同比增长61%,创下历史第二高水平。其中,中国造船业以约7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
韩国进出口银行在《韩国造船业大型船舶订单现状及启示》报告中指出,韩国造船业的订单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20.6%下降至2024年11月的18.1%,而中国则从60%上升至70%,进一步拉开了与韩国的差距。
特别是在大型油轮和集装箱船市场,中国的增长尤为显著。曾由韩国主导的苏伊士型(Suezmax)油轮市场,2024年中国以52%的市场份额超过韩国(41%)。在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市场,韩国的市场份额虽从2023年的0%回升至2024年的22%,但仍然落后于中国。
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崛起,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技术创新。《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了造船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投资和政策扶持,增强了造船业的竞争力。上海附近的江南造船厂和沪东中华造船厂不仅建造商用船舶,还生产军舰,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提供支持。
在绿色环保和智能制造领域,中国造船业同样取得了突破。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法规的加强,LNG动力船、氨动力船和甲醇燃料动力船等环保船舶的需求增加。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 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船厂承接了全球50%以上的氨动力和甲醇燃料动力船订单,同时在LNG动力船市场的占有率也在不断扩大。
相比之下,韩国造船业正在失去竞争力。韩国曾在1990年代后期至2010年代初期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但自201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结构性问题的积累,行业陷入困境。
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指出,韩国造船企业在2000年代后期的全球金融危机后,为了争取订单而采取低价策略,忽视了成本控制。此外,2010年代初,韩国造船业在海洋工程领域进行大量投资,但因油价下跌,多个项目被取消,导致大规模亏损。
人力短缺和生产率下降也是韩国造船业面临的挑战。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的一位专家表示:“造船业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但自2015年起,由于行业重组和业绩恶化,许多熟练工人流失。而中国则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积极补充技术工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尽管韩国仍在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市场上保持技术优势,现代重工、韩华海洋(原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在LNG船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订单价格比中国船厂高出20%至30%,但这一领先优势能否持续仍存在不确定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造船业不仅仅依靠价格优势,而是通过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绿色环保船舶开发和智能造船等多方面战略占领全球市场。韩国要想保持造船强国的地位,必须持续在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市场保持技术领先,并加快智能造船厂和环保技术的开发,以增强整体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