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一季度韩国各大产业的业绩来看,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油价飙升、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韩国主要产业总体延续历年以来的优秀业绩,实现稳定发展。据英国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克拉克森(Clarksons Research)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新船订单量中,韩国承接457万修正总吨,占比约50%,超过中国承接订单规模(386万修正总吨)约8个百分点,时隔26年一季度新船订单承接量达到一半,也是2015年后首次超过中国登顶。
半导体方面,在智能手机和存储芯片两大王牌产品的热卖下,三星电子今年一季度业绩创下历史新高,LG电子一季度销售额与营业利润也再次刷新纪录。另据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公布的《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占有率分析》报告,去年三星电子以0.1%之差,超过英特尔蝉联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第一名。SK海力士在此次统计中的排名也上升至第三位。由此,韩国企业在半导体市场的占有率增至20%左右。
动力电池领域,原料价格上涨、车用半导体短缺等导致汽车生产与销售下降,动力电池行业整体低迷。在此基础上,韩国主要电池企业LG新能源、三星SDI今年一季度业绩初步统计数据均超出预期,LG新能源所产电池使用量稳居全球第二位。此外,韩国三大电池企业对外投资建厂投入增加,正在加速拓展海外工厂产能。LG新能源近期投入6.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7亿元)用于在北美新设两座动力电池生产工厂,并同美国整车企业Stellantis共同投资4.8万亿韩元在加拿大建设年产能达45GWh的电池工厂。
三星电子、SK海力士在芯片制造领域有着优越的生产技术,但高性能设备、产能制约着韩国半导体产业的规模经济发展。据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CSET)数据,目前美国企业掌握着全球63.8%的半导体沉积设备,在刻蚀(53.1%)、工艺整合(71.2%)、离子注入(90.4%)、机械研磨(67.5%)等半导体生产所必需的其他技术设备领域也占有压倒性优势。在全球半导体生产设备市场中,美国占比41.7%,日本占比31.1%,韩国仅占2.2%。
电池行业也不例外。据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2月,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个,市占率合计56%。其中全球市场排名第一的为中国宁德时代(CATL),其次为韩国LG新能源,第三名为中国比亚迪。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比亚迪在去年同一期间的市场占比仅为6.9%,今年上升至11.7%,而同一期间,韩国LG新能源由20.7%下降至今年的13.8%。
除迅速成长的产业规模外,中国在动力电池核心原料供应链上也具有垄断优势,韩国电池企业的生产受到中国原材料出口政策与价格波动的巨大影响。《韩国经济》日前对五家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业绩报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去年受锂、镍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在购买原材料上的投入约为20.5万亿韩元,同比上涨34.3%
另外,造船业仅一季度业绩便完成了全年目标的40%,但因同钢铁公司针对造船用厚板材价格的协商未果,造船成本增加,今年造船业能否转亏为盈仍是未知数。同时,造船业用工难问题越发突出,去年造船从业人员由2014年的20.3万人下降至9.2万人,在承接订单持续增加的背景下,预计今年9月将出现约9500人的人力缺口。

釜山港 【图片提供 韩联社】